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书写最美华章 - ce.cnpaper.ce.cn/jjrb/page/1/2018-08/27/16/2018082716_pdf.pdf ·...

1
16 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 用青春书写最美华章 —记新疆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纪检书记金冠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呈忠 誓登天山经风雨,立扎黄沙耐 酷寒; 冠顶昆仑重逢日,敢叫胡杨换 新颜! 这是31岁的金冠华在去新疆的 火车上写下的一首诗。 2016年自中南大学博士毕业时, 金冠华曾面临诸多待遇优厚的选择: 某市人才引进的副县级工作岗位、深 圳百万年薪工作及自己大学期间创办 的资产 5000 万元企业。 但是,他却选择踏上了西行的列 车,扎根新疆成为一名乡村基层干部。 面对亲人、朋友的不解和困惑,金 冠华说:“一个人读多少书,并不是为 了挣多少钱、当多大官,而是能有多少 真本事去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实 现人生价值。” 为孩子梦想高飞 8 月份的南疆依旧炎热。见到金 冠华时,他正在组织返乡大学生利用 假期开展科学实验。 在拜什吐格曼乡欧吐拉艾日克村 的村民活动室内,50多个孩子聚精会 神地盯着老师用手中器材做出的太阳 能小汽车、火山喷发、风车原理、飞船 拼装等一项项神奇实验。 高二学生亚森·先拜摆弄着手中 的风机,向金冠华问询风机运行原 理。亚森从小就喜欢拆解家里的手机 和录音机,他的物理和化学是强项,希 望上大学选择物理专业。 “往年的假期,大家只能帮着父母 做些摘棉花、打核桃的农活。金冠华 书记来了后,暑假变得有趣多了,做了 许多以前没做过的实验。我喜欢这样 的假期生活。”亚森告诉记者,每天他 都要准时到活动中心听老师讲课,做 实验。 “做实验对孩子们的启发很大,孩 子们渴望的眼神和对科学实验的浓厚 兴趣,让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为 了让孩子们接触更多的科学实验,提 高 动 手 能 力 ,金 冠 华 自 掏 腰 包 4000 多元购买了30多种实验器材,组织乡 里的30多名大学生,利用假期开设科 学实验课。 金冠华记得,当初是社会的资助 帮助他解决了大学第一笔学费,使他 能够继续少年时的科学梦想。现在, 他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乡里孩子们 实现梦想。 “我想继续上学,你们帮帮我吧。” 2017年上半年,金冠华在尤喀克英巴 扎村工作时,在乌鲁木齐上职校的阿 瓦尼萨·阿布杜吉力力来到村委会 求助。 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没法提 供生活费,阿瓦尼萨的父亲想让女儿 中断学业。金冠华找到各对口部门, 想为他家申请政策支持和低保补助, 但都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条件。为了让 小女孩继续上学,2017年上半年,金 冠华每月资助她在校期间的 500 元生 活费,一共出了2500元。 “看到他们就想起自己的大学生 活,希望他们能继续学业,实现梦想。” 目前,金冠华已资助了3名学生继续 学业。 让果树更有价值 金冠华任职的拜什吐格曼乡有耕 地 17 万亩、林果面积近 11 万亩,是以 林果业为主、种植业为辅的乡镇。发 展乡村经济是金冠华在乡里负责的第 一项工作。为了和村民们打成一片, 拉近距离,他每天骑着自行车,走村串 户了解民情,解决难题。 “要不是金书记帮着卖梨,很多梨 就只能烂在地里了。”今年 30 岁的阿 布力克木家有18亩地,其中5亩地种 了香梨。 去年,由于市场波动,部分农户香 梨滞销。金冠华立即联系中南大学和 一些企业单位,通过组织爱心义卖,帮 助村民减少损失 20 多万元。 “新疆日照时间长,产出的梨香甜 多汁,我不忍心看着这么多好东西烂 在地里。”在去年组织义卖时,金冠华 特意选择单果100g以上的香梨,为香 梨出疆宣传。 前不久,金冠华请来中南大学的 工作人员为香梨谋出路。“经乡里批 准,我们打算在村里新建一座冷库,为 香梨保鲜,延长销售季。此外,中南大 学还帮助我们打造香梨品牌、设计包 装,提升产品附加值。” 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推动乡村农 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高校成为边 疆基层的后盾,是内地大学生的优 势。