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概要1 1 - book.sir.com.twbook.sir.com.tw/prvpdf/010ba201403.pdf ·...

13
社會工作概要 ....................................... 11 第一章 社會工作導論 ................................................ 12 第二章 社會工作方法 .............................................. 168 第三章 社會工作實務(機構) .......................... 1125 第四章 社會工作實務(個人服務) ................. 1140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Dec-2019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社會工作概要 .......................................1-1第 一 章 社會工作導論 ................................................ 1-2

第 二 章 社會工作方法 .............................................. 1-68

第 三 章 社會工作實務(機構) ..........................1-125

第 四 章 社會工作實務(個人服務).................1-140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概要 .............2-1第 一 章 社會政策 ......................................................... 2-2

第 二 章 社會立法 ....................................................... 2-19

第 三 章 社會福利 ....................................................... 2-24

第 四 章 社會保險政策與立法 ................................ 2-40

第 五 章 社會救助政策與立法 ................................ 2-59

第 六 章 勞工政策與立法.......................................... 2-76

第 七 章 人口、人團、國宅政策與立法 .............. 2-86

第 八 章 兒童及少年福利政策與立法................... 2-95

第 九 章 婦女及家庭福利政策與立法.................2-113

第 十 章 老人福利政策與立法 ..............................2-134

第十一章 身心障礙福利政策與立法 .....................2-154

第十二章 社區福利政策與立法 ..............................2-169

第十三章 志願服務政策與立法 ..............................2-172

第十四章 社工專業政策與立法 ..............................2-179

11--22 社會工作概要

第第 一一 章章 社社社會會會工工工作作作導導導論論論

第一節 社會工作概論

下列關於社會工作起源與發展的敘述,何者錯誤?

社會工作的起源是志願服務與慈善事業

社會工作的起源是一群領有專業證照的人所從事的專業助人工作

社會工作是為解決貧窮問題而開始的

一般學者咸認社會工作是起源於英、美的慈善組織會社與睦鄰

組織兩大傳統

社會工作最初是無組織的個人實施或慈善事業,以後逐漸成

為有組織的社會救助或社會服務工作。

社會工作專業,是一種什麼專業?

助人的專業 行政的專業 醫療的專業 法律的專業

社會工作是一種助人自助(Help People Help Themselves)的專業,由於各國家之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背景不同,

有些國家會以社會福利(Social Welfare)稱之,有些國家稱

為社會服務(Social Severice),或者稱為社會福利服務(

Social Welfare Service)。

社會工作有不同的定義,以下解釋何者錯誤?

是一種專業的活動

主要是研究社會關係的學科

是重視助人的專業關係

如同其他專業一樣,具有解決問題的功能

第一章社會工作導論 11--33

社會工作是一門學科,專以研討有關幫助人群的人際關係、

並且解決社會問題之學問。

就系統觀點而言,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角色,請問乃屬於下列那一

個選項(請選出最適者)?

資源連結或媒介者 教育者

倡導者 以上皆是

社會工作人員在助人的過程中,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要時時提醒自己,勿強加自己的價值觀給案主

要了解案主的文化背景,覺察文化的差異

要從案主的角度看問題,了解案主的需求

要強調自己的專業度,不斷給與案主指導

社會福利機構應該定期透過管道向社會大眾說明服務的結果,其

主要的原因為何?

對社會及委託服務者的責信

建立機構慈善形象,以期有更多捐款

讓案主知道機構所投入的資源

教育社會大眾

學者 Skidmore & Thackeray(1994)認為社會工作專業具有一些

重要的特質,下列何者不屬於前述的特質?

強調家庭對個人及社會的重要性

社會工作者與案主關係的建立是助人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社會工作者需要運用社區資源,來解決人們的問題

社會工作不傾向運用精神病理、心理治療的方法,來了解與分

析人類行為

學者 Skidmore & Thackeray 認為社會工作會運用精神分析與

心理治療的技巧,分析與了解人類的行為,並且找出病因,

11--44 社會工作概要

對症下藥處理案主問題。

下列有關「適應」的概念,何者錯誤?

