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铸丹心 能人贾八爷 -...

1
散文 ·轻松一刻· 谜语 谜语:美酒千杯不醉人,走遍天下不 移身,钱财到手成何用,拜相归来不 认门。 (猜一词语) (谜底将在下期同栏目揭晓) 上期:向左一直下去。 (句) 5 57 77 7 577 · 2019 8 2 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周莲娣 王春晶 刘菲菲 副刊 20 通讯地址:天津市武清区泉发南路 16 邮 编:301700 电话: 记者室 82130281 办公室 82130280 编辑室 82130282 传真 82130280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家乡的稻蟹混养试验成功, 喜获 丰收, 不但给乡亲们带来可观的经济 收入,还上了电台、电视台,从此名声 在外。 说起这事, 乡亲们不无赞赏地 说:“若要论功行赏的话,贾八爷应拿 头等,八爷就是能。 ” 贾八爷其实比我没大几岁,是“萝 卜小长背(辈)上”了,按乡亲辈论,他管 我爷爷叫大哥, 所以我理应称呼他 “爷”。不过乡亲们都称呼他 “贾八爷”, 是因为对他的尊敬。 贾八爷从小就聪明,学习认真,上 初中和高中时,一直是学校里的尖子 生,只是该考大学时,赶上学校停课, 才不得不回乡,加入“小锄万岁”的行 列。 当时社会上正时兴破旧立新,各 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贾八爷在生产 队没干几天活儿,便鼓捣出个新东西 “垒窑熏肥”。借鉴的是农村盖房起屋 时的烧砖烧瓦,还有社员家里平日点 火做饭时的烧火炕。 炕坯作为肥料, 在农业生产上施用的有机肥中,等级 最高,生产队求之不得。 贾爷的“垒 窑熏肥”一炮打响,不但几个生产队 效仿,还上了当时的 《河北科 技报》 ,不外地人车坐汽车千里赶来学习经。 贾因此 成了村里的能人, 加入到新成立的 科技。此果树嫁接、 粱密 植、水种等不技术从贾科技产生,有的作为范例四处 推广改革开放, 农村实行家庭联 承包责任制,贾爷一儿从村里 下上百亩良田又贷款买种机、脱粒机等农业机,大有在农 业上一身手的架势。 不料,赶上多年 的大,从开春到入总共也两场雨眼瞅着禾苗一天天枯萎去,人们抓耳挠腮来乡里 领导,从水库调来一点儿大小沟渠。 乡亲们如同见到了救星用了一够动用的提水工具,不分昼 地“ 水浇地。 而偏偏爷不任凭承包的上百亩田旱着稳坐树底摇蒲扇。亲们没一个不为他 着急催促他赶快提水浇田否则渠就都给抢光了。 贾说:“不 ,不里没天会下的。”,没出天,一下了个沟满 平,的地,人们又忙着扒埂 排水,“肥随水跑掉忙着重施肥丰收,一番苦折腾场透雨 渔利。 有一家,我 爷: 您怎料到天会下雨? ”贾爷说:“ 早穿靴、晚戴帽,不出天大到。”我他“ 穿靴戴帽”的具体解释,贾 手从书桌出一本《看云识气》 给我,说都在上面写着是经验之 再结合各地的天气预报,还有患寒 腿病老年人的身体反应, 综合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就会八九离十来, 贾起了稻蟹混养,试种试养成功, 还带乡亲们一起 干,让很多走上了致富路如今已古稀的贾虽然退出了农业生产 线却仍然发挥着余热,为在生产 难题的乡亲们惑、谋划 ,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能”(武清) 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征文 新中成立 70 来, 我们的步步走向繁荣,我们的生活地的变化。 