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特洛伊人》的苹果之祸 - newspaper.jcrb.comnewspaper.jcrb.com/2017/20170616/20170616_006/news-zgjcb-8212-20170616... · LüHAIFUKAN 副刊 纵横 6 版 2017 年6 月16

LüHAIFUKAN

副刊 纵横 6版

2017 年 6 月 16 日 星期五编辑 龙平川 校对 何 欣

电子信箱:8259100@sina.com

当年狂妄逞英雄张未然

西行,就是犯罪人的改造、救赎之路。作为“管教人员”,观音面对的犯罪人非常特殊。限于篇幅,我们的分析线索围绕孙悟空展开。孙悟空自诩为“历代驰名第一妖”,有无穷的本领,犯了危害天庭安全的重罪。 初次面对这样的犯罪人, 管教人员总要虎起脸或想个办法给他一个下马威。 按照这个思路, 观音遇见孙悟空的时候,趁他还压在五行山下,就有必要把如来给的紧箍儿罩在他头

上,一来确立自己的权威,二来免得他日后滋事。然而,观音初见孙悟空,却作诗一首:

“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搅乱蟠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

这首诗里, 我们看不到观音对作为犯罪人的孙悟空的厌恶和歧视,相反,在批评了孙悟空的违法行为后, 令她心生感慨的是孙悟空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被湮灭和浪费。 可见她的脑海里并没有对犯罪人的偏见, 她首先是把他们看成人,其次才是犯罪人。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理念, 她面对孙悟空时, 并没有急于给孙悟空戴上紧箍儿,只是后来,孙悟空违反改造纪律,动辄“渺然不见”,观音才假唐僧之手, 给孙悟空戴上了惩罚的紧箍儿。

当然, 宽容不是没有底线的姑息。第十五回,孙悟空明白了紧箍儿的底细, 对观音表达了强烈不满,大叫道:

“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儿害我!”观音道:“我倒再三尽意, 度得个取经人来,叮咛教他救你性命。你怎么不来谢我活命之恩, 反来与我嚷闹?”这应该是整部西游中,她少有的一次发火。毕竟,孙悟空对观音的无礼和蔑视, 事实上也是对佛祖、佛法的无礼和蔑视。在事关原则性问题上不能让步。

第十七回中, 有这样一段情节:为收服黑熊怪,寻回袈裟,孙

悟空建议观音变幻为妖怪的模样。 观音采纳了孙悟空的意见 ,“变作凌虚子。”

观音作为佛界中的二号人物,有无尚的尊严与威望,怎么可以屈万千之尊,变身为妖?何况她轻而易举就可以将黑熊怪降服 。然而, 观音竟全然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声、形象与荣辱。这既是对孙悟空聪明才智的肯定, 也是对孙悟空的一份鼓励和期许。

观音听从孙悟空的建议 ,变身为凌虚子,行者开玩笑:“妙啊!还是妖精菩萨, 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道:“孙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没有刻意的、枯燥的说教,观音在谈笑间让孙悟空 “心下顿悟”,使他知晓,只要改过自新,今日是妖精,明日依然可以成菩萨。

第四十二回, 观音来到号山降服红孩儿,她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集合了本山的土地众神,道:“汝等……把这团围打扫干净,要三百里远近地方, 不许一个生灵在地。将那窝中小兽,窟内雏虫,都送在巅峰之上安生。”孙大圣见了, 暗中赞叹:“果然是一个大慈大悲的菩萨!若老孙有此法力,将瓶儿望山一倒, 管什么禽兽蛇虫哩!”可见,观音虽然没有形式意义上的说教, 然而却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孙悟空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

同样在收服红孩儿一节, 孙悟空求助观音, 观音道: “我这瓶中甘露水浆……能灭那妖精三昧火。 待要与你拿了去, 你却拿不动 ; 待要着善财龙女与你同去, ……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你须是留些什么东西作当。”

这是一段风趣的文字, 从中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观音。 她知道孙悟空不可能行骗, 可她还是开了这样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玩笑。这更像是朋友之间的戏谑,其用意在于拉近同孙悟空之间的心理距离。

管教人员同犯罪人交往 ,不应该虚情假意,敷衍塞责。而应该真心实意、将心比心,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用真心换真情,否则同样不利于犯罪人改造。 收服小白龙后,行者扯住菩萨不放道:

“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西方路这等崎岖,保这个凡僧,几时得到?似这等多磨多折,老孙的性命也难全,如何成得什么功果!”

