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

13
1 1 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 課程進度與綱要 課程進度與綱要 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 所 名 稱:宗教三 科目代碼 科目代碼 科目代碼 科目代碼:D9003-01618 課 程 名 稱:宗教哲學(Philosophy of Religion); 分: (2,0) 開 課 教 師:莊慶信 (John B. Chuang) 教 學 目 標1. 課程進度及綱要 課程進度及綱要 課程進度及綱要 課程進度及綱要: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課 程 範 圍:宗教現象中的本質、神聖者存在議題 授 課 方 式 ( ) reading course( ) 參 考 書 籍Hick, J. Philosophy of Religion.3rd ed. Englewood, N. J.: Prentice-Hall, 1983. Peterson, M. et al. (eds.), Reason and Religious Belief: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2 nd ed. N. Y. and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1998. (L. Düpre) 1996 (Arvind Sharma)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A Buddhist Perspective) 2006 (John Hick) 1989 32 09 (2005.09) 91-108 22 3 (1995.03) 228-240 26 (1994.06) 435-452 (M. Peterson, et al.) 2005 2003 (M. Rader) 1984 評 分 方 式30% 20% [ ] 20 ( ) 30% 聯 絡 方 式Email: [email protected] TEL 2905-2902 SL337B 注 意 事 項 1) 2)

Upload: others

Post on 14-Jul-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 ...scholar.fju.edu.tw/課程大綱/upload/028611/handout/991/D-9003-016… · 社會觀點的反宗教型 第二路線,傳統的護教型屬於溫和的理性思辨型:

1

1

輔仁大學輔仁大學輔仁大學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課程進度與綱要課程進度與綱要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系系系 所所所所 名名名名 稱稱稱稱:宗教三 科目代碼科目代碼科目代碼科目代碼:D9003-01618

課課課課 程程程程 名名名名 稱稱稱稱:宗教哲學(Philosophy of Religion); 學學學學 分分分分::::(2,0)

開開開開 課課課課 教教教教 師師師師:莊慶信 (John B. Chuang)

教教教教 學學學學 目目目目 標標標標:1.由宗教現象探索宗教本質; 2.探討神聖者的存在及人類命運的課題; 3.提升靈性生命中的神聖感及宗教情操。

課程進度及綱要課程進度及綱要課程進度及綱要課程進度及綱要:::: 導論︰宗教哲學的歷史與定義 [[[[第 1 週,,,,第 2 週]]]] 壹、宗教的現象與本質 一、信仰與理性 [[[[第3週] ] ] ] 二、宗教與政治 [分組討論] [[[[第4週]]]] 三、宗教語言 [[[[第5週]]]] 四、宗教體驗 [[[[第 6 週]]]] 五、奇蹟 [[[[第 7 週] [] [] [] [期中測驗期中測驗期中測驗期中測驗::::筆試筆試筆試筆試] ] ] ] [[[[第 7 週,,,,第 8 週]]]] 貳、形上兩極的理性思辨 六、神聖者(終極實在)的屬性 [[[[第 9 週]]]] 七、論神聖者的存在 (一)無神論論據1 [[[[第10週] ] ] ] (二)無神論論據2︰惡的問題 [ [ [ [第11週]]]] (三)有神論論據1 [[[[第12週,第13週]]]] (四)有神論論據2︰五路論證 [[[[第14週]]]] 八、人類的命運:來生 [[[[第15週,,,,第16週] ] ] ] 結論。 [[[[學期測驗學期測驗學期測驗學期測驗::::口試口試口試口試] [] [] [] [第 17 週;;;; 第 18 週] ] ] ] 課課課課 程程程程 範範範範 圍圍圍圍:宗教現象中的本質、神聖者存在議題

授授授授 課課課課 方方方方 式式式式:講述法、分組討論法、團體討論法、個別教學(口試)、自行研讀原著、reading course(口頭及書面報告各 1 人,由優秀生中甄選)

