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31
ICS + C85 备案号:**** DB32 DB XX/ XXXXX—XXXX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标准 Construction standardson emergency platform system of work safety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51118)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发布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Jun-2020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ICS +

C85

备案号:**** DB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 XX/ XXXXX—XXXX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标准

Construction standardson emergency platform system of work safety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51118)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发 布

Page 2: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 2

4 总体构架 .......................................................................... 4

5 应急平台组成 ...................................................................... 4

6 基础支撑系统 ...................................................................... 5

7 数据库系统 ....................................................................... 11

8 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 ............................................................... 13

9 综合应用系统 ..................................................................... 17

10 监测监控和预测预警 .............................................................. 18

11 应急指挥场所 .................................................................... 20

12 移动应急平台 .................................................................... 21

13 安全保障体系 .................................................................... 25

Page 3: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斌、施建军、汪丽莉、刘武、匡蕾、周方、施组建、张鹏、付靖春、李鑫、

陈妍、孙明义。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Page 4: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1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企业数据接入的方式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以及企业数据接入端的建设和完善。各级政府、省级以下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向下延伸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由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参

照本标准要求制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3382.2 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第 2 部分:在公用电话交换网上的文件

传真传输规程

GB/T 3382.1 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 第 1部分:用于文件传输的三类传真终

端的标准化

GB/T 9361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5296 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T 16946 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GB/T 17797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

GB/T 18315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 20988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T 22239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5647 电子政务术语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7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T 5031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DB32/T 272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建设及管理规范

DB32/T 2725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和应急指挥平台数据规范

Page 5: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2

DB32/T 2724 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

BMZ1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

GF 005 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接入公用电话自动交换网的接口技术要求

BMB 17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

BMB 20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

GYJ 25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JGJ/T 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YDC 061 支撑网安全防护要求

YDC 060 IP承载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YDN 065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GJB 151.4 地面装置内的设备和分系统的要求

GJB 151.5 水面舰船内的设备和分系统的要求

YDT 514 非话用户终端设备与公用电话网接口技术要求

YDT 589 电话网上文件传真三类机承受传输损伤能力的基本要求

GJB 880 军用短波单边带通信系统接口

YD/T 954 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1434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

YD/T 1264 IP电话/传真业务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SJ/T 10652 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SJ/T 10796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

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 emergency platform of work safety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

指挥调度、异地会商和事后评估等主要功能,满足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部门及预案组织机构下所

有部门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和应急管理需要,能单独实现分级响应,能参与区域或全省

联动作战,简称为应急平台。

3.1.2 通信联络系统 communication system

Page 6: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3

在生产、调度、管理、救援等各环节中,通过发送和接收通信信号实现通信及联络的系统,包括有

线通信联络系统和无线通信联络系统。

3.1.3 移动应急平台 mobile emergency platform

能够针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语音、视频和数据采集,信息传输、指挥调度,能够独立或与其他应

急平台协同工作的可移动平台。

3.1.4 有线通信联络系统 cable communication system

通过线缆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联络系统。

3.1.5 无线通信联络系统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通过自由空间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联络系统。

3.1.6 前置机 front-end processor

前端用于数据共享和交换的系统。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文件。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

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

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

C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DVI:数字视频接口(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HDCP: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技术(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

DLG:数字线划图(Digital Line Graphic)

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

GPS: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PDA: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UPS:不间断电源系统(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MS: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LDAP: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

QoS:网络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Page 7: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4

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

DTMF:双音多频(Dual Tone Multi-Frequency)

4 总体构架

应急平台体系由全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多种类、多层次应急平台所组成,实现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异地会商、事后评估等功能。主

要包括:省级、市级、县(市、区)级、乡镇(街道)应急平台,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单位及其垂直管

理的下级应急平台,企业数据接入端,以及面向公众的紧急信息接报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等。

各级应急平台应至少包括应急指挥场所层、基础支撑层、数据库层、数据交换和共享层、综合应用

层。产应急平台体系构架示意图如图 1所示。

综合应

用系统

数据库

系统

基础设

施层

应急指

挥场所

指挥

值班

会商

移动应

急平台

事故应急技术支撑平台门户

基础信息数据管理

系统

预测预警与研判系

应急资源数据管理

系统辅助决策系统 指挥调度系统

分级值守管理系统应急演练与培训管

理系统应急保障系统 应急评估系统

智能应急预案管理

系统

数据仓库

基础信息数据库 事件信息数据库 地理信息数据库 应急专业数据库

通信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 图像接入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

图 1 应急平台体系构架示意图

5 应急平台组成

5.1 省级应急平台

依托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应满足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综合协调工作需

要,与省政府和国家、市级、县级和乡镇(街道)应急平台、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互联互通,可与各级

安委会成员单位共享共建,在进行事故灾难处置应急管理时作为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的共同入口,具有

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决策支持和异地会商等功能。

5.2 市级应急平台

依托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应满足全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综合协调工作需

Page 8: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5

要,根据属地为主原则采集、存储、维护和上报本市安全生产应急基础数据,应能响应省级应急平台协

调下达的资源和队伍调令,同时自主应对本市内多个并发的一般或较大级别生产安全事故,能同时加入

省级统一领导的多个并发应急联动,协同应对重特大事故灾难。市级应急平台建设可参考省级应急平台

建设标准,在功能上应至少满足省级应急平台功能要求。

5.3 县(市、区)级应急平台

依托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应满足全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综合协调工作需

要,根据属地为主原则采集、存储、维护和上报本县安全生产应急基础数据。应能响应省级和市级安全

生产平台协调下达的资源和队伍调令,同时自主应对本县内多个并发的一般或较大级别生产安全事故,

能同时加入省、市统一领导的多个并发应急联动,协同应对重特大事故灾难。县级应急平台建设可参考

省级应急平台建设标准,在功能上应至少满足省级应急平台功能要求。

5.4 乡镇(街道)应急平台

依托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应满足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综合协调工作需

要,根据属地为主原则采集、存储、维护和上报本地区安全生产应急基础数据。应至少具备应急值守功

能,可响应省级、市级、县(市、区)级安全生产平台协调下达的资源和队伍调令,可同时加入省、市、

县(市、区)统一领导的多个并发应急联动,协同应对重特大事故灾难。乡镇(街道)级应急平台建设

可参考省级应急平台建设标准,在功能上应至少满足省级应急平台功能要求。

5.5 企业数据接入端

利用企业前置机接入端口中的各种功能模块和互联网,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省级、市级、县级安

