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八旬侨眷收藏万件红包封责编:林小宇 版式:陈秀梅 乡土文化 11 2019年8月30日 电话:(0591)87802011 E-mail:fjqb11@126.com 闽中沿海有个罗源县,盛产海产品,经济发达。闽北建宁县黄埠乡有个行政

11乡土文化责编:林小宇 版式:陈秀梅

2019年8月30日

电话:(0591)87802011

E-mail:[email protected]

闽中沿海有个罗源县,盛产海产品,经济发达。闽北建宁县黄埠乡有个行政村也叫罗源,辖4个自然村。

户籍在罗源村的有196户895人,其中黄姓 148 户、679 人,基本上可以是黄姓村。罗源村《黄氏族谱》载:明正统十六年(1441),罗源村一带发生灾荒,族亲黄岳生捐粮赈灾,得到皇帝褒奖。黄岳生搭了一顶大棚领旨,所以罗源村又称“花棚下”。

江西南丰县傅坊乡上黄村有一脉黄氏,是邵武峭山公等二十子黄井的后裔,这两支黄氏时常交流,元末年间,这两支黄氏在建宁黄埠乡会面合亲,尊黄辛生开基祖。

据《黄氏族谱》载,这支黄氏耕读传家,丁口兴旺,是遐迩闻名的望族,从明清

至民国,全族发达至300余户,更有进士8人,朝廷命官13人,以及庠生106人、例鉴87人,史员49人。

清乾隆三十一年(1776),罗源村黄氏举全族之力兴建“黄氏宗祠”,历时5年方始告竣。

2015年,建宁县黄埠村的罗源村被列入全省传统村落名录。

翻开福建地图,可以找到两个罗源。一个罗源县,另一个罗源村,有人以为标错了,刷屏细看,方知正确。像罗源村这种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村落,也许还有不少,等着我们去发掘。 (益理)

福建有两个“罗源”

心香一瓣

赞“无我精神”报载,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

意大利众议院,众议员菲科问习近平:“您当选国家主席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近平主席坚定、充满力量地回答:

“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无我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不为金钱所“诱”,不为虚名所动,不为困难所惧。夙夜为公,为人民谋福祉,建功必须有我,功成不必有我……

近日,湖北恩施县年逾九十的老英雄张富清、广西百色市委宣传部驻村干部黄文秀的事迹在网上引起热议,他们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无我”精神,感动了无数网友。网友们在跟帖中认为张富清、黄文秀的事迹,是对“无我精神”的诠释。

一位有资深经历的网友在跟帖中说,心中无我,就能想着大局,担当作为,勇于直面矛盾和问题,摆脱名利羁绊,在新时代长征路上作出新的贡献。(黄晨)

建瓯“杨荣家风旅游”渐成旅游风景线日前,来自各地的游客在世界杨氏联谊总会执行会长杨仁慧带领下,到建

瓯市房道镇际村参观学习杨荣家风家训。际村是明朝重臣杨荣的故乡。杨荣富有才识,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和文学家,曾辅佐四任皇帝,是建瓯封建社会历史上担任官职最高的名人,与杨士奇、杨溥史称“三杨辅政”,《明史》誉为“明称贤相,必首三杨”。杨荣为官敬业,对国家做出积极贡献,在保护万木林上也有很大的功劳。杨荣家训被收入省委文明办、省方志委、省妇联共同编纂的《福建家训》一书,位列众多家训的前三甲。杨荣史绩和家训成为闽北的重要传统历史文化。

杨荣家训家风游学团先后参观了杨达卿纪念馆、登嬴牌坊、杨荣文化墙,清白堂、杨家祠堂、杨荣书院遗址、植物园、美丽乡村、万木林生态司法教育基地、杨荣家风家训馆、万木林博物馆、万木林古树林等。 (范小辉 杨培旭 卓善萍)

泉州高甲戏经典剧目在开罗萨拉丁城堡上演福建省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日前在埃及首都开罗的萨拉丁城堡举办高