參參參參 考考考考 書書書書 籍籍籍籍: Hick, J. Philosophy of Religion.3rd ed. Englewood, N. J.: Prentice-Hall, 1983. Peterson, M. et al. (eds.), Reason and Religious Belief: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2nd

ed. N. Y. and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1998. 杜普瑞(L. Düpre),傅佩榮譯《人的宗教向度》台北:幼獅, 1996。 阿文德‧夏瑪(Arvind Sharma)著,陳美華譯,《宗教哲學─佛教的觀點》(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A Buddhist Perspective),台北:立緒文化,2006。 約翰希克(John Hick),錢永祥譯,《宗教哲學》台北:三民,1989。 莊慶信,〈中國宗教哲學的基本構想〉《哲學與文化》32卷 09期(2005.09)頁 91-108。 莊慶信,〈宗教與政治〉《哲學與文化》22卷 3期(1995.03)頁 228-240。 莊慶信,〈理性與信仰〉《輔仁學誌》26期,法管之部(1994.06)頁 435-452。 莊慶信編莊慶信編莊慶信編莊慶信編,《,《,《,《宗教哲學講義宗教哲學講義宗教哲學講義宗教哲學講義》》》》台北台北台北台北::::輔大宗教學系輔大宗教學系輔大宗教學系輔大宗教學系,,,,2222008008008008。。。。[開學後可由輔大的 ican 網頁下載] 麥克‧彼得森(M. Peterson, et al.)等著,《理性與宗教信念》三版,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單純,《宗教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曾仰如曾仰如曾仰如曾仰如,《,《,《,《宗教哲學宗教哲學宗教哲學宗教哲學》》》》二版二版二版二版,,,,台北台北台北台北::::臺灣商務臺灣商務臺灣商務臺灣商務,1989,1989,1989,1989。。。。 瑞德(M. Rader)編,傅佩榮譯,《宗教哲學初探》台北:黎明,1984。 莊慶信莊慶信莊慶信莊慶信,〈,〈,〈,〈宗教哲學宗教哲學宗教哲學宗教哲學〉,〉,〉,〉,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編著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編著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編著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編著,《,《,《,《宗教學概論宗教學概論宗教學概論宗教學概論》》》》台北台北台北台北::::五南文化五南文化五南文化五南文化,,,,2007200720072007,,,,頁頁頁頁 47474747----68686868。。。。

評評評評 分分分分 方方方方 式式式式:期中測驗佔 30%,出勤 20% [若有點名,早到每次加總分 1 分;曠課每次扣總分3分,遲到、早退、請假扣 1~2 分],參與及聽講 20﹪。學期(口試)測驗 30%。 聯聯聯聯 絡絡絡絡 方方方方 式式式式:莊老師 Email: [email protected];TEL: 2905-2902; 研究室:羅耀拉樓 SL337B室,信箱:羅耀拉三樓莊慶信信箱莊慶信信箱莊慶信信箱莊慶信信箱。 注注注注 意意意意 事事事事 項項項項:1)出席率及專心聽課對成績的影響頗大,不可輕忽。 2)正式大綱及課程計畫,以上課時所印發及修訂版本為準。

Page 2: 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 ...scholar.fju.edu.tw/課程大綱/upload/028611/handout/991/D-9003-016… · 社會觀點的反宗教型 第二路線,傳統的護教型屬於溫和的理性思辨型:

2

2

宗教哲學的歷史與定義宗教哲學的歷史與定義宗教哲學的歷史與定義宗教哲學的歷史與定義

一一一一、、、、宗教哲學的歷史發展宗教哲學的歷史發展宗教哲學的歷史發展宗教哲學的歷史發展

((((一一一一))))起源起源起源起源

1.廣義的「宗教哲學」:

2.狹義的「宗教哲學」創於西方

� 從柏氏和亞氏的神學起:

� 17世紀起,啟蒙運動時期:

� 自然神論(Deism):

3.今日宗教哲學研究又可區分為3條路線

第一路線,反宗教型屬於激進的理性思辨型:

自然觀點的反宗教型

社會觀點的反宗教型

第二路線,傳統的護教型屬於溫和的理性思辨型:

主張「自然神學」:

主張「超驗哲學」(transcendental philosophy)、存在哲學

第三路線,經驗的描述性分析型

((((二二二二))))現況現況現況現況

1.東方哲人的研究

2.西方的宗教哲學頻繁接觸東方宗教後的研究

3.從1960年代以來,研究宗教哲學的主要課題

二二二二、、、、宗哲的定義與方法宗哲的定義與方法宗哲的定義與方法宗哲的定義與方法

(一)宗哲的定義︰

(二)宗哲的研究方法—哲學(philosophical)進路:

三三三三、、、、宗教哲學未來研究的方向宗教哲學未來研究的方向宗教哲學未來研究的方向宗教哲學未來研究的方向

1.東方日漸重視宗教研究:

2.加入科際整合的學術團體:

3.今後的研究方向。 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莊慶信,〈中國宗教哲學的基本構想〉《哲學與文化》32 卷 09 期(2005.09)頁 89-106。 莊慶信,〈宗教哲學〉《哲學大辭書》第 4 冊,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2004,頁 2126-2134

Page 3: 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 ...scholar.fju.edu.tw/課程大綱/upload/028611/handout/991/D-9003-016… · 社會觀點的反宗教型 第二路線,傳統的護教型屬於溫和的理性思辨型:

3

3

信仰與理性信仰與理性信仰與理性信仰與理性(Faith and Reason) [曾279-293,304-321;孫志文<人與宗教>65-72;Peterson 32-47] 信仰vs.迷信 蔡元培<理信與迷信>:理信則不然,其所見為因果相關者(實驗而歸納..)。

一一一一、、、、信仰的性質信仰的性質信仰的性質信仰的性質

1.是一種基本經驗

2.是整個人對神聖者的回應

3.即信靠

4.即順從

5.即實踐.

6.即超理性

二二二二、、、、信仰與理性關係信仰與理性關係信仰與理性關係信仰與理性關係

1.分立說

2.衝突說:

3.唯理說:

4.唯信說:

5.信仰主導說:

6.理性自主說:

7.體證說

8.並行說 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莊慶信,〈理性與信仰〉《輔仁學誌》26 期,法管之部(1994.06)頁 435-452。

Page 4: 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 ...scholar.fju.edu.tw/課程大綱/upload/028611/handout/991/D-9003-016… · 社會觀點的反宗教型 第二路線,傳統的護教型屬於溫和的理性思辨型:

4

4

宗教與政治宗教與政治宗教與政治宗教與政治(Religion and Politics, Church and State) 宗教對政治、政治對宗教的功能[見空大《宗教與人生》] 一一一一、、、、從西方政教協定從西方政教協定從西方政教協定從西方政教協定(Concordat)看其政教關係的模式看其政教關係的模式看其政教關係的模式看其政教關係的模式

(一)西方歷史中的Concordat

1.伏姆斯協定(The Concordat of Worms):

2.教廷與葡國的協定:

(二)政教關係的基本模式

1.政治高於宗教

2.宗教高於政治

3.政教分離,彼此攻訐

4.政教分離,彼此合作

二二二二、、、、宗教與政治的和諧與衝突宗教與政治的和諧與衝突宗教與政治的和諧與衝突宗教與政治的和諧與衝突

1.相異點:(1)出發點: (2)重點:

2.相同點:(1)服務對象: (2)目標:

三三三三、、、、馬里旦馬里旦馬里旦馬里旦(J. Maritain)的政教關係原則的政教關係原則的政教關係原則的政教關係原則

1.宗教自由原則

2.宗教在精神領域優越原則[政教分離政教分離政教分離政教分離原則]

3.政教合作政教合作政教合作政教合作原則

四四四四、、、、中國歷代的政教關係中國歷代的政教關係中國歷代的政教關係中國歷代的政教關係

(一)古代中國的政教關係:

(二)中華民國的宗教政策: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宗教政策:

1.憲法36條:......

2.中共中發(1982)19號:

3.中共中發(1991)6號:

4. 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Maritain, J. Challenges & Renewals,309-347; 莊慶信,〈宗教與政治〉《哲學與文化》22 卷 3 期(1995.03)頁 228-240。

Page 5: 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 ...scholar.fju.edu.tw/課程大綱/upload/028611/handout/991/D-9003-016… · 社會觀點的反宗教型 第二路線,傳統的護教型屬於溫和的理性思辨型:

5

5

宗教語言宗教語言宗教語言宗教語言(Religious Language) ( Düpre 189-229,Peterson 136-155, Hick 76-93. )

