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診斷融入營養照護流程的模式 2-2-01.pdf ·...

8
營養診斷融入營養照護流程的模式 金惠民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 通訊作者:金惠民 址:臺北市大同區鄭州路145號營養部 話:02-2553000 分機 2558 真:02-25592674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前言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照護病人過程中 的臨床記錄 clinical documentation一直 扮演健康照護體系中相當重要的角色。經 由正確的紀錄,醫療團隊成員得以彼此溝 通、瞭解;而愈來愈複雜的健康服務內涵 也得以經由評鑑單位,甚至第三團體來確 認其品質。「診斷」 在醫療處置過程中是 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患者的疾病原因、性 質及嚴重度判斷,並予以具體的名辭,作 文字化的呈現,可使診斷的結果有相同標 準和相同語彙,供專業間相互溝通,並有 利於我國病歷中文化之推動 1-2護理專業之借鏡 醫療及護理專業均已回應前述的需 求與精進,將科學方法及標準語言融入 其照護病人的過程中,突顯出他們的專 業對病人照護的貢獻。 1973 年美國護理 學會(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 ANA 依據護理實務的特性,提出護理過程包括 「評估主客觀資料」、「確立護理診斷」、 「擬定護理計畫」、「執行個別性護理措 施」及「評 值問題 改善 情況」的 概 念,同 時訂定出護理實務的操作標準(standards of nursing practices),以作為護理人員執 業 時 的 標 準 溝 通 模 式。同 年 針 對「護 理 診斷」的新觀念,美國舉辦了第一次全 國大會,之後的推手主要為北美護理診 斷學會(north America nursing diagnosis association, NANDA),甚至全球成立多個 護理診斷學會專職其發展與教育 3 。臺灣 護理界 4-6 也陸續介紹並開始推動分析護 理診斷的概念與效益, 1990 年代各護理院 校於基本護理學、護理導論、內外科護理 學相關課程中逐步導入 NANDA 護理診 斷,藉護理診斷清楚分析病人健康問題, 於護理過程執行護理措施與活動以展現護 理專業 7 。如今其發展已經邁向國際化, NANDA 的護理診斷名稱被翻譯成多國語 言,臺灣也不例外;雖然國內也有一些護理 人員認為護理學界一窩蜂抄襲美國知識發 展的趨勢,然而考量國際接軌及交流,諸 多國家仍然一致的如此推動 4 營養照護標準流程的推動 臨床營養的專業發展也應順應大 環境的需求,利用符合科學精神的方 法,搭配標準的共同語言詞彙,使專業 綜 論 TJD 2010;22:1-8 Taiwan Journal of Dietetics

Upload: others

Post on 11-Jan-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營養診斷融入營養照護流程的模式 2-2-01.pdf · 護理診斷學會專職其發展與教育(3)。臺灣 護理界(4-6)也陸續介紹並開始推動分析護 理診斷的概念與效益,1990

營養診斷融入營養照護流程的模式

金惠民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

通訊作者:金惠民地 址:臺北市大同區鄭州路145號營養部電 話:02-2553000 分機 2558傳 真:02-25592674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前言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照護病人過程中

的臨床記錄 (clinical documentation) 一直扮演健康照護體系中相當重要的角色。經

由正確的紀錄,醫療團隊成員得以彼此溝

通、瞭解;而愈來愈複雜的健康服務內涵

也得以經由評鑑單位,甚至第三團體來確

認其品質。「診斷」 在醫療處置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患者的疾病原因、性

質及嚴重度判斷,並予以具體的名辭,作

文字化的呈現,可使診斷的結果有相同標

準和相同語彙,供專業間相互溝通,並有

利於我國病歷中文化之推動(1-2)。

護理專業之借鏡

醫療及護理專業均已回應前述的需

求與精進,將科學方法及標準語言融入

其照護病人的過程中,突顯出他們的專

業對病人照護的貢獻。1973 年美國護理學會(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 ANA)依據護理實務的特性,提出護理過程包括

「評估主客觀資料」、「確立護理診斷」、

「擬定護理計畫」、「執行個別性護理措

施」及「評值問題改善情況」的概念,同

時訂定出護理實務的操作標準(standards of nursing practices),以作為護理人員執業時的標準溝通模式。同年針對「護理

診斷」的新觀念,美國舉辦了第一次全

國大會,之後的推手主要為北美護理診

斷學會(north America nursing diagnosis association, NANDA),甚至全球成立多個護理診斷學會專職其發展與教育(3)。臺灣

