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19
1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序言 1921 年,嘉庚先生怀抱教育救国之理想、为吾国放一异彩之宏愿,创办了 厦门大学。近百年来,学校以“养成专门人才、研究高深学术、阐扬世界文化、 促进人类进步”为办学宗旨,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弘扬“爱国、 革命、自强、科学”精神,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 2017 年,学校接受中央专项巡视,从严从实抓好巡视整改各项任务,进一 步深化本科教育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校参与的联合国 IQA 项目研究 报告“Exploring Good and Innovative Options in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由 法 国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 正式出版。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发起 成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决赛中荣获 2 1 2 铜,成功取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 业大赛举办权。荣获 2017 年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优秀组织奖。19 项教学 成果获 2017 年和 2018 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 6 项,一等奖 9 项,二等奖 4 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 A 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机,科学编制了《厦门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中 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两个百年”战略目标和“三步走”战略部署。学校紧 紧围绕“两个百年”战略目标,以本为本,坚持四个回归,努力打造一流本科教 育,培养一流人才,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 98 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哲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 学、理学、工学、建筑学、医学、艺术学等 11 个学科门类,人文社科类、理工 医科类专业比例分别为 51.02%48.98%学校设有研究生院、 6 个学部以及 28 个学院(含 88 个系)和 14 个研究院, 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 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 12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拥有 5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May-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1

厦门大学 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序言

1921 年,嘉庚先生怀抱教育救国之理想、为吾国放一异彩之宏愿,创办了

厦门大学。近百年来,学校以“养成专门人才、研究高深学术、阐扬世界文化、

促进人类进步”为办学宗旨,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弘扬“爱国、

革命、自强、科学”精神,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

2017 年,学校接受中央专项巡视,从严从实抓好巡视整改各项任务,进一

步深化本科教育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校参与的联合国 IQA项目研究

报告“Exploring Good and Innovative Options in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由法国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 正式出版。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发起

成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赛决赛中荣获 2 金 1 银 2 铜,成功取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

业大赛举办权。荣获 2017年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优秀组织奖。19项教学

成果获 2017年和 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 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 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 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机,科学编制了《厦门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中

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两个百年”战略目标和“三步走”战略部署。学校紧

紧围绕“两个百年”战略目标,以本为本,坚持四个回归,努力打造一流本科教

育,培养一流人才,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 98 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哲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

学、理学、工学、建筑学、医学、艺术学等 11 个学科门类,人文社科类、理工

医科类专业比例分别为 51.02%、48.98%。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 28个学院(含 88个系)和 14个研究院,

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

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 12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拥有 5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

Page 2: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2

个一级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46个福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9个国家基础

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和 1个国家级示范性学院。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3471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4013人、硕士研究生 10541

人、本科生 20093人(其中本科统招生和台港澳侨生 19534人,留学生 559人)、

预科生等 67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为 57.88%。

2018 年,学校招收各类本科新生 5252 人,其中:内地大陆新生 4740 人、

台港澳侨 306 人;留学生 206 人。人文社科、经管法、理工医招生比例分别为

20.02%、24.26%、55.72%。文科、理科所有省份出档线超出本一线平均值为 88.09

分、126.78分,本科专业平均志愿满足率达 93.44%。招生范围覆盖全国 31个省

(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及 33个国家。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1.人才工程

学校以国家各类人才计划项目为依托,全力引进和培养了一批海内外高端人

才和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现有两院院士 22 人(含双

聘院士 9人),文科资深教授 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 973计划,

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10人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5

人、青年学者 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6人,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3 人、

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5人、教学名师 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2人、青年拔

尖人才 9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22 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

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 133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 5人,国

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34 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 8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9

个。

2.师资结构

学校广纳英才,优化选人育人模式,改革教职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打

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具有高超专业水平和卓越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现

有教师 3721 人,其中专任教师 2798 人1、外聘教师 923 人,生师比 16.46:1。

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 1869人,占 66.80%;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

教师的比例为 96.21%,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占 78.38%;在外校获得硕、博

学位 1680 人,占 60.04%;具有一年以上国境外工作学习经历 1594 人,占 60%。

45 岁以下教师 1685 人,占 60.22%。外聘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 620 人,占

1 专任教师数据含辅导员。

Page 3: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3

67.17%;具有博士学位 578人,占 62.62%;外籍教师 163人,占 17.66%。

3.推进人才优势向教学优势转化

2017 年,细胞生物学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潘懋元教

授入选当代教育名家名单,4位教师获福建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

称号。学校聚集了越来越多坚守本分,“德高”“学高”“艺高”潜心育人的名

师,无论名气多大、荣誉多高,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天职。中科院院士郑兰

荪、田中群、韩家淮、孙世刚,国家级教学名师林亚南等一大批高层次坚守在本

科一线讲台。2017-2018学年,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课程门次占总门次比例为

