收集檢體的 注意事項 - wun-ching.com.t ·...

20
1 收集檢體的 注意事項 王嘉莉 編著 1-1 受檢者的準備 1-2 檢體的種類 血液檢體的採集 尿液檢體的採集 糞便檢體的採集 痰液檢體的採集 精液檢體的採集 腦脊髓液檢體的採集 其他體液的採集 細菌培養檢體的採檢

Upload: others

Post on 31-Dec-2019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 收集檢體的

注意事項

王嘉莉 編著

1-1 受檢者的準備

1-2 檢體的種類

血液檢體的採集

尿液檢體的採集

糞便檢體的採集

痰液檢體的採集

精液檢體的採集

腦脊髓液檢體的採集

其他體液的採集

細菌培養檢體的採檢

2

醫學檢驗室提供檢驗生物、細菌、免疫、生化、血液、細胞、病理或其他取

自人體的檢體,其目的是提供人類疾病之診斷、預防、治療或人體之健康評估等

資訊,檢驗品質攸關臨床醫療品質,檢驗作業流程大致可分為檢驗前程序 (pre-

examination procedures)、檢驗程序 (examination procedures)及檢驗後程序 (post-

examination procedures)。檢驗前程序為採檢流程及檢體運送過程,檢驗程序為執

行儀器分析階段,檢驗後程序為執行核發報告部分,整個流程環環相扣,而檢驗

結果之不正確最常發生的問題,大都源自於檢驗前程序的作業部分,如病人辨識

與採檢過程相關的專業知識,有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正確採檢才會有正確

的檢驗結果,有正確的檢驗結果,醫師才能有正確的臨床判斷,也可以確保病人

的醫療品質與安全,也因此如何預防前端作業的失誤,是正確報告的一個重要環

節。所謂分析前期(pre-analytical phase)為按時間順序,開始於醫師需求,結束於

分析檢驗程序,逐步完成包括提出檢驗申請、病人準備、原始檢體採集、檢體運

送與實驗室內之傳送。為確保各項檢驗結果之正確性,各檢驗室對於各項檢驗之

作業流程皆應有正式之標準規範。為使所有採檢及送檢單位之相關人員能依循標

準程序執行檢體採檢,以確保檢驗品質,檢驗室需制定並提供採檢手冊。

1-1 受檢者的準備

檢查前的準備與患者及檢體有關的因素都極為重要,對優良的檢驗品質而

言,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採集適當的檢體。採集檢體之前必須先讓受檢者瞭解所需

要注意及配合之事項,例如:要量測最佳的血糖值或三酸甘油酯 (triglyceride)需

要空腹;或是要測量飯後 2 小時之血糖值時,需要在吃第一口食物開始算起;精

蟲檢查需配合禁慾時間。有些檢驗項目需配合服藥時間或生理時間抽血,例如:

藥物濃度或激素(hormone,又稱為荷爾蒙)之檢測,若未依時間點採集檢體,

導致檢驗數據的高低不符合醫師的預期,可能會讓醫師調整藥量,導致危害病人

生命安全。因此配合時間採檢非常重要,在檢驗單上需註明採檢時間,方便臨床

藥師評估療效和建議藥量。測量腎素 (renin)及醛固酮 (aldosterone)時需要嚴格控

制體位與鈉的攝取;採取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檢體前應避免劇烈運動,因為

大量肌肉活動會導致假性異常結果 (Nicoll et al., 2004/2006)。

Chapter 1|收集檢體的注意事項 3

1-2 檢體的種類

血液檢體的採集 (Collection of Blood Specimen)

採血應有計畫,避免次數過多,造成病患不適及血液浪費,也必須注意病患

的身分確認,以及檢體的標籤。瞭解檢體採檢的時間也十分重要,例如檢體採檢

時間是在用藥前或用藥後,若是不知道抽血的時間點,就很難提供正確的訊息給

臨床醫師做正確之判斷,血中藥物濃度(如口服 Digoxin 後 6 小時內的濃度)的

解讀分析,物質若有 24 小時變化週期(如 Cortisol),則其採取檢體的時間對於

結果的判讀就極為重要 (Nicoll et al., 2004/2006)。

在檢體採集時不可從靜脈輸注之手臂採血,因為可能會使檢體被靜脈輸注的

液體所污染。所需血量盡量一次採足,若有檢體不足時,不可將不同種類(含不

同抗凝劑)的試管內的血液相互混合(會干擾實驗結果,造成檢驗結果錯誤),

應重新採血。也不可從洗腎患者之動靜脈瘻管(AV shunt)採血。止血帶不可綁太

久,最好不要超過 2 分鐘,止血帶若使用時間過長,可能導致血液濃縮並增加與

蛋白質結合物質的濃度,如:鈣(calcium, Ca) (Nicoll et al., 2004/2006)。所有血液檢體應

避免溶血,血液檢體採檢時若細胞破裂造成檢體溶血,對下列檢驗之結果會造成

較嚴重的影響:鉀離子 (potassium, K)、鎂離子 (magnesium, Mg)、肝功能指數

(GOT 及 GPT)、黃疸指數 (bilirubin)、肌酸磷酸激酶 (creatine phosphokinase,

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PK-isoenzyme)、乳酸脫氫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乳酸脫氫酶同功酶 (LDH-isoenzyme)、鹼性磷酸酶 (ALP)、酸性磷酸酶

