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红楼 这一对闺蜜好蹊跷 簑衣岭,与风语 纪志南/文...

1
21 美文 2018年5月22日 本版编辑/侯艳宁 美术编辑/于在洋 朝花夕拾 感悟人生 至味红楼 凌空,屹立,横卧:仓颉造 的字,刻在石头上:一书“簔衣 岭”,一书“蓝缕开疆” 华民族抗战史上,永恒的石 头,永垂的丰碑! 簔衣岭、蓝缕开疆,海拔 2800 米。铁马金戈,抗日战 争烽火岁月中,民工英魂铸 就血染的“碑记”! “卷罢黄庭卧看山”,昨夜 读《乐西公路》,它可不是“道 经”。且看苍茫,芳草萋萋,小 草的叶,带着殷红的血色。 石碑,两座。一座,另一 座,不足一米的距离。抚摸冰 冷的石头,倾听灵魂的声音。 顿时,雾腾腾,细雨霏霏。 忽闻天外之音,耳语,哀 哀凭吊,阵阵山风猎猎! 抗战前线,簔衣岭;簔衣 岭,这里便是“前线”。血肉筑 就的乐西路,祭扫英魂。山河 破碎,全民抗战, “大刀向鬼子 们的头上砍去……” 筑路民工,以原始的工 具,用铁锤、铁钎、本橇……逢 山开路,遇山凿道。簔衣岭, 一处悲壮的圣地,血染的名 字。 乐西路,抗战路,从四川 的乐山到西昌。抗战物资,从 此路支前“远征军”,决胜 千里之外。 英名,铭记史册。《乐西公 路》记:“投入 20 万民工和工 程技术人员”“死亡逾 4000 人”。 耳畔,一个悲壮的数据。 1939 年,那个地冻天寒的冬 季,于簔衣岭,一个晚上,黑色 的夜,冻死 200 人,鲜活的生 仰天长啸,惊天地,泣 鬼神! 犍为地方志载,“四川省 分 3 期 征 调 21 个 县 民 工 82700 人,其中犍为县 9500 人。”又有记:“带领犍为县第 一区第二联队民工队长陈道 三,不仅将私人过去所有积蓄 2000 余元垫上,以作民工伙 食。食粮仍然不济,不得不以 衣物换取洋芋、粮食,稀饭充 饥……”读罢,掩卷冥思,悲从 中来。哀民工之苦,无不催人 泪下! “长路”漫漫,壮怀激烈, 构建抗日大后方公路网。簔 衣岭,乐西路 抗战“ 天 路”,一条重要通道。 路,悬在天空的绝壁! 史料显示,修筑簔衣岭路 段,上山路长28 公里,下山路 长 16 公里。 簑衣岭,死亡谷。时任工 段长的犍为人王仁轩有诗描 述:“朝登簔衣岭,风急雾正 浓。须眉皆雪白,皤然一老 翁。”触及冷却,一段鲜活的见 证,难忆,虫蛀的资料。修筑 “乐西路”,死亡民工大多数发 生在簔衣岭,悲哉!呜呼! 抗战史话的珍贵“记忆”, 这带血的文字,呼唤英灵魂兮,归来兮! 以轻轻的手指,抚摸依偎 石碑的小草,触摸地上霜冻的 泥土,感触先烈,有血肉之躯 的温度。炎黄儿女,心中,此 时,隐隐的痛! 听风吟:“长使英雄泪满 襟”! 铁血捐躯,惊天地,泣鬼 神! 簔衣岭,青山常在,万古 长青。这是华夏儿女,中华民 族,永不忘却的纪念! 此刻,忽地想起进山、上 山的岔道口,那高高树立的路 牌上,显眼的中英文对照,绿 底白字: “未开放区,外国人未 经许可不得入内”。凝注文 字,忽地,一股霸绝寰宇之 气昂然而生:中国早已经 不是“除外国人佣仆外,华 人 一 概 不 准 入 内”的 那 个 “灰飞烟灭”的屈辱年代; 不 是 抗 战 ,不 是 80、90、 100年前的中国,那些历史 上曾经的“倭寇”们 今 世 界 ,没 有 任何国家,胆 敢践踏中国一寸山河,半寸疆 土。 簔衣岭、蓝缕开疆;天路 丰碑,天上丰碑! 一缕风,挽着云和雾,自 天空,烈士英魂,乘长风而来。 告慰,聆听先烈嘱咐与英灵对话,闻天籁,与风语! 在我看来,秦可卿与王熙凤, 这一对看上去甜得发腻的闺蜜,一 点也不可靠。非但如此,还极为可 疑。 古训曰,相同成朋友,相异成伴 侣。以王熙凤的霸道嚣张,以秦可 卿的温柔忍让,何以形成闺蜜的基 础?现实曾教训我们,物质朋友能 够久远的不多,灵魂相契才能酿造 真友情。卿凤二人固然有些相同, 但那多为表象,诸如年龄身份等,一 俟触及灵魂深处,二人之间的那些 沟壑褶皱,才气象万千。 表面上看,这对闺蜜之间温情 脉脉,似糖如蜜。出身“海龙王”之 家的千金小姐王熙凤一点也不在意 秦可卿贫贱的孤儿出身(尽管有刘 心武探秘红楼的清朝“格格”说,毕 竟“戏说”的成分居多,曹雪芹可没 承认);连平儿这个大丫头都知道凤 姐“素来与秦氏亲厚”;二人虽不在 一个辈分,但年龄相近,极为贾府董 事长贾母欣赏与疼爱;凤姐探望病 中的秦氏以及秦氏死前托梦两个情 节,偌大贾府秦氏唯独托梦凤姐,真 真令人想到“生死知己”。 然,知己,也就停留在感觉上 吧。她们或许身处真切的同一个现 实世界,二人的精神世界呢? 且看秦可卿“临行”前对凤姐的 五条叮咛: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 高必跌重,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 盛筵必散。字字珠玑,高瞻远瞩,颇 具才情、胆识,当得起“连那束带顶 冠的男子”也比不上的脂粉英雄,在 贾府某些只知享乐、目光短浅的“浊 臭”男人面前,清爽与泥淖,自清自 明。 这显然令仅靠“看开贴识几个 字”的凤姐望尘莫及二人的灵 魂体量差异巨大。有人说她们“英 雄相惜”,其实情境迥异。