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故事 永远的圣诞老人...

1
8 2016 1 5 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吴险峰 古华风 本报地址:奉贤区南桥镇环城东路383 号丽洲大厦26 电话: 67110518 (办公室) 67110519 (传真) 发行67110518 邮编: 201499 奉贤报印务照排 电话: 67110518 上海浦东彩虹印刷厂承印 岁末喃喃新年,你好! 范海红 红梅报春来 汪红书 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新年踏着 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今天,睁开 双眼,我觉得这个世界和昨天不太 一样了。大概是因为,一夜之间,一 年就过去了。从今天开始,在每个 需要填日期的地方,我就要写上 “2016”了。这样一个时刻,总会让人 百感交集!什么叫“百感交集”,就 是说不清是好是坏,是甜蜜还是苦 涩,是快乐还是悲伤…… 从没想到,胳膊也会发酸;从 没想到,双腿也会沉重;从没想到, 胸口也会憋闷;从没想到,脑子也 会经常昏昏沉沉……时间是一辆 无情的列车,它才不管你,高不高 兴,悲不悲伤,同不同意,它更不在 意你信仰什么主义,推崇怎样的价 值观,它只顾着风雨兼程一路向前 …… 杨绛《一百岁感言》里说,我们 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 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 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 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 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每一个 人,都与众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 美丽。生活原本如此美好,天空 原本如此晴朗,新的一年,需要改 变的,不是身边的环境,只是我们 的心态。在岁月中休养自己,做一 个生命飞扬的自己。我喜欢旅行, 可旅行之意义并不是想告诉别人 “这里我去过”。而是在旅途中,我 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我 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 我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 胸才会变得更宽广。这样,我才 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 活。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 不老,岁月普照。优雅的人生, 是一颗平静的心,一个平和的心 态,一种平淡的活法,滋养出来 的从容和恬淡。春来便是桃花 水,绿树浓荫夏日长,菊黄橙红 秋风动,寒冬万物色青芒。然 后,用浓情重彩写下你愿意与这 个世界分享的每一次感动。 不是每个擦肩而过的人都会 相识,也不是每个相识的人都让人 牵挂。新的一年,希望大家过得更 慢一点。以一颗工匠的心,精雕细 琢每一个素常日子。哪怕工作把你 累得变成一条狗,但稍有空闲,或 者忙里偷闲,也要安顿好自己的内 心,让它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的尊 严。今天,是新的一年,那些忧郁, 那些烦恼,就让它像去年的秋叶永 远飘落吧,再让岁月把它掩埋掉。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 月无恙。生命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 版电影,有些事,不管你如何努力, 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新的一年, 给自己以远足的机会,放逐自己, 然后放空自己。