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薛坤凤:让孩子爱上“识字” - chinateacher.com.cn€¦ · 是,薛坤凤在同事的帮助下,从趣味识字上 下手,没想到这样简单的方法,竟然让孩子

主编:褚清源 电话:010-82296784 编辑:崔斌斌 电话:010-82296572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7年4月26日 5版方法

□本报记者崔斌斌

“‘犬’字上面两个口,这个字就读作‘哭’”“‘鸟’失去了眼睛,眼前就一片‘乌’黑”……谈起课堂教学中识字的方法,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薛坤凤如数家珍。

作为一个工作近 30 年的教师,怎么还能保持对课堂教学如此细致的研究与热情?

谜团很快就被解开。“读好书、识好字、写好字”,这是薛坤凤和她的同事设定的小学低年级基本课堂教学目标。而薛坤凤则把这个目标作为自己工作的信念之一,用实际行动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2002 年转入黄岛区第二实验小学前,薛坤凤曾是聋哑学校的一名教师。从班级学生个位数到班级学生 50 人以上,薛坤凤感觉有一些“意外”。上课时,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她讲什么学生似乎都不怎么听。

怎么办?薛坤凤有些着急,小学正是孩子们打基础的阶段,学习千万不能落下。于是,薛坤凤在同事的帮助下,从趣味识字上下手,没想到这样简单的方法,竟然让孩子们爱上了听课,爱上了学习。

趣味识字有哪些方法呢?薛坤凤简单介绍了几类——

第一类,加减法。即让学生把算术中学到的加减法迁移到认字中,对已学过的熟字进行加减,从而得出要学的生字。“这种识字方法很受孩子们喜爱。”薛坤凤说。

如学习“人、大、太、天”时,教师可以将“人”作为字根,用添加笔画的方法记住“大”“太”“天”;又如学习“香、星、早、圆、秋、种”等合体字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加部件的方法识记字形:“禾加日是香”

“日加生是星”“日加十是早”等;再如,学习“巴、也、毛、卖”等字时,可引导学生用减部件的方法识记字形:“爸减去父是巴”“地减去土是也”“笔减去竹是毛”“读减去言是卖”,等等。

第二类,比较法。“对形近的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形义的理解。”薛坤凤介绍。

如“日”和“目”,“日”就是太阳,太阳只有一个,所以口的中间只有一横;“目”是眼睛,眼睛每个人都有两只,所以口的中间有两横;又如己、已、巳很容易混淆,薛坤凤教学生这样区分,“己”不出头,

“已”半出头,“巳”全封口;再如“喝”和“渴”,“喝”水用口喝 ,口“渴”需要水。文章开头介绍的“鸟和乌”两个字,也属于这一类。

第三类,自编谜语法。猜谜语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思维。编字谜也有诀窍,薛坤凤说:“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特点直观、形象地编字谜,也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特点展开联想编字谜,还可以根据字义编谜语。”

如学习“金”和“碧”时,教师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编字谜:“一个人他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地学会这两个生字,又巩固了以前学过的“人”

“王”“白”“石”等字,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如学习“告”“并”,可以根据字形结构展开联想编字谜:“一口咬去牛尾巴”“开字头上长两角”……

第四类,自编儿歌法。薛坤凤介绍说,这一类是根据字的形和义把生字编成儿歌。如,一人门里躲“闪”,两人土上蹲“坐”,颜色丰富就是“艳”,“蒜”字则可以编为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薛坤凤不仅把这些识字的方法教给

学生,还和她的同事把趣味识字延伸到校内外的各个方面。

比如,刚入学的新生对学校环境很感兴趣,渴望认识新事物,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那就可以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学校,比如校名、班级名、学科名,也可以让他们认识同学的姓名。薛坤凤让每个新生制作精美的姓名卡片放在课桌上,大家课间休息时可以互相介绍名字,再认识生字的同时成为好朋友。此外,还可以认识任课教师的姓名。“当老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的时候,

同学们可高兴了!”薛坤凤说。就这样,学生认识了语文薛老师、数学柴老师、美术王老师……

除了校园内的学习,薛坤凤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比如利用广告牌、商标、商铺名称、报纸标题、电视字幕、公共汽车站牌等,

比如把家里陈设的物品贴上名称标签,比如让学生逛商场、超市时随时随地识字,甚至可以为此建立生活识字本……

“识字只是第一步,也是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开端。”薛坤凤说:“通过识字,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学会做人,这才是教师真正应该努力的方向。”

课题引入,随文识字

师:(板书“鸟”)我们来猜一个谜语:悄悄蒙上鸟的眼睛。谁来读一读,去掉一点读什么?