“未来我要继续探索,在基层工作 中用好母校资源。” 除此之外,金冠华还带领贫困户 一起创办合作社,采用“互联网+创意 农业”模式,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让群众更加乐业 从鱼米之乡来到西北边陲,风土 人情、饮食习惯、气候环境与内地的差 异,使得金冠华刚到新疆时有很多不 适应。 为了适应新疆的工作和生活,金 冠华主动学习维吾尔语,并创办微信 公众号,搜集推广许多有趣实用的维 吾尔语学习方法,帮助更多基层工作 者轻松学习。现在,他已经能用简单 的维吾尔语和村民交流,无论在田间 地头或是乡间巴扎(意为“集市”),总 会被热情的招呼声包围。 在萨衣干买里村,金冠华和麦热 木·麦麦提用维吾尔语聊着最近的生 活情况。“村里有贫困户享有低保政 策,我也想申请低保政策。”去年,麦热 木找到金冠华表明了想法。 “群众提出要求时,给他们宣传好 政策,解释好政策执行情况,他们的心 里就会敞亮。”通过村里党员大会、村 民大会,让村民集体评议享受低保政 策的村民,麦热木理解了他不能享受 低保政策的原因。 “金书记说得有道理,我们年轻人 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幸福生 活。”如今麦热木和妻子通过打工获得 的收入越来越多。 从今年开始,金冠华担任乡里纪 检书记,重点打击横行村里的恶霸, 查处并退还村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的 违纪款,通过一个个承诺的兑现和一 件件矛盾的化解,乡政府赢得了群众 的理解和支持,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在学校读书时形成的敏锐思 维,使我把国家政策吃得很透,对 纪检工作帮助很大。未来,我要多 向身边干部请教,更好地把相关政 策传达给群众,做好群众工作。”金 冠华说。 广西钦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郭晓红侠骨柔情守护一方平安 本报记者 姜天骄 在人民公安队伍中,女警察本来 就少,女公安局长更是凤毛麟角,广 西钦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郭晓红 就是其中的女中豪杰。 初识郭晓红是在公安部“平安中 国”访谈上,她牵头研发的“微察” 系统开创了“互联网+警务”的新模 式,得到公安部高度赞扬并向全国推 广,公安信息化由此实现历史性 突破。 目前,钦州市公安局在公安信息 化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让郭晓 红骄傲。但是,2015年郭晓红刚上任 钦州市公安局局长时,曾有人质疑:侦 查破案本是男人擅长的事,女公安局 长能搞出啥名堂?这让郭晓红暗下决 心, “要做就做到最好”! 钦州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 道,也是贩毒和走私案件的高发地 带。郭晓红一上任就带队前往广东考 察交流禁毒工作,并和广州、东莞、佛 山三市签署了《禁毒合作协议》《加强 打击跨区域毒品犯罪合作协议》。为 了积累破案经验,她经常带着部下到 贩毒案件高发地区考察调研。有一次 她听说公安部要在四川凉山州召开涉 毒违法犯罪部署会,便连夜启程,搭动 车到昆明再辗转坐长途汽车奔赴凉山 州。都说蜀道难,深夜通往凉山州的 公路更是艰险重重。郭晓红对随行人 员说:“参加这次会议对我们以后的禁 毒工作很有帮助,我不能等!”第二天, 看到连夜跋涉近15个小时、顶着黑眼 圈的郭晓红出现在会场,公安部工作 人员也深为感动。 郭晓红向记者介绍,目前“互联 网+警务”的方式让钦州公安插上了 信息化的翅膀,破案效率大大提升,但 实现这一步跨越也实属不易,功劳应 归功于该局自主研发的“微察”系统, 首次破解了“现场必勘”难题。该系统 只需民警在手机上安装“微察”系统 APP,便可以用手机实现现场照片、现 场方位图、现场音频视频等数据的全 时空智能采集,并实现相关人员、沿街 铺面、重点场所、车辆信息等多种基础 信息采集的数据化功能,有效解决了 众多难题,实现了处警指挥扁平化、处 警信息采集智能化、小案现场勘查高 效化、社会数据采集信息化、巡防布警 可视化、警务查询移动化、执法日志电 子化、侦查办案合成化的“八大绝招”。 郭晓红的家虽然就在 2 小时车程 以内的南宁市,她却难得经常回家看 看,有时在南宁开完会也常因任务紧 急“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夜 不能寐是常事,节假日更是岗位在哪 里,人就在哪里。郭晓红已经连续几 年的大年三十、正月十五以及重大活 动都坚守在工作现场。