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型構法則之應用 · 1 住宅社區空間改善對高齡者活動友善程度之檢測...

16
1 住宅社區空間改善對高齡者活動友善程度之檢測 --空間型構法則之應用 蔡昆澄 1 陳彥仲 2 摘要 依據內政部「老人居住安排與長期照顧選擇研究」指出(2009),台灣高齡者與 子女同住比例由89 年的七成降至94 年的不到六成,且共居比例持續退化中。而 獨自居住的高齡者比例則逐漸增加。在宅老化將是未來高齡化社會中極為普遍的 現象。改善高齡者之居住環境,包含室內環境以及戶外社區環境,將是提升成功 在宅老化的重要工作之一。本研究著重於戶外空間改善之探討,擬將透過空間型 構法則(space syntax),分析不同空間障礙(或區隔)所形成之空間連結度。並建 立指標衡量改善空間障礙所提升高齡者在住宅社區內行動之友善程度。本研究選 取台南市大林國宅作為實驗觀察社區。該社區之高齡人口占總住戶人口22%,而 且獨居比例高於其他社區。本研究將首先以現有之社區空間為基礎,界定一個近 似封閉的社區活動空間,依空間型構法則(space syntax)建立空間連結度。其次 擬定不同之空間改善計畫,改變原有之空間障礙,再次進行建立空間連結度。並 加以比較其改善效果。最後可以進行改善效果與改善成本之效益評估。本研究以 實際社區進行之空間改善實驗,其結果將可以用於台南市建立未來高齡者住宅社 區空間設計準則,以及都市設計管制之修訂參考。 關鍵詞:高齡者、友善空間、空間型構法則 壹、 緒論 一、前言 人口老化為現今全球面臨的問題,成為各國政府首要改善的目標。內政 部統計數據指出至 2011 年底止,台灣 65 歲以上高齡者人口計有 252 8,249 人,占台灣總人口比例的 10.89%,人口老化指數為 72.20%,且老年人口比 1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email protected] 2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email protected]

Upload: others

Post on 16-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住宅社區空間改善對高齡者活動友善程度之檢測

    --空間型構法則之應用

    蔡昆澄1 陳彥仲2

    摘要

    依據內政部「老人居住安排與長期照顧選擇研究」指出(2009),台灣高齡者與

    子女同住比例由89 年的七成降至94 年的不到六成,且共居比例持續退化中。而

    獨自居住的高齡者比例則逐漸增加。在宅老化將是未來高齡化社會中極為普遍的

    現象。改善高齡者之居住環境,包含室內環境以及戶外社區環境,將是提升成功

    在宅老化的重要工作之一。本研究著重於戶外空間改善之探討,擬將透過空間型

    構法則(space syntax),分析不同空間障礙(或區隔)所形成之空間連結度。並建

    立指標衡量改善空間障礙所提升高齡者在住宅社區內行動之友善程度。本研究選

    取台南市大林國宅作為實驗觀察社區。該社區之高齡人口占總住戶人口22%,而

    且獨居比例高於其他社區。本研究將首先以現有之社區空間為基礎,界定一個近

    似封閉的社區活動空間,依空間型構法則(space syntax)建立空間連結度。其次

    擬定不同之空間改善計畫,改變原有之空間障礙,再次進行建立空間連結度。並

    加以比較其改善效果。最後可以進行改善效果與改善成本之效益評估。本研究以

    實際社區進行之空間改善實驗,其結果將可以用於台南市建立未來高齡者住宅社

    區空間設計準則,以及都市設計管制之修訂參考。

    關鍵詞:高齡者、友善空間、空間型構法則

    壹、 緒論

    一、前言

    人口老化為現今全球面臨的問題,成為各國政府首要改善的目標。內政

    部統計數據指出至 2011 年底止,台灣 65 歲以上高齡者人口計有 252 萬 8,249

    人,占台灣總人口比例的 10.89%,人口老化指數為 72.20%,且老年人口比

    1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email protected]

    2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email protected]

  • 2

    例持續增加。行政院主計處推估至 2017 年老年人口比例與幼年人口比例相

    當,且老年人口比例為 13.6%,已接近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例 14%)的標

