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洪:油画充满凛冽与犀利epaper.file.routeryun.com/scjjrb/other/5d5ea40f26bf2.pdf杨瑞洪:油画充满凛冽与犀利...

1
油画家杨瑞洪先生的作品,题材涵盖中国藏区高原元素,画面极具张力,气势恢弘,狂野苍凉。其作品渗透出意象的诗情,且色 彩繁复,层次强烈。尤其在构成上,他运用盘旋流畅纠缠的线条,如刀削般逶迤洒脱。高原、雪山、海子、溪流、寒林等等,在杨瑞洪的 眼中充满神圣与神性,带着凛冽与犀利,散发出扑面而来侵入骨髓的寒气。他的作品,博大苍凉之中深藏旷阔深邃的情感,诠释出一 位有思想深度的艺术家对大自然的膜拜与敬畏,这是一位长居四川阿坝州藏区的油画家对这片土地最真挚虔诚的眷恋。 本报声明 本版所登稿件若 需转载或编辑出版, 应经本报许可同意, 并按有关规定向作者 支付稿费。否则将追 究法律责任。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8 美术 (第 148 期) 编辑 吴运红 美编 赵磊 校对 胡玉萍 2019 8 23 日 星期五 电话: 028-86641711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艺术顾问 阿鸽 武海成 邝明惠 米金铭 杨瑞洪:油画充满凛冽与犀利 杨蜀连 本报地址:成都市新华大道通锦桥路 93 本报法律顾问:何佳林 13908228502 办公室: 02886632091 总编室: 028- 86641711 02886646411 地方新闻部: 02886242769 广告经营中心: 02886642864 邮政编码: 610031 订 阅 处 : 全 国 各 地 邮 局 (所) 每份零售价: 1.6 本报激光照排 成都兴弘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一一 一一 艺术简历 杨瑞洪,1963年生于阿坝 州汶川。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 事,阿坝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油画家杨瑞洪,个性鲜明,性情超然。 他的人与他的画,截然不同。见到他之 前 ,是 先 读 到 他 的画 。他人很安静 ,寡言少 语。他的画却充满狂野与激情。当我在偶然 间读到他的油画时,顿时很强烈地从画面中 感知他作画的过程是燃情四溢的有力释放。 画刀与毛笔、色彩与线条在没有任何阻力可 以阻挡他不断流淌的情感大河中,让他与自 身的心象矫健遨游。这是一种抹去实质和现 象、肯定与否定界限的绘画语言,它带着画 家最直接本真的知解力,在画面里凸显出深 刻内涵。 第一次见到杨瑞洪的油画,它们挂在阿 坝州汶川山峦层叠的乡村画室里,画面冷冽 孤傲,在酷暑之中顿时吸引了我。于是,在这 家叫做“牧田山居”的书架上翻找了几本关 于他的油画册,细读,深品。其中有一本画册 《意象高原—杨瑞洪作品集》,封面上的那 一头牦牛扑面狂奔而来,野性十足,气势非 凡。它不可阻挡的敦实健硕的身体,在风雪 狂舞里四蹄飞奔毛色炸裂,充满高原野生牦 牛巨大的力量感。他的作品,题材几乎涵盖 藏区巍峨凌厉的雪山、深邃的草甸、清澈的 溪流等,但是,笔触、色彩、构图与光影的运 用却相当特别。他的画,色彩层次感强,透视 度极好,光影之间闪烁着雪花点点的深情, 在炎热的夏季直逼出一股纯净的高寒之冰, 刺骨,刚烈,充满阳刚之气。有好几次,上下 楼梯,默默站在他的作品前,体味画中画家 心绪的跌宕起伏。那些高原雪山、荆棘丛林、 草甸野丛的巍峨与逶迤,在厚雪寒风中有坦 然伫立以及不羁则刚的凛然。他的作品,色 彩往往繁复,笔触丰厚,视觉旷远,线条看似 豪迈凌乱,却充满着音律般的畅达之美。 线条,似乎是杨瑞洪油画里很显著的个 人符号。这种突破边界的绘画风格使之在油 画创作的个人风格上始终独树一帜。