凤姐充其 量只能“现场指挥”,而秦氏做的是 “擘画全局”的功夫,二者所匹配的 才干要求已显高下。凤姐的“英雄” 已多重作实,而秦氏缥缈得很,仅仅 落于“梦”中。一个现实层面,一个 灵魂构建,远远未能交融。秦氏骨 子里仍是情天情海“情可倾”,黛玉、 宝玉、晴雯,加上周瑞家的眼里“像 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的香 菱,他们的灵魂住在同一个门牌号 码,代表着贾府的“诗和远方”,而 这,恰是凤姐们的“死穴”。 女人之间,所谓闺蜜、死党,其 友谊应比男人之间来得易且快。“她 友谊”的产生并非一定要像男人那 样经过石油煤炭般的经久酝酿,也 不一定必须修炼到男人之间那么崇 高伟大才生发出来。色彩,口味,一 件饰品,一次逛街,都可以促成两个 女人。女人之间如果延伸到思想, 同样催生牢固而高尚的友谊。只 是,千万别让她们成为情敌。 恰恰卿、凤之间,迎面“撞”到了 这个“禁忌”。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凤姐懒懒 地倚在贵妃榻上,慵懒华贵。那么 懒懒的,就进来了“蓉哥儿”,一番眉 目传情,碍于平儿和刘姥姥在场,打 发走了,旋即又柔情缱绻地唤回来, 递给贾蓉的眼神,对平儿和刘姥姥 都不再避讳,忘乎所以的节奏。凤 姐对秦可卿的另眼相待固然有着两 人的身份地位年龄相当,但贾蓉在 二人之间的微妙存在也不容小觑。 毕飞宇在一次“小说课”中,对凤姐 和贾蓉在几个现场的游离分神提 出严重质疑,涉及的几个疑点的确 经不起推敲:第七回凤姐说要见秦 可卿的弟弟秦钟,贾蓉不过提示几 句,并未拂逆,立即引来凤姐破口 大骂,这让毕飞宇产生了怀疑:“王 熙凤当着秦可卿的面对秦可卿的 丈夫这样,以王熙凤的情商,她为 什么一点也不顾及一个妻子的具 体感受?” 更令毕飞宇质疑的,秦氏安排 宝玉午睡那一幕, “婶子”凤姐在“上 房”还没有喝茶,意在贾蓉的心思根 本没放在秦可卿身上,而是一意 “黏”了凤姐;凤姐刚从秦可卿病床 离开那一幕最为惊心,眼见的伤悲 即刻转为凤姐穿行花园的欣悦、妖 娆。已是秋景,曹公对园子一阵细 腻铺排之后,就出现了让毕飞宇“毛 骨悚然”的那句:“凤姐儿正自看园 中的景致,一步步行来赞赏”,紧接 着,又“款步提衣上了楼”。 毕飞宇半夜“被这句话吓得坐 了起来”,虽有点文学夸张,但足见 毕作家有一双读书的“毒眼”。按常 理,凤姐面对大限将至的闺蜜,一脸 沉痛悲哀,甚至淌几滴眼泪,呼出 “我可怜的可卿!”这才是真正闺蜜 的常态。可是曹公笔下的凤姐,全 然看不出她对秦氏重病的担忧,反 而一派东风浩荡, “秋”风得意,本来 个秋天的园子,却让凤姐在一派 “病气”中品出了春天的昂扬与生 到底是个怎样的凤姐?刚才 在秦氏病床前的凤姐,此刻悠闲在 院中赏景的凤姐,即使装给人看,也 得装得像点儿? 还有一个疑点,可卿死后,凤姐 并未流露特别的悲伤。她在众人面 前的哭丧也是突兀的,明显的表演 性质。这一切说明凤姐、贾蓉与秦 可卿三人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个巨 大的黑洞,细思极恐。看这时的凤 姐吧,极力说服了贾母和王夫人争 取了“丧事总管”的差事,心思完全 放在协理宁国府的春风得意、卖弄 才干之上,这可是她弄权耍计、夯实 存在感的绝佳机会呵,乐还乐不过 来呢,还有心思为秦氏悲伤吗?陪 葬秦氏的,也唯有宝玉的一口鲜血, 以及贾珍颇为讽刺的号啕大哭。 如此看来,这对闺蜜先前的“亲 厚”,还可靠吗? 秦可卿“聪明忒过”不假,但她 所“思虑”的,跟凤姐南辕北辙,断 不是男人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不是凤姐的到处卖弄张扬,她没 那抱负。再者,聪慧如秦氏,如果 说她对凤姐与贾蓉之间一无所察, 端的辱没了她的智商。情势所逼, 察而不语,越是心思细密之人,内伤 越重。 从可卿、凤姐一路看过来,或许 与现今那些表面上的闺蜜并无二 致。当然,还是新时代好呵,她们这 些旧时代的媳妇多不易!眼下90 后 00 后们肆意随性地选择自己的 情感模式:单身的、丁克的、候鸟的、 同居的……长辈只有默许的份儿, 只好任小家伙们任性撒欢儿去。还 好,这些新时代的“新一辈”,除了应 付生存和发展,再也不需像卿、凤那 样如履薄冰、处心积虑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 报告中强调:“倡导讲品位、讲格 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 俗。”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可以使 人品味人生、领略人生、顿悟人生; 宁静致远,可以让人潜心修炼,心 如止水,胸襟开阔,达到物我两忘 的境界。 “静由心生,心静则宁”。心 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气质,更是一 种修养、一种能力。宁静是宁与静 的结合,宁静蕴含着一股正能量, 是东方文化之根。