(acid-Ptase)、蛋白質電泳分析(protein electrophoresis, protein-EP)、伽馬麩胺醯轉

移酶(gamma-GT, γ-GT)。

一、血液檢體的採集方法

病人一次採血做多項檢查時,建議使用真空採血針及自動退針器(圖 1-1、

圖 1-2),以利一次採取足夠血液量,可縮短採血時間,並減少針扎機會。

4

圖 1-1 靜脈採血用具。

圖 1-2 (A)真空採血針及自動退針器; (B)靜脈採血(前臂靜脈),使用真空採血針。

多管採血時,採血試管使用順序的原則及建議順序如下:

1. 採檢試管使用順序的原則:

(1) 無菌採檢(血液培養瓶,圖 1-3)。

(2) 不含抗凝劑採血試管。

(3) 含抗凝劑採血試管,且須適時溫和上下倒轉,混合均勻。

2. 採集血液之試管建議使用順序:

(1) 血液培養瓶(厭氧瓶優先,再嗜氧瓶)(見圖 1-3)。

(2) 不加抗凝劑試管(圖 1-4A)。

(3) 藍頭試管:含 3.2%檸檬酸鈉(sodium citrate)抗凝劑(圖 1-4B)。

(4) 紅頭有膠試管:含促凝劑(圖 1-4C)。

(5) 綠頭試管:含肝素(heparin)抗凝劑(圖 1-4D)。

(6) 紫頭試管:含 EDTA 抗凝劑(圖 1-4E)。

(7) 灰頭試管:含 NaF 抗凝劑(圖 1-4H)。

Chapter 1|收集檢體的注意事項 5

圖 1-3 血液培養瓶: (A)嗜氧(藍)及厭氧(紫), (B)小兒專用血液培養瓶。

圖 1-4 常用採血試管。

6

表 1-1 | 常用採血試管的種類

名稱 內容物質 用途

紅頭試管(圖 1-4A) 無添加 (no additive) 生化、血清、藥物

紅灰迷彩頭試管 促凝劑與分離膠 生化、血清

藍頭試管(圖 1-4B) 3.2%檸檬酸鈉抗凝劑 血液凝固學檢驗,如:各項凝

血因子、凝血時間 (PT, aPTT)

深藍頭藍標試管 EDTA 抗凝劑 鋅 (Zn)、鎘 (Cd)、汞 (Hg)、砷

(As)、鉛 (Pb)等重金屬檢驗

深藍頭紅標試管

(圖 1-4F)

不含抗凝劑 鋰 (Li)、鎂 (Mg)、銅 (Cu)、鋁

(Al)等重金屬檢驗

深綠頭試管(圖 1-4D) 肝素鈉 (sodium heparin)抗

凝劑

生化、藥物、染色體分析、病

毒培養

淺 綠 頭 試 管 (plasma

separation tube, PST)

(圖 1-4G)

肝素鋰 (lithium heparin)抗

凝劑

生化、氨 (ammonia)檢驗

紫頭試管(圖 1-4E) EDTA 抗凝劑 血液學、醣化血色素、同半胱

胺酸檢驗及血庫應用

灰頭試管(圖 1-4H) Sodium fluoride (NaF) /

Potassium oxalate 抗凝劑

生化、血糖檢驗

黑頭試管(圖 1-4I) 3.8%檸檬酸鈉抗凝劑 紅血球沉澱速率 (ESR)檢驗

黃頭試管 ACD (acid citrate dextrose)

抗凝劑

用於組織型鑑別、白血病抗原

(HLA)檢驗及親子鑑定等特殊

血庫檢驗

金黃頭試管(血清分離管

(serum separation tube,

SST),圖 1-4J)

促凝劑與分離膠 生化、血清免疫、藥物

靜脈穿刺 (Venous Puncture) 1. 採血前步驟:

(1) 核對醫囑或檢驗單。

(2) 依檢驗項目備妥正確的採血試管或容器,貼上標籤。

(3) 備妥採檢相關用物,如針頭、抽血枕、止血帶、棉球、鑷子等。

Chapter 1|收集檢體的注意事項 7

(3) 採檢者洗淨雙手,戴上手套。

(4) 識別病人,包括:稱呼病人全名、核對床頭卡或手圈等。

(5) 協助病患採舒適姿勢,露出合宜之採血部位。

2. 靜脈採血步驟:

