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20
附件 1项目类别: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 《纺织工程》特色专业 项目负责人: 联系方式: 0553-2871264 所在单位: 安徽工程大学 立项时间: 2008 填表时间: 2012 8 安徽省教育厅 财政厅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Sep-2019

8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附件 1:

项目类别: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 《纺织工程》特色专业

项目负责人: 毕 松 梅

联系方式: 0553-2871264

所在单位: 安徽工程大学

立项时间: 2008年

填表时间: 2012年 8月

安徽省教育厅 财政厅

Page 2: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1 -

填 表 说 明

1. 本报告书适用于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示范院校、重点

支持建设院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

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示范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团队、

数字图书馆、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精品课程建设、

高校合作联盟建设和分类管理改革试点等建设项目。报告书

由项目负责人填写,经学校组织的专家验收给出结论后,上

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作为项目验收的依据。

2.本报告书一式 3份,用 A4纸打印,左侧装订成册,要

求字迹清楚、文字通顺。

3.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Page 3: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2 -

一、项目建设目标 专业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

展趋势,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

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

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

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连续性,以推动各

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本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结合安徽省和长三角经济圈纺织业发展的需要,突出纺织专业复合型人才教

育的特色,以培养有学识、有能力、修养高、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勇于迎接挑

战的合格新型纺织工程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经过 4~5年的努力,形成完善的纺

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造就一支成熟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形成具

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符合国家教育部新专业业务培养目标要求

的新型纺织工程技术人才。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完善纺织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强化专业特色

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上,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

面向应用、注重创新,体现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理念,根据我院的办

学指导思想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稳步扩大纺织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

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在纺织企业、科

研、教学等部门,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

产技术改造以及具有经营管理初步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强化纺织工程专

业的专业特色。根据确立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中突出创新性、

应用性。继续加强对学生实验、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业能

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利用素质拓展体系

和学校学生科研项目申报制度,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计划于 2015年纺织工程专业本科招生达到 240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 98%

以上,考研率 60 %以上。

(2)加强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

Page 4: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3 -

五年内出版特色教材 1-2部;建设 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

课程,3~5门院级精品课程,5~8门院级优秀课程;纺织工程专业 95%以上的专

业课和专业选修课采用多媒体教学;1~2门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采用双语教学。

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打造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一品牌,并使之成

为省级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增加仪器设备投资,五年内投入设备费 30万元

以上,用于纺织学科和专业建设。增设本科生科研项目计划,进一步扩大和加强

开放实验项目。

(3)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科研水平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按照“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方

针,培养和引进人才。选派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与江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研究生,不断加强年轻教师纺织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计划到 2015年,

纺织工程专业拥有教授 7名,副教授 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 40%以上,

形成教学团队。加强科学研究,力争把安徽省省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国

家级重点实验室;加强重大项目及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横向项目的立

项;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激励教师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加大教师科研力度,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提高教师整体教研水平。通过这些措施

不断提高纺织工程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

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向生产力的转化,在产学研基础上,创建 6~8个适合纺织

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并将其中的 1个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实

习教学示范基地。

(4)加强教学管理、教学、学风建设

加强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通过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规范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制度,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加

强教风、学风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将教学事故和学生违

纪情况降低到最低水平。不断加强学术活动与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

平与教学水平。

Page 5: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4 -

二、建设情况综述(对照项目建设任务书) (1)、理顺纺织工程专业课程结构、完善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新的培养方案要求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达到的能力:(1)掌

握纺织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纺织品生产技术;(3)具有纺

织品设计和纺织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4)熟悉与纺织工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

法规;(5)了解纺织科技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具有生产管理与经营方面的基本能力。

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

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源于实践教学理念的形成,是实践教学

模式的应用与体现。合理构建和实施实践教学体系,满足实践教学基本要求,才

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突出纺织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自

2010 年起,将培养方案中原有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生产实习(第六学期开

设)”调整为专业生产实习(1)(第五学期开设)+专业生产实习(2)(第六学期

开设),建立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纺织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1)

→专业生产实习(2)→大型工艺综合实验→织物结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

业设计(论文),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以学生为本”

的创新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在纺织工程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按照“以

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在开展各门课程基本的实验环节的基础上,还通过看录

像、工厂实习参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工艺流程设计等方式,以

培养学生将纺织工程专业理论与纺织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动手能

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1)在看纺

纱工艺录像、工厂实习、实践的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印象,要求学生撰写观后

心得,题材不限、字数不限,将纺织专业课程的工艺流程、基本理论,涉及设备

及机构以及所感所悟写成书面报告。(2)以自由组合的课题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

课程设计、工艺流程设计、设备的画图及动画设计,自行寻找课题,进行模拟设

计。

此外,为了提高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纺纱、织造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

