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工作爱岗敬业...

Post on 22-Sep-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章剑雯在真如镇街道职业介绍所从事街道就业援助工

作,生性乐于助人的她坦言,就业援助这份工作把她的个性特点和所学

所用都挂钩在了一起,是对自我价值和奉献目标的最大体现。

“三年前初上手这份工作我感觉很是新鲜,然而时间久了却愈发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想着自己该如何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出谋划策、指明方向,究竟采用什么方法会更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呢?”为了减少求职者往返奔波的次数,并能让就业援助惠及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真如镇街道于2014年3月开设了就业援助微信群,打开网络就能让大家看到工作机会。“运行一年多后我也发现,在网络上他们会更容易跟你聊心事、敞开心扉,更容易表白、剖析,而我也因而可以问到很多

他们心坎里的问题。”章剑雯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所有在她这

边登记过的就业困难人员至少都有工作,生活上能有改变,这就是对她最大的回报了。“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还有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几句话虽然挺老套但我非常喜欢,我总是认为,办法远比困难多。”

谈及新年的目标,章剑雯希望能把大型招聘会小型化,分几个阶段细化给求职者们。“就业不是在乎整体数量,而是要关注质量。我们就业援助的最大目标并不是安置一个人去做什么,而是指引,让求职者从内心找到自己,在各方面都有突破,适应现在的社会,跟上步调。”为此,她正在学习九型人格,通过明晰自己的人格和性格所在,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最终,理论要服务实际,从个体出发,通过满足别人的所需所求来改变自己。”

【就业援助员】

章剑雯:“就业援助体现了自我价值。”

2017年2月3日星期五责任编辑梁超业 美术编辑翁浩强04-05 乐业·动态

联系我们 qnbhdb@163.com

积极的工作面貌带来昂扬的精神气质,接受采访时的乐业者们显得快乐而自豪,轻快的语气中洋溢着幸福和对未来的希冀。与此同时,像他们这样乐业在上海的还有千万,更不乏在新春佳节仍要扎根一线、加班加点的劳模,在工作与奉献中爱岗敬业。《乐业周刊》愿所有乐业者,带着过去一年的所感所得与喜怒哀乐向猴年告别,以一个全新的自己迎接鸡年。

乐享工作爱岗敬业 透过九行八业体会人生百态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工作价值也无关薪资高低。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

元,无论是一线工作者还是幕后管理者,他们都在各自的一方天地实现着自我价值的绽放。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乐业周刊》记者寻访了数位在不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者,他们都在上海这块土地上充分就业、爱岗敬业、安居乐业,通过对工作的热爱与专注,真正实现了“乐业”在上海。 青年报见习记者 赵颖欣 陈晓颖 陆安怡

早上 7 点半,罗子龙已经准时在虹口分店里扫单码货

了。“中午 12 点前,我们每个人平均

要送110个以上的包裹。”罗子龙在韵达速递工作的 14 年时间里,已经成了“业界能手”,一上午准确送达160个以上的包裹,对他而言非常简单,他也因此被评选为韵达速递的劳动模范。

1973年出生的罗子龙谦虚地说,他的工作是熟能生巧,“做哪一行都要尽心尽责做,如果不尽心尽责,哪一行都做不好。”质朴的话语里,听得出勤恳的坚持与扎实的工作基础。

从江西到上海打工,罗子龙觉得技术才是硬本领。他在前几年参加了快递行业上岗证的培训与考核。在信息化的时代,他也是公司第一批学

会扫码线上传物流信息的一线快递员。罗子龙说,2016年他就记得电商繁华催生的

快递热,以及风雨无阻的工作经历。“11月因为‘双十一’电商交易量多,快递的送

货员能拿上万元的工资。”在需要养家糊口的罗子龙看来,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获得的等值回报,催生出更大的工作热情。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在高温天里,市民和公司同事对快递员的关心。在7月的连续高温天里,送瓶冰镇饮料,递擦汗的纸巾——身边人的关爱举动,温暖了一线的快递员。

谈到2017年的工作期待,罗子龙的回答很简单:“我的打算啊,就是多干点活,多赚点钱。”他最后还补充一句:“也希望更多市民能更理解快递员的工作,给我们的工作以鼓励。”

