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市中医院 市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委会 本报记者 梁智 …epaper.jzrb.com/page/42/2019-10/17/11/2019101711_pdf.pdf · 你知晓自己的血压吗?

本报记者 孙阎河

近日,记者到市中医院人民院区采访时看到,这里环境整洁、温馨舒适。记者沿着明亮宽敞的过道来到脑病科二区,主任谢静红正领着几个年轻医生在查房。“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睡眠障碍不会影响人的健康,而延误治疗,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其实,长期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另外,失眠也是诱发脑中风的重要因素之一。”记者站在病房门口,听着谢静红不厌其烦地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识。

待谢静红查房完毕,记者与她接着刚才失眠的话题聊了起来。“失眠在中医上称为‘不寐’,《内经》 还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秋冬季节是发病率较高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科室对失眠的治疗这么重视呢?因为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肥胖等诸多导致脑中风的因素中,失眠是很重要的一项。据大量小样本试验表明,卒中患者睡眠障碍高发。特别是前阶段有关方面对 508 名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 3 个月后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发现,36.6%的患者有失眠症状。只是当前还缺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失眠危害性认识的不足,导致人们对失眠与脑中风之间的关系不够重视。”谢静红担忧地说。

“咱们中医对治疗失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记者问。

“那就太多了。”谢静红自信地说,

“早在 《黄帝内经》 中,古人就提出了‘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说法,《伤寒论》《金匮要略》 均对不寐的病因进行了归类。可以说,中医在长期的发展中,对治疗失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在治疗失眠上,中医采取辨证论治方法,将病症分为心肝火旺、脾胃不和、痰热扰神、气血两虚、肝郁脾虚等类型。其中,肝郁脾虚型较为常见。在方剂上,有著名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于

《伤寒论》,方中柴胡、桂枝、黄芩和里解外,以治寒热往来、身重;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以治烦躁惊狂;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大黄泻里热、和胃气;茯苓安心神、利小便;人参、大枣益气营养,扶正祛邪,共成有和解清

热、镇惊安神的功效。还有出自《医学心悟》的安神定志汤,主要适用于治疗心悸、怔忡、失眠、烦躁、惊狂等病症。再就是甘麦大枣汤,这是《金匮要略》 中记载的名方,主要成分为甘草、小麦、大枣,具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的功效,对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疗效。在日常治疗中,我往往根据患者病情,经常将上边说的3个药方加减合用,组成柴胡安神定志汤,效果非常好。”

治疗失眠防中风——中医绝技探访之五十四

2019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第184期

焦作日报社焦作日报社 焦作市中医院焦作市中医院 联办联办

总 策 划 :吕振普 成文烈特邀统筹:刘春玲特邀编辑:王伟伟统 筹:金珊珊编 辑:谢 丹版 式:李新战校 对:张雪晖 王以振组 版:杨保星专刊热线:2923505 2107780

11———— 解放院区 人民院区 新华院区 ————

本报讯(记者孙阎河) 日前,市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市中医院人民院区召开,来自市直和各县 (市) 区医疗卫生单位的医护人员及专委会委员 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一致选举通过市中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英担任新一届主任委员。同时,会议还特别邀请多位护理专家进行了学术讲座。

王英在会议相关议程结束后表示,新一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将在市护理学会领导下,积极加强学会自身建设,严格行业自律管理,认真履行职责,尤其是对中医护理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和整合,促使中医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中西医护理的学术交流,畅通沟通渠道,集思广益,共同提高;要与时俱进,延

伸护理内涵,创新服务模式,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同时,将发挥专委会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巩固和深化中西医护理的融合关系,实现护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

促进全市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市护理学会理事长曹君玲指出,当前,中医护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体现在对慢病管理中融入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与

方法;另一方面体现在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简、便、廉、验、效”的优势。今后,希望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委会在新一届主任委员的带领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借助专委会的平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为我市人民健康服务。

