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好“师”光 - cnepaper.com · 股浓厚的书香气息。在六年级一...

2
杨晓琴:用爱谱乐章用心铸师魂 “我很喜欢这个职业。从村小、 乡小、镇小再到燕山小学,站在讲台 上,我很享受自己的职教生涯,很珍 惜和学生们在一起的点滴。”和燕山 小学语文教师杨晓琴的谈话,是从 她分享自己到燕山小学教学的小故 事开始。 对教师职业的这份热爱,让杨 晓琴不知不觉便已从教 20 年。 20 年来,坚持和关爱成为她教学的代 名词。 9 7 日,走在燕山小学六年级 处,走廊上书声琅琅, 处处弥漫着一 股浓厚的书香气息。在六年级一 班,只见杨晓琴正带领着学生们阅 读课文。而学生们这样的阅读习惯 早已养成多年。早在 2014 年,杨晓 琴班级已形成“阅读热”。为了让低 年级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杨晓 琴动员班级学生捐献书籍,为此,她 还将自己女儿珍藏的课外阅读书籍 塞进班级的图书角。渐渐地,班里 的阅读书籍从十几本到百余本,孩 子们自然耳濡目染,爱上了书籍,爱 上阅读,写作兴趣也提高不少。“提 高语文写作水平,就应该多读多 学。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课外的词 汇、知识积累也很重要。”杨晓琴说。 燕山小学大多孩子来自留守家 庭。对于杨晓琴的班级来说也不例 外。在她所带领的班级里,其中单 亲孩子 6 人、留守孩子 12 人, 80% 孩子都是进城务工者的子女,家庭 背景造就了孩子的性格、爱好、学 习、行为习惯等的差异。这样的班 级管理无疑是需要加倍的付出和努 力! 用心关爱是她给予学生的真实 情感,促膝谈心交心成了她每天的 必修课。为让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 健康快乐成长,杨晓琴会分周期和 不同情况的孩子交流沟通,用无私 的母爱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滋润每 一个干渴孩子的心田,知道有谁过 生日了,悄悄递过一只钢笔;看到谁 进步了,奖励一个笔记本;谁难过 了,给你一大大的拥抱;谁成功了, 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不仅如此,她 还时时奔走于孩子们的家,与爷爷 奶奶们沟通,长途电话与爸爸妈妈 们汇报,通过 QQ 、微信与家长们交 流。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正 是这些无微不至的关爱,默默为孩 子们点亮了一盏盏“心灯”。(魏 琴) 综合 03 责编 李四海 编辑 梁惠 组版 杨洋 船山专刊 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2018 年秋季开学了,天宫庙小 学语文老师又兼任班主任的胡文华 一如既往地走上讲台,这届学生是 她从一年级带上来的毕业班。六年 级是最关键的一年,她说,用良心教 好书是她从教以来内心的准则,她 要给自己的学生这六年读书生涯画 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直以来,父亲对胡文华的教 导都被她牢牢记在心里,“用良心教 好书”,简简单单的六个字,时时刻 刻默默地提醒着她、要求着她,要对 孩子们负责,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 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解决 他们的困惑,成为孩子们的引路明 灯。 今年即将小学毕业的这群孩 子,是胡文华最放心不下的人。“这 批孩子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我 用了五年的时间,对他们的爱不亚 于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所以我比任 何人都希望他们能够发展得很 好。希望能够通过我们所有老师 的努力让他们的小学生涯画上一 个圆满的句号。”胡文华有些不舍 地说道。 八年的教书生涯,无论是在乡 镇还是城市教书,胡文华一直秉承 “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用心的教书准 则”这样的育人理念,所以才收获 了孩子们心底的喜爱,同时为每个 孩子打好基础树立人生方向。只 要是胡文华的课,孩子们都十分有 兴趣,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更是喜 欢围在她身边,和她分享自己的小 秘密。胡文华也会亲切地与他们 交流,并不时和孩子们分享如何提 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并 时常以朗诵诗词、阅读名著等方 式,培养孩子的品行,品味中华文 化的精深。 市级课题教研员、作文大赛优 秀指导教师、市级送省参评学生艺 术实践工作坊“剪纸工坊”指导教 师、遂宁市师德师风最美教师等荣 誉的获得,对胡文华来说不仅是对 她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她教学生涯 的一种鞭策。“这次非常有幸地获得 了市区的最美教师,我想这对于我 来说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也是一 种鼓舞,在新学期,我将一如既往地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地做一 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也努力地让 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的美好。”胡文 华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一如既 往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杨 雨) 胡文华:做孩子们的引路明灯 自小生活在教师世家的周玲, 在选择工作时,也义无反顾地选择 成为教师。周玲是裕丰街小学的大 队辅导员,同时也从事着一年级的 音乐教学。