一一一一、、、、宗教語言的意義宗教語言的意義宗教語言的意義宗教語言的意義

●信仰及崇拜中所使用的語言:Pseudo-Dionysius

●宗教語言常見的型態: ▲神話性語言(寫實):

▲教義性語言(說理):

▲禮儀性語言(表情):

●反對者: (如,Neo-Positivism)

●中立的研究者:

二二二二、、、、宗教語言的特性宗教語言的特性宗教語言的特性宗教語言的特性

(一)終極性終極性終極性終極性(或彼岸性):

●宗教語言的指涉:

●異於科學語言和日常語言:

(二)弔詭性弔詭性弔詭性弔詭性(paradox):

●.看似荒謬:

●圖超越理性的表達:

●隱誨不明的目的:

(三)象徵性象徵性象徵性象徵性(symbol又譯符號性) (或類比)

●為避免客體化:

●非認知的:

●隱喻的:

(四)神話性神話性神話性神話性(myth):

●超越時空的:

●流露終極界的:

●不可能剔秘的(demythologizing): 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莊慶信,〈從宗教哲學觀點看智顗的一念三千〉《東吳哲學學報》1 號(1996.03):13-25。 莊慶信,〈揭開神話的面紗──關永中《神話與時間》評介〉《哲學與文化》25 卷 2 期(1998.02):192 196。 Sharma241Sharma241Sharma241Sharma241----288288288288,,,,289289289289----315315315315 ;;;;張志剛張志剛張志剛張志剛 267267267267----37373737。。。。

Page 6: 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 ...scholar.fju.edu.tw/課程大綱/upload/028611/handout/991/D-9003-016… · 社會觀點的反宗教型 第二路線,傳統的護教型屬於溫和的理性思辨型:

6

6

宗教體宗教體宗教體宗教體驗驗驗驗(宗教經驗 Religious Experience) (曾 35-45,Düpre 11-60,傅譯 471-531、宗教學概論 26-33) 一一一一、、、、表達形式表達形式表達形式表達形式

(一) 熱誠禮儀:

(二) 生命轉折:

(三) 語言及象徵:

(四) 神聖與凡俗:

二二二二、、、、宗教體驗的性質宗教體驗的性質宗教體驗的性質宗教體驗的性質[單純 203-235]

(一) 位際性位際性位際性位際性:祈禱、默想

(二) 皈依皈依皈依皈依性性性性(Conversion):●受造感

●探索宇宙來源+人生的意義

●理性(情.意.理)的初步認識

●理性的深入認識.

●個人的遭遇

●恩寵(恩典 Grace,緣)之助.

(三) 神聖神聖神聖神聖性性性性(the Holy):

(四) 神祕性神祕性神祕性神祕性:

(五) 整合性整合性整合性整合性:

9.靈性層面 UR

8.道德層面 天

7.藝術層面

6.理智層面

5.生態層面

4.政經層面 人 人

3.社會層面

2.心理層面

1.生理層面 地

三三三三、、、、俗世中宗教體驗的可能性俗世中宗教體驗的可能性俗世中宗教體驗的可能性俗世中宗教體驗的可能性

1.科學觀點下的宇宙奧秘(敬畏感)及秩序,

2.偶有物(非必然的存在)引發人相信「必然存在」。

3.和好經驗(共同體經驗): 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希克 171-191,張志剛,《,《,《,《宗教哲學研究宗教哲學研究宗教哲學研究宗教哲學研究》》》》2003200320032003::::175-266)

Page 7: 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 ...scholar.fju.edu.tw/課程大綱/upload/028611/handout/991/D-9003-016… · 社會觀點的反宗教型 第二路線,傳統的護教型屬於溫和的理性思辨型:

7

7

奇蹟奇蹟奇蹟奇蹟 ( Miracles ) [曾 294-303; Peterson 156-173]

一一一一、、、、奇蹟的定義奇蹟的定義奇蹟的定義奇蹟的定義

●一般的奇蹟:

●廣義的奇蹟:

●佛教的奇蹟:

●狹義的奇蹟:

● Peterson (156-166):

二二二二、、、、奇蹟的分類奇蹟的分類奇蹟的分類奇蹟的分類

1. 物理奇蹟

2. 理性奇蹟

3. 倫理奇蹟

三三三三、、、、當代宗哲學者的理解當代宗哲學者的理解當代宗哲學者的理解當代宗哲學者的理解

1.歷史事件:

● Mckinnon(1925-):

●. Flew(1923-): .