全生产应急平台、园区和应急救援基地对企业重大危险源和关键岗位进行监控视频、传感器数据的远程

抽查,实现向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自动上报监测监控和预测预警数据。

6 基础支撑系统

6.1 通信系统

6.1.1 普通电话调度系统

应能实现对各级应急平台的电话调度,具有组呼和群呼、电话会议、优先呼叫、连选、强插强拆等

功能。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1)应能与省政府、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和省级安委会成员单位普通电话调度系统互连互通;

2)调度电话应做到呼入、呼出一次拨号。应具备同时组织至少 2 组独立电话会议的能力,电话会

议总容量应满足不小于 30方同时通话的需要,系统可靠性不小于 99.9999%,接口应满足 YD/T 954、YDN

Page 9: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6

065标准要求。

6.1.2 IP电话调度系统

应能实现对各级应急平台的电话调度,具有备热线电话、组呼和群呼、电话会议、数字录音、优先

呼叫、连选、强插强拆等功能。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1)能与省政府、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和省级安委会成员单位IP电话调度系统互连互通;

2)应具备同时组织至少2组独立电话会议的能力,电话会议总容量应满足不小于30方同时通话的需

要,呼叫建立时间应在5s以内,端到端延时应小于400ms,其中网络时延小于250ms,两侧终端处理时延

小于150ms,系统网络时延抖动应小于80ms,丢包率小于3%;

3)语音编码应支持G.711、G.729、G.723.1,可支持G.726,语音质量应达到MOS 3.5级以上;

4)应具有传真功能,支持T.30协议和T.38协议。设置VPN时,IP电话全网统一分配IP地址。不设置

VPN时,IP电话可采用私网IP地址,系统应支持私网穿越;

5)接口应满足YD/T 1264、YD/T1434要求,支持IP协议,并支持IEEE 802.3af以太网供电能力。

6.1.3 数字录音系统

应具有对调度台录音、存储、备份、查询、放音和录音监听、管理等功能。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1)应支持高精度的 DTMF检测,支持话音能量检测和声控录音,支持自动录音增益控制,支持自动

校时,支持录音声音自动增益平衡,支持多路同时录音的要求;

2)文件存储格式能依据标准可调,语音支持可调压缩比可为 2,4,8 等,容量应满足在线存储 3

个月数据,离线存储 6个月数据的需要;

3)接口支持 E1接口、以太网接口或模拟用户线接口。

6.1.4 无线调度系统

6.1.4.4 系统配置

应设置无线调度台,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一定数量手持式终端。具备在省内集群网络覆盖范围内无线

调度、用户管理能力。采取互联、指定配发等措施,可建设覆盖主要地区的数字集群系统,集群系统应

能与公用电话网、公用移动网实现互通,能与有线电话调度系统的互通。全省可统一在 TETRA、iDEN、

GoTa、GT800四种制式中选择一种体制,新建数字集群系统应采用 800MHz集群频段,频点按规定申请。

6.1.4.5 功能要求

应至少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1)应支持单呼、组呼、广播呼叫、紧急呼叫等集群业务,支持用户优先级定义、用户强插、调度

台强插等集群补充型业务;

Page 10: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7

2)具有支持短信、低速数据等多种业务能力。支持呼叫处理、移动性管理、鉴权认证、虚拟专网、

加密、故障弱化及直通工作等主要功能;

3)数字集群系统应具备初始呼叫建立时间小于 1 秒,话权抢占时间小于 300 毫秒的能力;对于呼

损制系统的调度电话,无线信道呼损率应小于 10%,互联电话无线信道呼损率应小于 5%;对于等待制

系统,无线呼叫接入等待时间超过 15s的概率应小于 30%。

6.1.4.6 接口要求

应满足 SJ/T 11228、YDC 060、YDC 061、GF 005 要求,集群交换机应中继接口采用标称 2.048Mbps

或 155Mbps。

6.1.5 多路传真系统

6.1.5.1 系统配置

可配置多路传真系统,能与省政府、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多路传真系统互联,同时可向市、县级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下延伸。应支持同时收发至少 8 路传真的能力,具备接收传真自动识别分发、传真到

达自动提示,人工接收确认等功能。支持发送传真优先级设置,紧急传真优先发送,支持传真线路自动

负载均衡,保密传真功能,支持可定制的群发功能和定时发送,详细的日志功能、查询功能、统计功能

和存储功能。

6.1.5.2 功能要求

应至少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1)传输速率应至少支持 4800bit/s、9600bit/s、14400bit/s;

2)纵向分辨率为 3.85 线/mm时,通信质量应达到通信建立率和报文成功率为 100%;

3)A4幅面的传真接收副本上发生差错的扫描线数不大于 6线,传真接收副本的主观评价应在 3.5

分以上,文字可读度为 100%;

4)系统设备的容量应满足在线存储 3 个月数据,离线存储 6 个月数据的需要。

6.1.5.3 接口要求

系统接口应满足 GB/T 3382.1、GB/T 3382.2、YDT 589、YDT 514 要求。

6.1.6 短波通信系统

6.1.6.1 系统配置

省级应急平台可配置短波通信系统,可实现远距离的点对点语音与数据通信业务。

6.1.6.2 功能要求

Page 11: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8

应至少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1)短波电台应使用 3M-30M的频段,频点按规定申请;

2)固定和车载(含船载)短波电台应具有自适应选频功能,固定短波电台应能实现与公众电话网、

集群通信网的互通功能;

3)车载短波电台与便携式短波电台之间的通信距离应达到 30KM以上,短波通信的电磁发射和敏感

度要求应符合 GJB 151.4、GJB 151.5要求。

6.1.6.3 接口要求

系统接口应满足 GB/T 16946、SJ 20492、SJ 20491、SJ/T 10652 要求,短波通信设备的外部接口应

符合 GJB 880 的规定。固定短波电台须留有与公众电话网络连接的接口。

6.1.7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6.1.7.1 系统配置

可设置 1个卫星固定站和 1台车载卫星移动站,可与省政府和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间双向话音、

数据和视频图像传送,各市、县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可通过便携卫星天线共享接入。

6.1.7.2 功能要求

应至少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1)能支持话音、数据、视频图像的双向传送,支持动中通、静中通移动平台接入,应能实现卫星

通信网络和地面网络的有效互通和备份;

2)能以 VoIP的形式实现话音功能,语音通信实现单跳,具有内置回音抵消功能;

3)能实现 IP数据传输和数据广播功能,数据的传输速率可变;