市中医院副院长袁啸在会议上指出,近年来,随着 《中医药法》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等国家法律、政策的出台和颁布,中医中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作用,对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

义。作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委会主委单位,下一步,市中医院将在市护理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大力支持和配合护理学会相关工作,为我市中医护理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在随后的学术交流会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刘姝作了题为《大健康背景下中医护理发展新思考》的报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管护师李园园作了题为《耳穴的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的报告;市中医院副主任护师马晓芬作了题为《发挥中医特色技术,走中医康复之路》的报告。

市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委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市中医院召开

本报记者 梁智玲

你知晓自己的血压吗?你 知 道 高 血 压 有 哪 些 危 害吗?你了解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吗?今年10月8日是第22 个全国高血压日。当天,记 者 走 进 市 中 医 院 心 血 管科,邀请主任赵金岭为大家详细讲解高血压防治知识。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 病 , 是 全 球 范 围 内 的 重大 公 共 卫 生 问 题 , 具 有 患病 率 高 、 病 死 率 高 、 致 残率 高 等 特 点 , 全 国 每 年 死亡人数超过 100 万,存活的患 者 500 万 ~600 万 , 其 中75%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同时,高血压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 压 又 被 称 为 人 类 健 康 的

“无形杀手”。“一旦患上高血压,需要

终身服药”成了很多高血压患者谈之色变的话题。赵金岭说,近年来,市中医院心血管科致力于高血压的治疗和研究,通过不断摸索,目前已形成穴位埋线、耳穴压豆、穴位贴敷、刺络放血等多种治疗高血压的中医外治方法,统称为经络四联疗法。这些方法打破了患上高血压需要终身服药的观念,很受患者欢迎。

今年60岁的王阿姨,患高血压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并时常伴有头晕、头疼、烦闷等症状。去年,她在朋友的介绍下,到市中医院心血管科找到赵金岭,想尝试穴位埋线疗法。在进行全面检查后,赵金岭为她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治疗几个月后,王阿姨的血压趋于稳定,不适症状明显减少。据介绍,穴位埋线主要是在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上埋蛋白线,原理和针刺穴位一样,但是比针刺的效果更长久。穴位埋线是一种流传多年的中医技艺。近年来,随着埋线器具和材料的改进,极大地促进了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现在,这种疗法主要是通过针具和蛋白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治疗疾病的目的。每两周治疗一次即可,可避免长时间针灸的痛苦,特别适用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

耳穴压豆降血压,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保健和治疗方法。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穴位,当人生病时,往往会在耳郭上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穴位贴敷降血压,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在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能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吸收。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另一方面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刺络放血降血压,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运用特制的针具刺破人体的一定穴位或浅表的血络,放出少量血液或淋巴液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有药物和其他针法所达不到的显著疗效。“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二使用,因治疗效果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赵金岭说。

据介绍,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知晓率却很低,这为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隐患。“今年,全国高血压日的主题是‘18岁以上知晓血压’,建议每个人每年要量一次血压,提醒大家要及时关注健康。”赵金岭说。日常生活中,低盐低钠饮食、规律运动、戒烟戒酒、管理情绪等,都有助于改善血压状况。根据不同的人群和血压状况,市中医院心血管科推出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方案,很受患者欢迎。

记者在采访时还了解到,目前,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与河南省中医研究院建立协作关系,引进了省中医研究院专为高血压人群制作的药茶;省中医研究院专家每两周到科室问诊,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住院指导;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跟踪管理,努力成为患者身边的专业顾问。

市中医院心血管科:

中医外治治疗高血压

本报记者 朱传胜

谦虚随和、真诚朴实,这是市中医院人民院区脑病科二区主任谢静红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医三十载,她坚守医者初心,一直为病患的健康不断努力奋斗,勤求古训、兼收并蓄现代医学知识,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爱都倾注在患者的身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医者的情怀与担当。

