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坚守换来了首府的洁净 我市在玉泉区...

1
话直说 文明养犬理念植入青城市民心中 ●本报记者 孙岳龙 从源头治理,别让爱犬变害犬 ●刘军 近年来,因为流浪狗数量增多 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少。与家养 进行过登记防疫的狗相比,流浪 狗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比较大。 管理流浪狗要从源头管起。 当前宠物狗的数量越来越多,被 遗弃的宠物狗也越来越多,成为 流浪狗中的一支“大军”。拥有得 容易,遗弃就会很容易。唯有通 过严苛的登记、防疫和身份追溯 等手段,让拥有宠物狗变得更困 难、成本更高,让狗的主人意识到 养狗不仅是养宠物,同时也有保 护他人安全的责任,而不仅仅是 一件轻描淡写的小事。 狗患的背后往往是“人患”。 从最初开始,就应该摸清狗的“来 龙去脉”,完成宠物狗和主人的身 份连接,将狗与主人建立起可见 的联系,让主人履行应尽的责任 和义务,以确保其他公众的利益 不被侵犯。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 言,宠物狗追溯机制完全可以实 现,也完全有必要实现。 说到底,从根本上改善当前宠 物管理的乱象,是公共生活、卫生 安全的需要,也是对生命真正意 义上的尊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犬类作为 伴侣动物,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这 也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民物质精 神生活日益丰富的表现。但由于部 分养犬人不文明养狗,在城市密集的 空间里制造了不少“狗患”。近年来, 我市加大文明养犬宣传力度,形成捕 捉收容流浪犬长效机制、尽可能发动 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等方式,逐步破解 “不文明养犬”的难题,形成“依法、文 明、科学”的良好养犬氛围。 “小区里随处可见文明养犬的标 语和设施设备,有了这些设备,宠物便 溺少了,环境卫生好了很多,遛狗的主 人主动给爱犬拴上宠物链,邻里们基 本没有因养狗发生过什么矛盾。”新城 区东风路街道城建小区的居民程欣 女士这样对记者说。记者在小区里 看到,小区不仅有着一间宠物便池,旁 边还设有宠物拾便工具箱,除此之外, 在每一个绿地周围,都设有一个温馨 提示牌,写有“遛狗带狗链、爱狗清狗 便”等温馨的文明养犬宣传语。“请给 爱犬戴嘴套” “爱它就请牵着它” “持证 养犬从我做起”……在我市的各个社 区和公园,类似的文明养犬温馨提示 牌越来越多,潜移默化的植入着文明 养犬的理念,受到广大市民的点赞。 除了对文明养犬理念的宣传,流 浪犬的收容和处置,则更体现着一个 城市的管理治理水平。赛罕区金河 镇南毫沁营村委会东 500 米路南的呼 和浩特市留检所,每个周二和周四,都 会有市民来这里办理流浪犬领养手 续。记者在留检所看到,整齐地排列 着的标准化犬舍门前,悬挂着标有二 维码的狗牌,犬舍内的一些小狗的脖 子上,也悬挂着同样的狗牌。市公安 局城管支队副支队长胡永刚告诉记 者:“狗牌相当于狗狗的身份证,一狗 一证,扫描二维码之后就会在小程序 内看到犬名、犬种、犬证号、体重、性别 和身高,这是我们普通市民以及领养 市民可以直接看到的信息。而留检 所民警的系统除了可以看到以上信 息外,还能看到狗狗接种疫苗的情况 和就医信息。有了这个二维码的好 处就是,对于丢失的狗和恶意伤人的 狗第一时间就会显示狗监护人的信 息,日后就会有更好的法律保障。” 2019 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留检所 设施设备的逐渐完善让热心于救助 流浪犬的志愿者也十分满意。志愿 者张妍投身流浪犬救助工作已经 6 年,现在每个月都会来到留检所为她 口中的“毛孩子”们洗澡、喂食和清扫 狗舍。 “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专业 团队还给‘毛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医疗 条件,狗舍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包括越 来越多爱心人士的参与,让这里的狗 狗生活越来越幸福。不过狗狗们最 安全、最长久的‘家’,还是狗主人的善 意和责任感,依法、文明养狗才是对狗 狗最好的爱。”张妍这样对记者说。 编委 编委黄涵琦 黄涵琦 编辑 编辑苗青 苗青 魏宝红 魏宝红 美编 美编晓行 晓行 校对 校对魏宝红 魏宝红 实习校对 实习校对张藜 张藜 一读 一读李慧峰 李慧峰 2020 2020 1 1 10 10 星期五 星期五 6 6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548 548 “三城同创”进行时 本周 我市在玉泉区举办 垃圾分类知识讲座 如意工业园区整体环境提档升级 问我办 (信息来源:呼和浩特市城 市管理指挥中心 记者孙岳龙 整理) 呼和浩特城管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呼和浩特市微城管 城管热线:12319 市长热线:12345 呼和浩特日报 微信公众号: 呼和浩特日报 微博: 本报讯 (记 者 祁 晓 燕) 小作坊是 食品生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 庞大,分布面广,相关从业人员众多, 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连着大众创 业就业,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全区现有小作坊 16975 家,约 90% 右集中在县级以上城镇, 10%左右处 于边远乡镇和农村牧区。