不止一次,老 父亲看着瘦了一大圈的女儿,心疼地 说:“闺女,公安太苦了,你还是换个工 作岗位吧!”为了让父亲宽心,郭晓红 硬是逼着自己增肥。 郭晓红有着一头乌黑秀丽的长 发,可为了工作需要,她从来都是把长 发打成结藏在威严的警帽下。女人都 有细腻柔情的一面,每一名钦州公安 民警在生日的那天都会收到郭晓红亲 手编写的生日祝福短信。她经常陪着 基层民警一起执勤加班,就算过年也 要留下来陪他们一起包饺子。但是, 在公安队伍管理上,她却决不手软。 为弥补警力不足,从2016年7月份 起,郭晓红提出让钦州公安实行全警 夜巡,将警力下沉一线,全天候服务百 姓。刚开始,很多在机关工作的民警 对上夜班感到吃不消,郭晓红就陪着 大家一起夜巡。一位民警告诉记者, 曾有一位长途货运司机对他们说:“每 次开夜车路过钦州,我都会在这里安 心地睡上一觉,因为这里让我感到安 全。”听到这些肺腑之言,执勤民警心 里也甚感安慰。从此很少有人再抱怨 夜班辛苦。 郭晓红说,作为异地交流的女干 部,在公安队伍中打拼要付出比常人 更多的辛苦。在她的努力之下,2017 年群众对全自治区各公安机关满意度 测评中,钦州市公安局排名第一。“没 有什么比这个荣誉更让我感到幸福 了。”郭晓红说。 “是你们圆了我的大学梦” 本报记者 齐慧 “我考上了,考上了!”川西南的大山里,当收到石家庄铁道大 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李萍激动地向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们说。 随后,她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了200多公里外的中国铁 建二十二局集团一公司成都地铁 6 号线项目部党工委书记刘广 刚: “谢谢您,刘叔叔,是你们圆了我的大学梦!” 2016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成都地铁6号线项目时任项目 经理宁士亮、党工委书记刘广刚了解到,四川井研县有一位品学兼 优的女孩,她的家庭经济极度困难,可女孩不畏困难,主动挑起生 活重担,边劳动边学习,她就是“四川省美德少年”李萍。 2017年1月21日,春节即将来临,宁士亮等一行第一次来到 李萍家里。尽管此前有所了解,但他们还是被李萍家的贫困状况 所震撼。 李萍的家乡是乐山市井研县镇阳乡凉风村,这里地处大山深 处,距县城 45 公里,到乡镇也要七八公里。全家 6 口人,患严重风 湿病的奶奶,聋哑的母亲,患有精神病的叔叔,不到 4 岁的弟弟,全 家就靠父亲一人打点小工维持生计…… “李萍家里太难了,她马上要进入高三,如果我们不帮她,她不 仅难以考上大学,还有可能辍学……”宁士亮、刘广刚一回到项目 部,就商量如何捐助李萍,帮她实现大学梦。 2017 年 4 月份,项目部专门召开了一次职工大会,宁士亮、刘 广刚介绍了李萍的家庭情况和事迹,并带头为她捐资助学。随后, 他们又到工区广泛动员,捐款箱摆到项目部大厅。很快,捐款的职 工排成队,你 100 元,他 50 元,工地上的农民工也加入到捐款队伍 …… 因为工作需要,宁士亮调离成都,接任项目经理的姚义接过了 资助李萍的接力棒,继续号召广大员工捐款。最终,项目部共筹得 44399元。2017年12月21日,刘广刚和几名捐款人代表带着项 目部162名员工的心意,将捐款交到李萍手里,鼓励她好好学习, 不用为学费发愁。 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项目部的善举,带动了更多的人关心 帮助李萍和她的家人。据了解,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 扶下,李萍一家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依靠易地扶贫 搬迁政策,今年 7 月 21 日,李萍一家喜迁新居。今年高考,李萍取 得了 563 分的好成绩。 刘广刚和项目部同志们在为李萍高兴的同时,又为其制定了 长远扶助计划。在得知李萍已经填报了高考志愿—石家庄铁道 大学英语系后,项目党工委将李萍的贫困证明、先进事迹等推荐材 料邮寄到学校学生处。学生处在了解情况后表示,可将李萍录入 学校贫困生管理系统,为其减免部分费用,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以保证其后续学业的顺利完成。 “我希望毕业后像刘叔叔那样来到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建 地铁修高铁,造福更多人,让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李萍真诚 地说。 