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ultation doc #2

20
1 2014-15 年度香港中文大學教務會 民選學生委員選舉 陳子聰 郭其峰 孫皓邦 陳國誠 李軒朗 教育學院 工程學院 法律學院 醫學院 社會科學院 2號 第二次正式諮詢 2 月 6 日 下午 3:30 火車站廣場 二號諮詢文件 紮根學院 服務中大 為你發聲 義不容辭 一起守護 中大價值

Upload: timothy-lee

Post on 06-Mar-2016

23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9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Page 1: Consultation doc #2

1

2014-15年度香港中文大學教務會

民選學生委員選舉

陳子聰 郭其峰 孫皓邦 陳國誠 李軒朗

教育學院 工程學院 法律學院 醫學院 社會科學院 2號

第二次正式諮詢

2月 6日 下午 3:30 火車站廣場

二號諮詢文件

紮根學院 服務中大

為你發聲 義不容辭

一起守護 中大價值

Page 2: Consultation doc #2

2

自我介紹

/ 學 院 候 選 人 /

陳子聰(花打) 善衡通教二

教育學院本科課程委員會學生觀察員(2013-2014)

資訊科技處學生用戶諮詢小組教育學院代表(2013-2014)

中大通識教育學會幹事會會長(2013)

身為師訓學生,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在這四年

的修業年內,為我的教師專業,甚至人生做好準備。在四/

五年間,由一名被管教的高中生,「蛻變」成管教學生的新晉

教師,必須要經歷扎實及可靠的師資訓練。我們一眾教育學

院的同學,身為最前線的受益者,亦必須要對日常學習有所

反思及檢討。

過去一年,我在通識教育學會擔當過會長一職,聽到不少自己課程及同院朋友,對各

自課程架構、內容、學院課程(EDUC)乃至其他大學課程要求,皆有不同的意見。我希

望利用已建立的脈絡之上,及本科生委員會學生觀察員的身份對教院的了解,進一步在學

院,甚至大學中央的教務會,反映各位朋友的意見。

近年來,甚少有教育學院學生,透過學院民選議席,晉身大學教與學最高決策機關─

─教務會。選舉乃係體現民主精神的一種方式,大學校園作為社會的縮影,大學生應有一

種自治意識及精神。更重要的是,我們畢業後就進入另一個校園,培養莘莘學子之前,我

們更應對大學校園事務多一分關心,才可有能力及經驗,培養學生真正的「自治」。

我參選教務會學生委員,除了反映意見外,更想帶動一眾接受師訓的朋友,認識身邊,

尤為教與學的思考及關心。希望各位教院的朋友,多多支持。

Page 3: Consultation doc #2

3

/ 學 院 候 選 人 /

郭其峰(阿峰) 崇基機工二

教務會師生諮詢委員會工程學院代表(2013/14)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系會書院代表(2013/14)

崇基學院學生會代表會代表(2013/14)

有人問我「上年都上過莊喇, 點解今年仲要選教務會

學生委員呢?」我想當中原因,一半對自己,一半對別人。

對自己,因為參選教務會學生委員是對思維的訓練。

因為一個教務會學生委員需要宏觀地去考慮整個學院至於

整個大學的發展方針,規劃,從而跟比自己有更多人生經

歷的院務會委員討論校政。

校政之重要性為人忽視,當校方以為學生沒有異議,政策照行無誤,最後是否真符合

學生需求,不知道,因為有時候是學生沒有反應。我認為作為大學生,要有自己的思想,

自己的意見,自己的聲音。所以對別人,我希望能出一分力,鼓勵同學發聲,集合一起,

反映予校方。

一直都覺得中大工程學院值得驕傲,但一直都有身邊的朋友對自己所讀學系信心減

卻。於是希望參選教務會學生委員,讓自己和同學都有對課程的自主,令同學和教授都對

課程進步有貢獻,更積極地改善課程質素。

參選教務會學生委員,希望做到的不只是同學與校方間的傳聲筒,更想做到的是讓更

多人關心自己身邊在大學發生的事。這就是教務會學生委員的代表性和信心。有人向我說

加油,其實不然,要一齊加油!