我们骄傲,因为我 们是中女;我们,因为我们为新中建设添砖加瓦。 天的岁里,我的爷爷凤仪为了生,只身前往在一个名叫“ 泰安客栈”的地里, 爷爷次接理论,得了多革命道理,之加入了中 。 回到河北任,爷爷 便作,他夜晚和农,向周围宣传主义思想,还经 常深入村家中宣传,得到乡 亲们的。 但爷爷因此反动迫害。 在一动后回家中,反动派残忍杀害。 就这,我的爷 爷为了事业出了生。他走了,但他忠心精神一辈辈下来。 当时,我的大16 岁,13 岁, 叔叔10 岁, 他们了我爷爷的 遗志加了 领导,为新中的成 立和建设贡献自己力量为了照顾奶奶在村里作。 叔叔于连湘解放后,在建公司作,骄傲的是,他在参与大会堂建 时,由于表现突出, 被评选京市 为“ 灰土突击队队长。 他带突击队员不分昼 加点奋战在一线都能额完,他所带突击被评突击队,时,他的名和事在电台广播里和 《北报》 上。 叔叔没有迷失在这里,在人堂建1963 ,他积极家“ 支援农村建设”的号召地回到河北老家, 当起了村支部民搞建设,一干就是 30 ,他多次被评,所 在村曾被评省模村。 辈中, 我的,他 参军后随队来到天津武清,因在了武清来在这里成了家、扎 在大黄堡、崔黄口、卫任领导职务退然保持党 ,他勤勉、廉洁、耿直的品质影人。 父母下,我们姐弟几人勤奋改革开放风刚来,姐姐们便承包了大片土地,认真植技术学中农业广播学校的 学习坚持学种,我 粮食在村里居于首位。大 植技术传授给村里人。 时, 姐姐学养技术, 成了养鸡专。 经过几的实们对育雏、鸡舍 消毒、雏鸡防疫、鸡防治等都非常精 技术给村里其他养鸡专 ,有时还亲上门,带大家共同致富时,我家的收入了一万,是人们说的“万元户”。 我 的大姐由于表现突出,曾先被评清县劳、 武清县三八红旗津市劳。我曾被评三八红旗手。 如今,身为员的弟弟努力积极为村里建设献计献策。身 教师的我样继辈的遗志尺讲台, 教育子们努力学习, 本领,做家的栋梁才有家,大我们才能胸膛。 我们为家乡的发展建设 贡献力量,为砖加瓦,在 奋进新时上,不砥砺 行。 (崔黄口中心小学) 次看着子们头不知疲倦 手机,我都会不由想自己课外情景儿,比的“ 我小时手机电子产品根说过, 打尜娱乐,就是“小人 ”。 所“小人”,就是带图画,十分时我“小人”的钱 大都是父母给的零花起来,还有 就是和小伙伴打草捅知螳螂的钱。“小人内容非常,有英雄故、神等。“小人了,我就着买 来的顺序整整上。 和小伙伴玩 了,就到或谁家的屋子里“小人”。 有时是各各的,有时相着看有时几个小脑瓜顶在一起 。几天都有“小人陪伴,生活 十分实有我上高小了,不就从“小人”过纯文课外。 有的课外自己买的,有的 是从里的“ 是学校借的。 时,我的课暑假更手,有时地在习课上安徒》《 索寓言 》《 从地》《 的中《老》《十万个为什么 》《 年》《 滨孙漂流……不到课外物。 一,我一看书下的砖了一,正语文民看见田老师把来, 对我说:“喜欢读是个,但不要一看书,不容易生事。”田老告诉我,看书不要走几遍,要自己内容上,这时才用得上。 天,给我一个用白纸订的小子,子上用毛笔写着 采蜜”和我的名非常上,我不出去作业,作业就饥似渴课外且按田老说的,认为词句抄上。 姐姐对我课外书很支持老早灯泡擦锃亮,还“火到我 来,田老了我的“ 采蜜”, 非常,还在上给大家,要求 学们个“ 采蜜”。 可是不少同 学说没钱买本田老很快出个,就是用课外活领着我们 到收获过的农,用卖黄来几白纸然后裁纸刀裁32 大小, 个学生了一个子。 学们有了“ 采蜜十分 高兴,都做到了边记,大家的平有了明高。 上中学之,我“大头” 了。 