由于爷爷、父亲都是教 师,周玲自小对教师这个职业就有 着比其他人更深刻的认识。 自参加工作以来,周玲先后在河 南、老池乡明德小学,顺城街幼儿园 等地教授语文、数学等课程。教师的 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她一刻都不放松 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刚到 老池乡明德小学时,面对学生人数一 大半都是留守儿童时,周玲明白,自 己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让 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当时因 为学校离家较远,加上交通不便,我 星期一至星期五都住在学校,放学后 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和他们谈心交 流。”周玲说,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 她直接就在学校住下了,这样可以更 好地关注孩子们的情况。 除了对待孩子的爱心,责任心 也必不可少。 2013 年,周玲已经怀 7 个月的时候,因为学校缺老师, 学校领导问她能不能带一年级的数 学课,周玲二话不说,直接就答应了 下来。“当时有人说我傻,说我大着 肚子还去上课,对胎教不好,可是我 没管那么多,就想着学校缺人,而我 也有责任教育孩子们。”周玲说,如 果这种事情再发生一次,她一样会 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 直到 2014 年,她被调到裕丰街 小学从事音乐教学,并担任学校的 大队辅导员。最初接手辅导员工作 时,身体不能适应工作强度,她晕倒 在家里,家人都急坏了,要她请假好 好检查和休息,但她醒过来后,还是 选择回到学校,投入到工作中。“最 初接手大队辅导员这个工作呢,说实 话真的很不适应,非常累。但是真的 当我接手这个工作过后,在老师们还 有领导们的鼓励下和帮助下,我才走 到了今天。自己也还有很多做得不 足的地方,但是为了孩子们,为了教 育事业,我愿意继续这样工作下 去。”周玲告诉记者。 新学期已经开始,周玲也是干 劲满满、信心十足,她表示,今后将 一如既往地扮演好在学校和家庭中 的角色。“每一次遇到挫折和困难的 时候,领导和同事都会给我关心,给 我鼓励,还有孩子们殷切期盼的眼 神,都给了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和信心。”周玲说道。 (杨 雨) 周玲:以最真挚的感情教书育人 在她的眼里教育就是一种慢的 艺术,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需要 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 缓的节奏。她说,无论从形象还是 智慧,她都不是“最美”的老师。但 是,她愿意努力,不忘初心,永做学 生和家长心中的“最美”,她就是城 北小学四年级一班的教师何欢。 “敢拼、敢想、敢钻研”,是何欢 在教育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多年的 教学生涯,让她对教育有了更深刻 的理解,她认为,教育之“育”应该从 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 襟开阔,使人唤起自己身上美好的 “善根”。而各类有班级特色的活动 就像一潭活水,让学生的学习生活 变得生动活泼。作为师者,除了传 道、授业、解惑,还要给学生搭建各 种成长舞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 丹开”,哪怕是只小小的蜗牛,也有 自己的梦想和舞台。 “我所理解的教育,并不是单纯 的一种知识的、文化的传递,我觉得 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走进学生的心 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丰富多彩 的班级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 体。”何欢表示,为践行自己的教育 理念,她在班级里先后创建了“星星 文学社”,班级微信公众号 —“晨 曦之声”;编创了班级文学小报《晨 曦报》;建立了微信“朗朗读书群”, 开展了“最美朗读声音”选拔赛、“朗 读达人”“亲子共读”等活动。多种 活动的开展,让班级里的孩子发挥 着自己的特长,释放着自己的天性。 而孩子们在何欢的教导下,不 仅学到了知识,也发展了更多的课 外兴趣,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 乐趣。“我每天晚上都会朗读,因为 我们的老师给我们办了一个读书 群,在读书群里面我们可以边朗读 边学习知识。就是因为我们的何老 师,我们才走进了诗词,走进了文 章,去了解了诗词的美、文章的美。” 四年级一班的蒋乔安说道。 像蒋乔安这样的学生还有很 多,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找到了自己 感兴趣的事物,一些对学习兴趣不 浓厚的孩子,也逐渐变得对学习充 满了期待。 而作为师者的何欢,陪着每一 个孩子慢慢地成长,分享他们成长 的喜悦,正是这些平常教育教学生 活中的点滴,铸就了她“最美教师” 的独特魅力,而她也将带着这些点 点滴滴,陪伴更多的孩子慢慢成长。 (杨 雨) 何欢:小活动成就大梦想 作为船山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 师,姚雄有着与大多数老师都不同 的经历,他面对的学生,需要以更多 的耐心、更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 孩子们。多年的任教经验,让他明 白,教育特校的孩子,是他身为特校 人的特殊使命。 “我想把自己对艺术的感觉,传 递给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 美好的事物。”姚雄告诉记者,作为 音乐教育老师,他想让每一个孩子 都接受艺术的熏陶。作为一个非舞 蹈专业的教师,他却让孩子们学到 了专业的舞蹈, 2016 年他编创的《蚁 趣》《重生》参加全省残疾人艺术大 赛均获得了二等奖,这是怀着对孩 子们无尽的爱才取得的成果。 