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38
第十四讲 工业化大潮冲击下的 欧美社会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Oct-2019

2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第十四讲

工业化大潮冲击下的

欧美社会

Page 2: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第一节

欧美的初步工业化

Page 3: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欧陆

欧陆各国工业

化的起步时间

有先后,进展

有快慢

比利时

法国

德国

俄国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70年 1913年

比利时

法国

德国

俄国

Percentage Distribution of the World's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percentage of world total)

Page 4: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欧洲的工业化(1850年)

Page 5: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美国

注重发明创造 左下图:Cyrus Hall McCormick发明的收割机

(1834年获得专利)

右下图:Elias Howe发明的缝纫机

(1846年获得专利)

Page 6: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南北方工业化发展不平衡

图:美国南部棉花种植园场景

Page 7: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第二节

工业家集团主导地位的确立

Page 8: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1. 世界民主革命的第三次浪潮

时间:19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

范围:从欧美到亚非,是一次真正具有全球规模的革命浪潮

Page 9: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别实现统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法国确立了共和制

Page 10: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美洲19世纪中叶后——1、普遍陷入慢性动荡状态,反殖民侵略、反专制独裁和反奴隶制的战争连续不断2、美国通过内战废除奴隶制3、加拿大争取自治和民主

Page 11: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亚洲在19世纪中期也卷入世界民主革命的洪流,但水平甚低,主要是封建主或其他旧势力领导的民族战争,最重要的事件是日本明治维新

非洲情况和亚洲类似,澳洲情况则和加拿大类似

Page 12: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第三次世界民主革命浪潮的特点

工人阶级势力的崛起,吓坏了工业资产阶级,导致其革命性严重衰降(主要是欧洲的情况)

革命的形式多样化了:除了传统的暴力革命以外,还出现了另外两个革命手段:

——由旧王朝领导的战争(如德国和意大利的民族统一战争以及塞尔维亚的独立战争)

——自上而下的改革(如俄国的废除农奴制)

Page 13: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第三次浪潮最重要的事件:

1、英国议会改革和废除谷物法

2、法国共和制确立

3、美国内战和废除奴隶制

Page 14: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2. 英国议会改革运动

18世纪末,英国确立了国会主权制度

Page 15: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国会制度在当时欧洲是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但其先进性(即民主性)还相当有限

土地贵族把握政权,颁 布 “ 谷 物 法 ”( 1815年)谋取私利,遭到工业家集团和工人阶级的反对 图:E.P.汤普逊及其成名作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Page 16: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彼得卢大屠杀(1819

年8月16日) ▶

◀激进主义运动兴起

Page 17: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工业家开始取得政治主导权

取消了56个土地贵族掌握的、不满2000人的“衰败选区”, 减少了31个人口在2000~4000之间的城镇的席位,将空出的143个席位中重新分配,结果使不少工业家集团的代表进入了议会

选举的财产资格也有所降低,英国选民由43.5万增长到65.6万

意义:它打破了土地贵族和金融贵族的政治垄断,开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参与(1846年终于废除《谷物法》)

后经过1867、1884、1885年等历次议会改革,工业家集团终于成为英国政治的主人

Page 18: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3.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大革命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法国民主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48年革命是法国工业资产阶级的一次夺权行动,但迫于工人阶级势力的崛起,它不敢把革命进行到底,结果功败垂成

工业家集团在第二帝国时期进一步成长壮大,最后乘普法战争提供的机遇结束了君主制并坚决地挫败了工人阶级夺权(巴黎公社)的尝试,使共和制(法国式的民主制)最终得以稳固确立

Page 19: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法国工业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步履维

艰,须经历革命与反动的反复较量,

不似英国可以通过改革稳步渐进。英

国人善于妥协,法国人则喜走极端。

根本原因有二:一是法国贵族传统根

深蒂固,只有革命才能摧毁之;二是

法国小农经济源远流长,人们见识有

限,也没有用讨价还价的办法协调利

益、解决纠纷的习惯。

Page 20: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4. 美国南北战争

缘起:南北方矛盾激化,以及双方对西部土地的争夺

美国北方工业家集团和南方奴隶主之间的决战

Page 21: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宅地法》(1862年5月24日)