“在上海工作真的是种缘分 。”匈 牙 利 籍 姑 娘 莫 兰

(Molnar Barbara)是 2015 年 6月底从上海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

业获得研究生学历的留学生。“之前没想过真的能在上海工作。”

偶然的机会,她在手机上看到的一条新闻推送--应届外籍研究生有机会在上海工作的消息一下子破解了她回国还是留在上海的纠结。

找工作留在这里!莫兰向合适的公司投递简历。沪上一家医疗公司也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她在该公司得到了总经理助理的工作。

莫兰介绍说,2016年,她除了做一些平日的办公室行政工作外,还要主要负责与美国合作方进行沟通,并与在中国的客户反馈交流。这对在本

科、研究生期间学习中文的她来说,是“小case”。莫兰骄傲地介绍,她平时还可以用拼音在微信上与客户沟通。会说匈牙利语、英语、法语的莫兰,也逐渐掌握了商务中文。

她已然像公司的中国员工一样,在这个工作流程中行走得游刃有余。“我应该是一位合格的助理。”她用中文和记者开着玩笑。

在莫兰看来,亚洲是充满了挑战的地方。“中国发展很快。上海更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地方。”在上海学习工作,莫兰觉得自己在体验新事物,“充满新鲜感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生活状态。”

莫兰私下向记者透露,2016年她定下了“终身大事”。她的丈夫也是在上财就读的外国留学生,去年毕业,她也无比期待老公能够留沪工作。莫兰对2017,充满了期待。

回想三年前的自己,徐玲颇显无奈地笑道:“年轻气盛,太冲动了。”

彼时的她已在某单位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近七年,这份工龄说短不短,在旁人看来,这七年的积淀没那么容易说不干就不干,但是徐玲却这么做了。“那会儿我觉得公司发生的一些事情特别不公平,背离了我的价值观,很是看不惯。”于是年轻气盛的徐玲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当机立断地递上了辞呈。“当时心情也很低落、懊恼,想着正好乘这个机会调整调整自己。”

然而维持了七年的工作节奏突然被打断,这对于工作狂徐玲而言却是难熬的,“我发现赋闲在家根本待不住,两天后我就决定出去找下一份工作。”

由于网络招聘难免会有陷阱,谨慎的徐玲再三犹豫之下选择了前往所在区的职业介绍所寻找工作机会。在职介的帮助下,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徐玲不久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人事经理岗位。“我之前也是从事管理类工作,跟人事、行政常打交道,所以这份工作于我而言上手起来不

难。”而为了更快地适应这份新工作,徐玲在工作期间通过努力收获了多本证书,逐步累积了扎实的人事专业知识。

如今,在新岗位上已逾三年的徐玲很是满意自己的工作。“大家都很成熟,我也在调整自己,尽量跟员工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她感触良多,反思之下觉得当初辞职的自己太冲动了,“现在的单位也有员工会从我这里离职,而过段日子后有员工又会打电话回来跟我说:还是觉得这里好。让我觉得就像自己当年那样。但是他们比我更有勇气,有回来的勇气。”

徐玲坦言,相比过去那个冲动的自己,如今的她更有大爱,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或许是现在的工作平台充满了爱,收获了爱的我才知道如何去爱人,也希望能让更多的爱传递下去。”

除了目前正在学习的人力资源心理辅导课程以外,徐玲打算在节后报考心理咨询的相关资格证。她说,“这份工作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而我要做的就是充实自己,收获更多进步。”

【人事经理】

徐玲:“收获爱,才知道如何去爱人。”

曹思嘉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大四时,通过校招进入嘉

定区南苑中学实习,去年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师范)专业毕业

后,通过招聘考试,正式进入该校工作。她说:“我很荣幸能成为一名教师,这是我一直以来梦想从事的职业。而且,因为我刚毕业,在学校学习了微课、翻转课堂等较为创新的教学形式,希望能够将教学理念和方式融入课堂,使课程更有趣,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曹思嘉平时负责两个班级的教学工作,一周大约需要上16节课,“过去读书时,认为老师比较轻松自由,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可以坐在办公室里,但工作后发现,其实上课之外,教师还承担着批作业、备课、教研等大量工作,现在很能体谅老师的不易。”

