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來 台灣師大數學系 - tnst.org.t自由時報 科技新聞超連結 製作中...

62
台灣全民科學素養的播種 台灣全民科學素養的播種 林福來 林福來 台灣師大數學系 [email protected] 台日科普教育研討會,台北科技大樓,2008/07/01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Jan-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台灣全民科學素養的播種台灣全民科學素養的播種

    林福來林福來

    台灣師大數學系

    [email protected]

    台日科普教育研討會,台北科技大樓,2008/07/01

  • 2

    壹、默默耕耘

    幾十年來,科普教育的默默耕耘者(民間/政府)科學月刊 (1970~)天下文化出版,科普讀物 (1982~)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 (1986~)… 等等

  • 3

    貳、積極播種

    國科會近年來播下的種子:

    1. 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2005~)2. 科學季(週)(2000~)3. 大師科普講座系列(2002~)4. 大眾科普活動專題計畫

    5. 科學志工與經濟–案例6. 科技大觀園網站(2006/12/15)正式上線對外開放7. 發行科普刊物

  • 4

    1.台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 (2005~)

    理念

    科普傳播事業的蓬勃發展是國民科學素養提升的重要指標

    策略

    經由補助科普傳播內容的產製,與先進國家科普傳播組織的國際合作,發展本土科學傳播的理論、知識、與技巧,培育科學、傳播科技整合的各級人才。

  • 5

    科普材料

    科普人才

    表現技術

    科普市場

    誘因基本元素 傳播單位媒體

    政府 民間 政府 民間政府 民間

    科普管道

    講演

    展覽、活動

    電子媒體

    平面媒體

    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推動架構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推動架構

  • 6

    方案方案(1)(1)補助國內媒體製作案(2006~2007)

    電視科普影片 (15案)廣播科普節目 (5案)報紙、電子報之科學新聞報導 (9案)

  • 7

    呈現大眾關切的重點,探索其中科學成份及影響。

    將網路上難辨真假的留言,以實驗來

    還原真相!

    深入報導近三週內所發生具話題性的科學新知 。

    2分鐘看科學,科學大解碼為您解開

    科學密碼。

    結合防災救災之社會資訊系統述說地震的故

    事。

    內容融合地質、生態、考古方面的知

    識。

    簡介

    96年10月6日~97年3月29日

    第一季96年7月7日~11月16日

    第二季97年2月15日~3月29日

    96年2月28日~97年2月20日

    96年2月22日~97年2月1日

    97年3月29日~5月3日

    97年3月16日~3月30日播映日期

    每週六晚間9點30分每週三晚間6點每週三文教版C8每週四、五晚間19:00~19:30時段每週六晚間10點每週五下午5點播出時段

    大愛電視台公共電視台聯合報ETTodayETToday公共電視台播映頻道/報刊

    《發現》《流言追追追》《新聞中的科

    學》《科學大解碼》《台灣的脈動》

    《熱帶冰河台灣》

    計畫名稱

    大愛衛星電視(股)公司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基金會

    聯合報(股)公司

    東森電視(股)公司

    卓維全方位三九五二工作室

    受補助單位

    電視科學節目電視科學節目科學新聞報導-報

    紙科學新聞報導-電視科學教育影片科學教育影片類別

    台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

    2006 媒體製作試辦方案執行進度

    7

  • 8

    每周三C4版 (全版)「新聞中的科學」聯合報

    每周四C4版 (全版) 「看中時、愛科學」科普報導計畫

    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97年5月於大愛一台、大愛二台新聞時段播出

    從小乾坤到大乾坤—科技‧人類‧大自然

    慈濟基金會

    每週四至週日晚間 7:40 時段,在東森電視57頻道ETtoday台播出

    科學大解碼東森電視

    新聞報導類(96年補助)執行進度名稱執行單位

    台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

    媒體製作試辦方案執行進度

  • 9

    台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96 年度補助計畫執行進度(2007)

    (影片類)