主要生产 “四白食品”、即食熟肉制品、胡麻油、 糕点、生熟米面制品、拌菜酱腌菜、粮 食加工品、瓜子炒货、传统乳制品、地 方特色食品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 相关的食品。我区高度重视食品加 工小作坊监管工作,近年来,围绕食 品加工小作坊监管有针对性地采取 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管取得了良好的 成效。 政策有力度。自治区政府制定 出台《“食品药品安全内蒙古”三年建 设方案》,小作坊作为食品安全示范 城市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每个 旗县市区至少建设一个小作坊园区 和一个集贸市场,并将该要求列入食 品安全年度考核指标加以强化,从政 府层面强力推进。一些地方政府对 园区建设给予土地、税收、配套设施 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有的还拨付专项 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 的升级改造。 推进有方法。各地小作坊园区 建设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园 区建设与“创城”和改善人居环境结 合起来,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同时把监管工作融入到推进城市 管理、提升城市品位的工作大局中, 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形成一批市场有 需求、质量有保证、监管跟得上,既适 合小作坊生产,又能体现地方特色的 食品加工生产小作坊园区。通过持 续推进,食品加工小作坊入园区工作 取得积极成效,目前我区有食品生产 加工园区 95 个,其中建成并投入使用 72 个,在建 10 个,计划筹建 13 个,全 区已有 14% 的小作坊约 2380 户进入 园区。 运营有特色。园区的管理运营 主要有民营、国营、自营三种方式,各 地政府给予入园小作坊“三免两减 半”优惠政策,即前三年免房租,后两 年减半收取;在金融扶持方面与银行 对接,入驻企业可用抵押物申请到低 利率贷款;在水、电、暖、气价格上实 施优惠,引导小作坊经营者积极入驻 园区,方便统一管理。各园区立足实 际,着力拓展营销渠道,呈现出各具 地方特色的运营模式。 监管有实效。自治区先后出台 了《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 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食品生 产加工小作坊登记及监督管理办 法》,公布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禁 止生产加工食品品种目录,规定 22 种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禁止生产销 售;在全区实行食品加工小作坊登 记制度,对符合登记条件的核发登 记证,不符合登记条件经整改仍未 达到要求的予以取缔。截至目前, 全区已取得登记证的小作坊 16975 户,登记率达 100%下一步,针对我区小作坊基数 大、条件差、分布广的实际状况,我区 将组织开展全区小作坊综合治理行 动,推动完善小作坊监管工作机制, 促进民族化、传统化、特色化的小作 坊发展。同时,要着力打造园区品 牌,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作为一名环卫工人,我的梦 想就是把呼市打扮得越来越美 丽。为了这个梦,我和同事们,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三伏酷暑, 还是数九严寒,无论风雨交加,还 是漫天飞雪,都始终坚持在环卫工 作的第一线!”每天清晨,环卫工人 郎月明都会与同事开始一天的清 扫工作,从清扫路面到清理垃圾 桶,从清扫积雪到铲除冰块……他 们的身影构成了首府新年最早的 一道风景线。 清晨 5 时,在昏黄的路灯映照 下,赛罕区春辉便民市场附近的呼 伦贝尔路段,一群环卫工正在进行 人工作业,他们有的手拿铁铲铁 锹,有的挥动着扫帚……寒冷的天 气使他们的帽檐上凝结起一层白 霜。 67 岁的郎月明就是这群环卫 工人中的一员。“我还是一名有 30 多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郎 月明告诉记者, 2015 年,他通过政 府“移民搬迁”工程从武川县搬到 市区,来到了北控城市服务(呼和 浩特市赛罕区)有限公司,开始了 他的环卫工作生涯。 每天凌晨 4 点到岗这已经成为 像郎月明一样的环卫工人的工作常 态。“如果遇到下雪天气,我们需要 比平时更早一些到岗。”郎月明擦了 擦头上的汗说,“由于下了雪,这几 天工作量很大,昨天晚上我们 11 才回去,今天又是凌晨就出来了。” 上午的清扫工作告一段落,记 者随同郎月明一同回到他的家 里。十几平方米的屋子打扫的干 净整洁,郎月明高兴地向记者展示 着他获得的 2018 年度城市管理和 环境卫生工作“优秀环卫工人”的 荣誉证书……而这也是对郎月明 工作最真实的评价。采访期间,郎 月明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 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工作虽然辛苦,但是郎月明却 过得很充实。作为一名老党员,他 手拿扫帚和铁锹,不单单为居民创 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更 是扫出了一片属于自己人生的新 天地。 “说实话,不少人喜欢雪,可我 们环卫工人却最怕下雪。”正在清 理路旁积雪的环卫工人于彩茹气 喘吁吁地说。 于彩茹只是雪后我市众多投入 到清雪铲冰工作中环卫工人的一 个缩影。扫雪工作虽辛苦,但仔细 听,环卫工们扫雪时发出乐呵呵的 笑声足以体现他们积极乐观的一 面。 到今年,于彩茹在环卫岗位整 整坚守了 15 年。她说,只要能动, 就要一直坚守下去。 其实,不管是郎月明还是于彩 茹,当下在我市像他们这样每天 默默地奋斗在环卫工作岗位的人 还有很多。