每一次放逐,其实 都可以很好地看清自己,看清楚人 世的彼此。有些人其实没那么重 要,有些东西其实未必值得拥有。 那些幸运,那些欢笑,就让它像去 年留下来的种子,在新的一年里破 土发芽,叶长得更绿,花开得更艳, 果结得更好。桃源至今不可得,自 种桃花在堂前。一切,从自己做起, 人一豁达,快乐就跟着来了。从现 在做起,门前,自有桃花绚丽开放, 生命,因此充满生机和乐趣。 记得有一年,《南方周末》的新 年社论,题目很长,叫《阳光打在你 的脸上,温暖留在我的心里》,看完 之后,热血沸腾。因为,从中看到的 是希望、良知和真理,以及这种种 诉求之后,对前途对未来传递的温 暖和力量。那一年,这句话常在耳 畔回旋,那之后,这句话常在脑海 忆起。此时此刻,我有这样一种幻 觉,这话,是说给我们听的。我们是 小人物,但并不影响我们可以拥有 大情怀。 2016,早上好!新的一年,让我 们能为所有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顶着天。然后,让他们这一年风和 日丽,四季如春。让我们一起祝福: 所有的人,都梦想成真! 儿时住的宅子,临河而建,灰檐 乌瓦,白墙木窗。虽比不得现在高 楼大厦的宽敞明亮,却透着江南水 乡悠悠的情调。 傍晚,暮色紧催夕阳,河里的雾 气渐渐漫上来。水岸上的木格窗星 星点点地亮堂开,仿佛沿河挂上了 一排桔色的灯笼,一方一方映着晚 归后人们忙碌的身影。 等到报春花开的时候,也迎来 了一年中最热闹的光景。“剪纸报 春”,接福纳祥,是乡里间最快乐的 习俗。挨家挨户贴上大红的“窗 花”,冬机渐褪,暖风拂面,绿意奢侈 地铺天盖地卷来。柳叶儿绿了、桃 花儿红了、鲤鱼儿乐了,熬过了寒冷 的冬天,大地舒展了筋骨,琳琅的绿 叶奏响锦绣年华。 街上的年货店里呈放着各式各 样的“窗花”。百鸟朝凤、牡丹花卉、 福禄寿喜、娃娃欢庆,张张玲珑巧 意,每一页都用薄薄的宣纸包着。 好心的卖家总会细细的叮嘱买者, 回去的路上可要小心地捧着呀。窗 花纸是安徽手抄宣,被裁剪得又轻 又薄,似个水做的姑娘,稍个碰撞, 便神形俱散了。 贴“窗花”的时候更讲究精细 了,由不得半点马虎。先要将窗花 纸打开,用一方纸镇将四个角由内 向外依次熨平,动作必须保持一致, 不能用力不均,否则贴出的窗花就 会有褶皱。最要紧的是,力度要把 握好,重了、轻了都不行。重了,窗 花就有可能断裂;轻了,窗花就会不 平整。最后是刷浆糊,取出圆口玻 璃瓶罐,将浆糊刷抹得细细的,裱彩 似的一点一点涂在每根“窗花”上, 估摸着一个时辰,一个比锅还大的 窗花就糊上了窗。其间,每个步骤 都小心翼翼,一个闪失就可能成为 罪过,要重新剪个一模一样的窗花 可绝非易事。 剪“窗花”是一门硬生生的手艺 活,一柄剪刀就能将四四方方的大 红纸变成花瓣层层的牡丹、栩栩如 生的小人、活灵活现的龙凤。乡里 间还真藏有这样的高人,民间的老 艺人凭借着扎实的绘画功底,勤劳 灵活的双手,带领后生晚辈们学习 剪纸工艺。学手艺先要知渊源,在 我国剪纸最早流行的地区是扬州, 起源于隋朝。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 畅,构图精巧雅致,想象夸张简洁, 技法变中求新。“学艺要精”,剪纸是 一门“易学”却“难精”的民间技艺,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己”,虽未必 学会一招半式,但能大饱眼福,饕餮 欣赏民间的艺术瑰宝,不失为儿时 的一大乐趣。 时光荏苒,一幢幢高楼拔地而 起,“窗花”伴随着木格窗渐渐远 去,可那份心底的喜悦和期盼却深 深映照着岁岁年年,一片红灿的年 景。 灰檐·白墙·红窗花 紫薰 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 让我们一起把梦想来拥抱 你会发现爱的枝头挂满了微笑 哪怕平凡小草 也要快乐舞蹈 相信努力就会得到幸福的依靠 让我们一起把明天来祈祷 你会发现爱的天空舞动着奇妙 就算断翅小鸟 也要自信鸣叫 只要付出就会得到欣慰的回报 有梦有理想 身残志更坚 生命的赛场 我们要赢得漂亮 最美的梦想 每天在飞扬 选择地平线 把背影留给世界 最美 的梦想 蒋帅 平安之夜,您走了。 有区报的总编安慰自己说:丁 锡满老师西去援助《天堂日报》改 版,此去,他一定是快乐的。 