程度以及纺织生产的实践能力,2010级《纺纱学》、《机织学》课时均由 90学时

Page 6: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5 -

增加到 100学时(增加了 11%),其中课程内的实验实践性课程及教学内容均做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在 2006教学计划的基础上,2008年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并根据两

年的运行,在 2010年有进行了 1次较大幅度的修订,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优

化,进一步突出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创新毕业论文模式

纺织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经历了纺织厂设计、纺织厂设计与科研论文相结

合、科研课题等多个阶段。目前,纺织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以纺织厂设计、纺织

产品模拟生产设计、纺织实践等与科研课题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纺织厂

设计等模拟设计和实践,使学生对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

再学习、再掌握的过程;适当的科研课题论文的开展,提高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今后从事现代纺织工程技术科学研究

及课题开展起到了引导作用;同时部分学生结合专业实习实践基地的生产实际进

行毕业设计,使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迅速提高;这种纺织厂模

拟设计、科研课题、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毕业论文模式,通过近几届的纺织专业毕

业生的毕业论文实践,效果明显,毕业论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3)、强化质量监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对课堂授课、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均进行了一定的监督和检

查,主要包括教研室主任、学院督导、学校督导、学生评教等手段进行监督和检

查,效果明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建立稳定(正常)教学秩序,

学院及专业系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纺织工程专业课程均实行主讲教师制

度、认真执行备课制度,教师备课应研究和掌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

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结构,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程、

后修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备

课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参考书目、作业布置等。

同时,本专业还积极实行教师授课和听课制度,课堂讲授是教师向学生传授

知识、开发智能的主要方式。课堂讲授应做到:目的明确,理论联系实际,重点

突出,逻辑严谨,方法和手段灵活。课堂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炼、生动、清楚,

Page 7: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6 -

板书工整。仪表端庄,每学期系主任组织本系教师集体听课 1次以上,每位教师

听课 2次以上。

此外,本专业还根据自身特点,严格执行教师批改作业制度。为检查教学效

果,教师必须布置和批改作业,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细致、

正确、及时。要指出作业中的突出优点,独到的见解和错误之处,对错误之处要

督促检查学生进行纠正;对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应进行批评教育。作业原则上

都应全批全改,作业成绩是对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 (4)、拓展了新方向、建成了一个新专业

纺织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在纺织企业、科研、教学等部门,从事纺织品设

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具有经营管理初

步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纺织工程专业适应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

对纺织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优化专业结构。在原有三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

新增了针织工艺与产品设计方向。目前达到了四个专业方向:(1)纺织工艺与纺

织品设计;(2)纺织材料与产品设计;(3)纺织检测与贸易;(4)针织工艺与产

品设计。在已经设置的纺织工程专业及其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申办纺

织工程相关的新专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国内纺织工程学科知名院校东华

大学、江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的调研和论证,积

极准备材料,申报成功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目前已经顺利完成 3届的

招生工作,拥有 250名在校学生。

(5)、围绕专业特色,开展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纺织工程专业《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等二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目前

正在积极进行精品课程《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的建设工作,并积极申报国家

级精品课程。积极开展网络课堂,精品课程的教学录像、授课计划、电子教案、

多媒体课件、实验实践教学以及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均已经上网。教学手段从传统

的板书教学逐步过渡到采用多媒体教学。纺织专业的优秀课程率达到 98%。2011

年《织造学》获批校级精品课程,2012 年纺织工程专业获批建立校级实验实训

实习基地。

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年轻教师纺织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

Page 8: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7 -

高,本专业总体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教学队伍。

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 100%,目前该学科博士生导师 2人,皖江学者

1人,教授 5人,博士 1人。总体师资力量雄厚。在建设期内,先后培养了 1位

省级教坛新秀,1 位校级教坛新秀,1 位校级教学名师和 4 名博士,2 位教师晋

升为高级职称。多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优秀奖;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三等奖;

多媒体课件大赛省级一、二、三等奖。纺织工程课程建设教学团队 2011年被评

为校级教学团队。

Page 9: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8 -

三、项目建设成果综述(附有关材料及说明)

纺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从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把握“十二五”教育发展