2.不可言詮的事件:

3.上帝的作為:

四四四四、、、、奇蹟的可能性奇蹟的可能性奇蹟的可能性奇蹟的可能性

1.先決條件

2.超越者的方式

3.自然律非絕對必然

4.為更高的目的

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莊慶信,〈天啟〉《哲學大辭書》第 2 冊,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1993)頁 871-873

Page 8: 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 ...scholar.fju.edu.tw/課程大綱/upload/028611/handout/991/D-9003-016… · 社會觀點的反宗教型 第二路線,傳統的護教型屬於溫和的理性思辨型:

8

8

神聖者的屬性神聖者的屬性神聖者的屬性神聖者的屬性(Divine Attributes) [Peterson et al. 48-63; 曾 510-533. ]

一、宗教上宗教上宗教上宗教上的神聖者 三位一體的 God.天.天主.上帝.雅威.真主.老天爺.天公.天父.天母... 佛(睿理,265-274) 二、哲學上哲學上哲學上哲學上的神聖者((UR,終極實在、終極真實, DR,TR)之屬性

1.絕對完美的絕對完美的絕對完美的絕對完美的(absolutely perfect):

2.必然的必然的必然的必然的、、、、自有的自有的自有的自有的(necessary and Self-existent):

3.永恆的永恆的永恆的永恆的(eternal, everlasting ,timeless =outside of time):

4.無限的無限的無限的無限的(infinite)

5.超越的超越的超越的超越的(transcendent)、內在的內在的內在的內在的(imminent)

6.位格的造物者位格的造物者位格的造物者位格的造物者與保育者保育者保育者保育者(personal Creator and Sustainer):

7.全能全能全能全能、、、、全知全知全知全知、、、、全善的全善的全善的全善的(omnibenevolent = perfectly good) 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希克 7-23;夏瑪夏瑪夏瑪夏瑪(Arvind Sharma)著著著著,《,《,《,《宗教哲學宗教哲學宗教哲學宗教哲學─佛教的觀點佛教的觀點佛教的觀點佛教的觀點》》》》(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A Buddhist Perspective),,,,台北台北台北台北::::立緒文化立緒文化立緒文化立緒文化,,,,2006。。。。頁頁頁頁 21-56。

Page 9: 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 ...scholar.fju.edu.tw/課程大綱/upload/028611/handout/991/D-9003-016… · 社會觀點的反宗教型 第二路線,傳統的護教型屬於溫和的理性思辨型:

9

9

神聖者的存在神聖者的存在神聖者的存在神聖者的存在::::無神論的論據無神論的論據無神論的論據無神論的論據 1111 有 神 論 (Theism) 汎神論←─ 多神論── 擇一神論── 一神論── 自然神論── Pantheism Polytheism Henotheism Monotheism Deism 懷 疑 論(Skepticism)+自然主義(naturalism) ── 非神論── 不可知論 ──→無神論 (理論的. 實踐的) Non-theism Agnosticism Atheism: Theoretical. Practical 一一一一、、、、現代科學的質疑現代科學的質疑現代科學的質疑現代科學的質疑

(一)基本理論: 1.認為科學與宗教彼此衝突:

2.質疑「奇蹟」的可能性:

3.外太空高等生命的可能性:

(二)學者評論:1.誤解經典論自然科學問題:

2.誤解科學理論為真理:

二二二二、、、、心理學的論據心理學的論據心理學的論據心理學的論據

(一)基本理論(弗洛依德 S. Freud, 1856-1939)

1.對外:

2.對內:

(二)學者評論:1.

2.

3.