10 年前,船山区特殊教育学校 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中小学生艺 术节,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艺术的 美丽,姚雄排练了校园剧、舞蹈和手 语诗朗诵等不同类型的节目,多次 获得了区上的一等奖。“表演得多 了,孩子们也渐渐自信了。”姚雄说, 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在 2015 年,那 一年的全国残运会,他带着 47 名学 生参加了开幕式表演,当时的节目 在中央五台和中央二台并机直播, 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都能看到孩 子们的表演。“当我的孩子第一个从 演员通道冲出来兴奋地张开双臂和 我拥抱的时候,那份幸福、激动和感 动至今仍让我回味。”说起当年的 事,姚雄至今仍然感动不已。多年 来,他利用空闲时间观看专业舞蹈 视频、舞蹈编导的书,所取得的成果 都在孩子们身上逐一显现出来。 近年来,船山区开展送教上门 活动,姚雄便是其中一位教师。他 深刻的明白,这是政府赋予他们特 教人的特殊使命。近 2 年来,他为 4 个智力障碍的孩子送教上门达到 100 多次。“我觉得,我应该尽自己的 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说起送教的 经历,姚雄的眼圈有些红了。在送 教的过程中,姚雄每次都会给那些 孩子买些零食,带双手套,或是带套 旧衣服。看着孩子们一点点的进 步,抑或是得到新东西时露出的笑 容,姚雄便会觉得有一丝欣慰,也为 孩子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在特校待久了我深刻地体会 到,是学校、是孩子们让我变得越来 越平和、欢愉和有温度,在特校的每 一天,我的灵魂都在接受洗礼和净 化。”姚雄说,要教书育人,首先自己 要学会如何做人,只有自己内心真 正干净祥和了,才能教会孩子们自 尊、自强、自立。“我现在最渴望的 是,能够把我的这份热情和激情传 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灵魂 高贵的老师。” (杨 雨) 姚雄:做一个灵魂高贵的老师 教师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份 事业。对于怀揣理想的高升实验小 学教师张婧来说,自从踏进教育行 业的大门那一刻起,她就把教育生 涯看成自己的教育生命。八年如一 日,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盛 夏,一张桌椅、一盏小灯、一台电脑 是她最忠实的伙伴,见证着她为自 己心爱的教育事业奋斗的过程。 自担任语文教学以来,张婧根 据每一个学生自身成长的特点,为 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成长目标,并 随着他们的提高在逐步增加难度,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学 习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进生 的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 二年级升三年级的时期,正是学生 词汇量积攒的高速期。张婧敏锐地 发现,班里个别学生写作能力不强, 班级“两极”分化严重。为了激发学 生写作阅读能力,张婧在班级里兴 起了漂流日记, 4 个学生为一组,每 天轮流写日记,再进行小组评比。 张婧有意将一些写作能力较弱的学 生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在同一 组,这样一来,通过惩奖制度激励, 不仅让这些学生有了集体荣誉感, 更有效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写作兴 趣,让他们写作阅读能力突飞猛进。 除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张 婧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在张婧心中,早已有了一套成熟的 教学管理“秘籍”。轮值管理为主, 自主管理为辅,就是每天的轮值干 部都会对全班提出要求,再由民主 决策,最后老师查漏补缺。这不仅 锻炼了班干部,更让每个学生都参 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把自己的责任 发挥到极致。在这样的制度管理 下,在每学期的考试中,张婧班级的 成绩都名列前茅,更考出了全区第 三和第七的好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张婧在平 凡的岗位上的付出换来的是一份份 来之不易的荣誉:在船山区 2010 下期论文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在 船山区第五届教职工综合素质基本 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遂宁市 2015 年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展评活动 中荣获一等奖;在四川省教育资助 金项目重点课题 —《小学个性教 育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被评为 课改研究先进个人等。 (魏 琴) 张婧: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最美教师事迹展播 9 9 · · 10 10 共享好“师”光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Sep-2019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共享好“师”光 - cnepaper.com · 股浓厚的书香气息。在六年级一 班,只见杨晓琴正带领着学生们阅 读课文。而学生们这样的阅读习惯 早已养成多年。早在