趋势,抓住机会,大胆地进行改革实践,始终把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战略举

措。紧密联系纺织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加强师资队伍、课程、

教材、实践环节等专业建设,大大提升了专业内涵和专业优势,突显了理工特色,

为办成省内一流水平的纺织工程专业、争取早日跻身于国家重点专业夯实了基

础。

本项目主要是研究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纺织工程的专业结构、人才

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改革。

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1)、以强化专业特色为目标,调整专业结构,全面修订并完善了新的纺

织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在纺织工程专业下设立了纺织工艺与产品设计、纺织材料与产品设计、纺织

检测与贸易、针织工艺与产品设计等四个专业方向。构建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

人才为目标的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根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完成了

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设立了《纺织材料学》、《纺纱学》、《机织学》、

《产业用纺织品》、《非织造学》、《现代纺织技术》及《针织学》等七门专业大平

台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纺织专业知识与服装面料相结合,纺织材料

与服装设计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解决了原来纺织专业专业划

分过细,学生专业知识面过窄,不能适应现代纺织工业对人才的问题。拓宽了学

生的专业口径和加强了专业基础知识训练,使本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了不仅具备纺

织工程方面的各种专业知识,而且具备根据服装款式和设计的要求合理选择及设

计面料的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特别具备了能够对现代各种功能性纤维在服

装面料上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能力,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面。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

计划从纺织工程专业的 2006级开始试行,2007级开始正式实施,在教学中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在 98%以上,研究生

报考率 60%以上。

(2)、依托专业建设,进行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建设

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避免重复讲授,提高授课质量

和教学效果;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教学改革方案、全面实施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

Page 10: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9 -

学,以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特色课程和双语课程建设为主线,加大投入和建设

力度,全面推进课程建设。着力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根据不同的课程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加强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多媒

体教学手段的研究,加大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合理并有

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形成互补,着力提高课堂

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以应用为主的课程,使学生能以工程为背景,理论联系实

际,加深对知识掌握、明白学有所用的同时提高运用外语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纺织材料学》、《纺纱学》获批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机织

学》获批安徽工程大学校级精品课程、98%的纺织工程专业平台课获批安徽工程

大学校级优秀课程。

纺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获批立项以来,不断将已有的学科平台——安徽

省高等学校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纺织行

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立项批建的安徽省纺织行

业创新服务中心等的建设与特色专业的建设结合,不断加强纺织材料及工艺实验

室建设。不断加强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硕士点建设,2010 年

度获批《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

与省内外知名和龙头企业开展了全面和深入的合作。如大金氟化工(上海)

有限公司、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铜陵华源麻业有限公司、芜湖中天印染有限

公司、芜湖永年针织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海狮巾被有限公司、浙江美欣达印染

集团、南京辉恒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等。与这些企业的合作,一是作为教学实习基

地,开展实践性教学;二是作为毕业生就业基地,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三是与

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综合素质;通过这几年的合作,企业对纺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给予充分认可和

高度评价,“大金”、“美欣达”、“辉恒”、“金方”等企业先后在我院设立

奖学金以吸引毕业生去企业就业。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开展面向服装面料的纺织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教学与社会相结合,教学与市场相结合,使纺织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具有

创新精神,能够在纺织企业、科研、教学等部门,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

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具有经营管理初步能力的应用型

Page 11: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10 -

高级专门人才,强化纺织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取得成效,

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纺织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

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等大赛中多(人)次获奖。

(4)、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结合生产实际,摄制并编制了《纺织材料学》、《纺纱学》、《机织学》、《纺织

CAD》等主要专业平台课的多媒体光盘,将生产工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典型的

加工机构和先进的生产设备自成体系地制成多媒体软件,辅助于课堂教学,很好

地将专业理论和纺织生产实际相结合。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在多媒体课件大

赛中取得较好成绩。专业课《纺织概论》采用双语教学 (Textile Introduction)。

(5)、建立并完善了开放的纺织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了完善的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编写了相关的实践教学指导大纲和指导书,建立了 8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并

完成实践教学过程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在本科教学中将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

设计实验相结合,开设了专业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通过专业综合实验和设

计性实验的开设,培养了本科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本科毕业生能尽

快适应生产实践,很快进入生产技术课题的研究。对培养现代具有创新能力的复

合人才具有现实的意义。2012年纺织工程专业获批建立校级实验实训实习基地。

(6)、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高

纺织工程省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 4年多来,承担科技部、安徽省科技厅年度

计划、安徽省自然基金、安徽省高校自然基金重点、安徽省高校自然基金、芜湖

市科技计划等项目 20余项。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项、芜湖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 1项,国家发明专利 3项,发表学术论文 50多篇,其中教研论文近十篇。

