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潮汐 杨靖宇三次被冠以 -...

1
杨靖宇曾三次被冠以“民族英 雄”称号。他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 检验的,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936年6月30日《救国时报》 发表《民族英雄杨靖宇》,文中 说:“杨靖宇与赵尚志、王德泰等 成为东北人民惟一有希望、有信仰 的能有把握收复失地的民族 英雄”,“杨司令是东北三省 第一个执行游击战术的人”、 “是东北反日反帝战争的坚 我国话剧 历史上第一次 正 式 出 现“ 谢 幕 ”, 是1940年 春 天, 国 立 戏 剧学校(校长余 上 沅、 教 务 主 任曹禺)第三届 毕业生汇报演 出,在重庆公演 话剧《岳飞》;当 时,各国驻华大使几乎都到场观看。因此 这场演出按照西方的习惯,幕落后,在满 场掌声中,又拉开大幕,全体演员出台向 观众“谢幕”。我国话剧演出从此开始有了 “谢幕”的形式。 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演出结束后的 “谢幕”,还是从20世纪50年代才普遍实行。 一个最生动的例子是由我的干妈新凤 霞提供的。她说:“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戏 曲演员从来不懂得什么叫‘谢幕’。1951年 我在北京石景山新剧场公演评剧《刘巧儿》。 演完闭幕后,听见台下观众一个劲儿地拍 手叫好,不愿走散。工厂领导对我说,观 众们的意思,还要让我上台前跟大家见面, 表示感谢。这就叫做‘谢幕’。我就是不出 去。心想:我演完三个小时,也卖尽了力气, 观众拍手叫好感谢我本是应该的。演戏的 站在台上拼命、看戏的安安稳稳坐着一动 也不动,为什么反而让我再去谢他们呢?” “这事情弄得很僵。厂领导只好上台讲 了几句话:同志们!谢谢大家啦!你们欢迎 新凤霞,她也很感谢!因为她下了场,太累 啦,头晕啦,就不再出来感谢大家啦!” 新凤霞直到观摩了苏联国家芭蕾舞团 在北京的公演以后,才认识到“谢幕”的 意义。 20世纪50年代中,乌兰诺娃来新中国 巡回演出,文化部安排新凤霞参加接待。有 关部门为此开会传达:“大家必须注意了! 演出中间,不可以胡乱发声叫好;演出结 束时要热烈鼓掌,不要走散,闭幕后应该 再次欢迎演员们谢幕。这是国际礼貌,是 现代的规矩。希望大家遵守,坚持到底!” 公演后,乌兰诺娃出场“谢幕”的舞 姿实在太漂亮了!全场有节奏的掌声拍个不 停。苏联国家芭蕾舞团共谢幕8次之多。每 一次谢幕的队形、动作都不一样,各有特色, 美极了。这简直把中国观众都迷住。有了 这样好的范例,“谢幕”的规矩就迅速在中 国各地推广开来。 倪良端 决领导者”。《救国时报》是中国共 产党在法国巴黎出版的中文报纸, 创刊于1935年9月21日,廖焕星、李 立三、陈潭秋先后任主编。该报十 分重视报道国内外的抗日斗争,特 别注重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报道。由 于该报的宣传,被敌人封锁严密的 东北战场战况才为世人所知。 1946年,经东北民主联合政府 批准,安葬杨靖宇忠骨的濛江县改 称靖宇县。县政府为杨靖宇修了墓, 召开了公祭大会,在墓前枪毙了汉 奸王士洪、桑文海和告密者李正新、 赵廷喜。公祭大会致悼词《告各界 同胞书》,悼词中说:“抗日先烈杨 公靖宇,他是抗日联军的司令…… 他的死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中 华民族……他是民族英雄,他是优 秀的中华男儿、黄帝子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找 到了杨靖宇的遗首,在他生前战 斗过的通化市东北修建了占地2万 平 方 米 的 陵 园。1958年2月23日, 在他殉国18周年这天,中共中央 在这里隆重举行杨靖宇公祭安葬 大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 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朝鲜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袖金日成 送了花圈。“沉痛悼念民族英雄杨 靖宇同志”,“民族英雄杨靖宇同志 千古”等挽联和题词多幅。杨靖 宇的英名得以褒奖,他为国家为 民族的英勇事迹得以昭告天下。 楼适夷原名楼建南,1905年生于 浙江余姚,2001年谢世于北京,整整 活了96岁。楼老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 中,既受过囹圄之苦,又尝尽了颠沛 流离的滋味,但始终在革命文化战线 上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当年,笔者看到上世纪30年代时 中国作家给苏联的一份致敬电,上面 有我叔耶林(张眺)和楼老的名字。 