Page 4: Consultation doc #2

4

/ 學 院 候 選 人 /

孫皓邦(Matthew) 崇基法律一

中大學生會代表會司法程序檢討委員會委員(2013/14)

法律是文明社會的基石,這點相信在現今香港無可置

疑。而我身為一名法律學生,深信法律學院的聲音必須在

教務會中得到重視,以彰顯法律專業教育在現今社會的重

要,這是我參選教務會學生委員一職之使命。

於我而言,作為未來的法律工作者,積極參與校政是

每一名法律學生所肩負的公民責任,我們必須勇於承擔。尤其身為中文大學的學生,我們

必須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為不公不義應當勇於反抗,才可真正傳承大學五十年來所呈現的

價值。我們矢志透過教務會影響大學管治,反映同學的訴求,盡力落實各大院校校政民主

化和師生共治的共同願景。

身為一年級生,我未必如其他學院候選人般富有經驗。然而,憑着我對服務大學及法

律學院之熱誠,我承諾我會盡心盡力,聆聽同學聲音,並將之帶進教務會,希望得到各位

的支持。

Admittedly I may not be as experienced as my fellow candidates in this coalition, but I am willing to give

my full dedication to serving this very important and new faculty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Law is the foundation of every civilised society, and realising that notion, CUHK has established the School

of Law in September 2004. I believe that the Faculty of Law must have a voice in the Senate to reflect the

importance of legal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Hong Kong. These are the missions with which I am running for

Student Senator for the Faculty of Law.

In my view, to be a law student, we ought to be outspoken. We ought to shoulder our civic responsibilities

by taking up duties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The realisation of democracy in university governance has been a

pursuit longed for by student bodies across tertiary institutions in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as been the pioneer of socio-political reforms and an institution respected by its students and by that we

ought to step forward and take up the responsibility laid upon us. The genuine spirit of CUHK lies in our

outspokenness against unjust and inequitable actions and, as law students, we are defenders and guardians of

justice. Our engagement in the university governance shall be a part of our missions as law students.

I pledge to listen to your voices and serve with the best of my ability, integrity and conscientiousness. Please

support our coalition by voting in this Senatorial Election.

Page 5: Consultation doc #2

5

/ 院 候 選 人 /

陳國誠(David) 新亞護理二

教務會醫學院學生委員(現任)

資訊科技處學生用戶諮詢小組醫學院代表(現任)

中大學生會幹事會非常務幹事(現任)

初衷

回想當初,我走到「范記」傾學生會莊,在機緣巧合

下,得知中大教務會有學生委員可供參選。最後,我沒有

上學生會,反而,選擇了參與教務會學生委員的選舉。然

後,我走到每個演講廳、走進課室,對學院的同學承諾:

要為他們帶來改變,要為學院帶來新景象。然後,我順利

當選。那時,我只是一個對校政不太熟悉,只懷一股熱誠

幹勁的一年級學生。

之後那一年,我經常陷於掙扎與矛盾。有時,我在行政樓「開完」一個會議後,孤獨

地走在百萬大道上,內心會不斷質疑:這樣做是否真的可以為同學帶來改變?是否可以為

同學謀求最大的福祉?然後,我嘗試為這些質疑及矛盾找答案,我主動與醫學院各院系會

聯繫,反對在新的「soc 房」內裝設閉路電視,又在教務會及其屬下相關委員會內,向與

會者表達對深圳分校在學術自由的擔憂、對環球醫學領袖培訓課程 (GPS) 的關注,對護

理學系課程更改的疑問等。

莫失莫忘

今天,雖然我仍未找到清晰的答案,但我相信要為同學帶來改變的希望,仍未失去,

依舊存在。未來一年,我希望借助過去一年的豐富的經驗,能為醫學院帶來實質的改變,

如:於學院各系務會中加入具有投票權及發言權的學生委員,檢討護理學院的上課「拍卡」

制度等。

我們都是生於盛世,長於亂世的一代,在很多我們舊時視之為理所當然的價值,都慢

慢消泯之時,就讓我們相聚於這山城,一同抓緊那年那月那些一閃念的理想,一同擁護我

們視之為最重要的學術自主,捍衛同學參與教務及院政的機會,創造一個更值得我們所愛

的校園。

改變,一同相信,一同參與,始於足下。

Page 6: Consultation doc #2

6

/ 院 2 號 候 選 人 /

李軒朗(Timothy) 逸夫政政二

教務會師生諮詢委員會學生會代表(2013/3 - 2014/2)

