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天/天/副/刊 B1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20-01/10/B01/bjbqb20200110B01.pdf · 视频,累计播出超过1200分钟;他们分享的“千百种生活”在微 博话题阅读量超过了2.2亿次。

天/天/副/刊 人间事 B12020年1月10日 星期五

主编/陈新 编辑/张楠 美编/张坤 责校/罗晶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与 我 们 一 起 发 现 人 生 传 奇

起初两个人抱着“看看能不能适应常年在外的旅居生活”开始尝试,结果以前曾经憧憬过的、想做的、想看的,在这一年都大胆实现了。很多粉丝大量涌向微博留言,诉说这一年跟着他们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日子似乎变得没有那么难熬了。

这是Roy和Sue用116个视频、1200多分钟的素材踏出来的另一条路。在微博微信等各个平台,Roy和Sue直言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观点以及对当地的描述,“一定是在我们能做到的情况下尽量求证、经过自己的验证的”,有很多视频都是两人边旅行边赶飞机倒时差中自己拍自己剪的。

越来越多的人顺着他们的脚步,同步经历着旅居。经常有成百上千条的留言,诉说人生中各种各样的“难”,可在看到他们的旅居分享后又会释然,会觉

得世界上有很多的选择。留言者中,有产后抑郁一直在家的年轻妈妈,有面临高考、考研的学生,甚至有的人正在经历着病痛,这一年都在住院……这些压力特别大

的人,一集复一集,期待着他们的更新,从中寻找到精神的慰藉和支撑。

在Roy和Sue看来,更有意义的在于,留言中很多人重拾了希望,“我要好好地把这一段时间度过去,就可以像你们一样去追寻那些世界上的美好的东西”,这样的许多留言也触动着Roy和Sue,“我们自己也一直寻找……想告诉大家世界上很多的可能性,不要被某一种可能局限住了。”一些大学生或高中生,可能在一个小镇里,还没有能力去独立地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但他们跟随

Roy和Sue一起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看到了这么多的人有那么多的方式生活,“对于未经世事的孩子来讲,能够开启他的头脑,打开一扇窗,擦去人生的灰暗。”

一路走来,他们坦言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开始说我们要辞职旅行,后来又说我们要去旅居,父母他们其实并不理解,他们觉得你有一个房子住着,每天很安稳的不好么?你们已经在出去旅游了,为什么还觉得不够?”但父母家人很温和地尊重他们对人生的选择,这让他们觉得非常幸运,同时也感到抱歉和遗憾,

“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非常辛苦、非常高强度的2019年过去了,他们觉得

这一年像进修了一个关于人生、关于生活的课程。不仅知识在不断扩充,成为胸怀更加广博的一个人,而且人也愈发“打开”,能够接受更多的差异和不同,“感觉把自己放到任何情况下,都更容易找到一个让自己与环境共

处、自洽的方式”,能够“心态更平和”地去面对事情。时间跨进2020年,Roy和Sue的计划还很丰富。

他们想展现未曾在路上分享的内容,还想和更多的粉丝见面,重温温暖和有趣的故事。事实上,惊喜已经随着新年的脚步降临——他们受邀成为芬兰航空2020年的中国区官方大使,能够去分享更多的北欧风光见闻和旅行攻略。新的一年,Roy和Sue的深度旅居生活正在徐徐打开。

本版文/本报记者 李喆 本版供图/Roy

Roy黄元甫、李佳迅Sue,12国400天——

用 看见千百种奇妙生活

Roy黄元甫和李佳迅Sue是一对快乐的小情侣。2018年底他们真正追随自己内心,开启了崭新的环球旅居生活:400天,12个国家,一个月旅居一个地方,绕了地球一圈,用自己的体验真真正正解锁了每一块大陆。他们独立做出115集旅行视频,累计播出超过1200分钟;他们分享的“千百种生活”在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了2.2亿次。

这对边旅行边唱歌边拍视频边讲故事的“神雕侠侣”,沿途分享的千百种奇妙生活感动了很多网友,完结篇的留言区里挤

满了表达自己心情的人:“谢谢你们给我带来的开心和勇气!”“要替我一直发光,努力在路上呀!”“每次在崩溃的边缘,你们总是能把我拉回来,又有了前行的动力。”