杨晓琴:用爱谱乐章 用心铸师魂“我很喜欢这个职业。从村小、

乡小、镇小再到燕山小学,站在讲台

上,我很享受自己的职教生涯,很珍

惜和学生们在一起的点滴。”和燕山

小学语文教师杨晓琴的谈话,是从

她分享自己到燕山小学教学的小故

事开始。

对教师职业的这份热爱,让杨

晓琴不知不觉便已从教 20 年。 20年来,坚持和关爱成为她教学的代

名词。

9 月 7 日,走在燕山小学六年级

处,走廊上书声琅琅 ,处处弥漫着一

股浓厚的书香气息。在六年级一

班,只见杨晓琴正带领着学生们阅

读课文。而学生们这样的阅读习惯

早已养成多年。早在 2014 年,杨晓

琴班级已形成“阅读热”。为了让低

年级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杨晓

琴动员班级学生捐献书籍,为此,她

还将自己女儿珍藏的课外阅读书籍

塞进班级的图书角。渐渐地,班里

的阅读书籍从十几本到百余本,孩

子们自然耳濡目染,爱上了书籍,爱

上阅读,写作兴趣也提高不少。“提

高 语 文 写 作 水 平 ,就 应 该 多 读 多

学。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课外的词

汇、知识积累也很重要。”杨晓琴说。

燕山小学大多孩子来自留守家

庭。对于杨晓琴的班级来说也不例

外。在她所带领的班级里,其中单

亲孩子 6 人、留守孩子 12 人,80%的

孩子都是进城务工者的子女,家庭

背景造就了孩子的性格、爱好、学

习、行为习惯等的差异。这样的班

级管理无疑是需要加倍的付出和努

力!