宁静体现的是 一种从容不迫的沉稳,一种气定神 闲的大气。享受宁静,就是保持心 境平和、心理平衡,在宁静中使内 心获得温暖,解除心中的烦恼。淡 泊是平和的,心境则是深邃的。宁 静给人以不动声色的刚毅和坚韧, 给人以面对现实的大勇和静观世 事、从容应对的智慧。淡泊宁静是 人们摒弃诱惑、剔除杂念,进入自 我完善、人格升华的途径。一个人 要想消除心中烦恼,心平气和、恬 淡宁静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让 境界在宁静中升华,灵魂在宁静中 净化,知识在宁静中积累,身体在 宁静中康健。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 一个高度注重克己修身的民族”。 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者,无不 把“静以修身”“宁静致远”奉为座 右铭,借以磨砺淡泊明志的心胸和 高风亮节的气度。古时,一些清修 之人喜欢远离尘嚣隐居山林,以求 得宁静。其实,忘却世俗中事,内心 依然会是烦杂。要得到内心真正 的宁静,就必须彻底铲除贪婪、淫 邪、嫉妒、仇恨、懒惰、傲骄等这些 心中的“杂草”,做到静时和动时都 要念念不忘去物欲、存天理。唯 此,才能获得真正的身心解放。如 今,茫茫世界,信息纷繁,声音杂 乱,容易让人浮躁。世间到处充斥 着欲望和诱惑,人们常为琐事而烦 恼,唯有淡泊名利才能明志,才能 树立远大目标,唯有静才能看得 真,走得远。曾国藩说过:“治身不 静则身危。”一个人要想消除心灵 的烦恼,宁静是必不可少的。心无 尘埃抵狂澜,品高自能挡诱惑。这 就要求人们以平常之心态,修炼高 尚之品行。静下心来,改造自我, 抛弃物累,扫荡名利,自觉加强思 想道德修养,陶冶情操,澄澈心扉, 充实精神生活,升华思想境界,使 心归于清静。 心静如天平,淡泊无贪欲。为 政淡泊宁静,是一种清醒,是一种 彻悟,是一种睿智,也是一种境 界。宁静的心境能使人耐得住寂 寞。如果没有宁静的心境,就会耐 不住寂寞,坐不得冷板凳,不愿付 出艰苦的努力,心浮气躁,凡事总 想走捷径,是很难成大事的。人只 有埋头苦干,才能有所作为。宁静 的心境能使人守得住清贫。大千 世界,物欲横流。只有保持宁静 的心境,才能经得住各种诱惑,清 正廉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永 远立于不败之地。宁静的心境能 使人经得住失败。有的人心境宁 静,在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坦然面 对,毫不气馁,愈挫愈坚,最后获 得成功。而有的人则一遇挫折和 失败,就悲观失望,灰心丧气,一 蹶不振,最后一事无成。宁静的 心境能使人冷静处事。有的人心 境宁静,愠而不怒,冷静处事,往 往化干戈为玉帛;而有的人缺乏 宁静的心境,往往怒而兴师,结果 使矛盾激化,导致失败。人要有 平常心,身外之物不可强求,不可 苛求,不可一味追求,否则,求之 不得就会失去平衡而自伤;要始 终保持一种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顺其自然、不以为然的心态;要有 一种“事到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 品自高”的境界。 古人云:“每临大事有静气”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能得”。《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 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 集。”宁静是一种能量积聚的过程, 厚积而薄发。宁静有时就是一 种战斗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 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正 能量。共产党人要经常警醒自 律,树立善恶分明的是非观、刚 直守正的节操观、忠诚守信的 人际观,把握住操守,耐得住寂 寞,守得住清贫,顶得住诱惑, 管得住小节,才能真正做到“淡 泊明志,宁静致远”。只有这 样,我们共产党人内心的健康 音符才能不断强化,身上的亮 点才会不断闪烁光芒,我们才可 以不断弹奏出事业、人生的华美乐 章。 静以修身品自高 刘岩丽/文 簑衣岭,与风语 纪志南/文 这一对闺蜜好蹊跷 刘世芬/文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Jul-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至味红楼 这一对闺蜜好蹊跷 簑衣岭,与风语 纪志南/文 刘世芬/文yzdsb.hebnews.cn/pc/paper/att/201805/22/72fb9b22-f... · 21 美文 2018年5月22日 本版编辑/侯艳宁

