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THE ETHNIC TIMES

2016.12.8 星期四 A3

实习生 和秀菊

“特尔宋门思,这几个东巴文的意思是学业有成。东巴象形文字书法艺术是由东巴书写的纳西族原始图画文字与象形文字,记录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技艺。书写工具为竹笔、松烟墨和东巴纸。”东巴文字的传承人和国耀老师边写边向前来学习的朋友们介绍。

和国耀,纳西族东巴画省级传承人,是和氏东巴第 18代传人,自幼受父亲传授,掌握大量的东巴文字以及东巴绘画技艺和东巴舞的表现技巧,能主持各种仪式,是当地知识较为全面、影响较大的东巴传承人,尤其在东巴画上有较高造诣。

东巴文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和国耀介绍,先人们在造字的时候看到什么就画下了什么,逐步用图画从繁到简,形成约定俗成的一种固定的形式,填补了人类文字从刻画符号向图画文字再到象形文字演变的人类文字学空白,是研究人类文字起源、演化、发展轨迹的活化石。存留至今的东巴经文献,广涉天文地理、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神话传说、民俗民风,被称为纳西族的“大百科全书”。

三十几年来,和国耀一直走在钻研与传承纳西族传统东巴文化这条路上,曾到瑞士、美国、韩国、泰国等国家考察。现在已经有徒弟跟他学习,下一步他将要在大具乡办一个东巴文化传承点。“以前的东巴文化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但是为了东巴文化的未来,必须要打破这些思想,要把东巴文化推向国内外。”他招收弟子的条件不限国内外、不限年龄、不限性别,免费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巴文化开始学起,希望能把东巴文化一代代更好地传承下去。他说:“传承东巴文化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应有的使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其流传后人,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生命的延续。”

东巴画传承人和国耀

守护东巴文化的“根”

“石头会说话,姑娘爱唱歌,进村就是景,入户有千秋。”踏在糯黑的青石板路上,一抬眼间,仿佛从此就进入到一个石头的世界:清一色的石板房、石板墙、石板瓦、石板烤烟房、石板牛圈、石板铺的路、石块垒砌的门、石碾、石磨……这些有上百年历史的石板房,只存在于糯黑村。

糯黑石头寨是阿诗玛的故乡——石林彝族自治县东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距县城32公里。现有 396 户 1523 人,居住着彝、汉、壮等民族,其中:彝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9.8%,建村历史600多年。

沿着一条只能容纳两个人并排走过的小路前行,一间间石头堆砌起来的房屋错落呈现出来。曲折的青石板路,把一间间石板房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石头堆起的村寨。

滇中独一无二的“石头古寨”

有记载,糯黑村,原名“藤子哨”,彝语“糯”意思为“猿猴”,“黑”意思为“水塘”,“糯黑”意思则为

“猿猴嬉戏的水塘”。走进村,便可以看到村口有一个很大的塘子,这就是传说中猿猴戏水的地方。

糯黑村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山区,附近的群山多为石山,人们上山采石,依照石头的纹理层次开采,改制成大小不等的石条、石板,用来建造房屋。古老的村民在平整的地方凿石,依山建寨。据

说,挖地基时挖出的石头就够盖一间房子了,现在仍是这样。

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的屋后都有几棵百年老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石板房上,房前大都栽有一蓬蓬金竹。人在寨中,抬头一片蓝天,放眼葱葱郁郁,一青一绿一蓝,三色交相映衬出撒尼人生活的天地。

如今,彝族撒尼文化是糯黑主旋律,而“石头”是此处独有的密码,人们凭借着这些密码来寻找一种理解历史的方式,于是这里变成了民族文化研究和田野考

察热地。

撒尼人的记忆

“路旁的花儿正在开哟……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糯黑村至今还保持着非常纯粹的撒尼文化,村民们都会说彝话,一同庆祝彝族的传统节日,遵守彝族古老的风俗习惯。糯黑撒尼人的风俗、节日、娱乐,都是对他们淳朴和热情的展现。

“每年农历冬月头一个鼠日至马日,是糯黑村庄重而有趣的节日——密枝节,是撒尼人祈祷人畜兴

旺、五谷丰登的祭祀日。”村组负责人介绍说,白天,撒尼人举行神圣的祭密枝活动,夜幕降临月亮升起的时候,人们回到寨子里,在街心路上高呼“哈够!哈够!”,并不停地谴责那些平日里违法乱纪、道德败坏、干了坏事的人。糯黑撒尼人地区极少发生偷窃事件,如果有人被发现有偷摸行为,就会被人谴责,被全村人鄙视。