護理界(4-6)也陸續介紹並開始推動分析護

理診斷的概念與效益,1990 年代各護理院校於基本護理學、護理導論、內外科護理

學相關課程中逐步導入 NANDA 護理診斷,藉護理診斷清楚分析病人健康問題,

於護理過程執行護理措施與活動以展現護

理專業(7)。如今其發展已經邁向國際化,

NANDA 的護理診斷名稱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臺灣也不例外;雖然國內也有一些護理

人員認為護理學界一窩蜂抄襲美國知識發

展的趨勢,然而考量國際接軌及交流,諸

多國家仍然一致的如此推動(4)。

�營養照護標準流程的推動

臨床營養的專業發展也應順應大

環境的需求,利用符合科學精神的方

法,搭配標準的共同語言詞彙,使專業

綜 論

TJD 2010;2(2):1-8 Taiwan Journal of Dietetics

Page 2: 營養診斷融入營養照護流程的模式 2-2-01.pdf · 護理診斷學會專職其發展與教育(3)。臺灣 護理界(4-6)也陸續介紹並開始推動分析護 理診斷的概念與效益,1990

金惠民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2 .

間用語有其一致性。臺灣由於營養界人

數遠遠不及護理界,更需靠國際合作交

流,以有限人力、物力提升我們的專業品

質。2003 年美國膳食營養學會(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ADA)考 量 護 理、 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等醫事專業均有其專

一、定義明確的照護流程,因而通過並

宣布營養照護流程(nutrition care process, NCP) 的四個步驟及其模式,包括營養評 估(nutrition assessment)、 營 養 診 斷(nutrition diagnosis)、營養介入(nutrition intervention)、營養監測與評值(nutritio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也同時區隔了 NCP與營養醫學治療(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MNT) 的不同;ADA針對營養師的專業開始發展標準的共同語言,完整的

發展當時估計約需十年才能完成(8)。NCP的建構及推動被 ADA視為當時最重要的方案,主要是為了達到以下她們所設定

的策略目標:(1) 擴大會員們專業服務的需求與應用 ; (2) 在快速變遷的大環境下,使會員更具有競爭力(9)。

不同營養照護流程記錄的比較

Hakel-Smith 等人針對兩組機構中的臨床營養師比較了執行「營養照護」 後之文件記錄的差異,其中各隨機抽取了 15份腫瘤個案及 15 份慢性腎臟衰竭個案的營養記錄。A 機構組的臨床營養師接受過 NCP 的初步教育並有常規的加強訓練,而 B機構組則是以美國 JCAHO 所律定的「營養評估標準作業」 及 MNT作為初步教育訓練資料,營養評估強調營

養不良高風險的確認,如:營養需要量

的估算、人體測量及評值、實驗室數據

及檢測的判讀、身體檢查等。結果發現:

兩組機構所照護的個案數、基本資料、

住院天數等均無差異,但 A 組營養師執

行 NCP相關步驟並記錄的次數,約為 B 組的 3 倍,且其各步驟間的證據基礎與介入目標等,相關性均明顯高於 B 機構組,顯示透過 NCP 及標準化詞彙的在職教育及臨床上的應用經驗,似乎可以增

加「完整營養照護」 的次數,以及營養照護記錄及照護結果的進步(10)。

NCP各步驟的名詞定義與分類

歷經了數年的發展,ADA 不斷推出營養照護流程及其模式(nutrition care process and model, NCPM ) 相關文件以推廣、教育此歷史性的改變(11-17)。其中,營養師

在 NCP 四個步驟中所執行的每一項行動 (activities) 以 international dietetics and nutrition

terminology ( IDNT ) 呈現(16)。2008 年公布之版本確認了 60 多項營養師(RD)可以獨立執行,用來描述「營養問題」 的營養診斷,70 多項營養介入的專有名詞,170 多項營養監測及評值的相關指標(16)。ADA 也宣佈將依據效度研究和實務執行上的改變,