我知道楼老是左联成员。于是,萌发 了给楼老写信的念头。信中试探地问 楼老是不是认识一个叫叶林(耶林) 的左联成员。没想到,他很快给我复 了信。信中说:“认识叶林, 1932年夏天, 冯雪峰通知我去告诉叶林,当天晚上 国民党要来逮捕叶林,要他马上转移。” 还说:“我接到任务后,马上到叶林住 处附近,租了一间旅舍,叫茶房马上 送信去给叶林。”叶林由于楼老的及时 通知,逃脱了国民党的逮捕,不久就 被中央派往赣东北苏区去了。 楼老当时还主动打听叶林的生死 下落,冯雪峰告诉他:叶林是苏区肃 反时死的。楼老写信告诉我时,还劝 我:“不要难过,革命中这类事很多的。” 我收到信后十分感动。在“千万不要 忘记阶级斗争”的年代,有些人对此 类事躲之恐不及,楼老竟热情打听我 叔的事,并深情地劝我,是何等的难 能可贵啊! 1979年初,我把我知道的先叔的 经历,写了一份资料寄给楼老。 楼老看了我的资料,主动找了当 时尚未平反的阳翰笙和丁玲去核实, 并积极帮我找当年在赣东北苏区认识 叶林的老同志,不久便找到了上海纺 织局的顾问赵平。赵平在苏区与叶林 一起工作过,赵平证明叶林冤死,使 叶林得以平反昭雪。 楼老一生为文学创作和出版事业 作出了巨大贡献,给我们留下了丰硕 的精神财富。同时,他做事认真负责、 待人宽厚仁慈的高尚人品,足以为后 世的楷模。 近日在广州博物馆开幕的《鲁迅生平与创作》展览中,展出 了鲁迅写给许广平的书信手札、鲁迅去世前一天写的“绝笔信”(复 制品)以及鲁迅儿时佩戴的银饰等一批珍贵文物。 “我对于名誉、地位,什么都不要,只要枭蛇鬼怪够了。” “枭 蛇鬼怪”又被称为“小鬼”、“害马”,就是鲁迅眼里的许广平。 在此次展览中,有一件书信手札是鲁迅写给许广平的,其中印记 着鲁迅对许广平称呼上的这个习惯。鲁迅写道: “此地四无人烟, 图书馆中书籍不多,常在一处的人,又都是‘面笑心不笑’,无 话可谈,真是无聊之至。海水浴倒是很近便,但我多年没有浮水了; 又想,倘使害马在这里,恐怕一定不赞成我这种举动,所以没有 去洗……” 最令人关注的是,展览中还展出 了鲁迅写于1936年10月18日凌晨的 绝笔信(复制品),这封信写给好友内 山完造,让内山帮忙请医生前来诊治。 信中用日文写道: “老板几下:没想 到半夜又喘起来。因此,十点钟 的约会去不成了,很抱歉。拜 托你给须藤先生挂个电话,请 他速来看一下。草草顿首L拜 十月十八日。”记者看到,信上 字迹很难分辨,笔力不深,草 草书写,可以想见当时鲁迅身 体已极度虚弱。写完这封信的次 日,鲁迅就与世长辞了。 南昌起义军南下途中 第一个 大胜仗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成功后,起义军即按中共中央预定 计划,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其间取道瑞金,在瑞金境内打 了个大胜仗。 8月25日,以贺龙为军长(兼代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 的第二十军,到达瑞金东北15公里的壬田镇,在大垄里与堵截起 义军的“讨共第八路军”右路总指挥钱大钧部五个团遭遇。贺龙 亲率所部一个团与敌接战,第九军军长朱德也率约一连人投入战 斗。数小时后,以叶挺为军长(兼起义军前敌总指挥)的第十一 军一个团也赶到参战。起义军不畏强敌,越战越勇。下午6时许, 敌人开始往瑞金及会昌方向溃退。起义军兵分三路追敌而去,直 至瑞金西南30公里的谢坊,逼近会昌城才停下。这一仗,起义军 以少胜多,击破敌人三个团,是南下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战斗 中,第九军参谋长冉国平、第二十军一师三团团长余愿学壮烈牺牲, 长眠于瑞金。 翌日,起义军进占瑞金城。为除后顾之忧,起义军又以瑞金 为大本营,于8月30日发起会昌战斗,将钱大钧部主力完全击破。 瑞金、会昌战斗的胜利,锻炼了新生的人民军队,扩大了 南昌起义的影响。与此同时,解除了起义军南征的后顾之忧, 为起义军领导机关议决、调整一系列政策策略,赢得了宝贵的 时间和空间。 鲁迅绝笔信 广州 亮相 李 培 史凤玲 邓玉梅 曹春荣 陈明远 ——壬田战斗 杨靖宇三次被冠以 的称号 世纪 潮汐 4 本版编辑:黎德雄 美术编辑:汪襄阳 2009 7 22 日第 891 J I N G Z H O U K A N D A N G S H I X I N X I B A O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Oct-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世纪潮汐 杨靖宇三次被冠以 - gov.eastday.comgov.eastday.com/images/thumbnailimg/month_1408/201408251848… · 立三、陈潭秋先后任主编。该报十 分重视报道国内外的抗日斗争,特