他坦 承,自己几十年来的绘画探索,就是要让自 己的作品充满东西方艺术的融合。“中国传 统国画讲究的线条其实很美,于是,我很自 然地在油画里融入起伏变幻的各种线条,作 品 一 下 就 有 了 灵动感 ,恍若音乐 ,起伏 、跳 跃、婉转。”他迷醉在这样的表现形式里,把 传统的中国国画技法融入西方油画作品,既 延续了古老的传统,同时以艺术的方式,通 过现代技法来表现他创作的主题。他痴迷藏 区风景,陶醉在苍凉与广袤的草原,他以己 度物地进行形象思维,确信自己的灵魂将安 放于此。他拒绝喧嚣与过度的城市化进程, 他情愿自己始终与素朴自然为伴。其实,他 的绘画经验与成就完全可以选择各种题材, 以进入艺术品的市场化,但是他始终将中国 藏区的风光作为主要创作题材,他把灵魂贴 近藏区这片深爱着的并养育他成长的土地, 他愿意以生命来绘出心中的藏区神韵。由 此,他在油画创作的探索里不断加深自己理 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感性释放的渐进中, 对作品注入饱满的情感,独特的张力,精准 的想象,以及立体架构。 认识杨瑞洪先生的那一天,一群艺术界 的朋友们突然走进牧田山居宽敞通透的画 室时,瑞洪先生其实就在其中。他一言不发, 默默站在人群的最后面,眼睛看着别处,仿 佛眼前的一切与自己无关。大家寒暄之后落 座品茶,我也一直不知道他是谁。面对他的 作品,我曾经无数次猜想,能画出眼前磅礴 气势藏区风景画的人,一定是一位心怀气 象,狂野奔放,桀骜不驯之人。品茗中,直到 突然间,有人说他就是杨瑞洪老师时,顿时 惊讶,我问:哪位是杨老师啊?有人指着他说 就是他啊,我立马站起来与他握手问好。仔 细观察,瑞洪先生中等个,不胖不瘦,身型矫 健,下巴上留着一缕小胡子,让浑身上下散 发出浓郁艺术气质的他有了一份岁月赋予 的沧桑。尽管,他沉默寡言,神情带着一点桀 骜不驯的味道,但是,他的眼神却散发着清 澈的犀利,且藏着一股倔强的独立。 正如每一位艺术家都想要画出深入骨 髓感动自己,以及能真正撩拨到人们内心痛 痒之处的作品一样,谈到艺术他坦承他把激 情赋予给了他的作品。他喜欢用心语与大自 然对话,与自己的作品对话,用意象的构图 来表现心中的高原风景,用独特的造型与中 性的色彩来传达心底深处的秩序与和平的 理念。透过瑞洪先生的作品,可以感知,他善 于发现自然界朴素的外光,并赋予它们毫不 妥协的艺术真诚。尽管,眼前平静苍凉深邃 的雪域高原不止一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掌握着属于自己的艺术 语言,这些艺术语序的张力与厚重,已显示 出他作品创作的独特风格与艺术表现倾向。 在艺术专业的追求上,杨瑞洪心中不断 对话的除了中国传统艺术,还有西方古典主 义与现实主义。他研读莫奈的印象主义作 品,并在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梵高、塞尚的 作品中寻找某些色彩感觉。他惊叹于毕加索 不凡天才的才华,同时,对毕加索思考的艺 术家创造的自然与大自然的不同有深刻领 悟。所以,在杨瑞洪的某些作品里,我们可以 读到他绘画状态的无拘无束,犹如孩童般的 没有模式的禁锢。在技法上,他承认自己欣 赏欧洲著名画家如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 克罗瓦、以及写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的作品, 因而,对空间的不断探索给了他无限的灵 感。这些灵感随时代不断地在移步换景,而 艺术也在裂变中不断前行。 杨瑞洪的意象高原油画,藏有摸不透的 感性象征。他的作品,画面与题材往往并不 是一个模式的重复,而是跳跃性很强。无论 雪山、旷野、天空、云彩以及藏区人物,意象 往往超然于现象之外。正是他善于把全部想 象力调动起来,再加以梦幻般的裂变,才有 触动灵魂的佳作。如他的作品《高原的云》 《高原·暮色》 No.1 就很显著说明他在绘画时 的瞬间情感喷发。《高原的云》:整个画面涌 动的是似乎要马上变幻分解纠缠盘旋的野 性之云。