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奖”本市入围作品惠民展演 普通的他们 如何变得...

1
08 2 0 1 9 . 5 . 1 3 5 11 12 ”。 84 7

Upload: others

Post on 11-Feb-2020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群星奖”本市入围作品惠民展演 普通的他们 如何变得 …epaper.zhoudaosh.com/images/2019-05/13/08/080513.pdf图片/晨报记者何雯亚 制图/潘文健 08 文化新闻

图片 / 晨报记者 何雯亚

制图 / 潘文健

08 文化新闻 2019 . 5 . 13 星 期 一

编 辑 唐 舸 倪 卫 文

相比专业院团的一台台大

戏,群文作品短小精悍,角度新鲜

独特。在民乐重奏《和·鸣》里,中

国的古琴、口弦、竹笛、大鼓,澳洲

的迪吉里度管,瑞士的手碟,非洲

的沙克⋯⋯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

同民族的乐器在同一个舞台上对

话,如此和谐。演出的灵感来自一

户普通爱乐之家,这个四口之家

常常各人在屋里拿起各式各样的

新奇乐器,吹拉弹唱,即兴开起一

台小型音乐会。

《和·鸣》初具雏形后,一路

从小区演进了剧场,在反复的实

战中汲取来自各方的养分,比如

澳洲迪吉里度管的加入,就是来

自一位专业观众的建议,“高手在

民间,他们不一定是科班出身,但

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长宁文化艺术中

心主任叶笑樱说。

火红的扇与穗,犹如中华儿

女身上流淌着的血液,顽强奔腾,

群舞《红韵》以短短几分钟的舞

蹈点燃了台下所有人的心。细心

的观众会发现,舞台的四角,站着

四位指导员,他们手中不断打着

节拍,跟着音乐时而激昂时而舒

缓,原来,台上的舞者全由上海市

残疾人舞蹈团的听障人士组成。

五分钟的舞蹈,每一个节奏点,每

一个变化,他们都只能“以视代

听”,在心中默默数着节拍,“只

要有一个人换了,大家就要重新

记节奏”,编导於沁心深知这一台

作品的呈现有多么不容易。

健全人学四个八拍的动作只

要十分钟、半个小时,但听障人士

要花上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团里

的舞者并非全职,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工作,一周只有一次排练的

机会,大家格外珍惜,“他们用实

际行动告诉大家,除了听,他们什

么都能做到。”

从 2017 年诞生以来,小品

《价值》已经改了不下 10 个版

本。一对夫妻卖房创业 8年后,却

买不起原来卖掉的那套房,价值

800 万元的房子和 8 年的奋斗经

历,到底哪个更值钱?一开始,导

演杨迿甚至无法说服两位主

演———当演员认为 800 万元的房

子更重要时,你的小品又怎么能

说服观众?

经过反复的修改,杨迿总算

找到了切入点,如果说自我价值

的实现只是“价值”的一种,那么

身边陪伴了 8 年荣辱与共的亲

人,何尝不是?人生本就有多种选

择,二选一并不是杨迿强求的答

案,“不要否定 800 万元的价值,

也不要否定创业的价值”,他希望

通过这则小品,让大家回思自己

人生的“价值”。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

些作品的创作虽然来自普通群

众,但如果没有认真专业的态度,

拼尽全力的付出,“群星”的光芒

在舞台上,怎会如此耀眼?

