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夕拾 综合 - images.shobserver.com ·...

1
9 2020 9 17 www.jfdaily.com 》, AIPHAIPH ”, 21 28 4K 4.2 3.6 200 》《 》《 》《 》《 》《 》《 》《 》《 1 6000 113 ”, 30 1 60 30 》, roserose ”, ,《 》《 》《 》《 》《 》, —— 3 2 200 27 93 7 30 ,《 ”, ”。 ”。 12 ,《 》《 》, 》《 》; 》。 ,《 QQ ”…… …… …… ”, ”, ”。 ,“ ”, …… ,“5 ”“3 ”“10 …… ZHAOHUA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Oct-2020

3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评论 夕拾 综合 - images.shobserver.com · 它有机会适应世界各地不同的气候和地形,深 深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如今,全球已有 60 多个国家种茶,30

品 评启思

文化新观察

周刊评论 夕拾 综合

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特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刊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

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文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艺评评评评评评评评评评评评评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论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项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基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金

9?论2020年 9? 17日 星期四www.jfdaily.com

主编:黄玮 执行编辑:张克伟

它蕴含着“天造地设”的文化自信黄 轶

因为做生态批评的缘故,总会关注到中外一些自然地理的纪录片。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系统性拍摄的植物类大型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就很值得一看。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授予《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纪录片团队“AIPH植物力量宣传纪录片荣誉奖”,表彰其在片子中推广植物的力量。

从雅鲁藏布江峡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国茶树最为古老的源头,从充满传奇色彩的光核桃再到非洲高原的青蒿素,这部纪录片呈现了21科 28种中国原产植物的生命旅程, 它们的故事其实是中华民族不断孕育新文明的过程,也构成了人类进化史的精彩篇章。

为植物寻根其实也是为人类文明寻根

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使用了先进的 4K超高清摄影机、大型航拍无人机等设备,采用了延时摄影、定格动画、高速摄影、水下摄影、显微摄影等多种拍摄方式,为世界观众记录和呈现了一幅完整的中国植物版图。

4.2亿年前, 大地慢慢被一层叫作苔藓的绿色所覆盖,这些植物成了陆地上的拓荒者, 也为地球孕育更多植物备下了肥沃土壤;3.6亿年前, 地球上第一颗种子诞生了,

这是自然进化史上最奇妙的一环……200万年前,第四纪冰期来临,平原地带大量生物灭亡,喜马拉雅山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区域的高山峡谷阻挡了冰盖寒流, 万千种植物得以幸存。 这些植物活化石延续了古老的生命基因, 造就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植物天堂。植物的种子借助根系、风雨、水流、虫子、鸟兽和人力,历经无数磨难和数代演化,

“走”到了其他区域,种群不断壮大,最终随着船舶、驼队、马帮等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作为“大地宠儿”的人类,与野物草木从相遇到相识,从相伴到相守,共同上演了一场场叫作“进化”的大戏。纪录片共分《植物天堂》《水稻》《水果家族》《茶树》《竹子》《桑树》

《大豆》《本草》《园林》《花卉》十集,用唯美的画面、科学的依据、深情的解说,呈现了中国原生谷子、野稻、茶、桑、竹、橙子、柚子、香橼、

苹果、猕猴桃、黄豆、塔黄、石斛、黄花蒿、莲、

菊、 月季等植物在这片土地上进化演变的历史。 植物的每一步进化都牵动着人类文明的步履,这种人类与草木之间奇妙的关系让人敬畏和感恩。 在观看这部片子的过程中,你被一株植物的使命感动而哭再正常不过了。

1万多年前,中国大地上生长了一种看似普通的草,为后世形态各异的水稻品种留下了可贵的基因, 它被今天的人们称为野生稻。那么,到底是人驯化了稻,还是稻驯化了人呢?

