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運輸』- 綠色智慧安全運輸推行策略 之評析與建議 ·...

7
14 車輛研測資訊 0952013-08 http://www.artc.org.tw 所謂「永續運輸」,簡單來說,就是指綠色、 智慧及安全的運輸方式,內容包括促使大眾運輸與 私人運具平衡發展、採用先進公車營運模式、創新 運輸方式、人本交通政策、智慧交通管理社區化及 改善交通安全等策略,以期多管其下、相輔相成, 從而有效改善現今的交通問題;另一方面則是提升 民眾日常所需之交通運輸的效率性與安全性,同時 也更能符合人性化及智慧環保的趨勢,達成永續運 輸的目的。本文以下就永續運輸的相關內涵與施行 策略為讀者分析說明。 一、大眾運輸與私人運具平衡發展 落實永續運輸的首要關鍵在於能夠促使大眾運 輸與私人運具平衡發展,因此大眾運輸的規劃設計 必須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為增加其相對於私人運 具之競爭性,必須掌握4大重點: 1. 空間掌握性:直達快速的主線加上及戶的接駁轉 運系統。 2. 時間掌握性: 主線班次密,並能掌握等車及行車時 間,善加運用即時動態系統或預約準時服務。 3. 所有大眾運輸運具服務品質的無縫接軌。 4. 所有大眾運輸系統資訊的無縫接軌。 以最有效率的捷運系統為例,目前大台北地區 的捷運已成路網,但根據使用者分析,卻發現捷運 乘客大都由公車族移轉而來,因此,事實上整體大 眾運輸的使用率並未達到先進城市50%之門檻,也 不及歷任市長承諾之60%目標。最大主因在於其規 劃主要對象並非現有私人運具使用者。一般而言, 大眾運輸之「潛在需求」在意的是,對所使用運具 於時間與空間的掌握性,所以要提升它的使用率除 了提高尖峰時段之列車運能、優惠票價及藉由公車 路線重組整合使公車與捷運相輔相成外,改善最後 一哩之捷運接駁轉乘系統更是重要。因此,建議目 前規劃各式捷運系統的各級政府,必須以大眾運輸 潛在需求的使用者角度來規劃設計「即時」與「及 戶」的捷運接駁轉乘系統。 可運用的措施如增加汽機車轉乘空間、轉乘 停車優惠或免費、改善自行車及行人接駁轉乘設施 之外,亦應規劃設計「計程車共乘接駁預約與即時 派遣系統」,彌補現行的捷運接駁公車不足之處; 同時採行先進衛星定位、地理資訊、無線電通訊及 具有身份(ID)的電子票證系統等,以全程監控的高 效率安全模式來加強營運管理效率;加上以共乘分 擔的低費率訴求,配合接駁轉乘大眾運輸半價補貼 優惠方式等,不僅可善加運用供給過剩的計程車資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系 李克聰副教授 綠色智慧安全運輸推行策略 之評析與建議 『永續運輸』-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Jun-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永續運輸』- 綠色智慧安全運輸推行策略 之評析與建議 · 混合或純電力等,搭配封閉式站台或開放式站台 (如圖2),站台高度亦會配合公車底盤高度以快速上

14 車輛研測資訊 095期 2013-08

http://www.artc.org.tw

所謂「永續運輸」,簡單來說,就是指綠色、

智慧及安全的運輸方式,內容包括促使大眾運輸與

私人運具平衡發展、採用先進公車營運模式、創新

運輸方式、人本交通政策、智慧交通管理社區化及

改善交通安全等策略,以期多管其下、相輔相成,

從而有效改善現今的交通問題;另一方面則是提升

民眾日常所需之交通運輸的效率性與安全性,同時

也更能符合人性化及智慧環保的趨勢,達成永續運

輸的目的。本文以下就永續運輸的相關內涵與施行

策略為讀者分析說明。

一、大眾運輸與私人運具平衡發展

落實永續運輸的首要關鍵在於能夠促使大眾運

輸與私人運具平衡發展,因此大眾運輸的規劃設計

必須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為增加其相對於私人運

具之競爭性,必須掌握4大重點:

1. 空間掌握性:直達快速的主線加上及戶的接駁轉

運系統。

2. 時間掌握性:主線班次密,並能掌握等車及行車時

間,善加運用即時動態系統或預約準時服務。

3. 所有大眾運輸運具服務品質的無縫接軌。

4. 所有大眾運輸系統資訊的無縫接軌。

  