    準。另一方面,獨居高齡者比例漸增,高齡者與子女同住比例由 89 年的七

    成降至 94 年的不到六成,同住比例持續退化中。逐日升高的獨居高齡者比

    例,使得原有的住宅形式未能有良好的生活機能,也不符合高齡者的活動行

    為,為使高齡者能成功在宅老化,希望提供良好舒適的生活社區空間。

    本研究將以空間型構法則(space syntax)分析高齡者比例較高的住宅社

    區空間,藉以探討社區空間的連結性。空間型構法則為圖「拓樸學」(topology)

    延伸,探討由「點」及「線」所組成結構的數學理論,其探討的重點在於點

    與線的結構(連結)關係,而不是距離或者方向的問題。本研究將以住宅社

    區的重要空間(EX:出入口、大廈管委會等等)進行點與線的連結來探究各

    重要空間的連結性,評估各空間的連結性是否將造成高齡者活動障礙。未來

    將加入高齡者對於住宅社區空間意見,希望可以改善原有的住宅空間,提供

    高齡者適合「在宅老化」的住宅社區空間。

    二、研究目的

    為使原有住宅社區空間能成為適合高齡者在宅老化好空間,本研究確立

    下列研究目的:

    1. 分析住宅社區空間之連結程度。

    2. 提供住宅社區空間對高齡者友善之對策。

    貳、 文獻回顧

    本研究之文獻回顧分為兩個方面進行,分別為社區空間的探討與高齡者活動

    的分析。因本研究分析為住宅之社區空間,應詳加瞭解各空間之定義與功能;此

    外高齡者與非高齡者活動模式上有明顯的不同,故本研究將分析高齡者的活動類

    型之的定義,以瞭解高齡者活動型態。

    一、 社區空間

    整理有關住宅社區空間之相關定義,以釐清各空間於住宅社區之意義。

    關於住宅社區空間各研究不盡相同,依國民住宅社區規劃及住宅設計規則第

    九條規定:國民住宅外部空間計畫,應包括左列事項:一、環境分析。 二、

    景觀規劃。 三、造園綠化設施。 四、外部空間設施。 五、其他有關事項。

    住宅社區因設計規則分為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本研究綜合設計規則以及相

    關高齡者住宅研究分類,將各研究對於空間的定義分類整理如下(表一)。

    表一 住宅空間

    作者 空間分類 內容

    成功大學

    BIRG 研究

    小組(1971)

    室內環境 居家規模、型態、構造、裝修、設備、水、電、瓦

    斯供給、電梯、樓梯等

    住宅環境 日照、鄰里關係、公共空間、道路、地面處理、地

    形地勢等

  • 3

    綜合上述研究,本研究所界定之社區空間包含下列定義:

    (一) 屬國民住宅社區規劃及住宅設計規則國宅社區之外部空間。

    (二) 包含公共空間與個人空間連結。

    (三) 屬實質空間之戶外休閒空間。

    二、 高齡者行動

    高齡者因身體機能開始衰退,行動開始與非高齡者有明顯的差異,行為

    模式因體力上的差異與非高齡者不同。因退休以後有較長時間於住宅空間內

    生活,空間的停留時間也與非高齡者開始出現明顯的差異。高齡者行為依文

    獻(表二)將以分類,關注於高齡者自由性行為,包含外出、與社區居民交際

    等,分析高齡者行為與社區空間的關係。

    表二 高齡者行為

    作者 大分類 小分類

    陳政雄

    ( 1998)

    必要性 睡覺、盥洗、用餐

    約束性 家計、家事、療養

    自由性 休息、興趣、宗教、人際、學習

    外部性 外出

    行政院主

    計處

    (2000)

    必要性行為 睡覺、盥洗、沐浴、用餐等

    約束性行為 通勤、工作、上學、做家事、照顧家人教養子女、

    購物等

    自由性行為 看電視、看報紙、上網、下棋、宗教活動、看病或

    療養、休息放鬆等

    鄰里與社區環境 閭鄰關係、守望相助、公共設施服務水準、空氣汙

    染及噪音干擾等

    都市區域環境 除上述外、文化、社會、經濟生活有關重要設施等

    李婉容

    (1996)

    個人空間 高齡者的專用房間、專用浴廁、門口的玄關、陽台

    公共空間 高齡者可公共使用的公共空間如交誼室、KTV

    室、走廊、樓梯、教室、禮堂。

    空間配置 個人空間和公共空間的家戶關係

    設施區位 公寓在都市中的位置關係

    顏慶全、鍾

    木炎(2001)