孙悟空目睹了西行之艰难 ,心生畏惧, 后悔当初答应观音保唐僧取经,既是一种违约行为,更是拒绝 “劳动改造 ”。对此 ,作为“管教人员”的观音说:“你当年未成人道,且肯尽心修悟;你今日脱了天灾,怎么倒生懒惰?我门中以寂灭成真, 须是要信心正果。”观音让他回忆曾经的那个优秀的自

己。这里的观音,倒像一个知心姐姐!第五十七回,孙悟空遭唐僧驱逐,内心凄苦,望见菩萨 ,倒身下拜 ,放声大哭 。观音道 “莫哭 ,莫哭,我与你救苦消灾也”。行者诉说了自己的委屈, 观音分析前因后果, 对孙悟空进行了批评:“据我公论,还是你的不善。”

然而, 等见了事件的另外一位当事人,观音却罕见地进行了批评: “唐僧, 前日打你的, 乃假行者六耳猕猴也 , 幸如来知识, 已被孙悟空打死。 你……再休嗔怪。” 由于知道唐僧的身份是金蝉子转世, 观音对唐僧一直十分客气, 礼貌有加, 时常称其为 “圣僧”, 然而, 这次观音竟然极为罕见地直呼其名———在同孙悟空的交往中, 也是在帮助孙悟空的改造中, 观音投入了一份真感情。

孙悟空初见玉帝, 言行非常随意, 及第五十二回, 降服青牛精一节, 孙悟空见玉帝时, 其用语已经与早前大不相同: “疑是上天凶星思凡下界, 为此老孙特来启奏, 伏乞天尊垂慈洞鉴, 降旨查勘凶星,发兵收剿妖魔,老孙不胜战栗屏营之至 !” 第八十七回, 孙悟空探查凤仙郡三年亢旱的原因, 为自己看似不理智的行为而自责,竟“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不管我们能否接受,此时的孙悟空,再也不是那个充满了叛逆精神的青涩少年。更甚至,就像《肖申克救赎》里的那个听不到狱警的哨声便无法排尿的犯人阿瑞……

这是如来“现代主义”矫正理念的胜利, 更是观音的犯罪人改造艺术的胜利。

《特洛伊人》的苹果之祸王小梅

话说奥林匹斯山上正庆祝一位水神的婚礼,诸神应邀赴宴。大家怕不和女神捣乱,没敢通知她,她发现后勃然大怒, 就做了一个金苹果,上刻“献给最美的女神”,然后趁人不觉,偷偷放入席上。

谁是“最美的 ”女神 ?天宫里数到最后只有三位。 这三位是天后赫拉、 智慧女神同时也是战神的雅典娜、爱神维纳斯。她们请大神宙斯做仲裁,宙斯却很圆滑,太座自然得罪不起, 爱神和女儿雅典娜也都不好惹, 就指示她们去找特洛伊王子巴里斯当裁判。

巴里斯端详了老半天, 也没法决定, 因为三位女神各有各的美。三位女神自己也没胜算,各个先后把巴里斯拉到一旁, 施以贿赂。 赫拉应允统治欧亚的地位和权力,雅典娜应允智慧和战术,维纳斯则应允他娶到天下第一美女。权力和智慧都太抽象,可能和天下第一美女朝夕相处却是美事, 巴里斯于是毫不犹疑把金苹果递给了维纳斯。

问题是维纳斯许诺的天下第一美女海伦已经出嫁到斯巴达为后。于是,巴里斯趁出使斯巴达之便,仗着维纳斯的护佑,诱拐了海伦,和他私奔回到特洛伊。结果自然是众所皆知的希腊联军和特洛伊十年之战。