4)能实现基于 H.264编码的 IP视频会议业务、图像传输业务和图像多播业务。每路图像的传输速

率应达到 384Kbps~1024Kbps,高清图像传输业务每路传输速率应达到 1Mbps~2Mbps,图像分辨率达到

4CIF以上;

5)卫星主控站与固定站之间系统可用度不小于 99.8%,移动站与固定站之间系统可用度不小于

99.5%;

6)卫星固定站的网络带宽应不小于 4Mbps,应能接受上级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大型移动应急平

台卫星移动站的网络带宽应不小于 2Mbps;采用相控阵天线时,中型移动应急平台卫星移动站的网络带

宽应不小于 1024Kbps,卫星移动站应能接受宽带卫星上级网管系统的管理。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的卫星

便携站网络带宽不小于 384Kbps。

6.1.7.3 接口要求

卫星地面固定站、移动站至少应具备以太网接口、可选 E1 接口,可通过以太网接口实现数据和图

Page 12: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9

像的接入,通过以太网接口+VoIP 网关或 E1 接口实现语音的接入,卫星地面便携站至少应具备以太网

接口、可选 2 线 FXS 接口等。

6.1.8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可配置卫星移动电话,满足应急情况下的通信需要。卫星通信设备应具有国家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颁

发的产品许可证书。

6.1.9 信息发布平台系统

可通过短信、微信、微博等平台为媒介进行信息收、发的双向传递和交互式传递信息的移动信息化

行业应用系统。基本功能应至少包括:信息发送、事故快报、会议通知、意见与投诉、日程提醒等功能、

支持回执与回复。同时具备通讯录管理、系统管理、统计报表、数据库通用连接、业务管理等辅助功能。

6.1.10 其它相关设备

6.1.10.1 大屏显示系统

可通过拼接控制器使用多个大屏显示一个画面,可接收数字和模拟电脑输入的 1080P 信号和通过

DVI(HDCP兼容)或 HDMI的高清视频源。

6.1.10.2 车辆定位系统

可与车载 GPS 或北斗定位模块配套使用,可显示出车辆的位置信息,能实时记录车辆所在的位置,

并能查询车辆的运行轨迹。

6.2 计算机网络系统

依托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以互联网、VPN网络,3G/4G/WiFi物联网等有线或无线网络为主,以

卫星通信网络为补充,应至少包括以下网络:

1)电子政务内网

满足 GB/T 25647要求,并与 Internet物理隔离。通过电子政务内网,可与省政府、国家安全生产

应急平台、各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和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实现涉密信息传输。涉密信息的内容应满足

BMP17、BMB20要求,数据格式应满足 DB32/T 2725 、DB32/T 2724、DB32/T 2723 要求。

2)电子政务外网

满足 GB/T 25647要求,并与 Internet物理隔离。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可与省政府、国家安全生产

应急平台、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各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和企业实现非涉密信息传输,非涉密信息的数

据格式应满足 DB32/T 2725 、DB32/T 2724、DB32/T 2723 要求。

应急平台计算机网络系统示意图如图 2所示。

Page 13: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10

省级安全生

产应急平台

市级安全生

产应急平台

县 (市、区 )

级安全生产

应 急 平 台

省级安委会

成 员 单 位

市级安委会

成 员 单 位

县级安委会

成 员 单 位

省 级 安委 会 成

员 单 位

市 级 安委 会 成

员 单 位

县 级 安委 会 成

员 单 位

省级安全生

产应急平台

市级安全生

产应急平台

县 (市、区 )

级安全生产

应 急 平 台

省 政 府国家安全生

产应急平台

物 理 隔 离

逻 辑 隔 离

企业

省 政 府国家安全生

产应急平台

乡镇 (街道 )

级安全生产

应 急 平 台

乡镇 (街道 )

级安全生产

应 急 平 台

电子政务内网 电子政务外网

图 2 应急平台计算机网络系统示意图

6.3 图像接入系统

6.3.1 系统配置

应分别在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上建设图像接入系统,并可通过内、外网实现图像接入省政

府和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

6.3.2 功能要求

图像信号的数字转换应满足ITU-T H.263、ITU-T H.264编码标准,能够同时上传4路图像,单路图

像传输带宽应达到768kbps以上。

6.4 视频会议系统

6.4.1 系统配置

应分别在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上建设,可利用现有视频会议系统向市、县级安全生产应急

平台延伸和互联。视频会议终端设备的配置应符合国务院应急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的统一要求。

Page 14: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11

6.4.2 功能要求

应至少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1)具备在电子政务内网、外网上分别召开视频会议功能,电子政务外网的视频会议终端具备转接

会议的功能;

2)部署在电子政务内网、外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应采用 H.323 V4以上协议,视频编码支持 H.261、

H.263、H.264,音频编码支持 G.711、G.722,PAL制式在速率不小于 384K 时视频不小于 25 帧/秒,固

定场所视频格式支持 CIF、4CIF,移动场所视频格式支持 CIF、4CIF、QCIF。

6.4.3 接口要求

输入/输出阻抗为 75Ω,数据接口应支持 RS-232C或 RJ45,终端须配置 LAN 10/100BASE-T,nxRJ-45

接口。固定场所视频输入/输出接口支持 RCA复合信号和 S-VIDEO、VGA信号(可达 1024*768像素)。移

动场所视频输入/输出接口支持 RCA复合信号。

7 数据库系统

7.1 基础信息数据库

应至少包括应急资源信息、危险源信息、防护目标信息以及专题信息等基础性数据库,数据内容、

定义和格式应满足 DB32/T 2725 、DB32/T 2724 、DB32/T 2723 要求。

7.2 事件信息数据库

应至少包括生产安全事故信息、预测预警信息、监测监控信息以及应急指挥过程信息等事件信息数

据库。数据内容、定义和格式应满足 DB32/T 2725 、DB32/T 2724 、DB32/T 2723 要求。

7.3 地理信息数据库

7.3.1 功能要求

地理信息数据应至少包括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道路、

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以及相关的描述性元数据。可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现有基础地理

数据库,实现业务信息的共享和服务。

7.3.2 分类

地理信息数据库可划分为:

1)基础地理信息的种类有数字线划图(DLG)。DLG数据应包括1:400万、1:100万、1:25万、1:5

万等比例尺的数据,对于重点城市或地区,可存储1:1万或更大比例尺数据。

Page 15: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12

2)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应包括30米分辨率的TM遥感影像。对于

重点城市或地区,可存储更高分辨率(如10m/2.5m/1m/0.61m等)的航空航天影像。地名数据库包括1:100

万、1:25万、1:5万等比例尺数据。

3)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和地名数据等。DEM数据应包括1:100万、1:25万、1:5万等比例尺的

