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2019年9月9日 星期一 责编:李翔宇 美编:江 龙有奖报料:968820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都市新闻A09NEWS

袁慧玲的学生坚信自己老师是位魔法师——她有魔法召唤出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她的课堂仿佛充满魔力,把孩子深深吸引。

不过,这位魔法师却没法对自己施展魔法。她的父亲罹患重病,常年卧床,她以一个人的工资支撑着父亲的一切费用,从不让人知道她肩上的痛、心里的苦。父亲病危时,她把作业带到病床前,边照顾父亲边批改着作业,每一句评语,依旧是乐观向上的评价。无论何时,她的内心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职责,不会放弃她的孩子们。最后直到父亲走的那天,她才请了假回去处理父亲的身后事。

她在世界上唯一亲人走了,病魔却又向她扑来,她确诊罹患癌症,其实之前身体传出的不良信号已经很明显了,但是她咬牙坚持。病魔一步步吞噬和侵蚀着她的身体,“快期末考了,等过一段时间我一定会去看。没事,你们别为我担心。”尽管她办公桌上藏着各种药物,还挥散着的中药味,但她还是用各种理由把自己留在课堂上,留在学校里。

大手术后休息不到半年,她又重新出现在校园里,当时学校英语老师紧缺,课程任务重,为了帮学校解决困难,她毫不犹豫,再次勇挑重担,承担了12节英语课的任务。繁重的课程,压得她脚肿了,走路一晃一晃的,但她没有喊苦喊累,依然咬牙坚持在教学第一线。

●人民小学教师

袁慧玲尽管被病痛折磨她仍离不开热爱的讲台

无论她在哪个年段,王惠专的座位一定是进门的第一张,为的是能更密切地关注班级学生的情况。

但是,这和爬八楼相比,算不上啥。有年中考,王惠专的一位学生严重焦虑,临考前十几天将自己锁在房间里。每天下班后,王惠专一趟又一趟爬上学生住的八楼,一次又一次敲门、劝说。

爬上八楼,难免气喘吁吁,孩子妈妈不高兴:你不能这样喘气的!等下我儿子见到你,会紧张的。

第二天,王惠专提前五分钟到,在七楼调整好呼吸,这才敲开孩子的门。最开始时,她在门这边说,门那边杳无声息,王惠专告诉自己:明天,明天,还要继续!

转机出现了,隔空劝话变成隔门对话,还有了一次倾心交谈!孩子同意让王惠专接他去上学,去参加考试。他后来参加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名校。

王惠专教了 26年历史,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超负荷的兼任状态,班主任、年段长、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混着当。她早上六点多出发,晚上在天气预报员的问候声中回家,她说,跟学生讲道理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以身作则。

付出有了回报。这几年,松柏片区都是生源爆满,但是,中考都能取得好成绩,其中2018年获得思明区教育教学质量奖的第一名,语文学科全市第一,历史学科全市第二。

●松柏中学教师

王惠专一趟趟的爬楼谈心打开学生心房把他劝回教室

老师把学生接到家里同吃同住的故事,好像电影才有。钟亚玲现在还这么做。班上一位学生母亲早逝,父亲四处打工。钟亚玲号召班级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她也把学生接到家中同吃住,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她。孩子后来考上西南财经大学。

钟亚玲的学生说,她是笑得最多的老师,也是最严格的老师,和蔼和严厉矛盾又和谐地集中在“钟妈妈”身上。

钟妈妈是位“救火队长”。林同学的父母的教育理念严重分歧,孩子心理一度崩溃。钟亚玲一次次试着和林同学交流,还和家长沟通。终于有一天,林同学鼓起勇气试着跟钟亚玲交流。为了这来之不易的点滴进步,钟亚玲连续几天下了班就去她家,利用周末带她出门散心。

她还是位“魔术师”,不管什么样的班级,只要到了她的手中,总能“脱胎换骨”。她曾接手当时各项指标均为年段最后一名的班级,甚至连学生都说“我们班没救了”!然而,一年后,这个班级多次获得学校“五星班级”的称号,还被评为思明区“先进班级”。

钟亚玲毫不保留地道出了她的“秘籍”——爱和陪伴。她经常是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班主任!她认为,老师应当对孩子充满关爱,而这份关爱是以维护孩子的尊严为前提的。正是源于她的尊重和温暖,班上的学生很努力地争取表现,很努力地学习,以回报老师的这份尊重。

●槟榔中学教师

钟亚玲仅用一年时间让落后班级脱胎换骨变成区里先进

张贵星看上去严肃甚至严厉,但是,他的学生认为,这是伪装啦,这位高大威猛的东北汉子内心满满都是对学生的关怀与慈爱。

他的学生叫他星哥,可见跟他关系密切程度。吴同学因为青春期叛逆和家庭原因,动不动就彻夜不归。张贵星当了段长后,努力接近他,不折不挠,有好多个夜晚,即便已是凌晨,只要吴同学有困难找到张贵星,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今年毕业,吴同学和张贵星紧紧拥抱:感谢老师没有放弃我,还拿我当兄弟一样看待,能遇到您这样的老师是我最大的运气。