河南信阳市乡村教师李芳用生命完成“最后一课”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吴炳辉 在李芳简朴的办公桌上,放着她的一个水杯、几份教案、几本 字典和一张标有每周 11 节语文课的课程表。 桌面上评改完毕的“学习与巩固手册”和拼音本整齐地摞放在 一起,让人看到后总产生一种错觉—李芳只是刚批改完作业,暂 时离开了办公室。 6月11日17时30分,河南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 望小学正常放学,二年级(3)班语文老师李芳随队护送学生放学 回家途中,面对失控的摩托三轮车,她用身体挡住车辆,护住了4 名学生。 6月13日凌晨4时40分,李芳的生命定格在了那一刻,她永 远离开了她挚爱的三尺讲台…… 学生们清楚地记得,6 月 11 日那个傍晚,爱美的李老师穿着 小花褂和白裤子,还有她一直钟爱的高跟鞋。当失控的三轮车沿 着长长坡道飞速冲过来的时候,李芳几乎用了她平生最迅捷的速 度,一边大声呼喊着学生们快让开,一边推开身边最近的 4 名学 生,用身躯挡住三轮车。 被李芳推开的 4 名学生中,有 3 名仅受点皮外伤,另 1 名学 生头部缝了 6 针,但李芳当场昏迷,被诊断为脑部颅骨骨折,脑 干出血,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高高兴兴来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去。”校门口的两排醒目大 字,李芳用自己的生命对学生作出了这样的承诺。 1969年出生的李芳,20 岁从信阳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 一所农村小学—董家河镇谢畈小学任教,后调到绿之风希望小 学。近 30 年来,她一直坚守在基层教育一线。 “从去年开始,我和李老师共同带二年级(3)班,上次语 文考试,我们班整体成绩还拿了全年级第一。”罗银森是(3) 班数学老师也是班主任,他说,李芳老师一直事无巨细地帮自己 管理班级。 作为副班主任,李芳时常给班上留守学生的父母打电话,向 他们汇报孩子的情况。 就在意外发生前的几个小时,李芳还在帮助同事化解矛盾。 当时,一名学生在跑去卫生间途中摔倒,额头上划破一道口子, 家长非要找班主任理论。为了不让矛盾激化,李芳极力劝阻沟 通,最终安抚了家长。 李芳在重症监护室的那两个夜晚,每当听到医生喊家属 的时候,李芳27岁的女儿都心头一颤。“因为只要是医生一 喊,不是说心跳要停止了,就是让我们有心理准备。”我小时 候总是生病,好几次我生病发高烧她都在上班,她把我送到 诊所后再去上班,一到那时候我就抱着她的腿哭,但每次她 都狠心抛下我跑回学校。“妈妈是我的骄傲,我以后也一定成 为她的骄傲。” 李芳离世的消息传出后,前去灵堂吊唁的亲属、乡亲、同 事、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 “您用生命的抉择教给了学生最后一道题!您用生命完成了 最后一堂课!向新时代最美人民教师李芳老师致敬!”信阳市委副 书记刘国栋用诗歌赞颂着李芳的人性光辉和崇高师德,赞颂着革 命老区熠熠生辉的舍己为人精神。 本版编辑 许跃芝 梁剑箫 郭晓红(左二)和当地百姓一起过节。 姜天骄上图 上图 利用暑假 利用暑假金冠华组织返乡大学生在村里 金冠华组织返乡大学生在村里 开设科学实验课 开设科学实验课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图为金冠华 图为金冠华 为学生讲解风机运行原理 为学生讲解风机运行原理右图 右图 金冠华 金冠华 和村民在葡萄架下拉家常 和村民在葡萄架下拉家常解民情 解民情马呈忠 马呈忠社址: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东街 2号 读者服务:13911270606(同微信号) 查号台:58392088 邮编:100054 传真:58392840 零售每份:1.00元 广告许可证:京西工商广登字 20170090 号 广告热线:58392178 发行热线:58392172 昨日(北京)开印时间:4∶05 印完时间:5∶15 本报印刷厂印刷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Oct-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用青春书写最美华章 - ce.cnpaper.ce.cn/jjrb/page/1/2018-08/27/16/2018082716_pdf.pdf · 现在,他已经能用简单 的维吾尔语和村民交流,无论在田间 地头或是乡间巴扎(意为“集市”),总