61.46%;在职教授、副教授为本科授课的比例为 86.50%;71.56%的新生专业课

程由高职称教师承担。

(二)经费投入

学校坚持教学投入优先、教学建设先行的原则,保障日常教学经费持续增长。

2017年,学校投入本科教学经费 17961.79万元,其中,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9792.5

万元;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经费 4307 万元,生均 2143.53 元。本科实践教学

经费 3397.5 万元。其中,实习经费 925 万元,生均 460.36 元,实验运行经费

560万元,生均 278.70元。

(三)基础设施

学校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共有思明、翔安、漳州三个校区,占地面

积 591 万平方米,生均 161.65 平方米;马来西亚分校占地面积约 60 万平方米。

学生宿舍面积 69.57万平方米,生均 19.04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 88.17万平方

米,生均 24.12 平方米,其中实验室、实习场所 23.33 万平方米,生均 6.38 平

方米。

思明、翔安校区现有公共教室 192间,共有座位数 16869个,其中智慧教室

88间。另有计算机机房 15间、语音室 4间、VR室 1间、同声传译室 2间、录播

室 2 间、沙盘实训室 1 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 27.13 亿元,新增 2.90 亿

元,生均 5.06 万元。新建成 2 万平方米演武田径场投入使用,思明、翔安校区

现有体育场馆数量 102 片(场/座),总面积共有 27.47 万平方米。学校拥有 8

家附属医院。

学校不断提高图书馆现代化水平,实行集中式的一校多馆、总分馆管理体制。

思明校区图书馆面积约 3万平方米,阅览座位 3005个;翔安校区图书馆面积 7.3

万平方米,阅览座位 4000个。图书馆印本馆藏共 435.30万册,新增 13.26万册,

生均 81.16册,生均年进书量 2.47册;电子图书总量 642.46万册。

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 CERNET2的核心

Page 4: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4

节点之一。校园无线网每天同时在线人数近 2 万人,接入终端达 6万台,校园室

内公共场所基本实现 WIFI全覆盖。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2017年,学校继续实施并完善“两类型、三平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7年,除个别专业外,19个学院 78个专业按 22个大类招生。16个专业

开设辅修学位,录取学生 1254 人,占当年入学人数比例为 25.86%。全校 79 个

专业接收转专业学生 219 人,占当年入学人数的 4.35%。2017-2018 学年,共派

出 39 名学生赴境内高校进行交流,接收国内高校(含对口支持高校联合培养学

生)交流生 176人。

充实短学期安排。2017-2018 学年短学期共开设 693 门次课程,课程容量

40219 人次,其中选修课 503 门次,课程容量 28571 人次,占比 71.04%。邀请

151名校外专家学者(境外专家 90名)开设 100门课程、82场讲座,11个教学

单位举办 16个暑期学校(夏令营)。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是坚持小班化的灵活教学模式。2017-2018学年,

全校 60 人及以下的班级占 73.59%,30 人及以下的班级占 37.59%,1-15 人的班

级占 14.57%。二是建设智慧教室,支撑现代教学方法改革。2017 年,新增 18

间智慧教室,目前共 51 间智慧教室。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室设计,不仅为

师生提供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且可实现媒体分享、多终端学习、跨终端互动、

课堂即时表决、二维码签到、远程控制、可视化管理等功能,智慧教室的建成可

以优化教学内容呈现、便利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发展,有利于师生无缝

地介入资源及从事教与学活动。智慧教室建设以来,教师积极申请试用智慧教室,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创新空间,受到师生欢迎与好评。

继续探索书院制培养模式。2015 年初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布鲁

斯·博伊特勒支持建设的博伊特勒书院已初显成效。2017年,共招收 18名学生,

邀请 17 名世界著名科学家授课,开设 25 场学术讲座。共 13 名(含 7 名厦大学

生)获得前往美国西南医学中心、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毕业设计

的机会。其中 1 名学生获得盖茨奖学金,为学校首位盖茨学者,也是 2017 年度

盖茨学者中唯一一名毕业于国内高校的中国大陆学生。今年“博伊特勒书院——

生命科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福建省教学改革特等奖。在此

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探索实施“香山书院”。

(二)专业建设

Page 5: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5

2017 年,学校新增口腔医学、舞蹈表演 2 个专业并开始招生;2018 年新增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撤销应用统计学专业。新增生物技

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 2个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深化专业综合试点改革。2017-2018学年,继续在化学、生物、数学(国家

级项目)和海洋科学、物理学、人文、经济学、临床医学(校级项目)等 8个专

业(学科)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推进“本研一体、科教协同”

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在校生 434 人,2017 年毕业 162 人,累计毕业