在村口有一块空地,村民在空地中间用石头垒高形成一个圆形的舞台,遇到节日庆典或者农闲的时候,村里的文艺团队就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饰,在这里表演传统的撒尼舞蹈。其中以大三弦舞最为热闹,是一种自弹自跳的民间传统集体舞蹈,以三步一踢脚为基本舞步,并按此队形变化舞步,老少皆宜。纷繁璀璨的节日盛典,无论你在哪个时节到达这里,都可在大糯黑与石头狂欢。

辉煌的岁月

糯黑村始建于清朝嘉庆二十一年(公元 1816年),曾是泸西通往省城昆明的马帮古驿道。军阀混战时期,盗匪横行,为保村寨安宁,当地村民筑石墙维护村子,开寨门 4 道,设炮楼 5 座,植藤刺蓬

于墙上。据当地老者介绍,在糯黑村

口密枝林入口处池塘前,本有两块勒碑立于左右两边,用彝汉文分别记述了村寨的历史。老者指着村中一间石屋说:“这就是当年边纵副司令朱家璧曾经住过的地方。”村寨深处还有一间石屋,云南省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张报纸《盘江报》就在这里诞生,这间石屋就是当年边纵部队驻扎在糯黑村时的临时新闻单位。据老者说,糯黑还有很多屋子和历史有关。

走进糯黑彝族文化博物馆,你会感觉历史中的古往今来已被压缩一瞬。墙壁上陈列的撒尼人日常用品,不管是蓑衣、斗笠,还是旱烟盒、火草,这些弥足珍贵的记忆定格在了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多年前的时光穿越尘埃无声无息地诉说着它们的美丽。据了解,博物馆内有影像431幅,实物230件,作为只有近400户人家的村寨,却有自己的博物馆,实属罕见。

糯黑村除了岁月留下的残痕,从外观上已看不出这些石屋的历史遗迹。但当你步行其间,就能观摩着粗糙的石头,听着老人们口述的故事,便会沉醉于石缝间飘出的阵阵历史陈香。

陈香的糯黑本报记者 杨清旺

本报讯(吕江红)近日,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瑶族乡迎来瑶族“盘王节”,与此同时,瑶山盘王广场正式建成,云南省第一个瑶族陈列馆也同时开馆。

当日,来自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及云南省文山州、红河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的近 400名受邀嘉宾和万余名当地群众近距离感受“天下瑶人”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直观感受到了云南省瑶族文化保护、传承的价值和奥秘。

据悉,瑶族陈列馆位于瑶山乡大水槽村委会盘王广场西侧,总建筑面积 700多平方米,展览由“远古足音”

“生存奋争”“五彩斑衣”等六部分组成,展出实物 200余件(套)。其中,复原了瑶族宗教思想与宗教仪式“度戒”场景,重点介绍瑶族主要节日“盘王节”。瑶族陈列馆将成为河口县向海内外公开展示、推介瑶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也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本报讯 近年来,临沧市多措并举,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并取得明显成效。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临沧市以综合交通为重点,开展“五网”设施建设 5年大会战,全力推进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互联互通、功能完备、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力争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五通”“八有”目标。

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构建三产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切实解决好“大产业无品牌、大品牌小产业”的问题,推动临沧产品上网、下山、进城、出国,确保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有可靠的产业支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实施好“27241”工程,确保 2018 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富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开展“森林临沧”

“洁净临沧”行动,努力建设绿色宜居、美丽幸福家园。

做好沿边开发开放大文章。围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门户这一目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突出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两个重点,打造沿边开放的高地、资本流入的洼地。

发展民族文化。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做好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开发工作,努力打造世界佤文化中心,让“世界佤乡”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全面深化改革。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执行好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让改革创新的活力不断释放、源泉不断涌流。

维护边境稳定。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进“法治临沧”建设。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发挥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作用,加快“智慧边境”建设,切实维护边境稳定、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宁。

(临沧民宗)

临沧市

多举措创民族团结示范市

本报讯(实习生 陈一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大理,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建州 60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大理国土面积约为 2.95万平方公里,有白、汉、彝、回等 13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2016 年 9 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

近年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虽取得飞速发展,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仍然突出。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和宗教工作?如何推动民族地区发展?

经济发展助推民族团结

长期以来,为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大理州把改善基础设施和培育壮大产业作为民族地区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与“五网”建设、脱贫攻坚、高原特色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民族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推进示范创建与经济发展共促互进。

着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投入专

项资金 1亿多元,整合各类资金5.6亿元,先后创建了 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168 个民族团结示范村、9 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打造了新华村、寺登街、诺邓、周城、喜洲、双廊、东莲花、寺前村、曲硐、七宣等 3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着力推动“586”工程,促进民族地区民生改善。

按照“抓样板、带中间、强帮扶”的思路,打造条件较好的 150个样板村引领发展,帮扶发展条件滞后的周边结合部少数民族1225个自然村加快发展。

社会事业促进发展进步

自治州党委高度重视民族教育,把加强“双语”教育作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先后创办了州民族中学、大理民族师范,举办了半寄宿制高小 260所、民族初中3所,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到 53.4%,超过了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