三三三三、、、、社會學的論據社會學的論據社會學的論據社會學的論據 (一)基本理論(涂爾幹 E. Durkheim):

1.社會生存的需要而虛構的:

2.政治上的需要而虛構的:

3.人類社會性的需要而虛構的:

4.人類對 mana 的經驗,只是社會的象徵:

(二)學者評論: 1.愛全人類的普遍性:

2.先知在道德上的革新:

3.先知性人物(南非 Fr. Huddleston)被隔離:

四四四四、、、、人類學論據人類學論據人類學論據人類學論據:::: (一)基本理論:

(二)學者評論:

五五五五、、、、哲學的論據哲學的論據哲學的論據哲學的論據 (一)感覺不到:

(二)想取代神:

(三)邏輯困難:

(四)惡的問題:(下一講將詳談) 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希克 57-71;夏瑪夏瑪夏瑪夏瑪(A. Sharma)著著著著,《,《,《,《宗教哲學宗教哲學宗教哲學宗教哲學─佛教的觀點佛教的觀點佛教的觀點佛教的觀點》》》》(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A Buddhist Perspective),,,,2006。。。。頁頁頁頁 93-121

Page 10: 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 ...scholar.fju.edu.tw/課程大綱/upload/028611/handout/991/D-9003-016… · 社會觀點的反宗教型 第二路線,傳統的護教型屬於溫和的理性思辨型:

10

10

論神論神論神論神聖者聖者聖者聖者的存在的存在的存在的存在::::無神論論據無神論論據無神論論據無神論論據 2222──── 惡的問題惡的問題惡的問題惡的問題 The Problem of Evil [曾 389-395;希克 71-82] 一一一一、、、、 無神論者的論據無神論者的論據無神論者的論據無神論者的論據:惡的邏輯矛盾論據惡的邏輯矛盾論據惡的邏輯矛盾論據惡的邏輯矛盾論據(Logical argument of evil):

Hume 的兩難論證: )若神不能阻止惡, 那神便是無能(非全能)的;

若神 能阻止惡,但不願意阻止,那神便是壞蛋(非全善);

若神 能阻止惡,而又願意阻止,那世界的惡是那兒來的?

有神論者的答覆: 1.有神才能合理解釋惡的事實:

2.神不是惡的直接因:

二二二二、、、、 無神論者的論據無神論者的論據無神論者的論據無神論者的論據:惡的歸納論證惡的歸納論證惡的歸納論證惡的歸納論證( inductive argument of evil)

1.實際上,有神論對惡的「事實」之解釋是 Implausible,

r.

2.全然無目的(pointless)、無原因(gratuitous)、無意義的(meaningless)

惡的存在與神的存在勢不兩立.

� 有神論者的答覆

1. 惡對更大的善是必要的(Evil is necessary to a greater good):

神希望的是美好的世界: 自然界表面的混亂: 善惡常是相對的概念:

2. 人對自由的濫用:

3.神可造更好的自然律:

4.穩定自然律的必要:

5.世界在過程中往上超昇: 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希克 71-82;夏瑪夏瑪夏瑪夏瑪(A. Sharma)著著著著,《,《,《,《宗教哲學宗教哲學宗教哲學宗教哲學─佛教的觀點佛教的觀點佛教的觀點佛教的觀點》,》,》,》,2006。。。。頁頁頁頁 123-167。。。。

Page 11: 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 ...scholar.fju.edu.tw/課程大綱/upload/028611/handout/991/D-9003-016… · 社會觀點的反宗教型 第二路線,傳統的護教型屬於溫和的理性思辨型:

11

11

論神論神論神論神聖者聖者聖者聖者的存在的存在的存在的存在::::有神論的論據有神論的論據有神論的論據有神論的論據 1111

一、永恒真理論證永恒真理論證永恒真理論證永恒真理論證(Argument from the eternal truth)

論點:大:有普遍的.必然的.永恒的真理(如矛盾律)存在著, 小:這真理須有根據,但不能根據經驗界的偶有(非必然)物或人的理智. 結:∴只能根據超經驗界的必然的.不變的.永恒的存有者,此即神. 評論:)...

二、普遍承認論證普遍承認論證普遍承認論證普遍承認論證(Argument from Universal consent)Augustine

論點:.