生 466人,其中 410人升学或出国(境)深造,占 88%。累计发表或参与发表论

文或作品 153 篇(其中 EI、SCI、JCR 论文共计 101 篇),获得专利 7 项,获省

部级及以上学业竞赛奖励 207项。2017年,获得教育部拔尖计划研究课题 3项;

2018年上半年,获教育部拔尖计划研究课题 4 项。

在法学专业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9个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临床医学专业推进卓越医师教育培养

计划,探索“产学联合、校企合作”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土木工程、化学工

程与工艺、软件工程等 3个专业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自评以及专家入校考查工作。

在经济学、金融、统计学等 12 个专业实施国际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划,

建立“本地留学”模式。目前在校生 786人,累计毕业生 818人,751人次赴境

外交流,累计开设 592 门次全英文(双语)课程,累计发表或合作发表论文 68

篇,申请专利 13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学业竞赛奖励 285项。

(三)课程建设

优化课程结构,扩大选课空间。2017-2018学年,共开设本科课程(含辅修

专业)3963 门,其中选修课程 1942 门,占 49.00%;总课程 7140 门次,其中选

修课程 2466门次,占 34.54%。每个长学期课程容量约 17.05万次,人均可选课

8.50门次;短学期课程容量约 4.02万次,人均可选课 2.0门次。全校性选修课

1003 门次(专业课对外开放 315 门次,占 31.41%),共有 37288 人次参与选修

(2006人次选修对外开放的专业课)。开设全英文(双语)课程 540门次。

推进本、研课程跨学科互通互选。2017 年,进一步完善本科生修读研究生

课程机制,鼓励学业成绩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本科生修习

研究生课程且成绩合格的,各院系可认定课程的性质与学分;在本校攻读研究生

的,其在本科阶段选修研究生课程且成绩合格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认定为研究生

阶段的成绩与学分。2017-2018学年,共有 1031门次研究生课程对本科生开放,

占研究生课程总门次 42.94%。

打造核心通识课程。2017年,开设核心通识课程 80门次,讲座 297场;新

立项了《大学历史与文化》《两岸国学与文化传承》等 15 门优质课程。通识课

Page 6: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6

程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采取讲座课程模式,汇集了学校优秀教师资源,

并引进校外优秀教师资源及不同学科背景教师联合授课。同时聘请了六名在不同

学科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成就、热心通识教育工作的教授担任通识教育中心专家小

组,建立常态课程评价机制。

实施全部本科生课程上网工程。推进近 4000 门本科课程全部上网,逐步引

导教师通过课程中心平台开展辅助教学活动,以引导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学生

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性、实践性、探索性学习,推进信息技术与

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目前上线课程已达 4839 门,课程中心平台总访问量超过

992万人次,上线师生达 30312人。

构建“虚拟课堂+实体课堂”模式,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2017年分两批

立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 34 门,获批 15 门省级、7 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截止目前,已有 21门课程面向全国开放共享,在中国大学 MOOC平台上线,总计

开课 43期,选课学生超过 40万人次。SPOC总计开设学期 49个。在已经建成的

在线开放课程中遴选出 11 门代表本校特色的课程向福建省在线教育联盟成员高

校进行课程应用共享,选修高校达 21所,2324人次。

培育优质教学成果。2017年,新立项校级课程建设项目 69项,《项目管理

与创新创业实践》《城乡规划新技术 GIS 应用》和《互联网创业引导与实践》3

门课程入选省级 2017年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

现有 2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教育部精品

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性课程、88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创新创

业精品资源共享课,学校逐步完善开放共享的精品课程体系。

(四)实践教学

学校构建“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

与学生创新性实验相结合,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2017-2018学年,

开设各种实验课程 1969 门次,其中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654 门次;实验项目开

出率 100%,项目数共计 3345个,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2097个。

加大实验教学投入。2017 年,能源学院新能源综合创新实验教学中心获省

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中心立项,目前学校共有 6个国家级、2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

2 个省级、20 个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今年学校入选国育华渔 VR 世界实

验室项目试点学校。

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优先支持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加

强与企业沟通协调、与企业签订基地建设协议、落实基地建设经费、落实实习实

践计划等方式,对基地进行全面建设与管理,开展“真刀真枪”实习实训,切实

Page 7: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7

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新启动 16 个校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教育基地,依托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全年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人次数分别为 6668、2985。

继续强化“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平台”和“学业竞赛平台”两平台建设。学

校继续扩大科创训练平台影响,2017 年共立项院级项目 1393 项、校级 807 项、

省级项目 62项、国家级项目 230项;立项 15项校长基金本科生项目,重点培育。

共有 27个本科学院 4807人次学生参加,其中参与科创项目的学生人数占当年本

科新生数的比例达 84%。韩家淮院士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主动参与指导学生国创项