每年進行版本修訂(13)。2009 年第 2 版的 IDNT 則再加入了約 300 項營養評估專有名詞(17)。 而 2011 年,ADA 再度推出了第 3 版的 IDNT(18),增加了 10 個營養診斷,包括用來預期個案在未來可能發生攝食不

足或過多的情形及預期個案可能產生食物

與藥物交互作用的診斷。此外,對於某些

標準語言和專業術語也有微調並解釋其原

因。今依照第 3 版最新內容,簡介其內涵如下:

(一)營養評估

營養評估中所使用的標準語言可分為

五個領域 : (1)飲食 /營養相關史 (food/nutrition-related history);(2) 體位測量(anthropometric measures);(3)生化及

Page 3: 營養診斷融入營養照護流程的模式 2-2-01.pdf · 護理診斷學會專職其發展與教育(3)。臺灣 護理界(4-6)也陸續介紹並開始推動分析護 理診斷的概念與效益,1990

營養診斷與營養照護流程

臺灣膳食營養學雜誌 . 3 .

醫療檢測(biochemical data, medical tests and procedures);(4) 營養相關理學檢查 (nutrition-focused physical findings);(5) 個人史(client history)。需要營養照護的個案經過營養評估後,可確認個案是否存在著營

養問題,並根據營養評估所得資料,進行營

養照護流程的第二個步驟 「營養診斷」,也作為後續營養介入方式 /計畫的依據。

(二)營養診斷

營養診斷是要「確認」 並「標示」 出一個營養問題,這個問題是營養專業人員有

責任要處理,並且是可以獨立完成的,因

而營養診斷與醫療診斷是不同的,它的

書寫包含營養問題 (problem )、相關病因 (etiology)、所產生的徵候 /症狀(signs/

symptoms ) 三個部份。現階段營養診斷或問題共有 70 項被確

認,分為攝入量 (intake)、臨床 (clinical) 及行為 - 環境 (behavioral-environmental) 三個領域,其中「攝入量」 包含了經由自主攝食,或腸道、靜脈營養支持所獲得的熱

量、各種營養素、水份或某些活性物質的

攝入量是否足夠的診斷,是最常被使用的

營養診斷。「臨床」 領域則包括了與醫療、身體狀況相關的營養診斷,又可分為 「功能性的」、 「生化的」 及 「體重」 三類;而 「行為 -環境」 領域則包括了所有與知識、態度或信念、生活環境、食物水分或其

他營養物質獲得的途徑,及食品衛生安

全之營養診斷。

營養診斷要盡可能以 PES的方式表達,P(problem) 的部份必須明確指出個案需要解決的營養問題,E(etiology) 為造成營養問題的相關病因,也是之後介入

的重點,S(signs/symptoms) 則是營養問題所呈現的徵候及症狀,可以做為監測與

評值的指標。當營養問題解決時,原本所

產生的症狀也應獲得改善。

(三)營養介入

營養介入包括「計畫」 與「執行」。針對營養問題中的病因,依照個案的情況提

出改善計畫或策略,並設定目標及執行

的方式,目的是能藉由營養介入去除病

因,解決營養問題,改善徵候及症狀。介

入的專業用語可以分為四個領域,食物

及 /或營養素的給予(food and/or nutrient delivery)、營養教育(nutrition education)、營養諮商(nutrition counseling)、營養照護的協商 (coordination of nutrition care)。營養專業人員主導的營養介入是要針

對營養問題的「病因」;偶而,當這些「病

因」是營養師所無法改變的情況時,則可

將介入計畫目標指向症狀的改善。

(四)營養監測與評值

營養監測與評值的目的是要了解先前

對個案所提供的介入計畫是否有效,其內

容與營養評估的項目雷同,但不包括個人

史部份,所以是:飲食 /營養相關史、.體位測量、生化及醫療檢測、營養相關理學

檢查。使用標準化用語除了能增加對結果

評值的信效度,還能有效的管理營養照護

的品質。

本土化的修訂問題

ADA所發展的標準化語言是具有邏輯性的,幫助營養師在營養照護的流程中

提供高品質的專業服務,並且使用此標準

化語言能夠進一步的管理並分析相關資

料,建立營養照護資料庫,在營養診斷的

實務及研究上均扮演重要的角色。ADA表示 IDNT 的使用者若對於專業用語有異議時,可以依照 ADA 所建議的方式和程序提出更改申請;但是,ADA 強烈反對

Page 4: 營養診斷融入營養照護流程的模式 2-2-01.pdf · 護理診斷學會專職其發展與教育(3)。臺灣 護理界(4-6)也陸續介紹並開始推動分析護 理診斷的概念與效益,1990

金惠民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4 .