    製作中奈米機器人和利得多媒體

    製作中數位動畫「Formosa科學探險隊」中華卡通製作中蟲蟲總動員台大昆蟲系

    修訂中北得拉蔓二部曲傳奇

    製作中普科秀躍獅

    製作中海洋世紀〈上篇〉認識海洋生態主張

    製作中台灣大地奧秘大愛衛星電視

    製作中面對台灣的真相東森電視

    製作中預約未來超能力公共電視

    執行進度計畫名稱執行單位

  • 10

    台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96 年度補助計畫執行進度(2007)

    (新聞報導類)

    製作中「健康百寶箱」健康醫學節目台北健康電台

    (放棄簽約)〈台灣科技第一讚!〉台語科普報導計畫

    綠色和平電台

    製作中「科學Easy Learn」網路暨電子報專欄

    遠流《科學人》雜誌

    製作中科技新聞超連結自由時報

    (放棄簽約)「兒童科學樂園」專刊企畫案國語日報

    每周三C4版 (全版)「新聞中的科學」聯合報

    每周四C4版 (全版) 「看中時、愛科學」科普報導計畫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97年5月於大愛一台、大愛二台新聞時段播出

    從小乾坤到大乾坤—科技‧人類‧大自然

    慈濟基金會

    每週四至週日晚間 7:00 至7:30 時段,在東森電視57頻道ETtoday台播出

    科學大解碼東森電視

    執行進度計畫名稱執行單位

  • 11

    台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

    96 年度補助計畫執行進度(2007)

    (節目類)

    製作中科學少男少女天藝數位影音

    製作中發現大愛衛星電視

    製作中親子玩科學得霖傳播

    執行進度計畫名稱申請單位

  • 12

    方案方案(2)(2)國際合作製播科普影片/節目 補助案

    以人才培育與交流共事為基礎

    國內與國外媒體製作機構及學者專家合組

    團隊。

    希望能邀請國外著名媒體,像NHK, Discovery, BBC,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等合作。

    推動中

    2008有5個團隊提案,目前審查中。

  • 13

    方案方案(3)(3)科普傳播人才培育計畫(2001~)

    補助大學校院開設科學傳播學程、培訓班與工作坊。培養具大專科技背景的人才,進修科普傳播事業。

  • 14

    46高級班

    80中級班105初級班

    其中有5位結訓學員已實際從事科普節目製作工作

    (2) 科普知識報導專班(交通大學) (2003~2006)

    共培訓330名學員(含科學人與傳播人)

    (1)科普節目製作人才培訓班(政治大學) (2001~2007)

  • 15

    2.科學季(週) (2000~)目的:透過生動活潑的展示或活動,促進全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與了解。

    展示設計原則:

    展示方式多樣化:設計動態之活動如互動裝置、3D

    動畫、互動影片、動手做、虛擬實境、及演講等。

    特色:

    展示軸線採主題式。

    產、官、學、研、民間團體通力合作。

    對象:以中小學生、社會大眾為主。

    時間:暑假(台北)