三、存有學論證存有學論證存有學論證存有學論證(本體 Ontological Argument) Anselm 1033-1109《對白集 Prologium》[曾 428-436]

論點:大:God is that than which no greater can be thought, 小:But that than which no greater can be thought must exist, not only mentally, in idea, but also extra mentally (in Reality). 結:Therefore God exists, not only in idea, mentally, but also extra mentally. 評論:1.Rader: . 2.Thomas評道: 3.Descartes,Leibniz 4.Karl Barth:

四、倫理論證倫理論證倫理論證倫理論證(Argument from morals) , [曾 484-489]

論點:大:經驗指出,在人心裏存在著倫理道德律,

小:但倫理律最終須要求一至高無上的制定者(立法者)之存在,

結:此倫理律的立法者就是神.

五、宗教論證: 六、科學論證科學論證科學論證科學論證::::

七、宗教經驗論證宗教經驗論證宗教經驗論證宗教經驗論證

八八八八、、、、五路論證五路論證五路論證五路論證(下一講再談). 九九九九、、、、累積論證累積論證累積論證累積論證(Cumulative Case Arguments) :

. . 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莊慶信,2001 年 10 月,〈人與神聖者的內在關連性─評介《信神的理由》〉《神學論集》129 期 ,頁 467-476; 希克 23-34,57-92;張志剛 29-47,83-113。

Page 12: 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 ...scholar.fju.edu.tw/課程大綱/upload/028611/handout/991/D-9003-016… · 社會觀點的反宗教型 第二路線,傳統的護教型屬於溫和的理性思辨型:

12

12

論神論神論神論神聖者聖者聖者聖者的存在的存在的存在的存在::::有神論論據 2─多瑪斯五路(Five Ways, Quinque Viae)

一一一一、、、、五路論證與評論五路論證與評論五路論證與評論五路論證與評論

1st Way:變動變動變動變動論證(Argument from Motion and Change) [曾 439] 1路=Manifestior Via; 第一而最顯明之路乃變化生成(化生)之路。世界上有些事物的變化,可由感覺證實。 凡變化生成之物,必有他物所推動...若變化的原因也會變化,必由第三者推動;第三由第四推動,然而此情形不能無限制地推論下去...必須達到變化的第一個理由,其本身不變,這就是大家所肯定的 God。(ST,I.2.3) 2nd way:成因論證(from Efficient Cause) [曾 446]

[此路始自觀察完成原因].經驗告訴我們宇宙之物(果)有其成因,可是一物不可能成為自身的原因,否則此物必先自身而存在,實不可能。成因也不能推論至無限(無限後退)...因此,必須肯定第一個成因,即大家所說的 God.(ST,I.2.3)

難題難題難題難題:1)無限後退無限後退無限後退無限後退(Infinite regress)問題 2)因果律因果律因果律因果律問題:休謨的因果說. 康德的因果說 概然性的因果說 3)哲學的神與宗教的神哲學的神與宗教的神哲學的神與宗教的神哲學的神與宗教的神之問題. 3rd Way:偶有性論證(from the Contingency of beings) [曾 450] 世界上之物可有可無、可生可滅是有目共睹的。那麼凡可有可無之物皆有原因原因之系列不能推至無限...所以必須肯定一不可或缺之有。每一不可或缺者,其不可或缺的原因,或在他;或不在他而在己(此即不可或缺者)。一系列的不可或缺者, 若原因在他,不能推至無限,因此必須肯定一個第一不可或缺之有( =絕對必要的有),這就是 God. (SCG,I.15)

4th Way:完美等級論證(from the Degrees of Perfection of beings) [曾 455] 第四路始於事物的等級。事實告訴我們,善.真.高尚或其他完美性皆有多有少。不同的事物在完美的程度上有多有少,因為接近最高等級的情形不同。就如一物接近熱度的最高級時,也較熱。所以有一至真.至善.至高尚者存在,即最大的有。...凡為某一類的最高等級,也就是此類諸有的原因,就如火最熱,亦為一切熱度之原因...所以有一個有存在,是其他一切有的有、善、完美的原因,這就是我們所說的 God.(ST.I.2.3)

5th Way:秩序和目的論證(from the final Cause: Teleological Argument) [曾 460] 第五路始自事物的管理。實際上我們看到,有些沒有意識或自然的物體,為目的而活動。由此可證:它們經常或屢次活動,以實現更有益於本身的目的。這不能出自偶然,而是它們被領導走向目的。無意識的存在指向目的時,必由有意識、有智慧的存在所領導,就如箭由箭手所發。因此有一智慧之有,領導自然界的事物走向目的,此即我們所說的 God.(ST.I.2.3)

