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黑历史 诈 还有一个在锻炼 从台湾引进短信 ...e.chengdu.cn/page/1/2016-08/30/08/2016083008_pdf.pdf · 官方网站、假冒世纪佳缘网站、甚至自 称马云等。

被标签化的诈骗之乡

12年前,破获电信诈骗236起嫌犯196人,有少年也有教师

责编 王涵 美编 董黎 校对 张德顺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腾讯微博:@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国内082016年8月30日星期二

十个安溪九个骗还有一个在锻炼对话安溪电信诈骗犯

诈骗比抢劫强,诈骗不容易被抓电话刚开始一天五六个,后来十几个没有罪恶感我不去偷不去抢,你是心甘情愿被我骗的

■徐玉玉案6名嫌犯三人来自福建安溪 ■这里诈骗成灾号称“全国之最”

山东临沂准大学生徐玉玉遭电信诈骗9900元后,因心脏骤停死亡。6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落网,其中3人来自福建安溪县。这让电信诈骗案高发区甚至被称为“诈骗之乡”的安溪,再次处于尴尬境地。因诈骗被判缓刑的安溪人陈风州就是一个缩影。

成都商报记者注意到,在犯罪嫌疑人的安溪籍贯被公布后的第一时间,安溪贴吧就被“爆吧”,不少外地人前来“问候”;在社交平台上,多个IP吐槽曾遭安溪人诈骗的经历。8月28日,一自媒体称安溪县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群体达100万人。“我们全县人口才120万!”一名安溪政府官员举着手机怒道。

一位知情者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为破获此案上下已花费上百万元,安溪警方为结案也忙得不可开交,舆情照样来势汹汹。上述安溪官员称,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的告破,为安溪转移了一部分的注意力。但仍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作为铁观音茶叶产地的安溪县,为何挥不去“诈骗之乡”的阴影?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牛亚皓 发自福建安溪

诈骗之乡

黑历史

“。

全亚洲最繁忙的基站

诈骗,一天发百万条短信暴富,村民甚至排队取钱

落入大流的迷失青年

经营茶园,能保本就不错了加入诈骗,一个月可赚一万

“十个安溪九个骗,还有一个在锻炼”流传至今

陈风州的老家安溪长坑乡被解读为“长期坑骗乡”

当年厦门曾公 开 张 贴“谨防安溪骗子”的提示标语

武汉等地甚至出现“防火防盗防安溪人”的流行语

从台湾引进短信发射装置从台湾引进短信发射装置长坑乡司法所所长杜新来告诉记

者,该乡因土地贫瘠,有“根深蒂固”的诈骗传统。2002年,安溪人从台湾引进短信发射装置,开启了席卷全国的臭名昭著的“六合彩”诈骗。

安溪的恶名开始传扬安溪的恶名开始传扬截至2004年7月中旬,安溪县共

破获电信诈骗案件2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6人。与此同时,安溪“诈骗之乡”的恶名开始传扬。

真正难点是真正难点是““谋生问题谋生问题””2006年3月,安溪县所属的泉州

市在全国率先实行手机实名制。然而,安溪籍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依然高发不止。当问及真正的难点在哪里时,当地一位政府官员直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谋生问题。”

所有骗术安溪诈骗者都用过所有骗术安溪诈骗者都用过有人称,所有电信诈骗的骗术都

能在安溪籍诈骗者身上体现,抗非典捐款、赈灾短信、假冒北京奥运会票务官方网站、假冒世纪佳缘网站、甚至自称马云等。

徐玉玉案骗术徐玉玉案骗术,,不新鲜不新鲜更令人惊讶的是,事实上针对

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案的骗术,安溪籍诈骗者早就开始实施了。今年1月,陕西旬阳警方就破获一起以“发放助学金”为名实施诈骗的安溪籍犯罪团伙。

诈骗致死诈骗致死,,更不新鲜更不新鲜也曾发生过诈骗致死案件。2011

年3月,黑龙江女子朱某被男网友骗投资“六合彩”,被骗走给父亲看病的8万元,其父亲选择了自杀。警方破案发现,嫌犯也是安溪籍团伙。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安溪县司法局副局长翁财能说。

在实施股票信息诈骗两个月后,陈风州等四人被福建南平警方抓获,后被判处判三缓五、判三缓三、判三缓四不等的有期徒刑。长坑乡司法所所长杜新来说,他们的涉案金额是13万多元。