他有个外号叫“张坚持”——他年段的家长每一天都能收到张贵星发的温馨提醒,使家长能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及学校、年段的工作调整安排。家长说,偶尔为之或许谁都能做到,但长久的坚持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张贵星教物理,上课声音激昂高亢,挂在嘴边的话是“生活处处有物理”,意思是,要懂得利用书本中的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同时也要能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去解释。他的课堂充满了生活实例和物理趣味,多年来,他所任教的班级,在各类考试中成绩均名列年段前茅。课余时间,他为学生答疑解惑,讲哑了嗓子说不出话来,却还是干劲冲天。

张贵星认为,他一生当中幸事之一是在年少之时遇到好老师。他也一直努力,希望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湖滨中学教师

张贵星每天坚持给家长发温馨提醒大伙叫他“张坚持”

张斌家住海沧,但是,这不妨碍他每天一大早在学校迎接学生到来。

张斌认为,老师有责任把困难的学生摆渡到幸福的彼岸,他班级曾经有行动不便的男生,外出社会实践经过泥泞路段和上楼时,张斌把男生背在身上。

张斌是位“趴趴走”的段长。每天早上,他要上下三个楼层来回走动了解班级学生出勤情况和精神状态;上课了,他也没歇着,要到教室巡课,观察学生上课的状态;大课间,他要到操场;午饭时间,大家往食堂跑,他往教室跑,去看看是不是有学生因为困难吃不起饭,他曾经资助一位学生三个月午餐;周五放学清校,他还得开车到附近几个公交站,看看是否有滞留的学生。

三年前,张斌担任初一段长,他花了三个月时间,了解全年段学生家庭情况,还记住每位学生姓名,和班主任一起家访,累计216人次。今年中考,他为了把一位学生带回来参加中考,和他在后埔地区的城中村小巷里

“赛跑”。他坚信,在这个过程中传递着一个精神,那就是作为老师绝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他不仅是一位好段长,还是一位好数学老师。他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才能发自内心接受数学,喜欢数学。他还认为,“高效自习”是高效课堂的一个必要和有益的补充。他倡导的“高效自习”,要求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张斌所带班级数学成绩经常是顶呱呱。

●观音山音乐学校教师

张斌校内校外“趴趴走”用不放弃的信念教出顶呱呱的学生

她当了24年幼儿园老师,最突出一点是她对自闭症孩子的爱和时间付出,努力把他们拉出孤独世界。

在很多人看来,她是在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自闭症孩子缺乏情感的反映,语言发育也有障碍,谈何容易。

郑鹭可不这样想,她不厌其烦地与他们互动交流,虽然有时候跟着他们一天也得不到一个字的回应。为了防止他们到处乱逛走丢,或做危险事情,她经常会拉着他们的小手游走陪伴。渐渐的,这些孩子开始融入集体生活,不再抗拒与害怕。郑鹭老师也在每天周而复始不厌其烦的对话交流、动作训练中慢慢地改变孩子,形成自己“日记分析式”的观察分析法。

她还加入到思明区教育系统党员教师“关爱自闭症儿童家庭”志愿服务活动中。和一家自闭症儿童家庭结对,她和自闭症孩子结伴郊游,请他到幼儿园和其他孩子游戏,为他展现一个充满关怀的世界,引导他走出孤独的世界。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孩子从一开始的戒备心很强、抗拒、不合群,到最后每次一到幼儿园就异常开心与兴奋,灿烂的笑容常挂脸上,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

两年前,在体检中被查出身患重疾,历经三次大手术和一年治疗,上个学期,她又回到幼儿园,班级的孩子和她拥抱,告诉她:

“郑老师我好想你”,那一刻,她倍感欣慰。

●思明实验幼儿园教师

郑鹭不厌其烦互动交流把“星星的孩子”拉出孤独世界

冬天时,孩子们喜欢跟在她身后,把手伸进她的大衣口袋里取暖;女孩子们都喜欢每天抱抱她,也让她抱抱她们……从十七岁到四十八岁,陈雪曦专心做好一个身份:人民教师。

她认为,老师要有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去年,她离开厦门,到寒冷的新疆吉木萨尔县第四小学,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

她要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那里的冬天长达六个月,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她就必须穿上厚厚的棉服,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骑自行车去学校上课。到校时,她的五根手指都冻得跟胡萝卜一样失去知觉。摔跤是家常便饭,但即便摔得膝盖红肿,她也不敢吭声,赶紧爬起来继续赶路。

