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鶴,真美! - 旗美社區大學 ·...

1
2 69第十二屆 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 工作坊 【編按】:結束忙碌的6月,雖然社大課程到此 告一段落,但對社大團隊而言,緊接著上場的 是一年一度農村工作坊(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 工作坊),所以很快地又馬不停蹄的投入了另 一波忙碌。 從2002年開始,社大固定於每年暑假舉辦農村工 作坊,以工作坊的型式,邀請國內外關心農村 的學者及實務工作者前來分享並討論,讓大家 重新認識農村,正視農村的問題。今年主題為 「氣候變遷與聚落適應」,透過議程的探討, 讓這些看似離我們遙遠的議題,讓有興趣了解 的朋友,可以一同關注與交流意見,同時也可 以瞭解還有哪些國家,有哪些人正為了如何適 應氣候變遷而努力著。 未來,社大將會持續關注「氣候變遷」這個議 題,在此架構之下,秋季班也開一門「低碳綠 生活」的免費課程,歡迎大家一同來關心、認 識這個議題,讓我們嘗試創造與環境共生的新 生活方式。這兩版校刊也為大家呈現農村工作 坊專題,收錄今年工作坊中每一小組的心得紀 錄,透過文字敘述與照片回顧,讓我們一同來 回味農村工作坊的點點滴滴,也為這個熱情的 夏天劃上一個句點。 這次參與第十二屆「氣候變遷與聚落適應」 農村工作坊,其中有許多精彩的課程活動,而整 個工作坊下來讓我最有感觸及想法的卻是農家體 驗的部分。剛開始,我對於農家體驗並沒太大的 期待,因為我本身就是出生於農村,成長於農村 的孩子,所以對於農村體驗部分我是有些不以為 意的,不過「真美花園」的李基來大哥卻打破了 我這種想法。 我們這一組來到了李基來大哥的「真美花 園」,剛到的時候,我便被那恣意盛放的火鶴花 震撼住了,原來高雅大方的火鶴花竟然也可以用 花團錦簇去形容。但接下來的活動卻讓我有些傻 眼,要幫火鶴剪葉子居然還需要穿戴雨鞋及防濕 工作圍裙?在李大哥的講解下才明白,原來火 鶴一年要剪兩次葉子,每次只需留3、4片即可, 而每次剪葉子都需要鑽到火鶴的花盆下修剪。花 盆下陰暗又潮濕,但看著其他人都進去了,我也 只能硬著頭皮鑽進去修剪,在我們體驗剪葉的同 時李基來大哥便在一旁介紹火鶴的特性,火鶴喜 歡遮蔭的半日照環境,窗台、陽台都適合生長。 土壤需保持濕潤,且排水良好。種植時須加入木 屑、椰殼、蛭石等介質提升排水性。 其實在過程中,李大哥讓我們體驗了幫火鶴 剪葉、施肥、拔幼苗、換盆等活動,途中還發生 了水管被撞斷的小插曲,而在等待李大哥修水 管的同時,我們和老闆娘(李大哥的妻子)聊了 後,才知道一般農民的火鶴園是不讓外人進入 的,因為火鶴是一種非常嬌貴的植物。一旦有其 他非本地的土壤或是衣服上的細菌掉到了火鶴園 農家|內門內豐 李基來 組員|周家慧、林宗德、林開勤、許珮棋、張懿文 紀錄|許珮棋 農家|內門石坑 郭金菊 組員|邱明萱、陳旻淇、池鐵中 吳靖文、李慧珠、周依禪 紀錄|陳旻淇 火鶴,真美! 土生的力量 這次的農家住宿,我們來到郭金菊大姐的 家。菊姐是土生土長的內門人,招贅一位同為 內門人的先生,並產下四子,但因先生早逝, 菊姐靠著長輩留下的果園,獨自將小孩拉拔長 大。孩子長大之後,皆出外發展,假日才會回 內門老家,故平日只有她一人獨自工作、生 活,也因住家附近為散村型態,四周無鄰居, 平日少有機會與人互動,因此對於我們的到 訪,展現十分的熱情。 