陈风州如今属于安溪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人员,要求一个月受集中教育一次、劳动一次。翁财能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安溪县目前在册矫正对象(被判处管制、缓刑、监狱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人员四类)共1200多人,诈骗犯600多人。杜新来说,目前长坑乡有矫正对象230多人,诈骗犯占比40%,年龄多为80后、90后,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毕业,诈骗类型多样。“说真的,他们重新涉案犯罪的也有,一般是关不久的个别人铤而走险、重操旧业。”杜新来说。

安溪籍电信诈骗者多为当地村民,但也出现过未成年人、大学生、教师甚至公务人员的案例。2010年厦门思明区刑侦大队破获一起诈骗案,嫌疑人陈某肄业于厦门某大学。2007 年新华网报道,当年 2 月安溪县有10名涉及利用虚假信息诈骗的党员干部被查处:8名直接参与诈骗的党员干部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名在办理虚假信息诈骗犯

罪案件中徇私枉法、受贿的民警,1名被追究刑事责任,1名被辞退;5名包庇、纵容家属、子女参与诈骗的村干部给予免职、责令辞职或依法罢免处理。

当地知情者称,电信网络诈骗早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家族亲朋联盟,团伙化,且分工明确,有的诈骗团伙还分为个人信息、策划拨打、收集电话银行卡、电信网络技术、取钱、洗钱等多个小组,警方还从中查获过行骗“口诀”和行骗“宝典”,一个诈骗团伙雇佣的取钱车队就有30多辆车。

更令有关人士担心的是诈骗团伙的跨境跨国作案。今年 4 月 10 日,公安部发出2016 年第 15 号 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 10 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逃人员,安溪人吴木星赫然在列。

“穷则思变。”安溪县一位政府官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安溪县想通过社区矫正帮助那些曾经的诈骗分子使其有更好的谋生之道,这也是一种治本之道。安溪虎邱镇的陈木春曾因互联网理财诈骗被判刑,如今他已成了一名月销售额数万元的淘宝店主。陈风州现在也在经营一家成人用品淘宝店,还和陈金星等三人合伙做买卖网站域名的生意。

“我们相信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陈风州说。

上述被要求匿名的当地政府官员称,作为铁观音茶叶的故乡,安溪人曾被称为“小犹太人”,因为将一片树叶做成了大产业,安溪也想千方百计打造“茶都”的概念,茶叶的产业链要囊括80%的安溪人。

2008年的一天,在晋江鞋厂打工的陈风州又和工友打了一架后,心力疲惫地回到老家安溪长坑乡,和家人经营茶园。“茶园占半座山,自己种,也收购,前两年还可以,一年能挣几万元。”陈风州说,后几年茶叶价格跌了下来,“能保本就不错了”,他父亲又酗酒、发酒疯,他感到迷茫、绝望。

陈风州称,他那时用500元买了一台二手台式电脑,在网站上翻阅各种信息,为自己寻找出路,但没有“赚钱的方式”。“我无意中看到一条股票诈骗的新闻。诈骗比抢劫强。诈骗不容易被抓。”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随后他就搜索“股票诈骗严重吗”,在百度知道里看到一条回答:“想赚钱,加我qq。”

加了 qq,对方告诉他如果加入,一个月可以赚一万元。陈风州答应了,还将他的堂弟陈金星以及一名表弟、一名表哥拉入伙。四人按照对方指示来到中山,从小区房东手里领了两个两室一厅的钥匙,对

方出钱让他们买电脑,先学习一个月的股票常识。月末,对方打来电话,四人通过了考核。

陈风州说,他们这位上线似乎是个40多岁的男人,“电话声音经过了处理”。第二天,四人开始接电话,以股票专家“李老师”或“王老师”的身份向来电者推荐股票,称如股票涨了要收10%的中介费。“电话刚开始一天五六个,后来十几个。没有罪恶感。”陈风州说,因为他那时不知是诈骗。

事实上,陈风州又向记者撒了谎。这种股票诈骗的方式已无新意,也是安溪电信诈骗者常使用的骗术。

有人称,所有电信诈骗的骗术都能在安溪籍诈骗者身上体现,抗非典捐款、赈灾短信、假冒北京奥运会票务官方网站、假冒世纪佳缘网站、冒用阿里巴巴名义实施小额贷款诈骗(甚至自称马云)等。

更令人惊讶的是,事实上针对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的骗术,安溪籍诈骗者早就开始实施了。而且,也曾发生过诈骗致死案件。

杜新来向成都商报记者分析,电信诈骗者的心理是:“我不去偷不去抢,你是心甘情愿被我骗的。”

1987年出生于安溪县长坑乡山格村的陈风州,挣扎多年,终究没能逃离诈骗的漩涡。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父母务农,种稻谷,是村里较穷的一家。村里茶园很少,但有鞭炮厂,陈风州上小学时,周末去厂里打童工,从早上八点干到晚上11点,一天能挣5元钱。

