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坚守生命的韧性 - epaper.file.routeryun.comepaper.file.routeryun.com/dtrb/other/573cc7da26e9d.pdf · 小学课本中那篇来自《伊索寓言》 里的《农夫和蛇》,其“害人的东西,我

■责任编辑 :余玲 电话 :85222316 ■版式设计:周敏印刷: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

8 版 2016年 5月 19日 星期四读 书

新书推荐

用电信4G,免费送宽带,免费看电视,免费无线上网。天翼宽带100M,天翼4G100M,家庭无线上网100M。

名家赏析

小学课本中那篇来自《伊索寓言》里的《农夫和蛇》,其“害人的东西,我们不该怜悯它”这个寓意,深入人心。寓 言 故 事 的 魅 力 ,就 是 如 此 无 可 阻挡。有“画坛鬼才”之称的九十二岁的黄永玉先生,为孩子编绘了一本《给孩子的动物寓言》,非常独特,尤其是以绘画配上个性化的寓言解读的形式,别开生面。

传统的寓言故事,大都篇幅短小,

多用讽喻或借喻手法,使富有训诫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往往语言幽默,意味深长。黄永玉先生的《给孩子的动物寓言》一书,依然传承了传统寓言的特色,但又有很大的突破。

该书最大的特色是图文并茂。这很适合孩子们的口味。不用担心那些画太粗糙,或者那些文字太粗劣。黄永玉先生是著名的画家,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木刻、雕塑皆精通,是少有的“多面手”。该书中的画,寥寥几笔,就将某种动物的形体特征和神态完美地表现了出来。在技法上,则略有夸张,基本上是大写意,有着童真童趣,但又特别形象逼真,凸显出高超的绘画技巧。而为画所配的文字,则有传统寓言的精短、含蓄,意味深长。如他为憨态可掬的河马配文字:“一只体面的河马有自己的仪表,不论腰身。”细细品读,不难发现作者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河马纵使大

腹便便,但也有着自己的审美标准。而对小老鼠的解说,则更加温馨可爱:

“我丑,但我妈喜欢。”一直“人人喊打”的小老鼠,有没有瞬间就脱胎换骨的、满世界都是爱的味道?

该书的编排,也颇具匠心。开篇是黄永玉先生在 2015 年写的一篇自序,标题很雷人:人真不是个东西。作者说动物比人好,结尾一句“我也是人啊!”,传达出作者深深的自省意识:很多时候,动物比人更有情有义,作为

“人”的自己,不得不在动物面前感到羞愧。

书的主体分为三卷。有意思的是,这 三 卷 采 用 的 是 寓 意 逐 渐 加 深 的 模式。也就是说,书按理解程度的难易来编排,第一卷的,寓意浅显;第二卷,哲理性加强,得稍加思考才能明白,如

“狼”:“我总是每天碰见东郭先生,却很少碰到赵简子。”如果不结合里面的编注《中山狼传》来理解的话,是怎么也看不懂的。而第三卷,则以讽喻为

主,形式更加复杂,甚至有不少是文白相间的语言。如“一蚁登干牛粪之顶,眼空无物,巍巍然豪气自胸中出,顿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妙,不可无题,乃奋笔疾书杜诗二句于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书未讫,雨至,溷陷于粪稀中。”故事生动,语言幽默,而寓意也非常深刻,但若是没有一丁点文言文阅读功底,恐怕就只能欣赏美图,而无法领略文字之精妙了。

显然,该书如此编排,正是为孩子们着想:该书既可以进行“浅阅读”,更可以进行深层次的阅读思考;既能激发阅读的兴趣,领悟寓言深刻的寓意,受到艺术的感染,又能够在阅读中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感。如此看来,作者为孩子们编著此书,真可谓煞费苦心。其对孩子们的拳拳爱心,无不体现在该书的一字一画之中。当然,作者的一番美意,读者可不能只看那些满含稚趣的动物图画,而应该细细品味,才能慢慢咀嚼出味儿来。

寓 言 有 味 细 细 品——读《给孩子的动物寓言》有感

廖立湖

著名作家迟子建,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额尔古纳河右岸》《北极村童话》《雾月牛栏》《群山之巅》等。而今的这本《雪窗帘》(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6 年 5 月第 1 版),是迟子建最新短篇小说集,代表了她 30年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书中,迟子建怀着悲悯之心,书写熟悉的世界;她笔下那些北国雪乡中最普通淳朴的人儿,传达着一种生命的韧性。