为了传承后代,野生稻费尽心机,它的种子发育时前端长出长长的芒刺,作为防御鸟虫的矛枪;芒刺上长着的倒钩,让它有机会挂在过往动物的身上向远方传播;成熟时种子会变成低调的褐黑色,并在最短时间内脱落埋身泥土,躲过动物们的垂涎。而这些繁衍的本能正体现出它们拓荒扩张的野心,

也得以让人们发现它,人类与野生稻开始了共赢的合作: 人类培育栽培野生稻作为粮食,助长了这种植物繁衍生息的能力,而野生稻为了赢得人类的芳心,渐渐褪去了野蛮的芒刺, 也放弃了主动坠地的生存策略,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了可信的人类,而它离不开水的习性,也迫使人类想方设法为它营造理想家园。距今 6000多年前,水田开始出现

在中华大地上;盛唐时期,从北方南下云贵的民族,在适者生存的驱使下创造了梯田,用高山水稻改变了山川的容颜。一株草变成了人类的伙伴,一起在进化之旅冒险。如今,水稻已跋山涉水走进了 113个国家的田间。

一棵小小的植物,原来都那么有故事,那么传奇!今天,我们站在自然进化的“顶端”,瞭望野生稻、野桃子、野豆子、野莲子等古生植物的起源、繁衍和驯化,看似简单的自然选择背后是生存的自觉,它们冲破土地的坚毅中透着智慧。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看似是为一种种植物寻根,其实也是在为人类文明寻根,植物的进化史也是人类的进化史。正是人类在这种关系中保持了足够克制和耐心,才得以与天地共生,与万物同长。每一粒种子作为食物到我们饭碗的行程都历尽风险,稍微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擦肩而过。

繁华或寂寥都已藏在人类的根脉里

人类与大地物种相处久了,植物会从人的眼睛、舌尖进入心灵,藏进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品格、我们的信仰、我们的过往与去处。在人类文明史上, 许多植物与人类的修身、 养性、诗歌、绘画、宗教等产生了紧密联系,内化为人们精神内域的一部分。

追寻茶树一路演进的生命源头,它原本只是中国西南山林中一棵普普通通的树木,可以高达 30多米。为了走出竞争激烈的森林,让自己的子孙广为散播, 它不得不适应人类的采摘,逐渐矮化到 1 米左右,这一疼痛的转型让它有机会适应世界各地不同的气候和地形,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走向。如今,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种茶,30多亿人口饮茶,茶树是多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时刻拨动着世界的经济命脉。而喝茶,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口腹之欲,和人们的心灵生活融为一体。这种构建最初来自苦修的僧人。 在凝神专注的禅修之中,

茶因平和清净的品性恰如其分地融入了僧人清贫自律的生活。来过大唐的日本僧人把茶传到日本,但当时茶叶是珍贵的饮品;宋代时,被称作“日本茶祖”的荣西禅师撰著了《吃茶养生记》,茶终于将根脉深深扎进日本人的生活,源于中国的茶道又演变成日本文化的标签。 茶,

从一味药、一泡汤,变成人们的精神料理。

和茶树为了扩大地盘逐渐矮化不同,竹子的策略则是拼命长高。竹子通过盘根错节的地下根系生出竹笋来开疆拓土,一大片浩瀚的竹海或许是一棵母竹的后代。 竹子稚嫩时是一道时令美食,长大后可以用来制作器具、家具,搭房建屋,

而它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参与则是用作书写的竹简和造纸的上等原料,还有制作尺八、洞箫、笙等乐器, 这三大艺术功能让它的后裔传遍世界。在原产地中国,竹子中空外直、高风亮节的形象在文人雅士那里成了人格的化身。

在中国,月季、玫瑰、蔷薇是蔷薇科蔷薇属的三种花卉, 而在拉丁语系国家统称 rose。在原产中国的园林花卉中,月季到达欧洲,与科技革命、 商业需求成就了花卉世界的传奇。西方人经过杂交培育的月季回传到中国时,正是我们积贫积弱的那段辰光,我们将这种 rose译为“玫瑰”,好像它本来就是舶来品。实际上,我们真正的玫瑰是用作茶饮和食品原料的;鲜花店里面被我们称为“玫瑰”的鲜切花,全部都是切花型月季。月季以这样阴差阳错的方式出奇制胜, 从普通的园林花卉走进我们的精神空间,成为美、爱和容光焕发的象征。

植物家族的这类族员,还有梅、兰、菊、荷等等,它们见识过生,见识过死,见识过文明的破碎,也见识过秩序的重建。或繁华或寂寥,都已藏在人类的根脉里。

每帧画面都是屏保每段旁白都让人动容

无疑,《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是一部养眼养心、震撼而温暖的纪录片,正如人们的评价:

每一帧画面都是屏保, 每一段旁白都让人动容,每一株植物都让人骄傲!