社會科學院院會籌備委員會主席(2013/12 起)

中大學生會幹事會財務秘書(2013/3 - 2014/2)

「你到底上了多少支莊?」

最近,身邊的朋友經常問我這道問題,而我總愛着他們

試試數數看。經歷了一年范克廉樓[註]的生活,老是覺得

有一些未完之事,需要自己親手做好。由參選書院學生會和

代表會民選代表,到啟動社會科學院院會(大 soc)的成立工

作,再到今天參選教務會學生委員,我很幸運得到各方戰友

的支持,才有力氣走到今天。

回望過去大半年,以中大學生會幹事和師生諮詢委員會委員的身份,參與了不同校政

議題的討論,包括跟進教務會改組和大類收生安排,以及主理校務委員會學生代表的遴選

工作。我看未來一年,是最好的時代,是最壞的時代;我自期未來能夠運用過往經驗,在

別的崗位上用心工作,繼續服務中大和廣大同學,並讓中大一直賴以自豪的精神和價值,

得以傳承。

大學是三年好還是四年好?生於新制與舊制間的狹隙的我,怕且未能回答。只願在此

與君共勉:大學三/四年間,無論你作了甚麼抉擇,記着要毋忘初衷。堅守起初的信念,

你總能在狹隙間突圍而上,見到曙光。

[註:本部范克廉樓為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所在地。]

Page 7: Consultation doc #2

7

Page 8: Consultation doc #2

8

參選宣言

教務會是大學學術決策的組織,負責討論和處理各學系、學院以至全大學的考評、教

學、研究、課程等議題,其重要性毋容置疑。現時,教務會設一有十三席學生議席,分別

為大學和四書院學生會會長為當然委員,以及各學院互選學生委員。

長久以來,學院代表議席都乏人參選,以致長期懸空。去年,醫學院及社會科學院分

別成功選出學生委員;今年,再破天荒有五所學院有人競逐教務會學生委員,而社會科學

院更出現中大少有的「砍莊」,由三名候選人競逐一席。

/ 紮根學院 服務中大 /

我們競選教務會學生席位,所面向的定必是大學整體上的政策與方針。然而,身為教

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律學院、醫學院及社會科學院的候選學生委員,我們視學院同學的

聲音和支持,為我們服務全中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根基;我們的參選政綱將院政與校政並

兼,把來自不同學院同學的聲音,扣連成一整幅對中大的願景。

我們承諾在競選期間,以至有幸當選之後,會與各學院轄下院、系和課程的學生組織

保持聯繫,聆聽同學的意見。另一方面,身為各院務會之當然成員或列席成員,我們亦會

履行政綱承諾,密切監察學院事務,在院務會中為同學發聲。

/ 為你發聲 義不容辭 /

回望過去一年,我們各候選人分別在不同崗位擔任學生代表;展望未來一年,我們將

承前啟後,爭取同學信任,成為具代表性的民選學生委員,把同學的聲音帶進教務會。除

了出席教務會與其相關會議,我們亦擬設立溝通平台,廣納不同學院與主修課程同學之意

見,把各種聲音帶進建制。

不論是在教務會,抑或是各類校務委員會裡,聆聽同學聲音並將之向校方反映,乃是

學生委員本質上的天職。若我們有幸當選,定必在一年任期內緊守崗位,為同學發聲,義

Page 9: Consultation doc #2

9

不容辭!

