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教科书中别样的生物界...体系。清末的博物课内容包括植物、动...

4
Reading 阅读 72 |出版人| 2014年 第5期 博物教科书中别样的生物界 文|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变迁研究课题组 ·图说中国百年教科书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直坚守的信念。30 多年以 来,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已承担 28 项国家级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 果。近年,为了廓清百年教科书发展之轨迹,探寻近代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 教材演变之规律,人教社将自身收藏的清末以来的数万册中小学教科书数字 化,建立“中国百年中小学教科书全文图像库”,并于2012年获准申请了国 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自 2014 年 2 月始,《出版人》杂志将陆续刊录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呈现那些岁月里的老 教材和课题组的研究发现,供业内读者阅读、参考。 我国古代先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 了有关生物界丰富的知识。据考证,在 一两万年前的动物家化过程中,我国先 民就贡献巨大。有了文字记录之后,我 国古代典籍中也屡屡出现关于动植物形 态、分类的内容,还有一些书籍较系统 地介绍了动植物形态、分类,如《齐民 要术》《农政全书》等。最能反映我国古 代分类研究成果的,是《本草纲目》《植 物名实图考》。然而,真正的关于动植物 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的科学知识, 是随着西方学术著作传入,尤其是清末 中小学开设博物课后才在中国大地上广 泛传播的。 1902 年,清政府颁布《钦定中学堂 章程》,规定中学需开设博物课,此举标 志着中学生物课正式进入我国学校课程 体系。清末的博物课内容包括植物、动 物、生理和矿物 4 部分。从课时情况看, 如果将不属于生物学的“矿物”内容排 除,植物学、动物学占了生物学课程三 分之二的课时。而在随后各书局翻译或 改编出版的各类博物教科书中,国人们 则第一次看到了一个新鲜而“别样”的 生物界。 当时的植物学教科书,多数按照植 物学知识体系分为“植物形态”“植物解 剖”“植物生理”“植物分类”四部分, 并依照这个次序编写。例如,彭树滋编 的《普通教育植物学教科书》(普及书局 1909 年出版)在例言中指出“形态学述 植物体之外观,解剖学述植物体之内部构 造,生理学分类学以说明植物生活之现象 与其系统的类别”;书中将这些内容分为 四编,每编分成若干章,在这四编之后有 附录“实验之部”。关于植物类群的介绍, 则是按照系统分类的原则,分门别类地, 按照门、纲、目、科、属、种的层次, 介绍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各类群。 动物学教科书,内容多包括各类群动 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某些 《最新中学动物学教科书》之人与猴骨架比较 人教.indd 72 14-4-29 下午7:55

Upload: others

Post on 15-Oct-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博物教科书中别样的生物界...体系。清末的博物课内容包括植物、动 物、生理和矿物4部分。从课时情况看,如果将不属于生物学的“矿物”内容排

Reading 阅读

72 |出版人| 2014年 第5期

博物教科书中别样的生物界文|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变迁研究课题组

·图说中国百年教科书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直坚守的信念。30 多年以

来,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已承担 28 项国家级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