21美文 2018年5月22日本版编辑/侯艳宁 美术编辑/于在洋

朝花夕拾

感悟人生

至味红楼

凌空,屹立,横卧:仓颉造的字,刻在石头上:一书“簔衣岭”,一书“蓝缕开疆”——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永恒的石头,永垂的丰碑!

簔衣岭、蓝缕开疆,海拔2800米。铁马金戈,抗日战争烽火岁月中,民工英魂铸就血染的“碑记”!

“卷罢黄庭卧看山”,昨夜读《乐西公路》,它可不是“道经”。且看苍茫,芳草萋萋,小草的叶,带着殷红的血色。

石碑,两座。一座,另一座,不足一米的距离。抚摸冰冷的石头,倾听灵魂的声音。顿时,雾腾腾,细雨霏霏。

忽闻天外之音,耳语,哀哀凭吊,阵阵山风猎猎!

抗战前线,簔衣岭;簔衣岭,这里便是“前线”。血肉筑就的乐西路,祭扫英魂。山河破碎,全民抗战,“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筑路民工,以原始的工具,用铁锤、铁钎、本橇……逢山开路,遇山凿道。簔衣岭,一处悲壮的圣地,血染的名字。

乐西路,抗战路,从四川的乐山到西昌。抗战物资,从此路支前——“远征军”,决胜千里之外。

英名,铭记史册。《乐西公路》记:“投入20万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死亡逾 4000人”。

耳畔,一个悲壮的数据。1939年,那个地冻天寒的冬季,于簔衣岭,一个晚上,黑色的夜,冻死200人,鲜活的生命——仰天长啸,惊天地,泣鬼神!