各地區或不同國家將專業用語做因應本土

化的修訂,因為此舉不只破壞了當初用語

標準化的目的,且會削弱機構或執行單位

間資料比較分析之功能(18-19)。

營養照護流程於醫院之應用

2002 年起,筆者由陸續的文獻研讀中得悉美國 ADA正在研擬新的營養照護標準流程;而同一時期,臺灣營養師界也

因企圖建立「各種慢性疾病營養諮詢模式

之建立」 而醞量推出臺灣版的營養診斷專業用語;可惜的是,過程中並沒有正式的

論文發表。2008 年 IDNT第一版正式推出後,筆者仔細研究其目的與批判式的思

考邏輯後,對應筆者於醫院中帶領同仁執

行營養照護服務時所遭遇的瓶頸,體認到

此 NCP各類名辭之可貴與精準,於是在院內透過不斷的教育訓練與個案演練,終

於讓營養師們逐漸熟悉每一步驟的應用並

將其融入我們的紀錄表單中。

2008 年前,我們針對住院及門診個案的營養照護記錄均是以 SOAP的格式呈現,之後就全面以 NCP方式修訂,如附錄一至附錄三。附錄一是針對住院新個案使用

的N表;附錄二是針對住院個案追蹤時使用的 F表,而附錄三則是針對門診個案使用的O表。由於必須通過院內病歷管理委員會的審查,且考量之後要配合全院發展

電子病歷,因而先以印刷好的紙本表單複

寫;又因為時間及使用便利性的考量,我

們僅於表單中摘出 NCP各步驟中較重要者放入。隨著 IDNT的更新,我們也已經將這些照護紀錄單再度更新並納入醫院二

代的資訊系統中(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並研擬將營養診斷的標準敘述,營養問題、相關病因及佐證之症狀均納入資

料庫中,供營養師參考應用。

根據 ADA所公告的訊息顯示,IDNT

具有版權,若要將其使用在醫院的電子

病歷中,不能隨意更改其內容及專業術

語,必須先與 ADA聯繫並且申請使用許可。申請通過後,ADA會提供即時且精確的 IDNT資訊,讓被授權的醫院隨時更新。為了推廣應用,申請 IDNT的使用許可,ADA僅酌收 150 美元 /年 /醫院的服務費用,若有需要可聯繫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結語

營養照護流程標準化的發展是在建構

完整的營養照護,提供可遵循之專業、有

效的照顧流程,以做為臨床處置的指標。

ADA的專家們也認為營養師雖使用不同的醫療紀錄格式,但皆應依循 NCP的步驟,並將標準化語言納入紀錄中;標準化

語言可突顯營養師的無可取代性,增加團

隊照護中的可見度,且進一步區別出營養

師才是營養照護的專家(18)。不可否認的,

營養診斷在使用、發展過程中也需要有本

土化之研究與概念分析。未來,國家將病

歷中文及電子化也是在預期中,若能及早

將營養評估、營養診斷、營養介入、營養

監測和評值清楚的以中文表達,將有助於

資料庫的建立、搜尋和研究分析,並可做

為營養改善策略之擬定及成效評值參考。

參考文獻

1. Joint commission for accreditation o f h e a l t h c a r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 Comprehensive Accreditation Manual for Hospitals. Oakbrook Terrace, IL: 2004.

2. Committee on quality health care in America. Crossing the Quality Chasm:

Page 5: 營養診斷融入營養照護流程的模式 2-2-01.pdf · 護理診斷學會專職其發展與教育(3)。臺灣 護理界(4-6)也陸續介紹並開始推動分析護 理診斷的概念與效益,1990

營養診斷與營養照護流程

臺灣膳食營養學雜誌 . 5 .

A New Health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1.

3. Carpenito-Moyet LJ. nursing diagnosis: application to clinical practice. 11th ed. Conshohocken, PA: 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 2006;4-7.