近年来,中国的自然人文地理类纪录片越拍越好,如《家园,生态多样性的中国》《航拍中国》《茶马古道》《河西走廊》《了不起的村落》,

不胜枚举。这些纪录片里蕴含着我们“天造地设”的文化自信———自然万物相连,人类命运一体,有理有据,不卑不亢。

顺应时代发展,纪录片正以前所未有的图像力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新名片。在混沌未开的远古,古人认识世界的原初方式就是图像,那些刻在或绘在岩洞里、山壁间、石头上的刻痕,记录、传播、保存了先民的一段段信息,

依然是今天的我们认识人类来处的有效资源。

今天,在移动互联网、电视、电脑、手机等的协同发展下,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一个电子读图时代。 与其他的传播形式和手段相比,纪录片这种“视觉语言”能够超越民族语言文字的障碍,畅通无阻地被全人类所理解,这足以说明图像叙事的重要性。

当我们随着《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那一个个镜头走进植物王国,在感受大自然沧海桑田的鬼斧神工、感恩物种对这片土地的格外眷顾、感叹人与植物协同进化的神奇之时,也会忍不住称赞摄制组经年累月、沐风栉雨的耐心和辛苦。据介绍,这部纪录片沉淀 3年时间,制作历时 2 年,仅主创人员就有 200 多位,在国内他们遍访 27省的 93个地区,在国外他们到过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印度、马达加斯加 7个国家的 30多个地区, 最终凝聚成这部纪录片。

总结起来,《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的成功之处在于:第一,选题具有创新性。作为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系统拍摄的植物类纪录片,它择取了原产中国的数类植物,抽丝剥茧般,呈现了它们壮丽桀骜的生命篇章, 知识性科学性强。

第二,从人类与自然协同进步、命运一体的角度出发,立意探寻原产植物的“世界影响”,让事实说话,不虚妄,不浮夸,潜移默化中传递出一种“文化自信”。例如《桑树》一集,叙述一只昆虫和一片叶子的秘密被人们发现,引爆了中国古代丝绸业的繁荣,它与欧洲贵族的时尚结亲,推动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造就了影响人类文明史的“丝绸之路”。中国白桑最初传入韩国、日本、中东地区,并在 12世纪时传入欧洲、

美洲,东罗马帝国为打破东方大国的丝绸垄断做出了种种努力。对照这一历史,片中影像是意大利的桑园种植和当地学者对引进中国白桑的解说,还有阿贝格博物馆里收藏的来自中国的古代织造设备, 理据分明, 让人信服。第三, 在对每一种植物的进化和传播追根溯源时,融入了拟人化的叙事手法,竭尽全力地呈现每一株植物的生存、绽放、奉献与轮回,而每一棵草、每一片叶的命运都和人的生存、心灵紧密相连,嵌入画面的诗文与那些植物相得益彰,

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富有感染力。第四,拍摄地域广,物种多,时间长,画面精美,后期制作精良,解说生动鲜活,整个纪录片既有苍远辽阔的长镜头震撼人心,也有纤毫毕露的近镜头赏心悦目。

当然,《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每集的文案水平参差不齐,体现在解说词上有的文采飞扬,有的不够深刻走心,前者如《水稻》《本草》,后者如《园林》《花卉》;有些部分影像叙述线索跳荡,前后画面的逻辑性不强,表意不清,例如《竹》。但瑕不掩瑜,《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依然不失为近年来纪录片中的翘楚之作,草木深处隐藏着的文化内蕴、精神信息,也将会随着这部片子的传播发扬光大。