数据,对于重点城市或地区,可存储1:1万或更大比例尺数据。

7.3.2.1 建设标准

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应满足GB/T 18315、GB/T 17797、GB/T 13923、GB/T 19710、DB32/T 2725 、

DB32/T 2723要求。

7.4 应急专业数据库

7.4.1 应急专家库

专家库应存储有处理不同应急事件需要咨询的相关行业专家的个人信息,主要由专家基本信息、工

作简历、应急事件咨询记录等实体组成,能提供各种模糊查询。专家基本信息应满足DB32/T 2725、DB32/T

2723要求。

7.4.2 应急预案库

应至少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应急预案和企事业

单位应急预案等。预案库应与上下级预案库相对接,采用知识库管理技术实现预案的数字化,并能够实

现共享。

7.4.3 应急模型库

应至少包括生产安全事故信息识别与模型、综合预测预警模型(衍生次生灾害预警模型、人群疏散

避难模型)、事故研判模型、评估模型等。模型库包括模型实体和模型目录、模型元数据以及模型参数。

可以独立运行或以 Web Service 接口封装,独立运行的模型输入输出数据格式定义应满足 DB32/T 2725、

DB32/T 2724 、DB32/T 2723要求。

7.4.4 应急知识库

应至少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规范、专家经验等内容。可根

据权限管理,向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提供相关的知识库共享服务。

7.4.5 应急案例库

Page 16: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13

应至少包括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科根据权限管理,向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提供相关的案例库

共享服务。

7.4.6 应急文档库

应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文档库格式一致。

8 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

8.1 系统组成

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包括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两部分,内网部署保密的数据资源和服务资

源,外网部署非保密的数据资源和服务资源。内、外网之间实施物理隔离,外网数据可通过光盘拷贝到

电子政务内网,供各级政府、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和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共建共享应急平台使用。

应急平台共享与交换的数据格式应满足 DB32/T 2725、DB32/T 2724、DB32/T 2723要求。数据交换与共

享系统示意图如图 3所示。

图 3 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示意图

8.2 系统功能

各级应急平台应遵循统一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共享和交换的数据应及时更新,保证数据的完整

性和一致性。交换数据统一封装、统一表示,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数据交换与共享模

式应至少包括:

1)实时交换:实时交换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监测监控信息、预测预警信息、指挥调度信

息等。其特点为数据量小,交换频繁且要求实时传输。

2)定时交换:对于重大危险源、重要保护目标、应急保障和各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专题等数据资

Page 17: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14

源,需定时集中存储到省政府应急平台中。其特点为数据量大,更新周期较长。数据由各级应急平台或

各安委会成员单位提供并更新维护。

3)数据资源共享:采用资源目录和应急服务总线实现各级应急平台以文件或数据库形式提供的资

源共享。

4)服务资源共享:采用资源目录和应急服务总线实现各级应急平台以服务形式提供的资源共享。

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和应急数据资源目录由省政府应急平台负责管理。各级应急平台和各安委会成员单

位设置共享交换节点。

8.3 数据交换

8.3.1 功能要求

省政府应急平台使用交换服务器管理数据交换,各级应急平台和各安委会成员单位交换节点分别在

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部署前置机系统,实现应急平台体系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按有关保密规定,

实现内、外网数据交换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数据交换软件分别部署在内网和外网。数据交换软件功

能应至少包括:

1)数据加载:采用多种数据加载方式,推荐 XML 文件格式和数据库加载方式。

2)数据适配:提供针对不同数据源数据的数据适配功能,包括文本、音频、视频等独立文件数据

和异构数据库数据源等。

3)数据传输:提供数据传输的通道,并为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安全性提供保证,提供对大数据传

输的支持。

4)数据转换与数据路由:提供配置数据转换规则及路由规则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应

的定义。

5)交换过程监控:支持对整个数据交换软件中的交换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交换的完整执行,同

时在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进行异常处理,保证数据交换的正确性。

6)平台配置管理:为数据交换软件提供配置管理功能,包括交换通道的建立、交换策略的选择等。

8.3.2 性能要求

数据交换系统应至少满足下列性能要求:

1)支持 50 个并发交换请求,超过 100 个在线交换请求/秒无故障运行;高处理速度,每个交换请

求在系统内的平均响应时间小于 0.1 秒。

2)支持 XML 格式的数据交换,与国家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的规范化标准相一致,采用 unicode 编码;

3)支持基于 SOA 技术框架的松耦合的信息交换体系,提供 Web Service 接口;

4)支持点对点、发布/订阅、请求/应答等多种通信模式;支持同步/异步多种通信方式;提供

数据的加密功能,保证传输的安全性;支持 TCP、UDP 协议;

5)空间数据交换应采用 GML 格式,遵守 OGC 规范与标准,主要采用 WMS、WFS。

Page 18: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15

8.3.3 数据交换标准和格式

数据交换系统数据交换和格式标准应满足 DB32/T 2725、DB32/T 2724、DB32/T 2723 要求。

8.4 数据共享

8.4.1 功能要求

数据共享软件功能应至少包括:

1)省政府应急平台应按照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资源标识符的分配,负责应急信

息资源目录编辑,提供应急资源目录内容的查询服务。

2)各级应急平台和安委会成员单位应负责本单位应急信息资源的编目,可按照业务需求对目录信

息及功能进行扩充并满足管理需求;负责本单位应急信息资源目录的注册、发布与维护,提供和更新

有关应急信息资源;对获取的目录内容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3)数据资源使用单位可调用数据共享交换系统提供的目录服务,查找应急信息资源目录,定位目

录内容相关联的应急信息资源,从相关系统中获得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8.4.2 技术要求

应急数据共享可通过应急信息资源目录和服务总线等技术实现,资源目录可采用 LDAP 方式。资

源目录接口用于应急信息资源目录的建立、查询和管理。资源目录接口应支持 HTTP 实现方式,目录的

查询服务应提供对外统一的服务接口。

8.4.3 数据共享标准和格式

数据共享标准和格式应满足DB32/T 2725、DB32/T 2724、DB32/T 2723要求。

8.5 数据交换与共享节点

8.5.1 功能要求

应采用国际主流标准的数据封装格式,应保证应急平台中的所有业务数据可以方便的被第三方系统

进行调用,避免多方对同一信息的重复采集。同时,应急平台实现标准的数据接收端口,实现对第三方

标准数据的复用。

8.5.2 应急平台数据交换与共享节点

Page 19: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16

各级应急平台应根据有关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将本单位需要交换或共享的业务数据转换并放置