他们用坚守换来了首 府的洁净靓丽,他们是当之无愧 的城市“美容师”“马路天使”,城 市中“最可爱的人”…… 本报讯 (记者 宋向华) 2019 年,如 意工业园区上下联动,推进园区整体环 境提档升级,着力打造金融、商务、环 境、文化、投资营商环境五张名片,为高 质量发展奏响绿色建设协奏曲。 说起如意工业园区人们总会想到 如意广场,这是一个集休闲、娱乐、集 会、观赏于一体的休闲广场。目前,如 意广场可分为东、南、西、北四大特色板 块,东部为国学园,南部以一片占地近 1.5 万平方米的油松林为主,配以红叶 小檗、山桃等树木,还有修剪成各式图 案的草坪穿插其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 谐的生态特色。西部利用草坪和各色 花卉巧妙组合,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 儒道文化和大自然变化无穷之奥妙的 抽象性主题。北部以大型激光音乐喷 泉、旱地喷泉、水幕电影为主体组成的 声光电休闲广场,在激光音乐喷泉的四 个方向分别坐落着“沉鱼”“落雁”“闭 月”“羞花”美女雕塑,让如意广场动静 相依、疏密映趣。 在大大小小的公园、游园中,有一 处公园为我市城市建设增“颜值”,它就 是劳动公园。这个公园以“劳动精神” 为主线,突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 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一主 题,运用带有时代特征的红色雕塑小 品、构筑物等,向每一位游园者传达“劳 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理念。 “踏青、避暑、秋游、踏雪”,每一时 节,在杜松傲立的如意广场,在穿越千 年的国学园,在诠释“劳动光荣、创造伟 大”理念的劳动公园内,在大气磅礴的 历史文化墙前,总能看到四海宾朋驻足 赏景,在天蓝地绿水清间享受惬意生 活。 下一步,如意工业园区将大力发展 “旅游+”文化、商务、金融、行政、休闲 等业态项目,持续加强科技投入,扩展 智慧城市在地理信息平台、生态环保、 公共应急管理、智慧民生等领域的应用 与推广,为园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 力支持。 本报讯 (记者 孙岳龙) 近日,市生 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 的宣讲团走进玉泉区,就垃圾分类工作 的相关知识以及我市的推进情况进行 宣讲,并对下一步各单位落实垃圾分类 工作进行了指导。 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根 据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整体推进情况, 结合冬季寒冷、室外活动少的特点,集 中组织宣讲在室内进行,现已开展 13 次宣讲活动,主要是针对市四区、如意 工业园区、金川开发区以及公共机构等 群体。宣讲会就我市下一步垃圾分类 开展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切实加强组织 领导,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组织有 力;二要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投入资金 保障;三要提高责任意识,建立台账,全 面进行检查和考核;四要继续发挥线上 线下宣传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 度,提高新时尚氛围营造能力。 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负责人于凤鹏表示,下一步,各单 位会自行组织开展宣讲活动,提高自觉 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为生活垃圾分 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020 年,市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 进行重点推进,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全 面检查和考核。按照工作部署,到2020 年底前,全国46 个试点城市将基本建成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回收 利用率达到 35%以上。我市作为试点 城市之一,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示 范片区建设,并在逐步形成从“要我分” 变为“我要分”的氛围。 政策有力度 推进有方法 运营有特色 监管有实效 我区不断完善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机制 他们用坚守换来了首府的洁净 ●本报记者 刘军 通讯员 郝克强 文/图 环卫工人正在清理人行道上的积雪 环卫工人正在清理人行道上的积雪 如今,在市四区开设的为老服务餐厅,已经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吃到物美 价廉的一日三餐。图为老年人在玉泉区小召前街街道建华北街社区为老服务餐 厅内就餐。 本报记者 刘清羽 市民曹先生反映: 赛罕区新桥靠北街与昭君 花园西巷交会处向西20米路 北底商水果店门前乱摆放水桶 等杂物。望有关部门核实处 理。 市民王女士反映: 赛罕区后巧报与双台什街 交会处东80米后巧报中心小 学东侧有建筑垃圾占道。望有 关部门核实处理。 赛罕区政府答复曹先生: 已安排综合执法人员前往 核实,要求商户对占道杂物进 行清理。 赛罕区政府答复王女士: 交由综合执法部门处理, 已对建筑垃圾进行清理。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Sep-2020