特洛伊已经注定要输。 因为只有维纳斯站在他们这边, 赫拉和雅典娜没拿到苹果,一肚子气,当然是帮希腊。最后,希腊用藏着精兵的木马诡计毁灭了特洛伊。

希腊军入城的后果自然是惨

烈的屠城,但有一个漏网之鱼:埃尼阿斯。 埃尼阿斯的父亲年轻时是个美男子,被维纳斯看中,两人曾有一夜情, 生下了爱情结晶埃尼阿斯。 维纳斯虽然救不了特洛伊城,起码能救自己的儿子。埃尼阿斯得维纳斯之助,背着老父,牵着儿子, 带了一队随从逃出了特

洛伊城。但,他的发妻不幸落后被杀。 神喻令他航行到意大利落地生根, 他的后代会建立一个伟大的帝国。

这些古希腊神话和维吉尔的史诗卷帙浩繁,连拍电影都难,何况是编成歌剧。可是,法国的音乐大师柏辽兹 (1803-1869)偏偏不信邪, 不但要把特洛伊之战搬上舞台, 还要把罗马大诗人维吉尔的史诗巨作《埃尼阿斯纪》一并编入,他自兼编剧撰写歌词后配乐,完成了一部长达五个多小时的歌剧《特洛伊人》。

这部歌剧分为上下两集 。上集讲述特洛伊木马屠城的故事 ,磅礴的大合唱伴以波澜壮阔的交响乐,音乐气势恢宏,结尾妇女集体殉国的音乐激昂悲壮。 剧中最令人深思的一节是拖木马的群众明明听到木马腹中有刀枪鸣声 ,可是这却没有终止这个自我毁灭的行为。 我们也许会嘲笑特洛伊人的愚昧不明,可是反观现世,不也有人无视于明显的警告, 仍然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吗?

歌剧下集的故事根据维吉尔的史诗《埃尼阿斯纪》中最动人、也是最脍炙人口的一段改编 :埃尼阿斯和迦太基女王黛朵的爱情悲剧。埃尼阿斯和他部下的船遇到暴风雨, 漂流到迦太基 ,女

王黛朵收留了他们。黛朵丧夫后曾誓言守贞不嫁,维纳斯却使黛朵爱上了埃尼阿斯。一次两人出猎遇到暴风雨躲到山洞,情不自禁地发生了亲密关系。此后黛朵认为他们已经是夫妻,只差举行仪式而已。埃尼阿斯也身陷温柔乡 ,乐不思意大利了 。宙斯于是派使者麦丘黎去提醒埃尼阿斯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埃尼阿斯如梦初醒 , 准备起航离开迦太基。

黛朵闻听,悲愤不已,责备埃尼阿斯负心。 埃尼阿斯抑制心中情感,提醒二人并无婚约,之后他强忍痛苦,绝然而去。黛朵诅咒埃尼阿斯不得好死, 呼告迦太基后人为她复仇雪耻, 世世代代永与罗马为敌,然后支开随从,拿出埃尼阿斯的剑,自刺而死。全迦太基人民得知所爱戴的女王惨死,悲痛欲绝。

黛朵有错吗? 是维纳斯使她爱上埃尼阿斯的。 埃尼阿斯有错吗?是众神毁灭了特洛伊,是宙斯令他离开黛朵到罗马去。 人类的受苦受难神祗并没有放在眼里 。正如《李尔王》里的一句台词:“我们在天神掌里, 等于是苍蝇在顽童手中, 他们作为游戏就把我们杀了。”为了三位女神争夺一个金苹果, 竟然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

和后代两个帝国的仇恨与征战。如果上集的卡珊德拉让人敬

佩,下集的黛朵则直接打动人心,我们看着黛朵的心境和性格 ,从幕启时的一位庄严、自信、受爱戴的统治者, 到一个陷入情网的痴心女子, 她的音乐也从严肃庄重变得柔情似水。 两人互诉爱情时的二重唱曲调尤其优美动人 ,回肠荡气。

但是这部歌剧太长,所以当年首演时只演了下集。柏辽兹至死没有看到全本歌剧的演出。直到他辞世 21年后, 德国某歌剧院才分为两个晚上演出该剧。此后,歌剧上演时经常被删减得面目全非 。20世纪后期,人们渐渐发现柏辽兹这位被忽略的天才,《特洛伊人》终得以本来面目和观众见面。

黛朵已经和埃尼阿斯分享王位,特洛伊人在迦太基也被接受,为何埃尼阿斯还是坚持离开 ?是否古希腊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似,男儿志在四方,追求的是丰功伟业,创造历史的使命重于一切?无论是中国史实中的吴起杀妻求将,《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名言“妻如衣”,还是戏剧《斩经堂》里的吴汉要杀温婉善良的妻子王兰英 ,都是“弘扬英雄本色”,绝不允许被儿女私情绊住。 这一教条真是金科玉律、不容置疑?