本专业目前总体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已建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教

学队伍。在建设期内,先后培养了 1位省级教坛新秀,1位校级教坛新秀,1位

校级教学名师和 4名博士,有两位教师晋升为高级职称。多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

优秀奖;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三等奖;多媒体课件大赛省级一、二、三等奖。

纺织工程课程建设教学团队 2011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2012年纺织工程专业

获批建立校级实验实训实习基地。

(7)、主编和参编教材 3部

《服装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年,《服装材料学》合肥工业大学出

Page 12: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11 -

版社 2010年,《服装构成原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在《纺织教育》

等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 5篇。

(8)、发表教研论文近 10篇,承担省、校两级教研项目多项。

(9)、获得安徽工程大学校级成果二等奖二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

奖三等奖一项。

Page 13: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12 -

四、主要特色(可另附纸张)

一、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纺织高等教育应侧重于加工、生产、技术,强调专业化技能型的教育内容,

同时应逐步淡化小专业,强调专业交叉、学科交叉,鼓励边缘学科融合,以促进

科学创新,鼓励文、理、工、商各科的融合,强调综合专业的培养,适应全球经

济一体化,培养知识经济新体系和纺织产业内涵的扩大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层

次通才。未来纺织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纺织工业需要

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工

程技术基础的经营管理人才。毕业生主要到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制造、工

艺、运行、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在教学改革

和专业建设中,必须注重基础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素

质教育为一体,来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此,我们对人才培

养模式、教学培养计划、课程结构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与创新。根据高等学校“培

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人才”的总体要求,以及我校的

培养人才的定位,制定并优化纺织工程特色专业的培养方案。

具体而言,纺织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规格应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

较宽的知识面,包括:理论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交叉学科知识)和实践

经验知识;(2)具有较强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

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综合应用

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创

造知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3)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通过“优化知识结构,重视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将上述规格要求具体

安排到人才培养计划中去。通过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调整以及近几年的改革

和发展,目前,纺织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符合时代要求,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符合

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鲜明特色。培养方案注重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的协调发展,

具有科学性,方案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显著。

二、加强教学教学管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建立稳定(正常)教学秩序,学院及专

Page 14: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13 -

业系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纺织工程专业课程均实行主讲教师制度、认真执

行备课制度,教师备课应研究和掌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认真钻研

教材,全面掌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结构,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后修课程

之间的衔接关系,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备课的内容

应包括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

容、参考书目、作业布置等。

同时,本专业还积极实行教师授课和听课制度,课堂讲授是教师向学生传授

知识、开发智能的主要方式。课堂讲授应做到:目的明确,理论联系实际,重点

突出,逻辑严谨,方法和手段灵活。课堂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炼、生动、清楚,

板书工整。仪表端庄,每学期系主任组织本系教师集体听课 1次以上,每位教师

听课 2次以上。

此外,本专业还根据自身特点,严格执行教师批改作业制度。为检查教学效

果,教师必须布置和批改作业,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细致、

正确、及时。要指出作业中的突出优点,独到的见解和错误之处,对错误之处要

督促检查学生进行纠正;对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应进行批评教育。作业原则上

都应全批全改,作业成绩是对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

目前,本专业教学管理制度较为健全,执行严格,教学管理改革和建设力度

较大,效果好,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运行良好。

三、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要符合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能集成、整

合、深化已有教学改革成果,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基于此,纺织工程专业将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优化改革和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教学上试行两阶段教学模式即前两年为基础教学

阶段,主要培养“工程化”意识,夯实“工程化”基础、掌握“工程化”的工具(外语

和计算机),后两年加强工程化实践,培养工程化的能力,重点加强知识创新、

设计创新、工程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不断重组、流动的特点。(a)

加强基础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反映本专业社会、自然、文化、

历史、经济理论等背景基础知识的课程,增加市场与经济、环境与发展、人文与

Page 15: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14 -

道德等门类,加强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尤其是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的训练。加强专

业基础课程教学,特别是能够反映本专业具有较强特征的基础课程如纺织材料

学、纺纱学、织造学等课程的教学。(b)通过划分方向,加强专业模块课程的学

习,以便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志愿从中选择,从而拓宽巨野

途径。深化前沿性专业知识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和报告,参加教师的科

研项目等方式,吸取书本以外的专业知识。

(2)强化教材改革。(a) 每年拨出一定资金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的自身特点

和社会需求积极主持和参与教材建设。(b)不断更新教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

性与时代性。

(3)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活动,加强设计型实验的教学。强化学生工程实践的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