目,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指导 938项,占大创项目总数的 67.34%。

继续打造校级跨学科学业竞赛平台。2017年,重点资助 94个校外竞赛,如

支持化学化工学院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支持数学科学学院

参加 2017 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MCM 和美国大学生交叉学科数学建模竞赛

ICM 等。共打造了 97 个校级跨学科竞赛项目,所有校级学业竞赛项目均为跨学

科竞赛项目,其中 47个竞赛项目超过 10个专业的学生参赛。同时,支持优秀本

科生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同台竞技,共组织学生参加了 29 项国际竞赛。全年

共有 26653人次参与各类学业竞赛。

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面向大一学生新设《创业基础》课程,由专业老师、

企业导师和政工干部组成的师资队伍全程参与课程。共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 475

门,如创业先锋班、信息技术创业实践班等特色班,为有创业意愿学生提供强化

辅导。

2017 年,学校联合国内一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

盟,首批共有 486所高校(其中 985高校 37所,211高校 106所)和 4家企业,

学校为联盟理事长单位。6月份,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

双创实践新技术高峰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

(五)国际化培养

学校纵深提升国际及区域交流与合作的层次、质量、水平和实效,双边合作

平台进一步拓展。2017 年,新签及续签协议 21 份(新签 8 份、续签 13 份)。

至此,学校与境外高校签订的校际协议书总数达 355 份,校际友好学校达 236

所,其中,排名世界 200强以内的合作高校近 49所。

积极拓展国际多边合作交流平台,并依托多边平台为渠道拓展双边合作。目

前,学校参与的国际及区域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共 13个,包括:“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大学联盟”(UCMSR)、全球八校联盟(GU8)、全球工程教育交流项目(GE3)、

东盟及中日韩大学联盟、中日大学校长论坛、中韩大学校长论坛、欧盟伊拉斯莫

斯项目、金砖国家大学联盟等。

宽广的国际化视野是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学校积极拓展交流项

Page 8: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8

目,支持学生出国出境交流。目前校级层面与国外 57 所高校开展学期交换生项

目,与台港澳地区 30 所高校开展学期交换生项目,此外,组织学生参加境外高

校暑期班。2017-2018学年,共 634名本科生赴国(境)外交流,其中长期项目

332人,短期项目 302人。国外交流项目包括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加

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韩国高丽

大学等学生交流项目;台港澳地区交流的项目包括香港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

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等学生交流项目。

目前与境外高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共计 98 个,其中校级联合培养项目 6 个,

院级联合培养项目 92 个,如化学化工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与爱丁堡大学

化学系 2+2 联合培养项目、管理学院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经管学院本科 2+2

联合培养项目、能源学院与伯明翰大学合作协议、人文学院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联合培养项目、软件学院与荷兰莱顿大学高级计算机学院(3+1+2)留学项目等。

四、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始终将本科教学作为全校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来进行谋划研究,并将

本科教学工作纳入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本科

教学存在的问题,为本科教学工作保驾护航。2017年度,学校共开展了 36次校

长办公会,其中 16 次涉及本科教学相关事宜。学校领导坚定以本为本的发展理

念,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厦大风格”一流大学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研究和总结,陆续刊发一系列高质量的文章,形成独具厦大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

如张彦书记发表了《秉承光荣传统 建设‵世界之大学′》(光明日报,2017年

9 月 26 日),张荣校长作为教育界代表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答记者问,刊

发了《张荣代表:体系和能力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中国教育报,2018年 3

月 12日)等。

与此同时,学校出台本科教学相关系列制度和文件,坚定人才培养的中心地

位。如学校出台《厦门大学教职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方案》《厦门大学专任

教师岗位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进一步强调教书育人,突出教育教学业

绩,将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落到实处;试行厦门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将

各学院教授上课率、教授授课门次数、课程测评、教学事故等元素列为绩效考核

的重要指标,对在本科教学、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

积极投入、取得成果的单位和教师予以奖励,调动每一位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二)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Page 9: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9

十几年的探索,学校已建立完善的以三大质量保障理念为引领,聚焦课堂教

学质量、教师教学能力和质量文化建设,以年度教学评估为抓手,以日常质量监

控(教学督导、听课制度、教学检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课程教学测评为重

点,以学习经历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为补充,涵盖“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

养过程以及培养结果”全过程,“自我检查-自我评估-自我整改-持续提升”的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具有世界标准、中国特色、厦大传统的内部质量保障

模式。2017 年,“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原则和创新实践——厦门大学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 IQA项目建设”项目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1.建立课堂教学四级听课制度

一是调整教学督导组听课模式,每个学院安排两位督导随机听课、每门课程

至少两位督导听课,以这种交叉听课、独立评价的方式更加客观地评价课程、多

方位指导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二是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校领导带头,