的确, 埃尼阿斯的后代建立起了罗马帝国, 但就算是伟大的罗马帝国最后也逃不开由盛而衰这个恒久不变的定律,何况“一将功成万骨枯”,有多少无辜的生命丧失在罗马军团的刀剑下? 埃尼阿斯的抉择真的值得吗?

钻井边上的大学李 昭

我曾经是一名地质队员。1992 年, 初中毕业的我考入原地矿部所属的郑州地质学校,专业是地质调查与找矿。在校期间, 我同时还取得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科学历。1996年,毕业分配到河南省第一探矿工程队,在豫西南山区从事了三年找矿钻探工作。 这三年, 也是我自学大学本科课程的三年。

20 年前的地质找矿工作很艰苦,由于是露天作业,我们常常是一身泥浆、蓬头垢面,夏天晒得黑不溜秋,冬天穿着笨重的棉衣,当地的老乡开玩笑说“远看是逃难的,近看是要饭的,一问是搞钻探的”。我们出队进山一次,常常是半年多都不回家。每年,我有两次短暂的假期,往返许昌市考点参加自学课程考试。

三年时光, 14 门课程, 我是在工作闲暇时间读完的 。记忆深处, 陪伴我读书的, 是大山深处的小村庄, 向老乡租住的茅草土屋, 摆放在床头的调频收音机。 记忆中有陡峭的山路, 高耸的钻塔, 轰鸣的钻机, 喷涌的泥浆; 还有夏天滂沱的大雨, 冬天呼啸的北风, 塔顶作业的恐惧以及山洪暴发的慌乱。

钻探生活苦,但对于一群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地质队员,工作之外的生活也丰富多彩。从钻机上下来,马上就忘记了工作的脏苦累,漫山遍野的柞树,夏天雨后的红蘑菇,偶尔觅得的木灵芝,还有大山深处幽静的山涧,四处可见的野葡萄、黄花菜,当然,还有爽朗热情的放牛姑娘,单纯清秀的乡村女教师,让我们流连忘返。偶尔,我会和他们相约欣赏山间美景,但更多的时间,我会缺席聚会,独自学习。

那时, 只要不上夜班, 我每天早晨都会早早起床, 迎着淡淡的薄雾, 伴着欢快的鸟鸣, 到山泉边洗漱后, 拉着一把竹椅呼吸着大山清新的空气, 欣赏着清晨静谧的美景, 沉浸在法律的知识海洋中, 轻轻重复吟诵着法条, 独自揣摩法律术语的内涵, 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入世的精灵。 夜深人静,我背靠一只旧板箱, 坐在两条长板凳、 一张木板搭成的床上, 灯下苦读。 这只板箱是钻机上一位老师傅送给我的, 见证了他 20 多年的钻工生涯。 山区经常停电, 灯泡不亮的时候, 我就点上一支蜡烛, 在昏黄的烛光下看书。 山区的冬天很冷, 房东老乡见我辛苦, 给我一个火盆和一些干柴来取暖, 那暖暖的火苗和淳朴的大叔, 令我至今难忘。

山村的夜那么静、那么黑,我内心却充满光明。我始终坚定一个信念,通过努力,一定能顺利完成自学本科课程,圆梦大学。1999 年,三年自学,我取得了郑州大学自学考试法律本科学历,同时以许昌、周口两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通过了当年的全国律师资格考试……

当年地质队不景气 , 我独自在外漂泊了五年 , 直到2005 年, 通过招考, 有幸被许昌市建安区检察院录取, 成为一名检察官。 转眼 12 年过去, 平淡与激情, 付出与收获,诠释着我对检察工作的独特理解。 而最能勾起我回忆的是那三年的法律本科自学 。艰难与快乐 , 迷茫与坚持 , 平淡与感动 , 丰富了我的法律知识 , 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人民检察院)

