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为大发渠周边孩子送来平板电脑 - moutai€¦ · 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采访期间,她穿着护 士服,戴着口罩,一直在病房间来回奔 走,仿佛不知疲倦。

22020020年年33月月1155日日4 综合

“曲间把关人”

凌晨四点半,起床洗漱,开车出发;五点四十,到达车间,召开班前会;七点,检查设备,开机生产;十一点半踩曲结束……对制曲三车间 7班的曲师章佳佳而言,这张十年如一日的作息表早已刻在了心里。但今年,表上的内容却有了些许的变化——上下班要先测量体温,严格配戴口罩,生产前进行消毒,生产时保持距离,面对面的班前会也变成了线上的微信交流会。

“今年,是我进入茅台工作的第十四年了,制曲车间已经成了我的第二个家。从一名普通的制曲员工成长为一名曲师,感觉自己的肩头更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作为曲师,在工艺上我需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每一块曲块厚度是否达标?磨碎拌料的比例是否合格?翻仓温度是否合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确地把握,才能保证每一块曲胚完美发酵。”章佳佳说,虽然今年大家都戴着口罩,隔着一定的距离,但彼此之间的心却始终凝聚在一起,

“回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在制曲车间里大家一起迈动着熟练的步子,在机器的轰鸣声里你追我赶,踩好一块块曲,说说笑笑的那些时光是多么惬意。”

“现在,不管是在战‘疫’一线还是在复工复产的各个岗位,大家都在努力地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生活回归到正常的轨道。现在,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立足于自己的岗位,保证好生产,希望春天能早点到来,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脱下口罩。”

“行车老伙计”

“你负责什么工作?”“我呀,算一名驾驶员吧,喏,那边,你看到的那个庞大的设备便是我的老伙计——行车。”眼前,这个带着浅灰色帽子,满脸笑容回答记者问题的女孩便是制酒十六车间 24班的行车工王叶。

要开始翻堆了,她小小的身子灵活地顺着安全梯穿梭而上,一会儿功夫就来到了行车上。虽然戴着口罩,但手上熟练的操作和眼睛里的认真劲儿却是一点儿也不马虎。行车下,制酒十六车间 24班的员工们手拿铁锨,两两搭配,干劲儿十足。

“在制酒行车工这个岗位上也有好几 年 时 间 了 , 我 对 行 车 的 感 情 是 最 深的。每天上班前,都要看看它运行是否正常,螺丝等配件是否松动,确保生产正 常 运 行 。 我 们 这 个 岗 位 , 虽 然 不 起眼,但对安全系数的要求却很高。”王叶说,每次翻一个堆子要费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一天工作下来大汗淋漓,和行车朝夕相处,时间久了,行车早已成为她最亲密的老伙计。

“我在急诊科”

“喂,你好,这里是职工医院急诊科,你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哪里呢?有没有发烧?还有其他什么症状吗?”正在接电话的是茅台职工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郑君,她一边询问情况一边用笔在纸上迅速地记下相关信息。

干脆、利落,说话语速快,是郑君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采访期间,她穿着护士服,戴着口罩,一直在病房间来回奔走,仿佛不知疲倦。

“和往年相比,今年更忙,我们每天都会按时检查急救车上的相关设备和药品,做好消毒工作。”郑君说,因为这场突发的疫情,她和同事在春节期间早早地就返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她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好好陪伴家人,这段时间都是爱人在照顾家里……等疫情好转,能摘下口罩后,她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孩子出门,感受大自然美好。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总会到来,你看,职工医院门口的那些花开得多美呀!”郑君指着窗外开得正好看的春梅对记者说道。(何雪沙 马亚丹)

巾帼展风采 谱写芳华曲她们,是“曲姑娘”,踏着最熟练的

舞步,在一方曲块之上播洒酒的种子;她们,是行车工,小小的身影灵巧地操作庞大的设备,在班组晾堂上方娴熟地来来往往;她们,是医生、护士,在病房间忙碌穿梭,一遍遍耐心地询问病人的症状……但同样,脱下工作服,她们是母亲,也是女儿。她们在各自岗位上谱写了美妙动人的芳华曲。

“孩子们,病毒在肆虐,校园静悄悄,愿你们在家安好,珍惜时光,好好学习!”这温馨的问候,温暖了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凤凰村100多名建档立卡户、留守儿童的心。

3月 8日、11日,受贵州茅台经销商上海浩泽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宫剑委托,天眼新闻记者将 110台华为平板电脑分别送到了团结村野彪小学以及凤凰村村委会。

由于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除,为了防止疫情影响学生的学业,确保“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工作的落实,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通,免费供各地学生线上学习。但大发渠所在地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以及周边村子多数家庭没有安装网络,孩子们也没有其他上网设备实现线上学习。针对这一实际困难,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企业服务中心、贵州茅台上海经销商联谊会、上海浩泽贸易有限公司决定向团结村等捐赠价值 10多万元的华为平板电脑 110台。