(1) 選擇適當穿刺部位,最常選擇的靜脈為肘正中靜脈、貴要靜脈及頭靜脈。

若手臂無適合穿刺之部位,亦可考慮手背及腳踝處。

(2) 在採血部位上方 6~8 公分處綁上止血帶,不可太緊或太鬆,時間不可超過

1 分鐘。請病人握緊拳頭。

(3) 以無菌棉枝沾取 75%酒精,或用 75%酒精棉球,由內往外環狀消毒,直

徑約 3吋。

(4) 使用空針、真空採血器或蝴蝶針採血,針頭斜面朝上,以 15~30 度角刺入

靜脈,抽取所需血量(見圖 1-2B)。

(5) 請病人鬆開拳頭,然後先鬆開止血帶,以無菌乾棉球壓住穿刺部位,再拔

出針頭,局部加壓止血至少 5分鐘,並告知病人手臂伸直且不可揉。

(6) 若以空針採血,將血液沿管壁徐徐注入試管,不可強壓針筒以避免溶血。

注射器或真空採血針丟棄於廢針頭收集盒內。

3. 靜脈穿刺的禁忌部位:

(1) 乳房切除同側手臂。

(2) 水腫、血腫部位。

(3) 疤痕部位。

(4) 輸血、點滴輸入、瘻管或任何導管之同側手臂。

動脈穿刺 (Arterial Puncture) 有時候需要動脈血來瞭解病人血中含氧量,進而評估肺臟功能的狀態,就

需要做動脈穿刺。動脈穿刺的建議部位包括橈動脈、肱動脈、足背動脈及股動

脈。若擬穿刺橈動脈,則需先施行艾倫試驗(Allen test),陽性者才可於橈動脈進

行穿刺。

1. 艾倫試驗(Allen test):

(1) 請受檢者手部用力握拳。

(2) 施檢者以手指同時按壓受檢者手腕橈側及尺側脈動處,使其橈動脈與尺動

脈血流同時阻斷(圖 1-5A)。

8

(3) 請受檢者鬆開拳頭,此時受檢者手掌與手指呈現蒼白。

(4) 施檢者放鬆對尺動脈之壓迫(橈動脈仍受壓迫,圖 1-5B),若受檢者手掌

於 15 秒內發紅,則是艾倫試驗陽性,反之則為陰性。

圖 1-5 艾倫試驗 (Allen test)。

2. 動脈穿刺步驟如下:

(1) 選擇適當穿刺部位,最常選擇的部

位為橈動脈。

(2) 皮膚消毒:做動脈穿刺時,穿刺部

位之消毒,須以 1%酒精性優碘由內

往外環形消毒,消毒範圍約直徑 3

吋,待 30 秒優碘完全乾燥後,再使

用 75%酒精重複消毒。

(3) 準備 3 mL 或 5 mL 空針,以空針抽

取肝素 (heparin 1:1000 units/mL),

先潤濕整支空針,排出多餘的空氣及肝素,再做動脈穿刺。

(4) 進行動脈穿刺,若於橈動脈和足背動脈,針頭以 45°~60°刺入皮膚(圖 1-

6);若於股動脈,針頭與皮膚垂直。抽取所需血量。

(5) 採血完成針頭拔出後,須以無菌紗布加壓穿刺部位,壓迫止血較長的時間

(定點加壓至少 15分鐘)。

(6) 將針筒中的氣體排除後,針直接插入橡皮塞中以防堵空氣進入,並放入裝

有冰塊水之容器中,盡快送檢。

圖 1-6 動脈穿刺。

Chapter 1|收集檢體的注意事項 9

皮膚穿刺 (Skin Puncture)

當只需取得少量周邊血液時,或嬰兒不易採檢時,可利用毛細管進行採血

(圖 1-7)。步驟如下:

1. 選擇適當穿刺部位,適合採血的部位包括指尖、耳垂及足跟側面部位(不可

穿刺足跟中央部位,以避免骨髓炎)。採血前,先輕輕按摩穿刺部位約 5~10

秒,使其充血。

2. 以 75%酒精棉球以穿刺部位為中心,由內往外環狀消毒,直徑約 3 吋,待酒

精自然風乾。

3. 以穿刺針或採血筆針做一快且深(約 2 mm)的扎刺,針頭以垂直方向刺入

(圖 1-7B)。然後以無菌乾棉球拭除第一滴血液(因可能含有體液、皮膚碎片

及殘餘酒精而影響檢驗結果)。

4. 以毛細管接取血液,讓血液自然吸入毛細管內,勿接觸傷口(圖 1-7C及 D)。

5. 採血完畢後,以無菌乾棉球壓住穿刺部位,加壓止血,直到出血停止。

圖 1-7 毛細管採血。 (A)採血用具,由左至右:傳統穿刺針 (lancet)、黏土、毛細管

(capillaries)、採血針及採血筆; (B)嬰兒足跟皮膚穿刺; (C)嬰兒足跟毛細管採血; (D)成人手指

毛細管採血。

10

二、其他注意事項

有些檢驗項目需要特別注意,如凝血功能檢查使用藍頭試管(見圖 1-4B),

主要做凝血酶原時間 (prothrombin time, 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檢驗。當病人由仰臥變成直立站姿時,因為水