目前,全州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较为适当的从小学到高中、中专并向高等学校延伸的民族教育体系。

同时,该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发扬,现已建成文

化馆(站)112个,图书馆13个,村级文化室 602 个,农家书屋 543个。

目前,争取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保护项目和世居民族文化精品项目46个。白、回、彝等少数民族特色博物馆或传习所建设有了新突破。

政策措施保障协调发展

1986年 12月,《大理白族自治州自治条例》正式实施,巍山、南涧、漾濞三个自治县自治条例先后出台,洱海管理、风景名胜区保护、林业管理、禁毒、禁赌等 14个单行条例相继制定,批准鼓励外商投资、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等规范性文件和行政规章220多件。

在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州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注重加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大理州民委将紧紧抓住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的主线,大力推进民族团结事业,为大理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再添新的贡献。

大理州

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本报讯 近日,梁河县举行会议,决定将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村和九保阿昌族乡横路村打造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特色旅游示范村。

会议指出,要发挥梁河县是全中国、全世界阿昌族聚居的中心这一独特优势,发展美丽乡村原生态旅游,打造高端文化养生旅游产业,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会议明确,梁河县将推进落实好一本阿昌族原生民族民俗文化手册、一所阿昌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展示馆、一座阿昌族风情山寨庄园等“六个一”建设,在定位上明确赏阿昌舞蹈、听阿昌山歌、品阿昌山茶等“七个一”主题。建设引领阿昌族特色,集休闲度假、乡村体验、调心养生为一体的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精品特色村。

(德宏民宗)

梁河县

打造国家级非遗民族旅游示范村

本报讯(记者 潘文娟)12月7 日,国家民委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状况调研座谈会在昆明举行。国家民委文宣司、省民族宗教委、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等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云南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云南省电影家协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如何推进云南主要或特有少数民族电影项目实施落地进行了交流。

云南民族电影历史辉煌,《山间铃响马帮来》、《芦笙恋歌》、《五朵金花》、《阿诗玛》享誉中外、影响深远。近年来,云南民族电影工作者不断挖掘我省丰富的民族文化影视资源,将民族与时尚、传统与时代、文化与审美有机结合,扎实开展创作和传播,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云南有影视制作单位

77家,有昆明玉龙湾影视城、曲靖翠山影视城、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等8个粗具规模的影视拍摄基地。截至2013年底,在云南本土制作的71部影视剧中,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近二分之一。其中,《婼玛的十七岁》、《怒江魂》等一大批民族电影在全国热播。《碧罗雪山》、《阿佤山》、《花腰恋歌》等分别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万象国际电影节“最佳民族电影奖”、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文化电影奖”等国内国际多个奖项。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马开能参加会议并做汇报,他说,云南高度重视民族电影的创作和发展,在宏观指导上,《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少数民

族广播影视事业”、“扶持民族影视的创作传播”,在目标措施上,《云南省“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每年重点扶持2—5部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历史文化题材、重大现实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作为云南各民族文化展示的窗口、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文化认同的载体,云南民族电影伴随着云南民族文化发展茁壮成长,取得显赫的成绩。但是,新世纪以来,云南民族电影受到全球商业大潮的巨大冲击,面临国外和国内商业电影的双重挤压,存在政策体系尚未健全、缺乏宏观指导、缺乏资金保障、缺乏商业运作等相关问题,总体处于放缓期。

国家民委文宣司副司长钟延雄对云南发展少数民族电影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钟延雄说,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无论是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文化,丰富深邃的民族价值观念,绚丽夺目的民族文学艺术,还是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风情,都是电影拍摄制作中取之不竭的资源和素材,作为云南民族电影工作者,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有文化自信。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是全国性的重要文化项目。云南作为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有着丰富的民族影视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通过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打造民族文化影视精品,拓宽民族文化传播平台,对于着力提升云南民族文化软实力,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讯 12月 4日,是全国宪法暨法律宣传日,12月第一周是云南省法治宣传周,为落实好省、市关于宪法及法制宣传的相关部署,促进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的良好氛围。玉溪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红塔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结合部门职责,认真组织开展了宪法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活动。

此次宣传活动,在玉溪市人员密集的聂耳文化广场以展出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

料、现场解答问题等方式大力宣传宪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宗教事务条例》、《云南省宗教事务规定》、民族宗教知识。

通过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和民族宗教知识,加深了各民族群众之间、各宗教信众之间、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相互沟通了解。对维护玉溪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受到群众的好评。 (玉溪统战)

少数民族电影花开云南玉溪

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

增强宪法意识 弘扬宪法精神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