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快读 审美:一段美的创造的再现...

1
MINBEIDAILY 2020.3.24 星期二 07 责任校对:郑国艺 电话: 8827770 副刊部主办 责任编辑:王筱莹 DUSHU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好书快递 作者: 王鼎钧 副标题: 王鼎钧自选集 出版年:2020年2月 页数:344页 定价:49.00元 人生似江河奔流,悲 欣皆为序曲;纵使人间失 格,爱与美仍是智慧。“一 代中国人的眼睛”、华语 散文大师王鼎钧的最新 自选集,精选“鼎公”平生 作品三大类(杂文、美文、 变体)代表作。九十余载诸般阅历,汇注通达文章, 惟以性灵之言,交付海内知音。正是,人生似江河奔 流,悲欣皆为序曲;纵使人间失格,爱与美仍是智慧。 江河旋律 作者: 意公子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年: 2020年3月 页数: 320页 定价: 78.00元 从艺术的起源、西方 文明的源头开始,经过文 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 主义,再到浪漫派、印象 派乃至20世纪之后的当 代艺术,这些名目繁多的 流派、艺术家和代表作, 经由意公子轻松有趣的解读逐一串连,配合书中丰 富精美的图片以及关键词索引附录,满足你阅读的 不同需求。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艺术领域的基础 知识,也可以找到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大话西方艺术史 作者: (英)朱利安 ? 巴恩斯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品方: 读客文化 译者: 陆汉臻 出版年: 2020年2月 页数: 304页 定价: 58元 朱利安 ? 巴恩斯是布 克奖得主,荣获 17项世界 文 学 大 奖 、5枚 荣 誉 勋 章。巴恩斯的小说带有英 国文学经典的印记。它文 笔优美,情节巧妙,每一次阅读都能体会到新的深 度。巴恩斯以对历史、现实和爱情的深入思考著称, 用小说写尽庸常人生的生存困境。巴恩斯用罕有的敏 锐度,描写出爱情中那些难以捉摸的细微情感,并以其 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爱与记忆深层的本质。这本书里的 角色直接和读者对话,真相也由读者自己决定。 尚待商榷的爱情 作者: [美]斯蒂芬妮 ? 孔茨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 识城邦 副标题: 婚姻与爱情的前 世今生 译者: 刘君宇 出版年: 2020年3月 页数: 472页 定价: 68元 历史学家斯蒂芬妮 ? 孔茨在这部开拓性的著作 中,把我们带上了一段婚 姻探索之旅。从人类起源时的婚姻发明,到古希腊 罗马的早期婚姻,包括中世纪的婚姻故事,一直到现 代婚姻与爱情的革命。通过讲述婚姻逐渐演变的过 程,及其背后的深刻原因,帮助读者了解今天的婚 姻制度为什么是这样,该如何科学地看待婚姻。 为爱成婚 审美作为人的情感体验,是个复杂的 过程,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审美体验 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评价。当然, 这种态度和评价不是赤裸地展现,而是人 们在行文的倾向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 来的。陆永建先生对审美的体验也一样是 个复杂的过程,但他把体验和感觉转化为 文字时,已经呈现出体验的生活感,显示出 他的生活态度和倾向。这可以从《审美的 印记》(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9 11 月版)中 得到进一步印证。 陆先生大概是个规矩的人,虽然他的 行文有时也难免狂野或随意,但他的文字 叙述大抵是规矩的,是讲究“道”的。