分自血管中移到細胞間質中平均達 12%,可以明顯讓血液變得較濃稠而使得凝血

因子濃度增加,PT、aPTT 時間縮短;直立的姿勢也會使作用於血管活性的激素

釋放,影響血小板功能,因此病人在採血時應採取一致的姿勢。止血帶綁紮的時

間超過 1 分鐘以上時,水分及小分子物質會因靜水壓增加,移動到細胞間質中,

也會造成類似前述的結果。另外,採血時若過度傷害血管壁及周圍組織,也會因

為活化了凝血功能,使得 PT、aPTT 時間縮短;採血時間若拖越長,對組織傷害

越大,因為凝血功能活化,消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會使相關檢驗結果偏低。從

點滴輸入位置附近採血也可能因稀釋作用或肝素(heparin)影響檢驗結果。檢體量

過多或不足,會使抗凝劑比例不正確,也會影響結果(全血:抗凝劑=9:1 的

原則,抽血量達到採血管指示刻度±10%內為可接受範圍)。採血應盡量使用真

空採血管直接採取,若用空針採取再打入採血管中,因為在分裝等候的時間變

長,有可能因延遲加入抗凝劑而影響結果,容易造成血小板進一步活化,使凝血

酶原時間(PT)及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縮短。

常見的檢體溶血原因

1. 在執行抽血前的消毒時,若酒精未乾,使殘留在皮膚上的酒精藉由針頭與血

液接觸可能會導致溶血。

2. 血液打入採檢試管時,直接加壓注入試管內的壓力及速度太快時,使血球互

相擠壓造成破裂。

3. 血液檢體在試管中未經離心處理,在高溫或低溫環境的時間過久。

4. 使用採血針頭太小,血液在狹小的空間進出容易擠壓破裂。

5. 抽血不足、抽血時間過久造成止血帶綁太久使血管中之血液壓力過大。

6. 檢體試管在運送過程中劇烈搖晃,造成血球增加撞擊機會。

7. 混合含抗凝劑試管之檢體應上下輕輕搖晃,若用力搖動也容易造成血球破損。

8. 特殊病患檢體,以上都可能是造成檢體溶血的因素。

Chapter 1|收集檢體的注意事項 11

造成血液凝固的原因

血液凝固可分內因和外因性原因,內因性:可能病人有特殊抗體導致。外因

性:抽血時間過長,使血液離開身體外時間過長,會漸漸凝集後形成凝固,若檢

體進入試管後未立即混合或混合不均勻,檢體未與抗凝劑充分混合而導致血液凝

固。有時血液凝固現象的發生,若未仔細觀察,肉眼很難發現,有時候檢測之儀

器管路會被細小的凝集所阻塞,但血液一旦有凝集現象產生,血小板數據會有很

大變異。

有些檢體需要冰浴送檢,針對室溫不穩定的檢查項目通常都會有特殊規定,

如降低保存溫度、加溫保存、加保存劑、加酸或特殊試管等。冰浴送檢項目大多

是在運送過程中,以降溫的方式來降低代謝率。例如:促腎上腺皮質素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同半胱胺酸 (homocysteine)、血中氨

(ammonia, NH3)及血液氣體分析(blood gas analysis)等。

尿液檢體的採集 (Collection of Urine Specimen)

尿液的採集分為:

1. 可以自行排尿:要先將前段尿液排掉,取中段尿液,若要做細菌培養則需要

做尿道口之局部消毒。

2. 麻醉或中風之病患無法自行排尿時:則需要導尿,由醫師或護理人員執行。

3. 利用針筒由恥骨上方透過腹壁穿刺近入膀胱中抽取尿液。

為了要得到正確的尿液分析結果,適當的尿液檢體採集是很重要的。在尿液

檢體採集過程中,應小心避免因污染而造成錯誤的結果。一般常規尿液分析(物

理性質、化學性質及尿沉渣檢查)可用乾淨拋棄式紙杯或塑膠杯(容量 50~100

毫升)。若尿液檢體需要運送時,則必須使用有加蓋且密封的容器(圖 1-8);細

菌培養的尿液檢體,則必須使用無菌、有蓋的容器(圖 1-9);收集 24 小時尿液

檢體,須使用 3~4 公升(3000~4000 毫升)、廣口、有蓋、乾淨、透明且有刻度

的容器收集檢體(圖 1-10)。

12

圖 1-8 尿液試管。

圖 1-9 無菌廣口盒(60 mL 或 40 mL)。

圖 1-10 24 小時收集尿液袋(3~4 公升)。

通常尿液檢體可以提供病患泌尿系統狀況與功能之評估,同時也可以作為評

估人體維持平衡及代謝過程之依據。尿液檢體的種類有隨機尿液檢體、早晨第一

次尿液檢體及 24 小時尿液檢體等。

一、隨機尿液檢體

隨機尿液檢體 (random urine specimen)是門診病人最常採集也是最方便的檢

體,一般而言適合做尿液分析,主要缺點是尿液成分的濃度差異性較大,對於較

稀的尿液檢體中具有病理意義的成分,有可能無法檢查出來。

Chapter 1|收集檢體的注意事項 13

二、早晨第一次尿液檢體

早晨第一次尿液檢體(first morning urine specimen),指早晨起床後立即採集

的第一次尿液檢體。尿液在膀胱中經過一夜睡眠約 6~8 小時,人在睡眠中水分的

攝取及活動較少,尿液較為濃縮,尿液中的成分濃度較高,較容易檢出。此類之

尿液檢體比白天尿液的酸鹼度低,滲透壓(osmolality)較高;酸鹼度低有助於保存

尿液中的圓柱體(casts)及其他有形成分,高的滲透壓反映腎臟濃縮之能力。尿液

在膀胱內,細菌經一夜繁殖後也有助於診斷尿道感染。

三、24小時尿液檢體

通常採集 24 小時尿液檢體(24-hour urine specimen),是用來評估尿液中某些

特定物質時所採用的方式,可以藉由分析這些物質來評估人體循環、代謝、運動

及水合作用(hydration)等。某些尿液中的成分在一天之中會有變化,所以藉由收

集 24 小時的尿液分析,可以提供臨床醫師更正確、更有價值的診斷,例如:電

解質 (electrolyte)、激素 (hormone)、蛋白質 (protein)、尿膽素原 (urobilinogen)、兒

茶酚胺(catecholamine)、5-羥吲哚醋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 5-HIAA)、香草

扁桃酸(vanillylmandelic acid, VMA)及 17-羥類固醇(17-hydroxysteroid)等。

24 小時尿液收集步驟:

1. 假設自上午 8 點開始收集,在上午 8 點將膀胱中的尿液排掉丟棄。

2. 開始收集 24 小時之尿液檢體,每一次的尿液全部收集至有加保存劑的容器中

(3~4 公升之容器)(見圖 1-10),若有遺漏則應重新收集。

3. 直到第二天早上 8 點的尿液全部收集完成後,在檢驗單上記錄總尿量,並充

分混合後取 10 mL 於尿液試管中(見圖 1-8),連同檢驗單一起送至檢驗室。

四、懷孕試驗尿液檢體的採集

懷孕試驗(pregnancy test)一般使用尿液檢體,可使用隨機尿液檢體,但因早

晨第一次尿液較為濃縮,人類絨毛膜促性腺素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之濃度較高,病人可以將尿液檢體採集於乾淨容器後,若未能及時檢驗,

可儲存於 2~8°C 中 48 小時,尿液檢體若置於冰箱,檢體須回復至室溫後再執行

懷孕試驗,以免影響結果報告。

14

糞便檢體的採集 (Collection of Stool Specimen)

糞便的成分通常由 4~5 天前未消化的食物殘渣、飲食中的纖維素

(cellulose)、膽汁(膽鹼(choline)含有色素及膽鹽)等幾種成分所組成。糞便的顏

色,正常係由腸道內細菌與膽紅素 (bilirubin)作用所造成。腸道分泌物含有黏

液、血液中轉移而來的白血球(正常情況下很少),以及脫落的上皮細胞(如鱗

狀上皮細胞來自大腸)。大量細菌可以佔糞便固體物質的 30%,無機物質約佔

10~20%,主要是鈣、磷以及水分等。檢查糞便中的寄生蟲及蟲卵,可以診斷寄

生蟲感染;檢查糞便中的潛血,可以幫助診斷腸道出血及篩檢結腸直腸癌;檢查

糞便中是否有無脂肪及肉類纖維之存在,可以幫助診斷吸收不良症;糞便的分析

更可以幫助臨床醫師診斷腹瀉(diarrhea)、痢疾(dysentery)、乙狀結腸阻塞、潰瘍

性結腸炎及阻塞性黃疸等疾病。

為避免檢驗結果受到干擾,在糞便採集時需特別注意,糞便量大約小指大小

(約 10 克),糞便檢體不能受到水、尿液或經血的污染(原蟲的滋養體會受尿液

破壞),檢體需置於乾淨容器中,並盡快送檢,若無法立刻送檢可以放置在 4°C

冰箱中,但液體糞便檢體須在一小時內送檢,避免原蟲滋養體在低溫時運動性減

少,而造成檢出率降低。

一、糞便潛血檢查 (Occult Blood Test)