书中讲述了迟子建与雪国故乡的一次次奇妙相遇,这里有浪漫、感人、温馨的故事,有宁静美丽、披着白衬衫的

“金井”,有痴情善良却孤独一生的吉

喜。徜徉在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中,遥望远方,你会看到七月的礼镇,亲亲的土 豆 花 正 在 偷 偷 地 聆 听 人 间 的 对 话……书中的 14 篇作品,大多写的是北国雪乡的芸芸众生与自然风土,清新耐读,淡然可喜。此时,那些大时代的变局,都被细化到每一个小人物身上,生活中有丑恶、压抑、痛苦、挣扎,但也有美好的亲情、爱情、友情,就像迟子建从小生活的东北,再天寒地冻,也能感觉到人性的不屈与温暖。

迟子建的文字温情而敏感,几乎每一篇小说里都透着一股与自然相连,与天地相连的淳朴和大气。她用温情的怀抱拥抱每一个人,即便是对生命、对死亡,都没有丝毫的欺骗。《守灵人不说话》表达了未亡人对逝者的哀悼,为自己所爱的人守灵是一种幸福。《一坛猪油》虽有“文革”带来的伤痛戳中人心,但更多的却是对“蚂蚁(苏生)”这个生命力带来的美好一生的赞美之情。《亲亲土豆》将对爱人心愿的坚守视为真爱,哪怕只是对土地的怀念,对土豆淡淡花香的喜爱。由此可以看出,迟子建的写作风格融合了沈从文的清新隽永与萧红的率真自然。

迟子建的小说构想几乎不依赖于故事,很大程度上它是由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来,一只温度适宜的气温表,常年挂在迟子建心中,因此她的小说有一种非常宜人的体温。雪窗帘,如果从字面意思上讲应该是很美丽的。然而同名小说《雪窗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拷问本心拷问人性的故事。小说刻画了一个坐火车买了卧铺,却因不懂换票事由而坐了一宿的阿婆。表面看没有激烈的冲突,似乎还有些许的关怀与体贴,然而读过小说,感觉不到一丝的暖意,更多的是透骨的寒冷,这霜雪结成的窗帘遮住了爱的阳光,让人性的灰暗得以滋长。

迟子建是阳光的、明快的,从容利落,透着北方人特有的豪爽劲儿。她的作品,清新朴素中,却又有婉约、沉静,透出美丽的哀愁。在这本书中,迟子建通过 14 个暖心的故事,唯美的雪国乡愁,让漂泊的人,心中有家。开篇《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如述家常,有种白米饭的天然纯香。这样的女子和这样的文字,细水长流,相得益彰,令人安然。此刻,迟子建提供了另外一种文学的视角,她在对往昔岁月的缅怀和陈述中,

打开一扇窗子,让氤氲的微光折射而入,温暖而夺目。如此纯真,如此美妙,却又注定要悄然而逝。

迟子建的小说,美得像散文。闲散而认真的文字,收放自如的篇幅,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还有诗一般的环境描写,矛盾激起时像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人的心脏,一张一弛,在锣鼓点最紧的时刻戛然而止,这大概便是迟子建小说的魅力所在。从《格里格海的细雨黄昏》中丢失了故乡的旅行中的作家,到《一坛猪油》里三个孩子的母亲,再到《旅人》里窗外异常宁静的那片海。每篇小说都浸透着不愠不火的淡定,哪怕言及生死,也不那么风风火火的急躁狂妄,仿佛迟子建的个性就是如此。

迟子建的作品大多以黑龙江为背景,尽管那是严寒的北中国,可她的文字 却 总 能 在 冰 雪 世 界 中 加 上 一 抹 亮色。她说自己早期的作品纯净、忧伤,近年的作品则明显有了悲凉气息,但有生之艰辛,也有苦之快乐。我想,雪是冷的,但思念却是热的;家在远方,爱却仍在心房。在远方的长路上,你是否也望着窗外,想起了故乡?此时的迟子建,仍然朝着更大的天地坚定前行!