以最有效率的捷運系統為例,目前大台北地區

的捷運已成路網,但根據使用者分析,卻發現捷運

乘客大都由公車族移轉而來,因此,事實上整體大

眾運輸的使用率並未達到先進城市50%之門檻,也

不及歷任市長承諾之60%目標。最大主因在於其規

劃主要對象並非現有私人運具使用者。一般而言,

大眾運輸之「潛在需求」在意的是,對所使用運具

於時間與空間的掌握性,所以要提升它的使用率除

了提高尖峰時段之列車運能、優惠票價及藉由公車

路線重組整合使公車與捷運相輔相成外,改善最後

一哩之捷運接駁轉乘系統更是重要。因此,建議目

前規劃各式捷運系統的各級政府,必須以大眾運輸

潛在需求的使用者角度來規劃設計「即時」與「及

戶」的捷運接駁轉乘系統。

可運用的措施如增加汽機車轉乘空間、轉乘

停車優惠或免費、改善自行車及行人接駁轉乘設施

之外,亦應規劃設計「計程車共乘接駁預約與即時

派遣系統」,彌補現行的捷運接駁公車不足之處;

同時採行先進衛星定位、地理資訊、無線電通訊及

具有身份(ID)的電子票證系統等,以全程監控的高

效率安全模式來加強營運管理效率;加上以共乘分

擔的低費率訴求,配合接駁轉乘大眾運輸半價補貼

優惠方式等,不僅可善加運用供給過剩的計程車資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系 李克聰副教授

綠色智慧安全運輸推行策略 之評析與建議

『永續運輸』-

Page 2: 『永續運輸』- 綠色智慧安全運輸推行策略 之評析與建議 · 混合或純電力等,搭配封閉式站台或開放式站台 (如圖2),站台高度亦會配合公車底盤高度以快速上

車輛研測資訊 095期 2013-08 15

ARTC

嚴選推薦

源,同時可擴大共乘接駁需求;透過以上各種方式

交互推動,皆可促使私人運具使用者有效轉移至大

眾運輸,也能落實綠色環保、節能減碳的交通運輸

目標。

二、先進公車營運新趨勢

傳統公車以供給為導向,難免影響服務品質,

而先進公車營運的趨勢則是強調採用彈性營運、混

合車隊、接駁轉運、智慧化營運,以及公車捷運系

統(Bus Rapid Transit, BRT )與大眾運輸優先等新方

式來改善現況。其策略是以透過先進的排班調度

系統進行彈性路線與班次規劃,以隨時掌握乘客之

時間與空間資訊;並採行不同時段差別費率方式,

適度分配尖離峰班次,甚至在接駁轉運車站成立派

遣調度中心,藉此有效整合調度主線及支線接駁班

次,並減少重疊路線改善業者惡性競爭及不合理補

貼情形。

公車營運的最新趨勢的主流,就是公車捷運

系統(BRT)。BRT主要是透過公車專用道路權優先

的觀念,使用更安靜與低污染的車輛、快速便利的

收費以及智慧型運輸等系統技術,提供比傳統公車

更快適的服務。在國內,2008年啟用的嘉義公車捷

運可說是全台第一條公車捷運系統,主線行駛於高

鐵嘉義站和台鐵嘉義車站之間;台北市則計畫於原

有棋盤式公車專用道建構BRT;台中市則規劃於台

灣大道(原中港路)先建置BRT,以暫時取代捷運藍

線;高雄市交通局也規劃在中華路及沿海路全長

12.7公里路程設置BRT。

BRT具有專屬A級或B級路權(如圖1),車輛使

用20~35公分高的低底盤公車、多為兩節聯結式車

廂(雙節巴士),其動力來源為柴油、天然氣、油電

混合或純電力等,搭配封閉式站台或開放式站台

(如圖2),站台高度亦會配合公車底盤高度以快速上

下,收費方式可分為站外收費及車上收費,站距由

傳統公車的300~400公尺增加至400~500公尺,同時

車輛上還備有自動車輛定位辨識系統等先進設備,

以提供準點及有效率的服務。BRT提供的服務能夠

縮小傳統公車與軌道系統間運輸品質的差距,且由

於其相對的低成本以及配合先進的技術應用,已經

受到世界上許多致力於提供高品質大眾運輸服務

的國家青睞,已採用BRT的城市有巴西的庫里提巴

(全球最早建設BRT的城市,如圖3)、加拿大的渥太

華、澳洲的布里斯本、哥倫比亞的波哥大與美國部

分城市等,中國大陸地區也有許多城市如北京、廈

門及常州等已開始實施。

▲ 圖1、BRT專用車道

▲ 圖2、BRT路線及站台 (資料來源:張學孔等)