2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他们用坚守换来了首府的洁净 我市在玉泉区 ...szb.saibeinews.com/rb/data/1/2020-01/10/rb06/20200110rb06_pdf.pdf · 神生活日益丰富的表现。但由于部 分养犬人不文明养狗,在城市密集的

话直说有

文明养犬理念植入青城市民心中●本报记者 孙岳龙

从源头治理,别让爱犬变害犬●刘军

近年来,因为流浪狗数量增多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少。与家养进行过登记防疫的狗相比,流浪狗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比较大。

管 理 流 浪 狗 要 从 源 头 管 起 。当前宠物狗的数量越来越多,被遗弃的宠物狗也越来越多,成为流浪狗中的一支“大军”。拥有得

容易,遗弃就会很容易。唯有通过严苛的登记、防疫和身份追溯等手段,让拥有宠物狗变得更困难、成本更高,让狗的主人意识到养狗不仅是养宠物,同时也有保护他人安全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一件轻描淡写的小事。

狗 患 的 背 后 往 往 是“ 人 患 ”。

从最初开始,就应该摸清狗的“来龙去脉”,完成宠物狗和主人的身份连接,将狗与主人建立起可见的联系,让主人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其他公众的利益不被侵犯。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宠物狗追溯机制完全可以实现,也完全有必要实现。

说到底,从根本上改善当前宠物管理的乱象,是公共生活、卫生安全的需要,也是对生命真正意义上的尊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犬类作为伴侣动物,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表现。但由于部分养犬人不文明养狗,在城市密集的空间里制造了不少“狗患”。近年来,我市加大文明养犬宣传力度,形成捕捉收容流浪犬长效机制、尽可能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等方式,逐步破解

“不文明养犬”的难题,形成“依法、文明、科学”的良好养犬氛围。

“小区里随处可见文明养犬的标语和设施设备,有了这些设备,宠物便溺少了,环境卫生好了很多,遛狗的主人主动给爱犬拴上宠物链,邻里们基本没有因养狗发生过什么矛盾。”新城区东风路街道城建小区的居民程欣女士这样对记者说。记者在小区里