4. 蔣立琦。國內護理診斷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護理雜誌1998 ;45(2) : 28-34。

5. 鄭綺、盧美秀。建構護理診斷和護理實務間的橋樑。護理雜誌

1997;44(6):53-57。6. 鄭綺、盧美秀。護理診斷的鑑別。護理雜誌1998;45(2):15-21。

7. 郝德慧、林秋子、盧小玨、林祝君。臺灣護理詞彙標準之現況與發

展。護理雜誌 2007;56(3):12-17。8. Lacey K, Pritchett E. Nutrition care

process and model: ADA adopts road map to quality care and outcomes management. J Am Diet Assoc 2003;103(8):1061-1072.

9.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strategic plan. Available at http://eatright.org (member only section). Accessed June 2, 2003

10. Hakel-Smith N, Lewis NM, Eskridge KM. or ienta t ion to nutr i t ion care process standards improves nutrition c a r e documen t a t i on by nu t r i t i on 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 . J A m D i e t A s s o c 2005;105(10):1582-1589.

11. Kieselhorst KJ, Skates J, Pr i tchett E . Amer ican d ie te t i c a s soc ia t ion : standards of practice in nutrition care and updated standards of professional p e r f o r m a n c e . J A m D i e t A s s o c 2005;105(4):641-645.

12. Kieselhorst KJ, Skates J, Pritchett E. standards of practice in nutrition care

for the registered dietitian, standards of prcatice in nutrition care for the dietet ic technician, registered, and standards of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for dietetics professionals. J Am Diet Assoc 2005;105(4), 645.e1-e 10.

13. Charney P, O’Sul l ivan Mai l l e t J, Touger-Decker R, Splett P, Meyers E, Haque S. Reliability of nutrition d i a g n o s t i c l a b e l s w h e n u s e d b y registered diet it ians at three levels o f p r a c t i c e . J A m D i e t A s s o c 2006;106:A12.

14. Skipper A. Apply ing the nutr i t ion ca re p roces s : nu t r i t i on d i agnos i s a n d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 S u p p o r t l i n e 2007;29(6):12-23.

15. nutrition care rrocess and model part I: the 2008 Update. J Am Diet Assoc 2008;108:1113-1117.

16. International dietetics and nutrition terminology (IDNT) reference manual. C h i c a g o, I L : A m e r i c a n D i e t e t i c Association; 2008.

17. International dietetics and nutrition terminology (IDNT) reference manual: standardized langurage for the nutrition care process. 2nd ed. Chicago, IL: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2009.

18. International dietetics and nutrition terminology (IDNT) reference manual: standardized langurage for the nutrition care process. 3rd ed. Chicago, IL: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2011.

19. Nutrition care process part II: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dietetics and nutrition terminology to document the nutrition c a r e p r o c e s s . J A m D i e t A s s o c 2008;108:1287-1293.

Page 6: 營養診斷融入營養照護流程的模式 2-2-01.pdf · 護理診斷學會專職其發展與教育(3)。臺灣 護理界(4-6)也陸續介紹並開始推動分析護 理診斷的概念與效益,1990

金惠民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6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院區

住院營養照護病歷追蹤表(F)

附錄二、營養照護病歷追蹤表(F)

MR16-N10-05 第 張

1.營養醫囑 : □NPO2.症狀 : □水腫 □褥瘡 □胃排空(消化) □食慾 □腹脹 □便祕 □腹瀉 □ 3.總攝(灌)食量 : 熱量約 大卡 蛋白質約 公克 □ 4.其他

5.總需求量/天 : 熱量約 大卡 蛋白質約 公克 □

上次目標 : □已達成(□有新的營養問題 □目前無相關營養問題) □部份已達成(再介入) □未達成(再介入)

新營養診斷

P(診斷)

E(病因)

S(病徵)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日第一次病歷管理委員會審查通過修訂

98

13

5

病歷號碼 :

姓 名 :

病 床 號 :

評值

監測

食物及營養素給予 : □依目前飲食醫囑 □建議更改營養處方 : □建議使用腸道營養 □灌食調整 ○濃度 ○速度○營養量○配方 □ 營養教育及諮商:□低血糖處理□醣類替換□均衡攝食□ 熱量□ 醣類□ 蛋白質□ 脂肪 □ 鈉□ 鉀□ 磷□脂肪/醣類/飲食/運動/生活型態修正□ 飲食原則 □份數統計□加強認知□自我監測□問題解決□ 目標設定:□ 體重 公斤/ □增加活動量 □灌食濃度: 卡/cc □灌食速度: cc/hr □增加 攝取量 □減少 攝取量 □門診追蹤 □