/ 一起守護 中大價值 /

在我們眼中,創校五十年的香港中文大學,一直是一所與眾不同、散發着另類氣息的

大學。五十年來,中大經歷不同變遷,由當初三所書院組成到後來書院遭到削弱、大學四

改三、偽「國際化」政策;上述種種,雖然與起初的創校精神偏離甚遠,但是我們深信中

大所傳承的人文精神仍備受珍重。

教務會是迄今學生可參與的大學最高級決策組織。我們期許繼續透過建制內外,為中

大守護這些珍貴而無形的價值。學生自治、師生共治,亦是吾等所想所求;未來一年,我

們會爭取在校董會、教務會、院務會及其他重要決策(例如校長遴選)中,加強學生和中

低層教職員的參與,創建一個大鳴大放、百花齊開的大學校園。

2 月 14 日起,懇請各位同學用選票行動,在教務會民選學生委員選舉中投票(社科

院投 2 號),繼續守護我們一直所珍重的,莫失莫忘。

Page 10: Consultation doc #2

10

政綱

大學管治

1. 校董會改組

2013 年 12 月,校方向立法會提交《2013 年香港中文大學(修訂)規程》草案,落

實校董會精簡架構,並加入兩名學生校董。然而,校董會改組方案中,對學生校董需由校

董會委任及「保留事項」的限制,備受各方批評。

校董會是大學最高決策組織,擁有任免校內要員、通過預算和遴選校長的權力。一方

面,本校政民主化之理念,校董會加入學生成員實在刻不容緩;然而,校董會所處理的事

宜,關乎中大發展方向和未來,我們絕不能接受未來的學生校董之權限遭到「保留事項」

的削弱,漠視師生共治原則。

我們會跟進校董會改組,要求校方就校董會架構一事重新諮詢,並立即回應各學生代

表於去年所列各點訴求,包括:

一、 撤回校董會及各級決策單位中,對學生代表「保留事項」的無理限制,學生校董權

限應與其他校董無異。

二、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應為當然校董,校方應立即撤回學生校董需經校董會委任

之規定。

三、 本書院制精神,校董會及各級決策單位之席位分配上,九所書院院長及校董會/院

監會應一視同仁,平等看待。

2. 校長續任

2014 年 1 月,沈祖堯教授透過校董會公開信表示在 2015 年任滿後,有意續任校長

一職。沈教授擔任校長三年多以來,一改上任校長作風,在校園推廣人文關懷精神,印象

開明,深受同學歡迎。然而,根據《香港中文大學規程》,校長之任期及遴選工作,全由

大學校董會決定,而且並無任何學生參與,顯然違反師生共治的精神。

有鑑於此,對於大學校長遴選,我們要求:

一、 修改大學規程,在「校長遴選委員會」加設當然學生代表;

Page 11: Consultation doc #2

11

二、 遴選委員會和大學校董會公開推聘任/延聘校長的準則;

三、 要求校董會舉辦公開諮詢,收集同學對聘任/延聘校長的意見,並在任命程序中反

映這些意見。

3. 教務會改組

教務會是大學教學事務的決策組織,掌管教學、研究、課程和考評等事宜的決策權。

現時教務會內有若干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包括中大和四間書院的學生會會長及其他按

學院選出的民選代表。

中大校方於 2008 年在教務會成立專責委員會,開展教務會改組工作。方案中建議削

減學生代表至本科生、研究生及學院互選代表各一名。現時原有改組方案被擱置,新的改

組方案尚待討論。

及後於 2010 年中大學生會全民投票通過要求校方採納另一教務會本科生委員產生

方案,即保留中大學生會會長的當然席位,並由各學院的民選院務委員互選一人和九所書

院學生代表互選二人為教務會委員。

我們將積極跟進教務會改組事宜,重申和持守各學生代表自 2010 年以來之立場,即

依循全民投票的結果制訂新的方組方案,要求重組後之教務會需包括大學學生會會長、至

少兩名書院學生會代表及至少一名院務會學生委員互選代表。

4. 院務會學生委員定額

院務會(Faculty Board)乃每個學院的決策組織,負責統籌各學系之教學,以及審議

各學系課程及教學內容,其決策與同學息息相關。現時,《香港中文大學規程》指定院務

會設有學生委員,但未有具體規定選舉辦法。(一般而言,由該學院的教務會學生委員兼

任。)

我們要求確立院務會學生委員定額及產生辦法,並與教務會改組同期實施,具體如下:

一、 每學院之院務會需包括至少一名本科生代表及一名研究生代表;