而我,还是宁可相信您在圣诞 夜悄然出行,是赶着去戴雪帽穿雪 靴背上大口袋,然后,出发。所以, 我和那位总编一样相信:此去,您 是快乐的。 我很惭愧,我和上海区县报的 同仁应该以您的快乐为快乐,但那 一刻,我不快乐。泪水夺眶,悲从 中来…… 和您初识于14年前。作为浦 东新区周报的总编,我把前任总编 传说的上海区县报高级顾问团的 专家请来浦东,为《浦东新区周报》 的改版做一次专业诊断。 第一次,见到了上海新闻界赫 赫威名的马达、贾安坤……见到了 您,我像小学生一样诚惶诚恐。但 是,没有傲慢,没有威严,没有隔 阂,其亦父亦友的怜爱令我感受至 深。您是顾问团的团长,您和您的 “团员”自此成为我办报的“专业指 导”和精神力量。 当年,上海有 19 个区县,有 19 家区县报,然其法理定义只是“上 海市内部连续性出版物”。但16年 前,当时任静安时报总编杨继龙等 倡议成立一个区县报联合组织时, 得到支持最大的就是时任上海市 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的您。前期 的接触,您感受到了区县报同仁强 烈的使命感和进取心。您说,“组 织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一 支为区县党政中心工作鼓呼,为区 县干群之间架设直接桥梁的宣传 力量,记协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纳入 管理和服务的范围。于是,一个不 是组织的“组织” —上海市新闻 工作者协会区县报工作委员会进 入工作状态。 您的支持不止于此。在大家 筹划应同时建立一个区县报高级 专家顾问团时,您又欣然应允出 任“团长”,并请来上海三大报刚 退休的总编、请来市文联的李伦 新主席加入。之后,市委宣传部 原副部长贾树枚老师、新民晚报 社原总编丁法章老师,乃至今日 市记协的宋超主席,都由您先后 引进顾问团。 我经常自豪地对外宣称:上海 区县报也许不入一流,但区县报有 一个顾问团却极其豪华,拥有上海 滩新闻界最显赫最权威的前辈。 2004年,我和同事领命承办上 海区县报纪念第五届记者节暨年 度好新闻颁奖典礼。有感于您和 专家们的一再嘱咐:区县报一定要 抱团取暖联合发展。我在这次庆 典上第一次提出了“十九家是一 家”的文化理念。 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区县报也 由 19 家而 18 家 17 家即将 16 家,但 无论多少家,“区县报是一家”的价 值追求,始终未变。我们不再苛求 一个“名份”,不再拘泥一个“形 式”,如您所说,形式并不重要,重 要的是把自己做好。 16年,区县报的办报水平早已 今非昔比,各报的总编换了一轮又 一轮,但对您和顾问团专家的感激 与敬仰日久弥深。 今年 9 月,您已住进华东院,我 和工委现任秘书长杨继龙到院探 望,说及新顾问聘任仪式,您说,我 能参加,只要错开我上午输液的时 间。如今想来,您必是知道自己来 日无多,想尽最后之力,把区县报 托付后人。 果然, 9 月 21 日的聘任仪式,您 如约而来,一来就说“我要说几 句”。 您为三位新聘顾问发聘书,知 您病情实情的宋超主席,忙着用手 机摄像。平安夜,他把您发聘书的 照片和您在医院时各种姿态笑容 的病号服照片发到顾问团微信群, 每一张都鲜活灵动。斯人如前,相 对难相逢。 11月5日,上海区县报纪念第 十六届中国记者节暨年度好新闻 颁奖在崇明会议中心举行。16年 来,专家席上,您第一次缺席了。 开完会,我和杨总搭车赶到华东 院。您还是那样笑脸相迎,从不向 我们传递丝毫痛苦;您还是那样表 情轻松:我活了 80 多了,够本了,多 活一天是赚的,马上就走也没什么 可抱怨的。我说,丁老师,您肯定 没事,上一次不是挺过来了吗?一 直听您说家乡天台有多好,还等着 您明年带我去天台呢。 所以,我宁可相信,您是主动 选择戴雪帽穿雪靴背大口袋去了。 知道得病,您联系家乡天台的 学校,把自己的著作和藏书捐给校 方,那是否是您的第一次“实习”? 从您的大口袋中掏出惊喜掏出希 望带给孩子们。 此去,俗世少了一位新闻骄 子,天地间多了一位白胡子老人 —永远的圣诞老人…… (作者系为上海市区县报工委 会长) 永远的圣诞老人 王菊影 岁月情怀 岁月情怀 身边故事 身边故事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May-2020