□攝(灌)食量 □體重 □水分攝取量 □I/O □消化吸收狀況 □排便狀況 □

□血液生化項目 : □

追蹤訪視時間 : 營養師簽章 :

1.營養醫囑 : □NPO2.症狀 : □水腫 □褥瘡 □胃排空(消化) □食慾 □腹脹 □便祕 □腹瀉 □ 3.總攝(灌)食量 : 熱量約 大卡 蛋白質約 公克 □ 4.其他

5.總需求量/天 : 熱量約 大卡 蛋白質約 公克 □

上次目標 : □已達成(□有新的營養問題 □目前無相關營養問題) □部份已達成(再介入) □未達成(再介入)

新營養診斷

P(診斷)

E(病因)

S(病徵)

評值

監測

食物及營養素給予 : □依目前飲食醫囑 □建議更改營養處方 : □建議使用腸道營養 □灌食調整 ○濃度 ○速度○營養量○配方 □ 營養教育及諮商:□低血糖處理□醣類替換□均衡攝食□ 熱量□ 醣類□ 蛋白質□ 脂肪 □ 鈉□ 鉀□ 磷□脂肪/醣類/飲食/運動/生活型態修正□ 飲食原則 □份數統計□加強認知□自我監測□問題解決□ 目標設定:□ 體重 公斤/ □增加活動量 □灌食濃度: 卡/cc □灌食速度: cc/hr □增加 攝取量 □減少 攝取量 □門診追蹤 □

□攝(灌)食量 □體重 □水分攝取量 □I/O □消化吸收狀況 □排便狀況 □

□血液生化項目 : □

追蹤訪視時間 : 營養師簽章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院區

住院營養照護病歷紀錄表(N)病歷號碼 :

姓 名 :

病 床 號 :

附錄一、營養照護病歷紀錄表(N)

訪視時間: 營養師簽章: MR16-N10-04

■營養評估

1.入院診斷 : 入院日期 :

2.飲食醫囑 : □NPO

3.個人史 :

3.個人史 :

3.個人史 :

4.活動與表徵 :□臥床 □可活動 □水腫 □褥瘡 □

5.身高/體重= KH= BMI= IBW= UBW= ABW= 體重變化 :+/- 公斤/

6. 7.

8.身體功能 :□咀嚼 □吞嚥 □胃 排空(消化) □腹脹 □便祕 □腹瀉 □

9.給食途徑及方法 :□Oral □NG □ND □胃造口 □批式 □重力 □連續 速度 cc/hr

管灌配方 : 濃度 卡/cc □PN :

10.攝(灌)食狀況 :□醫院伙食為主,攝(灌)食約 % □其他補充食物 :

□伙食自備 :

11.營養知識 :□佳 □可 □差 態度 : □佳 □可 □差 遵從度 : □佳 □可 □差

12.總攝(灌)食量/天 : 熱量約 大卡 蛋白質約 公克 □

13.總需求量/天 : 熱量約 大卡

蛋白質約 公克 □

藥物摘要

■營養診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月 日第一次病歷管理委員會審查通過修訂

檢驗摘要

日期

98

13

5

P(診斷)

E(病因)

S(病徵)

食物及營養素給予 : □依目前飲食醫囑 □建議更改營養處方 :

□建議使用腸道營養 □灌食調整 ○濃度 ○速度○營養量○配方 □

營養教育及諮商:□低血糖處理□醣類替換□均衡攝食□ 熱量□ 醣類□ 蛋白質□ 脂肪

□ 鈉□ 鉀□ 磷□脂肪/醣類/飲食/運動/生活型態修正□ 飲食原則

□份數統計□加強認知□自我監測□問題解決□

目標設定:□ 體重 公斤/ □增加活動量 □灌食濃度: 卡/cc □灌食速度: cc/hr

□增加 攝取量□減少 攝取量

□門診追蹤□ □

監測項目

□攝(灌)食量□體重□水分攝取量□I/O□消化吸收狀況□排便狀況□

□血液生化項目: □

附錄

Page 7: 營養診斷融入營養照護流程的模式 2-2-01.pdf · 護理診斷學會專職其發展與教育(3)。臺灣 護理界(4-6)也陸續介紹並開始推動分析護 理診斷的概念與效益,1990