犍为地方志载,“四川省分 3 期 征 调 21 个 县 民 工82700人,其中犍为县9500人。”又有记:“带领犍为县第一区第二联队民工队长陈道三,不仅将私人过去所有积蓄2000余元垫上,以作民工伙食。食粮仍然不济,不得不以衣物换取洋芋、粮食,稀饭充饥……”读罢,掩卷冥思,悲从中来。哀民工之苦,无不催人

泪下!“长路”漫漫,壮怀激烈,

构建抗日大后方公路网。簔衣岭,乐西路——抗战“天路”,一条重要通道。

路,悬在天空的绝壁!史料显示,修筑簔衣岭路

段,上山路长28公里,下山路长16公里。

簑衣岭,死亡谷。时任工段长的犍为人王仁轩有诗描述:“朝登簔衣岭,风急雾正浓。须眉皆雪白,皤然一老翁。”触及冷却,一段鲜活的见证,难忆,虫蛀的资料。修筑

“乐西路”,死亡民工大多数发生在簔衣岭,悲哉!呜呼!

抗战史话的珍贵“记忆”,这带血的文字,呼唤英灵——魂兮,归来兮!

以轻轻的手指,抚摸依偎石碑的小草,触摸地上霜冻的泥土,感触先烈,有血肉之躯的温度。炎黄儿女,心中,此时,隐隐的痛!

听风吟:“长使英雄泪满襟”!

铁血捐躯,惊天地,泣鬼神!

簔衣岭,青山常在,万古长青。这是华夏儿女,中华民族,永不忘却的纪念!

此刻,忽地想起进山、上山的岔道口,那高高树立的路牌上,显眼的中英文对照,绿底白字:“未开放区,外国人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凝注文字,忽地,一股霸绝寰宇之气昂然而生:中国早已经不是“除外国人佣仆外,华人一概不准入内”的那个

“灰飞烟灭”的屈辱年代;不 是 抗 战 ,不 是 80、90、100 年前的中国,那些历史上曾经的“倭寇”们——当今世界,没有任何国家,胆敢践踏中国一寸山河,半寸疆土。

簔衣岭、蓝缕开疆;天路丰碑,天上丰碑!

一缕风,挽着云和雾,自天空,烈士英魂,乘长风而来。

告慰,聆听先烈嘱咐——与英灵对话,闻天籁,与风语!

在我看来,秦可卿与王熙凤,这一对看上去甜得发腻的闺蜜,一点也不可靠。非但如此,还极为可疑。

古训曰,相同成朋友,相异成伴侣。以王熙凤的霸道嚣张,以秦可卿的温柔忍让,何以形成闺蜜的基础?现实曾教训我们,物质朋友能够久远的不多,灵魂相契才能酿造真友情。卿凤二人固然有些相同,但那多为表象,诸如年龄身份等,一俟触及灵魂深处,二人之间的那些沟壑褶皱,才气象万千。

表面上看,这对闺蜜之间温情脉脉,似糖如蜜。出身“海龙王”之家的千金小姐王熙凤一点也不在意秦可卿贫贱的孤儿出身(尽管有刘心武探秘红楼的清朝“格格”说,毕竟“戏说”的成分居多,曹雪芹可没承认);连平儿这个大丫头都知道凤姐“素来与秦氏亲厚”;二人虽不在一个辈分,但年龄相近,极为贾府董事长贾母欣赏与疼爱;凤姐探望病中的秦氏以及秦氏死前托梦两个情节,偌大贾府秦氏唯独托梦凤姐,真真令人想到“生死知己”。

然,知己,也就停留在感觉上吧。她们或许身处真切的同一个现实世界,二人的精神世界呢?