坚守生命的韧性——读《雪窗帘》有感

张光茫

名家新作 阅读视界

最近读到一部散文集《何 以 为家》,作者是原籍新疆哈密 的 作 家 、诗 人 航 月(原 名 杭 月华)。 该 书开篇是一段场景感充足的 描 述 ,7岁时面对父亲 的 死 亡 ,18 岁时面对死气沉沉的村 庄 ,航 月

生出迫切逃离的心思。但随即笔锋转向谈论刘亮程和他的《一个人的村庄》,这是一种致敬,同时也表达了两位作家因类似的经历而激发的情感共鸣。

刘亮程曾说:“写乡愁的作家都生活在别处。是‘别处’照亮了‘故乡’,是‘别处’确认了‘故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刘亮程离开他的村庄,在城市一笔一笔写下他对故乡的想念,在内心跟自己撕裂较劲;稍晚几年,航月也南下深圳,开始了她长达 20 余年的媒体人生涯,同样怀抱着何以为家的心绪,不时忧伤地回望她来时的路途。

《何以为家》分成四辑。航月在少女时代就以诗扬名,本书虽然是散文集,但亦可窥见她的诗才小露,她在每一辑开头都配发了诗歌,温婉深情如潺潺溪水流淌。尤以第一辑“我回望中的草原”文学韵味最浓。航月把自己比作“一粒逃离的种子”,被城市的风吹到哪里就在哪里,而村庄始终住在她的灵魂里。她骄傲地谈论巴里坤,那里的风中传来骆宾王诗歌的气息;那里有酸奶、香豆子、蒸饼和晒干的椒蒿、山上的野蘑菇;那里的草原辽阔,吹角连营的战鼓响在你今天的耳边。可是,现实中的巴里坤其实并不是记忆中的美好,它更多的是以一种符号的象征烙印在航月的骨子里。巴里坤是全国贫困县,现在的水土已经难以养活世代居住其上的人们。所以才会有逃离,才会有回望。

最美的风景是人。航月写乡亲,大漠的汉子彪悍又柔情,大漠的女人苦命却不认命;航月写父母,青春年华时从江苏支边到了新疆,盛年的父亲将生命留在了新疆,31岁守寡的母亲艰难地抚养子女长大;航月还把很多笔墨给了新疆的兵们。如果说第一辑是山水画,讲究意境,那么第二辑“从边防哨卡生出的温柔”就是记者镜头里的黑白影像。诗意淡去,真实在靠近。他们就像沙漠里的骆驼刺,竭力寻找水源、吸收水分,尽可能地汲取生存的力量和生命的支撑。

乡愁是每个人心头的痛,乡村与城市的矛盾,自然与文明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对峙,构成了第三辑“割不断的北方与南方”。如果只是简单记录,不能称作好散文,这样的事情也无须作家来完成。想象拓宽了生活的狭窄区域,开启了另一种到达的途径。“一只从北方逃离到南方的老鼠”,一个好的比喻比无数事实的累积,更能让我们明白年轻人身处陌生城市求生谋食的仓皇无措。如此再来细读她学粤语的经历,才会觉得笑语中有心酸,生活有时真像黑色幽默。

一切归为第四辑——“诗意在乡村泥土里生长”。即使这么多年后终于融入了城市,但作家的思想底色仍然自觉地带有一种注视乡村的价值判断。在《何以为家》之前,航月的近作是非虚构图书《回家: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故乡不是地理概念,它是每个人心里最深的眷恋,是每一次眼光回望时寻找的落脚之地。有它,便觉安心。航月走出了新疆,也走出了深圳,向着更广阔的地域,在和精神有关的书写中,故乡从此住在了心里。

此心安处,便是故乡

——读《何以为家》有感赵青新

我们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一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二是阅读,学习别人的经验。特别是阅读,它能够让我们理论联系实际,迅速地成长起来。

阅读经典,等于直接同大师对话,其受益自然匪浅。譬如股神巴菲特,据说跟他共进午餐,聆听他的教诲,要付出数百万美元的代价。一般人自然无法承担,但退而求其次,巴菲特这些

年来著作颇丰,我们阅读他的著作,多思考,多消化,争取将他的思想精髓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我觉得也是大有裨益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家或经理人阶层迅速成长起来,有些佼佼者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纵观这些人的共性,他们都喜欢读书,读书使他们睿智,视野开阔,与时俱进等,最终得以战胜对手。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发挥领导力,都需要学习领导力。因此,我们不妨多读读关于领导力方面的经典图书。我国领导力领域资深研究专家刘澜,根据自己的读书实践,在《领导力的第二本书:从经典学领导力》这本书中,精心挑选了十三本领导力经典著作推荐给大家,包括:伯恩斯的《领导力》,海菲兹的《没有容易答案的领导力》,本尼斯的《领导者》和马奇的《论领导力》等。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刘澜揭示了每本经典的精髓,为读者奉上了一场领