生:乌。师:(板书“乌”)你是怎么认识的?生1:在幼儿园认识的。生2:通过读故事书认识的。师:能给“乌”字找找朋友吗?生:乌云、乌鸦……师:老师把乌鸦请来了(板书“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乌鸦有关。请同学们静静地看老师板书(师生齐读课题《乌鸦喝水》)。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试着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师:同学们,课文的生字会读了吗?

看,词语宝宝们出来和你们打招呼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先自己拼一拼、读一读吧。

(学生试读)师:去掉拼音还能读吗?

(学生试读)师:老师要把生字宝宝们送回课文

中,你还会读吗?我们再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标上自然段序号。

(生自由读课文)师:读书,就应该像我们今天这样,

静下心来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流利,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师:刚才大家读课文的时候,我注意到“喝”字出现了好几次。你悄悄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带有“喝”字的词语,老师建议你找到后用铅笔勾画出来。

(生勾画,师巡视)师:谁来说一说?

生:找水喝、喝不着、喝着水。师:(板书这些词)咦,小乌鸦为什么

要找水喝呢?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师:你觉得这只小乌鸦口渴得厉害

吗?为什么?生:渴得厉害,因为它到处找水喝。师:(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

处找水喝”)这句话中有两个字长得很像,你看出来了吗?

生:“渴”“喝”。师:怎样区分这两个字?生:它们的偏旁不一样,“渴”左边是

三点水旁,“喝”左边是口字旁。师:对。谁能编个顺口溜记住它们?生:渴了需要水,喝水要张口。师:编的真棒。这只可怜的小乌鸦,

它到哪些地方找过水呢?生1:到树林里。生2:到小河里。……师:你看看,小乌鸦为了喝水,找了

好多好多地方都没找到水,课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小乌鸦找了好多地方?

生:到处。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小乌鸦找呀找

呀,终于找到水啦。可是又发生了哪些意外状况?

生: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水。

师:孩子们看图,瓶口真的很小,好不容易找着水了,却又喝不着,小乌鸦什么心情呀?

生:着急、郁闷、苦恼、不开心。师:是啊,看着水却喝不着,真是急

死人了。请你带着小乌鸦的心情来读一读吧。

(生读)师:看,小乌鸦四处张望,非常着

急!谁再带着小乌鸦的表情来读一读?(生再读)师:(双手一摊)怎么办呢?孩子们,

小脑筋动起来,跟你的同桌商量商量,快帮乌鸦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喝到水?

生1:用吸管。

师:你是联系生活想到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小乌鸦已经这么渴啦,还得去找吸管,能来得及吗?

生2:把瓶子打碎。师:这样也能喝到水,不过打碎瓶

子,水很快就渗进土里了,乌鸦可能喝不到多少。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想了

这么多办法。就在大家想办法的时候,小乌鸦也开动脑筋,终于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想到的是什么办法呢?

生:它衔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喝着水了。

师:文中的一个词告诉我们乌鸦想出办法是不容易的,你能找出这个词吗?

生:终于。师:你找得真准确,谁能用“终于”说

句话?生1:经过努力,我终于会背课文了。生2:我和爸爸终于爬上山顶了。师:下面我们来演示乌鸦喝水的过

程。老师也找到了和乌鸦喝水相似的玻璃瓶。瓶口很小、水也不多,我们一起模拟当时的场景,看看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实物演示)师:观察一下,水怎么样了?生:渐渐升高了。师:你能用“渐渐”说一句话吗?生1:我渐渐长大了。生2:天气渐渐暖和了。师:刚才我们一起见证了乌鸦喝到

水的过程,谁能通过你的朗读,为我们再现乌鸦喝到水的过程呢?大家仔细听,听他哪个地方读得好。

(学生朗读,师生评价)师:孩子们,看看黑板上大家想出的

办法,再看看乌鸦想到的办法,你认为谁的办法好?为什么?