《 解 放 宣 言 》(左图)(1862年9月24日),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

Page 22: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葛底斯堡大捷(1863年)

右图:葛底斯堡演讲之林肯手迹

Page 23: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林肯遇刺(华盛顿,福特剧院,1865年4月14日)

Page 24: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继 任 总 统 约 翰 逊(右图)是个亲奴隶主分子,在他的庇护下,奴隶主势力在南部一度几乎复辟,黑人受到残酷迫害,臭名昭著的三K党即兴起于这个时期

南部重建

Page 25: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第三节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兴起

Page 26: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1.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按马克思主义观点,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后果就是无产阶级的形成;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独立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加入无产阶级的队伍,整个社会于是日益分裂成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

此论现在看来过于简单化,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是难以逆料的。

Page 27: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在工业化早期,工人的状况极为悲惨,劳资矛盾十分尖锐

受剥削压迫的工人阶级很早就开始了反抗

最早的斗争方式是破坏机器,发生在英国,史称“卢德运动”(左图:1811年的招贴)

欧陆工人斗争的方式则激进得多,常常举行武装起义

Page 28: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19世纪上半叶水平最高的工人运动是英国的宪章运动

由这场运动形成了一个“宪章主义”,要点是:工人阶级必须团结起来,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政治斗争,建立政党,夺取政权,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

英国宪章运动被认为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Page 29: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2.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重要特征:

集中代表工人利益,不像以往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的是城乡平民

矛头集中指向资本主义,不像以往泛泛反对一般的剥削压迫、一般的私有制度

克服了以往鼓吹平均主义、禁欲主义的倾向,提出组织社会生产是未来社会的主要任务。

——但因为仍无科学根据,故还是“空想”。

Page 30: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圣西门(1760-1825)思想要点: 指出社会发展有规律可循,每个

社会都包含新旧两方面的因素,其间的矛盾斗争推动社会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再到资本主义制,最后还要过渡到社会主义制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特点是人人必须劳动,没有剥削压迫,国家组织社会生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实现社会主义应通过资本、知识和有创造性的劳动力三者之间的协作

Page 31: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傅立叶(1772-1837)

他认为,万恶之源是“私人生产的分散性”,它便利了商人的中间剥削;而改造社会的最好途径就是改造社会生产,把分散的私人生产变成协作化的生产,工农结合,保留私有财产,以合股的方式组成合作社(法郎吉),这样就可以消灭商业剥削,使所有劳动者都得到解放。

Page 32: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关心工人疾苦,努力改善工人状况,后来发现要真正解放工人,就必须彻底破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废除私有制。他的特点是希望通过启发工厂主的觉悟来达到这一目标,为此作过二百次以上的宣传旅行,发表过一千次以上的演说。

欧文(1771-1858)

Page 33: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欧文(1771-1858)(续)

后来他跑到美国买地三万英亩建立共产主义区“新协和”,三年后破产而归。回英国后领导工运,并继续搞合作社实验,最后又一败涂地,去世时一贫如洗。但仍以自己走在时代前面为荣。欧文一度是英国工人运动的旗帜,宪章运动兴起后被淘汰。

Page 34: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3.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马克思(1818.5.5.-1883.3.14)

恩格斯

(1820.11.28.-1895.8.5.)

Page 35: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伟大在于他一人完成了两个重大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的发现(《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从而揭破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体现于《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资本论》);也正是由于这两个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Page 36: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发表)

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Page 37: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4. 从第一国际到巴黎公社

第一国际

(1864-1876)马克思是该组织实际上的灵魂

盛行着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前期占主导地位的是蒲鲁东主义,后期影响比较大的是巴枯宁主义

▲第一国际成立

Page 38: 第十四讲 - hist.pku.edu.cn · 欧洲连续两次普遍的革命运动—— 第一次:1848-1849欧洲革命, 主要是民族革命(建立民族国家) 第二次:1859-1870s,德、意分

1871年巴黎公社

传统上认为那是工人武

装夺取政权、建立无产

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其实它的更重要的意义,

也许还在于它首次展示

了民主化原则的贯彻可

能而且应该达到的广度

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