可以感知,画家在作画时的心境是 抑制不住的焦躁狂热,疾风暴雨似的画刀在 反复的色彩叠加中堆积、纠结、交缠、升腾, 此时此刻,他是否正期待高原的野性之云, 瞬间云开雾散而一片云淡风轻呢?巨幅油画 《高原·暮色》 No.1 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草原 的浩瀚、静谧与深邃。画面呈现于眼前的是 一望无际浩瀚无边的高原草甸的暮色,暮色 中的草原隐匿在灰色的光影里,呈现深浅不 一的灰蓝色、赭石色、山青色以及黑色,丰富 的草地色彩赋予画面旷阔的视觉张力。黑色 是线条,粗粗细细埋藏其中,有沉寂入土的 归属。画家的敏感和沉醉成为一种可触碰且 变幻着的光与色,画面气息超越世俗,带领 观者抵达那一片静谧安详的纯美时空,那是 画与影的世界。杨瑞洪从早期的油画到今日 的油画,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的他直到今 天,依然在思考探索如何让自己的意象高原 系列作品更具有思想的深度与高度。作品 《高原·暮归》正是他追求灵魂清澈回归的一 个写照:画面中的远山布满绿草,近处是清 澈晶莹的高原湖泊,赭石色的石头房子远远 伫立在画面的左上方,一队骑着牦牛与马儿 的牧民正在夕阳的余晖里回家。金色的夕阳 洒在金色的原野上,湖泊倒映着这一队安静 暮归的人群,一切都是那么祥和舒畅。杨瑞 洪成熟洗练的笔触,以及如柳丝般潜伏在画 面湖泊中的纤细的线条,在色彩斑斓,却气 息纯净的画面里渗透出无限况味。最终,他 选择了一种最淳朴的个人表达形式:色彩的 斑驳、线条的蔓延。于是,这些静态与动态的 事物、人物隐藏于杨瑞洪的心底,其真正美 妙的意义:正是它们促使他利用意象与具 象,将现代社会的噪音完全剥离出来,而将 目光投入到远方那片静寂纯净的朴素之域。 杨瑞洪的艺术作品深刻表明:他生活中 的阿坝州高原景象,吸收了他诗意的动机和 印象。他画高原,不仅仅有一种过滤掉一切 不安的情绪,然后“我扑向大地,而大地拥抱 了我”的蜕皮,而且,仿佛是治愈他意念里某 一种失落的一剂良药,让他身上某一种压抑 的东西被剥落而自由舒畅。他生活工作的这 片广阔藏区,不但积淀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深 情,更是对他灵魂的一次松绑。 除了画高原风景,杨瑞洪笔下之荷更具 诗情。他的荷,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色彩单一 的唯美之荷,而是色彩缤纷荷杆密集的意象 之荷。近两年,在画荷的构成上,他在不断探 索中逐渐有新的变化。他开始抛弃早期画荷 的色彩繁杂,采用暗部透明薄涂,不透明厚 涂的技法,大量使用深浅不一的墨绿色,隐 藏着插入深浅不一的黑色线条,苍劲结实之 间点染细碎的白点,整个画面,有起伏的肌 理,有高雅的色调,微妙明暗之间凸显浑厚 轻松自成一派的独特技法。杨瑞洪凝练犀利 的笔触,潇洒豪迈的情感,以及隐藏在画面 斑斓色彩之下若隐若现的如音符肆意跳跃 的线条,读之,恍若读一首在高原浩瀚的荒 野里交融的长诗,雄浑豪迈气势苍劲之中, 蕴藏着无限细腻。 我们已经隐约读到艺术家杨瑞洪性格 与环境的密切关联。 真正的对比是人物性格和情境的对比, 并非“截然对立”,而是他所有的语言、激情、 思想、感觉都赋予给了画笔、色彩、作品,赋 予给了他似乎总在日常表面沉默寡言表象 之外所隐藏着的丰富。我欣赏他始终保持着 一位艺术家纯善而本真的灵魂,纯粹,淡泊, 安静,执着。他的笔性源自内心,气韵张弛有 力。他似乎带着一颗孤独清醒的灵魂,一直 观照自我。我想,在爱与孤独之间,聊天与绘 画之间,安逸与沉思之间,裂变与回归之间, 杨瑞洪一定会选择后者。 这样交织而成的凛冽画面,源于他自然 的修为。风度自出,得于天道,也注定他的绘 画将会在未来更加不凡。 《雪域·高原》No.2 《高原的云》No.3 《雪域高原·天路》 《雪线之上》No.1 《仲夏·荷音》No.1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Aug-2020