当时比欢迎》《 》《 钢铁成的》《 雨》《 牛虻》《 风斗》《 林海雪 》《 战斗春》《 》《 等几小说, 我几过,还了一外名上了中学还能阅读,有一个很重要的因,就是我们 语文语文关淑贞,课中的美的散文都能流畅下来, 语文课上给我们“ 背”,特别好听。 这对我们感染, 我和多同因此上了作。 高一时,因为恋读注意, 我的视了。 一天,我因黑板上的偷偷学们后问什么哭,我不好意说,因为当时里只有戴眼戴眼仿的事。 刘迎我叫到,我才说出实笑笑对我 说: 睛近视不算缺,但要赶否则学习,会日 加大。 ”星期天一到我, 说是到天事, 叫我他一去,。 在火上,对我 ,不要看书,不要在的地看书看三四十分 要停一停, 看看外的天, 解眼睛疲视加。中 ,我从家里带的糖馒 头,戴着回学校。 对我的怀甜甜的,,要努力学习。 过去,不是很多,可我和学们 了不;现在,书多了,我却发子们不珍惜很少认真去。 有人说 手机和电子产阅读,但 有几个人手机是在阅读子们给我能手机,并自 微信微信 ,说可以关注阅读。但 从不使用,因为我经习阅读,从中得到的幸福和获 是其他阅读形式的。 ,我固执着自己香慰藉我的生, 阅读陪伴徜徉中,我 得这很满如今暑假时外子都会相 到我这里小,我对他们出的要求 是“ 下手机,”。 我的几个里有我所,无向他们“ 开放”,欢迎他们大阅读。我 会一告诉他们,我的家里不手机不书本子。 爱读我的人生有了一的天(武清) 正在隐隐声:“ 雁南飞雁南飞叫声声……哪唱去,哼唱:“不等日去, 来归,来归……远处, 是一座绿掩映的小子,声就是从出来的。 我走过去,哼唱:“ 日去,来归,归,把心揉碎……奇怪,这上去是,这 只有人,一上去八九 岁的人,着眼轮椅上,动着窝陷模样上, 人身 不是他们的。 人的轮椅 背上一个小子。 哦! 来是 机里来的声。 非常雁南飞,便走 大声说:“ 大爷,这啊! 您很?您唱吗了几,是儿,但一个 然后着远是在追忆什么浑浊来。 告诉我,他是人的 今年 96 岁,收机里的这雁南飞是他的。 几儿走了,人就子们儿生录唱的这到了收机里, 来,人因做了一大手长时人的判断,说来的可能不大。 们就天天给播放,没到, 了, 虽然迟钝自己开机,歌…… ,一有一段刻骨铭事,为了经的什么……之,是“ 着老坚强地活离开老人时,我的湿润了。身声, 我把心来归……(武清) 今年,我创摄络培训团赴浙江。出江南雨期备齐季节,对来说还是成员都因培训, 大家从山南一起特别。 我们在杭州下了 ,在的中上便三三两两 组合,东西的话南腔北调 的话大家很快熟悉起来。 急促了人们。下我们不得向去,此时。“这雨怎说下就下上了。 ”我不 。“ 江南就是这个子,到了下再看……”一 的话还没说出 已见不到一嘿! 不下,说停就停啦! 崔道荣 中所‘忽惊云雨在头上,的天。 ”我惊叹然后接着说,“ 江南我来过无,不 告诉我,不要去江南所以都是特意季节。 ”上 说, 其实过,是过去,时的通风,人们热难,家物无一不如今,都是高家家有就不怕什么了。 其实江南通常淅沥沥,没没了,有时就衷肠恰逢伤不大,便“ ”,蛮像…… 他一咯咯起来。 话,我了。 一会儿出一,一会儿 ,赶到新最美江段 之时,正是蒙蒙,天昏暗4 点,我们时赶到地。 雨后的新江畔绿淡淡香沁神清,不远处渔撑船夫妇高声呼下这,一会儿来了了,了这江南 。” 一个 江南,有,才是江南,才有江南 。 ”我是一个4 点,我们来到乌溪的一上,一下便淅沥沥雨水 。“ 呀! 没带相机然而,大家有手不接着 便是点各,一朦胧 逶迤浩淼,房缥缈中时,身旁竹婆娑……诗意江南卷呈,这奇雾 的美醉。 天的我们。“ 蒸藜炊黍饷漠漠白鹭阴阴夏。”一幅幅江南,一次又 下相机的门, 这美与记 (武清) 广 广 小说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Sep-2019