比如 他在开篇《武夷山咏墨—谈朱熹的艺术 思想》中,重点论述了朱熹艺术思想的“文 皆从道中流出”的“道”,艺术之魅不仅内 容、本质在于“道”,形式美也从“道”中来。 “道”似乎是缥缈的影子,但在陆先生看来, “道”恰是万物本源,是精神之本体。陆先 生此文论述似乎还意犹未尽,接着他又专 门写了《沉着典雅、衍裕超然—朱熹“不 与法缚,不求法脱”书法思想的美学还原》 进一步对朱熹艺术思想进行探究。在陆先 生看来,朱熹主张个性神采,不与法缚,但 也主张不宜放纵而缺乏法度。这似乎中庸 的艺术主张,看似乎与艺术气质不宜,但在 陆先生那里,如果只有肆意放纵而不求道 法自然,那无疑是对艺术的亵渎。事实上, 就当下艺术或书法过分追求放浪不羁而言, 陆先生的警言不是没有道理的。大凡在艺 术史上留下印迹,或者成为经典之作的艺术 作品,其无疑是道法自然之作,其无疑是浸 透着时代气息之作,其无疑是闪烁着思想 光芒之作,形式的放纵都是注脚罢了。 也许,这与陆先生的生活经历有关,他 虽然供职于党政部门,但他却是一位作家、 书法家、绘画家、篆刻家。他的书法作品、 绘画之作、篆刻之作时而俊秀,时而酣畅淋 漓,但都自然朴实,在洒脱流韵之间,遵循 章法自然。也正因此,陆先生作为美的创 造者,作为道法自然的追寻者,在他的眼 中,审美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因为有了创 造美的历程,审美也就更加活灵有趣了。 《审美的印记》以其说它是陆先生的“审美” 旅途的印记,还不如说是陆先生“创造美” 的印迹。 “美即生活”,这是俄国著名美学家车 尔尼雪夫斯基的重要美学定义。在他看 来,“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 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 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 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美与生活是如此 密切关联,但问题是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 或者说如何让我们“想起生活”呢?这是需 要审美的视觉,也是需要审美的体验、感 悟。比如陆先生读梁征的诗。梁征是一个 情感丰富、感受细腻而体悟敏锐的诗人,他 的诗往往对这个世界抱有一股朴实而纯粹 的爱。陆先生读他的诗,自然也品读出其 中的情感赤诚之力量,但显然陆先生没有 满足于此,他通过对梁征诗歌中“闪电”“无 声的雷”“经久不息的火”“雨露”等意象的 体悟,调动读者一起“想起生活”感悟美。 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陆先 生冲破这团团的焰火,抵达诗作者的灵魂 深处,美自然就在剥开层层语言外衣下呈 现出来了。 陆先生是美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美的 发现者。在创造美的同时,更感同身受地 发现美,发现生活之美、语言之美、艺术之 美,进而抵达美的享受。享受即审美,他时 而直觉,时而理性,直觉与理性活动相互交 融。比如在《土与火的艺术—连紫华德 化白瓷及陈爱明龙泉青瓷印象》一文中,陆 先生的直觉就是两位艺术大师的陶瓷作品 美轮美奂,是“土与火”的交融。“土与火”是 陶瓷工艺的基本要素,陆先生抓住了这个 要素,非常形象直观地让读者展开了审美 的直觉体验,土在火中交融,火在土中燃 烧,审美的直觉跃然纸上。接着,陆先生娓 娓道来,入情入理,展现了连紫华、陈爱明 两位陶艺大师作品的艺术之美,给读者“不 涉理路,不涉言筌”之感。 审美需要发现美的眼光,也需要情 境。陆先生的《审美的印记》有一个鲜明的 特点,他往往在情境的叙述中,再现了美的 旅程,再现了批判与赞美的交融。这是《审 美的印记》的力度,也是陆先生审美之旅的 张力。比如在《日月叠璧,山川焕绮—闽 籍古代书法大家的气度与风格》一文中,陆 先生列举了蔡襄、朱熹、黄道周、张瑞图、伊 秉绶等书法大家。在讲述他们的书法创造 时,时而赞叹他们书法艺术之雄姿卓态、风 神超逸,时而凌厉狷狂。