2019年底,在咖啡店里见到Roy和Sue。相比视频里,他俩都像变了个人。原来他俩回来立刻干了一件大事情:剪头发!Sue说一年前出发时染的头发,已经在耳

后长成一圈黄色的分界线,剪去带着时间刻度的长发、换了新发型的Roy和Sue,掩饰不住的兴奋:新年之际似乎有种要干大事的感觉。Roy开朗健谈,Sue活泼可爱,在两个小时的交谈中,感受到甜蜜气息和满满的活力。

旅居

像绝大多数九零后一样,学新闻传播的Roy和学编导的Sue,毕业后一起落脚在北京工作生活。因为两人都喜欢旅行,2016年他们决定一起辞职去旅行。“那时没想太多,只是想去哪就去哪。”Roy和Sue开始一边旅行一边做自媒体,慢慢也接到一些合作。

看起来很自由美好的旅行生活,怎么会冒出旅居的念头呢?Roy打开了话匣子——辞职后两年的旅行中,虽然出行的频次很高,但基本都是几天或者十多天的自由行,“每天排得非常紧,因为要抓紧时间去体验。”那些带着商业性质的旅行甚至让他们疲惫不堪,两个人开始怀念读书时的旅行,“在一个地方留足够的时间,想跟这个人聊天我就跟他聊天,想在这个地方晒一下午太阳我就发呆晒太阳。而不是到了每个地方,

满满的计划表,蜻蜓点水拍完照就赶着要走。”他们不想一直重复去做一些没有进步的事情,“即

便你去的国家在增多,但是你对世界的理解、你对旅行的收获是没有增多的。”不希望被困住的两人,时常会讨论和思考未来的理想生活,那时那刻Sue觉得:来世间一趟,很希望自己能够到处飘荡,能充分体验到各种人的生命经历,Roy也特别赞同,他希望能体验各种生活风俗,随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后来,饭局上朋友的一句无心之语让他们果断下定决心,“你俩又能拍又能剪视频,就自己动手去做呗!”回家后一晚上俩人就聊出一个“旅居试用版”:彻底慢下来,换一种生活方式,用一年时间,选12个国家,过12种生活。

他们退了北京租住的公寓,清理了所有家当。Sue坦言,可能女孩子心底更需要安全感,即将出发时心里更多的是害怕和担心,那时的她心里不时冒出一个声音问自己“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家?”Roy则直言不讳,其实当初把房子退掉,也是给自己断了后路,勇敢开启新途,“没有了那个家之后,才能真正去放下心里的很多东西。”

有趣的是,在饭桌上怂恿他俩的朋友听到他们出发的消息却大吃一惊:“啊,你俩还真这么做啦!”Roy想起来就会笑,平时聊天无论谁想要去做一个什么样不寻常的人生决定,大家都一致觉得“挺酷”,但是他也明白未见得每一个人都会“真的动手去做”。两人不约而同感到勇气倍增。经过400天世界各地的洗礼,Sue觉得自己的心理素质变强了,“现在住到哪里都可以,不需要必须有一个指定的,说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来世间一趟,很希望自己能够到处飘荡

出发前Roy做了充分的规划,依据自己的爱好,他选择了具有独特文化历史的国家,还从气候、环境上做了区分。巴塞罗那悠闲的地中海风情的沙滩、苏格兰冷僻的岛上生活、秘鲁的高原、智利的冰川地区、埃及的沙漠地带、清迈的山谷寺庙、日本的平原悠居,甚至包括极寒的零下40摄氏度的蒙古。

他们有自己的旅居原则:不去看它制造给游客商业化的那一面,尽量去看到真实的当地人的生活,尽可能多地接触当地的居住环境、生活状态。

为了逐步适应,循序渐进,从中国出发后,他们首选的是一个近邻:泰国清迈。Roy细心地考虑到,那里从饮食生活上跟中国相近,玩起来也很简单,不需要做太多的攻略,并且生活很悠闲,还可以在那里做一段适应跟调整。