2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身边故事 永远的圣诞老人 灰檐·白墙·红窗花fengxianbao.net/resfile/2016-01-05/08/08.pdf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 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每一个

8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吴险峰 古华风

本报地址:奉贤区南桥镇环城东路383号丽洲大厦26楼 电话:67110518(办公室) 67110519(传真) 发行67110518 邮编:201499 奉贤报印务照排 电话:67110518 上海浦东彩虹印刷厂承印

岁末喃喃——新年,你好!■ 范海红

红梅报春来■ 汪红书

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新年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今天,睁开双眼,我觉得这个世界和昨天不太一样了。大概是因为,一夜之间,一年就过去了。从今天开始,在每个需要填日期的地方,我就要写上

“2016”了。这样一个时刻,总会让人百感交集!什么叫“百感交集”,就是说不清是好是坏,是甜蜜还是苦涩,是快乐还是悲伤……

从没想到,胳膊也会发酸;从没想到,双腿也会沉重;从没想到,胸口也会憋闷;从没想到,脑子也会经常昏昏沉沉……时间是一辆无情的列车,它才不管你,高不高兴,悲不悲伤,同不同意,它更不在意你信仰什么主义,推崇怎样的价值观,它只顾着风雨兼程一路向前……

杨绛《一百岁感言》里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

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美丽。生活原本如此美好,天空原本如此晴朗,新的一年,需要改变的,不是身边的环境,只是我们的心态。在岁月中休养自己,做一个生命飞扬的自己。我喜欢旅行,可旅行之意义并不是想告诉别人

“这里我去过”。而是在旅途中,我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我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我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这样,我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岁月普照。优雅的人生,是一颗平静的心,一个平和的心态,一种平淡的活法,滋养出来的从容和恬淡。春来便是桃花水,绿树浓荫夏日长,菊黄橙红秋风动,寒冬万物色青芒。然后,用浓情重彩写下你愿意与这

个世界分享的每一次感动。不是每个擦肩而过的人都会

相识,也不是每个相识的人都让人牵挂。新的一年,希望大家过得更慢一点。以一颗工匠的心,精雕细琢每一个素常日子。哪怕工作把你累得变成一条狗,但稍有空闲,或者忙里偷闲,也要安顿好自己的内心,让它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的尊严。今天,是新的一年,那些忧郁,那些烦恼,就让它像去年的秋叶永远飘落吧,再让岁月把它掩埋掉。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生命是一场无法回放的绝版电影,有些事,不管你如何努力,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新的一年,给自己以远足的机会,放逐自己,然后放空自己。每一次放逐,其实都可以很好地看清自己,看清楚人世的彼此。有些人其实没那么重要,有些东西其实未必值得拥有。那些幸运,那些欢笑,就让它像去年留下来的种子,在新的一年里破

土发芽,叶长得更绿,花开得更艳,果结得更好。桃源至今不可得,自种桃花在堂前。一切,从自己做起,人一豁达,快乐就跟着来了。从现在做起,门前,自有桃花绚丽开放,生命,因此充满生机和乐趣。

记得有一年,《南方周末》的新年社论,题目很长,叫《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的心里》,看完之后,热血沸腾。因为,从中看到的是希望、良知和真理,以及这种种诉求之后,对前途对未来传递的温暖和力量。那一年,这句话常在耳畔回旋,那之后,这句话常在脑海忆起。此时此刻,我有这样一种幻觉,这话,是说给我们听的。我们是小人物,但并不影响我们可以拥有大情怀。

2016,早上好!新的一年,让我们能为所有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顶着天。然后,让他们这一年风和日丽,四季如春。让我们一起祝福:所有的人,都梦想成真!