  • 16

    國科會歷年所辦科學季特展

    高互動展品,但展品國人自製本會、

    資料來自各部會多樣性台灣2006

    互動展品為主,但泰半購自國外教育部、本會探索物理博覽會2005

    平面為主融合科技、產業、文藝

    文建會、教育部、經濟部、文化總會、本會

    形2004

    高互動展品,但展品國人自製本會、

    資料來自各部會科技台灣驚嘆號2007

    平面為主

    部會共同主辦

    農委會、教育部、經濟部、時報文教基金會、本會

    水水台灣2003

    平面為主

    科學下鄉

    國科會基因、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

    2002

    同一主題分四個區域展覽國科會人與波

    平面為主

    參觀國家實驗室

    國科會國科會科技研究成果展 -「新世紀科技領航」

    2001

    平面為主、地震體驗國科會認識地震2000

    特色參與部會主題年度

    16

  • 17

    「2006科學季:多樣性台灣」為例

    主題:多樣性台灣

    特色:1. 「鑽石台灣」的360度環場電影加即時影像互動的高科技設計。2. 首次運用高科技、高互動、多感官的展示手法,呈現台灣豐富

    多樣的地景、動植物與文化內涵,凸顯台灣是科季之島。

    3. 展示方式多樣化,有360度即時互動影片、大富翁遊戲、影音多媒體、巨型漫畫、虛擬實境、魔幻劇場等新奇有趣的高科技設計。

    4. 為融合科技、藝術與人文的國際級、前瞻性的展覽。5. 產、官、學、研、民間團體共20位學者專家、21個政府相關單

    位、24個非政府組織團體,通力合作。

  • 18

    地科多樣性A1.骨子裡不一樣-台灣地質多樣性A2.千山萬水姿態萬千-台灣地形現象多樣性A3.大地上人留的痕跡-台灣土地利用現像多樣性生物多樣性B1.人類的生活仰賴它-生物多樣性之「價」B2.台灣有豐富的物種-生物多樣性之「島」(例:電子書)B3.何以台灣有這麼多的物種-生物多樣性之「源」B4.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生物多樣性之「歌」B5.遺傳資源是明日之星-生物多樣性之「富」(例:大富翁遊戲)B6.多樣的棲地和生態系-生物多樣性之「美」B7.明天過後-生態系如何改變-生物多樣性之「變」B8.生態的殺手-生物多樣性之「劫」B9.愛護生物多樣性人文多樣性C1.我們在不同時間走過-史前文化的多樣性C2.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基因遺傳的多樣性C3.我們有不同的想法-語言現象的多樣性C4.我們住在不同的世界-文化與家屋C5.誰決定我們是誰-原住民遷徙與改變C6.我從哪裡來-移民與歷史的多樣性C7.你信你的、我信我的-宗教的多樣性C8.百種人做千樣事-產業經濟的多樣性C9.繞這麼多路,我們還是走到了-國際參與的多樣性C10.鑽石台灣-瑰麗多彩的文化

    多樣性台灣展示架構及內容

    18

  • 19

    台北─中正紀念堂展出圓滿成功

    44則報紙、70則網路、14則電視及6則廣播主動報導本活動訊息。展覽中,根據ACNielsen 7/26~8/1的電視收視率調查,顯示全台四歲以上的人口中,有5,035,492人接觸過本展覽之活動訊息。11位駐台使節及20位駐台代表參加此一盛會,而國際科學理事聯合會新任主席也不遠千里而來。

    國際科學理事聯合會將本活動納為75週年活動之一。參觀人潮:110,033人

    高雄─96.1.19移展高雄與南部的廣大民眾見面地點: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

    參觀人數:232,976人次

    正、副總統先後親臨參觀

    各級學校踴躍參觀

    效益:

  • 20

    台灣北部、中部、南部三區分別舉辦

    2003~2008台灣北部為例:「展望」系列演講 – 主持人:孫維新教授

    “在過去五年的系列演講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年

    輕學生,包含了大學、高中,甚至國中國小同學,在

    週五下課之後背著書包到台大應力所國際會議廳搶佔

    座位,以聆聽這些傑出學者的精彩演講,我們深受感

    動,覺得台灣的科學幼苗的確正在成長茁壯。"

    3.大師科普講座系列 (2002~)

  •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2003 ~2008 春季

  • 22

    春季:明天過後-從環境變遷看地球生物的未來2007秋季:科學-永恆的追尋

    春季:觀察與認知 —心靈‧生物‧地球‧宇宙2006秋季:建構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的尖端工程

    春季:生命及其演化-是「天擇」還是「人擇」?2008

    春季:物理光耀世界Ⅰ-紀念1905物理奇蹟年的一百週年2005

    秋季:物理光耀世界Ⅱ-紀念1905物理奇蹟年的一百週年

    秋季:

    秋季:科學的極限

    春季:人與環境2004

    秋季:探索未知

    春季:生活科技2003

  • 23

    以2004秋季「科學的極限」 為例

  • 24

    中央大學物理系張元翰 系主任

    摘要:

    反物質的理論由物理學家狄拉克在1928年提出,隨後在1932年安德森的實驗中被證實。反物質有如一般物質的鏡像,具有與一般物質幾乎完全相同或相反的性質。一般認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後,反物質與正物質應該一樣多,而這些反物質可以組成與正物質相對稱的反星球,反銀河。然而,宇宙中找不到任何反物質世界的跡象。是因為我們搜尋的不夠徹底?還是另有原因造成反物質的消失?近年來有許多的實驗在研究這個問題的解答。我們將探索反物質之謎,討論可能的解答,並簡述各實驗的現況。