黄梅戏与新国漫﹃组C

P

﹄,

搭不搭

黄梅戏之乡安徽省安庆市,经典黄梅戏剧目《女驸马》同名国风漫画作品,不久前宣布在哔哩哔哩漫画、快看漫画、腾讯动漫、爱奇艺漫画、漫画岛、新漫画等平台同步上线。黄梅戏与新国漫组起“CP”(搭档),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女驸马》是中国戏剧

家协会副主席、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诙谐幽默,说的是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贞与李兆廷自幼相爱,由母亲做主定亲。李家后来家道衰落,素贞母亲去世后,继母嫌贫爱富,逼李兆廷退婚。素贞被逼女扮男装进京寻兄冯少英,又冒李兆廷的名字应试。不料竟中状元,被招为驸马。洞房之夜素贞将真情告诉公主。皇帝迫于形势只好赦免素贞,命李兆廷顶状元之名并与素贞完婚,公主也与改名做了八府巡按的冯少英成亲。

1959 年,《女驸马》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安徽电影制片厂携手搬上银幕,20 世纪 80 年代,《女驸马》拍摄了戏曲电视剧。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女驸马”可谓不折不扣的大女主戏,呈现了一段女性成长励志传奇。其中,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洞房化险为夷等情节,与时下流行的网络穿越题材小说异曲同工。

从这个角度而言,选中《女驸马》 这个 IP 开发动漫,颇具当代战略眼光,从媒体报道来看,开发方为这个 IP 设计的产业链路径已经形成了成套战略。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鹏程谈到,除了黄梅戏与《女驸马》本身的知名度,韩再芬有自己的剧团,可以线下演出。在双方的合作计划中,国风动漫是第一步,国风音乐、文创研发、短视频等领域将陆续涉足。这条产业链包括作品售卖、演出输出、漫画版权授权,与当地旅游资源结合的文旅产品,天地广阔。由《女驸马》国风漫画所衍生的微信、QQ表情,以及戏曲漫画周边玩偶等有望在短期内面世,改编影视作品也已提上日程。

人们说到新,往往使用一个词“潮”,所谓“后浪”,就是一代“潮”过一代。作为《女驸马》的灵魂人物,韩再芬说,戏曲传承要与时代精神结合,借助流行文化元素及现代科技手段,让大家知道戏曲+漫画,原来可以这么“潮”。

近年来,戏曲和动漫的结合正在越来越成为一股潮流。以昆曲为创作支点的动画片《粉墨宝贝》在 2012 年法国戛纳秋季动漫节上播出 3分钟 3D动画样片,获得好评如潮。《粉墨宝贝》之前,上海炫动卡通出品的动画片《京剧猫》巧妙引入京剧元素。京剧中武生、青衣、小生、花旦、刀马旦,都能找到对应的猫咪形象,唱、念、做、打、手、眼、身、步等戏曲名词也在动画片里变得鲜活起来。2015 年,百集京剧名家名段水墨动画片《水墨京韵》在上海发布,《甘露寺》《贵妃醉酒》《空城计》《锁麟囊》《铡美案》等 25 部京剧水墨动画片宣布完成制作。

戏曲 + 动漫,不仅是潮流,也能找到创作上的源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和之后的《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等,在造型、动作、音乐上都能看到戏曲的影子;戏曲连环画更曾是连环画创作的一大主题。在呼唤传统文化浸润日常生活的今天,戏曲与动漫的结合,目标瞄准的是新一代受众。对孩子来说,动漫有天生的吸引力,对很多“80 后”、“90 后”来说,动漫不仅是童年记忆,更是当下文化消费的一大门类。

在黄梅戏与新国漫“组 CP”的过程中,韩再芬的这段话值得注意。她提出:“这不是新的帮助老的,不是谁改造谁,而是彼此发现价值、发掘新元素,彼此成就。”《女驸马》同名国风漫画投放的平台包括哔哩哔哩漫画,演奏动漫、游戏主题曲在 B 站上“火出圈”的国乐艺术家方锦龙也表达过类似观点:“新的未必就比老的好。但老的好在哪里?要让大家能懂。怎么把古老的变成现代的?的确要动脑子。”

戏曲动漫,并非戏曲和动漫的简单叠加,而是开拓性的艺术创造。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戏曲与动漫“联姻”,不是简单地为“潮”文化贴上传统文化的标签。要真正产生对年轻一代的文化吸附力,要有深度的融合表达。不光是“组 CP”,更是要“动脑子”地组。