果。近年,为了廓清百年教科书发展之轨迹,探寻近代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

教材演变之规律,人教社将自身收藏的清末以来的数万册中小学教科书数字

化,建立“中国百年中小学教科书全文图像库”,并于 2012 年获准申请了国

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自 2014 年 2

月始,《出版人》杂志将陆续刊录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呈现那些岁月里的老

教材和课题组的研究发现,供业内读者阅读、参考。

我国古代先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

了有关生物界丰富的知识。据考证,在

一两万年前的动物家化过程中,我国先

民就贡献巨大。有了文字记录之后,我

国古代典籍中也屡屡出现关于动植物形

态、分类的内容,还有一些书籍较系统

地介绍了动植物形态、分类,如《齐民

要术》《农政全书》等。最能反映我国古

代分类研究成果的,是《本草纲目》《植

物名实图考》。然而,真正的关于动植物

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的科学知识,

是随着西方学术著作传入,尤其是清末

中小学开设博物课后才在中国大地上广

泛传播的。

1902 年,清政府颁布《钦定中学堂

章程》,规定中学需开设博物课,此举标

志着中学生物课正式进入我国学校课程

体系。清末的博物课内容包括植物、动

物、生理和矿物 4 部分。从课时情况看,

如果将不属于生物学的“矿物”内容排

除,植物学、动物学占了生物学课程三

分之二的课时。而在随后各书局翻译或

改编出版的各类博物教科书中,国人们

则第一次看到了一个新鲜而“别样”的

生物界。

当时的植物学教科书,多数按照植

物学知识体系分为“植物形态”“植物解

剖”“植物生理”“植物分类”四部分,

并依照这个次序编写。例如,彭树滋编

的《普通教育植物学教科书》(普及书局

1909 年出版)在例言中指出“形态学述

植物体之外观,解剖学述植物体之内部构

造,生理学分类学以说明植物生活之现象

与其系统的类别”;书中将这些内容分为

四编,每编分成若干章,在这四编之后有

附录“实验之部”。关于植物类群的介绍,

则是按照系统分类的原则,分门别类地,

按照门、纲、目、科、属、种的层次,

介绍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各类群。

动物学教科书,内容多包括各类群动

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某些

《最新中学动物学教科书》之人与猴骨架比较

人教.indd 72 14-4-29 下午7:55

Page 2: 博物教科书中别样的生物界...体系。清末的博物课内容包括植物、动 物、生理和矿物4部分。从课时情况看,如果将不属于生物学的“矿物”内容排

73 |出版人| 2014年 第5期

动物的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用途、动

物的进化等。关于分类的内容,都是按

照系统分类的原则来编排的。多数教科

书先讲脊椎动物,后讲无脊椎动物。这

样的编排顺序,其优点是学生比较熟悉

先介绍的脊椎动物,可以避免一开始就

学习低等动物造成的学习畏惧。只有少

量的教科书先从结构最简单、最原始的

原生动物讲起。

清末博物教科书里关于植物学、动物

学内容的介绍,反映了当时世界生物学科

的发展水平,即使是从今天的眼光去看,

依然基本全面、科学、准确。从对类群的

介绍看,都采取系统分类,反映生物的进

化关系 ; 从形态结构的内容来看,深入到

了细胞、组织层次,反映了结构与功能的

关系,而不是停留在外形和药用价值的描

述 ; 从生理内容来看,植物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以及各类群动物的

生理活动都做了介绍 ;就生态的内容看,

介绍了动物、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些教

科书还介绍了进化论,介绍了不同类群的

关系,甚至反映了整个生物界的内在联

系;从整体内容来看,不但有知识的呈现,

还有解剖、观察方法的介绍,有的还专门

安排了实验 ;从介绍的形式看,绝大多数

教科书都有图片,对动植物形态、结构的

描述更为形象。杜亚泉编译的《最新中

学植物学教科书》“有大小图二百六十五

枚”,“照原书刻画,略有增加”。大部分

书的图片都超过百幅。图片多是钢笔画,

不少插图还非常精美,甚至还有少量彩色

插图。图的类型,有形态、解剖结构、生

《普通教育植物学》中的“蕨” 《最新中学教科书动物学》中的动物解剖图

人教.indd 73 14-4-29 下午7:55

Page 3: 博物教科书中别样的生物界...体系。清末的博物课内容包括植物、动 物、生理和矿物4部分。从课时情况看,如果将不属于生物学的“矿物”内容排

Reading 阅读

74 |出版人| 2014年 第5期

理过程的描绘图、模式图,还有生态环

境的照片。

清末博物课程刚刚起步,教科书编写

者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还进行过一些大

胆的探索,有成功之处、也有值得后来

人汲取的教训。比如,当时有的植物学教

科书尝试按照植物材料出现的季节编排

教学内容。如由王明怀译、严保诚改订

的《中学植物新教科书》(译自日本植物

学家三好学)就选择了中国习见的普通

植物,按植物生长季节相合的原则编排。

这样的内容编排,虽然符合植物的生长

时令,却难以体现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令人感觉杂乱无序。这是为了解决“季

节问题”而牺牲学科知识系统性的案例。

今天,仍有一些人士在提初中生物教科

书存在一定的季节不适应问题,殊不知

历史上为解决季节问题却产生更大的问