杨靖宇曾三次被冠以“民族英

雄”称号。他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

检验的,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936年6月30日《救国时报》

发表《民族英雄杨靖宇》,文中

说:“杨靖宇与赵尚志、王德泰等

成为东北人民惟一有希望、有信仰

的能有把握收复失地的民族

英雄”,“杨司令是东北三省

第一个执行游击战术的人”、

“是东北反日反帝战争的坚

我 国 话 剧

历史上第一次

正式出现“谢

幕”,是1940年

春天,国立戏

剧学校(校长余

上沅、教务主

任曹禺)第三届

毕业生汇报演

出,在重庆公演

话剧《岳飞》;当

时,各国驻华大使几乎都到场观看。因此

这场演出按照西方的习惯,幕落后,在满

场掌声中,又拉开大幕,全体演员出台向

观众“谢幕”。我国话剧演出从此开始有了

“谢幕”的形式。

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演出结束后的

“谢幕”,还是从20世纪50年代才普遍实行。

一个最生动的例子是由我的干妈新凤

霞提供的。她说:“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戏

曲演员从来不懂得什么叫‘谢幕’。1951年

我在北京石景山新剧场公演评剧《刘巧儿》。

演完闭幕后,听见台下观众一个劲儿地拍

手叫好,不愿走散。工厂领导对我说,观

众们的意思,还要让我上台前跟大家见面,

表示感谢。这就叫做‘谢幕’。我就是不出

去。心想:我演完三个小时,也卖尽了力气,

观众拍手叫好感谢我本是应该的。演戏的

站在台上拼命、看戏的安安稳稳坐着一动

也不动,为什么反而让我再去谢他们呢?”

“这事情弄得很僵。厂领导只好上台讲

追忆楼适夷的

一段往事

张以谦

了几句话:同志们!谢谢大家啦!你们欢迎

新凤霞,她也很感谢!因为她下了场,太累

啦,头晕啦,就不再出来感谢大家啦!”