我們抵達時,菊姐正在整理早晨摘採下的 龍眼,準備隔日凌晨交給盤商。我們在打招 呼、自我介紹過後,隨即模仿起她的動作,加 入整理的行列。將一束束的龍眼枝拿起,剪去 多餘的枝幹、被蟲叮咬的果實及裂果,將處理 好的龍眼,一束又一束的整齊堆起成籃(約 五、六十斤成一籃),套上塑膠袋,秤重並貼 中,可能整個花園的火鶴都會病變或花開得不夠 好導致賣的價格不好,所以整個內門只有李基來 大哥敢開放讓遊客參觀及體驗。 第三天早上,我們沿著「真美花園」的路到 了火鶴種植溫室,裡面的火鶴只能用數不勝數來 形容。李基來大哥說一個溫室裡面的花種大約 有幾十種,而有些火鶴花還會呈現一至三種不 同的花色,十分明媚。李大哥親自示範了外銷的 裝盒,裝盒過程中發現有一朵火鶴背面有一處毫 不起眼傷口,李基來大哥立刻拆掉檢查所有的火 鶴,並重新包裝。相信可以出貨100多萬枝火鶴 花,不是沒有原因的。 整個農村體驗活動結束後,我們還與李基來 大哥做了一個小小的座談會,請他分享自己的故 事及對未來的展望。其實日本重大災難連帶重創 火鶴銷售日本,因此調整銷售策略,將銷往日本 火鶴量轉回台灣銷售,他期盼政府協助拓展火鶴 的行銷通路至其他市場,分散市場風險。而對於 推展觀光李大哥是很有願景及想法的,他正積極 籌畫結合田園風光、美食及花藝的火鶴觀光農 場。這位內門的火鶴達人-李基來大哥,以無比 的熱誠,拿出愛花的溫柔力量,堅毅地朝他的觀 光農場方向前進,他笑著說,圓這個夢是為了自 己,也是為了大家。 上標籤,準備隔日賣給盤商。 處理完畢後,菊姐開著平日工作的好夥 伴-小鐵牛,載我們到龍眼園體驗爬樹摘龍 眼。看她俐落在樹與樹之間爬上爬下,完全看 不出她可是年近七十歲的婦人呢!勞動體驗 後,我們深刻的體認到,原來在市場上所看到 一束束漂亮的龍眼,是農人冒著危險,用汗水 及雙手努力摘採、挑選的。 隔日清晨五點多,我們跟著菊姐以及她的 小鐵牛,一起去賣龍眼。賣龍眼的地點是離家 不到五分鐘車程的大路旁。到達時,已看到 其他農友將他們的龍眼一籃籃的卸下,放在路 旁,等待盤商的到來。據菊姐說,住在附近的 三、四戶農友,都會統一將龍眼交給一位來自 南化的盤商,沿路向合作的農友收貨,收完再 將農產載往新化果菜市場販售。 等待盤商的過程中,我們詢問了幾位農友 盤商收購的價格,才發現在農友與盤商的交易 中,價格完全由盤商主導。盤商今日將農產收 走,等到下次再來收貨時,才會結清上次收購 的錢,而收購的價格完全是盤商說了算。若該 農產目前在為供過於求,盤商也可決定是否要 向農友收購。在這樣高度依賴盤商收購的產銷 結構下,農民其實承擔相當大的風險。問了幾 位農友,為什麼不自己將農產載去賣?有沒有 試過其他銷售的方式?他們的回答都是「不知 道怎麼賣。」我不禁想著,其實這幾位農民就 是多數台灣農民的縮影,也許他們很會種,但 對於銷售方式及管道可能不是那麼了解,因此 將農產品交給盤商實際上是個最單純的方式。 在這短短不到一天的時間內,我們從採收 作物,採收完的後續處理,一直到販售的產銷 制度,都有機會見識。即便礙於時間的關係, 無法更進一步深入了解,但對我來說此次的經 驗可說是有滿滿的收穫!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Aug-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火鶴,真美! - 旗美社區大學 · 的熱誠,拿出愛花的溫柔力量,堅毅地朝他的觀 光農場方向前進,他笑著說,圓這個夢是為了自 己,也是為了大家。