题,这些教训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清末民初,正是中西方文化激烈冲

突、融合的剧变时代。博物教科书中的动

植物知识呈现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碰撞的

一个“缩影”。在清末的中学博物教科书

中,西方关于生物界的解剖、分类、生理

知识几乎是完全地替代了我国原有的知

识。虽然在介绍植物、动物类群的时候,

也选用我国代表性的植物、动物作为示

例,但其思想、方法却完全是系统分类方

法,吸纳了西方科学的解剖、生理知识。

从这个角度看,借助博物学教科书的引

入、传播,清末时我国的中学生关于生

物界的认识,是与西方国家中学生站在

同一水平上的。百年来的国人基础生物

学素养,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奠定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今我们每个受过

中等教育的普通人都能脱口而出的“门、

纲、目、科、属、种”,就是从清末开始

作为动植物分类常识烙刻到一代代中学

生的脑海中。显然,这种对生

物界的系统分类是与我国

古代的人为分类截然

不同的,它是西方

文明数千年积淀

的结晶。从亚里

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

到 林 奈(Carl

Linnaeus,1707-

1778),再到1859年《物

种起源》发表,“共同祖

先说”逐渐被分类学界接受,

历经 2000 多年的探索,植物

·图说中国百年教科书

和动物系统分类法终于成熟。系统分类方

法以生物的谱系(共同祖先)和相似程度

(进化累积的变异)为分类依据建立的分

类系统,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将所有生

物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

类阶元,安排到一定的位置上。相形之下,

我国古代典籍基本从应用角度对动植物进

行分类的方法,在系统性和科学性上都显

得落后很多,势必要被时代所扬弃。

关于动植物形态、结构、分类的知识,

是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生物进化理

论又是将生物学众多分支学科统一起来的

基础,对于弥合动植物两界

形态、结构方面差距巨

大的鸿沟,理解生

命世界的来龙去

脉至关重要。

因此,清末的

植物学、动物

学教科书及时

引入的西方科

学常识,对于当

时的中学生科学认

识生命世界,进而培

养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意义非常深远。在清末以来

《普通教育植物学教科书》中的细胞分裂插图、同化作用实验、显微镜使用实验

《中等博物教科动物学》中的蚁巢

人教.indd 74 14-4-29 下午7:55

Page 4: 博物教科书中别样的生物界...体系。清末的博物课内容包括植物、动 物、生理和矿物4部分。从课时情况看,如果将不属于生物学的“矿物”内容排

75 |出版人| 2014年 第5期

的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发展历程里,动

植物形态结构分类一直是教科书的重要

内容,而且基本是在清末教科书的结构

基础上进行局部增删,做顺序上的调整,

并根据学科进展做一些更新。比如,随

着五界分类系统获得普遍认可,有关细

菌、真菌的内容就不再安排在植物学里

介绍,而是独立成一部分进行介绍。

但近几十年来,有一个趋势也越来越

明显,即动植物形态结构分类的内容在逐

年减少。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

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逐渐进入中学生物教

科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的内容也占有

越来越大的分量。到 1990 年代,有关动

植物形态结构分类的内容在初中生物教科

书里还约占一半的篇幅,但是在高中则几

乎没有,总的比例比清末时有了大幅降

低。2000 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初中

生物课程建立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

系,关于植物的内容,安排在生物圈中

的绿色植物进行介绍,关于动物、细菌、

真菌的内容安排在生物多样性主题下做

介绍,有关内容又做了大幅删减。

解释这种现象只有一个理由,即根

据教科书内容选择的比较价值原则,教

科书应该给学生呈现最优价值的知识。

在 18 〜 19 世纪,动植物解剖学、分类

学曾经十分辉煌,但是随着生物学其他

分支学科出现、发展和壮大,这些知识

失去了往日的显赫地位。对中学生而言,

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的知识,其比

较价值已逐渐被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分

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内容超越,在篇幅

有限的教科书中比重越来越小也就自不

待言。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否认,

在清末国门初开的那个特殊时代里,这

些曾经“新鲜无比”的知识对于中国民

众巨大的科学启蒙作用,它们应该被历

史尊重。■

《中等博物教科动物学》彩色猫解剖图《动物教科书》中的林中诸鸟

人教.indd 75 14-4-29 下午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