Page 3: 『永續運輸』- 綠色智慧安全運輸推行策略 之評析與建議 · 混合或純電力等,搭配封閉式站台或開放式站台 (如圖2),站台高度亦會配合公車底盤高度以快速上

16 車輛研測資訊 095期 2013-08

http://www.artc.org.tw

與捷運(MRT)、輕軌(LRT)等相比,BRT是一種

低成本的大眾運輸系統,初期可藉由公車專用道的

建構升級成為BRT,未來亦可升級為輕軌捷運系統

(LRT)。BRT的內涵與特色可歸納如下:

1. 具有軌道系統的特性,有優先專用路權。

2. 運能彈性,可用單節、雙節或三節等新型車輛

營運。

3. 採行捷運式高承載容量營運方式及快速上下車

設計。

4. 應用智慧型運輸系統技術,如動態資訊、優先

號誌、車輛定位辨識系統及自動偵測技術等。

5. 使用油電混合及純電力等為動力來源,強調低

污染與低噪音,有效減少環境污染。

6. 採用快速及便利之站外進出站刷卡收費系統。

7. 營運路線主要設計於主幹道兩端點的主要轉乘

站間,以密集班次快速載運乘客,再由各轉乘

站運用中小型公車或自行車轉乘至其他的區

間,達成運具整合。

8. 採用鮮明標誌(Logo)之識別行銷及顧客導向之

服務。

9. 結合大眾運輸導向之土地使用發展(Trans i 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以調整改善原有

都會區不良的土地使用結構。

三、創新運輸方式

每種交通工具都有它最有效益及比較適合的

使用範圍,因此適當地把人流分散在不同的交通工

具(車流)上,才能有效提升道路運輸的效能。目前

問題最嚴重的是政府對於小汽車的過度投資,無論

是道路開發、停車場的興建等均過度建設,所以

民眾對於小汽車及機車過度依賴,造成大眾運輸

經營困難,必須依靠補貼才能生存,綠色運輸無

法有效永續發展。為達到有效永續發展,綠色交通

特色之一是突破傳統規劃思維,以創新運輸方式

促使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創新運輸方式會因應實

施區域特性不同而有多元化的方式,以下舉需求

▲ 圖3、巴西庫里提巴 BRT系統三節公車車輛與站台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台中市目前規劃之BRT路線共有藍線、橘

線、棕線、金線、紫線及黃線,總長度約217

公里。加上台鐵捷運化之紅線及正施工中的中

運量輕軌捷運之綠線,將形成一個綿密的大眾

捷運系統網路,有效改善大台中地區的交通問

題。(資料來源:台中市交通局網站)

台中市BRT路網圖

Page 4: 『永續運輸』- 綠色智慧安全運輸推行策略 之評析與建議 · 混合或純電力等,搭配封閉式站台或開放式站台 (如圖2),站台高度亦會配合公車底盤高度以快速上