    基本生活單元 臥室、廚房、飯廳、廁所、浴室、陽台等

    公共服務設施 禮堂、自助洗衣間、公共會客室、福利社等

    室內休閒空間 交誼廳、泳游池、羽球場、麻將間等

    室外休閒空間 戶外綠地、花圃、健康步道、槌球場等

    信仰空間 佛堂、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祖先牌位

    黃珠茵

    (2005)

    實質環境 內部居家環境、住棟環境、社區環境

    社會環境 健康醫療支持、經濟支持、居家生活支持、休閒學

    習支持、心理支持

  • 4

    高齡者因腿部肌肉、身體機能與運動協調性開始衰退,對於步行需求與

    非高齡者有明顯的差異。在距離方面高齡者對於生活基本設施應設於最大步

    行半行 0.8km 距離以內,應提供步行休息的地方;道路設計方面,因高齡者

    步行較常人緩慢,路面應平整與連續、提供號誌系統、照明充足等,此外高

    齡者的步行活動應遠離道路主要動線,避免高齡者與汽機車發生衝突,以保

    障高齡者的步行。

    表三 高齡者步行需求

    作者 層面 內容

    林武

    ( 2004)

    生理層面 老年人口日常所需基本設施應盡量易於前往,對老年人

    來說,最大步行半徑為 0.8km

    心理層面 老年人需要在戶外有可供安靜的消遣活動和娛樂活動

    的場所,戶外應有足夠的空間可滿足老年人這一需求。

    社會層面

    老年人被認為”無角色的角色”,老年人空閒時間較多,

    可參與社區的活動,使用社區的設施,幫助社區提供力

    所能及的公共服務

    謝明珊

    ( 2007)

    安全性 適當道路設計、加強路段安全防治、推廣交通安全

    舒適性 人性化的道路環境、舒適且完整的生活環境、良好候車

    空間、良好動線系統

    便利性 完整道路安全

    陸道宏

    ( 2010)

    行動能力

    需要可休息空間

    減少階梯與坡度

    路面平整

    路面連續

    適宜的號誌控制

    感官能力

    聽覺 路面平整

    交通號誌警示聲

    視覺

    需要好的照明環境

    清楚易懂的標誌/號誌/標線

    需要聲音輔助式交通或警示標誌

    反應力

    降低視覺障礙

    車速限制

    車流量較大處人車分道

    注意力 路口或轉彎處

    車流量較大處人車分道

  • 5

    綜合上述文獻,本研究之高齡者活動為包含下列兩點:

    (一) 屬高齡者自由性行為。

    (二) 需考量高齡者步行需求。

    參、 研究方法

    一、研究範圍

    本次研究範圍選擇臺灣臺南市的大林新城國宅,位於臺南市南區

    (圖一)新生里、東臨大同路,為大林新村拆除後改建的國民住宅社區,

    共有住戶 1832 戶與店面 130 戶。占地面積 7.0767 公頃,都市規劃為中

    密度住宅區(圖二)、建蔽率 60%與容積率 220%。

    圖一 大林新城國宅位置圖

    位於大林新城國宅西方設有社區公園、體育公園、台南市立體育場

    與棒球場。國宅地處台南市主要幹道大同路,大同路東側劃設沿街商業

    帶(圖二),商業發展熱絡,國宅周遭休閒娛樂與生活機能十分豐富,提

    供良好的生活品質。本次研究範圍為大林新城國宅由大同路二段、大同

    路二段 164 巷與 136 巷圍繞成之住宅社區。

  • 6

    圖二 大林新城國宅都市計畫分區

    大林新城國宅位於新生里,本研究調查新生里人口概況發現,新生

    里的人口數為 3,391 人,老年人口為 774 人,老年比為 22%,也就是說

    五個人中就有一位是高齡者,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此外國宅社區大部分

    為外來人口,導致人口金字塔組成複雜(圖三),本研究發現男性高齡者

    以 90 歲至 80 歲人數眾多,女性高齡者集中於 84 歲至 64 歲。

    圖三 新生里人口金字塔

    大林新城國宅

    各式運動場

  • 7

    本研究將社區空間分為三大類型(圖四),分別為出入口、節點與公

    共空間,各空間定義如下:

    (一) 出入口

    高齡者於住宅社區空間活動開始與結束之處,本研究又將出入口細

    分為兩類型,無殘障坡道出入口類型一與設有殘障坡道的出入口類

    型二,大林新城國宅出入口類型一都設在住宅社區內部,出入口類

    型二設則在住宅社區外部。

    (二) 節點

    高齡者步行點與點間必要通過之處,本研究所謂的節點為空間聯繫

    必經之處,可能是樓梯、殘障坡道或者是廣場。從出入口類型一至

    管理委員會,從出入口所經過的廣場就稱之為節點,沒有經過節點

    就沒辦法進行空間的聯繫。

    (三) 公共空間

    高齡者在住宅社區空間裡從事自由性行為之場所,這些空間提供高

    齡者休憩活動的地方,符合本研究在文獻回顧中提到,屬於住宅社

    區之外部空間,提供戶外休閒空間的場所,例如涼亭、里民活中心、

    遊具設施等。

    現階段為研究住宅社區內部的活動性,本次研究不討論出入口類型

    二與各空間的關係,以出入口類型一為高齡者從居家空間至各公共空間

    活動的出發點。

    出入口類型一 出入口類型二

  • 8

    圖四 社區空間位置

    以下為本研究實際去大林新城國宅,實地拍攝三大類型空間於社區

    環境的建築形式(圖五):

    (一) 出入口類型一標準的建築形式為大門與水泥平台。

    (二) 出入口類型二為大門與殘障坡道。

    (三) 節點為樓梯、廣場、或者為殘障坡道,以幫助高齡者到達目的空間。

    (四) 公共空間為高齡者聚集休憩或是為處理社區事務的地方,高齡者有

    較久停留時間之地點。

    節點 公共空間

  • 9

    圖五 住宅社區空間

    二、研究方法

    空間型構法則有拓樸學延伸而來,是一套用於空間形態分析的理論

    和工具適合於城市科學應用。其實證研究與應用是文獻有據可查。在

    The social logic of space 書中提出「空間型構法則」的研究方法,探討

    建築及都市實質空間與其活動機能的對應關係。空間型構法則係基於拓

    樸理論,它包括了三種基本空間元素:(1)凸空間單元(convex space),

    在此空間內任二點均可相互通視,(2)軸線空間(axial space),由道路等

    直線所構成的軸線空間,(3)視域空間(isovist space):某一個點視域所及

    所構成的空間。各基本空間單元的連結關係可以是實際通達的或通視的。

  • 10

    (e.g. Hillier and Hanson 1984, Hillier 1996)。然而,支持空間型構法則的

    基本原則是不完全為地理資訊系統。空間型構法則可作為空間認知層次

    的替代模型認為,成為城市結構和模式的分析計算方法。本研究將點與

    點連結的的線段加以編號,進行空間型構法則的運算。

    圖六 住宅社區空間

    將住宅社區空間各點互相連結,以 ArcView 外掛程式 Axwoman 計

    算空間與空間之數值,選定四項參數比較(表四)。

    (一) CONTROL VALUE: 控制值是一個參數,表示其直接相連的節點,

    表示每個點可選擇的強度。

    (二) TOTAL DEPTH: 表該點所居位置的易達性,值越小就越容易到

    達。

    (三) MD:通常其值愈小,則表示該空間位於系統中較便捷的位置。

    (四) RA:當 RA 值愈小,代表著該空間具位於系統中較便捷之位置,且該

    空間與整個系統具較高的整合性。

  • 11

    表四 參數意義

    參數名稱 公式 參數意義

    CONTROL

    VALUE

    (相對控制值)

    表示該點對鄰接元素之控制程度

    TOTAL DEPTH

    (總深度)

    表示該點所居位置的便捷度

    MD

    (平均相對深度)

    表示該點所居位置的便捷度之比值

    RA

    (不對稱性值)

    表示該點居於整體性系統中便捷之程

    度(Global Integration Value)