用心关爱是她给予学生的真实

情感,促膝谈心交心成了她每天的

必修课。为让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

健康快乐成长,杨晓琴会分周期和

不同情况的孩子交流沟通,用无私

的母爱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滋润每

一个干渴孩子的心田,知道有谁过

生日了,悄悄递过一只钢笔;看到谁

进步了,奖励一个笔记本;谁难过

了,给你一大大的拥抱;谁成功了,

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不仅如此,她

还时时奔走于孩子们的家,与爷爷

奶奶们沟通,长途电话与爸爸妈妈

们汇报,通过 QQ、微信与家长们交

流。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正

是这些无微不至的关爱,默默为孩

子们点亮了一盏盏“心灯”。(魏琴)

综合【 】 03责编 李四海 编辑 梁惠 组版 杨洋船山专刊 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2018 年秋季开学了,天宫庙小

学语文老师又兼任班主任的胡文华

一如既往地走上讲台,这届学生是

她从一年级带上来的毕业班。六年

级是最关键的一年,她说,用良心教

好书是她从教以来内心的准则,她

要给自己的学生这六年读书生涯画

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直以来,父亲对胡文华的教

导都被她牢牢记在心里,“用良心教

好书”,简简单单的六个字,时时刻

刻默默地提醒着她、要求着她,要对

孩子们负责,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

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解决

他们的困惑,成为孩子们的引路明

灯。

今 年 即 将 小 学 毕 业 的 这 群 孩

子,是胡文华最放心不下的人。“这

批孩子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我

用了五年的时间,对他们的爱不亚

于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所以我比任

何 人 都 希 望 他 们 能 够 发 展 得 很

好。希望能够通过我们所有老师

的努力让他们的小学生涯画上一

个圆满的句号。”胡文华有些不舍

地说道。

八年的教书生涯,无论是在乡

镇还是城市教书,胡文华一直秉承

“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用心的教书准

则”这样的育人理念,所以才收获

了孩子们心底的喜爱,同时为每个

孩子打好基础树立人生方向。只

要是胡文华的课,孩子们都十分有

兴趣,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更是喜

欢围在她身边,和她分享自己的小

秘密。胡文华也会亲切地与他们

交流,并不时和孩子们分享如何提

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并

时 常 以 朗 诵 诗 词 、阅 读 名 著 等 方

式,培养孩子的品行,品味中华文

化的精深。

市级课题教研员、作文大赛优

秀指导教师、市级送省参评学生艺

术实践工作坊“剪纸工坊”指导教

师、遂宁市师德师风最美教师等荣

誉的获得,对胡文华来说不仅是对

她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她教学生涯

的一种鞭策。“这次非常有幸地获得

了市区的最美教师,我想这对于我

来说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也是一

种鼓舞,在新学期,我将一如既往地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地做一

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也努力地让

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的美好。”胡文

华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一如既

往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杨雨)