各级管理部门及学院党政管理干部等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情

况。三是依托课程组建立同行听课制度,每长学期每人听课不少于 2次,听课应

覆盖课程组全部课程。四是通过本科教学评估等形式建立专家听课制度。四级听

课制度相互补充、各有侧重,形成常态的课堂教学监控机制。2017-2018 学年,

教学督导共听课 498门次,校级领导干部共听课 41门次,2017年度校内评估专

家共听课 306门次。

2.完善学习经历调查机制

今年,学校第 10 年组织本科生学习经历调查,从学生学习内驱动力、学习

活动的过程、学习收获的满足程度以及对教育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测

与考评,完成了 2016级本科生、2018届毕业生本科教育质量调查,并首次在官

方公众号对外公开调查报告。学校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结合学校管理实践,

不断改进本科教学工作,如创建教务处公众号解读本科生教育政策、上线微信版

教务查询平台、学在厦大平台等。

3.开展年度本科教学评估

作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最重要部分的评估,2017 年度聚焦育人机制和育

人成效,将“教书育人”作为评估重点内容,要求学院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促进积极学习的氛围和机制;建立全程学业指导机制,

有效助力学生学业发展,服务学生个性化成长;课堂教学价值导向正确,教学内

容充实并反映学科发展动态,教学和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动力,达到教学目标;建

立科研育人机制,教师主动将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同时,开展毕业论文、

网络课程等评估。

4.创新教学比赛模式

11 月,学校举办了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暨第六届英语教学比赛

Page 10: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10

和第二届翻转课堂比赛,30个学院预赛选拔出来的 91名教师参加了比赛。相较

往年,比赛融合了教师培训与教学比赛,更突显“重在过程、重在提高”的特色。

在赛程安排上,先由学院举行院级选拔,学校再举行初赛与决赛,时间跨越了春

秋两个学期。除比赛外,还配备了相应的教学培训。在比赛前对院系选拔出来的

选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学培训,并通过名师现场点评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发掘

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大部分学院还制定名师对参加选手进行跟踪指导。“培训

+指导+比赛”的教学比赛模式,不仅使教学比赛成为教师们展现风采的平台,更

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5.推进教学创新

学校支持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主动把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及时转化为

人才培养优势、教学优势,实现“教研相长”。2017 年新启动“翻转课堂”教

改项目,首批立项 25门课程;继续开展教改立项目,新立项 40个校级教改项目,

推荐 12 个项目入选省级教改项目,其中省级高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

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 2 项、一般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9 项。2018

年“翻转课堂”教改项目立项 16 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54 项,推荐

15 个项目入选省级教改项目,其中省级高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 项、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 5项、一般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9项。

6.推进研究式管理

以《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入选教育部哲社科研重大课题攻关项

目、《“四轮驱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入选福建省本科高校

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为契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陆续发表了《构建

大数据驱动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基于斜坡球理论的内部质量保障动力体系研

究》《构建“一体四翼”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聚焦

“实践”,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高校教学改革》

等研究性文章。

五、学生培养成效

(一)基本素质

本科生学业成绩优异。2018 届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 95.24%,优

秀率 31.91%;六级考试通过率 75.75%,优秀率 17.9%。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为“B”以上占 90%以上。2017 年,共有 264 人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624 人获

国家励志奖学金,837 人分别获得 45 项校级奖学金,8596 人次学生获得优秀学

生奖学金。

学校坚持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引导广大学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

Page 11: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11

精神。以“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青春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在学生中

扎实开展喜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活动,逾 4万人次参与了

学习实践。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由学生党支部承办 4

场“基层党支部带你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主题活动,被共产党员网和一些主流媒

体刊登报道。着力实施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组织“一马当先”知识竞

赛、“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主题微演讲活动,遴选学生参加省赛获综合

成绩全省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围绕第四个“烈士纪念

日”暨罗扬才烈士英勇就义 90 周年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行动;组织“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活动等;利用其它重要时间点和重要庆典活动,办好“大

学新生讲坛”、“南强青春讲坛”、“与信仰对话”主题报告会,持续开展爱国

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和党史国情、校史校情教育等活动,学校获

第二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暨首届部属高校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

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积极创新体育课程内容,举办学生广泛参与

的群众性体育竞赛,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

炼意志。近几年,学校陆续开设了攀树运动、橄榄球、潜水、帆船、赛艇、皮划

艇、击剑、三边足球、攀岩等课程项目,课程内容独树一帜,深受学生喜爱。

2017-2018 学年,共举办了羽毛球、排球、棒垒球等 33 项体育竞赛,参与人数

超过 2 万人。其中,新引进的三边足球这一趣味足球项目,集趣味性、策略性、

协作性于一体,深受学生喜爱;校庆环校跑已成为学生热捧项目,连续两年参赛

人数超过 4000 人。全校共有帆船协会、舞龙舞狮协会、舞蹈协会、登山协会等

36 个体育社团,加入体育社团的学生有 3 千多人,年均开展全校性体育赛事 20

多场,吸引上万名学生参加。2017 年,我校学生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中合格率 98.2%。学校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心理健