看到,小区不仅有着一间宠物便池,旁边还设有宠物拾便工具箱,除此之外,在每一个绿地周围,都设有一个温馨提示牌,写有“遛狗带狗链、爱狗清狗便”等温馨的文明养犬宣传语。“请给爱犬戴嘴套”“爱它就请牵着它”“持证养犬从我做起”……在我市的各个社区和公园,类似的文明养犬温馨提示牌越来越多,潜移默化的植入着文明养犬的理念,受到广大市民的点赞。

除了对文明养犬理念的宣传,流浪犬的收容和处置,则更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管理治理水平。赛罕区金河镇南毫沁营村委会东500米路南的呼和浩特市留检所,每个周二和周四,都会有市民来这里办理流浪犬领养手续。记者在留检所看到,整齐地排列着的标准化犬舍门前,悬挂着标有二

维码的狗牌,犬舍内的一些小狗的脖子上,也悬挂着同样的狗牌。市公安局城管支队副支队长胡永刚告诉记者:“狗牌相当于狗狗的身份证,一狗一证,扫描二维码之后就会在小程序内看到犬名、犬种、犬证号、体重、性别和身高,这是我们普通市民以及领养市民可以直接看到的信息。而留检所民警的系统除了可以看到以上信息外,还能看到狗狗接种疫苗的情况和就医信息。有了这个二维码的好处就是,对于丢失的狗和恶意伤人的狗第一时间就会显示狗监护人的信息,日后就会有更好的法律保障。”

2019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留检所设施设备的逐渐完善让热心于救助流浪犬的志愿者也十分满意。志愿者张妍投身流浪犬救助工作已经 6

年,现在每个月都会来到留检所为她口中的“毛孩子”们洗澡、喂食和清扫狗舍。“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专业团队还给‘毛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狗舍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包括越来越多爱心人士的参与,让这里的狗狗生活越来越幸福。不过狗狗们最安全、最长久的‘家’,还是狗主人的善意和责任感,依法、文明养狗才是对狗狗最好的爱。”张妍这样对记者说。

青城眼编委编委::黄涵琦黄涵琦 编辑编辑::苗青苗青 魏宝红魏宝红 美编美编::晓行晓行 校对校对::魏宝红魏宝红 实习校对实习校对::张藜张藜 一读一读::李慧峰李慧峰20202020年年11月月1010日日 星期五星期五66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第第548548期期

“三城同创”进行时

本周

聚聚焦

我市在玉泉区举办垃圾分类知识讲座

如意工业园区整体环境提档升级

办办我你问问

问我办你

(信息来源:呼和浩特市城

市管理指挥中心 记者孙岳龙

整理)

呼和浩特城管微博:

微信公众号:呼和浩特市微城管

城管热线:12319市长热线:12345

呼和浩特日报微信公众号:

呼和浩特日报微博:

本报讯(记者 祁晓燕)小作坊是食品生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庞大,分布面广,相关从业人员众多,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连着大众创业就业,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全区现有小作坊 16975 家,约 90%左右集中在县级以上城镇,10%左右处于边远乡镇和农村牧区。主要生产

“四白食品”、即食熟肉制品、胡麻油、糕点、生熟米面制品、拌菜酱腌菜、粮食加工品、瓜子炒货、传统乳制品、地方特色食品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我区高度重视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近年来,围绕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政策有力度。自治区政府制定出台《“食品药品安全内蒙古”三年建

设方案》,小作坊作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每个旗县市区至少建设一个小作坊园区和一个集贸市场,并将该要求列入食品安全年度考核指标加以强化,从政府层面强力推进。一些地方政府对园区建设给予土地、税收、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有的还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的升级改造。

推进有方法。各地小作坊园区建设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园区建设与“创城”和改善人居环境结合起来,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把监管工作融入到推进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的工作大局中,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形成一批市场有需求、质量有保证、监管跟得上,既适合小作坊生产,又能体现地方特色的

食品加工生产小作坊园区。通过持续推进,食品加工小作坊入园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目前我区有食品生产加工园区 95 个,其中建成并投入使用72 个,在建 10 个,计划筹建 13 个,全区已有 14%的小作坊约 2380 户进入园区。