車輛研測資訊 095期 2013-08 17

ARTC

嚴選推薦

反應式大眾運輸系統為例說明之:需求反應式運輸

服務(Demand Responsive Transit Services, DRTS),

係以使用者為導向的運輸服務概念發展而來,如

彈性公車、隨行巴士、撥召巴士及預約巴士等。

DRTS可視為介於傳統公車與計程車兩種運具之

間的各種固定或非固定路線與班表的準大眾運輸

服務系統。從行銷的觀點來看,DRTS是一種典

型的服務創新,提供使用者更精緻、量身訂作、

參與決定起迄點及搭乘時間的運送服務。對傳統

公車與客運業者而言,是從低價、標準化的大量

製造(Mass Production)調整走向中價位、客製化

(Mass Customerization)的服務。對於原來就已提供

客製化服務的計程車業者而言,則是從小量、高價

走向大量而平價的客製化服務。

DRTS在國外已有超過30年的發展經驗,早期

主要運用於服務弱勢族群與特定使用者的運輸需

求,近期開始結合後勤系統(Telematics)的發展,試

圖擴大運用並提供更高品質及更有競爭力的公共運

輸服務,以改良傳統公車與計程車的缺點。此外,

在接駁轉運車站可採行召募多元化混合車隊如遊覽

車、各式中型車輛及計程車等方式,以預約共乘方

式提供各式接駁服務,並由主線營運業者如高鐵、

捷運及國道客運公司等採取補貼乘客優惠,以提高

其使用意願。DRTS經過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發展

已愈來愈成熟,將成為公共運輸發展的新契機。至

於計程車應用於DRTS的主要特色在於共乘,也就

是在公共運輸發展中可作為「輔助」、 「整合」及

「協調」大眾運輸之角色,輔助是以低廉的費率與

高級的服務創造,以及滿足市民即時與及戶運輸需

求,而整合是在公車及捷運場站提供民眾計程車共

乘接駁轉乘優惠服務,至於協調則是與其他大眾運

輸共同發揮,構建「無縫」大眾運輸路網。計程車

共乘實施區域可先運用於捷運場站、國道客運場站

及高鐵場站等主要交通接駁車站。

四、人本交通政策

根據交通部所作的「自小客車使用狀況調查報

告」,平日在道路上有約40%的自小客車其行駛的

距離不到10公里,因此如何引導這些短程旅次轉而

使用綠色運具,無論從環保或經濟的觀點及道路資

源之有效應用都是十分重要而且迫切的課題。

然而過去國內運輸規劃係以公路導向為主及行

車效率最大化為目標,逐漸對都市環境產生負面衝

擊,影響生活品質與安全。人本交通的定義是交通

系統之規劃設計與管理是以人為本位,改變過去以

車為本之觀念,目標為營造安全、友善、可靠、舒

適及健康的永續交通環境。其特色在於以綠色運具

為主,並且在交通建設上著重整合性及在地化等,

最終營造出符合人性化之交通環境,將運輸需求

引導至民眾使用步行、自行車、大眾運輸等綠色運

具,達成節能減碳之目標。都市空間將不再用做闢

建道路之低效率使用,如此可提高道路及都市空間

使用效率,避免過度建設,多餘的道路空間,可恢

復為開放空間、綠地或行人與自行車使用,大幅提

升都市生活環境品質。實施人本交通策略的國外先

進城市很多,包括丹麥哥本哈根、美國紐約、奧地

Page 5: 『永續運輸』- 綠色智慧安全運輸推行策略 之評析與建議 · 混合或純電力等,搭配封閉式站台或開放式站台 (如圖2),站台高度亦會配合公車底盤高度以快速上

18 車輛研測資訊 095期 2013-08

http://www.artc.org.tw

利維也納、德國慕尼黑、英國倫敦,瑞典斯德哥爾

摩、新加坡、西班牙巴塞隆納、法國巴黎及阿布達

比之未來城市Masdar等,均以更完整的人行及自行

車網路與便利的公共交通網絡,來降低私人運具的

使用。

但反觀近年來,國內各地方政府雖然大力興建

自行車道,但多是興建在郊區與河濱公園內,雖然

帶動自行車的休閒運動風,卻沒有取代民眾日常通

勤對機動車輛的依賴,也無法提升自行車成為接駁

的通勤工具,從而加強民眾使用大眾運輸的意願。

因此道路空間分配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建議應將

市區內的部份車道及停車空間分給自行車,以改善

自行車之交通環境,如此才能抑制小汽車及機車的

使用率,同時增強民眾使用自行車的誘因。唯在規

劃自行車專用道時必須注意效率性與安全性,尤其

需要考量各項使用情境,如首先要確認自行車之定

位是仿人(與行人共用空間)或仿車(與機慢車共用空

間) ,其次是各運具之路權導引與區隔防護之規劃

設計、大眾運輸場站自行車停車轉乘(P&R)設施、

交叉路口自行車停等區規劃、自行車道網路連貫一

致之設計等;其次,也包含民眾教育宣導其正確使

用方式,至於自行車在人行道及騎樓之違規爭道、

亂停、逆向行駛及闖紅燈等之違規現象等,則應採

用綜合人性化與科技化平衡性的執法方式勸導改

善,此外,自行車車籍管理及接駁大眾運輸(如上

下捷運)等問題亦需通盤考量調整改善。

在行人交通方面,國內都市道路人行問題亦

十分嚴重,如圖4所示:行人普遍缺乏合理優質的

交通環境,造成能接受的步行距離過短,尤以中南

部區域最為嚴重,企需採行人本交通相關策略改善

之。

五、智慧交通管理社區化

不同於傳統之政府單位由上而下,智慧交通管

理社區化是由下而上、遍地開花方式展開,以充分

落實交通管理效果。實施策略包括:

1. 社區參與週遭標誌、標線、號誌及停車之規劃

管理,以達需求導向之人性化規劃管理。

2. 社區停車資源共享,去除霸占停車位之不合理

現象。

3 . 社區推動交通共享計畫,包括汽機車共享

(Carsharing)、自行車共享(Bikesharing)、汽機

車共乘(Carpooling)及計程車共乘(Taxipooling)

等。建議由社區(公司、學校及大型住宅區管委

會等)提供綠色交通補助誘因來推動綠色環保

市區道路人行現況問題

市區道路人行現況問題

人行道寬度不足

人行道寬度不足

空間不足空間不足私人物品佔用私人物品佔用

停車空間佔用停車空間佔用

違規停車佔用違規停車佔用 舖面不平整舖面不平整

未設置人行道未設置人行道

都市計畫未能配合都市計畫未能配合

人行道被商家、攤販佔用嚴重

人行道被商家、攤販佔用嚴重

人行道違規停車嚴重

人行道違規停車嚴重

人行道空間平整度不佳

人行道空間平整度不佳

▲ 圖4、國內都市道路人行現況問題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全球資訊網)

Page 6: 『永續運輸』- 綠色智慧安全運輸推行策略 之評析與建議 · 混合或純電力等,搭配封閉式站台或開放式站台 (如圖2),站台高度亦會配合公車底盤高度以快速上