到前置机指定位置,实现应急平台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各级应急平台应向省政府应急平台提供的数据

应至少包括:

1)综合业务管理。应提供事件接/续报信息,包括事件名称、事件地点、发生时间、报送单位、报

送人姓名、联系电话、事件类型、事件等级、报送时间、事故起因、事件详细内容、前期处置、协调需

求、请求支援、事件状态、附件等。

2)风险隐患监测防控。应提供重大危险源的监测数据以及基本信息,提供移动危险源的监控数据

和基础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危险源类别、所经过的路线、路线周边信息、所属单位、安全责任人、

责任人联系电话、影响范围、周边监控等还应上报关键基础设施、重点防护目标的建设数据以及基础信

息。

3)指挥调度。应提供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人员、物资、设备、资金、专家等情况。

4)应急保障。应提供资源调配方案、应急资源跟踪反馈、应急资源分布、应急资源状态等。

5)应急评估。应提供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应急技术、应急响应时间、突发公共事件

处置过程前、过程中、过程后的评估结果。

8.5.3 安委会成员单位数据交换与共享节点

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根据有关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将本单位需要交换或共享的业务数据转换并

放置到前置机指定位置,实现应急平台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向省政府应急平台提

供的数据应至少包括::

1)综合业务管理。提供事件接/续报信息,包括事件名称、事件地点、发生时间、报送单位、报送

人姓名、报送方式、事件类型、事件等级、报送时间、事故起因、事件详细内容、前期处置、协调需求、

事件状态等。

2)风险隐患监测防控。提供本部门风险隐患监测的专业数据,包括收集到的实时监测数据和经统

计分析汇总后的监测数据。

3)预测预警。提供本部门针对事件的预测预警分析结果等信息。

4)指挥调度。提供本部门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专业救援力量到位情况,方案执行效果和请求支

援信息等。

5)应急保障。提供本部门所负责的应急资源的分布和应急资源状态等。

6)应急评估。提供本部门的专业评估结果。

Page 20: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17

7)模拟演练。提供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过程记录、演练评估结果。

9 综合应用系统

9.1 技术架构

平台系统应架构在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权限管理和监管环境上,可采用基于 B/S 为主,C/S 为辅

的混合模式及组件化技术进行构建。操作系统可采用 Linux 或 Unix;数据库系统可采用 Oracle,或 DB2、

SQL 等。

9.2 运行环境

应支持主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主流的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支持TB级数据

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基于Web的海量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多源数据集成、二次开发、跨平台等

能力。

9.3 基础信息数据管理系统

各级平台应负责采集和更新维护各类应急基础数据,并通过电子政务外网汇集到省级平台,数据内

容、定义和格式应满足 DB32/T 2725、DB32/T 2723 要求。

9.4 应急资源数据管理系统

平台体系中各级平台应负责采集和更新维护各类应急资源数据,并通过电子政务外网汇集到省级

平台,数据内容、定义和格式应满足 DB32/T 2725、DB32/T 2723 要求。

9.5 预测预警与研判系统

应具有对省直企业的危险源、防护目标、关键基础设施等监控目标进行动态监控能力,能掌握监控

目标的空间分布和运行状况信息;并实现本省监测数据的接入和上报;实现隐患分析和风险评价。能实

现数字图像在GIS地图上的叠加显示,能自动形成风险评估分析报告。

9.6 辅助决策系统

应至少具有基于GIS的事件态势标绘与应急资源标示、预案数字化与推演系统、基于GIS和事故后

果分析模型的应急决策支持、基于模拟预测和GIS的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等主要功能,可通过事件预测预

警模型和环境空间分析、定位,辅助进行事件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和人员疏散等应对措施的预测和研判,

具有特效态势(火灾、爆炸、泄漏、暴雨等)展现、事件影响范围态势展现、应急资源在GIS的展现以

及地形判读分析(根据矢量图和遥感影像,对选定区域的地形、地貌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功能。

Page 21: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18

9.7 指挥调度系统

应具有情况综合和应急调度指挥功能。情况综合应至少包括情况接收、情况处理、情况综合显示、

综合分发等功能。应急调度指挥应至少包括任务分析、跟踪计划、方案推演、生成命令、命令的执行与

行动掌控、效果评估等功能。

9.8 分级值守管理系统

应能实现省、各市、各县分级值守机制,接受电话咨询、举报及事故报警等,实现接报和核实,工

单形成、流转和处理,以及工单处理状态跟踪等功能。

9.9 应急演练与培训管理系统

可进行应急处置模拟推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场景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事态、提出应对策略,对

处置事故灾难的步骤、各方配合联动、具体措施等进行网络模拟演练,并以二维电子地图和三维虚拟场

景为展现和分析平台。可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和其他分析手段,提出应对策略,进行模拟演练,能够

自动记录演练过程,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价。

9.10 应急保障系统

应具备对专业队伍、储备物资、救援装备、交通运输、通信保障和医疗救护等应急资源的实施动态

管理的功能,可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9.11 应急评估系统

可自动记录事件的应对过程,根据有关评价指标,对应急过程和全省的应急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9.12 智能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预案是应急处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智能预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预案的制作与维护、发生突发

事件时预案的智能选择等功能。

9.13 事故应急技术支撑平台门户系统

应部署在电子政务内网,是基于 WEB 信息管理的 CMS 系统,可实现信息发布和管理,向党政机

关非注册用户提供常识性宣传教育,浏览事故应急动态。

10 监测监控和预测预警

10.1 企业监测监控数据接入

10.1.1 接入数据范围

Page 22: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19

中央在本省和省属企业,应接入省级应急平台。中央在本省和省属企业,应接入市、县(区、园区、

应急救援基地)平台。企业接入数据范围应至少包括企业重点岗位、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

及满足行业标准规范要求的视频监控和传感器数据等,数据的内容和格式应满足DB32/T 2725、DB32/T

2724、DB32/T 2723要求。

10.1.2 数据接入方式

10.1.2.1 数据接入

企业监测监控数据可通过各级应急平台获取,企业数据须通过企业前置接入端口服务器接入到电子

政务外网实现数据交换,企业和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动态更新。数据交换须

按照涉密网络和涉密信息要求,内、外网实施物理隔离,数据可定时光盘拷贝到电子政务内网,供各级

政府、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和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共建共享应急平台使用。