运营有特色。园区的管理运营主要有民营、国营、自营三种方式,各地政府给予入园小作坊“三免两减半”优惠政策,即前三年免房租,后两年减半收取;在金融扶持方面与银行对接,入驻企业可用抵押物申请到低利率贷款;在水、电、暖、气价格上实施优惠,引导小作坊经营者积极入驻园区,方便统一管理。各园区立足实际,着力拓展营销渠道,呈现出各具地方特色的运营模式。

监管有实效。自治区先后出台

了《内蒙古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食品生产 加 工 小 作 坊 登 记 及 监 督 管 理 办法》,公布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禁止生产加工食品品种目录,规定 22种 食 品 和 食 品 添 加 剂 禁 止 生 产 销售;在全区实行食品加工小作坊登记制度,对符合登记条件的核发登记证,不符合登记条件经整改仍未达到要求的予以取缔。截至目前,全区已取得登记证的小作坊 16975户,登记率达 100%。

下一步,针对我区小作坊基数大、条件差、分布广的实际状况,我区将组织开展全区小作坊综合治理行动,推动完善小作坊监管工作机制,促进民族化、传统化、特色化的小作坊发展。同时,要着力打造园区品牌,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作 为 一 名 环 卫 工 人 ,我 的 梦想 就 是 把 呼 市 打 扮 得 越 来 越 美丽 。 为 了 这 个 梦 ,我 和 同 事 们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三伏酷暑,还 是 数 九 严 寒 ,无 论 风 雨 交 加 ,还是漫天飞雪,都始终坚持在环卫工作的第一线!”每天清晨,环卫工人郎 月 明 都 会 与 同 事 开 始 一 天 的 清扫 工 作 ,从 清 扫 路 面 到 清 理 垃 圾

桶,从清扫积雪到铲除冰块……他们 的 身 影 构 成 了 首 府 新 年 最 早 的一道风景线。

清 晨 5 时 ,在 昏 黄 的 路 灯 映 照下,赛罕区春辉便民市场附近的呼伦贝尔路段,一群环卫工正在进行人 工 作 业 ,他 们 有 的 手 拿 铁 铲 铁锹,有的挥动着扫帚……寒冷的天气 使 他 们 的 帽 檐 上 凝 结 起 一 层 白

霜。67 岁 的 郎 月 明 就 是 这 群 环 卫

工人中的一员。“我还是一名有 30多 年 党 龄 的 中 国 共 产 党 党 员 。”郎月 明 告 诉 记 者 ,2015 年 ,他 通 过 政府“ 移 民 搬 迁 ”工 程 从 武 川 县 搬 到市 区 ,来 到 了 北 控 城 市 服 务(呼 和浩 特 市 赛 罕 区)有 限 公 司 ,开 始 了他的环卫工作生涯。

每天凌晨 4 点到岗这已经成为像郎月明一样的环卫工人的工作常态。“如果遇到下雪天气,我们需要比平时更早一些到岗。”郎月明擦了擦头上的汗说,“由于下了雪,这几天工作量很大,昨天晚上我们 11 点才回去,今天又是凌晨就出来了。”

上午的清扫工作告一段落,记者 随 同 郎 月 明 一 同 回 到 他 的 家里 。 十 几 平 方 米 的 屋 子 打 扫 的 干净整洁,郎月明高兴地向记者展示着 他 获 得 的 2018 年 度 城 市 管 理 和环 境 卫 生 工 作“ 优 秀 环 卫 工 人 ”的荣 誉 证 书 …… 而 这 也 是 对 郎 月 明工作最真实的评价。采访期间,郎月明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工作虽然辛苦,但是郎月明却过得很充实。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手拿扫帚和铁锹,不单单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更是 扫 出 了 一 片 属 于 自 己 人 生 的 新天地。

“说实话,不少人喜欢雪,可我们 环 卫 工 人 却 最 怕 下 雪 。”正 在 清理 路 旁 积 雪 的 环 卫 工 人 于 彩 茹 气喘吁吁地说。

于彩茹只是雪后我市众多投入到 清 雪 铲 冰 工 作 中 环 卫 工 人 的 一个缩影。扫雪工作虽辛苦,但仔细听,环卫工们扫雪时发出乐呵呵的笑 声 足 以 体 现 他 们 积 极 乐 观 的 一面。