9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杨瑞洪:油画充满凛冽与犀利epaper.file.routeryun.com/scjjrb/other/5d5ea40f26bf2.pdf杨瑞洪:油画充满凛冽与犀利 杨蜀连 本报地址: 成都市新华大道通锦桥路

油画家杨瑞洪先生的作品,题材涵盖中国藏区高原元素,画面极具张力,气势恢弘,狂野苍凉。其作品渗透出意象的诗情,且色彩繁复,层次强烈。尤其在构成上,他运用盘旋流畅纠缠的线条,如刀削般逶迤洒脱。高原、雪山、海子、溪流、寒林等等,在杨瑞洪的眼中充满神圣与神性,带着凛冽与犀利,散发出扑面而来侵入骨髓的寒气。他的作品,博大苍凉之中深藏旷阔深邃的情感,诠释出一位有思想深度的艺术家对大自然的膜拜与敬畏,这是一位长居四川阿坝州藏区的油画家对这片土地最真挚虔诚的眷恋。

本报声明本版所登稿件若

需转载或编辑出版,应经本报许可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向作者支付稿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8

美术(第148期)编辑 吴运红 美编 赵磊 校对 胡玉萍

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

电话:028-8664171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艺术顾问 阿鸽 武海成 邝明惠 米金铭

杨瑞洪:油画充满凛冽与犀利□ 杨蜀连

本报地址:成都市新华大道通锦桥路 93 号 本报法 律 顾 问 : 何 佳 林 13908228502 办 公 室 : 028—86632091 总 编 室 : 028- 86641711 028—86646411 地 方 新 闻 部 : 028—86242769 广 告 经 营 中 心 : 028—86642864 邮政编码: 610031 订阅处:全国各地邮局 (所) 每份零售价: 1.6 元 本报激光照排 成都兴弘印务有限公司 印刷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艺术简历

杨瑞洪,1963年生于阿坝州汶川。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阿坝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油画家杨瑞洪,个性鲜明,性情超然。他的人与他的画,截然不同。见到他之

前,是先读到他的画。他人很安静,寡言少语。他的画却充满狂野与激情。当我在偶然间读到他的油画时,顿时很强烈地从画面中感知他作画的过程是燃情四溢的有力释放。画刀与毛笔、色彩与线条在没有任何阻力可以阻挡他不断流淌的情感大河中,让他与自身的心象矫健遨游。这是一种抹去实质和现象、肯定与否定界限的绘画语言,它带着画家最直接本真的知解力,在画面里凸显出深刻内涵。

第一次见到杨瑞洪的油画,它们挂在阿坝州汶川山峦层叠的乡村画室里,画面冷冽孤傲,在酷暑之中顿时吸引了我。于是,在这家叫做“牧田山居”的书架上翻找了几本关于他的油画册,细读,深品。其中有一本画册

《意象高原——杨瑞洪作品集》,封面上的那一头牦牛扑面狂奔而来,野性十足,气势非凡。它不可阻挡的敦实健硕的身体,在风雪狂舞里四蹄飞奔毛色炸裂,充满高原野生牦牛巨大的力量感。他的作品,题材几乎涵盖藏区巍峨凌厉的雪山、深邃的草甸、清澈的溪流等,但是,笔触、色彩、构图与光影的运用却相当特别。他的画,色彩层次感强,透视度极好,光影之间闪烁着雪花点点的深情,在炎热的夏季直逼出一股纯净的高寒之冰,刺骨,刚烈,充满阳刚之气。有好几次,上下楼梯,默默站在他的作品前,体味画中画家心绪的跌宕起伏。那些高原雪山、荆棘丛林、草甸野丛的巍峨与逶迤,在厚雪寒风中有坦然伫立以及不羁则刚的凛然。他的作品,色彩往往繁复,笔触丰厚,视觉旷远,线条看似豪迈凌乱,却充满着音律般的畅达之美。