陆先生特别列举 了张瑞图的人生境遇,卷入“阉党案”的张 瑞图一生小心谨慎,明哲保身,虽未必品节 有亏,但光明磊落是谈不上的。性格懦弱 的张瑞图与他奇崛雄峭的书法艺术形成了 对比。考察其现象,在陆先生看来是复杂 的,是有其历史境遇的,他在批判和赞美中 抵达了历史现场。“与其他文艺批评一样, 赏鉴评析书法艺术和书法家,都需要重回 历史现场,尽可能还原真实语境”,张瑞图 作为个体矛盾,在纠缠于“尚古”和“特立” 之间寻求到了一定的平衡,而这种平衡恰 恰反衬了时代的境遇。这样的审美,也似 乎抵达了历史现场,再现了批判与赞叹的 统一,彰显了美的张力。 《审美的印记》呈现了陆先生自己创造 美的经验,展现了“美即生活”,也体悟了美 的直觉享受与理想活动的交融,体悟了美 的悲意义与赞叹的交融。陆先生大概是情 感丰富之人,平静的语言文字在他的笔下 跳动着。审美是他生活的旅程,也是他与 这个多彩的世界交流的见证。《审美的印 记》虽是陆先生个人审美旅程的记录,但对 你我的审美同样具有启迪意义。 审美:一段美的创造的再现 读《审美的印记》有感 □汤伏祥 新书快读 武夷快讯 佳作品读 由南平市政 协文化文史和学 习委、延平区政协 与南平市郑成功 研究会联合编辑、 中国散文学会成 员青岛学者李厚 恩创作、海峡出版 发行集团文艺出 版社设计编排印 刷、由省新华发行集团南平分公司发行 的《郑成功—前传》最近出版发行。 该书反映了明末清初郑成功以延 平为中心,谋略“延平条陈”、策马纵横 闽北大地守关护隘,再现了郑成功的雄 才大略和闽北的旖旎风光、理学名邦等 风土民俗人情,浓墨重彩于郑成功在闽 北延平的史实史迹,遂称“前传”。因为 延平、所以成功,因为成功、彰显延平, 是宣传研究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一部力 作。在当今实施“一带一路”、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 现实意义。 (和勇) 《郑成功—前传》出版发行 法语中,对自行车的 昵称即为“小王后”,这种 带有尊贵的宠爱恰如《自 行车:自由之轮》的作者罗 伯特 ? 佩恩对于自行车的 感受。罗伯特 ? 佩恩,英国 作家、记者和电视节目主 持人,曾骑自行车环游世 界,到过五大洲的 40 多个 国家。 《自行车:自由之轮》 一书讲述了作者设计和打 造一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 的旅程。从古老自行车的 发源地到现代自行车的诞 生地;从“人们唠叨”的发 明,到自行车在妇女解放中所发挥的作用; 从工程奇迹到切线轮辐车轮,再到环法自行 车赛经久不衰的魅力……在活泼幽默的奇 闻轶事中, 罗伯特探索了自行车的文化、社 会和历史意义。该书已被翻译成 14 种文 字,列入《泰晤士报》“畅销书前十强”。 自行车的发明权到底应该归属于哪个 国家?自行车的雏形被称作什么?文学泰 斗马克 ? 吐温和列夫 ? 托尔斯泰又有着怎样 的学车经历?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确切 的答案。该书不仅详细阐述自行车重要组 件诸如车架、控向系统、传动系统、车轮、车 座的制造工艺,还由此引申介绍了为自行车 的构造和改进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例如被 称作“自行车工业之父”的詹姆斯 ? 斯塔利 等。自行车组件的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也 是人类对安全与舒适度不断提高要求的过 程,从冯 ? 德莱斯男爵发明带有轮子的机械 马“德莱斯机”到作者梦之车的实现,这中间 的过程,就是一部自行车的文化史和技术革 新的发展史。作者对自行车 知识的精通与专业,用切身 感受和实践来书写自由之 轮,体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在这本书中,通过对自 行车文化衍生社会意义的描 述,使我们对自行车这一轻 型运载工具有了更加深入的 认识。“滚子链”对机械传动 的影响,车轮—轮胎的演 进史,自行车竞技进入奥林 匹克赛事,自行车在政治方 面发挥的作用等,都是在看 到此书之前,很少有人谈及 的问题。