4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祖孙三代铸丹心 能人贾八爷 - epaper.tianjinwe.comepaper.tianjinwe.com/tjrb/resfile/2019-08-02/20/20.pdf谜语:美酒千杯不醉人,走遍天下不 移身,钱财到手成何用,拜相归来不

�散 文

·轻松一刻·

谜 语谜语:美酒千杯不醉人,走遍天下不移身,钱财到手成何用,拜相归来不认门。 (猜一词语)

(谜底将在下期同栏目揭晓)上期:向左一直下去。 (句)

第第 557777 期期第 577 期

((刊刊头头题题字字 何何俊俊田田))

能能人人贾贾八八爷爷何何加加阳阳

·2019 年 8 月 2 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周莲娣 王春晶 刘菲菲

副刊20

通讯地址:天津市武清区泉发南路 16 号 邮 编:301700� � � � �电话: 记者室 82130281� � �办公室 82130280� �编辑室 82130282�传 真 82130280� � � � �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家乡的稻蟹混养试验成功, 喜获丰收, 不但给乡亲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还上了电台、电视台,从此名声在外。 说起这事, 乡亲们不无赞赏地说:“若要论功行赏的话, 贾八爷应拿头等,八爷就是能。 ”

贾八爷其实比我没大几岁,是“萝卜小长背(辈)上”了,按乡亲辈论,他管我爷爷叫大哥, 所以我理应称呼他“爷”。 不过乡亲们都称呼他“贾八爷”,是因为对他的尊敬。

贾八爷从小就聪明,学习认真,上初中和高中时,一直是学校里的尖子生,只是该考大学时,赶上学校停课,才不得不回乡,加入“小锄万岁”的行列。 当时社会上正时兴破旧立新,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贾八爷在生产队没干几天活儿,便鼓捣出个新东西

“垒窑熏肥”。 借鉴的是农村盖房起屋时的烧砖烧瓦,还有社员家里平日点火做饭时的烧火炕。 炕坯作为肥料,在农业生产上施用的有机肥中,等级最高,生产队求之不得。 贾八爷的“垒窑熏肥”一炮打响,不但几个生产队争相效仿,还登上了当时的《河北科技报》, 不少外地人乘火车坐汽车不远千里赶来学习取经。 贾八爷也因此成了村里的能人,并加入到新成立的科技小组。 此后,果树嫁接、高粱密植、水稻旱种等不少新技术从贾八爷的科技小组产生,有的作为范例四处推广。

改革开放初期,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贾八爷一气儿从村里包下上百亩良田,又贷款买了播种机、