車輛研測資訊 095期 2013-08 19

ARTC

嚴選推薦

運輸(行人、自行車、大眾運輸)與交通共享計

畫,並由政府評鑑獎勵以示範方式宣導,形成

智慧交通管理社區化之良性互動循環。

4. 汽機車共享-包括社區車輛互用、分擔擁車成

本(必須注意折舊及稅分攤機制等)、社區共同

租車方式及尋求適合共享車輛之社區對象配對

等,但必須釐清車輛被竊及肇事等之責任分擔

歸屬問題。

5. 自行車共享-包括自行車短距離往返之共享制

度、大眾運輸接駁自行車共享及社區自行車共

享方式等,規劃細節可以參考歐美國家推動自

行車共享計畫之經驗。

6. 汽機車共乘-包括高速公路交流道附近及休息區

停車共乘(P&R)之規劃設計、社區共乘機制規

劃、社區預約安排及網路預約安排共乘等。

7. 計程車共乘-包括通勤通學預約或即時派遣之大

眾運輸場站短程共乘接駁及孩童上放學預約共

乘接送,並可規劃無障礙計程車及特定觀光導

覽等特殊共乘服務。其規劃與執行可結合衛星

定位系統與交通地理資訊系統(GPS/GIST)之監

控與具有身份(ID)電子票証應用及雲端式供需

平台派遣的交互運用,以保障共乘者的安全。

六、改善交通安全

台灣地區的交通安全問題在於機(機車)、老(高

齡者)、酒(酒駕)等三方面為主。以高齡者交通安全

改善為例,在工程方面包括由高齡者人性化角度進

行相關交通安全設施之規劃設計,行人號誌應考

慮高齡者通過速度慢,行人綠燈時間應酌以延長。

在高齡者社區週遭道路中段,應將枕木紋行人穿越

道線儘量調整成斑馬紋行人穿越道線,配合設置行

人穿越道號誌及「當心行人」標誌與路面上標寫

「慢」字,如此才能運用標誌、標線及號誌之整體

設計,有效指示車輛駕駛人提高警覺禮讓行人。使

用汽機車及自行車之高齡者,由於其夜晚視力較差

及反應較慢,必須加強相關標誌、標線及號誌之辨

識度以營造高齡者友善之交通環境。在教育方面包

括規劃高齡者辦理相關駕照之換照機制,在重新檢

查其視力及反應並通過所設計之筆試或講習,始可

換照,如此可利用再教育之機會,提醒高齡者對交

通安全之認知並加強其駕駛應變能力。

至於酒駕之交通安全應採行預防與重罰並重策

略,預防方面建議應將所有酒駕取締案例進行5W

& 1H的資料分析,分析其酒駕原因,如開車去必須

開回或沒有適當替代運具等(Why)、酒駕者與同行

者身份資料及平常喝酒頻率等(Who & Whom)、喝

酒及酒駕時間等(When)、喝酒場所位置及酒駕路線

及被取締地點等(Where)、酒駕情形如酒精濃度及

反應判斷力等(What) ,然後評估如何可以預防或減

少其酒駕行為之再發生(How)。希望能採用如此之

協助輔導酒駕者方式,及更積極透過交通管理社區

化方式,宣導風險管理之觀念及作法,藉由家人、

同事及朋友等共同督促互動即時提醒之機制,先努

力減少酒駕之件數再加上配合提高常態性嚴格執法

與事後重罰,應可有效改善目前嚴重的酒駕交通安

全問題。

Page 7: 『永續運輸』- 綠色智慧安全運輸推行策略 之評析與建議 · 混合或純電力等,搭配封閉式站台或開放式站台 (如圖2),站台高度亦會配合公車底盤高度以快速上

20 車輛研測資訊 095期 2013-08

http://www.artc.org.tw

七、綠色運輸案例

國內推動綠色運輸案例,可以雪山隧道尖峰時

段壅塞問題為例,因雪山隧道單向只有二個車道,

假日需求很高,必須研擬容量低需求高之供需平

衡方式,減少私人運具使用,方能改善假日壅塞問

題,檢討過去並策望將來,建議如下:

1. 回顧通車之初應採行先通行大客車之思考邏

輯!如先通行大客車會促使民眾為享受雪山隧

道的快速便利,必須乘坐大客車以培養大眾運

輸需求。

2. 然後將雪山隧道右側車道作為大客車及四人以

上高承載專用道,並規劃高承載優先匝道進

出,鼓勵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及小客車共乘。

3. 國道5號之石碇休息區規劃台北端民眾開車在此

停車轉乘客運(票價補貼優惠)或小客車共乘,

以減少通行雪隧小客車數量。

4. 宜蘭端在國道5號高架底下適當地點規劃民眾小

客車共乘機制,同時在宜蘭端每個客運場站規

劃民眾開車或騎車在此停車轉乘客運,以減少

民眾使用大眾運輸未能及戶之不便。

5. 宜蘭端規劃客運及社區(旅館,遊樂展覽區)免費

接駁巴士,解決民眾在宜蘭端因沒有私人運具之

不便。

6. 提高小客車國道5號之通行費及宜蘭地區遊樂及

休閒場所甚至住宿旅館小汽車停車費,並將多

收之費用專款專用於國道5號及相關地區大眾

運輸改善及補貼基金。

八、結 論

政府發展永續運輸應適當運用其執行之拉力

與推力,善加化解大眾運輸不能即時與及戶之「拉

力」,並適度運用如票價免費或優惠及大眾運輸優

先等之「推力」,加強評估研擬各項綠色智慧安全

運輸的使用誘因及推行策略,方能有效而永續地提

升常態性通勤通學使用綠色運具的比例。同時,在

落實人本交通方面,首要改善行人及自行車的交通

環境,並全面推行智慧綠色交通管理社區化,循序

漸進達成以需求為導向的人性化交通規劃管理效

果。最後,在提升交通安全方面,必須更積極的透

過5W&1H的資料分析評估,對症下藥採行預防與

重罰並重方式,並強力宣導風險管理觀念與作法。

上述所提及的各項建議策略,均可提供政府各級單

位作為施政參考,以期能推動全國各地區,因地制

宜,皆能朝向永續運輸之綠色智慧安全之目標繼續

前進。

九、參考文獻

[1] 李克聰,智慧型運輸系統,初版,華泰文

化,民國101年9月。

[2] 李克聰,運輸規劃,第二版,華泰文化,民

國101年9月。

[3] 李克聰,大眾運輸學,第二版,華泰文化,

民國102年2月。

[4] 李克聰、陳俞君,交通管理社區化,中華民

國運輸學會第十三屆論文研討會,民國91年

9月,頁423-432。

[5] 張學孔、孫以濬,快速公交系統的優勢與展

望,民國9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