康指标与全国高校常模基本符合,本科生心理状况总体良好。

(二)科研创新

2017 年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 148 篇(核心期刊发表 123 篇),其中第一作

者 35篇(含 2篇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的论文);申请专利 20项。我校

优秀本科生的学术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如化学化工学院 2013级本科生阮朋朋(第

一作者)于 2017 年 8 月在 JCR 二区刊物 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上 发 表 论 文 Synthesis of α ,β -Unsaturated Amidines through

Gold-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Reaction of Azides with Ynamides,影响因

子 4.894;化学化工学院 2014级本科生刘鑫(第一作者)于 2017 年 11月在 JCR

二区刊物 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上发表论文 Synthesis of α -keto

imides through copper-catalyzed oxidation of N-sulfonyl ynamides,影响

Page 12: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12

因子 3.564;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4级本科生贾启鲲(第一作者)于 2017年

8月在 JCR二区刊物 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发表论文 Transferring linear

motion of an optical wedge to rotational frequency shift in an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interferometer,影响因子 3.411。

学生参加国内外学业竞赛成绩优异。据不完全统计,2017 年我校学生获得

省市级以上学业竞赛奖项 905项,其中国际级 126项。学校在第三届中国“互联

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 2 金 1 银 2 铜,创造了参赛以来的最佳成绩,总

积分位列大陆高校第九位;2017年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荣获金奖(冠军);iGEM

竞赛继续获得金奖;201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囊括 4个一等奖;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获得双车对抗组冠军

和电磁节能组全国一等奖;在第十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获得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1项,同时斩获大赛总冠军南极奖、亚军北极奖,我校成为竞赛开办

以来首个在同一届比赛中包揽南极奖和北极奖的高校。

(三)社会责任与艺术教育

实践育人落到实处。今年以“青春大学习 奋斗新时代”为主题,在实践内

容设计上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会议精神,紧扣国家

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热点问题,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今年按照团中央、团省委的整体要求设计了“青年大学习”实践宣讲团、

“青年助脱贫”青年行动团、“青年建新功”青春先锋团等 7个重点方向,积极

参与并结合团中央“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井冈情•中国梦”以及“河小

禹”等国家重大专项实践设计了 6 大专项。共有 852 支团队、8013 名学生 601

名带队教师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学校获评 2017 年暑期“三下乡”专项社会实践

活动全国“优秀组织奖”。

勇于担当,乐于奉献。2017 年,本科生共参与各类志愿服务项目 1263 项,

提供志愿服务时长 54.9 万小时,参与志愿服务 52453 人次,参与志愿服务的本

科生人数为 21761 人,占本科生注册志愿者的 90.4%。今年共选派 21 名学生参

加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学生积极在各类大型活动或赛事中担

任志愿者,如 96 周校庆、厦门金砖会晤、厦门市中国国际(厦门)投资贸易洽

谈会、海峡论坛等。学校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大舞台上锤炼一支作风过

硬、服务优良的志愿者队伍,共有 1072 名本科生参与志愿服务,他们通过英语

培训、礼仪培训、体能训练、理论知识培训等,参与制证中心工作组、新闻中心

工作组、工商论坛接待组、政要接待组、闽南大戏院工作组等。学校 1件作品获

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大赛金奖,2个项目在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

得创建示范项目。

Page 13: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13

社团活动异彩纷呈。目前,全校共有 153个学生社团,其中社会实践类社团

22 个、科技学术类社团 35 个、文化艺术类社团 40 个、体育健身类社团 34 个、

理论学习类社团 15 个、志愿互助类社团 7 个,组建交响乐团、军乐团、合唱团

等 12支队伍,学生社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继续发展,学生登山协会、

绿野协会等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社团。

学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7 年,举办

了音乐舞蹈史诗《南强颂》、诗文诵读音乐会《嘉庚颂》、话剧《哥德巴赫猜想》

等。并举办学生广泛参与的文艺活动如“激扬青春 筑梦中国”第五届校园合唱

节、第四届国际文化交流节、“喜迎建校 96周年 重温经典名家名篇”经典朗诵

会等。积极引进文艺精品,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之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音乐