營養診斷與營養照護流程

臺灣膳食營養學雜誌 . 7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院區

住院營養照護病歷追蹤表(F)

附錄二、營養照護病歷追蹤表(F)

MR16-N10-05 第 張

1.營養醫囑 : □NPO2.症狀 : □水腫 □褥瘡 □胃排空(消化) □食慾 □腹脹 □便祕 □腹瀉 □ 3.總攝(灌)食量 : 熱量約 大卡 蛋白質約 公克 □ 4.其他

5.總需求量/天 : 熱量約 大卡 蛋白質約 公克 □

上次目標 : □已達成(□有新的營養問題 □目前無相關營養問題) □部份已達成(再介入) □未達成(再介入)

新營養診斷

P(診斷)

E(病因)

S(病徵)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月 日第一次病歷管理委員會審查通過修訂

98

13

5

病歷號碼 :

姓 名 :

病 床 號 :

評值

監測

食物及營養素給予 : □依目前飲食醫囑 □建議更改營養處方 : □建議使用腸道營養 □灌食調整 ○濃度 ○速度○營養量○配方 □ 營養教育及諮商:□低血糖處理□醣類替換□均衡攝食□ 熱量□ 醣類□ 蛋白質□ 脂肪 □ 鈉□ 鉀□ 磷□脂肪/醣類/飲食/運動/生活型態修正□ 飲食原則 □份數統計□加強認知□自我監測□問題解決□ 目標設定:□ 體重 公斤/ □增加活動量 □灌食濃度: 卡/cc □灌食速度: cc/hr □增加 攝取量 □減少 攝取量 □門診追蹤 □

□攝(灌)食量 □體重 □水分攝取量 □I/O □消化吸收狀況 □排便狀況 □

□血液生化項目 : □

追蹤訪視時間 : 營養師簽章 :

1.營養醫囑 : □NPO2.症狀 : □水腫 □褥瘡 □胃排空(消化) □食慾 □腹脹 □便祕 □腹瀉 □ 3.總攝(灌)食量 : 熱量約 大卡 蛋白質約 公克 □ 4.其他

5.總需求量/天 : 熱量約 大卡 蛋白質約 公克 □

上次目標 : □已達成(□有新的營養問題 □目前無相關營養問題) □部份已達成(再介入) □未達成(再介入)

新營養診斷

P(診斷)

E(病因)

S(病徵)

評 估

評值

監測

食物及營養素給予 : □依目前飲食醫囑 □建議更改營養處方 : □建議使用腸道營養 □灌食調整 ○濃度 ○速度○營養量○配方 □ 營養教育及諮商:□低血糖處理□醣類替換□均衡攝食□ 熱量□ 醣類□ 蛋白質□ 脂肪 □ 鈉□ 鉀□ 磷□脂肪/醣類/飲食/運動/生活型態修正□ 飲食原則 □份數統計□加強認知□自我監測□問題解決□ 目標設定:□ 體重 公斤/ □增加活動量 □灌食濃度: 卡/cc □灌食速度: cc/hr □增加 攝取量 □減少 攝取量 □門診追蹤 □

□攝(灌)食量 □體重 □水分攝取量 □I/O □消化吸收狀況 □排便狀況 □

□血液生化項目 : □

追蹤訪視時間 : 營養師簽章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院區

住院營養照護病歷紀錄表(N)病歷號碼 :

姓 名 :

病 床 號 :

附錄一、營養照護病歷紀錄表(N)

訪視時間: 營養師簽章: MR16-N10-04

■營養評估

1.入院診斷 : 入院日期 :

2.飲食醫囑 : □NPO

3.個人史 :

3.個人史 :

3.個人史 :

4.活動與表徵 :□臥床 □可活動 □水腫 □褥瘡 □

5.身高/體重= KH= BMI= IBW= UBW= ABW= 體重變化 :+/- 公斤/

6. 7.