    肆、 實證分析

    將資料以 Axwoman 程式加以分析,以五個層級分色描述四個參數,描述住

    宅社區空間彼此的關聯(圖七)表達數值意義良至差,分別為最良紅色其次橘色、

    綠色、藍色與最差的紫色,以五種顏色表現各數值。

    (一) CONTROL VALUE:此參數數值越高表示該點控制程度越高。在圖七

    CONTROL VALUE發現,黃色所代表的的節點與節點之間皆呈現紅色,

    表示節點能控制較多的空間。搭配實地觀察,期望符合高齡者活動特性,

    節點位於住宅社區擔任空間與空間串聯的角色,較多住宅社區居民經過

    之處,應保持地面平整,擔任節點的樓梯或殘障坡道應架設欄杆以幫助

    高齡者的步行活動。

    (二) TOTAL DEPTH:此參數數值越小表示便捷程度越高。在圖七 TOTAL

    DEPTH 數值最小,為黃色所代表之節點,此節點是全區便捷度最高值,

    串聯此住宅社區的重點空間。配合實地調查發現此節點高齡者時常經過,

    到達社區所提供高齡者中餐的社區空間,因此此節點應該更注意高齡者

    活動的特性,以提供良好的活動空間。

    (三) MD:此數值為 TOTAL DEPTH 計算而來,因此數值越小越好。在圖七

    MD 數值最小與 TOTAL DEPTH 相同為黃色所代表之節點,表示此點便

    捷度最良。

    (四) RA: 此數值為 TOTAL DEPTH 計算而來,因此數值越小越好。在圖七

    RA 數值最小與 TOTAL DEPTH 相同為黃色所代表之節點,表示此點在

    整個住宅社區內最良。

  • 12

    CONTROL VALUE TOTAL DEPTH

    MD RM

    圖七 四項參數連結度分析

  • 13

    進一步細分各空間參數(表五),在 CONTROL VALUE 方面參數數值越高則

    越良,參數最良為 INDEX 3,表示控制值最高,空間選擇性相對其他空間高,

    最差為 INDEX 28,表示其控制值最低,空間選擇上低於其他空間。在 TOTAL

    DEPTH、MD 與 RA 三項參數,由於 MD 與 RA 皆由 TOTAL DEPTH 數值演算

    而來,所以三項參數的最高值與最低值皆相同,因此三項參數數值越低越良。參

    數最良為 INDEX22 與 INDEX27,表示其便捷度較其他住宅空間高,參數最差為

    INDEX8,便捷度為全住宅社區最差之區域。

    表五 四項參數數值

    INDEX CONTROL

    VALUE TOTAL DEPTH MD RA

    1 0.73333 127 2.886 0.088

    2 0.73333 127 2.886 0.088

    3 1.44722 113 2.568 0.073

    4 1.29444 101 2.295 0.060

    5 0.73333 127 2.886 0.088

    6 1.28333 103 2.341 0.062

    7 1.03611 128 2.909 0.089

    8 0.40000 170 3.864 0.133

    9 1.03611 128 2.909 0.089

    10 0.74722 131 2.977 0.092

    11 0.74722 131 2.977 0.092

    12 0.74722 131 2.977 0.092

    13 1.40952 119 2.705 0.079

    14 1.30833 103 2.341 0.062

    15 0.92341 98 2.227 0.057

    16 1.01667 109 2.477 0.069

    17 1.37940 109 2.477 0.069

    18 0.90556 96 2.182 0.055

    19 1.27940 102 2.318 0.061

    20 0.72266 116 2.636 0.076

    21 0.99015 89 2.023 0.048

    22 1.00126 88 2.000 0.047

    23 1.05833 103 2.341 0.062

    24 1.25043 98 2.227 0.057

    25 1.41432 103 2.341 0.062

    26 0.71154 112 2.545 0.072

    27 1.33654 88 2.000 0.047

  • 14

    28 0.37897 137 3.114 0.098

    29 1.04848 93 2.114 0.052

    30 0.72266 116 2.636 0.076

    31 0.99646 115 2.614 0.075

    32 1.00801 91 2.068 0.050

    33 1.34766 90 2.045 0.049

    34 1.39488 109 2.477 0.069

    35 0.62063 143 3.250 0.105

    36 1.05278 118 2.682 0.078

    37 0.92778 131 2.977 0.092

    38 0.85833 126 2.864 0.087

    39 0.92778 129 2.932 0.090

    40 1.05278 116 2.636 0.076

    41 0.62063 139 3.159 0.100

    42 0.98535 111 2.523 0.071

    43 1.38377 105 2.386 0.064

    44 0.71154 112 2.545 0.072

    45 1.31508 107 2.432 0.067

    mean 1.00000 114 2.59495 0.07418

    由上述實證分析得知,串聯住宅社區空間的節點不論在控制值與便捷度皆較

    其他社區空間高,因此未來在修改節點空間設計規劃方面應該更詳加注意。本研

    究所選定之節點為住宅社區的廣場,以及接連較高平面公共空間的樓梯與殘障坡