胡文华:做孩子们的引路明灯

自小生活在教师世家的周玲,

在选择工作时,也义无反顾地选择

成为教师。周玲是裕丰街小学的大

队辅导员,同时也从事着一年级的

音乐教学。由于爷爷、父亲都是教

师,周玲自小对教师这个职业就有

着比其他人更深刻的认识。

自参加工作以来,周玲先后在河

南、老池乡明德小学,顺城街幼儿园

等地教授语文、数学等课程。教师的

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她一刻都不放松

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刚到

老池乡明德小学时,面对学生人数一

大半都是留守儿童时,周玲明白,自

己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让

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当时因

为学校离家较远,加上交通不便,我

星期一至星期五都住在学校,放学后

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和他们谈心交

流。”周玲说,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

她直接就在学校住下了,这样可以更

好地关注孩子们的情况。

除了对待孩子的爱心,责任心

也必不可少。 2013 年,周玲已经怀

孕 7 个月的时候,因为学校缺老师,

学校领导问她能不能带一年级的数

学课,周玲二话不说,直接就答应了

下来。“当时有人说我傻,说我大着

肚子还去上课,对胎教不好,可是我

没管那么多,就想着学校缺人,而我

也有责任教育孩子们。”周玲说,如

果这种事情再发生一次,她一样会

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

直到 2014 年,她被调到裕丰街

小学从事音乐教学,并担任学校的

大队辅导员。最初接手辅导员工作

时,身体不能适应工作强度,她晕倒

在家里,家人都急坏了,要她请假好

好检查和休息,但她醒过来后,还是

选择回到学校,投入到工作中。“最

初接手大队辅导员这个工作呢,说实

话真的很不适应,非常累。但是真的

当我接手这个工作过后,在老师们还

有领导们的鼓励下和帮助下,我才走

到了今天。自己也还有很多做得不

足的地方,但是为了孩子们,为了教

育 事 业 ,我 愿 意 继 续 这 样 工 作 下

去。”周玲告诉记者。

新学期已经开始,周玲也是干

劲满满、信心十足,她表示,今后将

一如既往地扮演好在学校和家庭中

的角色。“每一次遇到挫折和困难的

时候,领导和同事都会给我关心,给

我鼓励,还有孩子们殷切期盼的眼

神,都给了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和信心。”周玲说道。

(杨雨)

周玲:以最真挚的感情教书育人在她的眼里教育就是一种慢的

艺术,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需要

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

缓的节奏。她说,无论从形象还是

智慧,她都不是“最美”的老师。但

是,她愿意努力,不忘初心,永做学

生和家长心中的“最美”,她就是城

北小学四年级一班的教师何欢。

“敢拼、敢想、敢钻研”,是何欢

在教育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多年的

教学生涯,让她对教育有了更深刻

的理解,她认为,教育之“育”应该从

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

襟开阔,使人唤起自己身上美好的

“善根”。而各类有班级特色的活动

就像一潭活水,让学生的学习生活

变得生动活泼。作为师者,除了传

道、授业、解惑,还要给学生搭建各

种成长舞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

丹开”,哪怕是只小小的蜗牛,也有

自己的梦想和舞台。

“我所理解的教育,并不是单纯

的一种知识的、文化的传递,我觉得

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走进学生的心

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丰富多彩

的 班 级 活 动 ,就 是 一 个 很 好 的 载

体。”何欢表示,为践行自己的教育

理念,她在班级里先后创建了“星星

文学社”,班级微信公众号——“晨

曦之声”;编创了班级文学小报《晨

曦报》;建立了微信“朗朗读书群”,

开展了“最美朗读声音”选拔赛、“朗

读达人”“亲子共读”等活动。多种

活动的开展,让班级里的孩子发挥

着自己的特长,释放着自己的天性。

而孩子们在何欢的教导下,不

仅学到了知识,也发展了更多的课

外兴趣,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

乐趣。“我每天晚上都会朗读,因为

我们的老师给我们办了一个读书

群,在读书群里面我们可以边朗读

边学习知识。就是因为我们的何老

师,我们才走进了诗词,走进了文

章,去了解了诗词的美、文章的美。”

四年级一班的蒋乔安说道。

像 蒋 乔 安 这 样 的 学 生 还 有 很

多,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找到了自己

感兴趣的事物,一些对学习兴趣不

浓厚的孩子,也逐渐变得对学习充

满了期待。

而作为师者的何欢,陪着每一

个孩子慢慢地成长,分享他们成长

的喜悦,正是这些平常教育教学生

活中的点滴,铸就了她“最美教师”

的独特魅力,而她也将带着这些点

点滴滴,陪伴更多的孩子慢慢成长。

(杨雨)