中耕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大有在农业上一展身手的架势。 不料,赶上多年不遇的大旱,从开春到入伏,总共也没下两场雨。 眼瞅着禾苗一天天枯萎下去,人们全都急得抓耳挠腮。 后来乡里领导出面,从水库调来一点儿水,输入大小沟渠。 乡亲们如同见到了救星,动用了一切能够动用的提水工具,不分昼夜地“抢”水浇地。而偏偏贾八爷不急不忙,任凭承包的上百亩田旱着,稳坐在大树底下摇蒲扇。亲友们没一个不为他着急,催促他赶快提水浇田,否则渠里的水就都给抢光了。 贾八爷却说:“不急,不急,渠里没水,老天会下的。”果不其然,没出三天,一场大雨下了个沟满壕平,浇了水的地块,人们又忙着扒埂排水,“肥效”随水跑掉,又要忙着重新施肥保丰收,一番苦折腾。 而一场透雨让贾八爷坐收渔利。 有一次回老家,我问贾八爷:“您怎料到天会下雨? ” 贾八爷说:“早穿靴、晚戴帽,不出三天大雨到。”我问他“穿靴戴帽”的具体解释,贾八爷随手从书桌上抽出一本《看云识天气》给我,说都在上面写着,那是经验之谈,再结合各地的天气预报,还有患寒腿病老年人的身体反应, 综合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就会八九不离十。

后来, 贾八爷搞起了稻蟹混养,自己试种试养成功, 还带着乡亲们一起干,让很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如今,年已古稀的贾八爷虽然退出了农业生产第一线,却仍然发挥着余热,为在生产上遇到难题的乡亲们答疑解惑、出谋划策,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着“能”量。

(武清)

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征文

辉辉煌煌路路上上逐逐梦梦前前行行

祖祖孙孙三三代代铸铸丹丹心心于于立立娟娟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 我们的国家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曾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我的爷爷于凤仪为了生计,只身前往北部地区做买卖,住在一个名叫“泰安客栈”的地方。在那里, 爷爷首次接触到革命理论,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之后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到河北任丘老家后,爷爷便开始为党工作,他利用夜晚和农闲时间,向周围人宣传共产主义思想,还经常深入村民家中搞宣传和串联,得到乡亲们的拥戴。 但爷爷也因此受到反动派的迫害。 在一次参加秘密活动后回家途

中,被反动派残忍杀害。 就这样,我的爷爷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 他永远地走了,但他忠心为国的精神却一辈辈传下来。

当时,我的大伯 16 岁,父亲 13 岁,叔叔年仅 10 岁, 他们继承了我爷爷的遗志,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为了照顾年迈的奶奶,组织上让大伯在村里工作。 叔叔于连湘随部队辗转,解放后,在北京三建公司工作,值得骄傲的是,他在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建设时,由于表现突出,被评选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后来被推选为“灰土组”青年突击队队长。 他带领突击队员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奋战在一线,每次都能超额完成任务,他所带领的突击队被评为

模范突击队,那时,他的名字和事迹经常出现在电台广播里和《北京日报》上。叔叔没有迷失在这些光环里,在人民大会堂建成后的 1963 年, 他又积极响应国家“支援农村建设”的号召,义无反顾地回到河北老家, 当起了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搞建设,一干就是 30 来年。 期间, 他曾多次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所在村也曾被评为全省模范村。

在父辈中, 我的父亲排行老二,他参军后随部队来到天津武清,因工作需要留在了武清, 后来在这里成了家、扎了根。 父亲先后在大黄堡、崔黄口、卫生局等担任领导职务,退休后依然保持党员本色,他勤勉、廉洁、耿直的品质影响着身边人。

在父母的教导下,我们姐弟几人也都勤奋上进。 改革开放的春风刚一吹

来,姐姐们便承包了大片土地,认真钻研种植技术,自学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课程,边学习边实践,坚持科学种田,我家粮食亩产量在村里总是居于首位。 大姐还把种植技术传授给村里人。 同时,姐姐们自学养殖技术, 成了养鸡专业户。 经过几年的实践,她们对育雏、鸡舍消毒、雏鸡防疫、鸡病防治等都非常精通,并把这些技术教给村里其他养鸡专业户,有时还亲自上门示范指导,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那时,我家的收入超过了一万元,是人们常说的“万元户”。 我的大姐由于表现突出,曾先后被评为武清县劳动模范、 武清县三八红旗手、天津市劳动模范。 我三姐也曾被评为县级劳动模范和县级三八红旗手。