二、 院務會本科生代表選舉需由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負責籌辦,選舉方法與現時按學院

劃分之教務會學生委員選舉同;

三、 院務會需包括院會(或同等本科生學生組織)會長或各系會會長互選一人為正式學

生觀察員。正式學生觀察員除無權投票外,權限與學生委員同。

Page 12: Consultation doc #2

12

學務及教務

1. 大類及統一招生

自 2012 年大學復行四年制起,理學院及工程學院落實「統一招生」制度,而社會科

學院則開設「大類收生」辦法,與原有的「分科收生」並行。我們要求校方檢討上述學院

的收生安排,反對盲目推動大類收生或學院統一收生。

現時,文學院維持純粹分科收生方法。我們認為在得到文學院各學系師生一致共識之

前,校方應擱置所有於文學院落實學院統一收生或大類收生的計劃。

2. 教學語言與國際化

2005 年起,以劉遵義教授為首的中大校方推行一系列所謂「國際化」政策,要求各

學系以英文取代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以配合其大量招收非本地學生的目標,我們對此表

示強烈反對。

我們要求校方重新正視教學語言問題,肯定中文為我校主要教學語言,反對盲目推動

「國際化」而犧牲本地生以母語學習的機會。與此同時,我們亦十分關注粵語作為我校教

學語言的地位。

另一方面,我們亦建議校方加強對交換生及國際生的語言支援,為他們增設更多粵語

/中文進修課程。

3. 核心科目及選科

大學復行四年制起,新學制學生落實新一套核心科目的政策,然而新核心科目實施時

間尚短,有待調整。我們會聆聽同學意見,跟進大學中文(大中)、大學英文(大英)及

大學通識(大通)科目的安排,例如要求檢討大中、大英及大通基礎課程由相關單位預先

編排(Pre-assigned)的制度,令同學選科更有彈性。

另外,學生訊息系統(CUSIS)選科系統每逢選科及增/退選日時有出現事故,為同

學所詬病。我們會促請教務處及資訊科技處繼續跟進大學選科制度,持續 CUSIS 之穩定

性和網絡負荷量。

4. 學術發展計劃

我們會繼續關注大學向教育資助委員會提交的 2015-18 資助周期學術發展計劃

(Academic Development Proposal)及撥款申請撰寫進度,確保資源用得其所及個別學系

Page 13: Consultation doc #2

13

不會因「學額回撥」機制而須作不必要整合。

5. 學期長度問題

去年,校方建議第一學期由原有九月首個星期一開始,改於每年九月一日開始,並延

長教學長度至十四星期,惟有關改動對新生申請宿位、書院迎新營等,造成重大影響,實

在不應倉猝落實。我們會持續跟進學期長度問題,要求教務處及秘書處在制訂校曆時,聆

聽及尊重各方意見,當中包括各迎新營之籌委同學。

現階段,我們對九月一日開學之建議有極大保留。我們建議校方研究縮短第二學期至

十三星期及在每一學期中段加入「閱讀週」(Reading Week)之可行性,以及敦促校方向

香港考評局(HKEAA)及聯招(JUPAS)爭取提早放榜。

6. 監察深圳分校

因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亦稱深圳分校)開辦,並擬於 2015/16 學年開始收生,

我們會在教務會跟進及監察深圳分校之運作,包括其開辦課程是否全面,以及教學質素和

學位認受性問題。

研究及自資課程

1. 三十九區研究設施

我們會密切注視 39 區附近研究生設施及宿舍的撥款、發展及興建進度。

2. 本土及中文研究

中大作為香港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創造知識、作育英才、推動社會發展自然是其首

要目標。我們反對現有教育資助委員會(簡稱教資會/UGC)所採用評核院校的標準,扼殺

對社會發展有更大幫助的本土及中文研究,而傾斜於符合國際標準及以英文為媒介的研

究。

我們認為,我校作為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的院校,可作先驅鼓勵本土及中文研究,

並支持沈祖堯校長早前提出的兩岸三地中文學術平台之願景。

3. 教員聘任及升遷

真正健康的學術發展是應該教研並重、教研相長,因此我們認為教員的升遷任免,不

應單以論文「產量」及獲登國際期刊的次數等量化評核作為標準,反而用心教學的老師亦

值得嘉許。若有幸當選,我們會在教務會上申明立場,並要求校方調整現時政策。

Page 14: Consultation doc #2

14

4. 自資課程

我們會透過教務會會議等持續監察中大自資課程之質素和學費水平,遏止學位淪為

商品,失卻教育本義。

教育學院事務

主筆:陳子聰(教育學院候選人)