到今年,于彩茹在环卫岗位整整坚守了 15 年。她说,只要能动,就要一直坚守下去。

其实,不管是郎月明还是于彩茹 ,当 下 在 我 市 像 他 们 这 样 每 天默 默 地 奋 斗 在 环 卫 工 作 岗 位 的 人还 有 很 多 。 他 们 用 坚 守 换 来 了 首府 的 洁 净 靓 丽 ,他 们 是 当 之 无 愧的 城 市“ 美 容 师 ”“ 马 路 天 使 ”,城市中“最可爱的人”……

本报讯(记者 宋向华)2019 年,如意工业园区上下联动,推进园区整体环境提档升级,着力打造金融、商务、环境、文化、投资营商环境五张名片,为高质量发展奏响绿色建设协奏曲。

说起如意工业园区人们总会想到如意广场,这是一个集休闲、娱乐、集会、观赏于一体的休闲广场。目前,如意广场可分为东、南、西、北四大特色板块,东部为国学园,南部以一片占地近1.5 万平方米的油松林为主,配以红叶小檗、山桃等树木,还有修剪成各式图案的草坪穿插其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特色。西部利用草坪和各色花卉巧妙组合,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儒道文化和大自然变化无穷之奥妙的抽象性主题。北部以大型激光音乐喷泉、旱地喷泉、水幕电影为主体组成的声光电休闲广场,在激光音乐喷泉的四个方向分别坐落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美女雕塑,让如意广场动静相依、疏密映趣。

在大大小小的公园、游园中,有一处公园为我市城市建设增“颜值”,它就是劳动公园。这个公园以“劳动精神”为主线,突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一主题,运用带有时代特征的红色雕塑小品、构筑物等,向每一位游园者传达“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理念。

“踏青、避暑、秋游、踏雪”,每一时节,在杜松傲立的如意广场,在穿越千年的国学园,在诠释“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理念的劳动公园内,在大气磅礴的历史文化墙前,总能看到四海宾朋驻足赏景,在天蓝地绿水清间享受惬意生活。

下一步,如意工业园区将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商务、金融、行政、休闲等业态项目,持续加强科技投入,扩展智慧城市在地理信息平台、生态环保、公共应急管理、智慧民生等领域的应用与推广,为园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报讯(记者 孙岳龙)近日,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宣讲团走进玉泉区,就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知识以及我市的推进情况进行宣讲,并对下一步各单位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指导。

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整体推进情况,结合冬季寒冷、室外活动少的特点,集中组织宣讲在室内进行,现已开展 13次宣讲活动,主要是针对市四区、如意工业园区、金川开发区以及公共机构等群体。宣讲会就我市下一步垃圾分类开展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组织有力;二要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保障;三要提高责任意识,建立台账,全

面进行检查和考核;四要继续发挥线上线下宣传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新时尚氛围营造能力。

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于凤鹏表示,下一步,各单位会自行组织开展宣讲活动,提高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020 年,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进行重点推进,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按照工作部署,到2020年底前,全国46个试点城市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35%以上。我市作为试点城市之一,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示范片区建设,并在逐步形成从“要我分”变为“我要分”的氛围。

政策有力度 推进有方法运营有特色监管有实效

我区不断完善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机制

他们用坚守换来了首府的洁净●本报记者 刘军 通讯员 郝克强 文/图

环卫工人正在清理人行道上的积雪环卫工人正在清理人行道上的积雪

如今,在市四区开设的为老服务餐厅,已经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吃到物美价廉的一日三餐。图为老年人在玉泉区小召前街街道建华北街社区为老服务餐厅内就餐。

■本报记者 刘清羽 摄

市民曹先生反映:赛罕区新桥靠北街与昭君

花园西巷交会处向西 20 米路北底商水果店门前乱摆放水桶等杂物。望有关部门核实处理。

市民王女士反映:赛罕区后巧报与双台什街

交会处东 80 米后巧报中心小学东侧有建筑垃圾占道。望有关部门核实处理。

赛罕区政府答复曹先生:已安排综合执法人员前往

核实,要求商户对占道杂物进行清理。

赛罕区政府答复王女士:交由综合执法部门处理,

已对建筑垃圾进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