第二个月去了印尼的巴厘岛。他们发现,即便是

旅游胜地,实际上也有很多深层的东西可以挖掘。在巴厘岛他们选择住在山谷里的村庄,跟当地人生活在一起。结束巴厘岛的旅居后,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他们拜访了一个很陌生的“邻居”:蒙古,然后再转道印度、日本。

经过几个不同国家不同环境的历练,信心大增之下,他们希望走得更远:从土耳其再到非洲的埃及,接着往欧洲走;飞跃地中海到达西班牙,再跨过英吉利海峡去到苏格兰;结束欧洲,前往美洲。最后一口气穿过哥伦比亚、秘鲁,到达智利,12国旅程画上完美的句号。

之前积累的旅行经验派上了用场,管财务的Sue把旅居生活梳理得有条有理:既不同于酒店的奢华游,也不同于穷游,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按照本地人的生活水准生活一个月,住本地 人 开

的民宿,吃本地人吃的餐厅,逛本地人逛的市场。他们也因此收获不同国家的朋友,有的房东拿出自己的民族服装邀请他们一起过节,有的房东给他们寄来新年贺卡。在他们看来,如果一味地省钱,很多地方都去不了,不去体验就感受不到很多文化的东西,“毕竟不是为了省钱去做旅居,还是希望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

节省来自Sue巧妙的精打细算。比如相同的航班尽量抢到折扣更低的、避开物价奇高的旅游区去到未经商业化的地方。粗粗算来这一趟全球旅居他们花费四十多万人民币,不过Sue坦言也有遗憾,比如说南极没有涉足,“真的是因为贵就没办法去。”她转而笑笑,

“这些地方先收藏起来,等有能力实现了再去。”

尽量去看到真实的当地人生活

一路上Roy负责拍摄、文案以及科普知识,Sue是镜头里的主角,后期剪辑时遇到分歧,往往俩人都满意了才会定稿。“被触动之后,希望引发更多人的思考。因此,我们尽可能多地取到丰富的样本,既实现自己的人生体验,又带给大家更震撼的东西。比如,不去到传说中的部落,你不会知道世界上原来还生活着这样的人。”

寻找原始人部落的经过让Roy颇费心思。先是“转好几趟飞机”,深入澳洲北部的新几内亚岛,再转飞机到一个小镇,然后联系到本地最有经验的向导,背上充足的食物补给,徒步进入到原始部落。

虽然艰辛周折,但走进这个目前被视为世界上最不开化的原始部落,却也是一段震撼又兴奋的经历。

Roy 尤为感念,那里的土著生活在自己的原生土地上,世世代代把自己的大海、森林保护得很好。他们跟当地土著同吃同睡在茅草屋里,为了尊重部落的生活方式,那一集虽然他们没发太多精彩的照片,但那些奇妙的场景都留在了记忆深处。

可遇不可求的惊喜是旅居时最令人难忘的。他们印象特深,到蒙古国的森林深处时,在大雪中他们幸运地遇到“跟鹿生活在一起”的驯鹿游牧部落。接下来的四天,他们和牧民一起睡在蒙古包里。那里纬

度很高,零下三四十度,“狗身上都结冰”的冬夜,天一黑牧民就睡了。帐篷里的空间狭小,不过两三平方米。六个人的睡袋围着中间取暖的火炉摆成了两圈,靠近火炉的人还要夜里起来不断地给火炉添柴。

直到现在想起来,Roy和Sue齐声直呼那简直是“最漫长的一夜,怎么都熬不到天亮”。他们穿着羽绒服套上帽子再挤进羽绒睡袋里,紧挨着的帐篷帆布外面,就是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世界。开始热得难受,汗黏黏的。一旦夜里炉火小了,冷气就顺着地面蹿进来,冷风似乎能钻进骨头缝里。一会儿热一会儿冻,睡了醒,醒了睡。Sue更惨,

因为躺的土地不平,坡度所致,“头上的人就一直往下滑,一直在踢我脑袋。”