“群星奖”本市入围作品惠民展演

普通的他们,如何变得那么耀眼

晨报记者 殷 茵

还有不到一周时间, 第十八届群星奖就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揭

晓,5 月 11 日、12 日晚, 上海市入围作品在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反复打

磨后,在市群艺馆星舞台以两场惠民展演,作为上阵前的最后一次“实战

演习”。

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群星奖共有 84 部

作品入围决赛,其中“上海出品”占据 7 席,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

个艺术门类,这是群星奖评奖改革以后,上海入围作品数量最多的一届。

晨报记者 殷 茵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5

月 10 日晚,一场主题为“最美的歌

声赞美您”的独唱音乐会在上海交

响乐团音乐厅唱响,主唱者是女高

音歌唱家、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副教授许洁。许洁深情演绎经典,

“这场音乐会是为祖国而歌,我们

在如歌的岁月里,致敬经典。”

歌声颂扬奋斗历程

多年来,许洁同时活跃于声乐

舞台和专业课堂,她既在民族歌曲

和歌剧领域中耕研不辍,教书育人,

同时又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获奖

经历,曾演绎多部经典歌剧角色。

音乐会以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作

品《红旗颂》作为开场。整场音乐会

以新中国的革命奋斗史为串联,以

独唱、对唱、小组合唱等多种表现形

式进行演绎,许洁时而激昂澎湃,时

而缱绻深沉。《我的祖国》《珊瑚

颂》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民

的勤劳勇敢;歌剧《江姐》唱段《绣

红旗》《红梅赞》,让大家忆起峥嵘

岁月中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春

天的故事》抒写了改革开放新时代

的动人故事;《黄河渔娘》表达了在

风浪中练就不屈不挠的执着;《今

天是你的生日》则代表中华儿女对

祖国母亲生日的衷心祝愿。

师生感受红色精神

当天,台下坐着大 500 多名华

东师大师生,这场专业演出带领师

生们从校园的音乐厅走向专业级音

乐殿堂,可谓一次别具匠心的策划。

孙樾是参与小组合唱的一员,

演出结束后她兴奋地表示:“当一

曲曲红色的旋律回荡在音乐厅,仿

佛带我们回到了先辈热血奋斗的红

色岁月,这份感动在胸口激荡。”

传播学院 2016 级博士生李静

姝在现场聆听了音乐会,在她看来,

“音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我

们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从这些传唱

已久的经典歌曲之中,自然而然地

领会到爱国奋斗的核心内涵。”

音乐会现场,男中音歌唱家、上

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以及男高音

歌唱家吕继宏也来到现场,带来了

《向往》《咱老百姓》《战士第二故

乡》等曲目。

记者 詹 皓

晨报讯 他们以画仕女、鲤鱼、

山水、古装人物各自出名,但是

1957 年,这 7位画家却合作了一件

大事———创作了 8 幅作品合为一

体的国画长卷《解放上海》,这也是

当时正在筹备中的上海中国画院的

第一批集体主题创作之一。如今,这

件意义特殊的作品首次亮相于由文

汇报社和上海中国画院共同主办的

“火红的年代———庆祝上海解放

70 周年艺术特展”,让人一饱眼

福,并感怀于那个火红的年代。

这件长卷以 8 幅连环画组图

的方式合裱在一起,8 幅作品里有

一幅《扫雷》为汤义方、郑慕康、朱

梅邨三人合作,其余 7幅都是由 7

位画家分别独立创作,其中有擅长

历史题材连环画的汤义方创作的

《组织起来》,吴湖帆弟子、山水画

家朱梅邨的《反驻军》、擅长古代仕

女图的郑慕康创作的《送军情》、集

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周鍊霞的《引

路》、擅长鲤鱼的吴青霞的《攻掉敌

人最后碉堡》、擅长古装人物的潘

志云的《刘行战斗》和董天野的

《军民一家抢救生产》。

当时这批画家平均年龄近 50

岁,都已在画坛赫赫有名,1957 年,

时值上海中国画院筹备阶段,这些

画家都是画院首批聘任的画师,开

始了有组织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

这幅以上海解放为主题的长卷,便

是上海中国画院最早组织的主题创

作之一,《解放上海》长卷凝聚了画

师们朴素、真挚的情感,画出了他们

的自豪感,满溢着感恩的心情。

青年歌唱家许洁唱响祖国赞歌

集结上海中国画院 7位画家

半个世纪前的《解放上海》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