人 物16 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

用青春书写最美华章——记新疆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纪检书记金冠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呈忠

誓登天山经风雨,立扎黄沙耐酷寒;

冠顶昆仑重逢日,敢叫胡杨换新颜!

这是 31 岁的金冠华在去新疆的火车上写下的一首诗。

2016年自中南大学博士毕业时,金冠华曾面临诸多待遇优厚的选择:某市人才引进的副县级工作岗位、深圳百万年薪工作及自己大学期间创办的资产5000万元企业。

但是,他却选择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扎根新疆成为一名乡村基层干部。

面对亲人、朋友的不解和困惑,金冠华说:“一个人读多少书,并不是为了挣多少钱、当多大官,而是能有多少真本事去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实现人生价值。”

为孩子梦想高飞

8月份的南疆依旧炎热。见到金冠华时,他正在组织返乡大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科学实验。

在拜什吐格曼乡欧吐拉艾日克村的村民活动室内,50多个孩子聚精会神地盯着老师用手中器材做出的太阳能小汽车、火山喷发、风车原理、飞船拼装等一项项神奇实验。

高二学生亚森·先拜摆弄着手中的风机,向金冠华问询风机运行原理。亚森从小就喜欢拆解家里的手机和录音机,他的物理和化学是强项,希望上大学选择物理专业。

“往年的假期,大家只能帮着父母做些摘棉花、打核桃的农活。金冠华书记来了后,暑假变得有趣多了,做了许多以前没做过的实验。我喜欢这样的假期生活。”亚森告诉记者,每天他都要准时到活动中心听老师讲课,做实验。

“做实验对孩子们的启发很大,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和对科学实验的浓厚兴趣,让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为了让孩子们接触更多的科学实验,提高动手能力,金冠华自掏腰包 4000多元购买了30多种实验器材,组织乡里的30多名大学生,利用假期开设科学实验课。

金冠华记得,当初是社会的资助帮助他解决了大学第一笔学费,使他能够继续少年时的科学梦想。现在,他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乡里孩子们实现梦想。

“我想继续上学,你们帮帮我吧。”2017年上半年,金冠华在尤喀克英巴扎村工作时,在乌鲁木齐上职校的阿瓦尼萨·阿布杜吉力力来到村委会求助。

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没法提

供生活费,阿瓦尼萨的父亲想让女儿中断学业。金冠华找到各对口部门,想为他家申请政策支持和低保补助,但都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条件。为了让小女孩继续上学,2017 年上半年,金冠华每月资助她在校期间的500元生活费,一共出了2500元。

“看到他们就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希望他们能继续学业,实现梦想。”目前,金冠华已资助了 3 名学生继续学业。

让果树更有价值

金冠华任职的拜什吐格曼乡有耕地 17万亩、林果面积近 11万亩,是以林果业为主、种植业为辅的乡镇。发展乡村经济是金冠华在乡里负责的第一项工作。为了和村民们打成一片,拉近距离,他每天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了解民情,解决难题。

“要不是金书记帮着卖梨,很多梨就只能烂在地里了。”今年 30 岁的阿布力克木家有 18亩地,其中 5亩地种了香梨。

去年,由于市场波动,部分农户香梨滞销。金冠华立即联系中南大学和一些企业单位,通过组织爱心义卖,帮助村民减少损失20多万元。

“新疆日照时间长,产出的梨香甜

多汁,我不忍心看着这么多好东西烂在地里。”在去年组织义卖时,金冠华特意选择单果100g以上的香梨,为香梨出疆宣传。

前不久,金冠华请来中南大学的工作人员为香梨谋出路。“经乡里批准,我们打算在村里新建一座冷库,为香梨保鲜,延长销售季。此外,中南大学还帮助我们打造香梨品牌、设计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