10.1.2.2 视频接入

应提供视频监控远程访问界面,支持浏览器无插件模式(或统一插件)直接访问,无需用户输入帐

号密码。远程监控界面应具备提供企业所有监控摄像头的画面切换功能。

10.1.2.3 传感器接入

应提供传感器远程监控远程访问界面,支持浏览器无插件模式直接访问,无需用户输入帐号密码,

远程监控界面应具备企业所有传感器的数据展示功能。

10.1.2.4 数据存储时间

所有数据保存时间应至少为 30天。

10.1.2.5 数据接入网络配置

可利用 3G、4G等互联网络或网络运营商专线实现到对应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级应

急平台的互联。采用网络运营商专线网络时,省、市级应急平台上下行带宽应各不低于 4M,县(市、

区)、乡镇(街道)级应急平台上下行带宽应各不低于 2M。

10.2 应急预警信息

应能支持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成为各类应急预警信息的获取、产生和发布中心,并通过省级平台

实现各级应急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10.3 生产事故模拟分析专业系统

可自行确定和采用国内目前权威、可靠的生产事故模拟分析专业系统,并整合到省级安全生产应急

Page 23: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20

平台上。

10.4 风险评估分析专业系统

可自行确定和采用国内目前权威、可靠的风险评估分析专业系统,并整合到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

上。

11 应急指挥场所

11.1 主要功能

应急指挥场所应至少包括:应急指挥厅、值班室、机房、显示系统、供电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灯

光照明系统、音响系统、智能控制、安全保障系统等,应满足日常管理和同时处置多起突发生产安全事

故应急的需要,具备 7×24 小时值守应急和指挥会商的基本条件。

11.2 机房建设

机房建设应满足 GB 50174、GB/T 2887、GB/T 9361、JGJ/T 16、SJ/T 10796 要求。

11.3 显示系统

11.3.1 功能要求

应能接入计算机、图像监控、视频会议、电视等多种来源的信号,且能显示图像、视频会议、电视、

计算机、录放设备、监控等各类信号。应能支持支持 H.264等 IP视频流的接入和显示,满足日常值班、

应急处置、指挥调度等业务的需要。

11.3.2 性能要求。

指挥厅显示系统应能满足同时显示 32路视频会议信号,显示至少 32路来源的计算机、图像和电视

等多种信号,所有信号能以任意模式、位置和尺寸显示,并能独立控制和选择显示信号。值班室显示系

统应能满足同时显示 8路视频会议信号,显示至少 8路来源的计算机、图像和电视等多种信号,显示指

挥厅的音视频信号,并能独立控制和选择显示信号。会商室显示系统应能满足同时显示 2路视频会议信

号,显示至少 2路来源的计算机、图像和电视等多种信号,显示指挥厅的音视频信号,并能独立控制和

选择显示信号。

11.4 供电系统

应包括供配电、UPS、备用发电机、接地、防雷措施,并满足 GB 50174、GB 50057、GB/T 2887

标准要求。宜采用双路供电,UPS 备用电池供电时间不小于 2 小时,大屏幕电源可不接入 UPS,配电

符合 GB 50054 标准要求,且满足三级防雷和接地要求。

11.5 综合布线

综合布线应满足保密要求,布线包括数据线路、语音线路、音视频线、控制线等多种线缆,应符合

Page 24: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21

GB/T 50311、GB/T 50312 要求;内网布线按照 BMZ1 要求执行,语音线路采用与数据网络相同的六类

综合线,大屏幕和音箱等音视频设备为共享使用,单向导入内外网上的视频会议和图像接入等系统。

11.6 其他要求

照明系统设计应遵守GB 50034,照明系统建设需实现不少于4组的分组控制,满足视频会议、会商、

值班等不同场合下的照明要求。音响系统应满足召开视频会议的要求,系统设计满足GYJ 25要求。

12 移动应急平台

12.1 总体要求

移动应急平台根据其业务功能、设备配置、应用环境等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各级应急平台

可根据实际需求,建设移动应急平台。大、中型移动应急平台可采用车载形式,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可采

用便携形式。移动应急平台应满足移动现场音视频采集、现场通信和指挥调度等应急处置需要,包括移

动数据库、移动应用软件以及通信设备,能够与各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

12.2 数据接入方式

移动应急平台应具有通过卫星通信或地面公网与上级应急指挥中心进行通信的功能。各级移动应急

平台提供的现场信息数据须通过电子政务外网汇集到各级应急平台。

12.3 大型移动应急平台

12.3.1 功能要求

大型移动应急平台功能应包括:

1)具有卫星通信、地面移动公网、地面互联网、无线调度网、无线城域网等多种通信方式,在静

止或行进中均可保持二种以上的通信能力;

2)卫星移动电话系统选择海事卫星通信作为备用手段,在严重雨衰条件下保持现场应急平台对固

定应急平台的通信;

3)能把 VHF、UHF、350 兆、800兆、GSM、CDMA、WIFI、3G、有线移动接入,组织 16方以上会议,

连接救援现场人员与救援中心指挥员、国家局领导专家之间进行会议通话;

4)能提前设立调度预案,自由定义 36个以上通话键,保证及时有效进行调度;

5)能同时监控 8组以上通话,具有监听、强插、强拆功能,并能保存 3个月以上通话记录;

6)所有的数据、话音、传真、图像等业务均以 IP方式接入卫星通信信道或 3G网络;

7)具有现场声音和图像的采集,音视频信号的接入、存储、切换输出和传输功能;并具有针对实

时图像和话音传输的 QoS功能;

8)具有视频会议功能;

Page 25: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22

9)无线视频接收机 音视频通道:≥4路,具备现场图像存储能力;

10)提供接入环境和危险源等信息(由不同的探测仪器所获取的参数)的接口;

11)能够独立长时间工作,并能与专业通信车、电源保障车、生活保障车等其它应急救援车辆协同

工作。

12.3.2 性能要求

大型移动应急平台性能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1)卫星移动站的网络带宽应达到 3Mbps,卫星移动站应能接受宽带卫星上级网管系统的管理;

2)接入的业务种类包括话音、现场图像、会议电视、数据;

3)4个常规无线通道接入,1个 150兆、450兆、1个 800兆、1个备用。每个通道可分别支持 U/VHF

频段的单工、双工、差转 3种信道模式;

4)1个集群通道接入;

5)1个短波通道接入;

6)1个独立的公网移动通道模块;

7)不少于 20个防爆手持终端;

8)1个 VOIP广域网 IP输入接口,提供 4路独立 VOIP话路;

9)无线视频接收支持移动中传输,最大移动速度达 250公里/小时;