何欢:小活动成就大梦想

作为船山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

师,姚雄有着与大多数老师都不同

的经历,他面对的学生,需要以更多

的耐心、更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

孩子们。多年的任教经验,让他明

白,教育特校的孩子,是他身为特校

人的特殊使命。

“我想把自己对艺术的感觉,传

递给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

美好的事物。”姚雄告诉记者,作为

音乐教育老师,他想让每一个孩子

都接受艺术的熏陶。作为一个非舞

蹈专业的教师,他却让孩子们学到

了专业的舞蹈,2016 年他编创的《蚁

趣》《重生》参加全省残疾人艺术大

赛均获得了二等奖,这是怀着对孩

子们无尽的爱才取得的成果。

10 年前,船山区特殊教育学校

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中小学生艺

术节,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艺术的

美丽,姚雄排练了校园剧、舞蹈和手

语诗朗诵等不同类型的节目,多次

获得了区上的一等奖。“表演得多

了,孩子们也渐渐自信了。”姚雄说,

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在 2015 年,那

一年的全国残运会,他带着 47 名学

生参加了开幕式表演,当时的节目

在中央五台和中央二台并机直播,

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都能看到孩

子们的表演。“当我的孩子第一个从

演员通道冲出来兴奋地张开双臂和

我拥抱的时候,那份幸福、激动和感

动至今仍让我回味。”说起当年的

事,姚雄至今仍然感动不已。多年

来,他利用空闲时间观看专业舞蹈

视频、舞蹈编导的书,所取得的成果

都在孩子们身上逐一显现出来。

近年来,船山区开展送教上门

活动,姚雄便是其中一位教师。他

深刻的明白,这是政府赋予他们特

教人的特殊使命。近 2 年来,他为 4个智力障碍的孩子送教上门达到

100 多次。“我觉得,我应该尽自己的

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说起送教的

经历,姚雄的眼圈有些红了。在送

教的过程中,姚雄每次都会给那些

孩子买些零食,带双手套,或是带套

旧衣服。看着孩子们一点点的进

步,抑或是得到新东西时露出的笑

容,姚雄便会觉得有一丝欣慰,也为

孩子们感到由衷的高兴。

“在特校待久了我深刻地体会

到,是学校、是孩子们让我变得越来

越平和、欢愉和有温度,在特校的每

一天,我的灵魂都在接受洗礼和净

化。”姚雄说,要教书育人,首先自己

要学会如何做人,只有自己内心真

正干净祥和了,才能教会孩子们自

尊、自强、自立。“我现在最渴望的

是,能够把我的这份热情和激情传

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灵魂

高贵的老师。” (杨雨)

姚雄:做一个灵魂高贵的老师教师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份

事业。对于怀揣理想的高升实验小

学教师张婧来说,自从踏进教育行

业的大门那一刻起,她就把教育生

涯看成自己的教育生命。八年如一

日,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盛

夏,一张桌椅、一盏小灯、一台电脑

是她最忠实的伙伴,见证着她为自

己心爱的教育事业奋斗的过程。

自担任语文教学以来,张婧根

据每一个学生自身成长的特点,为

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成长目标,并

随着他们的提高在逐步增加难度,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学

习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进生

的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

二年级升三年级的时期,正是学生

词汇量积攒的高速期。张婧敏锐地

发现,班里个别学生写作能力不强,

班级“两极”分化严重。为了激发学

生写作阅读能力,张婧在班级里兴

起了漂流日记,4 个学生为一组,每

天轮流写日记,再进行小组评比。

张婧有意将一些写作能力较弱的学

生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在同一

组,这样一来,通过惩奖制度激励,

不仅让这些学生有了集体荣誉感,

更有效激发了这些学生的写作兴

趣,让他们写作阅读能力突飞猛进。

除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张

婧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在张婧心中,早已有了一套成熟的

教学管理“秘籍”。轮值管理为主,

自主管理为辅,就是每天的轮值干

部都会对全班提出要求,再由民主

决策,最后老师查漏补缺。这不仅

锻炼了班干部,更让每个学生都参

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把自己的责任

发挥到极致。在这样的制度管理

下,在每学期的考试中,张婧班级的

成绩都名列前茅,更考出了全区第

三和第七的好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张婧在平

凡的岗位上的付出换来的是一份份

来之不易的荣誉:在船山区 2010 年

下期论文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在

船山区第五届教职工综合素质基本

功 大 赛 中 荣 获 一 等 奖 ;在 遂 宁 市

2015 年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展评活动

中荣获一等奖;在四川省教育资助

金项目重点课题——《小学个性教

育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被评为

课改研究先进个人等。

(魏琴)

张婧: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最美教师事迹展播99··1010共享好“师”光

Page 2: 共享好“师”光 - cnepaper.com · 股浓厚的书香气息。在六年级一 班,只见杨晓琴正带领着学生们阅 读课文。而学生们这样的阅读习惯 早已养成多年。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