■文化时评■

■法律人的大学■

■艺文新志■

爆米花电影:让深度变成浅薄王宁泊

真人版的《攻壳机动队》终于上映了。既然叫真人版,那自然就有原版。《攻壳机动队》 原本是日本一部现象级的漫画作品, 连载开始于 1989 年。押井守导演的动画版本则在 1995 年上映。有人把《攻壳机动队》称之为“神作”,因为《攻壳机动队》系列在 20 多年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其后的如《黑客帝国》等电影,给予它怎样的赞美都不算过分。

《攻壳机动队》是一部典型的赛博朋克类型的作品。 赛博朋克这个词实际上是 Cybernetics (控制论)与 Punk(朋克)结合而成的音译词,由威廉·吉布森在其《神经漫游者》中开创,虚拟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的网络空间 ,并且涉及到了将人体接入网络中的想法。不得不说,科技的不断进步令我们人类能始终屹立在生物链的最顶端, 可是每当科技出现某个重大的突破, 我们心中潜藏着的对科技进步的期待与恐惧的矛盾心理也同样暴露无遗, 比如随原子弹的发明而来的在核污染下变异的“哥斯拉”,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带给人们“缸中之脑”

的恐惧和迷惑。哲学家们一直思考并试图解

释的是, 科学技术的不断升级使得人类掌握了前所未有的改造世界的能力, 而外在技术的突破使我们产生了主体存在的危机感 ,产生了诸如“人何以为人,人存在的本质是什么”之类的疑问。自我存在的证明是从我们人类的记忆

中那个“镜像的自我”中获得,还是从我们当下身处的社会语境中获得,或者是从其他的什么地方,这是一个很难寻得答案的问题 ,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答案 ,而这也是《攻壳机动队》这部神作想要让我们思考的问题之一。

很可惜的是, 这些哲学层面的思考与启发, 在由好莱坞制作的真人版《攻壳机动队》中,并没有展现出来。在真人版中,少佐谈及自己喜欢潜水的爱好时, 说在水中他可以感受到孤独, 感受到寂寞甚至是死亡, 而每次从水底重回水面时有一种重生的感觉 。而在《攻壳机动队》原版中,是要真正启发我们对人类的存在带来的危机的思考。

人类总要借助科技的力量突破一个个难题, 同时也会突破一个个底线, 仿佛这才是生命的内核。可控的新陈代谢,强化的感官认知, 异于常人的反应与运算速度,大幅提升的数据处理能力,所有这些都要归功于电子技术的恩赐。人是有林林总总的部分的,每一个部分的千差万别构成一个个迥然不同的人,梦中的情景,儿时

的记忆,未来的命运,以及无尽的信息海洋 , 所有这一切孕育了“我”。 个人意识的升华使我意识到自我的存在, 同时也将我限定在自我之中。

一个人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记忆、感受、命运,由此构成了他的存在, 还是每个人的存在导致他与众不同的记忆、感受、命运?如果我们的科技有一天能够创造出每个人的记忆(如 《银翼杀手 》)、感受 (如 《黑客帝国 》)、命运 (如《少数派报告》),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人类还需要存在吗?

不得不说,真人版《攻壳机动队》 的导演知道自己拍不出哲学上的“存在”,于是就有了影片中少佐找妈妈的情节, 少佐找到了回忆找到了亲妈, 于是就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有这么简单的存在感吗?

在原作中, 少佐的对手是一个有自我意识但无实体的网络程序,而少佐是拥有“最强义体与电子脑”的个体。两个角色的设定本身就具有深意。 少佐虽然是一个明确的个体, 但是她常常怀疑自己的真实性:“现在的我, 只是由

义体和电子脑构成的虚拟人格 。我的存在, 也只是对周围的状况作出的判断而已。” 相比于少佐,她的对手倒是对自己的存在充满自信。

生命就像诞生在信息洪流中

的一个节点,DNA 对于生命而言就像是人类的记忆系统一样 ,独一无二的记忆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人, 虽然记忆本身就像是虚无的梦,人还是要依赖这些记忆存活。当电脑已经能使记忆外部化的时候,人类存在的意义在何处?