1. 學院課程的修讀先後次序

現時教育學院五個全日制本科生課程,共同設有 EDUC2110(課程與教學設計)、

EDUC2230(學校教育的架構和過程導論)及 EDUC2310(兒童及青少年發展三個學院課

程。近兩年,院方為最後一屆舊制及首兩屆新制的同學,預先安排上述三科的修讀時間及

次序。對此,我們爭取新制同學可於修業期首兩年,自由選修上述三科的次序及時間,令

同學選科時更具彈性。

2. 其他教育研習科(EDUC)的上課時段安排

為遷就三、四年級同學的教學實習時間,絕大多數的教育研習科(兩學分)均需在半

個學期,每星期上二節二小時的課(double timeslot),合共四小時。這對於二、三年級尚

未開始實習同學的上課及課業壓力,造成較大壓力。對此,我們爭取在可行師資及資源的

情況下,開設全學期課程,減輕尚未實習同學的學業壓力。

3. 教學實習(Teaching Practice)與教育研習科的安排

現時三年級下學期及四年級上學期,以及將來新制下五年級同學,均需參與及修讀教

育實習科方可畢業。在實習學期的上半段,大多同學亦須同時修讀教育研習科科目。在同

時準備實習及教育研習科本身課業下,高年級面臨雙重的壓力。對此,我們建議重新檢視

各課程的「修讀規定」(Study Scheme),在不影響同學未來專業水平及知識的下,放寬修

讀教育研習科的總學分數目。

4. 修讀其他學院及學系科目的難處

現時部分學士課程的同學,需要修讀其他學院及學系開設的科目。然而在選科時卻需

要與該系/課程同學競爭,同時亦與課程主修及教育研習科的時間相撞甚為嚴重。對此,

我們建議學院各課程秘書加強與其他學院/系/課程的溝通,同時適時審視各課程的修

讀規定,配合其他協作學系開設的科目。

Page 15: Consultation doc #2

15

5. 升格本科課程委員會學生觀察員

教育學院院務會下設有「教育本科課程委員會」,每個課程均設有學生觀察員。為增

加同學的關注,我們建議將現時由各課程主任提名的「學生觀察員」,升格至由當屆有關

課程學會/系會幹事會提名的「學生委員」。

6. 研究生事務

教育學院開設多個全日制及兼讀制的高級學位課程。我們將會監察各項高級學位課

程及科目的質素,並爭取在教育高級學位課程委員會當中反映。

工程學院事務

主筆:郭其峰(工程學院候選人)

1 .統一收生

我們會繼續關注工程學院統一收生課程安排,要求學院審視新學制學院課程(Faculty

Package) 如 ENGG1100、1110、2600 及基礎科學科目的成效,讓學院有基礎發展更適合

工程學院一年級生的課程。

此外,在學院統一收生制度下,學系出現學額分配不均的問題。學系收生太多,資源

未能配合發展;學系收生太少,導致本來投入學系的資源過剩。我們要求院方正視問題,

制訂出方案應對問題。

2. 學院與學生的關係

我們會與工程學院院會和各系會保持緊密溝通,並聆聽學院的意見。希望建立有效收

集意見的渠道,向學院和教務會反映學生的意見與訴求。

3. 新課程之發展

新課程(能源工程學)於今學年開辦,我們會關注其課程內容安排及其與申請香港工

程學會(HKIE)認證的情況。 [註:申請 HKIE 認證影響能源工程學系畢業生於工程界的認受性,不

容忽視。]