搭建校地合作平台,推动乡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高校成为边疆基层的后盾,是内地大学生的优势。“未来我要继续探索,在基层工作中用好母校资源。”

除此之外,金冠华还带领贫困户一起创办合作社,采用“互联网+创意农业”模式,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让群众更加乐业

从鱼米之乡来到西北边陲,风土人情、饮食习惯、气候环境与内地的差异,使得金冠华刚到新疆时有很多不适应。

为了适应新疆的工作和生活,金冠华主动学习维吾尔语,并创办微信公众号,搜集推广许多有趣实用的维吾尔语学习方法,帮助更多基层工作者轻松学习。现在,他已经能用简单

的维吾尔语和村民交流,无论在田间地头或是乡间巴扎(意为“集市”),总会被热情的招呼声包围。

在萨衣干买里村,金冠华和麦热木·麦麦提用维吾尔语聊着最近的生活情况。“村里有贫困户享有低保政策,我也想申请低保政策。”去年,麦热木找到金冠华表明了想法。

“群众提出要求时,给他们宣传好政策,解释好政策执行情况,他们的心里就会敞亮。”通过村里党员大会、村民大会,让村民集体评议享受低保政策的村民,麦热木理解了他不能享受低保政策的原因。

“金书记说得有道理,我们年轻人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幸福生活。”如今麦热木和妻子通过打工获得的收入越来越多。

从今年开始,金冠华担任乡里纪检书记,重点打击横行村里的恶霸,查处并退还村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款,通过一个个承诺的兑现和一件件矛盾的化解,乡政府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在学校读书时形成的敏锐思维,使我把国家政策吃得很透,对纪检工作帮助很大。未来,我要多向身边干部请教,更好地把相关政策传达给群众,做好群众工作。”金冠华说。

广西钦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郭晓红——

侠骨柔情守护一方平安本报记者 姜天骄

在人民公安队伍中,女警察本来就少,女公安局长更是凤毛麟角,广西钦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郭晓红就是其中的女中豪杰。

初识郭晓红是在公安部“平安中国”访谈上,她牵头研发的“微察”系统开创了“互联网+警务”的新模式,得到公安部高度赞扬并向全国推广 , 公 安 信 息 化 由 此 实 现 历 史 性突破。

目前,钦州市公安局在公安信息化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这让郭晓红骄傲。但是,2015年郭晓红刚上任钦州市公安局局长时,曾有人质疑:侦查破案本是男人擅长的事,女公安局

长能搞出啥名堂?这让郭晓红暗下决心,“要做就做到最好”!

钦州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贩毒和走私案件的高发地带。郭晓红一上任就带队前往广东考察交流禁毒工作,并和广州、东莞、佛山三市签署了《禁毒合作协议》《加强打击跨区域毒品犯罪合作协议》。为了积累破案经验,她经常带着部下到贩毒案件高发地区考察调研。有一次她听说公安部要在四川凉山州召开涉毒违法犯罪部署会,便连夜启程,搭动车到昆明再辗转坐长途汽车奔赴凉山州。都说蜀道难,深夜通往凉山州的公路更是艰险重重。郭晓红对随行人

员说:“参加这次会议对我们以后的禁毒工作很有帮助,我不能等!”第二天,看到连夜跋涉近15个小时、顶着黑眼圈的郭晓红出现在会场,公安部工作人员也深为感动。

郭晓红向记者介绍,目前“互联网+警务”的方式让钦州公安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破案效率大大提升,但实现这一步跨越也实属不易,功劳应归功于该局自主研发的“微察”系统,首次破解了“现场必勘”难题。该系统只需民警在手机上安装“微察”系统APP,便可以用手机实现现场照片、现场方位图、现场音频视频等数据的全时空智能采集,并实现相关人员、沿街铺面、重点场所、车辆信息等多种基础信息采集的数据化功能,有效解决了众多难题,实现了处警指挥扁平化、处警信息采集智能化、小案现场勘查高效化、社会数据采集信息化、巡防布警可视化、警务查询移动化、执法日志电子化、侦查办案合成化的“八大绝招”。