    道,未來將研究如此減少不良節點抑或是加強公共空間的便捷度,以提供高齡者

    適合在宅老化的住宅社區空間。

  • 15

    伍、 結論

    本研究透過空間型構法則進行住宅社區空間的分析。首先透過文獻回顧定義

    住宅社區空間,選定本次研究範圍。分析相關文獻後,以住宅社區之外部空間,

    且包含公共與個人實質空間和戶外休閒空間作為研究對象,將社區空間之定義回

    饋至大林新城國宅,確立研究空間。高齡者活動文獻回顧方面,因高齡者身體機

    能退化,步行活動與非高齡者有明顯差異,設置公共設施距離應在一定步行範圍

    以內,且步行通道應平整並適時提供休息點等需求。

    本次研究方法為空間型構法則(Space Syntax)為研究方法,空間型構法則由拓

    譜學發展而來,近年來空間型構法則時常用於都市路網分析或者都市型態學等。

    將住宅社區空間以空間型構法則分析後,比較四項參數(CONTROL VALUE、

    TOTAL DEPTH、MD、RA)之數值進行,評估社區空間於住宅社區內的控制值與

    便捷度,找出住宅社區內控制值最高與便捷度最高的空間,作為未來後續研究首

    選空間。現階段以空間型構法則,期望此方法可以釐清住宅社區內空間彼此之關

    係。在參數 CONTROL VALUE 之數值應越高越好,表示此空間所可控制的步行

    空間越多,增加高齡者在步行活動的連通性。另外三項參數 TOTAL DEPTH、

    MD 與 RA 之數值應越小越好,表示便捷度越高,高齡者步行活動的易達性也相

    對增加。

    未來臺灣高齡人口數持續上升,原有的住宅環境不符合高齡者的步行活動型

    態,此外高齡者有較長時間活動於住宅社區中,對於住宅社區的需求也將改變,

    住宅社區不單只有「居住」的功能,更是提供高齡者休閒娛樂的地方,後續研究

    將空間形構法則分析之結果進行住宅社區空間的改善,於住宅社區中高齡者可以

    感受到空間規劃的細心,使得高齡者可以安心活動,開心生活,達到成功在宅老

    化的長遠目標。

  • 16

    參考文獻

    英文文獻

    B. Jiang, C. Claramunt and B. Klarqvist(2000).An Integration of Space Syntax into

    GIS for Modelling Urban Spaces

    Faris Ali Mustafa ,Ahmad Sanusi Hassan ,Salahaddin Yasin Baper(2010)In Asian

    Social Science Vol.6, No. 8 “Using Space Syntax Analysis in Detecting

    Privac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House Layouts in

    Erbil City, Iraq”pp.157~166

    中文文獻

    行政院主計處(2005)專題分析-我國人口推計概況

    行政院主計處(2005)專題分析-高齡人口家庭概況

    行政院主計處(2006),專題分析-老人居住安排概況

    李婉容(1996),「從使用者觀點探討高齡者住宅環境使用之研究─以老人公寓為例」

    淡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琦華,林峰田(2007),「台灣聚落的空間型構法則分析」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

    築學報」,第 60 期,27~45 頁

    李琦華,林峰田(2008),「台灣聚落的空間結構與社會脈絡研究」,中華民國建築

    學會「建築學報」,第 65 期,45~62 頁

    林武( 2004),「城市老年住宅區的戶外空間設計」,城鄉規劃、園林建築及綠化

    林峰田( 2011)圖論一:基本概念〉《電腦輔助建築設計隨堂講義》,

    http://www.bp.ntu.edu.tw/index3.html

    陸道宏(2010),「步行環境對高齡者外出活動之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

    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政雄( 1998),「以生活時間量探討前後期高齡者居家生活的活動類型與空間類

    型之對應關係與傾向」,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嘉茹(2008),「以空間型構法則與階層線性模式探討交通路網結構對都市商業型

    態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珠茵(2005), 「老人社區居住環境之剖析-以台北市南機場公寓社區為例」

    鄒克萬,黃書偉(2008),「路網結構對都市商業發展空間分佈關係之研究 -空間

    型構法則之應用」,都市與計畫,第 36 卷,第 1 期,第 82-99 頁

    黎欣潔(2010),「居民生活型態與住宅空間設計需求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

    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明珊( 2007),「高齡者之都市運輸系統評估與策略分析 : 以台北市浩然敬老院

    院民為例」, 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博士班

    蕭詠如(2007),「高齡者居家空間的使用行為探討」,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學位

    論文

    顏慶全、鍾木炎(2001),「不同體能高齡者的生活空間需求研究」設計學報第 6 卷,

    第 1 期,第 85-9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