10)现场图像至平台的图像编码方式:H.264,编码速率不低于 2048kbps;

11)会议电视及图像至上级应急平台的视频编码:ITU-TH.264,双向带宽不低于 768kbps;

12)至少配置一台服务器和两台工作站,服务器存储容量不小于 1.8T,服务器和工作站内存不小

于 4G;

13)满足现场不少于 20人接入计算机局域网;

14)与固定站之间系统可用度应不低于 99.5%;

15)工作环境要求:车内工作温度:0℃~+40℃,车外工作温度:-25℃~+55℃;

16)车辆行驶要求:移动平台在一级公路行驶时速达;0~80km时,能正常工作。

12.3.3 综合应用软件

大型移动应急平台应用软件功能应至少包括:

1)具备与上级应急平台互连互通,信息传输功能;

2)可以接收上一级应急平台生成的预测预警、态势推演和智能辅助方案等图文结果;

3)具有对现场采集的各种信息进行编辑并上传到上级应急平台的功能;

4)具有 GPS定位或北斗定位功能,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自身位置,并具备简单的标绘功能;

5)具有车载数据库中快速查询和智能检索功能。

Page 26: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23

12.3.4 车载数据库

车载数据库应至少包含应急案例库、应急知识库、应急预案库、基础信息数据库、事件信息数据库、

地理信息数据库。应急案例库、应急知识库、应急预案库等数据内容相对变化较小的数据库可预先安装

在车载数据库中,在执行任务前加载应急事件相关的专题数据信息。地理信息库可按 4.3.3要求预装非

涉密地理信息,在执行任务前加载应急现场局部地区的更高比例尺的地理信息数据,并在任务完成后卸

载。

12.3.5 数据接口

大型移动应急平台应具备对外的网络接口、复合视频接口、音频接口和 V.35 数据接口,应急平台

之间通过无线链路互通,互通设备有线侧须具备以太网接口,各接口设备参数和通信格式应满足 GB/T

15296、ITU-T H.264要求。

12.4 中型移动应急平台

12.4.1 功能要求

中型移动应急平台功能应包括:

1)具有卫星通信、地面移动公网、地面互联网、无线调度网、无线城域网等多种通信方式,在静

止或行进中均可保持二种以上的通信能力;

2)卫星移动电话系统选择海事卫星通信作为备用手段,在严重雨衰条件下保持现场应急平台对固

定应急平台的通信;

3)能把 VHF、UHF、350 兆、800 兆、GSM、CDMA、WIFI、3G、4G 有线移动接入,组织 8 方

以上会议,连接救援现场人员与救援中心指挥员、市局领导专家之间进行会议通话;

4)能提前设立调度预案,自由定义 16 个以上通话键,保证及时有效进行调度;

5)能同时监控 4 组以上通话,具有监听、强插、强拆功能,并能保存 3 个月以上通话记录;

6)所有的数据、话音、传真、图像等业务均以 IP 方式接入卫星通信信道或 3G 网络;

7)具有现场声音和图像的采集,音视频信号的接入、存储、切换输出和传输功能;并具有针对实

时图像和话音传输的 QoS 功能;

8)具有视频会议功能;

9)具有 VOIP 电话功能;

10)无线视频接收机 音视频通道:≥4 路,具备现场图像存储能力;

11)具有各种话音互联互通的综合管理功能;

12)提供接入环境和危险源等信息(由不同的探测仪器所获取的参数)的接口;

Page 27: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24

13)能够独立地长时间工作,并能与专业通信车、电源保障车、生活保障车等其它应急救援车辆协

同工作。

12.4.2 性能要求

中型移动应急平台性能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1)卫星业务信道带宽发射不低于 3Mbps

2)接入的业务种类包括话音、现场图像、会议电视、数据;

3)4 个常规无线通道接入,1 个 150 兆、1 个 450 兆、1 个 800 兆、1 个备用。每个通道可分别支

持 U/VHF 频段的单工、双工、差转 3 种信道模式;

4)1 个集群通道接入;

5)1 个短波通道接入;

6)1 个独立的公网移动通道模块;

7)不少于 20 个防爆手持终端;

8)1 个 VOIP 广域网 IP 输入接口,提供 4 路独立 VOIP 话路;

9)无线视频接收支持移动中传输,最大移动速度达 250 公里/小时;

10)第一现场图像至平台的图像编码方式:H.264,编码速率不低于 2048kbps;

11)会议电视及图像至上级应急平台的视频编码:ITU-TH.264,双向带宽不低于 384kbps;

12)至少配置一台服务器和一台工作站,服务器存储容量不小于 1.8T,服务器和工作站内存不小

于 4G;

13)满足现场不少于 10 人接入计算机局域网;

14)与固定站之间系统可用度应不低于 99.5%;

15)工作环境要求:车内工作温度:0℃~+40℃,车外工作温度:-25℃~+55℃;

16)车辆行驶要求:移动平台在一级公路行驶时速达;0~100km 时,能正常工作。

12.4.3 综合应用软件

满足 4.8.3.3要求。

12.4.4 车载数据库

满足 4.8.3.4要求。

12.4.5 数据接口

满足 4.8.3.5要求。

Page 28: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25

12.5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

12.5.1 功能要求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可采用便携式设计,其功能应至少包括:

1)支持便携式电脑和 PDA等多种移动设备;

2)具备 GPS定位功能;

3)具有信息加密的能力;

4)通过蜂窝移动通信或卫星通信与相关应急平台连通;

5)支持使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电脑、PDA 等设备采集和上传现场图片、音视频等信

息。

12.5.2 性能要求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性能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1)系统准备时间应小于 3分钟;

2)电池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 6小时,可由备用电池供电;

3)便携式电脑内存不少于 2G,硬盘容量不小于 160G。

4)PDA上的应用软件应适用于主流操作系统,如 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12.5.3 综合应用软件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应用软件功能应至少包括:

1)具备与上级应急平台互连互通,信息传输功能。

2)可以接收上一级应急平台生成的预测预警、态势推演和智能辅助方案等图文结果;

3)具有对现场采集的各种信息进行编辑并上传到上级应急平台的功能。

4)具有 GPS定位和北斗定位功能,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自身位置,并具备简单的标绘功能。

5)具有车载数据库中快速查询和智能检索功能。

6)具有利用 PDA采集现场图片,并与上级应急平台互连互通,发送和接收图文信息的功能。

12.5.4 车载数据库

便携数据库可部署在便携式电脑和 PDA上,并满足 4.8.3.4要求。

12.5.5 数据接口

应具备对外的网络接口,各接口设备参数和通信格式应满足 GB/T 15296要求。

13 安全保障体系

13.1 设计要求

Page 29: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26

各级应急平台应在安全保密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应遵循 BMB 17、BMB 20 和 GB/T 22239 要求,参