個人可以和環境建立一種和諧關係

個人的適應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

個人必須不斷改變自己的行為以適應環境

適應的目的之一是維持個人最佳功能狀況

依據艾瑞克遜(E.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青少年

這個階段的發展任務與發展危機是:

對人信賴 v.s.對人不信賴 活潑自動 v.s.羞愧懷疑

自我認同 v.s.角色混亂 精力充沛 v.s.頹廢疏離

所謂的「人在情境中」(Person-in-environment)又可分為

:內部力量 Erikson 人生發展生命週期:Erikson 認為:在生

命的過程中,個人必須不斷的與社會接觸,並產生一系列之

衝突,他稱之為心理社會危機(Psychosocial Crisis)。所謂

的成長,就是克服衝突的過程,如果這八個階段的危機,或

發展任務未被克服,當個人面對其它的危機時,先前階段的

挫敗將會造成妨礙,當某個階段的任務未被完成時,其潛伏

的衝突將會以不同的形式繼續存在。例如:第一個階段─信

任 v.s.不信任,始於嬰兒階段,如果案主的問題未被順利解

決,它可能在生命週期的任何時間影響當事人。

我們以下簡要敘述 Erikson 八個心理社會階段並且加上補充

其社會視利體制如下:

嬰兒期:信任 v.s.不信任(0~3 歲):嬰兒必須對提供

的食物和舒適的母親發展信任感,如此,當他的母親不

在場時,也不致感到焦慮或憤怒,如果這些基本需求沒

有得到滿足時,可能會造成不信任的人際關係。

社會福利體制為兒童照顧、親職假、兒童保護、兒童安

第一章社會工作導論 11--55

置、收養服務、親職教育、到宅服務等。

幼兒期:自主 v.s.猜疑與羞恥(3~6 歲):這個階段的

關鍵事件是幼兒自信地發展出大小便控制,且未受到父

母過於嚴厲的批評(Erikson),如果父母過於鼓勵依

賴或過於嚴苛,幼兒可能覺得羞恥與猜疑,自主自立將

會受挫。

其社福體制為托兒照顧、機構式照顧、所得維持政策、

醫療照顧、家庭諮商與治療、兒童保護服務。

學前期:主動進取 v.s.罪疚(6~13 歲):在這個階段,

兒童必須克服對異性父母之對抗情感,並克服對於同性父

母的憤怒感,他們的能量被導向新的方向;學習參與社會

的、有創意的遊戲活動,兒童如果不被許可參與這樣的活

動,可能發展出罪疚、自責,對於案主自己的生活缺乏自

信心。

就學期:勤勉 v.s.自卑:在這個時期,兒童必須學習就

學所需的基本技巧,也需學習性別角色認同,如果這時

期的兒童未發展出基本認知技巧,可能會產生不適感或

自卑感。

社福體制:即指這個階段兒童的社會福利工作以學校社

會工作、兒童休閒服務與課後輔導、兒童保護服務、所

得維持方案、醫療照顧。

青少年期:認同 v.s.角色混淆(13~18 歲):這是

Erikson 理論架構中,一個重要階段,青少年發展出信

心,知道他人看自己就如同他自己看自己一樣,於是發

展出自我認同(Self-identity)。在這個時期,青少年也

發展出教育目標與職業目標,以及有關生命意義;如果

青少年未能完成這個階段的任務,青少年可能會產生角

色混淆,難以為自己設定教育目標或生涯目標。

11--66 社會工作概要

社會福利體制:職業輔導、課後照顧、犯罪矯治服務、

親職教育、就業服務、兒童保護服務。

成年期:親密團結 v.s.孤立疏離(18~21 歲):這個時

期發展的是社會關係與工作關係,如果這個任務未完成

,個體可能發展出疏離感或孤立感。

社會福利體制:就業服務、職業輔導、婚姻諮商、矯治

服務。

中年期:創作能力 v.s.自憐(21~65 歲):在這個時期

,個體必須超越與他人之間的親密關係,進而承擔起助

人責任;發展出對家庭、社會,以及後代的關懷,如果

個體未獲致成就感,未具有生產力及自我發展的機會之

擴張,他們可能會產生冷漠感。

社會福利體制:家庭政策、心理衛生服務、醫療照顧、

家庭諮商與治療服務、就業服務、員工協助方案等。

老年期:自我統合 v.s.絕望無助:老年角色的自我發展。

社會福利體制:老人長期照顧政策、醫療照顧、到宅服

務、社會參與、交通服務、家庭諮商與輔導服務。

艾力克森(Erikson)將人生發展生命週期分成八個階段,試問 7~11 歲時是形成那一種內部力量?

勤勉 信任 自主 進取

下列何者是基於「殘補式」(Residual Model)的社會福利觀點

所建構的福利制度?