    2004年秋季第一場講題:探索反物質的世界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 25

    2004年秋季第二場講題:當粒子變成波 — 極低溫下原子的奇異行為

    摘要:

    1924年法國物理學家德布洛依提出了「物質波」的概念,首次大膽的將一般習以為常的粒子賦予了波的特性。但是這種又是粒子又是波動的雙重性,一般只出現於微觀或極小的尺度中,例如在原子的內部。在巨觀尺度之下是極難觀測得到的。巨觀尺度的物質波是否存在?如何產生?又如何觀測?已經成為過去二十年來物理學家的研究課題。原子物理學家發現,藉由雷射冷卻的方式可以將原子冷卻至極低溫,首度產生了用肉眼即可觀測到的物質波。本次演講將就上述巨觀尺度物質波的產生與愛因斯坦所預測的現象,以及該研究對科學發展的影響作一簡介。

    中正大學物理系韓殿君 教授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 26

    2004年秋季第三場講題:認識黑洞

    摘要:

    相對論享譽全球已近一個世紀,至今爲止,還沒有一個新的理論可以挑戰它在物理學的地位。而在這個領域裡,「黑洞」則是最能激起大衆遐想的話題。但人們也許不知道,嚴格來説,天文學家從來沒有真正觀測到黑洞。我們所觀測到的只是一些擁有巨大重力場而又非常暗的物體。黑洞到底是什麽樣的神秘人物?在這個演講裏,我將從相對論的基本概念開始,逐步介紹黑洞的一些性質,並且從天文觀測的角度提供它們可能真正存在的依據。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和觀測技術的日新月異,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就能解開黑洞的面紗。

    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蔡駿 教授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 27

    2004年秋季第四場講題:遨遊在原子與分子的世界裡

    摘要:

    包括你和我在內,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和分子所組合而成的。人類對原子與分子的觀察與操控技術在最近十多年來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使得我們不再只是原子與分子世界的旁觀者。我們可以在這個既美麗又充滿驚喜的世界裡遨遊,選定自己的目標去誘導原子與分子的結合與分離,從而製造出具有特殊性質的巨大分子與奈米結構。如果我們能夠靠自己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來善用這樣的原子與分子科技,我們必將對人類的未來做出重大的貢獻。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王玉麟所長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 28

    2004年秋季第五場講題:瞬息巨變 — 超快雷射與超強電磁場

    摘要:

    雷射每秒鐘可以產生1019個相同頻率且以相同方向前進的光子,利用光學介質的非線性效應,可以將這些光子侷限在10-13秒(十兆分之一秒)的時間範圍內。這種情況下瞬間功率高達十兆瓦特,相當於1000個核能電廠的功率。若以拋物面鏡聚焦,則相當於將整個地球表面的陽光集中照射在一根頭髮的截面上。在這樣強大的電場中,電子所受到的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023倍,相當於在黑洞邊緣所受到的重力。如此強大的電磁脈衝,已將實驗物理推到新的境界,例如將質子加速撞擊原子核以產生核融合反應,或以電子所受到的強大加速度來模擬黑洞附近的物理現象。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汪治平 研究員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 29

    2004年秋季第六場講題:Big Bang — 宇宙大爆炸

    摘要:

    宇宙論是一門探討「大尺度宇宙結構和演化」的科學,讓我們一齊來回顧宇宙論的最新發展。講題將從證實宇宙擴張的經典觀測切入,並介紹用來描述宇宙現在擴張速率的哈伯參數(Ho)。宇宙論的第二個重要參數是Ωm,它是宇宙物質密度和封閉密度的比值。運用這個參數,我們要來介紹封閉宇宙、開放宇宙、以及宇宙年齡等問題。在此,我們會回過頭來介紹愛因斯坦當年提出的靜態宇宙模型,以及為什麼他要引進宇宙常數Λ。為了要檢驗Ho、Ωm、和Λ這三個宇宙參數的一致性,天文學家進行了一系列的觀測。 讓我們一齊來檢驗這些成果,並談談為何這些結果會讓現在宇宙論和粒子物理的理論既喜且憂。