儿时住的宅子,临河而建,灰檐乌瓦,白墙木窗。虽比不得现在高楼大厦的宽敞明亮,却透着江南水乡悠悠的情调。

傍晚,暮色紧催夕阳,河里的雾气渐渐漫上来。水岸上的木格窗星星点点地亮堂开,仿佛沿河挂上了一排桔色的灯笼,一方一方映着晚归后人们忙碌的身影。

等到报春花开的时候,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光景。“剪纸报春”,接福纳祥,是乡里间最快乐的习俗。挨家挨户贴上大红的“窗花”,冬机渐褪,暖风拂面,绿意奢侈地铺天盖地卷来。柳叶儿绿了、桃

花儿红了、鲤鱼儿乐了,熬过了寒冷的冬天,大地舒展了筋骨,琳琅的绿叶奏响锦绣年华。

街上的年货店里呈放着各式各样的“窗花”。百鸟朝凤、牡丹花卉、福禄寿喜、娃娃欢庆,张张玲珑巧意,每一页都用薄薄的宣纸包着。好心的卖家总会细细的叮嘱买者,回去的路上可要小心地捧着呀。窗花纸是安徽手抄宣,被裁剪得又轻又薄,似个水做的姑娘,稍个碰撞,便神形俱散了。

贴“窗花”的时候更讲究精细了,由不得半点马虎。先要将窗花纸打开,用一方纸镇将四个角由内向外依次熨平,动作必须保持一致,不能用力不均,否则贴出的窗花就会有褶皱。最要紧的是,力度要把握好,重了、轻了都不行。重了,窗花就有可能断裂;轻了,窗花就会不平整。最后是刷浆糊,取出圆口玻璃瓶罐,将浆糊刷抹得细细的,裱彩似的一点一点涂在每根“窗花”上,估摸着一个时辰,一个比锅还大的窗花就糊上了窗。其间,每个步骤都小心翼翼,一个闪失就可能成为罪过,要重新剪个一模一样的窗花可绝非易事。

剪“窗花”是一门硬生生的手艺活,一柄剪刀就能将四四方方的大红纸变成花瓣层层的牡丹、栩栩如生的小人、活灵活现的龙凤。乡里间还真藏有这样的高人,民间的老艺人凭借着扎实的绘画功底,勤劳灵活的双手,带领后生晚辈们学习剪纸工艺。学手艺先要知渊源,在我国剪纸最早流行的地区是扬州,起源于隋朝。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想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学艺要精”,剪纸是一门“易学”却“难精”的民间技艺,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己”,虽未必学会一招半式,但能大饱眼福,饕餮欣赏民间的艺术瑰宝,不失为儿时的一大乐趣。

时光荏苒,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窗花”伴随着木格窗渐渐远去,可那份心底的喜悦和期盼却深深映照着岁岁年年,一片红灿的年景。

灰檐·白墙·红窗花■ 紫 薰

人生百味人生百味

让我们一起把梦想来拥抱你会发现爱的枝头挂满了微笑哪怕平凡小草 也要快乐舞蹈相信努力就会得到幸福的依靠

让我们一起把明天来祈祷你会发现爱的天空舞动着奇妙就算断翅小鸟 也要自信鸣叫只要付出就会得到欣慰的回报

有梦有理想身残志更坚生命的赛场我们要赢得漂亮

最美的梦想每天在飞扬选择地平线把背影留给世界

最美的梦想

■ 蒋 帅

诗以言志

诗以言志

平安之夜,您走了。有区报的总编安慰自己说:丁

锡满老师西去援助《天堂日报》改版,此去,他一定是快乐的。

而我,还是宁可相信您在圣诞夜悄然出行,是赶着去戴雪帽穿雪靴背上大口袋,然后,出发。所以,我和那位总编一样相信:此去,您是快乐的。

我很惭愧,我和上海区县报的同仁应该以您的快乐为快乐,但那一刻,我不快乐。泪水夺眶,悲从中来……

和您初识于 14 年前。作为浦东新区周报的总编,我把前任总编传说的上海区县报高级顾问团的专家请来浦东,为《浦东新区周报》的改版做一次专业诊断。

第一次,见到了上海新闻界赫赫威名的马达、贾安坤……见到了您,我像小学生一样诚惶诚恐。但是,没有傲慢,没有威严,没有隔阂,其亦父亦友的怜爱令我感受至深。您是顾问团的团长,您和您的