新凤霞直到观摩了苏联国家芭蕾舞团

在北京的公演以后,才认识到“谢幕”的

意义。

20世纪50年代中,乌兰诺娃来新中国

巡回演出,文化部安排新凤霞参加接待。有

关部门为此开会传达:“大家必须注意了!

演出中间,不可以胡乱发声叫好;演出结

束时要热烈鼓掌,不要走散,闭幕后应该

再次欢迎演员们谢幕。这是国际礼貌,是

现代的规矩。希望大家遵守,坚持到底!”

公演后,乌兰诺娃出场“谢幕”的舞

姿实在太漂亮了!全场有节奏的掌声拍个不

停。苏联国家芭蕾舞团共谢幕8次之多。每

一次谢幕的队形、动作都不一样,各有特色,

美极了。这简直把中国观众都迷住。有了

这样好的范例,“谢幕”的规矩就迅速在中

国各地推广开来。

倪良端

决领导者”。《救国时报》是中国共

产党在法国巴黎出版的中文报纸,

创刊于1935年9月21日,廖焕星、李

立三、陈潭秋先后任主编。该报十

分重视报道国内外的抗日斗争,特

别注重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报道。由

于该报的宣传,被敌人封锁严密的

东北战场战况才为世人所知。

1946年,经东北民主联合政府

批准,安葬杨靖宇忠骨的濛江县改

称靖宇县。县政府为杨靖宇修了墓,

召开了公祭大会,在墓前枪毙了汉

奸王士洪、桑文海和告密者李正新、

赵廷喜。公祭大会致悼词《告各界

同胞书》,悼词中说:“抗日先烈杨

公靖宇,他是抗日联军的司令……

他的死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中

华民族……他是民族英雄,他是优

秀的中华男儿、黄帝子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找

到了杨靖宇的遗首,在他生前战

斗过的通化市东北修建了占地2万

平方米的陵园。1958年2月23日,

在他殉国18周年这天,中共中央

在这里隆重举行杨靖宇公祭安葬

大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

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朝鲜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袖金日成

送了花圈。“沉痛悼念民族英雄杨

靖宇同志”,“民族英雄杨靖宇同志

千古”等挽联和题词多幅。杨靖

宇的英名得以褒奖,他为国家为

民族的英勇事迹得以昭告天下。

楼适夷原名楼建南,1905年生于

浙江余姚,2001年谢世于北京,整整

活了96岁。楼老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

中,既受过囹圄之苦,又尝尽了颠沛

流离的滋味,但始终在革命文化战线

上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当年,笔者看到上世纪30年代时

中国作家给苏联的一份致敬电,上面

有我叔耶林(张眺)和楼老的名字。

我知道楼老是左联成员。于是,萌发

了给楼老写信的念头。信中试探地问

楼老是不是认识一个叫叶林(耶林)

的左联成员。没想到,他很快给我复

了信。信中说:“认识叶林,1932年夏天,

冯雪峰通知我去告诉叶林,当天晚上

国民党要来逮捕叶林,要他马上转移。”

还说:“我接到任务后,马上到叶林住

处附近,租了一间旅舍,叫茶房马上

送信去给叶林。”叶林由于楼老的及时

通知,逃脱了国民党的逮捕,不久就

被中央派往赣东北苏区去了。

楼老当时还主动打听叶林的生死

下落,冯雪峰告诉他:叶林是苏区肃

反时死的。楼老写信告诉我时,还劝

我:“不要难过,革命中这类事很多的。”

我收到信后十分感动。在“千万不要

忘记阶级斗争”的年代,有些人对此

类事躲之恐不及,楼老竟热情打听我

叔的事,并深情地劝我,是何等的难

能可贵啊!