会、“遵义会议放光辉——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展览”厦门大学巡

展等。同时,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工作,举办了“青春厦大”征文活动、厦门大学

第十三届原创歌曲大赛,并开创了《共青团新闻联播》节目。学生参加各类文艺

比赛取得良好成绩,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共获得 60多项国家级及以上奖项。

(四)毕业与就业

学校严把毕业出口关,2018届应届毕业生班人数为 4689人,毕业人数 4294

人,毕业率 91.58%;授予学士学位 4293 人,授予学位率 91.55%。2018 届授予

辅修学位 655人;颁发辅修本科专业证书 879 人。

境内外升学比例逐年增加,名校比例稳步提升。2017 届本科毕业生境内外

升学比例为 46.0%。其中境内升学 1332人,占 29.6%,境内升学除本校外,去向

最多的依次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

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等双一流院校和重点科研单位。出国(境)

留学人数 738人,占 16.4%,毕业生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前 200位的国(境)外高

校深造比例达 69.6%,较 2015届毕业生提升了 14%。

本科毕业生就业态势基本稳定,年度整体就业率保持在 95%左右。2017届本

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94.7%。进入重点行业和领域就业人数占签订协议人数的比例

为 39.3%,同比提高了 4.2%,重点单位流向以国家支柱企业、重要金融单位、重

点高等院校、三甲医院、国防单位、党政机关为主;到国家经济建设、科技教育、

社会管理、国防和国家安全及其他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及战略性

新兴行业等单位就业的比例为 41.7%。近年,学校推动毕业生服务西部地区、基

层社会经济发展,本科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比例为 12.3%。

毕业生中共有 6人自主创业并注册公司。其中,海洋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翟

敏创建的“鲍联渔业”整合行业内的优势资源,打通品种研发-育苗-养殖-销售

全产业链,打造中国鲍鱼精品品牌,通过不懈研发,突破了国产鲍鱼“无法养殖

Page 14: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14

到大”的技术瓶颈,生产出国产优质大鲍鱼——皇金鲍。厦门金砖会晤期间,“皇

金鲍”成为元首晚宴佳肴。

学校本科毕业生签约工作与职业兴趣匹配度较高,比例为 60.4%,对签约单

位的满意度为 96.4%。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情况较好,对学生的个

人素质和工作表现给予了较高的肯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满意度达

96.5%,对毕业生的各项能力评分为 4分以上(满分 5分)。

2017 年,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动态简报》连续刊登《厦

门大学:在探索中全面启动推送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工作》《厦门大学: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思想引领,提升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基层就业工作》文章,

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形成经验引领。

六、人才培养的持续改革与特色发展

——以落实中央巡视整改要求为契机 深化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

2017 年,中央巡视组对厦门大学进行了巡视,学校认真对照巡视反馈的突

出问题和整改意见,从严从实落实整改,既立足治标,又着眼治本。紧紧围绕“培

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面深化本科教育

改革,努力做到以整改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把巡视整改与加快推进一流本科

建设结合起来,将巡视成果转化为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的新动力新成效。

(一)坚持以本为本,坚定高等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学校坚定以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发展根基,全力培养具有强烈家国情怀、高度

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一方面不断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

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针对性、说服力、感染力,培养学生爱国、励志、求真、

力行,学生积极参与专题研讨和实践调研,主动内化思政课教学内容。2017年,

该教学模式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 年 5 月 9 日,光明日报《厦门大

学“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思政课让学生上得过瘾》对专题教学进行了报道;2017

年 7月 10日 ,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厦大:上好思政“实践”课》。

另一方面,学校着手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计划,推进“三全育人”,根据

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在专业课中渗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各学院结合学科特色积极开设主题讲座,如“化院故事”、“景润数学”、“航

空报国”等,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正确认识”。

(二)坚持以生为本,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

Page 15: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15

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自 2013 年全面修订人才培

养方案至今,积极探索多元人才培养路径,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

中心”、“统一模式培养”向“个性需求培养”转变,大类培养、基础学科拔尖

学生培养计划、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际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划、书院制、

双学位(主辅修)制、海外交流等系列改革不断深化,智慧教室、在线开放课程、

线下精品课程建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初显成效。

砥砺前行中,学校目标更上一层楼,2018 年,学校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

案修订工作,全面落实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各学院积极借鉴国际一流人才培

养经验,遵循全面发展、差异培养、学科交叉、知行合一、课程优化的原则,精

炼专业核心课程,打造核心通识课程,提升综合性、跨学科交叉、研究性、实践

性、前沿性、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努力构建一个更高标准、更严格要求、更个

性化的宽口径、厚基础、跨学科、国际化、强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017 年,学校制定了《厦门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办法》《厦门大学课堂教学

基本规范》《厦门大学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等

制度,从教师任课资格、课程设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开课排课、教材选用、

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课外学习、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档案管理等各个教学环

节制定质量标准,严格课堂教学全过程管理;编制厦门大学课堂教学“八做到”、

学生学习“八做到”、实验教学“八做到”、监考“八做到”,用朗朗上口的长

短句,使师生牢记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形成良好教学、学风。

教材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2017 年,

修订了《厦门大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厦门大学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确立了