一切的冲突都是源自于灵魂与躯壳的矛盾,少佐之所以别具魅力是因为具有最强躯体的她却追求自己真实的灵魂。由此,她在原版中表现出的身份认知错位产生的迷惘,她在最后与坦克战车的决战中肉体的崩溃才具有巨大的震撼。这绝非好莱坞焚琴煮鹤般改编成了拯救好友而自我牺牲的“超级英雄”电影可以成就。虽然导演尽力还原了《攻壳机动队》原版中的一些经典场景,但是邪恶公司的反派设置、少佐与久世的纠葛、超级英雄回归家庭的套路,让整部电影沦入了庸俗的泥沼。

真人版的《攻壳机动队》也许太执着于对原作中场景的百分百还原, 却完完全全失去了原作的思想, 这不也是一种罔顾灵魂的缺失却追求躯壳的完美吗? 如果美丽只是一种徒有其表, 那就不是美丽了。

﹃外包写作﹄因何而生

刘传福

一项政府中心工作创建完成后,因其需要相关工作报告向上级汇报待验收 ,在 “工作繁忙 ”“写作水平有限”“人力不足” 等因素下,不少基层乡镇为了减少麻烦,出于必须完成文字报告任务的考虑,出资聘请社会上的 “写作团队 ”进行“外包”,这是笔者出差下基层听到的一件新鲜事 。在网上查询 ,也可以见到 “外包写作 ”各种文体的自荐式推销,包括各类政府公文。

据介绍 , 这种社会 “写作团队”, 其实就是三五名刚毕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媒体退休人士或退休公务员等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一般由深谙此道的人士牵头,挂靠一广告公司,以广告公司名义与基层乡镇签订合同后,派员下去收集资料 ,然后依据现有模板 “依葫芦画瓢”。 这种写作班子既没参与工作的推进,更不了解实际工作成效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写作“工作报告”的底气何来?难道仅仅靠天花乱坠的胡吹,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纸上功夫?

一个基层政府难道连一个写报告的 “笔杆子” 也缺乏? 试想,一个干部不去写 、 不去梳理总结工作 , 在工作中得过且过甚至是“稀里糊涂 ”, 怎能提高自身归纳总结和写作水平 ? 又如何进一步开展好下一步工作 , 进而提升政府的效率和公信力呢 ? 此举只为验收 “需要 ”, 所以 “工作报告 ”中的数据、 个案均由 “写作团队”

按要求随意编造, 完全不能反映工作实际。 此外, 动辄数万元的撰写费用, 白白浪费在弄虚作假上, 助长了投机取巧的不正之风。

更让人担忧的是,某些基层的工作报告、专项报告一直以来千篇一律,形成了新式的八股文,甚至某些基层政府的年终报告每年雷同,被人戏称“第一部分照例是肯定过去一年的成绩,第二部分照例是新一年的整体工作部署,左右逃不开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这些大词和框框”。此风也影响到公务员的写作风格,年终也是天花乱坠夸成绩、不痛不痒说缺点、争取明天再创新这样的三段式。这种写作模式,外包公司确实轻易就能完成。

“外包写作” 在基层乡镇的萌生, 原因在于个别基层乡镇的工作目标图的只是给上级汇报好, 进而在各种检查、 验收中蒙混过关, 早已忽略了还原工作本身实事求是的初衷。而上级部门对基层工作的考核, 有的是不看实绩, 只依赖“工作报告” 和 “工作总结” 及其中掺杂的各种 “数据” 和“豪言壮语” 作为主要依据。

“外包写作” 凸显了当前某些基层乡镇的一些不思进取、平庸懒散、推诿省事等工作作风,凸显了对基层的考核体系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革的地方。再不改进此类“纸上谈兵”,于己于公都无益。不管是基层乡镇的领导干部,还是工作人员,都要强化认识,自觉杜绝“外包写作”,只有脚踏实地如实撰写工作报告,才能真正总结经验教训,取得实质性进步。

■影像世界■

■西游法蕴之七■

《攻壳机动队》真人版海报

歌剧《特洛伊人》海报

黑熊怪 阿健/绘画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