特殊境遇婦女的生活扶助 國民年金

勞工保險 全民健康保險

從長期的規劃來看,所謂的殘補式(Residual Model)的社

會福利,亦即社會福利無法發揮正常功能的短暫性之需求現

象,制度式福利認為社會福利是社會正常而不應間斷的第一

第一章社會工作導論 11--77

線功能,我國的社會福利觀點之下的福利制度,往往是依照

制度式到殘補式的不同程度的光譜以作安排。因此,在民國

98 年頒發之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該法規定是為特殊境

遇家庭解決生活困難。

依照 E. Erikson 人類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在小學階段的任務是什

麼?

身份對角色混淆 創造力/主動對罪疚感

勤奮對自卑 親密對孤立

社會工作的「社會」部分,是強調什麼,下列何者為錯誤?

社會互動的壓力 社會流行的趨勢

社會功能的失調 社會關係的了解

有關 Morales & Sheafor(1998)提出的社會工作者存在的三個主

要使命,下列那一個選項正確?

照顧(Caring)、治療(Curing)、改變社會(Changing theSociety)

照顧(Caring)、衡鑑(Assessment)、改變社會(Changingthe Society)接納(Accepting)、治療(Curing)、改變社會(Changing

the Society)照顧(Caring)、治療(Curing)、行動(Acting)

對於貧窮問題的敘述,下列何者較為正確?

社會工作人員應致力提升窮人的道德水準

唯有更高、更多的社會救濟,才能解決貧窮問題

慈善和宗教的力量才能解決貧窮問題

公共救濟制度的設計需要有科學性的研究來支持

有關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的敘述,何者正確?

有足夠的愛心就夠了

在臺灣,一定要碩士畢業才能成為社工人員

11--88 社會工作概要

需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價值與技巧

專業獨立,不需要與其他專業合作

史基摩和薩克雷(Skidmore & Thackeary, 1994)將社會工作的特

質細分為十六個項目,其中他們認為,社會工作助人過程中最重

要的關鍵為(請選出最適者):

善用資源 案主自助、自立

關係的建立 社會制度的改善

他們強調助人關係的建立(Relationship)是助人過程當中

最重要的一環,社工員與案主需要建立專業的關係,如同社

區資源的運用。

在重大災害服務中,往往需要透過下列何種行動,以迅速有效地

提供服務,避免所謂的「二度災害」(Second Disaster)?

社會救助 輔導諮商 悲傷治療 服務整合

莫樂斯和西佛(Morales & Sheafor)所提出的社會工作三個使命

或宗旨(3C’s)中,並未包括下列何者在內?

照顧(Caring)治療(Curing)因應(Coping)改變社會(Changing the Society)

國內許多保護性法令,如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家庭暴力防治法、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等,法令中明訂社會工作者為第一時間必須參

與協助案主工作的專業工作者。請問下列何理由不是社會工作者

作為第一時間協助者的原因?

因為社會工作師的證照制度比諮商師或心理治療師早開始

因為社會工作者的功能是案主改變的媒介(Change Agent),

激發案主的改變意願

因為社會工作者可以為案主提供資源網絡的協調工作

第一章社會工作導論 11--99

因為社會工作者的助人工作強調案主所在的環境脈絡

社會工作的三大傳統基本方法為個案工作、團體工作與社區工作

,對於三大工作方法特性之比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個案及團體工作之目標在改變個人行為,社區工作的目標則在

實質解決社區問題,提升社區自治能力

個案工作之動力為家庭動力,團體工作則為團體動力,社區工

作則為社區動力

個案工作之主要技術為支持、傾聽;團體工作為社會衝突、團

體動力學;社區工作則為方案設計、會議及動員

個案、團體工作之對象為失功能或處於困難中之受助者;社區

工作則為社區領袖、菁英、一般居民

個案工作之技術為充權、傾聽、同理、面質、有目的的回應

;團體技術的主要技術為充權、團體動力;社區工作主要的

技術包括方案設計、會議、動員。

五大傳統社會工作方法為以下何者?

個案、團體、方案、社區、行政

個案、團體、社區、行政、研究

個案、團體、社區、行政、倡導

個案、團體、社區、行政、政策

下列何者不屬於社會工作專業的三大基本工作方法?