碎片化追剧:赢了眼球,输了审美杜 浩

碎片化追剧的时代, 似乎正大步迈来。

现在,只要刷一刷微博、抖音、小红书、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人们就可以通过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官方账号、电视剧博主或娱乐视频博主发出的核心剧情片段, 了解其大概剧情,

或关注相关的热门话题和有趣的“梗”……

这几年观众观剧的方式,可说是一直在变化。先是倍速观剧,然后发展到解说式看剧,再到当下兴起的碎片化追剧,人们观剧一直在提速。 为什么热衷于碎片化追剧?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观剧心理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为适应当下社交生活的需要,影视剧市场出于对观众的迎合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对很多观众来说,想看的剧集太多,但能用的大段时间太少, 也没有耐心去慢慢追一个剧。为了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碎片化追剧便成了人们的选择。于是,所谓的“短视频追剧族”出现了,当一部新剧播出,他们不

会第一时间打开正片, 而是先去社交媒体上探探口碑。在微博、抖音短视频等社交平台追剧更省时省力,剧方官微的推送为观众提前“标注”

出每一集的看点, 各大视频博主和热搜词高度概括了剧情的精华部分, 可有可无的支线内容和不想看的部分一笔带过, 还有各路网友对热播剧贡献的精彩点评以及热播剧预告合集……

这为观众碎片化追剧提供了条件。

某种程度上来说,观剧已不再是单纯的精神生活需要, 而是与社会生活需求结合起来。

因为,文娱文化尤其是热播剧,有即时性、流行性和话题性的特点,碎片化追剧可以成全人们融入朋友圈、具有共同话题、进行社交的需要。

在社交网络上,有一些“爆款”的电视剧往往从开播就会有种种热门话题的讨论,如不参与进来,就有可能和大家失去共同的话题。所以,也有不少观众为了追随文娱潮流,会选择在短时间内用倍速疯狂刷剧……

让观众迷上碎片化观剧,还有近年来电视剧

市场营销原因。如今的影视剧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播出平台为了争夺热门剧集的观众, 在社交平台和电视上搞剧集的“预告片比赛”,不断加长预告片长度,甚至不惜放出关键情节片段。在这种竞争下, 一部分蹲守微博和电视预告的观众可以超前观看剧集,抢先过了瘾。同时,又因为提前被“剧透”,而逐渐失去了对正片的兴趣。

还有剧方和播出平台,在剧集播放前进行线上话题营销,将剧中桥段人为地转化为社会热点话题引发全民讨论,以达到增加剧集曝光度的目的,就像评论所指出的“为了抓人眼球、

维持热度,剧集营销释放剧情片段的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密集,三五条推送就将一集电视剧拆分得一干二净。观众再也没有耐心欣赏一部完整的剧集了。而为了博眼球、追话题,电视剧创作者刻意写出迎合观众趣味、便于碎片化传播的情节”。这样的影视剧话题营销,基本上变成了一种市场炒作行为,只是为了增加一部剧集的收视率和流量乃至话题,而忽视了影视

剧的审美评判和艺术创作追求这些根本问题,

所以,“当微博、抖音短视频追剧从宣发辅助手段成为风潮,甚至转变为主要观看方式”,影视剧创作者越来越浮躁,观众观剧的心理也越来越浮躁……

如今,“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这样的短视频节目大行其道。这是今天快餐文化流行的一种反映, 也是时代的一种文化心理的反映。人们热衷于追求一些有实际效用的具体目标,而对事物的成熟缺乏耐心。人们逐渐疏于精神思考而热衷视频图像,这似乎已经成为接收流行文化的一种主要形式和趋势……正如碎片化追剧,不再是以传统的审美为原则,整体、全面地来把握影视剧艺术,而是以“快”为原则,以“简单”为原则,将过程的时间性舍去或尽可能压缩, 而把效果尽可能地扩大和抽象出来。它不仅辜负了影视剧本身的艺术性,也让观众错失了在观剧时应有的审美与思考过程。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海报

ZHAO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