除了北方干燥寒冷以及思乡难耐,她每周承担着二十节课程的工作量。新疆的民族学生较多,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限,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她在班级举行挑战比赛活动,使全班学生都充满了学习的热情。她利用周末时间,对全班同学进行逐一家访,不管是住在学校旁边的学生,还是住在一百公里之外的乡村孩子。通过家访,她不仅更加了解学生,而且增进了她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认可。

她在援疆支教工作中也取得了不俗成绩。她所任教的六年2班在学校的每次月考和全县统考中,语文成绩在同年段中都稳居第一位。

●思明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

陈雪曦到新疆支教学生家住100公里外她也上门家访

伍建玲教了 26年的书,每次带一年级,她一个晚上就把孩子的姓名全部背下来。这和记忆力无关,是因为她太爱孩子。

她教语文,特别强调的是“儿童的语文”——老师要站在儿童视角教语文,珍视他们的问题与需求。她到菜市场买菜,从拉面师傅找到解决一年级孩子读长句难的灵感。方法想出来了,菜忘记买了。

她的班里有很多班长,她让细心的孩子当“喝水班长”,提醒大家多喝水;让书包整理得好的孩子当“值日班长”,教学生整理学习用品;让喜欢花草的同学当“植物班长”,照顾班级窗台上的花花草草;让写字漂亮的同学当“书法班长”,教学生写字;她让最会讲故事的同学当“故事班长”,组织班级的每周一次故事会,为的是给孩子自信。

她喜欢用故事教育孩子。看到孩子丢三落四,她编写童话故事《语文书的哭诉》,孩子们听了语文书“被蚊虫叮咬、忍受黑夜恐惧”的哭诉后,认识到错误。她认为,德育不是狂风暴雨,是和风细雨,是润物细无声。

伍建玲爱孩子。看到孩子生病好几天不见好转,她也到处打听有什么好办法;一旦碰到下雨,地面滑,她反复叮嘱孩子上学路上小心;看到淘气的小朋友课间去淋了雨,她就拿纸巾帮助其擦干头发。

●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教师

伍建玲根据学生特长设立各种班长培养孩子的自信 陈美玲是学生的好老师,也是学

校年轻老师的好老师。她的课是公认的“上得好”。陈

美玲有较严重的贫血,常常脸色苍白,但只要一站到学生中间或一站上讲台,她就“满血复活”。陈美玲的数学课堂总是充满激情,学生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质疑老师,可以请教同伴。这样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但是,怎么才能“上得好”?陈美玲说,“好”都是“磨出来的”。刚当教师的头两年,她把每节课都想成有人来听课,有的甚至提前一两个月准备。在高要求下,陈美玲慢慢掌握了高效教学的诀窍。

她还是位“比赛型”老师,常常活跃于各种赛课平台、展示平台,是得奖专业户,曾经有一年,在短短三个月里,陈美玲连续参加了三场比赛,包括两场全国赛和一场市级比赛,均获得一等奖的成绩。

不仅自己好,她还想别人好。她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导师团队,走进年轻教师课堂听课,她甚至会扮演成学生故意“刁难”,看年轻教师如何应对。陈美玲借此希望年轻老师能明白,做足充分准备,备好每一节课,才不会误导学生。

●群惠小学教师

陈美玲一站上讲台贫血的她就“满血复活”

苏莹莹当了30年幼儿园老师,她上的课(幼儿园叫作主题探究活动),很多是在师幼互动中生成的,教纲、教材中没有的,她深知只有真正和孩子们玩在一起,老师才能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发自内心的快乐,而这种积极、愉快的情绪又将进一步激发儿童积极的情绪,从而更有效、积极地进行互动。

她尊重幼儿、相信幼儿,给他们适度的自由和自主抉择、自负其责的机会,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有人说,她带的孩子懂礼貌、会学习、积极主动、活泼大方。

这位幼儿园老师教会孩子“发现”,让他们自己内化社会行为规范。共享单车在厦门兴起时,她带的班级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孩子

“捕捉”到了社会上不文明行为,苏老师灵机一动,带领小朋友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保护共享单车。娃娃们建议:让爸爸妈妈把破坏共享单车的现场拍下来,反馈给公司。

这个班的家长在孩子影响下,当时通过各种途径举报近百辆损坏车辆,给公司维修共享单车提供了便利。

●厦门实验幼儿园教师

苏莹莹教会孩子远离不文明行为传递向上向善力量

明天是第35个教师节。现在经常有人说,社交媒体上家校矛盾频发,是因为学校里好老师太少了吗?其实不然!只是35年来,我们可能越来越无暇张望校园,去寻觅好教师的身影。这也是今年中共思明区委教育工委、思明区教育局评选表扬思明区师德标兵的动力之一:让社

会了解校园里有一群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今天,我们为您讲述2019年思明区十位师德标兵的故事。

思明区委教育工委、思明区教育局评选十位区师德标兵,本报带您走近他们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本版文/本报记者 佘 峥 通讯员 黄丽虹本版图/唐光峰、思明区教育局提供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