(生自由说意见)师:我明白了。当我们遇到问题时,

不能草率盲目地想怎么解决,而是应该像这只小乌鸦一样,仔细观察,开动脑筋,根据身边的条件选择最恰当的方

法。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呢?

生:聪明可爱,爱动脑、爱观察。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生字,品读了课文,现在我们来学写生字,这节课我们主要写“渴”“终”。要想把字写得准确美观,我们必须仔细观察每一笔划在田字格的位置。

(多媒体出示这两个字)师: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

写得左窄右宽,“渴”左右等高,右边日字下面的横折钩要写得宽一点。“终”左右等高,但绞丝旁稍短一点,右边“冬”稍长一点。

(师在黑板上示范写“渴”)师:请大家描一个,写两个。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师:(投影出示学生的书写)我们一

起看这个同学的字,大家来评一评,然后再写一写。

(“终”字的教法同上)

—— 教学反思 ——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识字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因此,我将“识字、写字、朗读课文”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想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写,让学生增强记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我用了猜字谜、形近字比较、编顺口溜等方法,这样学生学得扎实、记得牢固,无形中也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及选词造句,我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情境,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

在教学流程和环节的设计上,包括教师的评价语,我尽量考虑对学习方法的提炼与渗透,让学生从简单的“学会”到真正的“会学”“乐学”,让学生真正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进入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一种恐惧感。怎么才能让学生爱上文言文,让经典作品在学生的心灵流淌传承呢?我认为,以下三种方法值得一试。

随“文”学“言”,因“言”识“文”。文言文教什么呢?顾名思义,一个是

“言”,一个就是“文”。文言文不可能脱离具体语言环

境而孤立地理解,对“言”的积累与理解必须随文而析。如学生学习《小石潭记》中移步换景写法时,找出“从小丘西行”一句后,教师让学生理解

“西”在“文”中的意思是“向西”,再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与“西”用法类似的字词——“西南”“下”,进而很轻松地理解方位名词可以活用作状语。

学习文言文,还应该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在对“文”的大意把握过程中,融入“言”的学习,进而深化对

“文”的理解,优化对“言”的学习。如有教师在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从题眼“讽”字入手,一线贯穿。探究

“讽”的意义,品读“讽谏”艺术,感受士人风骨,最后悟读“讽谏”成效。以

“讽”入手,既品读了“文”,又加强了对“言”的理解和积累。

读中生韵,读中显智。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也是学好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教学,只有突出诵读的重要性,让文本诵读的声音琅琅如金石,才能读出文言韵味,才能感受文言美感,才能激活学生思维,才能走进人物内心。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名家朗读文言文的视频,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言文节奏韵律的美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读”功。比如背诵领读,师生合作读文等,榜样示范,增强互动。此外,在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诵读方法,达成不同的目标。比如,上课导入环节,可以播放教师或名家美妙的诵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环节,可采用学生与同伴对诵的形式,也可采用声情并茂的小组赛读……

审美培育,提升品位。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品悟自然境界之美。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引发了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许多文言文就是古人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三峡景色的雄奇秀美,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塞外风光的辽阔壮丽,教师和学生一起在反复诵读、诗意品味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品悟道德境 界 之 美 。 文 言 文 是 一 种 文 化 载体,初中课本所选的文言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有的表现亲朋情谊,有的抒写人生志趣……这些无不浸透着古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教师要以文本为支点,让学生把文言文当语言来学,更要让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让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风骨浸润学生的内心,滋润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精神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在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 ,通 过 细 读 文 本 找 出 体 现 苏 轼

“闲”的语句,并适当链接“被贬黄州”“没有薪俸”“有职无权的闲官”等背景资料,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此时的苏轼,被贬黄州还能悠闲地赏月,由此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度探究,让学生把“闲”读出深度,读出意蕴,让学生读到一个在逆境中依然发现生活之美,在失意时依然豁达乐观的苏东坡。我想,这对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中学)

如何破除学习文言文的恐惧感

□曾咏红

课堂策

薛坤凤:让孩子爱上“识字”

薛坤凤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曾获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青岛市教学能手、黄岛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参加省、市教育规划立项课题研究。所带班级多次荣获区、校级先进班集体称号。

◎人物素描

从“学会”到“会学”“乐学”执教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乌鸦喝水》 执教教师: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二实验小学 薛坤凤

◎好课实录

月度人物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