糞便檢體檢查結果要做為臨床診斷之輔助,病人對於採集的注意與配合事項

就很重要。若要檢查糞便潛血反應,採檢前三天應禁食肉類食物、鐵劑、含鐵劑

藥物及 Aspirin 類藥物,否則會造成潛血反應的偽陽性。大量維生素 C 或其他抗

氧化物可能會造成偽陰性反應,採檢前亦應禁食。盡量以便盆或坐式馬桶採檢,

解便時應盡可能解在馬桶前端(避免污水及尿液的污染);若為蹲式馬桶則盡可

能取未沾水部分之糞便。採用化學法檢驗時,檢體量取約花生米大小的糞便,不

可使用衛生紙包覆檢體,因為會影響潛血反應的檢驗結果。最好使用從檢驗室所

領取的檢體盒(圖 1-11A),並盡快連同檢驗單送至檢驗室。許多消化道潰瘍或

腸道癌症,可以在病患未有明顯症狀時,就由糞便潛血檢查先偵測出來,所以常

用來作為篩檢之用。

糞便潛血檢查的原理因方法而有不同。較為常用的是用化學法測試原理,因

不受血紅素抗原性被細菌破壞的影響,適合檢測上消化道出血;但此方法會受動

物血液及飲食或藥物的干擾,因此檢驗前應禁食上述物品。

Chapter 1|收集檢體的注意事項 15

糞便潛血免疫法因不會受到食物中的過氧化酶、含動物血之食品及維生素 C

之影響,專一性高,此法也有較高的敏感度,因此適合糞便中低濃度的潛血檢

測,採集檢體的容器(圖 1-11B)中,通常含有檢體保存液,保存糞便中的紅血

球以避免遭受細菌破壞而產生偽陰性,若無法立即送檢,需保存在 4°C 冰箱中;

因為此法之原理為抗原抗體反應,所以也必須注意勿採集過多之糞便檢體量(導

致紅血球量過多),反而造成高濃度之勾狀效應(hook effect)而產生偽陰性。

圖 1-11 糞便檢體採集盒: (A)一般糞便檢體採集盒(潛血化學法); (B)糞便潛血檢體採集盒

(免疫法)。

二、腸內寄生蟲及寄生蟲卵檢查

肉眼可以看到的寄生蟲有蛔蟲(Ascaris lumbricoides)、絛蟲(tapeworm)及薑片

蟲 (Fasciolopsis buski)等。檢查寄生於人體中的寄生蟲,可以從糞便檢體中檢查

出的有原蟲(protozoa)及蠕蟲(helminths)。

腸道原蟲對人體有致病性者,包括痢疾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梨形

鞭毛蟲 (Giardia lamblia)、貝氏球蟲 (Isospora belli)、隱孢子蟲 (Cryptosporidium

species)及大腸纖毛蟲(balantidium)等,感染阿米巴寄生蟲的病人,可以在糞便中

見到 Charcot-Leyden 結晶,外觀呈菱形狀,為嗜酸性球(eosinophils)分解後之產

物。藉由成形糞便 (formed stool)或軟便 (semiformed)或液態之糞便中,可以看到

原蟲的囊體或滋養體,檢驗人員可以依據囊體的形狀及大小或滋養體的核仁大

小、位置及形狀等來加以鑑定。

16

腸道蠕蟲對人體均有致病性,包括線蟲 (nematodes)、吸蟲 (trematodes)及絛

蟲 (tapeworm)等三大類,最常見的線蟲有蟯蟲 (Enterobius vermicularis)、蛔蟲

(Ascaris lumbricoides)、鞭蟲(Trichuris trichiura)、鉤蟲(hookworm)、糞小桿線蟲

(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及菲律賓毛線蟲 (Capillaria philippinesis)等。蠕蟲感染

可以藉由糞便或肛門周圍檢體中的蟲卵、幼蟲或成蟲來加以鑑定。蟯蟲通常於晚

間從肛門爬出,在肛門周圍產卵,故須以透明膠紙(Scotch tape 或 collophane)

於清晨起床時黏拭肛門口來採集檢體;絛蟲更可以藉由糞便中的體節或蟲卵來加

以鑑定。

糞 便 寄 生蟲 檢 查 有直 接 塗 抹法

(direct smear) 及 糞 便 濃 縮 法

(concentration methed)。使用糞便濃縮法

可以提高檢出率。糞便濃縮法之採便容

器,通常使用張氏糞便濃縮集卵瓶(圖

1-12),採便量約小指大小。一般實驗室

的濃縮法是採用硫汞—碘—甲醛(merthiolate iodine formaldehyde, MIF)沉澱染色

法。染色試劑中硫汞 (merthiolate)為一種芳香殺菌劑,可殺死糞便內雜菌;碘

(iodine)則利用阿米巴細胞核嗜碘性原理,可將阿米巴細胞核染色,使細胞核特

別明顯、易於鑑別;甲醛(formalin)則為固定檢體蟲卵之用。由於使用 MIF 染色

時,在紅色背景下能襯托出蟲卵,使蟲卵更容易被發現及辨識,因此在蠕蟲與原

蟲執行檢驗時,以 MIF 為最常用且效果最好之方法。採集後須盡快將檢體送到

檢驗室,以提升檢出率。

痰液檢體的採集 (Collection of Sputum Specimen)