郭晓红的家虽然就在2小时车程以内的南宁市,她却难得经常回家看看,有时在南宁开完会也常因任务紧急“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夜不能寐是常事,节假日更是岗位在哪里,人就在哪里。郭晓红已经连续几年的大年三十、正月十五以及重大活动都坚守在工作现场。不止一次,老父亲看着瘦了一大圈的女儿,心疼地

说:“闺女,公安太苦了,你还是换个工作岗位吧!”为了让父亲宽心,郭晓红硬是逼着自己增肥。

郭晓红有着一头乌黑秀丽的长发,可为了工作需要,她从来都是把长发打成结藏在威严的警帽下。女人都有细腻柔情的一面,每一名钦州公安民警在生日的那天都会收到郭晓红亲手编写的生日祝福短信。她经常陪着基层民警一起执勤加班,就算过年也要留下来陪他们一起包饺子。但是,在公安队伍管理上,她却决不手软。为弥补警力不足,从 2016 年 7 月份起,郭晓红提出让钦州公安实行全警夜巡,将警力下沉一线,全天候服务百姓。刚开始,很多在机关工作的民警对上夜班感到吃不消,郭晓红就陪着大家一起夜巡。一位民警告诉记者,曾有一位长途货运司机对他们说:“每次开夜车路过钦州,我都会在这里安心地睡上一觉,因为这里让我感到安全。”听到这些肺腑之言,执勤民警心里也甚感安慰。从此很少有人再抱怨夜班辛苦。

郭晓红说,作为异地交流的女干部,在公安队伍中打拼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辛苦。在她的努力之下,2017年群众对全自治区各公安机关满意度测评中,钦州市公安局排名第一。“没有什么比这个荣誉更让我感到幸福了。”郭晓红说。

“是你们圆了我的大学梦”本报记者 齐 慧

“我考上了,考上了!”川西南的大山里,当收到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李萍激动地向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们说。

随后,她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了 200多公里外的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一公司成都地铁 6 号线项目部党工委书记刘广刚:“谢谢您,刘叔叔,是你们圆了我的大学梦!”

2016 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成都地铁 6 号线项目时任项目经理宁士亮、党工委书记刘广刚了解到,四川井研县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女孩,她的家庭经济极度困难,可女孩不畏困难,主动挑起生活重担,边劳动边学习,她就是“四川省美德少年”李萍。

2017年 1月 21日,春节即将来临,宁士亮等一行第一次来到李萍家里。尽管此前有所了解,但他们还是被李萍家的贫困状况所震撼。

李萍的家乡是乐山市井研县镇阳乡凉风村,这里地处大山深处,距县城45公里,到乡镇也要七八公里。全家6口人,患严重风湿病的奶奶,聋哑的母亲,患有精神病的叔叔,不到4岁的弟弟,全家就靠父亲一人打点小工维持生计……

“李萍家里太难了,她马上要进入高三,如果我们不帮她,她不仅难以考上大学,还有可能辍学……”宁士亮、刘广刚一回到项目部,就商量如何捐助李萍,帮她实现大学梦。

2017年4月份,项目部专门召开了一次职工大会,宁士亮、刘广刚介绍了李萍的家庭情况和事迹,并带头为她捐资助学。随后,他们又到工区广泛动员,捐款箱摆到项目部大厅。很快,捐款的职工排成队,你100元,他50元,工地上的农民工也加入到捐款队伍……

因为工作需要,宁士亮调离成都,接任项目经理的姚义接过了资助李萍的接力棒,继续号召广大员工捐款。最终,项目部共筹得44399 元。2017 年 12 月 21 日,刘广刚和几名捐款人代表带着项目部 162名员工的心意,将捐款交到李萍手里,鼓励她好好学习,不用为学费发愁。

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项目部的善举,带动了更多的人关心帮助李萍和她的家人。据了解,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下,李萍一家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依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今年7月21日,李萍一家喜迁新居。今年高考,李萍取得了563分的好成绩。

刘广刚和项目部同志们在为李萍高兴的同时,又为其制定了长远扶助计划。在得知李萍已经填报了高考志愿——石家庄铁道大学英语系后,项目党工委将李萍的贫困证明、先进事迹等推荐材料邮寄到学校学生处。学生处在了解情况后表示,可将李萍录入学校贫困生管理系统,为其减免部分费用,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以保证其后续学业的顺利完成。