版2 第69期

第十二屆

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

工作坊

【編按】:結束忙碌的6月,雖然社大課程到此

告一段落,但對社大團隊而言,緊接著上場的

是一年一度農村工作坊(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

工作坊),所以很快地又馬不停蹄的投入了另

一波忙碌。

從2002年開始,社大固定於每年暑假舉辦農村工

作坊,以工作坊的型式,邀請國內外關心農村

的學者及實務工作者前來分享並討論,讓大家

重新認識農村,正視農村的問題。今年主題為

「氣候變遷與聚落適應」,透過議程的探討,

讓這些看似離我們遙遠的議題,讓有興趣了解

的朋友,可以一同關注與交流意見,同時也可

以瞭解還有哪些國家,有哪些人正為了如何適

應氣候變遷而努力著。

未來,社大將會持續關注「氣候變遷」這個議

題,在此架構之下,秋季班也開一門「低碳綠

生活」的免費課程,歡迎大家一同來關心、認

識這個議題,讓我們嘗試創造與環境共生的新

生活方式。這兩版校刊也為大家呈現農村工作

坊專題,收錄今年工作坊中每一小組的心得紀

錄,透過文字敘述與照片回顧,讓我們一同來

回味農村工作坊的點點滴滴,也為這個熱情的

夏天劃上一個句點。

這次參與第十二屆「氣候變遷與聚落適應」

農村工作坊,其中有許多精彩的課程活動,而整

個工作坊下來讓我最有感觸及想法的卻是農家體

驗的部分。剛開始,我對於農家體驗並沒太大的

期待,因為我本身就是出生於農村,成長於農村

的孩子,所以對於農村體驗部分我是有些不以為

意的,不過「真美花園」的李基來大哥卻打破了

我這種想法。

我們這一組來到了李基來大哥的「真美花

園」,剛到的時候,我便被那恣意盛放的火鶴花

震撼住了,原來高雅大方的火鶴花竟然也可以用

花團錦簇去形容。但接下來的活動卻讓我有些傻

眼,要幫火鶴剪葉子居然還需要穿戴雨鞋及防濕

工作圍裙?在李大哥的講解下才明白,原來火

鶴一年要剪兩次葉子,每次只需留3、4片即可,

而每次剪葉子都需要鑽到火鶴的花盆下修剪。花

盆下陰暗又潮濕,但看著其他人都進去了,我也

只能硬著頭皮鑽進去修剪,在我們體驗剪葉的同

時李基來大哥便在一旁介紹火鶴的特性,火鶴喜

歡遮蔭的半日照環境,窗台、陽台都適合生長。

土壤需保持濕潤,且排水良好。種植時須加入木

屑、椰殼、蛭石等介質提升排水性。

其實在過程中,李大哥讓我們體驗了幫火鶴

剪葉、施肥、拔幼苗、換盆等活動,途中還發生

了水管被撞斷的小插曲,而在等待李大哥修水

管的同時,我們和老闆娘(李大哥的妻子)聊了

後,才知道一般農民的火鶴園是不讓外人進入

的,因為火鶴是一種非常嬌貴的植物。一旦有其

他非本地的土壤或是衣服上的細菌掉到了火鶴園

農家|內門內豐 李基來

組員|周家慧、林宗德、林開勤、許珮棋、張懿文

紀錄|許珮棋

農家|內門石坑 郭金菊

組員|邱明萱、陳旻淇、池鐵中

吳靖文、李慧珠、周依禪

紀錄|陳旻淇

火鶴,真美!

