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社 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 2 年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

1
APP 28 2020 7 8 50 7 10 1522 15 2018 4 1+3+N 12345 ? 2019 1 184 188 1081541.54 2617.07 20 108 2000 184 2019 1 10 20 10 228 7 15 2 18 10 13 1 201 100 2014 >>> 。” 7 1 ”。 2 6 80 10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Dec-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新民晚报社 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 2 年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 ...img1.xinmin.cn/xmwb/2020-07-15/60715.pdf2020/07/15  · 188 号两处楼宇消防水表持续产

今日投诉

记者调查

现场目击

小区惊现“一丘之貉”还咬伤人近期夜间成群出没 野保与居住安全如何兼顾引思考

新民晚报社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上海广播电视台新民 APP

联合主办

第 28届

6

本版编辑 / 胥柳曼 视觉设计 /黄 娟2020 年 7月 15日 /星期三

人人人民民民城城城市市市人人人民民民建建建人人人民民民城城城市市市为为为人人人民民民

2020特别报道

上海媒体优秀品牌

1111111111111111111111122222222222222222222222333333333333333333333331111111111111111111111199999999999999999999999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夏年 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热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线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令

“有居民被‘野兽’咬伤,小区

快成野生动物园了。”松江区米兰诺贵都的业主周女士日前致电夏

令热线,反映小区内出现较多野生动物,晚上 7点后和早上 8点

前,经常“大摇大摆”成群结队地出没在步道上、花园里、水池边,

起码有十几只,也有人说几十只,还咬人。

安营扎寨并非偶然周女士提到的“野兽”,有的居

民说是黄鼠狼,有的说是狗獾,还

有人猜测是狸猫,它其实是上海土生土长的野生物种———“一丘之

貉”的貉。昼伏夜出,食性杂,穴居好打洞。周女士等 50个居民曾成

立“小区的貉解决群”,曹小姐被咬

伤的照片和打疫苗记录 7月 10日出现在这个群,引起更多居民担

忧。绿化美、生态好,宜居的不仅是居民,也吸引野生动物前来安营扎

寨,群里常有居民上传成群貉活动的照片和视频。人和动物怎样和谐

相处摆到了居民和社区管理者的面前。

米兰诺贵都有居民 1522户,小区中央人车分流,绿化灌木茂

密,品种多,当了 15年物业经理的马晓华引以为傲。这两天,他忙于

接待松江区绿化市容野保部门人

员和复旦大学专家,街道居委也多次前来查看。“小区 2018年就发现

过貉,起初一两只,可能从隔壁别墅区窜来,居民认为小区环境好,

并没在意,反而是半夜蛙鸣引来不少投诉。这次貉伤人,街道和居委

都很重视,请来专家查看。”专家认

为,小区生态较好,有蛙叫虫鸣,有花果飘香,食物链丰富,还有人投

喂,吸引野生貉定居繁衍。

有人害怕有人投喂“长得挺可爱,看上去萌萌的,

孩子们还挺喜欢,也很好奇。”貉伤

人事件之前,不少居民更倾向于保护野生动物,还有爱猫的老人定时

定点投喂猫粮。在发现貉抢食猫粮之后,老人担心猫咪受到伤害,猫

粮反而投喂得更多了。“都说貉胆小,但晚上六七点

后,三五成群地在你面前晃过,夜

里打手电照它,也不躲。但它们很警惕,与人保持距离,眼睛发亮,冒

着冷光。”有居民担心小区貉越来越多,不仅伤人,晚上突然从灌木

丛中窜出,也容易吓到居民。昨天下午 4点半,记者来到小

区,看到不少家长正带着孩子在中

央庭院玩耍,个别小学生没有家长的陪伴,也在互相嬉闹,并没有发

现貉。在物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距嬉闹小学生只有三五

米远的竹林里,在配电房水泥楼梯的下面,隐藏着一个土洞。一个灰

色的脑袋探出来,又迅速缩了回

去,洞穴中传来一阵骚动声,回音很长,不排除还有别的出口。在洞

口附近,与貉经常出没的池塘边石头上,明显还能看到食物残渣和动

物粪便。本报记者 王军 志愿者 熊伟康

台风暴雨中,如果路上

出现积水或倒伏树木,怎么处理?以前,一个部门可能要

向不同的上级部门重复“填表”汇报。今天起,“1+3+N”