如今,身为共产党员的弟弟工作也很努力,积极为村里建设献计献策。 身为教师的我同样继承了父辈的遗志,奋斗在三尺讲台, 教育孩子们努力学习,增长本领,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我们才能挺起胸膛。 我们将继续为家乡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为祖国的腾飞添砖加瓦,在奋进新时代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崔黄口中心小学)

心心随随《《雁雁南南飞飞》》袁袁文文洪洪

每次看着孩子们低着头不知疲倦地玩手机,我都会不由想起自己曾经读课外书的情景,那种痴迷劲儿,比现在的“低头族”毫不逊色。

我小时候,关于手机、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根本没听说过, 除了打尜、弹球、捉迷藏等娱乐活动,就是看“小人书”。所谓“小人书”,就是带图画的故事书,十分有趣。 那时我买“小人书”的钱大都是父母给的零花钱积攒起来,还有就是和小伙伴们打草,或是捅知了皮和螳螂子卖的钱。“小人书” 内容非常丰富,有英雄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小人书”积累得多了,我就按着买来的先后顺序用数字给它们编上号,工工整整地写在书角上。每次和小伙伴玩儿累了,就到树荫下或谁家的屋子里看“小人书”。 有时是各看各的,有时相互换着看, 也有时几个小脑瓜顶在一起看。 几乎每天都有“小人书”陪伴,生活十分充实有趣。

我上高小后,字识得多了,不知不觉就从看“小人书”过渡到看纯文字的课外书。 有的课外书是自己买的,有的是从班里的“图书角”或是学校图书室借的。 那时,我的课余时间大多在看课外书,寒暑假更是书不离手,有时也偷偷地在自习课上看。《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从地球到月球》《可爱的中国》《老人与海》《十万个为什么》《童年》《鲁滨孙漂流记》……不到半年时间就读了十几本课外读物。 一次,我一边走路一边看书,被脚下的砖块绊了一跤,正被语文老师田兆民看见。田老师把我拉起来, 笑着对我说:“喜欢读书是个好习惯,但不要一边走路一边看书,不仅对眼睛不好,也容易发生事故。”田老师还告诉我,看书不要走马观花,好书要多读几遍,要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在本上,这样写作文时才用得上。第二天,田老师送给我一个用白纸订的小本子,本子上用毛笔写着“采蜜本”和我的名字,我非常感动。晚上,我不再出去疯跑,先是抓紧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如饥似渴地读课外书,并且按照田老师说的,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抄在本上。姐姐对我看课外书很支持,每天老早就把灯泡擦得锃亮。 冬天怕我冷,还把“火盆”端到我身边。后来,田老师看了我的“采蜜本”,非常满意,还在班上给大家展示,要求同学们也要订个“采蜜本”。可是不少同学说没钱买本, 田老师很快想出个办法,就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领着我们到收获过的农田里拾黄豆,用卖黄豆的钱买来几张大白纸,然后用裁纸刀裁成32 开大小, 再用订书器给每个学生订了一个本子。同学们有了“采蜜本”十分高兴,都做到了边读边记,大家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上中学之后,我开始读“大部头”

的书了。 当时比较受欢迎的《红岩》《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骤雨》《牛虻》《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战斗的青春》《创业史》《烈火金刚》 等几十部长篇小说, 我几乎都读过,还读了一些古典名著和国外名著。上了中学还能继续对阅读和写作感兴趣,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语文老师的魅力。 语文老师叫关淑贞,年轻富有朝气,课本中的古诗、古文以及那些优美的散文, 她都能很流畅地背诵下来, 常在语文课上给我们“范背”,并且声调特别好听。 这对我们很有感染力, 我和许多同学也因此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写作。