土生的力量

這次的農家住宿,我們來到郭金菊大姐的

家。菊姐是土生土長的內門人,招贅一位同為

內門人的先生,並產下四子,但因先生早逝,

菊姐靠著長輩留下的果園,獨自將小孩拉拔長

大。孩子長大之後,皆出外發展,假日才會回

內門老家,故平日只有她一人獨自工作、生

活,也因住家附近為散村型態,四周無鄰居,

平日少有機會與人互動,因此對於我們的到

訪,展現十分的熱情。

我們抵達時,菊姐正在整理早晨摘採下的

龍眼,準備隔日凌晨交給盤商。我們在打招

呼、自我介紹過後,隨即模仿起她的動作,加

入整理的行列。將一束束的龍眼枝拿起,剪去

多餘的枝幹、被蟲叮咬的果實及裂果,將處理

好的龍眼,一束又一束的整齊堆起成籃(約

五、六十斤成一籃),套上塑膠袋,秤重並貼

中,可能整個花園的火鶴都會病變或花開得不夠

好導致賣的價格不好,所以整個內門只有李基來

大哥敢開放讓遊客參觀及體驗。

第三天早上,我們沿著「真美花園」的路到

了火鶴種植溫室,裡面的火鶴只能用數不勝數來

形容。李基來大哥說一個溫室裡面的花種大約

有幾十種,而有些火鶴花還會呈現一至三種不

同的花色,十分明媚。李大哥親自示範了外銷的

裝盒,裝盒過程中發現有一朵火鶴背面有一處毫

不起眼傷口,李基來大哥立刻拆掉檢查所有的火

鶴,並重新包裝。相信可以年出貨100多萬枝火鶴

花,不是沒有原因的。

整個農村體驗活動結束後,我們還與李基來

大哥做了一個小小的座談會,請他分享自己的故

事及對未來的展望。其實日本重大災難連帶重創

火鶴銷售日本,因此調整銷售策略,將銷往日本

火鶴量轉回台灣銷售,他期盼政府協助拓展火鶴

的行銷通路至其他市場,分散市場風險。而對於

推展觀光李大哥是很有願景及想法的,他正積極

籌畫結合田園風光、美食及花藝的火鶴觀光農

場。這位內門的火鶴達人-李基來大哥,以無比

的熱誠,拿出愛花的溫柔力量,堅毅地朝他的觀

光農場方向前進,他笑著說,圓這個夢是為了自

己,也是為了大家。

上標籤,準備隔日賣給盤商。

處理完畢後,菊姐開著平日工作的好夥

伴-小鐵牛,載我們到龍眼園體驗爬樹摘龍

眼。看她俐落在樹與樹之間爬上爬下,完全看

不出她可是年近七十歲的婦人呢!勞動體驗

後,我們深刻的體認到,原來在市場上所看到

一束束漂亮的龍眼,是農人冒著危險,用汗水

及雙手努力摘採、挑選的。

隔日清晨五點多,我們跟著菊姐以及她的

小鐵牛,一起去賣龍眼。賣龍眼的地點是離家

不到五分鐘車程的大路旁。到達時,已看到

其他農友將他們的龍眼一籃籃的卸下,放在路

旁,等待盤商的到來。據菊姐說,住在附近的

三、四戶農友,都會統一將龍眼交給一位來自

南化的盤商,沿路向合作的農友收貨,收完再

將農產載往新化果菜市場販售。

等待盤商的過程中,我們詢問了幾位農友

盤商收購的價格,才發現在農友與盤商的交易

中,價格完全由盤商主導。盤商今日將農產收

走,等到下次再來收貨時,才會結清上次收購

的錢,而收購的價格完全是盤商說了算。若該

農產目前在為供過於求,盤商也可決定是否要

向農友收購。在這樣高度依賴盤商收購的產銷

結構下,農民其實承擔相當大的風險。問了幾

位農友,為什麼不自己將農產載去賣?有沒有

試過其他銷售的方式?他們的回答都是「不知

道怎麼賣。」我不禁想著,其實這幾位農民就

是多數台灣農民的縮影,也許他們很會種,但

對於銷售方式及管道可能不是那麼了解,因此

將農產品交給盤商實際上是個最單純的方式。

在這短短不到一天的時間內,我們從採收

作物,採收完的後續處理,一直到販售的產銷

制度,都有機會見識。即便礙於時間的關係,

無法更進一步深入了解,但對我來說此次的經

驗可說是有滿滿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