    清華大學校長徐遐生博士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 30

    2004年秋季第七場講題:極端生態 — 極端環境下的生命

    摘要:

    有生命的生物都是由核酸、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組成,高溫、低溫、強酸,與強鹼都會破壞這些分子的結構而使其失去功能活性。但是在地球上存在著許多生物能在極端的環境下存活。如生存於陸地及深海的火山和溫泉環境的「極端高溫太古生物」;生長在曬鹽場飽和的鹽滷或鹽山中的「極端高鹽太古生物」;另在人類的腸胃、牛的瘤胃,及原生動物身上,以及海底火山、北極冰層、曬鹽場、河海底泥,與地底深層有「甲烷太古生物」存在。研究極端環境微生物的生存特性與適應能力,可以讓我們了解生命的起源發展與生命的極限,也能讓人類尋求面對未來極端生態的一條出路。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賴美津 系主任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 31

    2004年秋季第八場講題:突破時空的障礙 — 談外星世界

    摘要:

    生命是甚麼?我們怎麼來的?地球生命有多特殊?甚麼樣的環境與條件造就了我們?宇宙中還有這樣的環境嗎?除了地球以外,還有別的地方有生命嗎?如果有,我們要如何在浩瀚無邊的星河裡,找到他們呢?他們是不是也在找我們?是否他們已經找到我們了?這些長久以來僅屬於宗教與哲學範疇的問題,如今我們已經能夠用科學方法,試圖加以探討。另一方面在企圖回答這些問題的同時,我們也一步步更加瞭解自己,並且思索我們這個文明在宇宙中的地位。(陳文屏)

    在我們尋找外星智慧的過程中,引發了許多的問題:1. 我們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嗎?2. 外星文明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3. 外星文明是否擁有更高的科技,以致我們用電磁波去尋找他們

    是徒勞無功?4. 外星高等文明是否可以突破時空障礙,遨遊宇宙,也早已來過

    地球,留下了無數的傳說?在這個演講中我將由信息場的物理特性,來討論這些問題的可能答案。(李嗣涔 )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陳文屏 教授台灣大學電機系(現任台大校長)李嗣涔 教授

  • 32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2007年秋季12月28日主題:科學—永恆的追尋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白果能博士講題:追瘤計畫 ─ 偵搜與追殺流竄轉移之癌細胞的新科技

    2007年春季6月8日主題:明天過後—從環境變遷看地球生物的未來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士講題:該是覺醒的時候了—談能源、環境與人類的未來

  • 33

    每場演講幾乎都是爆滿!

    清華大學校長徐遐生博士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王玉麟所長

    2003~2008春季現場聽眾24,349人,平均每場276人

  • 34

    許多高中生下課就背著書包趕來聽講。

    展望系列演講今年已進入第六年,

    有學生從國小一直聽到高中。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 35

    後續製作(1)-現場網路直播

    自2007秋季起,每場演講皆錄影存檔並置於「台大演講網」上供一般民眾

    點閱,點入以下網址後,直接點選演講標題,就可觀看演講實況

    (http://speech.ntu.edu.tw/user/vod_film.php?film_series=54&pager_Pag

    eID=3),據統計,點閱這些演講影片的人數眾多達千人,可見其科學普

    及教育成效之彰。

    而自2008春季起,「台大演講網」更提供現場網路直播,使各地民眾皆可

    同步聆聽演講。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 36

    後續製作(2)-聯合報全國教育版(C4)

    在周五晚間的演講結束之後,在下週二全國教育版(C4)會登

    出半頁的演講摘要,且由撰稿記者針對講者先做訪問,同時

    登出側寫,描繪講座的求學過程和研究興趣。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 37

    後續製作(3)-公共電視

    公共電視在每個年度系列演講進行時,都會選擇部份場次

    前來錄影轉播。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 38

    後續製作(4)-光碟與片段

    壓製光碟並編輯短片段供網路下載。

    「展望」系列科學普及演講

  • 39

    4.大眾科普活動專題計畫旨在透過創新性、通俗性及趣味性之計畫活動,提升國民對科技之認知,94及95年度以創意競賽為徵求主題,96及97年度擴增為六項主題:

    1.生活中的科學2.尖端的科學3.海洋的科學4.衛星的科學5.提升女學生科學之興趣和自信6.縮短科學學習落差,

    透過科普教育素材的研發、電腦軟體設計、科普教育人才培育、研習營、展示、演講、動手做活動、競賽等方式,提升各級學校學生及社會大眾對科技之認

    知。95年補助54件、96年補助89件計畫。

  • 40

    例如:

    在地節慶中之生活科技知識(台北教大)生活中的科學-家家都有廚房科學實驗室(致遠)弱勢家庭學童科學扎根科學夏令營(元智)偏遠地區樂高機器人推廣志工培訓(南開)國小偏遠地區原住民學童數理科學活動設計與實驗教學(慈濟)高屏地區弱勢族群科技工藝培訓計畫(樹德)泰雅族部落之大眾衛星科技教材發展(清華)製作海洋能源的多媒體科學教育網站(龍華)第8屆全國大學校院學生創意實作競賽(義守)第11屆至第15屆吳健雄科學營(2008~2012)(台師大)綠色能源-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科普計畫(銘傳)中華古機械、能源車與行走機器人之活動推廣二(中華)

  • 41

    5.科學志工與經濟 (2005~)

    科學志工實施方案旨在整合社會上對科普

    教育及科學與技術之研究、發展及推廣,

    句熱心且有經驗之人士,自願投入科學志

    願服務之工作,協助規劃推動招募及培訓

    志工,參與公、民營科學館或科學社團之

    解說(導覽)人員工作,特殊組群之科學輔導活動。

  • 42

    全民科學教育⎯科學公民 多元台灣

    科學志工與經濟科學志工與經濟--案例案例

    主題:■生態 ■偏遠部落 ■志工經濟

  • 43

    在民間愛蝶團體茂林紫蝶保護協會、台灣蝴蝶保育學會及自然生態教育基金會,長期努力致力於紫蝶生態保育之基礎下,2003年科學志工延伸資訊科技的力量,加注第五元素ICT,提供電腦空間協助建置紫蝶標記資料庫,展開魯凱紫蝶科學志願服務方案。藉著解開蝴蝶遷徙的秘密,進行生態保育之科普教育,來保護棲地,並讓魯凱族人了解自己的珍貴資產,進而促進部落整體發展

    科學志工導入ICT第五元素

    生態-台灣蝴蝶王國的再生

    43

  • 44

  • 45

    N

    ?

    ?

    ?

    ??

    ?

    高雄茂林

    台東大武

    嘉義竹崎

    雲林林內

    彰化八卦山

    台中大肚山

    苗栗火燄山

    竹南海濱

    ?

    公民科學家探索蝶道

    新竹寶山?

  • 46

    2004. 第四屆世界社會論壇(印度孟買)

    蝴蝶高速公路

    2004年,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組織的蝴蝶保育科學志工,代表台灣參加全球非政府組織在印度舉行的世界社會論壇,台灣紫斑蝶翩然飛進國際,也引起CNN、BCC與國家地理頻道的重視。 ─摘自天下雜誌(2006.04)

    科學志工建立生態保育之科普教育示範

    2007.日本創意大獎(日本東京)

    •生態廊道基礎:長期環境監測•全台第1條長達1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

    46

  • 47

    偏遠部落-海拔1500公尺的泰雅部落

    科學志工

    原住民主體意識公私協力

    2004.5

    耕耘台灣稀有文化

    縮短教育落差

    2004.8

    2005.10

    2006.3

    • 「飛書傳愛」募書送書活動

    • 艾莉風災之燭火行動─援助泰雅返鄉陪伴聯盟

    • 科學勇士的數位棧道

    • 司馬庫斯等3個部落關懷平台成立

    47

  • 48

    科學勇士

    貢獻靈巧的手、冷靜的腦,

    修築數位棧道,縱橫無窮網際,

    守護童稚純真的笑容,

    分享上帝部落的真善美,

    科學勇士的信心堅定,

    科學勇士的承諾永不改變。

    ~童嘉繪本工作室

    2006

    48

  • 49

    樂彩公司及台灣惠普等企業贊助近80%的經費及電腦

    2006.2-3e閱讀視訊關懷平台

    正式啟動

    偏遠部落電腦教室落成典禮

    要怎麼讓部落的孩子作電腦的朋友?