4. 電子工程(EE)與電腦工程(CE)合併

我們十分關注電子工程學系與電腦工程學系合併成一學系之建議,並會確保學院在

足夠的討論環境和同學的民意基礎下作出決定。

Page 16: Consultation doc #2

16

5. 研究生課程

我們會關注研究生課程之質素及其成效,並向學院方和教務會反映。

6. 與工程界之聯繫

我們關注學院與工程界之聯繫,以及工程學院於工程界別的認受性。

7. 學生參與院務及系務

工程學院於上年開始統一,院政結構亦在逐漸建構。我們會爭取院務會加入具有投票

權及發言權的學生委員,將同學聲音帶入院務會,提高院政透明度,建立良好的師生共治

傳統。

至於系務會方面,我們亦會爭取於學院各系務會中加入具有投票權及發言權的學生委

員,並交由當屆有關的系會幹事會提名。

法律學院事務

主筆:孫皓邦(法律學院候選人)

1. 保持與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溝通

我們會與法律學院院會(ULS)及法律學院研究生會(GLSA)保持緊密溝通,進一步

關注學院對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升學及就業需要有否提供充足支援。

2. 開拓不同溝道渠道

現時,法律學院已透過與年級代表以及院會代表會晤了解學生意見。然而,為使同學

聲音更得反映,我們會爭取開拓不同溝道渠道,以在大學教務會層面上,向校方反映本科

生和研究生的意見,確保多元聲音能獲充分表達。

3. 持續監察院政

我們會持續監察法律學院事務,確保大學與學院於作出重大課程改革或與法學生利

益有重大影響的決定前,本院學生已獲充分而廣泛的諮詢。

Page 17: Consultation doc #2

17

4. 法律專業證書(PCLL)課程發展

我們會密切關注和跟進中大法律專業證書課程發展及各方反應,向本院學生及時匯

報學院對法律專業教育改革的看法。

醫學院事務

主筆:陳國誠(醫學院候選人)

1. 系務會增設學生委員

雖然現時各學系已透過與年級代表或院系會代表會晤了解學生意見,惟這些屬非正

式的途徑。因此,我們將致力爭取開拓不同官方正式的溝道渠道,並於學院各系務會中加

入具有投票權及發言權的學生委員,並交由當屆相關的課程學會/系會幹事提名,將學生

的意見帶入建制。

2. 關注護理學的上課「拍卡」制度

過住護理學同學經常會有一個歷久不衰的疑問:究竟點解中大護理要「拍卡」?因為

要向護士管理局交「時數」。又究竟點解港大、理大護理唔係好似中大咁「拍卡」?因為......。

正因「拍卡」制度與護理教務上有著重大的關係,因此我們將主動與院方商討,了解當中

的因由,並必向同學匯報有關理由。如有必要,將與同學討論跟進行動。

3.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

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將會獨立成科,並於下學年於聯

招系統中首次招生。對此,我們將關注該課程的資源運用,如:選擇到海外作短期或長期

的研究/學習,或於中大或海外就讀為期一至兩年的醫療相關課程的資源分配等。另外,

我們也會聆聽有關同學對此課程的意見。

4. 確保重大學院教務資訊的發放

我們將確保大學及學院於作出重大課程改革或與醫學院各課程學生利益有重大影響

的決定前,本院學生已獲充分而廣泛的諮詢。除了確保校方與同學之間有足夠的諮詢機會,

我們也會力爭舉辦相關活動,聆聽同學的體法及讓同學有足夠表達意見的途徑。

Page 18: Consultation doc #2

18

5. 與院方及各院會關係

我們會透過各類途徑,如主動舉辦論壇聯席會議,邀請院方代表、同學及各院會的代

表出席等,聆聽同學對學院的意見,增加院政透明度,希望建立有效接收意見的渠道,向

學院和教務會反映學生的意見與訴求。

6. 新舊學制課程內容差別

我們會繼續關注雙學制下,醫學院各新舊學制課程內容的差別,聽取同學意見,向校

方反映有關擔憂。

社會科學院事務

主筆:李軒朗(社會科學院 2號候選人)