“我希望毕业后像刘叔叔那样来到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建地铁修高铁,造福更多人,让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李萍真诚地说。

河南信阳市乡村教师李芳——

用生命完成“最后一课”本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吴炳辉

在李芳简朴的办公桌上,放着她的一个水杯、几份教案、几本字典和一张标有每周11节语文课的课程表。

桌面上评改完毕的“学习与巩固手册”和拼音本整齐地摞放在一起,让人看到后总产生一种错觉——李芳只是刚批改完作业,暂时离开了办公室。

6 月 11 日 17 时 30 分,河南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正常放学,二年级(3)班语文老师李芳随队护送学生放学回家途中,面对失控的摩托三轮车,她用身体挡住车辆,护住了 4名学生。

6 月 13 日凌晨 4 时 40 分,李芳的生命定格在了那一刻,她永远离开了她挚爱的三尺讲台……

学生们清楚地记得,6月11日那个傍晚,爱美的李老师穿着小花褂和白裤子,还有她一直钟爱的高跟鞋。当失控的三轮车沿着长长坡道飞速冲过来的时候,李芳几乎用了她平生最迅捷的速度,一边大声呼喊着学生们快让开,一边推开身边最近的4名学生,用身躯挡住三轮车。

被李芳推开的 4名学生中,有 3名仅受点皮外伤,另 1名学生头部缝了6针,但李芳当场昏迷,被诊断为脑部颅骨骨折,脑干出血,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高高兴兴来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去。”校门口的两排醒目大字,李芳用自己的生命对学生作出了这样的承诺。

1969年出生的李芳,20岁从信阳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董家河镇谢畈小学任教,后调到绿之风希望小学。近30年来,她一直坚守在基层教育一线。

“从去年开始,我和李老师共同带二年级 (3) 班,上次语文考试,我们班整体成绩还拿了全年级第一。”罗银森是 (3)班数学老师也是班主任,他说,李芳老师一直事无巨细地帮自己管理班级。

作为副班主任,李芳时常给班上留守学生的父母打电话,向他们汇报孩子的情况。

就在意外发生前的几个小时,李芳还在帮助同事化解矛盾。当时,一名学生在跑去卫生间途中摔倒,额头上划破一道口子,家长非要找班主任理论。为了不让矛盾激化,李芳极力劝阻沟通,最终安抚了家长。

李芳在重症监护室的那两个夜晚,每当听到医生喊家属的时候,李芳 27 岁的女儿都心头一颤。“因为只要是医生一喊,不是说心跳要停止了,就是让我们有心理准备。”我小时候总是生病,好几次我生病发高烧她都在上班,她把我送到诊所后再去上班,一到那时候我就抱着她的腿哭,但每次她都狠心抛下我跑回学校。“妈妈是我的骄傲,我以后也一定成为她的骄傲。”

李芳离世的消息传出后,前去灵堂吊唁的亲属、乡亲、同事、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

“您用生命的抉择教给了学生最后一道题!您用生命完成了最后一堂课!向新时代最美人民教师李芳老师致敬!”信阳市委副书记刘国栋用诗歌赞颂着李芳的人性光辉和崇高师德,赞颂着革命老区熠熠生辉的舍己为人精神。

本版编辑 许跃芝 梁剑箫

郭晓红(左二)和当地百姓一起过节。 姜天骄摄

上图上图 利用暑假利用暑假,,金冠华组织返乡大学生在村里金冠华组织返乡大学生在村里

开设科学实验课开设科学实验课,,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图为金冠华图为金冠华((左左

一一))为学生讲解风机运行原理为学生讲解风机运行原理。。

右图右图 金冠华金冠华((右右))和村民在葡萄架下拉家常和村民在葡萄架下拉家常,,了了

解民情解民情。。 马呈忠马呈忠摄摄

社址: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东街 2 号 读者服务:13911270606(同微信号) 查号台:58392088 邮编:100054 传真:58392840 零售每份:1.00 元 广告许可证:京西工商广登字 20170090 号 广告热线:58392178 发行热线:58392172 昨日(北京)开印时间:4∶05 印完时间:5∶15 本报印刷厂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