大力开展学术报告和科技活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

与省内外知名和龙头企业(大金氟化工(上海)有限公司、华茂集团、铜陵

华源麻业有限公司、芜湖中天印染有限公司、芜湖永年针织集团有限公司、马鞍

山海狮巾被有限公司、浙江美欣达印染集团、南京辉恒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等)、

安徽春风织造有限责任公司、芜湖南翔羽绒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全面和深入的合

作,既是教学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性教学,同时也是毕业生的就业基地,拓展了

毕业生就业渠道。

作为纺织工程专业实习基地,芜湖市裕丰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一套完整的

实践实习管理制度,为学生在该基地的实习和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芜湖市裕丰

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组织了一批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

人员对学生进行操作规程、生产设备操作实践以及实践安全教育,为学生纺织专

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纺织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机器设备能力提

供了服务平台,为纺织专业学生毕业后角色的转换、快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

的基础。

基地之二的芜湖升汇集团,在纺织新产品工艺和开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并

指定专门人员对学生开展纺织工艺的革新研究以及纺织新产品的开发设计等方

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为纺织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纺织工艺及质量控制、

Page 16: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15 -

纺织产品的生产管理及贸易、纺织新产品的创新和开发等打下基础。

五、注重青年教师培养

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必备条件,纺织工程学科一直重视青年教

师的培养,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该专业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强化师资整体素质。采取选送优秀年轻

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攻读学位、访问学者或单科进修等方式,从而使教师的学历

结构、知识结构得以提高。

2)加强和国内外高校交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为本学科客座教授,定期

活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

3)加强教师和企业联系,增强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强化教师

素质。

4)强化团队建设,发挥团队在各项工作中的作用。

Page 17: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16 -

五、经验和示范作用:

1、改革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宽口径的专业平台课程。

纺织工程专业从 1982年成立起就率先在全国进行教学改革,设立纺织工程大专业

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随着 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纤维、纺织工艺

和后整理工艺的应用,迫切需要学生在专业大平台中系统学习从纺织原料到成品的专

业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面,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纺织技术打好基础。

宽口径专业平台课程包括非织造学、纺织商品学、新型纺纱、新型织造、棉纺织质量

控制、复合材料等多门课程。

2、建立全新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将纺织工程专业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生产教学实践等三个层

次。通过基础性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检测方法;通过综合设计

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熟悉纺织工

业化生产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环节。

3、创新毕业设计模式

长期以来纺织厂设计是纺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保留节目,这种选题虽然给学生

对纺织专业学习一个全面总结,但内容陈旧,脱离生产实际,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因

此,毕业设计内容应作为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首要目标,拟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

以纺织品设计为主线,产品设计与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相结合选题;结合教师科研项

目,选择学科前沿或与企业合作开发相关内容选题。通过毕业设计内容改革,有利于

学生学科综合能力培养,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与市场接轨,有利于学生

创新能力的培养。

4、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基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综合实践。

其中,基本技能实践主要包括纺织机器拆装、织物小样试织;专业技能实践主要包括

纺织专业认识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综合实践主要包括军训和社会实践等。

在实践教学板块的组织形式上,采用课内实验、课外实习、企业见习及其他多种方式。

突出实践教学板块体系构建的特点:内容完整,形式多样,结构合理,可操作性强。

Page 18: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17 -

六、目前存在的不足: 1. 由于申报条件的限制,精品课程的数量与建设目标有差距。

2. 专业教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3. 虽然毕业生就业的地域和就业层次较高,但招生时纺织工程专业的第一志愿报

考率却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人数的增长。

Page 19: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18 -

七、经费使用情况 1. 硬件建设费 20万:用于专业实验室建设,结合课程改革,所购置的实验设备。

2. 软件建设费 10万:用于教学改革,多媒体课件、精品课建设的费用和所需软件

的购置。

3. 学术会议与专业调研费 5 万: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会议、专业调研等差旅

费。

4. 低值耗材费 5万:相关资料打印复印费。

5. 师资队伍建设费 10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费用。

6. 其他 5万,管理费用及业务拓展费。

Page 20: 安徽省高等学校 质量工程项目结题报告 · 了相应的调整,并将纺纱学由第六学期提前到第五学期。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根据课程体系的优化,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