线条,似乎是杨瑞洪油画里很显著的个人符号。这种突破边界的绘画风格使之在油画创作的个人风格上始终独树一帜。他坦承,自己几十年来的绘画探索,就是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东西方艺术的融合。“中国传统国画讲究的线条其实很美,于是,我很自然地在油画里融入起伏变幻的各种线条,作品一下就有了灵动感,恍若音乐,起伏、跳跃、婉转。”他迷醉在这样的表现形式里,把传统的中国国画技法融入西方油画作品,既延续了古老的传统,同时以艺术的方式,通过现代技法来表现他创作的主题。他痴迷藏区风景,陶醉在苍凉与广袤的草原,他以己度物地进行形象思维,确信自己的灵魂将安放于此。他拒绝喧嚣与过度的城市化进程,他情愿自己始终与素朴自然为伴。其实,他的绘画经验与成就完全可以选择各种题材,以进入艺术品的市场化,但是他始终将中国藏区的风光作为主要创作题材,他把灵魂贴近藏区这片深爱着的并养育他成长的土地,他愿意以生命来绘出心中的藏区神韵。由此,他在油画创作的探索里不断加深自己理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感性释放的渐进中,对作品注入饱满的情感,独特的张力,精准的想象,以及立体架构。

认识杨瑞洪先生的那一天,一群艺术界的朋友们突然走进牧田山居宽敞通透的画室时,瑞洪先生其实就在其中。他一言不发,默默站在人群的最后面,眼睛看着别处,仿佛眼前的一切与自己无关。大家寒暄之后落

座品茶,我也一直不知道他是谁。面对他的作品,我曾经无数次猜想,能画出眼前磅礴气势藏区风景画的人,一定是一位心怀气象,狂野奔放,桀骜不驯之人。品茗中,直到突然间,有人说他就是杨瑞洪老师时,顿时惊讶,我问:哪位是杨老师啊?有人指着他说就是他啊,我立马站起来与他握手问好。仔细观察,瑞洪先生中等个,不胖不瘦,身型矫健,下巴上留着一缕小胡子,让浑身上下散发出浓郁艺术气质的他有了一份岁月赋予的沧桑。尽管,他沉默寡言,神情带着一点桀骜不驯的味道,但是,他的眼神却散发着清澈的犀利,且藏着一股倔强的独立。

正如每一位艺术家都想要画出深入骨髓感动自己,以及能真正撩拨到人们内心痛痒之处的作品一样,谈到艺术他坦承他把激情赋予给了他的作品。他喜欢用心语与大自然对话,与自己的作品对话,用意象的构图来表现心中的高原风景,用独特的造型与中性的色彩来传达心底深处的秩序与和平的理念。透过瑞洪先生的作品,可以感知,他善于发现自然界朴素的外光,并赋予它们毫不妥协的艺术真诚。尽管,眼前平静苍凉深邃的雪域高原不止一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掌握着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这些艺术语序的张力与厚重,已显示出他作品创作的独特风格与艺术表现倾向。

在艺术专业的追求上,杨瑞洪心中不断对话的除了中国传统艺术,还有西方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他研读莫奈的印象主义作品,并在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梵高、塞尚的作品中寻找某些色彩感觉。他惊叹于毕加索不凡天才的才华,同时,对毕加索思考的艺术家创造的自然与大自然的不同有深刻领悟。所以,在杨瑞洪的某些作品里,我们可以读到他绘画状态的无拘无束,犹如孩童般的没有模式的禁锢。在技法上,他承认自己欣赏欧洲著名画家如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以及写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的作品,因而,对空间的不断探索给了他无限的灵感。这些灵感随时代不断地在移步换景,而艺术也在裂变中不断前行。

杨瑞洪的意象高原油画,藏有摸不透的感性象征。他的作品,画面与题材往往并不是一个模式的重复,而是跳跃性很强。无论雪山、旷野、天空、云彩以及藏区人物,意象往往超然于现象之外。正是他善于把全部想象力调动起来,再加以梦幻般的裂变,才有触动灵魂的佳作。如他的作品《高原的云》

《高原·暮色》No.1就很显著说明他在绘画时的瞬间情感喷发。《高原的云》:整个画面涌动的是似乎要马上变幻分解纠缠盘旋的野性之云。可以感知,画家在作画时的心境是抑制不住的焦躁狂热,疾风暴雨似的画刀在反复的色彩叠加中堆积、纠结、交缠、升腾,此时此刻,他是否正期待高原的野性之云,瞬间云开雾散而一片云淡风轻呢?巨幅油画