照 GB/T 20988 要求,分级分域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在应急平台配置相应等级的安全加密、容灾备份、

安全管理等设施。各级应急平台采用的安全保密技术和产品应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鉴定或认证,并根据

密码管理要求等国家规定,建设相关安全和管理设施。

13.2 分级分域安全保障要求

各级应急平台的分级分域安全保障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1)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电子政务内网传输应急平台的涉密信息,电子政务外网传输应急平台的

非涉密信息;

2)电子政务内网安全域的划分应满足 BMB 17要求;电子政务外网安全域的划分应满足 GB/T 22239

要求;

3)应急平台体系安全域划分为 7 个安全域,省政府、省级应急平台和省级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按照

不低于第三级的要求实施保护,地级、县级应急平台和相应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按照第三级的要求实施保

护,对于通过电子政务外网与各级应急平台连接的移动应急平台,应统一按照第三级实施安全保障;

4)不同的安全域间的数据交换,主要从低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流向高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同层

的电子政务外网和移动平台之间由于处于相同的安全等级,可允许对等的信息交换;

5)进行信息交换的各级应急平台须划分明确的安全域边界,并采用有效的边界防护措施和明确的

访问控制策略与机制,安全域边界保护可综合应用局域网边界防护产品和应用安全产品,如防火墙、入

侵检测、防病毒网关、授权和访问控制等,制定符合本安全域信息安全等级的策略和机制,并在本安全

域中严格执行;

6)部署在电子政务内网的各级应急业务安全域,可按照机密级一般要求进行防护。部署在电子政

务外网的各级应急平台子安全域,须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分别建立边界安全防护措施,如采用

IP VPN、防火墙、入侵检测等。

7)移动应急业务安全域位于电子政务外网上,须综合采用通信系统密码设备和信息系统安全设备

进行安全保障。

13.3 安全保障要求

13.3.1 通信系统安全保障

各级应急平台体系通信系统中的电话、传真、GSM/CDMA、卫星电话等通信手段,处理涉密突发公共

事件的通信时,需采用相应密码保护措施。

13.3.2 基于电子政务内网的应急平台系统

基于电子政务内网建立的应急平台网络可以承载涉密信息,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建立安全保密措施。

基于内网的应急平台的数据传输、网络入口配备的安全防护设施、系统用户身份认证和授权访问控制、

Page 30: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27

服务器密码配置、终端配置等安全防范系统应满足 BMB 17和 BMB 20要求。

13.3.3 基于电子政务外网的应急平台系统

基于电子政务外网建立的应急平台网络可以承载非涉密信息系统,应根据国家电子政务统一规划要

求和自身信息安全的建设情况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措施,对敏感信息提供保护。省政府、国家安全生产应

急指挥平台、各级应急平台、各级安委会成员单位、移动应急平台之间的安全互联互通可依托电子政务

外网实现。各级应急平台基于外网的系统应配置终端行为监控系统,对应急平台终端的数据拷贝、网络

访问等进行安全管理,应根据国家电子政务的统一规划,采用电子政务外网统一的证书认证系统发放的

证书,实现应用系统身份认证、授权访问控制、责任认定。

13.3.4 移动应急平台

大、中型移动应急平台应采用必要的安全措施接入省政府、省级应急平台或属地应急平台。应急现

场的无线局域网需采用安全措施,保障移动终端安全接入移动应急平台中的现场指挥系统。移动应急平

台的计算机局域网入口,应配置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设施。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可依托国家现有的保密通信

网络和终端加密手段,为应急现场与省政府、省级应急平台的通信提供安全保障。应对移动应急平台中

的计算机终端行为进行安全监控,对移动存储介质进行安全管理。

13.3.5 安全管理

应急平台体系应根据国家有关安全保密规定对安全保障体系的密钥和安全策略进行统一管理。对电

话、传真、GSM或 CDMA移动电话、卫星网管信道、PDA等密码设备的密钥进行统一管理,对密码设备进

行监控。对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终端行为监控和移动存储设备管理等系统的安全策略

统一规划,为各级应急平台提供安全保障。

13.4 容灾备份

13.4.1 功能要求

省级应急平台应满足 GB/T 20988 中第 3级以上的要求;地、县级应急平台应满足第 2级以上的要

求。

13.4.2 本地备份

本地备份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各级应急平台应建立本地备份系统,并在应急平台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排查,排除和防止单点

故障,确实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本地备份电源系统应采用 2台或以上在线式 UPS热备、2路或以上市电供应、1路或以上自备发

电机组,保证供电需求,配备应急照明和备用空调系统;

3)本地备份系统网络连接应采用不同的光纤线路进行备份。电子政务内网、外网的主要网络设备

Page 31: C85 备案号:**** DB32™„件1:DB32...SJ/T 11228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电子行业标准 SJ 20491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DBXX/ XXXXX—XXXX

28

应采用双机冗余备份;主机系统应采用集群或者双机热备;SAN存储区域网络应采用冗余光纤链路;应

提供自动机制实现数据实时本地备份;应提供恢复数据的功能;能提供对数据库系统和邮件系统的备份;

应提供自动机制在灾难发生时实现自动业务切换和恢复;

4)市电供应中断时,可通过在线式 UPS为应急平台提供电力;自备发电机组能够在 15分钟内启动

并进入供电状态。应急照明切换时间小于等于 15秒,持续时间大于 120分钟。

13.4.3 异地容灾

异地容灾应满足以下要求:

1)省级应急平台应建立应用级容灾系统,市、县级及向下延伸的应急平台应建立数据级以上的容

灾系统;

2)应急平台容灾中心的建设应充分依托现有基础设施,可采取合作建设或互为容灾中心的建设方

式;

3)异地容灾中心的选址同应急平台的距离应在 10Km 以上。

4)省政府应急平台可选择省级应急平台作为容灾中心,省级应急平台容灾中心可选择省级安委会

成员单位或下级应急平台作为容灾中心,容灾中心应能接入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实现话音通

信、图像和数据传输等;实现移动应急平台的安全接入,接收应急现场的关键数据、实时图像等,具有

话音通信功能;

5)能够通过公众通信网与省政府应急平台及其他应急平台互联,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容灾

中心,省级应急平台容灾中心系统切换时间应尽可能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