“团员”自此成为我办报的“专业指导”和精神力量。

当年,上海有 19 个区县,有 19家区县报,然其法理定义只是“上海市内部连续性出版物”。但16年前,当时任静安时报总编杨继龙等倡议成立一个区县报联合组织时,得到支持最大的就是时任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的您。前期的接触,您感受到了区县报同仁强烈的使命感和进取心。您说,“组织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一支为区县党政中心工作鼓呼,为区县干群之间架设直接桥梁的宣传力量,记协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纳入管理和服务的范围。于是,一个不是组织的“组织”——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区县报工作委员会进入工作状态。

您的支持不止于此。在大家筹划应同时建立一个区县报高级专家顾问团时,您又欣然应允出任“团长”,并请来上海三大报刚退休的总编、请来市文联的李伦新主席加入。之后,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贾树枚老师、新民晚报社原总编丁法章老师,乃至今日

市记协的宋超主席,都由您先后引进顾问团。

我经常自豪地对外宣称:上海区县报也许不入一流,但区县报有一个顾问团却极其豪华,拥有上海滩新闻界最显赫最权威的前辈。

2004年,我和同事领命承办上海区县报纪念第五届记者节暨年度好新闻颁奖典礼。有感于您和专家们的一再嘱咐:区县报一定要抱团取暖联合发展。我在这次庆典上第一次提出了“十九家是一家”的文化理念。

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区县报也由19家而18家17家即将16家,但无论多少家,“区县报是一家”的价值追求,始终未变。我们不再苛求一个“名份”,不再拘泥一个“形式”,如您所说,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自己做好。

16年,区县报的办报水平早已今非昔比,各报的总编换了一轮又一轮,但对您和顾问团专家的感激与敬仰日久弥深。

今年9月,您已住进华东院,我和工委现任秘书长杨继龙到院探望,说及新顾问聘任仪式,您说,我能参加,只要错开我上午输液的时间。如今想来,您必是知道自己来日无多,想尽最后之力,把区县报托付后人。

果然,9月21日的聘任仪式,您如约而来,一来就说“我要说几句”。

您为三位新聘顾问发聘书,知您病情实情的宋超主席,忙着用手机摄像。平安夜,他把您发聘书的照片和您在医院时各种姿态笑容的病号服照片发到顾问团微信群,每一张都鲜活灵动。斯人如前,相对难相逢。

11 月 5 日,上海区县报纪念第十六届中国记者节暨年度好新闻颁奖在崇明会议中心举行。16 年来,专家席上,您第一次缺席了。开完会,我和杨总搭车赶到华东院。您还是那样笑脸相迎,从不向我们传递丝毫痛苦;您还是那样表情轻松:我活了80多了,够本了,多活一天是赚的,马上就走也没什么可抱怨的。我说,丁老师,您肯定

没事,上一次不是挺过来了吗?一直听您说家乡天台有多好,还等着您明年带我去天台呢。

所以,我宁可相信,您是主动选择戴雪帽穿雪靴背大口袋去了。

知道得病,您联系家乡天台的学校,把自己的著作和藏书捐给校方,那是否是您的第一次“实习”?从您的大口袋中掏出惊喜掏出希望带给孩子们。

此去,俗世少了一位新闻骄子,天地间多了一位白胡子老人——永远的圣诞老人……

(作者系为上海市区县报工委会长)

永远的圣诞老人■ 王菊影

岁月情怀岁月情怀

身边故事身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