此次捐赠得到了遵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赞许,为了将爱心落到实处,市里早在 3月 4日前就要求平正仡佬族乡党委、政府报送捐赠方案,通过大量走访建档立卡家庭后,最终将接受捐赠的名单敲定。

3月 8日至 3月 11日,团结村和凤凰村的孩子们先后领到了平板电脑。

根据方案,这 110台平板电脑中,有两台进行特殊捐赠,一台捐赠给团结村名誉支书、时代楷模黄大发,另一台捐赠给汇川区芝麻镇竹园村“全国十佳孝心少年”王安娜。其余的 108台主要提供给团结村 98位、凤凰村 10位建档立卡户、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 3类学生,用于临时上网学习,待疫情过后正式开学,再由每村所在学校收回集中管理,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源登记在册,统一分配用于学校日常网络教学,或节假日期间由需要的学生规范领取使用。

3月 11日中午,凤凰村青坪村民组五年级学生赵某接过华为平板电脑时,她的妈妈王香伦眼睛里闪烁着泪花,王香伦说,因为没有上网工具,孩子们无法进行网上学习,正为孩子们不能学习而苦恼,茅台经销商就将电脑送到了家里,真是太好了。

“感谢这些好心的叔叔阿姨,我一

定好好学习,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全国孝新少年”王安娜收到电脑后喜出望外,当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安装了相关软件,实现了网上学习。

团结村坪子村民组的二年级学生沈怀艳患唐氏综合症,双眼视力极差,全靠听力实现学习。田湾村民组的四年级学生雷均有轻微智障,但对智能产品尤其喜欢。收到平板电脑的当天,这两位孩子欢喜得手舞足蹈。

团结村垭口村民组的移民搬迁小区内的建档立卡户较多,3月 9日上午,野彪学校将平板电脑分发到了孩子们手中。孩子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好心人的关怀。

时代楷模黄大发老人也于 3月 9日顺利拿到了电脑。经常接受记者采访的他要求天眼新闻记者给他录一段视频,他要亲自表达感谢。他说:病毒阻不断爱心,茅台经销商的深情厚意,让他深深的感动,他说,有爱的关怀与温暖,团结村的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让关心他们的好心人失望。

野彪小学校长告诉记者,茅台经销商送来的平板电脑帮了孩子们的大忙。学校一定会管理好这些平板电脑,也期待茅台经销商在疫情结束后到野彪学校回访。

3月 11日,记者接到反馈,110台平板电脑通过团结、凤凰两村老师们 3天时间的努力,已全部按要求发放到孩子们手中。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沈仕卫)

茅台经销商助力线上教育

为大发渠周边孩子送来平板电脑

行车工王叶操作行车

“35.6℃”!早上七点,佩戴“战疫情 党员在行动”红袖章的运输公司驾驶员先晋洪已经驾驶 5路公务车在国酒新城公交车停靠站点等待。安全员正在为依次排队上车的员工测量体温。与往常相比,今天的座位显得空荡荡的,乘客们面戴口罩,相隔就坐。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复工复产期间,运输公司党支部成立了“党员先锋队”。29名党员在运输、后勤保障等岗位主动“亮身份、提服务、在一线”,保障生产、机关后勤单位员工的平安出行。

“每天我们都会按时对车辆进行消毒,每位员工上车前都要核查工作证,测量体温并登记相关信息。”先晋洪告诉记者,自 2月 1日开始,他和 133名同事在“运输一线”已经连轴转了四十多天,公务车每天从凌晨四点运行到晚上十一点。工作期间,每名党员都要佩戴党员徽章、红袖章,运行车辆上也会摆放“战疫情 党员在行动”工作牌,时刻提醒自己要以优秀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接受员工、群众的监督。

在交通运输的最前线,运输公司党员站在最前方,亮出身份作表率;而在交通运输的大后方,运输公司党支部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疫情防控工作尽职担当。

复工复产前,快速响应,

积极部署。战“疫”期间,运输公司党支部制定专项疫情防控方案、防控措施和疫情防控值班表,第一时间对接公司办公室,领取特别通行证保障管窖工乘车需求;第一时间领取并发放防疫物资、建立出入库台账,满足公务车防疫需求。

复工复产时,加强领导,精准防控。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运输公司党支部坚决把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开展疫情防控主题党日活动,将党员安排在一线岗位上,确保生产期间的用车需求。作为“党员冲锋队”的一员,运输公司工会副主席刘忠在包装车间站点协调车辆,保障驾驶人员用餐需求,为公务车有序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刘忠说:“作为一名党员,在特殊时刻,我们更要勇挑重担,发挥好党员的带头作用,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战‘疫’一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运输公司党支部严格按照公司相关部署,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复工复产,努力实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党员先锋队’通过让广大党员充分参与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与磨刀石。” 运输公司党支部书记王昌华说。