陈风州所在的长坑乡是安溪县人口最多的乡镇,长坑乡司法所所长杜新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该乡因土地贫瘠,有

“根深蒂固”的诈骗传统,可追溯至清朝的假银元成风,上世纪70年代用牛骨冒充虎骨行骗。上世纪 80 年代,当地人拼装伪劣制砖机高价骗卖;90 年代,冒充外商利用银行卡诈骗。2002年,安溪人从台湾引进短信发射装置,开启了席卷全国的臭名昭著的“六合彩”诈骗。

这一年,陈风州上初一。他的父亲到晋江开摩的,因在台球厅迷上赌球输掉了摩托,买了台二手车又被城管没收,酗酒,“成了一个酒鬼”。“那时家里初一十五都买不起肉,爸妈经常吵架,当时觉得没钱还不如死了算了。”陈风州说,他于是辍学回家务农一年,随后与哥哥到晋

江鞋厂打工。陈风州在晋江打工的 2002 年至

2004年,是安溪电信诈骗的癫狂时期。据当地一位媒体记者当时亲眼所见,安溪一座小山上起码有 30 名村民两只手各持一把手机“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

新华社早在2004年就报道称,设在安溪魁斗镇的移动电话通信基站曾经是

“全亚洲最繁忙的基站”;安溪县移动公司的一份内部统计资料显示,在短信诈骗高峰期间,安溪境内一天发出的手机短信达上百万条之多。

据《泉州晚报》2004年报道,2002年10月到2004年3月泉州市公安机关共收到群众来信、来电举报短信诈骗案件5500余起,被害人遍及全国30个省、市、区,被骗金额累计超过1000万元。

一位安溪当地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疯狂的诈骗让长坑、魁斗两乡的许多村民一夜暴富,一度出现排队取钱的“繁荣”景象,村中盖起高楼,奔驰宝马甚至宾利等豪车络绎不绝。

这时的陈风州,已在晋江换了第八家鞋厂打工,月收入500元。

在向成都商报记者讲述时,有一个细节,陈风州撒了谎。他说,因为自己那时太

“单纯”,在家和在晋江打工时,从未听说村里有谁进行电信诈骗。杜新来认为,没听说是不可能的。

安溪频繁的电信诈骗在全国引起轰动。2004年4月初,公安部派出专门工作组到福建部署打击行动;4月7日,警方在安溪掀起一场

“声势浩大”的打击短信诈骗违法犯罪的风暴。据当地媒体报道,截至 2004 年 7 月中

旬,安溪县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2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196 人,多来自魁斗、长坑两乡镇,未满18周岁的16人,5个小学教师也赫然在列。与此同时,安溪“诈骗之乡”的恶名开始传扬,“十个安溪九个骗,还有一个在锻炼”流传至今,陈风州的老家长坑乡被解读为“长期坑骗乡”。安溪一名政府官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当年厦门曾公开张贴“谨防安溪骗子”的提示标语,武汉等地甚至出现“防火防盗防安溪人”的流行语。

有知情者称,安溪县委一位领导在一次大会上,曾谈起安溪诈骗案影响了安溪的招商引资。“谈生意时,对方都说要对安溪人留一手。那几年,整个县都在提倡要讲诚信。”

上述政府官员说。据公开报道,为求更大的震慑效果,安

溪还进行了多次打击虚假短信诈骗犯罪的“公开处理大会”。2004年4月的最后一天,在安溪县魁斗镇的安溪县第七中学操场上,举行了一场“打击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公开处理大会”,11名涉案人员被当场宣布处以劳动教养,33名犯罪涉嫌人被宣布予以逮捕。

安溪县司法局副局长翁财能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安溪的打击力度不可谓不严,安溪法院还专门制定了《安溪县人民法院关于诈骗犯罪案件细化量刑标准指导意见》,慎用缓刑,防止重罪轻判。

但知情者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专项行动并未遏住当地的电信诈骗势头。2006年3月,安溪政府甚至被逼到发正式文件,关闭了所有银行柜员机。

然而,安溪籍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依然高发不止。一位安溪司法系统的官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根治电信诈骗是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配套措施、普法教育,“这不是我们基层所能解决的。”当问及真正的难点在哪里时,当地一位政府官员直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谋生问题。”

被异化的谋生手段

亲朋联盟,诈骗已是产业链穷则思变,更好谋生才能治本

今年4月,安溪县成立反诈骗中心曾经的诈骗犯陈木春现在是一名淘宝店主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