导力的盛宴。詹姆斯·马奇认为,领导力的研究

者能够从刘澜撰述的这本书中获益。他在对这类研究的局限性有清醒认识的前提下,突出呈现了对这个艰深主题的研究中一些脱颖而出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示了在领导力写作者中,也许还因此包括了在领导者中,存在的重要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根植于领导力的迷思之中,以及被领导的组织的制度化实践中。它们也体现在历史如何被讲述,以及神明如何被崇拜的方式之中。它们是对任何试图找到一种“通用”的领导力理论的想法的挑战,那只不过是汇集一些毫无意义的陈词滥调罢了。

本书包括领导力是什么、领导者做什么、领导者当什么、最高的领导力和多面的领导力五部分。领导力领域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是美国研究总统政治的专家伯恩斯出版的《领导力》,刘澜指

出伯恩斯的贡献在于对交易型领导力和变革型领导力的区分,以及对领导者和追随者关系的强调。他谈论的领导力不只适用于政治领域,而是适用于一切领导力。他关于领导力的洞见,至今没有被全面超越。

在同等条件下,一个人读领导力比不读更可能提升领导力。观察、模仿、反思、总结、实践、分析、讨论、模拟,这些都是学习的方式。读书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只读书,肯定是无法提高领导力的。而且,每个人擅长的学习方式也不一样。有的人擅长通过读书学习,有的人擅长通过模仿学习,有的人擅长通过在实践中反思来学习。但是,在同等条件下,读书比不读书更能够提高领导力。我们和比尔·盖茨或者马云的条件是不同等的,再怎么读书,也很难超过他们了。但是,我们如果读书学领导力,会比不读书的自己学得更好,这是可以确定无疑的事情。

一 场 经 典 领 导 力 的 盛 宴——读《从经典学领导力》有感

彭忠富

心中好书

地址地址::望海西路望海西路66号号热线热线::8528912385289123

新华书店新华书店

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东台书城

东台新华书店竭诚为广大师生服务,提供优质正版图书。

东 台 书 城 服 务 热 线 :0515-85289123

作者:卢思浩,里则林,陈亚豪等

出版:武汉出版社

21 个精妙故事,23 万抵心文字,

警醒与激扬,为你呈现人生成长饕餮盛宴。

乱云飞渡的成长,谁不曾历经挫折,谁不曾心陷彷徨,没什么大不了,我能挺过,相信你也能,一定!

不论你现在处于什么境地,是否身陷囹圄,我都希望这本书能够为你带来告别过去的勇气,回首往事的甜蜜,

那些摸爬滚打,恍然无助的岁月,都将充实你、引领你。

愿你我,在步履蹒跚时依然看着星光,在跌跌撞撞的路上走出璀璨!

每一份离别都是为了更好地相聚,每一次回忆都是为了更美的将来,所有我们曾受过的伤,曾爱过的人,曾追过的梦,都在文字里,熠熠

闪光。……

《谁不曾浑身是伤,谁不曾彷徨迷惘》收录 21 篇暖心作品。卢思浩、陈谌、里则林、陈亚豪等用他们的笔触将青春里那些回不去的爱情、甜蜜、失落、重逢尽数呈现,不仅有青春美丽的记忆,更有作者对青春和成长的感悟。《谁不曾浑身是伤,谁不曾彷徨迷惘》是一本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读物,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如此与众不同,但我们经历的彷徨、迷惘、挫折却带给了我们同样的感受,阅读本书,你能够收获激励、希望。这里有卢思浩等复刻的你、他、她的故事,有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青春和热血、遗憾和迷惘,所有的一切,都在这里呈现。

《谁不曾浑身是伤,谁不曾彷徨迷惘》

作者:张嘉佳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

《我 希 望 有 个 如 你 一 般 的人》是张嘉佳推出的首款随身携

带的记事本,独家珍藏1.0版。书中收录了张嘉佳最为经

典的一些句子,随便翻开一页,邂逅其中的一句。每月,每周,每日,让这些柔软或心动的文字,陪伴你走过晴天雨日,属于你的另一个全世界,终将会以豁然开朗的姿态呈现。同时,也为你的随意书写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晨曦蓝的软皮封面,配以全彩内页,六十多幅精心挑选的摄影作品,让全世界都在你手边。

随书附赠的,还有一套精美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主题手绘明信片。有手绘的插画,也有心动的句子和风景,如果喜欢,你可以把它们放在相框里。

你可以拥有这样的一个记

事本,把要路过全世界的心,放进包里,随时出发。

“ 我 希 望 有 个 如 你 一 般 的人,去所有的地方,倒影都在我身旁。”这个晨曦蓝的记事本,你可以送给最重要的人,或者让它留在你身边。(组稿:王建生)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