作者向人们展示了 充满挑战、变数与危险的骑 行之路;也分享了打造梦想之车的长途旅程 以及从中体验到的极大快乐。 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人们需要一辆精心 制作且经久耐用的自行车,这说明自行车这 个交通工具在被轻视了半个世纪之后又一 次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波特兰,在费尔法 克斯,甚至在伦敦,围绕着自行车的社区在 发展,自行车成为潮流新宠的日子也许并不 会太远。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心, 对交通问题的思考,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以 及对石油价格等种种因素的考虑,自行车再 次回到公众意识中心也将成为可能。 阖书之际,一首小诗在脑海中清晰浮 现。“我轻灵的躯干,跨越万水千山,如风 似蝶般留下美丽的弧线;我强健你的体 魄,坚强你的意志,让你的生活阳光灿 烂。啊,我是你生命中的小王后,你对我的 珍爱,不会留下青春的遗憾”。我想,在不 久的将来,自行车或将成为人们休闲、出 行的不错选择。 我的小王后 读《自行车:自由之轮》 □朱延嵩 日前,建瓯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 委员会组织编纂的《建行天下》大型摄 影画册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文艺 出版社出版发行。 《建行天下》分上下篇,上篇分建 木、建水、建竹、建茶、建榛、建药、建雕、 建钱、建镜、建盏、建本、建画、建莲、建 食、建技,下篇分建漆、建兰、建石、建 铜、建纸、建米、建音、建姝。图文并茂, 较好直观地将建瓯人文山水历史文化 等展现,多维度地展现出建瓯的昨天、 今天。出版该书是对地域文化的一个 梳理与保护,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 扬,并寓示着一种地域文化的自信、自 觉与崛起,也为区域性未来经济、文化、 社会及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 鉴与鞭策。通过回望过去、勉励当代、 激励后人,进而促进这片古老而年轻的 土地,形成一种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 团结奋进的创业创新热潮,同心同德将 建瓯建设成一个更加开放、繁荣、富裕、 文明、美丽的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八 闽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该书同时 是一个非常精美的建瓯外宣品,也是外 界了解建瓯的一个靓丽窗口。 福建之“建”,源自建瓯。建瓯是一 座具有上万年人类活动史与 1800 多年 建县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多次成为 全闽的行政中心。据中科院考古专家 对建瓯马汶村初步挖掘,发现 2 万多年 前旧石器时代石器。大禹时期属扬州, 西周时期归闽地,东周时期入闽越,秦 时归闽中郡,汉高祖时再次归入闽越, 汉武帝时立东治县,汉献帝初年 (196 199) 设建安县,之后曾为南部都 尉、郡、州、府、路、道驻跸之地。唐开元 二十一年(733) ,全闽设立军事长官经 略使时,分别从福州、建州各取首字为 闽境域名, “福建”之名由此而来。 (范小辉) 建瓯《建行天下》大型摄影画册出版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Aug-2020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新书快读 审美:一段美的创造的再现 好书快递mbrb.greatwuyi.com/pc/att/202003/24/910c853c-f546-46e5-a...才大略和闽北的旖旎风光、理学名邦等 风土民俗人情,浓墨重彩于郑成功在闽