痰液主要是由氣管與支氣管分泌物及黏膜微血管滲出的血漿滲出液 (plasma

transudate)所組成。氣管與支氣管分泌物主要由表面上皮分泌細胞及黏膜下腺體

分泌;在正常情況下,血漿由黏膜微血管滲出(血漿滲出液)的量很少。氣管與

支氣管分泌物具黏滯性,而唾液酸(sialic acid)為造成痰液黏滯性的最重要成分。

在嚴重發炎時,氣管內液體可能幾乎全為血漿滲出液,白血球、巨噬細胞

(macrophages)及支氣管上皮細胞也會增加。

圖 1-12 寄生蟲檢查糞便濃縮法通常使用

張氏糞便濃縮集卵瓶。

Chapter 1|收集檢體的注意事項 17

想要取得適當的痰液,需要病人的瞭

解與配合。早晨第一口痰,因為其累積整

夜呼吸道的分泌液,是為最佳之檢體。在

咳痰前要先用清水漱口(不能用市售潄口

水或是用牙膏刷牙),再咳出深部的痰液

送檢。若病患無法自行咳出時,則須使用

氣管分泌物抽取裝置(圖 1-13)來抽取痰

液,並盡快送檢。

精液檢體的採集 (Collection of Semen Specimen)

精液分析主要評估男性之不孕症(infertility)或是否適合做人工受孕等。精液

分析包括精蟲計數(sperm count)、精子形態檢查(sperm morphology)及精子活動力

檢查 (sperm motility)等。一般採集精液檢體前,需要禁慾 3 天,但不能超過 5

天,禁慾太久會造成精液體積過多而精子之活動力降低。以手淫方式將精液採集

在乾淨廣口容器內(見圖 1-9),不可使用潤滑劑或是保險套,須記錄採集時

間,並於 1 小時之內送至檢驗室,運送檢體過程中避免極端低溫或高溫。

腦脊髓液檢體的採集

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的檢查分析可以提供臨床某些疾病重要的

診斷訊息,如細菌性、病毒性、結核性、黴菌性及阿米巴性腦膜炎 (meningitis)