且看秦可卿“临行”前对凤姐的五条叮咛: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盛筵必散。字字珠玑,高瞻远瞩,颇具才情、胆识,当得起“连那束带顶冠的男子”也比不上的脂粉英雄,在贾府某些只知享乐、目光短浅的“浊臭”男人面前,清爽与泥淖,自清自明。

这显然令仅靠“看开贴识几个字”的凤姐望尘莫及——二人的灵魂体量差异巨大。有人说她们“英雄相惜”,其实情境迥异。凤姐充其量只能“现场指挥”,而秦氏做的是

“擘画全局”的功夫,二者所匹配的才干要求已显高下。凤姐的“英雄”已多重作实,而秦氏缥缈得很,仅仅落于“梦”中。一个现实层面,一个灵魂构建,远远未能交融。秦氏骨子里仍是情天情海“情可倾”,黛玉、宝玉、晴雯,加上周瑞家的眼里“像

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的香菱,他们的灵魂住在同一个门牌号码,代表着贾府的“诗和远方”,而这,恰是凤姐们的“死穴”。

女人之间,所谓闺蜜、死党,其友谊应比男人之间来得易且快。“她友谊”的产生并非一定要像男人那样经过石油煤炭般的经久酝酿,也不一定必须修炼到男人之间那么崇高伟大才生发出来。色彩,口味,一件饰品,一次逛街,都可以促成两个女人。女人之间如果延伸到思想,同样催生牢固而高尚的友谊。只是,千万别让她们成为情敌。

恰恰卿、凤之间,迎面“撞”到了这个“禁忌”。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凤姐懒懒地倚在贵妃榻上,慵懒华贵。那么懒懒的,就进来了“蓉哥儿”,一番眉目传情,碍于平儿和刘姥姥在场,打发走了,旋即又柔情缱绻地唤回来,递给贾蓉的眼神,对平儿和刘姥姥都不再避讳,忘乎所以的节奏。凤姐对秦可卿的另眼相待固然有着两人的身份地位年龄相当,但贾蓉在二人之间的微妙存在也不容小觑。毕飞宇在一次“小说课”中,对凤姐和贾蓉在几个现场的游离分神提出严重质疑,涉及的几个疑点的确经不起推敲:第七回凤姐说要见秦可卿的弟弟秦钟,贾蓉不过提示几句,并未拂逆,立即引来凤姐破口大骂,这让毕飞宇产生了怀疑:“王熙凤当着秦可卿的面对秦可卿的丈夫这样,以王熙凤的情商,她为什么一点也不顾及一个妻子的具体感受?”

更令毕飞宇质疑的,秦氏安排宝玉午睡那一幕,“婶子”凤姐在“上房”还没有喝茶,意在贾蓉的心思根本没放在秦可卿身上,而是一意

“黏”了凤姐;凤姐刚从秦可卿病床离开那一幕最为惊心,眼见的伤悲即刻转为凤姐穿行花园的欣悦、妖娆。已是秋景,曹公对园子一阵细腻铺排之后,就出现了让毕飞宇“毛骨悚然”的那句:“凤姐儿正自看园中的景致,一步步行来赞赏”,紧接着,又“款步提衣上了楼”。

毕飞宇半夜“被这句话吓得坐

了起来”,虽有点文学夸张,但足见毕作家有一双读书的“毒眼”。按常理,凤姐面对大限将至的闺蜜,一脸沉痛悲哀,甚至淌几滴眼泪,呼出

“我可怜的可卿!”这才是真正闺蜜的常态。可是曹公笔下的凤姐,全然看不出她对秦氏重病的担忧,反而一派东风浩荡,“秋”风得意,本来个秋天的园子,却让凤姐在一派

“病气”中品出了春天的昂扬与生发——到底是个怎样的凤姐?刚才在秦氏病床前的凤姐,此刻悠闲在院中赏景的凤姐,即使装给人看,也得装得像点儿?

还有一个疑点,可卿死后,凤姐并未流露特别的悲伤。她在众人面前的哭丧也是突兀的,明显的表演性质。这一切说明凤姐、贾蓉与秦可卿三人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细思极恐。看这时的凤姐吧,极力说服了贾母和王夫人争取了“丧事总管”的差事,心思完全放在协理宁国府的春风得意、卖弄才干之上,这可是她弄权耍计、夯实存在感的绝佳机会呵,乐还乐不过来呢,还有心思为秦氏悲伤吗?陪葬秦氏的,也唯有宝玉的一口鲜血,以及贾珍颇为讽刺的号啕大哭。

如此看来,这对闺蜜先前的“亲厚”,还可靠吗?