MINBEIDAILY2020.3.24星期二

07责任校对:郑国艺

电话:8827770副刊部主办

责任编辑:王筱莹 读 书DUSHU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好书快递

作者:王鼎钧副标题:王鼎钧自选集出版年:2020年2月页数:344页定价:49.00元

人生似江河奔流,悲欣皆为序曲;纵使人间失格,爱与美仍是智慧。“一代中国人的眼睛”、华语散文大师王鼎钧的最新自选集,精选“鼎公”平生作品三大类(杂文、美文、变体)代表作。九十余载诸般阅历,汇注通达文章,惟以性灵之言,交付海内知音。正是,人生似江河奔流,悲欣皆为序曲;纵使人间失格,爱与美仍是智慧。

江河旋律

作者:意公子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出版年:2020年3月页数:320页定价:78.00元

从艺术的起源、西方文明的源头开始,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再到浪漫派、印象派乃至20世纪之后的当代艺术,这些名目繁多的流派、艺术家和代表作,经由意公子轻松有趣的解读逐一串连,配合书中丰富精美的图片以及关键词索引附录,满足你阅读的不同需求。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找到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大话西方艺术史

作者:(英)朱利安?巴恩斯出版社:文汇出版社出品方:读客文化译者:陆汉臻出版年:2020年2月页数:304页定价:58元

朱利安?巴恩斯是布克奖得主,荣获17项世界文学大奖、5枚荣誉勋章。巴恩斯的小说带有英国文学经典的印记。它文笔优美,情节巧妙,每一次阅读都能体会到新的深度。巴恩斯以对历史、现实和爱情的深入思考著称,用小说写尽庸常人生的生存困境。巴恩斯用罕有的敏锐度,描写出爱情中那些难以捉摸的细微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爱与记忆深层的本质。这本书里的角色直接和读者对话,真相也由读者自己决定。

尚待商榷的爱情

作者:[美]斯蒂芬妮?孔茨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副标题:婚姻与爱情的前世今生译者:刘君宇出版年:2020年3月页数:472页定价:68元

历史学家斯蒂芬妮?孔茨在这部开拓性的著作中,把我们带上了一段婚姻探索之旅。从人类起源时的婚姻发明,到古希腊罗马的早期婚姻,包括中世纪的婚姻故事,一直到现代婚姻与爱情的革命。通过讲述婚姻逐渐演变的过程,及其背后的深刻原因,帮助读者了解今天的婚姻制度为什么是这样,该如何科学地看待婚姻。

为爱成婚

审美作为人的情感体验,是个复杂的过程,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审美体验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评价。当然,这种态度和评价不是赤裸地展现,而是人们在行文的倾向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的。陆永建先生对审美的体验也一样是个复杂的过程,但他把体验和感觉转化为文字时,已经呈现出体验的生活感,显示出他的生活态度和倾向。这可以从《审美的印记》(海峡文艺出版社2019年11月版)中得到进一步印证。

陆先生大概是个规矩的人,虽然他的行文有时也难免狂野或随意,但他的文字叙述大抵是规矩的,是讲究“道”的。比如他在开篇《武夷山咏墨——谈朱熹的艺术思想》中,重点论述了朱熹艺术思想的“文皆从道中流出”的“道”,艺术之魅不仅内容、本质在于“道”,形式美也从“道”中来。“道”似乎是缥缈的影子,但在陆先生看来,“道”恰是万物本源,是精神之本体。陆先生此文论述似乎还意犹未尽,接着他又专门写了《沉着典雅、衍裕超然——朱熹“不

与法缚,不求法脱”书法思想的美学还原》进一步对朱熹艺术思想进行探究。在陆先生看来,朱熹主张个性神采,不与法缚,但也主张不宜放纵而缺乏法度。这似乎中庸的艺术主张,看似乎与艺术气质不宜,但在陆先生那里,如果只有肆意放纵而不求道法自然,那无疑是对艺术的亵渎。事实上,就当下艺术或书法过分追求放浪不羁而言,陆先生的警言不是没有道理的。大凡在艺术史上留下印迹,或者成为经典之作的艺术作品,其无疑是道法自然之作,其无疑是浸透着时代气息之作,其无疑是闪烁着思想光芒之作,形式的放纵都是注脚罢了。

也许,这与陆先生的生活经历有关,他虽然供职于党政部门,但他却是一位作家、书法家、绘画家、篆刻家。他的书法作品、绘画之作、篆刻之作时而俊秀,时而酣畅淋漓,但都自然朴实,在洒脱流韵之间,遵循章法自然。也正因此,陆先生作为美的创造者,作为道法自然的追寻者,在他的眼中,审美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因为有了创造美的历程,审美也就更加活灵有趣了。《审美的印记》以其说它是陆先生的“审美”旅途的印记,还不如说是陆先生“创造美”的印迹。“美即生活”,这是俄国著名美学家车

尔尼雪夫斯基的重要美学定义。在他看来,“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美与生活是如此密切关联,但问题是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