1. 大類收生

自 2012 年大學復行四年制起,社會科學院採用雙軌制收生方法,即在原有以學系為

本的「分科收生」之外,加設「大類收生」入學辦法。大類收生的配額由八個主修課程(不

包括社會工作學及全球研究)各自調撥兩成而成,即「分科收生」仍佔整體取錄的八成。

我們繼續關注本院大類收生課程,要求院方加強關於大類收生課程之支援工作,包括

向學生提供更多選科輔導,以及持續評估大類收生課程的成效及對各學系之影響等,並作

出相應跟進及改善。此外,現時社會工作學並不實行大類收生入學辦法,我們會跟進此安

排,密切與該系同學溝通,向院方及校方上反映他們的意見,並要求在現階段:

一、社工系繼續實施獨立收生,不實行大類收生;

二、分科收生/大類收生的比例維持在約 8:2。

2. 社會科學院院會

現時,社會科學院兩個專業學院、六個學系及三個主修課程,分別設有其院會、系會

及課程學會,另設有一名教務會民選學生委員*作為學院學生代表。然而,隨着社會科學

院規模之增長,以及跨學科課程之開辦,此等學生組織及學生代表,未足以妥當全面以學

生視角參與學院事務。

為了加強各主修課程之間的意見交流,促進社會科學院團結一致,我們倡議成立社會

科學院院會,並會協助院會的成立工作。我們期許,未來社會科學院院會能與其他學生組

織互補角色、共存互利,共同為全院同學謀求最大福祉。

Page 19: Consultation doc #2

19

[註*: 由社科院選出的教務會學生委員當然擔任院務會學生委員一職。]

3. 學院課程(Faculty Package)

四年制學生除主修課程科目外,尚需修讀 9 學分學院課程科目,才滿足畢業條件;大

類收生入學的同學更需依靠第一學年修讀學院課程,決定未來的主修課程。故此,學院課

程質素及科目安排對本院同學而言,實在極為重要。因此,我們會向學院及各主修課程施

壓,要求改善新學制學院課程之安排及質素,其中以下情況尤受關注:

甲、 部分熱門學院課程科目預留配額予大類收生和第一修學年學生,導致其他學生無

法修讀。

乙、 大類收生同學宣告主修後,其於第一年所修該主修課程開辦之學院課程科目,不計

入學院課程學分,需重新修讀另一科。

丙、 修讀由所屬學系開辦之學院課程科目,其學分既不計入主修課程選修,亦不計入學

院課程。

丁、 學院課程科目教學質素參差不齊。

4. 新院長遴選

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少南教授將於本年七月三十一日任滿。負責遴選新任院長的遴選

委員會已於去年組成,相信遴選程序已經開始。本師生共治精神,我們要求院方及校方在

遴選時充分考慮同學意見,並公開遴選準則,提高透明度。

5. 全球研究及城市研究課程

社會科學院於 2012 年開辦了全球研究(Global Studies)及城市研究(Urban Studies)

課程。我們會主動聆聽兩個新課程同學的意見,並要求院方增加對兩個課程的支援及資源,

包括增設更多主修科目供學生選讀,聘任更多教員等。

Page 20: Consultation doc #2

20

票站安排

11/2 (二) 本部文廣天井 1200-1600

信和樓 UG 樓平台 1400-1800

12/2 (三) 本部文廣天井 1200-1600

火車站 (民女) 1400-1800

13/2 (四) 本部文廣天井 1200-1600

賤橋 (舊賤 5/F 平台) 1400-1800

14/2 (五) 本部文廣天井 1200-1600

法律學院金鐘校園 1200-1500

--

17/2 (一) 新亞錢 lib 對出 1200-1600

康本園地下 1400-1600

李炳醫學圖書館外 1200-1500

18/2 (二) 新亞錢 lib 對出 1200-1600

康本園地下 1400-1600

19/2 (三) 聯合湯石 1200-1600

火車站 (民女) 1400-1800

20/2 (四) 聯合湯石 1200-1600

火車站 (民女) 1400-1800

政綱交流會 時間: 7/2(五)17:30

地點: 范克廉樓 306 室

內容: 候選人解釋政綱

與同學互動交流

如對諮詢文件內容有任何問題,

歡迎前來與我們交流。

Find us on Facebook!

fb.com/2014ForCUHKSe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