8.身體功能 :□咀嚼 □吞嚥 □胃 排空(消化) □腹脹 □便祕 □腹瀉 □

9.給食途徑及方法 :□Oral □NG □ND □胃造口 □批式 □重力 □連續 速度 cc/hr

管灌配方 : 濃度 卡/cc □PN :

10.攝(灌)食狀況 :□醫院伙食為主,攝(灌)食約 % □其他補充食物 :

□伙食自備 :

11.營養知識 :□佳 □可 □差 態度 : □佳 □可 □差 遵從度 : □佳 □可 □差

12.總攝(灌)食量/天 : 熱量約 大卡 蛋白質約 公克 □

13.總需求量/天 : 熱量約 大卡

蛋白質約 公克 □

藥物摘要

■營養診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日第一次病歷管理委員會審查通過修訂

檢驗摘要

日期

98

13

5

P(診斷)

E(病因)

S(病徵)

食物及營養素給予 : □依目前飲食醫囑 □建議更改營養處方 :

□建議使用腸道營養 □灌食調整 ○濃度 ○速度○營養量○配方 □

營養教育及諮商:□低血糖處理□醣類替換□均衡攝食□ 熱量□ 醣類□ 蛋白質□ 脂肪

□ 鈉□ 鉀□ 磷□脂肪/醣類/飲食/運動/生活型態修正□ 飲食原則

□份數統計□加強認知□自我監測□問題解決□

目標設定:□ 體重 公斤/ □增加活動量 □灌食濃度: 卡/cc □灌食速度: cc/hr

□增加 攝取量□減少 攝取量

□門診追蹤□ □

監測項目

□攝(灌)食量□體重□水分攝取量□I/O□消化吸收狀況□排便狀況□

□血液生化項目: □

附錄

Page 8: 營養診斷融入營養照護流程的模式 2-2-01.pdf · 護理診斷學會專職其發展與教育(3)。臺灣 護理界(4-6)也陸續介紹並開始推動分析護 理診斷的概念與效益,1990

金惠民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8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院區

門診營養照護病歷紀錄表(O)病歷號碼 :姓 名 :年 齡 :性 別 :

附錄三、門診營養照護病歷紀錄表(O)

營養照護紀錄表(O)-修-病委員會 981230

□掛號 □轉診 □DM共同照護網( ) □CKD共同照護網( )

日期: 年 月 日 營養師簽章: 患者(代理人)簽章: □本人□代理人

MR16-N10-03

■營養評估

1、活動狀態 :□輕 □中 □重 □臥床 運動: □無 □有 : , 分鐘/次, 次/週

2、症狀 : □多吃 □多喝 □多尿 □少尿 □水腫 □食慾不佳 □咀嚼問題 □吞嚥問題

□便秘 □腹瀉 □腹脹 □噁心 □嘔吐 □

3、疾病 :□糖尿病 年 □高血壓 □高脂血症 □腎臟疾病 □

4、用藥摘要 :□降血糖藥 : □未定時/量 □

5、飲食史及攝取量估算 :

6、身高/體重 : BMI: IBW: ADJ.BW: 體重變化:+/- 公斤/

7、

8、營養需求量/天 :熱量 大卡 蛋白質 公克 □

檢驗摘要

■營養診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年 月

日第

病歷管理委員會審查通過修訂

日期

處方

介入

目標

血壓 尿蛋白 CCrAC/PC BUN/Cr TC/TG HDL/LDLHbAlc

P(診斷) #1 #2

E(病因)

S(病徵)

□依營養需求量 □目前建議/天 : 熱量 大卡 蛋白質 公克 餐 □

□飲食原則指導(□均衡飲食 □限制熱量 □糖尿病 □高血壓 □高脂血症 □胰島素注射

□外食 □節慶、旅遊 □低蛋白 □限磷 □限鉀) □低蛋白配方使用說明 □份數設計

□食物代換( ) □低血糖處理 □醣類替換 □血糖監測 □生活/飲食型態修正

□加強認知 □問題解決 □強化遵從度 □ □

□減(增)重 公斤/ □增強營養知識 □改善生活、飲食型態 □提高飲食遵從度

□增加活動量 □增加 攝取量 □減少 攝取量 □血糖監測 : 次/天

□ □

■監測與評值

上次衛教目標 : □已達成 □大部份已達成 □部份已達成 □仍須加強 □

下次回診 : □3個月後 □1個月後 □2週後 □依醫師醫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