读高一时,因为迷恋读书,并且不注意保护眼睛, 我的眼睛有些近视了。一天,我因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坐在教室里急得偷偷掉泪,同学们发现后问我为什么哭,我不好意思说,因为当时班里只有两名同学戴眼镜,戴眼镜仿佛是件不光彩的事。班主任刘迎把我叫到办公室,我才说出实情。 刘老师笑笑对我说:“眼睛近视不算缺陷,但要赶快配戴眼镜,否则会影响学习,近视度数会日渐加大。 ”星期天一早,刘老师找到我,说是到天津办事, 叫我跟他一块去,尽早把眼镜配好。 在火车上,刘老师对我讲,不要躺着或走动时看书,不要在光强或光弱的地方看书,并且看三四十分钟要停一停, 看看窗外的花木或蓝天,以缓解眼睛疲劳和防止近视加重。 中午,我吃了刘老师从家里带的两个糖馒头,戴着新配的眼镜返回学校。 想起刘老师对我的关怀, 心里总是甜甜的,也让我暗下决心,要更加努力学习。

过去,书不是很多,可我和同学们却读了不少;现在,书多了,我却发现孩子们不够珍惜,很少认真去读。 有人说手机和许多电子产品同样能够阅读,但又有几个人举着手机是在阅读呢?前几年,孩子们给我买了部智能手机,并自作主张帮我装好了微信, 注册了微信号,说可以关注一些阅读的公众号。 但我却从不使用,因为我已经习惯手捧书籍安静地阅读,从中得到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其他阅读形式无法给予的。 晚年,我仍旧固执且落伍地保持着自己的读书习惯, 让陋室书香慰藉我的余生,让阅读陪伴我徜徉在金色的夕照中,我觉得这样很满足。

如今,寒暑假时外孙、孙子都会相约到我这里小住,我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放下手机,潜心读书”。 我的几个书架里有许多我所珍爱的书籍,无条件地向他们“开放”,欢迎他们大量阅读。 我会一字一句地告诉他们,我的家里不欢迎只玩手机不翻书本的孩子。

我爱读书, 读书把我的人生照亮,让我拥有了一片别样的天空。 (武清)

正在公园散步, 隐隐传来动听的歌声:“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谁在唱? 在哪唱? 我循着歌声找去,边走边跟着哼唱:“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已盼春来归……”

不远处, 是一座绿荫掩映的小亭子,歌声就是从那里飘出来的。 我快步走过去,继续跟着哼唱:“今日去,愿为春来归,盼归,莫把心揉碎……”

奇怪, 这歌声听上去是女高音,这里却只有两个男人,一位是看上去八九十岁的老人,眯着眼,歪坐在轮椅上,嘴在蠕动着,眼窝陷得很深。 另一位中年模样的男人坐在马扎上, 守在老人身边。显然,歌不是他们唱的。老人的轮椅靠背上挂着一个小红匣子。 哦! 原来是收音机里传来的歌声。

我非常喜欢《雁南飞》这首歌,便走到老人跟前大声说:“老大爷,这歌真好听啊! ”

老人冲我笑了笑。“您很喜欢这首歌呀? 您会唱吗? ”

老人哼了几句,是那个调儿,但一个字也唱不清。 然后,老人凝视着远方,像是在追忆着什么,浑浊的眼里滑出泪来。

那位中年男人告诉我,他是老人的护工。 老人今年 96 岁,收音机里的这首《雁南飞》是他老伴儿唱的。 几年前老伴儿走了,老人就让孩子们把老伴儿生前录唱的这首歌拷到了收音机里, 每天听。 后来,老人因病做了一次大手术,昏迷了好长时间,医生根据老人的年龄和病情判断,说醒来的可能性不大。 孩子们就天天给老人播放这首歌, 没想到,老人居然清醒了, 虽然脑子反应迟钝,但却能自己开关收音机,总是反复地播放这首歌……