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教材编审队伍基本要求及相关程序,严格教材

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了教材选用备案制度和抽查制度,优先资助、奖励“马

工程”教材和规划教材建设。学校专门成立了教材委员会,由校长、书记担任主

任,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学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及

专家等担任委员,携手共谋共抓教材建设。此外,在“马工程”教材使用方面,

学校严格按照规定在相关课程中全面使用指定教材或参考教材,目前思政课均统

一使用国家统编教材,“马工程”相关课程也统一使用“马工程”教材。今年,

《新闻传播统计学基础》《西花东拾——中国学生遇见欧洲文化》《电气工程技

术实训教程》获 2017年福建省优秀特色教材。

从严课堂管理,更积极推进教师“乐教”。今年,出台了《厦门大学教学课

程组管理办法》,组建了 491个课程组,覆盖全部本科课程和全体专任教师。教

师可通过课程组开展教学任务、教学交流、教学研究和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及同

Page 16: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16

行互评互通互助,在学科交叉中碰撞出更多教学和科研火花。此外,新推出教学

示范岗建设,2017-2018 学年共推出 88 个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方面

具有良好口碑,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卓有成效,深受学生喜

爱和同行认可的课堂作为教学示范岗,鼓励全校其他教师前往观摩交流,并陆续

推出“朱亚先:看着孩子们成长成才,我就很幸福!”“邹振东:厚待学生就是

厚待学校的未来”等文章,以激励广大教师潜心育人,要“引人以大道,启人以

大智”,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七、问题与对策

2017 年,学校以整改促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和本科教学管理

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对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定位,

还存在不足与差距。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体系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还未完全改革对拔尖精英人才条条框框的束缚,课堂教学未完全向“以学为中心”

转变,“以生为本”还未真正落实到本科教学的方方面面。

今年,学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 A类高校,标志着学校建设双一流大学迈上了

新征程。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

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动

“四个回归”,深入实施教育部一流课程“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双万”计划

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一)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2018 年,学校将重点推进并完成全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要求各学院

积极借鉴国际一流大学培养经验,充分组织校内外专家论证,广泛听取师生意见,

按照修订原则,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拓宽口径、夯实基础,推

动学科交叉、科教文理融合;按照成果导向重构课程体系,精炼专业核心课程,

打造核心通识课程,打通本研课程,把“水课”变成“金课”,保障培养目标达

成;突出“能力轴翻转”,构建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提高选课自由度,强调

因材施教,支撑学生自主个性发展。与此同时,以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进一步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强化每一位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

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努力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

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二)推动专业建设和培养模式创新

实施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2.0,进一步提升拔尖计划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管理机制和保障体系,建立本硕博一体化拔尖学生成长链,进一步拓

围、提质、创新。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树立工程教育新理

Page 17: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17

念,创新工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深入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完善多主体协同

育人机制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2.0,以 2019

年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全类型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方位推进医教协

同育人,全面加强医德双修的素养能力培养;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健全学校和法治实务部门双向交流机制,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打造新闻传播人才德育新模式,推动

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新发展。

(三)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

持续推进“本科生全部课程上网工程”、“智慧教室建设工程”两项工程建

设,完善“三个倒逼”机制。通过在线课程建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

完善课程建设管理规定,继续探索以课程中心平台、MOOC 平台为载体鼓励教师

开设 SPOC,促进课程和优质教学资源应用与共享,变革教学内容、方法、模式

和教学管理体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Page 18: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18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序号 项 目 数 据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

例 50.00%

2 教师数量及结构 3721

教师来源 专任教师 2798

聘请校外教师 923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正高级 848

副高级 1021

中级 776

初级 153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博士 2193

硕士 499

本科及以下 106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35岁以下 467

35-44岁 1218

45岁及以上 1113

3

全校本科专业总数 98(截至 2018 年 8 月 30

日)

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 97

当年(2018年)新增专业

2个,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

当年撤销专业 应用统计学

当年停招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新专业,当年暂未招

生)

4 生师比 16.46:1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5.06万元

6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2.90亿元

7 生均图书 81.16册

Page 19: 厦门大学 2017-2018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成果获2017年和2018年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 9项,二等奖4项。 今年,学校入选了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抓住契

19

序号 项 目 数 据

8 电子图书 642.46万册

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24.12平方米

其中生均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 6.38平方米

10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2143.53元

11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9792.5万元

12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278.70元

13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460.36元

14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3963门

15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25.78%

16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22.70%

17 本科学院在岗主讲本科课程的教

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85.00%

18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

数的比例 21.60%

19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91.58%

20 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91.55%

21 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 91.72%

22 体质测试达标率 98.2%

23 学生学习满意度 4.80

24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96.5%(2017届毕业生数

据,2018 届毕业生数据

还未统计出)

25 其它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