等,以及出血性疾病如蜘蛛網膜下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腦內出血

(intercerebral hemorrhage)及腦梗塞(cerebral infarct)等。鑑定感染性腦膜炎,特別

是細菌性腦膜炎,為腦脊髓液分析最重要的目的。

一般採集腦脊髓液(CSF)檢體須由醫師

執行,以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採集,

通常至少需採集 3 支檢體(每支 3~5

mL),以無菌試管(圖 1-14)收集。試管

上須以標籤標示出送檢項目,如微生物、

細胞計數及生化檢查等;或是臨床需要更

圖 1-13 氣管分泌物抽取裝置。

圖 1-14 無菌試管。

18

多項目檢查,如細胞學檢查,則另外增加採集試管。採集後應盡快送檢,細胞計

數及生化項目如葡萄糖之測定,易受延遲檢查之影響,因為細胞在檢體採檢後 1

小時會開始溶解,葡萄糖也很快會開始產生醣解作用(glycolysis),若未能及時送

檢,會影響檢驗報告之結果。此外,標示微生物之 CSF 檢體試管,應保存在室

溫(約 25°C)中,因為微生物生長受溫度之影響甚鉅,其餘試管則需冷藏

(2~8°C)。

其他體液的採集

其他體液檢查包含有滑膜液、胸膜液及腹膜液、心包液等。

1. 滑膜液 (synovial fluid):又稱關節液 (joint fluid),分析主要目的為診斷感染

性關節炎及關節液結晶。感染性關節炎可以白血球計數、革蘭氏染色(Gram’s

stain)或是細菌培養之報告提供臨床醫師做診斷;關節液結晶的鑑定則須以偏

光顯微鏡 (polarizing microscope)觀察,以區分尿酸鈉結晶 (monosodium urate

crystals, MSU)或是雙水焦磷酸鈣結晶(calcium pyrophosphate dihydrate crystals,

CPPD),以提供臨床醫師診斷尿酸性痛風或是假性痛風。

2. 胸膜液(pleural fluid)及腹膜液(peritoneal fluid):人體中漿液的蓄積稱為積

水(effusions),是一種病理狀況。積水採集出來通常需要區分出是屬於濾出液

(transudate)或是滲出液(exudate),可以提供臨床醫師重要的診斷依據。濾出液

主要是由全身性疾病造成壁膜微血管液體靜脈壓增加,或血漿膠體滲透壓減

少而形成,這些屬於非發炎性,且經常與充血性心臟衰竭、肝硬化及低蛋白

血症(腎病症候群)有關。積水一旦被鑑定為濾出液時,通常不需要進一步

做檢驗。滲出液是由發炎造成壁膜微血管內皮通透性增加,或淋巴管吸收減

少而形成,許多疾病如感染、腫瘤、全身性疾病、創傷或發炎等狀況,都會

形成滲出液。

3. 心包液(pericardial fluid):目前尚未建立檢驗值,但大部分狀況而言,心包

積水由壁膜的病理變化(如感染及受損)造成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形成,因

此大部分心包積水可被視為滲出液。

體液之檢體採集通常由醫師執行,係在無菌狀態下以針頭插入體腔中抽取。

在採集體液檢體時須以肝素抗凝劑分別分裝於無菌試管(見圖 1-14),視臨床檢

查項目需求,增加分裝無菌試管之數目。但不可以草酸鹽 (oxalate)、粉末狀

Chapter 1|收集檢體的注意事項 19

EDTA 及肝素鋰為抗凝劑,尤其是滑膜液(關節液),因檢體可能會形成草酸鈣

或其他結晶,而干擾檢驗報告之結果造成誤判。

細菌培養檢體的採檢

檢體經由微生物之分離與鑑定之後,可以做為臨床醫師診斷疾病之重要依

據。檢體種類的採集,由不同專業人員負責,如腦脊髓液、胸腔液、腹膜液、深

部傷口檢體及手術檢體等,由醫師負責採集;而尿液、糞便及痰液等,由護理人

員負責採集。想要成功的分離出病原菌,除了醫檢人員的微生物專業知識之外,

醫師及護理人員檢體採集之技術與檢體之運送過程等,也都是極重要的關鍵。

做細菌培養時,應避免污染,採集檢體應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採檢最適當之

時間以早晨起床後第一次的檢體最好,例如尿液培養及痰液培養,特別是痰液之

培養以早晨第一口痰最好,且須特別注意應在開始使用藥物之前採集檢體,才不

會影響檢驗結果。

所有檢體均須收集於適當的無菌容器內,若容器已被污染或有破損,則不可

再使用。若容器內含培養液者,不可外溢。一般體液、膿汁、或由身體深部採集

的檢體,可做厭氧培養;但糞便、尿液、喉頭拭子做厭氧菌培養則無意義。眼、

耳或各種器官等取出之檢體,須註明採取部位,並盡快送檢,且註明疾病之診斷

讓實驗室工作人員能特別注意,可以增加病原菌之分離率,以利病患之治療。

一、血液培養檢體的採集

血液培養 (blood culture)採集時間須視病人情況而定。除非急性菌血症,其

他情況均不需於半小時內抽兩次血。若懷疑為心內膜炎,則於 24 小時內抽 3 次

血液,每次間隔 1 小時為原則,其中應有 2 次在正要開始發熱時抽血,此種血液

培養頻率,已足夠診斷是否為菌血症 (bacteremia)。抽取之血量,一次抽 10 mL

血液,分別加入厭氧及嗜氧兩支血液培養瓶中(厭氧瓶先)(見圖 1-3A),每瓶

加入 5 mL 血量。若是小孩或嬰兒不容易抽出多量血者,則使用小兒專用血液培

養瓶(見圖 1-3B),每瓶 1~2 mL。

亞急性心內膜炎、傷寒熱、布氏桿菌病及其他無法控制的感染症,則採取血

液檢體的時間非常重要。急性發燒期,左右手分別靜脈抽血各 10 mL;需先抽完

血再對病患投以藥物治療。若 24 小時內再有突然高燒現象,則需再抽一次血液

20

培養,可增加病原菌培養陽性率。疑為菌血症而已做治療之病人,若無法停止治

療,應在 48 小時內送檢 3~5 次。

血液培養檢體的採集步驟:

1. 抽血前,將穿刺靜脈上的皮膚及血液培養瓶橡皮塞,依序以酒精、碘酒、酒

精,分別以三道手續加以消毒,等酒精自然風乾後,再執行培養檢體之採

集。

2. 繫上止血帶,抽取 6~10 mL 血液,將血液平分到厭氧及嗜氧血液培養瓶中;

若為疑似黴菌感染患者,則抽取 5 mL 打入黴菌專用培養瓶中;嬰兒或小孩則

抽取 1~3 mL,打入小兒專用血液培養瓶中。

3. 盡速送檢。如檢體無法立刻送檢,應置於室溫保存,不可冷藏。

二、尿液培養檢體的採檢

一般尿液檢體可依採集方式之不同,分成中段尿 (clean-catched midstream

urine)、單次導尿液(catheterized specimen)、留置導尿管(foley indwelling urine)或

膀胱穿刺尿(bladder aspirated urine)等方式採集檢體,檢驗單上應註明清楚採檢方

式。尿液培養(urine culture)一般採檢,大都是採取中段尿液。

尿液採集前應指導病人先以消毒水或中性肥皂清洗尿道口及其附近,女性以

沾有消毒水之棉棒,由前往後,輕擦會陰部做消毒,每支棉棒清潔一次即丟,連

續 3~4 次後,以乾淨之棉棒拭去消毒水,先排棄前段尿液再收集檢體。男性以乾

淨之棉棒輕擦尿道口,先排棄前段尿液,以無菌廣口容器(見圖 1-9)收集中段

尿液(約 5 mL),蓋緊蓋子盡快送檢。容器在未使用前須避免打開封蓋或接觸

容器內部。

若病人無法自己解出尿液,如神經性膀胱或尿道阻塞的病患,則使用導尿管

或膀胱穿刺來取得尿液檢體,除非必要之情況再採取導尿方式送檢(女性患者導

尿易造成尿道感染),若懷疑厭氧菌感染,必須用膀胱穿刺方式送檢。採檢方式

應在檢驗單上註明清楚,以利結果之判讀。若為幼兒,可以使用集尿袋,但以收

集一次尿液為限,不可以用儲尿。如尿液檢體無法立刻送檢,應置於 4~8°C 保

存,但以不超過 4小時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