我恍然大悟, 老人如此执着喜爱这首歌,一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或是为了曾经的许诺而坚守着什么……总之,是“爱”支撑着老人坚强地活着。

离开老人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身后依然传来歌声, 我边走边唱:“莫把心揉碎,且等春来归……” (武清)

今年六月中旬, 我随原创摄影网络培训班组团赴浙江采风。 出发前,组织者一再强调江南已进入梅雨期,雨具一定要备齐。 感受梅雨季节,对于我来说还是第一次。

采风团成员都因网上培训相识,之前从未谋面, 大家从山南海北聚到一起特别开心。 我们在杭州东站下了高铁, 在接站的中巴车上便三三两两自行组合,东拉西扯的话题、南腔北调的话语,让大家很快熟悉起来。 忽然,急促细密的叩击声打断了人们热烈的交谈。 下雨了!我们不由得向车窗外望去,此时车外已是暴雨倾盆,路上水流成河。“这雨怎么说下就下上了。 ”我不解地自语。“江南的梅雨季就是这个样子,你刚看到了下雨,你再看……”一位来自上海的老师下面的话还没说出口, 车窗外已见不到一丝雨的迹象。

“嘿!不下啦,说停就停啦!真像崔道荣诗中所言‘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好古怪的天气。 ”我惊叹道,然后接着说,“江南我来过无数次,不少人告诉我,梅雨季最好不要去江南,所以每次都是特意错过梅雨季节。 ”上海的老师听完笑了笑说, 其实梅雨季节不好过,是指过去,那时的老屋低矮不通风,人们终日感到溽热难耐,家具衣物无一不霉。 如今,都是高楼大厦,家家有空调,也就不怕什么梅雨季了。其实江南的梅雨蛮有意思, 通常是淅淅沥沥,没完没了,有时就像是佳人诉

说衷肠,恰逢伤心处不由得抽泣,工夫不大,便“自劝自止”,蛮像上海妹……他一边说着一边“咯咯”笑起来。听完这番话,我竟开始有些喜欢这梅雨季了。

中巴车一会儿冲出一片雨,一会儿又进到另一片雨,赶到新安江最美江段之时,正是细雨蒙蒙,天幕已昏暗。

第二天清晨 4 点,我们准时赶到首个采风地。 雨后的新安江畔绿草如茵,淡淡的草香沁心宁神, 令人神清气爽,雾气贴着江面悄然升腾,不远处渔火摇曳, 如诗如画。 撑船的夫妇高声呼喊:

“老师们抓紧时间拍下这雾中山川美景,一会儿雨来了雾散了,少了这江南的味道。”“好一个‘江南的味道’,有雨、有雾、有云、有水,才是江南,才有江南的味道。 ”我感叹道。

又是一个清晨 4点,我们来到乌溪江的一座大桥上,一下车便与淅沥沥的雨水相逢。“呀!没带相机防雨罩,打伞,打伞!”雨突然而至,大家有些措手不及,紧接着便是打点各自机位,一通忙碌。 雾色朦胧中山影逶迤,江面白雾浩淼,房舍在云雾缥缈中时隐时现,身旁竹影婆娑……一幅充满诗意的江南画卷呈现眼前,这片奇雾洇染的美景令我迷醉。

七天的采风我们择景而驻。“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幅幅如诗般的江南美景让我灵感不断,一次又一次按下相机的快门, 将这美景与记忆,定格成永恒。 (武清)

““讲讲文文明明树树新新风风””公公益益广广告告

梅梅雨雨时时节节下下江江南南赵赵学学俭俭

书书香香伴伴我我人人生生路路李李克克山山

�小 说

王王宏宏志志 画画((武武清清))

夜夜色色

武武新新才才摄摄于于济济南南︵︵武武清清︶︶

瓜瓜瓞瓞绵绵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