二、五路的本意五路的本意五路的本意五路的本意: (一) 注意五路的脈絡:

(二) Thomas同時提出即具創意: (三) 五路應合觀:

三三三三、、、、古代中國的有神論古代中國的有神論古代中國的有神論古代中國的有神論與與與與五路的時代意義五路的時代意義五路的時代意義五路的時代意義

(一) 古代中國的有神論的三種思路:1.成因進路. 2.大自然進路. 3.道德進路

(二)時代意義:1. 2. 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莊慶信,〈多瑪斯五路中的第二路─宗教哲學與人生哲學的共同課題〉《全人教育學報》(2008.06),頁 1-11。 希克 35-51,張志剛 48-83。

Page 13: 輔仁大學 宗教哲學課程進度與綱要 系 ...scholar.fju.edu.tw/課程大綱/upload/028611/handout/991/D-9003-016… · 社會觀點的反宗教型 第二路線,傳統的護教型屬於溫和的理性思辨型:

13

13

人類命運人類命運人類命運人類命運::::來生來生來生來生(Life After Life)──── 以靈魂不滅以靈魂不滅以靈魂不滅以靈魂不滅、、、、輪迴輪迴輪迴輪迴、、、、復活為例復活為例復活為例復活為例 一一一一、、、、靈魂不滅靈魂不滅靈魂不滅靈魂不滅(Immortality of the soul) Hick122-143,希克87-104

(一)高層存在論證(希88):Plato:靈魂(或理性)與永恒理型(Ideas)在一起。 (二)單純存在論證(希88):Plato,Thomas,Maritain:非物質又非混合的精神體,不分解、不消滅。

(三)自明的身心二分論證(希90):Descartes: (四)復活論證[身心人的再創造](re-creation of psychophysical person)論證(希91-96):

死者復活(Paul) vs. Personal identity。 (五)超心理學的傳心術(telepathy)論證(希96):心靈(潛意識最深處)的回聲。 靈媒(mediums)通靈論證(希100):精於傳心術者,與死者、生者通靈。=潛意識地由當事人心靈引出「幽靈」來。

鬼魂(ghosts)論證(希101):由傳心術造成「有意義的幻覺」。鬼可能是死者留下的「心靈足跡」。

(六)復生案例resuscitation cases(Hick 1983:131-132):瀕死經驗。 (七)目的論證(Teleological Argument):Thomas:人性可渴求幸福(Tertullian+230:受造物內在的屬性) (薛44)

(八)道德論證(Moral argument):Kant:道德律要求靈魂的不朽。善有善報。(薛44) (九)歷史論證:古今中外、有宗教信仰的人。(薛45) (十)輪迴論證:

二二二二、、、、輪迴輪迴輪迴輪迴(Samsara, Transmigration, Reincarnation) (一)印度《奧義書》輪迴觀(7-8c.BC):

(二)佛教的輪迴觀

1.印度原始佛教的輪迴觀

1)無我輪迴: 2)業報輪迴: 3)六道輪迴:-

2.中國佛教的輪迴觀 1)唯識宗: 2)華嚴.天台.禪宗: 3)西藏密宗: (三)道教輪迴觀:三魂七魄的歸宿 1.靈魂一: 2.靈魂二: 3.靈魂三: 4.七魄:

(四)西方的輪迴觀

1.希臘哲人:. 2.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 . 3.《前世今生》的輪迴觀:.

(五)論輪迴(再投胎轉世Karma and Reincarnation)觀的難題 1.由神聖者觀點看: ; 2.由人的連續性(continuity)來看: 3.由道德哲學看: 4.由理智角度看:

三三三三、、、、復活復活復活復活(Resurrection):(神學辭典:#709) 1. 2. 3. 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課後進一步閱讀資料:希克 87-102;夏瑪夏瑪夏瑪夏瑪(A. Sharma)著著著著,《,《,《,《宗教哲學宗教哲學宗教哲學宗教哲學─佛教的觀點佛教的觀點佛教的觀點佛教的觀點》,》,》,》,2006。。。。頁頁頁頁 35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