《高原·暮色》No.1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草原的浩瀚、静谧与深邃。画面呈现于眼前的是一望无际浩瀚无边的高原草甸的暮色,暮色中的草原隐匿在灰色的光影里,呈现深浅不一的灰蓝色、赭石色、山青色以及黑色,丰富的草地色彩赋予画面旷阔的视觉张力。黑色是线条,粗粗细细埋藏其中,有沉寂入土的

归属。画家的敏感和沉醉成为一种可触碰且变幻着的光与色,画面气息超越世俗,带领观者抵达那一片静谧安详的纯美时空,那是画与影的世界。杨瑞洪从早期的油画到今日的油画,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的他直到今天,依然在思考探索如何让自己的意象高原系列作品更具有思想的深度与高度。作品

《高原·暮归》正是他追求灵魂清澈回归的一个写照:画面中的远山布满绿草,近处是清澈晶莹的高原湖泊,赭石色的石头房子远远伫立在画面的左上方,一队骑着牦牛与马儿的牧民正在夕阳的余晖里回家。金色的夕阳洒在金色的原野上,湖泊倒映着这一队安静暮归的人群,一切都是那么祥和舒畅。杨瑞洪成熟洗练的笔触,以及如柳丝般潜伏在画面湖泊中的纤细的线条,在色彩斑斓,却气息纯净的画面里渗透出无限况味。最终,他选择了一种最淳朴的个人表达形式:色彩的斑驳、线条的蔓延。于是,这些静态与动态的事物、人物隐藏于杨瑞洪的心底,其真正美妙的意义:正是它们促使他利用意象与具象,将现代社会的噪音完全剥离出来,而将目光投入到远方那片静寂纯净的朴素之域。

杨瑞洪的艺术作品深刻表明:他生活中的阿坝州高原景象,吸收了他诗意的动机和印象。他画高原,不仅仅有一种过滤掉一切不安的情绪,然后“我扑向大地,而大地拥抱了我”的蜕皮,而且,仿佛是治愈他意念里某一种失落的一剂良药,让他身上某一种压抑的东西被剥落而自由舒畅。他生活工作的这片广阔藏区,不但积淀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更是对他灵魂的一次松绑。

除了画高原风景,杨瑞洪笔下之荷更具诗情。他的荷,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色彩单一的唯美之荷,而是色彩缤纷荷杆密集的意象之荷。近两年,在画荷的构成上,他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有新的变化。他开始抛弃早期画荷的色彩繁杂,采用暗部透明薄涂,不透明厚涂的技法,大量使用深浅不一的墨绿色,隐藏着插入深浅不一的黑色线条,苍劲结实之间点染细碎的白点,整个画面,有起伏的肌理,有高雅的色调,微妙明暗之间凸显浑厚轻松自成一派的独特技法。杨瑞洪凝练犀利的笔触,潇洒豪迈的情感,以及隐藏在画面斑斓色彩之下若隐若现的如音符肆意跳跃的线条,读之,恍若读一首在高原浩瀚的荒野里交融的长诗,雄浑豪迈气势苍劲之中,蕴藏着无限细腻。

我们已经隐约读到艺术家杨瑞洪性格与环境的密切关联。

真正的对比是人物性格和情境的对比,并非“截然对立”,而是他所有的语言、激情、思想、感觉都赋予给了画笔、色彩、作品,赋予给了他似乎总在日常表面沉默寡言表象之外所隐藏着的丰富。我欣赏他始终保持着一位艺术家纯善而本真的灵魂,纯粹,淡泊,安静,执着。他的笔性源自内心,气韵张弛有力。他似乎带着一颗孤独清醒的灵魂,一直观照自我。我想,在爱与孤独之间,聊天与绘画之间,安逸与沉思之间,裂变与回归之间,杨瑞洪一定会选择后者。

这样交织而成的凛冽画面,源于他自然的修为。风度自出,得于天道,也注定他的绘画将会在未来更加不凡。

《雪域·高原》No.2

《高原的云》No.3

《雪域高原·天路》

《雪线之上》No.1

《仲夏·荷音》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