1979年初,我把我知道的先叔的

经历,写了一份资料寄给楼老。

楼老看了我的资料,主动找了当

时尚未平反的阳翰笙和丁玲去核实,

并积极帮我找当年在赣东北苏区认识

叶林的老同志,不久便找到了上海纺

织局的顾问赵平。赵平在苏区与叶林

一起工作过,赵平证明叶林冤死,使

叶林得以平反昭雪。

楼老一生为文学创作和出版事业

作出了巨大贡献,给我们留下了丰硕

的精神财富。同时,他做事认真负责、

待人宽厚仁慈的高尚人品,足以为后

世的楷模。

近日在广州博物馆开幕的《鲁迅生平与创作》展览中,展出

了鲁迅写给许广平的书信手札、鲁迅去世前一天写的“绝笔信”(复

制品)以及鲁迅儿时佩戴的银饰等一批珍贵文物。

“我对于名誉、地位,什么都不要,只要枭蛇鬼怪够了。”“枭

蛇鬼怪”又被称为“小鬼”、“害马”,就是鲁迅眼里的许广平。

在此次展览中,有一件书信手札是鲁迅写给许广平的,其中印记

着鲁迅对许广平称呼上的这个习惯。鲁迅写道:“此地四无人烟,

图书馆中书籍不多,常在一处的人,又都是‘面笑心不笑’,无

话可谈,真是无聊之至。海水浴倒是很近便,但我多年没有浮水了;

又想,倘使害马在这里,恐怕一定不赞成我这种举动,所以没有

去洗……”

最令人关注的是,展览中还展出

了鲁迅写于1936年10月18日凌晨的

绝笔信(复制品),这封信写给好友内

山完造,让内山帮忙请医生前来诊治。

信中用日文写道:“老板几下:没想

到半夜又喘起来。因此,十点钟

的约会去不成了,很抱歉。拜

托你给须藤先生挂个电话,请

他速来看一下。草草顿首L拜

十月十八日。”记者看到,信上

字迹很难分辨,笔力不深,草

草书写,可以想见当时鲁迅身

体已极度虚弱。写完这封信的次

日,鲁迅就与世长辞了。

南昌起义军南下途中

第一个大胜仗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成功后,起义军即按中共中央预定

计划,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其间取道瑞金,在瑞金境内打

了个大胜仗。

8月25日,以贺龙为军长(兼代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

的第二十军,到达瑞金东北15公里的壬田镇,在大垄里与堵截起

义军的“讨共第八路军”右路总指挥钱大钧部五个团遭遇。贺龙

亲率所部一个团与敌接战,第九军军长朱德也率约一连人投入战

斗。数小时后,以叶挺为军长(兼起义军前敌总指挥)的第十一

军一个团也赶到参战。起义军不畏强敌,越战越勇。下午6时许,

敌人开始往瑞金及会昌方向溃退。起义军兵分三路追敌而去,直

至瑞金西南30公里的谢坊,逼近会昌城才停下。这一仗,起义军

以少胜多,击破敌人三个团,是南下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战斗

中,第九军参谋长冉国平、第二十军一师三团团长余愿学壮烈牺牲,

长眠于瑞金。

翌日,起义军进占瑞金城。为除后顾之忧,起义军又以瑞金

为大本营,于8月30日发起会昌战斗,将钱大钧部主力完全击破。

瑞金、会昌战斗的胜利,锻炼了新生的人民军队,扩大了

南昌起义的影响。与此同时,解除了起义军南征的后顾之忧,

为起义军领导机关议决、调整一系列政策策略,赢得了宝贵的

时间和空间。

『谢幕』在我国是何时开始的

鲁迅绝笔信 广州亮相李 培 史凤玲 邓玉梅

曹春荣

陈明远

——壬田战斗

杨靖宇三次被冠以 的称号

世纪潮汐

4本版编辑:黎德雄 美

术编辑:汪襄阳

2 0 0 9年 7月 2 2日第8 9 1期

ji

ng

zh

ou

ka

n

da

ng

sh

i

xi

nx

ib

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