    49

  • 50

    整合企業類與青年類科學志工舉辦K12軟體科學營

    台積電員工擔任科學志工解說晶圓設計

    與大學及企業等合作設計中小學之資訊教育教案青年志工帶益智性團康活動

    原住民族籍及低社經學員免費

  • 51

    51

  • 52

    志工經濟-科學志工前進全球志工經濟版圖

    未來性

    實用性

    Prof M. Salamon•2002年開始協助UN推動志工經濟計畫

    •志工部門為全球第七經濟體.擁有超過一兆美元的產業規模

  • 53

    全球已加入UN志工經濟計畫共 37 國

    • $1.6* 兆美元的營運支出

    • 47.6 百萬個全職工作機會

    • 4.5% 之經濟活動人口比例

    • 7.7% 之非農業就業比例

    非營利組織衛星帳

    資料來源:”聯合國非營組織運用手冊”亞洲區會議資料

    非營利部門之主要經濟貢獻

  • 54

    科學志工產值設算

    本案科學志工數由216人成長至1,343人(2003-2006)以專業技術人員薪資估算:

    本案全數科學志工產值由新台幣4,380,083元增加至22,365,170元(2003-2006)每位科學志工產值約佔平均每人國民所得之4%

    22,365,17011,493,6219,229,3704,380,083專業技術人員薪資4,193,1122,380,7522,010,756981,948基本薪資

    16,905,8658,644,2947,142,7543,471,930平均薪資

    2006200520042003年份

  • 55

    我們科學志工

    願意以

    人文關懷為信念 科學知識為內涵

    資訊科技為力量 全球社區為場域

    積極投入志願服務行列

    與國際志工夥伴結盟

    共同創造一個人文、科學、資訊的全球新紀元

    音樂來源:凱文.柯恩/綠鋼琴/Butterfly

    科學志工的信念台灣科學志工的願景

  • 56

    6.科技大觀園網站 (2006~)http://www.nsc.gov.tw/scicircus/mp.asp

    56

  • 57

    7.發行科普刊物

    科學發展科學發展(月刊,2002~)

    http://nr.stpi.org.tw/ejournal/NSCM/NSCM.htm

    電子版點閱超過860萬篇次

    57

  • 58

    8.發行科普刊物

    《《福爾摩沙衛星二號眼中的美麗海島福爾摩沙衛星二號眼中的美麗海島--台灣台灣》》專書台灣衛星空照圖、海洋生態、地理人文景觀整合成“一圖一書",以呈現台灣特殊形貌。

    58

  • 59

    参、期待收穫

    1.已有些成果,因為1)找到對的人,負責對的事例如:

    -馬哲儒之「科學發展」(月刊)-孫維新之「展望系列」(科普講座)-劉聰桂之「東亞顛峰」台灣玉山(影片)-時報基金會之「2004科學季:水水台灣」-孫維新之「2005科學季:物理博覽會」-林書民之「2006科學季:多樣性台灣」

    2)跨部會、結合民間組織與學界、業界合作-科學季,成功例-科普影片,待努力

  • 60

    2. 國際交流,提昇科普品質日本JST科普影集的啟示舉辦科普製作國際交流工作坊

    國際合作科普影片製作案之實際執行

    未來

    建議台、日定期進行「科普教育」交流

  • 61

    3. 挑戰科普影片兩試作案(2004)原住民的科學動漫影集(10集)(清大)原住民的數學動漫影集(5集)(花蓮教大)仍未結案,未繳交作品。

    台灣科普動漫、影片之製作人、技術、編劇、導演等發展科普傳播與製作之必要人才,有待更系統的培養。

  • 62

    4. 有夢最美

    台灣科普傳播與製作事業發展蓬勃,

    國民以科學素養及人文關懷為傲。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