或者说如何让我们“想起生活”呢?这是需要审美的视觉,也是需要审美的体验、感悟。比如陆先生读梁征的诗。梁征是一个情感丰富、感受细腻而体悟敏锐的诗人,他的诗往往对这个世界抱有一股朴实而纯粹的爱。陆先生读他的诗,自然也品读出其中的情感赤诚之力量,但显然陆先生没有满足于此,他通过对梁征诗歌中“闪电”“无声的雷”“经久不息的火”“雨露”等意象的体悟,调动读者一起“想起生活”感悟美。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陆先生冲破这团团的焰火,抵达诗作者的灵魂深处,美自然就在剥开层层语言外衣下呈现出来了。

陆先生是美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美的发现者。在创造美的同时,更感同身受地发现美,发现生活之美、语言之美、艺术之美,进而抵达美的享受。享受即审美,他时而直觉,时而理性,直觉与理性活动相互交融。比如在《土与火的艺术——连紫华德化白瓷及陈爱明龙泉青瓷印象》一文中,陆先生的直觉就是两位艺术大师的陶瓷作品美轮美奂,是“土与火”的交融。“土与火”是陶瓷工艺的基本要素,陆先生抓住了这个要素,非常形象直观地让读者展开了审美的直觉体验,土在火中交融,火在土中燃烧,审美的直觉跃然纸上。接着,陆先生娓娓道来,入情入理,展现了连紫华、陈爱明两位陶艺大师作品的艺术之美,给读者“不涉理路,不涉言筌”之感。

审美需要发现美的眼光,也需要情境。陆先生的《审美的印记》有一个鲜明的

特点,他往往在情境的叙述中,再现了美的旅程,再现了批判与赞美的交融。这是《审美的印记》的力度,也是陆先生审美之旅的张力。比如在《日月叠璧,山川焕绮——闽籍古代书法大家的气度与风格》一文中,陆先生列举了蔡襄、朱熹、黄道周、张瑞图、伊秉绶等书法大家。在讲述他们的书法创造时,时而赞叹他们书法艺术之雄姿卓态、风神超逸,时而凌厉狷狂。陆先生特别列举了张瑞图的人生境遇,卷入“阉党案”的张瑞图一生小心谨慎,明哲保身,虽未必品节有亏,但光明磊落是谈不上的。性格懦弱的张瑞图与他奇崛雄峭的书法艺术形成了对比。考察其现象,在陆先生看来是复杂的,是有其历史境遇的,他在批判和赞美中抵达了历史现场。“与其他文艺批评一样,赏鉴评析书法艺术和书法家,都需要重回历史现场,尽可能还原真实语境”,张瑞图作为个体矛盾,在纠缠于“尚古”和“特立”之间寻求到了一定的平衡,而这种平衡恰恰反衬了时代的境遇。这样的审美,也似乎抵达了历史现场,再现了批判与赞叹的统一,彰显了美的张力。《审美的印记》呈现了陆先生自己创造

美的经验,展现了“美即生活”,也体悟了美的直觉享受与理想活动的交融,体悟了美的悲意义与赞叹的交融。陆先生大概是情感丰富之人,平静的语言文字在他的笔下跳动着。审美是他生活的旅程,也是他与这个多彩的世界交流的见证。《审美的印记》虽是陆先生个人审美旅程的记录,但对你我的审美同样具有启迪意义。

审美:一段美的创造的再现——读《审美的印记》有感

□汤伏祥

新书快读

武夷快讯 佳作品读

由南平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延平区政协与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联合编辑、中国散文学会成员青岛学者李厚恩创作、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文艺出版社设计编排印

刷、由省新华发行集团南平分公司发行的《郑成功——前传》最近出版发行。

该书反映了明末清初郑成功以延平为中心,谋略“延平条陈”、策马纵横闽北大地守关护隘,再现了郑成功的雄才大略和闽北的旖旎风光、理学名邦等风土民俗人情,浓墨重彩于郑成功在闽北延平的史实史迹,遂称“前传”。因为延平、所以成功,因为成功、彰显延平,是宣传研究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一部力作。在当今实施“一带一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和勇)

《郑成功——前传》出版发行

法语中,对自行车的昵称即为“小王后”,这种带有尊贵的宠爱恰如《自行车:自由之轮》的作者罗伯特?佩恩对于自行车的感受。罗伯特?佩恩,英国作家、记者和电视节目主持人,曾骑自行车环游世界,到过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自行车:自由之轮》