年逾五旬仍拜名师跟诊学习

俗话说,三十不学艺。而她,已年逾五旬,仍拜名师跟诊学习。

2017年,《大河报》《大河健康报》先后报道了全国名老中医王立忠收了7个徒弟的消息,而谢静红就是其中之一。当时,谢静红已是主任医师、科主任。

医疗圈内人讲,王立忠治学严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更是出了名。能赢得王立忠的认可,绝非等闲之辈。收徒仪式现场,出席仪式的国医大师张磊赞誉王立忠的7个徒弟为“杏林七贤”。

事情确实如此,在河南中医药大学求学期间,谢静红就受教于国

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岐黄学者王新志教授等名医。后来,她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进修期间,又得到一些国内中医名师的真传。不仅如此,谢静红凭借过硬的实力,进入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一年,虚心学习西医诊治神经科疾病的诸多长处,并熟练掌握脑血管病

的血管造影剂介入治疗等先进技术。此后,谢静红还获得了两项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经验医学著称,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没有名师的指点,很难体会其中的奥

妙。”谢静红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而这需要精湛的医术。作为医生,不忘初心,就意味着要勤学不辍。”

拜师后,谢静红没有特殊情况,每周都会雷打不动地到郑州跟着王立忠学习。“王老师对脑病颇有研究,其精心组方研制的药丸,临床疗效理想。我也是专攻脑病研究与治疗,所以在跟诊期间,通过学习收获非常大。”谢静红说。

为新科室快速发展倾注心血

市中医院人民院区开诊后,谢静红受命在该院区组建脑病科。当初,医院担心科室刚成立患者少。然而,谢静红通过在院区周边社区举办义诊活动,很快打开了局面。仅两年多时间,谢静红所在科室在患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如今,失眠人很多,在我接诊 的 患 者 中 ,有一半以上都是 这 样 的 患者,设立失眠特色门诊,就是为患者解决

无法入睡的痛苦。”谢静红说,“失眠不仅会影响白天的工作,还会促使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心脏病发作,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在治疗失眠上,中医确实有独特优势,我通过中药调理以及中医外治疗法等,改善患者的病情。”

此外,谢静红在治疗帕金森病上也取得不错的疗效,让众多卧床不起的帕金森患者能够下床行走,并达到生活自理。不少患者因对该病认识不清或者不知到哪里接受正规治疗,从而丧失就医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不少患者通过谢静红的治疗后,就成为她的“铁杆粉丝”。不仅如此,谢静红有一颗仁爱之心,在为患者看病时,她总想办法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她总是说,凭良心给患者看病,心安。如今,谢静红所在科室的墙壁上、柜子里满是锦旗,患者以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谢静红的感谢之情。

谢静红:甘洒心血献岐黄 牢记使命施仁术

本报讯(记者朱传胜)重阳节前夕,市中医院参加由解放区在万达广场组织开展的“九九重阳情”敬老志愿服务活动。该院通过义诊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营造爱老、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活动现场,该院志愿者详细询问老人们的身体情况,为他们测量血压、把脉听诊,耐心地解答老人提出的问题,并针对老年人的常见病、慢性病进行初步筛查和诊断,同时还根据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给予合理用药、饮食等健康指导。同时,志愿者还结合老年人日常保健、疾病预防的实际需要,向前来义诊的老人讲解一些简单易学的健康保健方法。志愿者的热情服务,受到老人们的一致称赞,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据该院志愿者介绍,目前,老年人的健康素养低于全社会整体的健康素养水平,加强老年人健康知识教育,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至关重要。

上图 活动现场。本 报 记 者 朱 传

胜 摄

刘春思:市中医院妇产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擅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不孕症、异常子宫出血、复发性流产、宫颈疾病、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

坐诊地址:市中医院解放院区妇产科门诊咨询电话:2107363

市中医院参加“九九重阳情”敬老志愿服务活动

谢静红在为患者把脉。 本报记者 朱传胜 摄

谢静红正在查房。 本报记者 孙阎河 摄

会议现场。 本报记者 孙阎河 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