(何雪沙 马亚丹)

运输公司党支部

凝聚颗颗红心 切实保障员工出行

当守岁的爆竹声响起,他们没有围炉话团圆的温馨,而是拿起摄像机、照相机等“武器”穿梭在新闻一线,用镜头聚焦每一个坚守岗位的身影;当战“疫”的号角四处吹响,他们在一线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他们来自一支年轻的党支部队伍,有着同一个响亮的名字——融媒体中心

“金号”党员先锋突击队。

“这个年最有意义”

1月 24日,除夕夜。当千家万户沉浸在阖家团圆的喜悦中时,公司制酒一车间、职工医院、马鞍山酒库片区等地迎来了一批安全检查队伍。身扛摄像机,奔跑在这支队伍最前面的身影,便是融媒体中心一线记者母寅顺。

“作为记者,而且是一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记者,不论哪里需要新闻报道,我们都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将新闻及时、准确地采集回来。”母寅顺说。

除夕夜晚上八点,母寅顺便早早地来到了厂区待命,提前完成了采访设备的准备工作。随后便跟随检查队伍走访检查,直到凌晨一点多才完成所有检查工作。

“ 叮 咚 …… ” 当凌晨十二点钟声敲响时,母寅顺的手机微信里收到了来自母亲的问候——“生日快乐 , 孩 子 , 早 点 回家 , 注 意 安 全 。”

“一直忙着工作,都忘记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母寅顺一边展示着短信内容,一边笑着说到:“虽然今天比较辛苦,但是心里挺高兴的。作为一 名 记 者 , 对 我 而言 , 这 个 年 最 有 意义。”“作为我们支部

‘金号’先锋突击队的一员,冲锋在新闻一线是一名记者的职责。既然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就要以行动来证明我向 党 组 织 靠 拢 的 决

心,就是要像身边的党员同志一样,发挥好表率作用。”

“我是党员我先上”

“今天的新闻稿件已经传送,请各位编辑查收。”2月 1日凌晨一点,在发送了最后一篇新闻稿件后,融媒体中心记者李萧终于可以休息了。

从 1月 31日开始,李萧便投身在一线采访的队伍当中。当“疫情不能出门,交通严格管制”的口号笼罩整个春节假期时,作为一名老党员的他主动承担起一线采访和驾驶通勤车辆的工作,每天用自己的私家车接送当日值班记者按时到达采访一线。

“因为通行证很紧缺,在只有一张通行证的情况下,需要有人每天接送大家完成采访工作。作为一名党员,这种时候我不来让谁来?党员这沉甸甸的两个字,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用实际行动来亮出自己的身份。”他说。

每天早上六点不到,李萧就要出门接送记者。有时情况特殊、人员紧张,他也要身兼摄像、拍照、写稿等多项工作,疫情期间,采访人员连轴转成为了工作常态。“经常会出现一个人在新闻一线单兵作战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保质保量完成拍摄工作,还要尽快

出稿,时间很紧张。”办公桌上堆积的一盒盒泡面、饼干,就是李萧节省午餐时间、快速投入工作的解决之道。

从 1月 30日到 2月 13日,十四天的坚守,1100多公里。望着自己车上的公里数,李萧感慨道,这组数字不仅记录着春节期间队员们辛苦奔波的足迹,更体现了‘金号’先锋突击队坚守一线的敬业精神。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入基层、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这不仅是融媒体中心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自我素养,也是“金号”先锋突击队队员们坚守的先锋意识。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假日里,坚守在岗的不仅有冲锋一线的记者,还有在家办公、连轴作业的编辑,每日严格筛选部门动态、仔细校对一线报道、及时推送当日新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仔细核对、严格审查,这份职责不仅是一线队员们的劳动成果,也是这支队伍团结一心、负重前行的动力。

“疫情加重,形势严峻后,每天我们都在抗‘疫’一线进行报道,难免有些担心。”负责战“疫”前线报道的母寅顺说到。“好在每天不仅有队员的支持帮助、加油鼓劲,我们党支部的领导同样和大家一起到岗,连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共同策划每天的选题报道和报道方向。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长假期间,融媒体中心参与值班采访的记者有18人,其中党员、积极分子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记者达 15人。这些奋战在一线的记者,用辛勤的工作诠释了“党员先锋突击队”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新闻一线。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有着 13年党龄的李萧自信地对我们说到:“对我们而言,‘金号’先锋突击队不仅是一个称号,也是我们每一位成员心中的号角。当战斗号角吹响时,我们就应该冲锋在前,将旗帜插在公司疫 情 防 控 和 复 工 复 产 的 新 闻 一线。”(倪涵仪)

融媒体中心“金号”党员先锋队

当好记录者 添彩大时代

茅台先锋队

融媒体中心记者在采访现场

工作人员坚守执勤站点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