那天晚上的很多细节成为他们特别清晰的记忆,成为生命里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一个晚上,在他们看来是永远的财富。Roy觉得,在这种以往不曾触碰的特殊情况下,才更会去思考人生,他甚至觉得之前奋力工作时,大家都关心的房租、工资、名次……那些被人构建起来的价值,现在离自己越来越远了。他觉得幸福“真不是由钱来决定的,更不是由物质来决定的”,他们愿意和更多的人分享这些趣事,实际上也是希望人们不要被物质左右了情绪。“人生能够记得住的夜晚有几个呢?你真的在那么热的天气下走过,那么冷的雪地里睡过,才能记住那些感受,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重要的。”

最漫长的一夜,怎么都熬不到天亮

Roy觉得旅居不是去冒险,负责行程规划的他每次都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情况,请有经验的当地向导,“评估自己的能力之后再去做”。

即便事无巨细做计划,唯一的一次“探险”还是让他感到“有点盲目自信”了,那也是让他们特别难忘的一次五味杂陈的体验。

当时在埃及,Roy了解到远离市中心的村庄里有个号称北非最大的骆驼交易市场,好奇心使他特别想去看看最原始的撒哈拉文化。小村距开罗60多公里,他们看到沿路全是矮小的土房子,大多没封顶也没刷外墙,尘土飞扬中的卡车上载着骆驼。临近市场,路边一片巨大的垃圾山,甚至有两头巨大的死骆驼被随意丢弃在路边,它们显然是在长途跋涉的途中死掉。置身市场四顾

一看,等待买家光顾的骆驼大多骨瘦如柴,为防止乱跑,所有骆驼的一只前腿都被绑起来,时不时有摔倒的骆驼。“周围全是来自苏丹、索马里贩卖牲口的商人,或者是努比亚人、本地的阿拉伯人,而且鲜能看到女人的身影。只有我们是外国人,走到哪他们都会盯着看,或者来搭讪”,这样陌生的环境让Roy和Sue顿时加强警惕。糟糕的是那个村庄找不到车回城,Roy迅速找了一个当地人谈好价格载他们回城,总算是有惊无险。

回到开罗,自小喜欢逛二手市场的Roy想去当地一个著名的跳蚤市场,“结果按图索骥给带到一个类似垃圾处理站的地方,很多的野狗,光着脚跑的小孩儿,还有贫民窟的满地狼藉”,有了上次的经验,他们不敢久留。赶紧找了一条小路隐藏着,打了优步。过了很久才等到

车来,“直到上了车开了一段,才算是松了一口气。”看起来自由自在的旅居,实际上要承担很多压

力。“要鞭策自己去工作,要负责自己所有的经济来源”,Roy直言这些压力不见得适合每一个人,但他觉得压力也会带来自我的不断突破,“既然选择了,就需要自己努力。”

光鲜快乐的背后是不顺利和莫名的情绪低落,Sue慢慢发现把自己真实的面貌露出来,反而收获很多温暖。蚊虫、疾病是最大的麻烦。即便背了足够多的常备药,也会有令人煎熬的小突发,“被跳蚤咬了一腿的包,被臭虫咬到,整个手背上胳膊上全是包,奇痒。”印象最深的一次,Roy在秘鲁的村庄被当地一种毒蚊子叮了,“叮完手会流血的,第二天早上,整个手背

就肿起来了”,带的药根本不管用,必须买当地的药才有效。

Sue笑言被这些经历改变很多,“以前也很怕虫子,现在都不会太怕了,变得很皮实。”她记得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晚上录视频那次,巨大的昆虫、爬行动物全都出来了,“也没觉得特恐怖。”Roy笑着补充,“我们不会为了效果而特意去做一些作死的动作,我们传递的是一个真实的生活,遇到了就遇到了,没遇到就没遇到。恰恰是那次录视频的时候,她的嘴就被蜇了,那集嘴是肿着说的话。幸亏没什么毒性,第二天慢慢好了。”他们特有同感,经历越多,对待困难、挫折的接受度也变高了,“一些以前觉得是大问题的,现在看也觉得是小事。”

一些以前觉得是大问题的,现在看就觉得是小事

非常多的人顺着我们旅行的脚步,同步经历着旅行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