之防汛防台应用场景在全市推广,改“繁文缛节”为“一键

办理”。

记者从市住建委获悉,防汛防台应用场景有市、区、

街道(镇)三个平台,使用层级还进一步延伸到了村和居

委。所有政务人员,不论本职工作是否与防汛有关,只要

发现道路积水、树木倒伏等险情,手机操作进入平台,就

可拍照上传,一键直报。

自动识别灾情“这样一来,报灾情的

人员大幅增加。”率先试行

防汛防台应用场景的仙霞街道防汛指挥部朱翔宇介

绍,街道原来报告灾情的只有几个人,现在街道所有政

务人员都成了灾情报告员,

更全面、精准。此外,普通市民也可向 12345 市民热线、

新闻媒体、网络等渠道报告灾情,防汛防台应用场景都能“识别”。有

些地方的灾情即使没人发现,只要有相应的监测设备,应用场景也会

智能识别。如低洼地方的道路积

水,智能检测设备就能借助

图像识别技术,判断积水深度和险情程度。

与以往收到灾情层层流转不同的是,应用场景“识

别”灾情后,能自动启动预案,派单至相应部门。如针对

道路积水,防汛防台应用场

景就能智能分析需要哪些排水设备和抢险物资,并就近

配备相应物资和设备的仓库地址及前往灾情点的最优路

径。派单后,会自动跟踪灾情处置情况。为了提高处置效

率,还能瞬时建群,让各职能部门人员合力行动。

避免重复汇报“这个系统很实用!”朱

翔宇说,以往灾情出现后,街

道向不同职能部门汇报,要重复填写,而使用防汛防台

应用场景后,系统自动跟踪处置进展,各职能部门都可

以调看,“不但基层省去了重

复劳动,上级查看也更简洁明了”。

防汛防台系统在区和街

镇平台的开发是“一网统管”三年行

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形成汛期全过程、全天候、全流程的管理、作业闭

环思路。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一网统管”还将房屋管理、建

设管理、城市管理领域内各类风险、隐患实时汇聚、系统集成,外接气

象、水务等信息,对风险隐患综合判

定,分色(红、黄、蓝)分级(严重、一

般、轻微)显示,精确感知各类风险。

本报记者 罗水元 杨玉红

平日里很少使用的消防水管

并没有发生紧急情况,为何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产生上百万元水费?日

前,本报夏令热线接到一起“拖欠水费达百万元”的投诉。来自虹口

区的潘先生致电表示,自己在查抄水表时发现,虹口区怡景大厦的消

防水管出现异样,一年多产生百万元欠费,迟迟无人缴纳。

两处消防水管漏水?

投诉人潘先生是城投水务集团虹口供水管理所的一名“居民水

管家”。从 2019年 1月起,他负责片区所属的中山北一路 184 号和

188 号两处楼宇消防水表持续产生 水 费 , 至 今 分 别 累 积 了

1081541.54元和 2617.07元欠款。

潘先生根据用水量推测,这些

消防用水之所以产生如此高昂的

费用,很可能是漏水所致。“我多次与这两栋楼共同的物业公司沟通,

但都没什么效果。”潘先生说,物业负责检修此处消防水管,自来水公

司只管到水表,如果要上门检测,需要物业的委托书。看着水费日渐

增长、消防用水日夜白流,潘先生

心中焦急不已。

一水表使用记录达20年记者了解到,依据《上海市消

火栓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单位

消火栓、居民住宅区室内消火栓,由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落实专

人维护和保养。即便有漏水,为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产生了超过

百万元水费呢?带着疑问,记者昨

天来到城投水务虹口所了解情况。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已多次就

这笔水费联系有关物业,但对方的态度并不明朗。提到 108万元巨额

水费,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张

详细的水费记录表,从中可以看出,自 2000年开始,中山北一路

184 号的消防水表就产生了水费记录,而在最近十年的多个年份都

有持续用水的记录,从 2019年 1

月至今,产生了高额费用。

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依据

《上海市消火栓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使用消火栓

的,应当向供水单位补缴 10倍的供水水费。所以,这 20年来该处消

防水表产生的水费,都是以实际用水量的 10倍计算的,因此款项特

别高昂。记者随后走访了怡景大厦的

物业管理方百特物业,相关负责人称,并不知晓此前自来水公司曾上

门催缴,后续将会委托自来水公司上门检修,并与业主方协商,落实

费用的具体承担责任。本报记者 杨硕 志愿者 金彦彤

虹口区金女士: 华严路 228

弄小区几乎每幢房的屋顶都漏水,每次都是小修小补,不解决根

本问题,要求整体处理。

浦东新区刘先生: 两港大道

三三公路向西,在进行路面改造,

在原铲除的绿化垃圾上铺设钢筋

水泥,后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黄浦区潘先生:7月 15日 2

时 18分,在淮海中路的香港广场打

车,要去武宁南路余姚路,告知出租车司机目的地后,遭到对方拒载。

闵行区吴女士: 浦江镇陈行公路道路拓宽加高后, 下雨天水

位较高,导致居民家中雨水倒灌,

地址为苏民村 10组 13号。

长宁区刘女士: 天山路威宁

路有一处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

浦东新区宋女士: 合庆镇直属村1队凌北宅201号有约100平方

米违建,2014年当地拆违办要求搭建者自行拆除部分,现仍有两间棋

牌室未拆除,影响居民生活。

志愿者 熊伟康 苏孜颖 整理

动物专家建议>>>

保持距离莫投喂 “既要保野生动物安全,也要

让居民住得安心。 ”面对居民们的求助,向阳桥居民区书记徐巧林首

先向居民宣传了“7月 1日松江区被划定为野生动物禁猎区” 的通

告,貉是国家保护动物,种群比较脆弱,禁止猎捕。他请居民放心,已

准备了诱捕的笼子,捕捉后将交给野保部门去野外放生。

上海动物园专家徐正强博士指出, 城市外扩和绿色生态建设拉

近了居民和野生动物的距离,松江、

闵行和青浦都出现了类似 “冲突”。

在 2至 6月的繁殖期, 貉有护崽的本能,具有一定攻击性。 他建议,居

民要与貉等野生动物保持安全距

离, 有关部门应在貉经常出没之处设置警示牌;提醒居民,再可爱也勿

接近;不要投喂,及时处置垃圾。 上海动物园附近原有约 80只野生貉,

但现在只有十多只, 种群会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过多干预。如被抓伤咬

伤,应及时就医打疫苗。对貉的自然洞穴,切勿人为封堵,以防貉迁至居

民楼中,引来更多麻烦。

徐正强认为, 在生态多样性

面前,考验的是城市治理能力,应寻求人和动物长期共存、 人与自

然和谐共处之道。本报记者 王军

新型防汛防台应用场景今起在全市推广

报灾员大增

派单流程快

无人用水表 为何大厦“欠费”百万?虹口水务部门:消防用水若被擅用,需补缴 10倍费用

▲ 米兰诺贵都内的凉亭后面,就有貉的土洞 本报记者 王军 摄

小区居民拍摄

到的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