甲戏表演,《公子游》《王海送信》等高甲戏经典剧目赢得了埃及观众阵阵喝彩。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赴埃及演出团队领队吴家松介绍说,高甲戏比较擅

长丑角表演,这次来埃及特意排练了一些丑角节目,比如公子丑、女丑、老丑等,其中包括高甲戏著名剧目《连升三级》中第一场折子戏《求亲》。

在旅行社工作的埃及观众穆罕默德·拉兹克是第一次看中国戏剧的演出,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看过的最精彩的演出之一”。“今天的演出让我感到很震撼,让我感觉离中国更近了,同时也激励我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李碧念)

首届福建省民间职业剧团优秀剧目展演晋江举行首届福建省民间职业剧团优秀剧目展演日前在泉州晋江市启动以来,各种

戏剧上演“好戏连台”,为广大市民带来“家门口”的视听盛宴。本次展演是面向福建省民间戏剧演出的省级艺术活动,展演19部作品,包

括14个大戏和5个折子戏,涵盖闽剧、高甲戏、莆仙戏、歌仔戏、潮剧、闽西汉剧、木偶戏等多个剧种,全面展示福建省民间职业剧团的风采。

优秀剧目展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福建省文联、晋江市政府、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旨在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八闽优秀戏剧艺术,扶持闽省民间职业剧团良好发展。 (杜牧君)

莆田百名小记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日前,2019年莆田小记者、小主持人夏令营暨少通社五周年文艺汇演在馨

宜新天地广场中庭舞台热闹上演。晚会现场,小朋友们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庆祝祖国70周年华诞。

晚会在少通社社歌《放飞梦想的舞台》中拉开帷幕。为了欢庆少通社小记者成立5周年,小记者们精心排练了17个精彩节目,包括欢快的歌舞、传统的戏曲、震撼的武术、深情的朗诵及优美的乐器演奏等。赞句《祝福少通社5周年》、快板串烧《中国话》、幼儿舞蹈《小跳蛙》、朗诵《保护地球妈妈》、独唱《云彩里的歌》等节目上演,小记者们集体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将活动气氛推到最高潮。 (李剑军)

85岁的德化侨眷郑永泉收藏各个时期流通南洋的红包外壳,收藏界称红包封。

郑永泉经常来往国内和南洋探亲访友。早年,他的兄弟姐妹全家就分别旅居马来西亚、新加坡。子孙满堂,是一方望族。

郑永泉告诉笔者,依照家乡风俗,虽然创业伊始,比较清贫,但逢年过节和家族大事,来往贺仪红包是免不了的。开头,他把家族世事来往的的红包封留存纪念,并便于之后礼尚往来不会遗忘。再后来扩大收藏范围,家族之间、朋友社交来往的,还选购市面上盛行款式的。亲朋好友知道他有此雅兴,纷纷帮忙收集。积年累月,至今已经拥有各个时期的红包封上万之多,蔚为大观。

郑永泉介绍说,据史书考证,红包已有上千年历史,蕴含着“三岁文化”——守岁、踩岁和压岁。长辈赠与晚辈,寓意除灾迎祥,健康成长。晚辈敬奉长辈,表示孝心,祈福长辈延年益寿。在南洋一带,也有把红包称为利市封,开业开工等图个吉利大发。华侨华人返乡省亲祭祖时,依照民俗要给亲友族人送红包。由于人有亲疏,礼分厚薄,很讲究的。

众生百态,也有人把送红包作为钱权交易、徇私舞弊的手段,使红包本来属性异变、变味。违背民俗本义,非主流,另当别论。

现在,随着电子商务和手机银行兴起,冲击了红包的纸质实物。当今泉州,移风易俗,喜事新办,寿庆乔迁和部分婚庆,除了直系亲属,已不再流行收受红包了。不少海外华侨华人把红包用于捐助桑梓的慈善公益事业。但是,纸质红包成了承载着沉甸甸的民俗文化的实物见证。

八旬侨眷收藏的不是金钱,而是中华民俗礼仪文化。据悉,德化侨史研究会正在筹划举办郑永泉红包封专题展览。 (徐艺星)

八旬侨眷收藏万件红包封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