秦可卿“聪明忒过”不假,但她所“思虑”的,跟凤姐南辕北辙,断不是男人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不是凤姐的到处卖弄张扬,她没那抱负。再者,聪慧如秦氏,如果说她对凤姐与贾蓉之间一无所察,端的辱没了她的智商。情势所逼,察而不语,越是心思细密之人,内伤越重。

从可卿、凤姐一路看过来,或许与现今那些表面上的闺蜜并无二致。当然,还是新时代好呵,她们这些旧时代的媳妇多不易!眼下90后00后们肆意随性地选择自己的情感模式:单身的、丁克的、候鸟的、同居的……长辈只有默许的份儿,只好任小家伙们任性撒欢儿去。还好,这些新时代的“新一辈”,除了应付生存和发展,再也不需像卿、凤那样如履薄冰、处心积虑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可以使人品味人生、领略人生、顿悟人生;宁静致远,可以让人潜心修炼,心如止水,胸襟开阔,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静由心生,心静则宁”。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气质,更是一种修养、一种能力。宁静是宁与静的结合,宁静蕴含着一股正能量,是东方文化之根。宁静体现的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沉稳,一种气定神闲的大气。享受宁静,就是保持心境平和、心理平衡,在宁静中使内心获得温暖,解除心中的烦恼。淡泊是平和的,心境则是深邃的。宁静给人以不动声色的刚毅和坚韧,给人以面对现实的大勇和静观世事、从容应对的智慧。淡泊宁静是

人们摒弃诱惑、剔除杂念,进入自我完善、人格升华的途径。一个人要想消除心中烦恼,心平气和、恬淡宁静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让境界在宁静中升华,灵魂在宁静中净化,知识在宁静中积累,身体在宁静中康健。

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注重克己修身的民族”。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者,无不把“静以修身”“宁静致远”奉为座右铭,借以磨砺淡泊明志的心胸和高风亮节的气度。古时,一些清修之人喜欢远离尘嚣隐居山林,以求得宁静。其实,忘却世俗中事,内心依然会是烦杂。要得到内心真正的宁静,就必须彻底铲除贪婪、淫邪、嫉妒、仇恨、懒惰、傲骄等这些心中的“杂草”,做到静时和动时都要念念不忘去物欲、存天理。唯此,才能获得真正的身心解放。如今,茫茫世界,信息纷繁,声音杂

乱,容易让人浮躁。世间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人们常为琐事而烦恼,唯有淡泊名利才能明志,才能树立远大目标,唯有静才能看得真,走得远。曾国藩说过:“治身不静则身危。”一个人要想消除心灵的烦恼,宁静是必不可少的。心无尘埃抵狂澜,品高自能挡诱惑。这就要求人们以平常之心态,修炼高尚之品行。静下心来,改造自我,抛弃物累,扫荡名利,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陶冶情操,澄澈心扉,充实精神生活,升华思想境界,使心归于清静。

心静如天平,淡泊无贪欲。为政淡泊宁静,是一种清醒,是一种彻悟,是一种睿智,也是一种境界。宁静的心境能使人耐得住寂寞。如果没有宁静的心境,就会耐不住寂寞,坐不得冷板凳,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心浮气躁,凡事总想走捷径,是很难成大事的。人只

有埋头苦干,才能有所作为。宁静的心境能使人守得住清贫。大千世界,物欲横流。只有保持宁静的心境,才能经得住各种诱惑,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宁静的心境能使人经得住失败。有的人心境宁静,在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坦然面对,毫不气馁,愈挫愈坚,最后获得成功。而有的人则一遇挫折和失败,就悲观失望,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最后一事无成。宁静的心境能使人冷静处事。有的人心境宁静,愠而不怒,冷静处事,往往化干戈为玉帛;而有的人缺乏宁静的心境,往往怒而兴师,结果使矛盾激化,导致失败。人要有平常心,身外之物不可强求,不可苛求,不可一味追求,否则,求之不得就会失去平衡而自伤;要始终保持一种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顺其自然、不以为然的心态;要有

一种“事到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

古人云:“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宁静是一种能量积聚的过程,厚积而薄发。宁静有时就是一种战斗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正能量。共产党人要经常警醒自律,树立善恶分明的是非观、刚直守正的节操观、忠诚守信的人际观,把握住操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顶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才能真正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只有这样,我们共产党人内心的健康音符才能不断强化,身上的亮点才会不断闪烁光芒,我们才可以不断弹奏出事业、人生的华美乐章。

静以修身品自高 刘岩丽/文

簑衣岭,与风语 纪志南/文这一对闺蜜好蹊跷 刘世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