一书讲述了作者设计和打造一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的旅程。从古老自行车的发源地到现代自行车的诞生地;从“人们唠叨”的发明,到自行车在妇女解放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工程奇迹到切线轮辐车轮,再到环法自行车赛经久不衰的魅力……在活泼幽默的奇闻轶事中,罗伯特探索了自行车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意义。该书已被翻译成14种文字,列入《泰晤士报》“畅销书前十强”。

自行车的发明权到底应该归属于哪个国家?自行车的雏形被称作什么?文学泰斗马克?吐温和列夫?托尔斯泰又有着怎样的学车经历?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确切的答案。该书不仅详细阐述自行车重要组件诸如车架、控向系统、传动系统、车轮、车座的制造工艺,还由此引申介绍了为自行车的构造和改进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例如被称作“自行车工业之父”的詹姆斯?斯塔利等。自行车组件的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也是人类对安全与舒适度不断提高要求的过程,从冯?德莱斯男爵发明带有轮子的机械马“德莱斯机”到作者梦之车的实现,这中间的过程,就是一部自行车的文化史和技术革

新的发展史。作者对自行车知识的精通与专业,用切身感受和实践来书写自由之轮,体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在这本书中,通过对自行车文化衍生社会意义的描述,使我们对自行车这一轻型运载工具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滚子链”对机械传动的影响,车轮——轮胎的演进史,自行车竞技进入奥林匹克赛事,自行车在政治方面发挥的作用等,都是在看到此书之前,很少有人谈及的问题。作者向人们展示了充满挑战、变数与危险的骑

行之路;也分享了打造梦想之车的长途旅程以及从中体验到的极大快乐。

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人们需要一辆精心制作且经久耐用的自行车,这说明自行车这个交通工具在被轻视了半个世纪之后又一次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波特兰,在费尔法克斯,甚至在伦敦,围绕着自行车的社区在发展,自行车成为潮流新宠的日子也许并不会太远。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心,对交通问题的思考,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以及对石油价格等种种因素的考虑,自行车再次回到公众意识中心也将成为可能。

阖书之际,一首小诗在脑海中清晰浮现。“我轻灵的躯干,跨越万水千山,如风似蝶般留下美丽的弧线;我强健你的体魄,坚强你的意志,让你的生活阳光灿烂。啊,我是你生命中的小王后,你对我的珍爱,不会留下青春的遗憾”。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自行车或将成为人们休闲、出行的不错选择。

我的小王后——读《自行车:自由之轮》

□朱延嵩

日前,建瓯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编纂的《建行天下》大型摄影画册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建行天下》分上下篇,上篇分建

木、建水、建竹、建茶、建榛、建药、建雕、建钱、建镜、建盏、建本、建画、建莲、建食、建技,下篇分建漆、建兰、建石、建铜、建纸、建米、建音、建姝。图文并茂,较好直观地将建瓯人文山水历史文化等展现,多维度地展现出建瓯的昨天、今天。出版该书是对地域文化的一个梳理与保护,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寓示着一种地域文化的自信、自觉与崛起,也为区域性未来经济、文化、社会及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鞭策。通过回望过去、勉励当代、激励后人,进而促进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形成一种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团结奋进的创业创新热潮,同心同德将

建瓯建设成一个更加开放、繁荣、富裕、文明、美丽的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八闽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该书同时是一个非常精美的建瓯外宣品,也是外界了解建瓯的一个靓丽窗口。

福建之“建”,源自建瓯。建瓯是一座具有上万年人类活动史与1800多年建县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多次成为全闽的行政中心。据中科院考古专家对建瓯马汶村初步挖掘,发现2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石器。大禹时期属扬州,西周时期归闽地,东周时期入闽越,秦时归闽中郡,汉高祖时再次归入闽越,汉武帝时立东治县,汉献帝初年(196—199)设建安县,之后曾为南部都尉、郡、州、府、路、道驻跸之地。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全闽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时,分别从福州、建州各取首字为闽境域名,“福建”之名由此而来。

(范小辉)

建瓯《建行天下》大型摄影画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