社區組織工作 社會團體工作

社會福利行政 社會個案工作

社會工作的五大方法其中之一。

下列何者不是社會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

個案工作(Social Casework)團體工作(Social Group Work)

11--1100 社會工作概要

家庭工作(Family Work)社區工作(Community Work)

所謂傳統的、主要的或基本的三大社會工作方法為:

社會個案工作(Social Case Work)即以個人或個別家庭

為社會工作的工作對象。

社會團體工作(Social Group Work),以一群人、團體或

社團為對象的社會工作。

社區組織工作(Community Organization),以一群人共

同生活的地區或社區為工作的主要對象與方法。

下列何者屬於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的範疇?

社會工作管理 社會福利行政

醫院社會工作 社會工作研究

下列關於社會行政的敘述,何者錯誤?

靜態平衡的過程 促成組織共同的目的或目標

安置人力、物力等資源 必須依靠協調及合作等方式

下列何者不是社會福利行政的功能?

目的與目標的決定 提供有組織的工作環境

計畫與協調 推動社區發展

下列何者非屬 1942 年的貝佛里奇報告書中所強調的原則?

主要的謀生能力喪失之危險,如疾病、意外、老年等,其分別

包括在不同的保險中

採取均等費率,不管繳納者的所得高低,一律相同

採取均等給付,使每個人有相同的權利

每個國民均為社會保險對象

1942 年的貝佛里奇報告書(The Beveridge Report),為一

劃時代的社會改革文獻,對於英國社會安全制度的建立,具

第一章社會工作導論 11--1111

有極大貢獻。其中的內容強調四項原則:

每個國民均為社會保險對象。

主要的謀生能力喪失之危險,如疾病、意外、失業、意外

傷害、守寡、產婦與老年等,包括在一個單獨的保險之中。

採取均等費率(A Flat Rate of Contribution),不管繳納

者的所得高低,一律相同。

採取均等給付(A Flat Rate of Benefit),使每一個人有均

等的權利,貝佛里奇(Beveridge, William H.)建議由國

家統籌辦理,包括其有關人民生活與社會福利設施之社會

安全計畫,可以使每一個國民,由出生至死亡,在平時及

遭遇意外時,皆能獲取生活之保障。

下列何者不是社會工作的「巨視」(Macro)工作方法?

社會政策 社區組織與計畫

人群服務組織管理 團體工作

社會工作按照其服務方式,可分為直接服務與間接服務;直

接服務工作是指社工直接面對案主或是與服務的受益者在一

些直接接觸過程中,例如:個案工作、團體工作、以及各種

的治療、輔導、諮商等,此類型的社會工作又稱為微視(

Micro Social Work)社會工作。間接社會工作是指社會工作

者不直接面對案主,即不直接接觸服務受益者,而是以間接

的方法提供案主服務或是達到服務的功能,如:社會立法、

社會福利行政、社會工作督導、社會工作研究法、社區組織

與社區發展、方案設計與方案評估等皆屬之;此類型的社會

工作又稱為巨視社會工作(Macro Social Work)。有一些實

務工作者認為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工作應屬於直接服務的範

疇,但有些學者認為應該介社會工作的直接服務或間接服務

之間,這個問題見仁見智。

11--1122 社會工作概要

社會安全體系應包括那三部分?下列何者為正確?

社會保險、公共救助、社會津貼

社會保險、公共救助、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公共救助、社會津貼

社會保險、社會服務、社會津貼

下列對社會救助的敘述,何者正確?

是社會保險的一種 又稱為社會津貼

又稱為公共救助 源於睦鄰會社

有些單親家庭窮到無法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政府以特定方案來提

供現金或租屋補助,幫助他們購買食物或抵付房租,這是屬於那

一種社會福利服務?

制度式(Institutional) 保護式(Protected)預防式(Prevented) 殘補式(Residual)

對於需要救助者,由國家給予救助或援助,稱之為:

第三部門救助 公共救助

民間救助 志願團體救助

社會救助政策在歷屆的國政綱領都一再的被提出,現行的社

會救助法照顧其國民當中的生活困難者以及遭受緊急的患難

或非常災害者之生活,並協助其救助對象之自立生活,因此

稱之為國家救助。

關於社會排除(Social Exclusion)的觀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由英國人雷諾在 1984 年提出

社會排除具有多元的因素

社會排除的過程具有動態的本質

處理社會排除需要社會與經濟力量的結合

美國 1935 年社會安全法案通過,主要內容不包括那一項?

社會保險方案 (類別型)公共救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