除了教学工作外,她还是六(6)班44名学生的

班主任。放假前,虽然天气寒冷,但有一件事令她感到十分温暖。当时,学校里有些人得了流感,曹思嘉也感冒发烧了。“不仅周围同事非常关心我,学生看到我上课咳嗽,下课也都纷纷来问我是否感冒了,叮嘱我多喝水。其中有个学生也感冒了,他还说要把自己的感冒药分一半给我。”这令她感到十分暖心,“因为作为班主任,平时都是我照顾学生们,没想到我生病时也能得到他们的关心,这种感情非常纯真。”此外,同事之间的帮助支持,也令她十分感动。

曹思佳表示,虽然作为新手班主任,处理突发情况时缺乏经验,但经过与班级这一学期的磨合以及与其他老师的经验交流,相信能把班级管理得更好,希望师生之间的相处能更加融洽。“在教学方面,希望能够通过阅读专业书籍,以及多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于自跃201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计算机专业,目前是一名

互联网公司的IT工程师。来自天津的他,毕业后选择留沪工

作。“一直觉得上海是一座兼容并蓄的城市,而且各方面都比较先进,比如交通便利、思想活跃等。生活在上海时可能对此习以为常,但回家后能感受到上海的确更发达一些,比如有时寄快递,在天津可能需要一天时间,而在上海,上午下单,最快下午就能到。”

毕业后,小于考虑到专业对口以及自己对行业的喜爱,成为了一名IT工程师。“平时上班,主要负责编写代码,和前端等其他工作做一些交互。”虽然

有些枯燥,但还是挺开心的,“参与制作的APP等产品能受到大众的喜爱,就会觉得很高兴。虽然谈不上改变世界,但至少能让一些用户感到便捷舒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能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他人创造价值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和众多职场新人相同的是,小于也会产生迷茫,虽然期待着升职加薪,但还不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钻研技术,让专业技能更突出;还是走上管理岗位、转型做产品经理;抑或往其他方面发展,比如等自己技术更精进时,接一些技术外包等等。“我还是踏实地走好现在的每一步,活在当下,看发展情况和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再决定以后的发展方向。”

倪小惠闲暇时爱好弹奏古琴,初见她时,一种清雅淡然的

感觉扑面而来。2016年10月,她从周浦医院来到浦东新区团委人

才工作部(权益部)挂职锻炼,主要负责《浦东新区青少年发展“十三五”规划》宣传和“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她说,在项目开展中不仅提升了自我能力,还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方式。

大学时期,倪小惠就读于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广告专业。她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出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毕业后回到浦东,通过事业单位考试,来到周浦医院人力资源部工作。机缘巧合她在网上浏览到浦东团委招募挂职干部的相关信息,“考虑到自己性格较为内向,而团区委的工作多和青年人相关,比较适合锻炼自己,就想过来试试看。”

去年10月,她正式到浦东团委人才工作部(权

益部)就职。“团区委的工作形式基本上是项目制的,领导将项目分配给我,我需要负责这个项目的策划、推进及落实。而部长把控总体的时间节点和项目进度,并适时提醒。虽然感到比较忙碌,可能一个项目尚未结束,另一个项目就开始了,在时间上会有叠加,比较有挑战性,但也能够从中得到锻炼和乐趣。”近期,她主要负责的项目是《浦东新区青少年发展“十三五”规划》宣传以及“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

挂职至今,倪小惠发现自己加深了对于青少年需求和想法的了解,“虽然自己出生于1989年,但现在90后、00后的想法和我们太不一样了,他们有许多创新的思考,要跟上他们的思维,才能更精准地为之服务。”而且在工作中,需要与多方联系沟通,自己的性格也变得更外向了,她笑着说,“过去和陌生人讲话容易脸红,现在完全不会。”倪小惠表示,在新的一年,将继续扎实工作,希望能够开展更多青年人喜爱的活动,服务青年、凝聚青年。

【快递员】

罗子龙:“做哪一行都要尽心尽责。”

匈牙利姑娘:“在上海工作是种缘分。”【外企白领】

【职业指导师】

丁洁:“不能辜负来访者的期待。”【90后班主任】

曹思嘉:“教师是我梦想的职业。”

【IT工程师】

于自跃:“通过工作创造价值是一件快乐的事。”

【团区委挂职锻炼】

倪小惠:“服务青年,凝聚青年。”

【斜杠青年】

美国小哥:“我是卖健康食物的英语男老师。”

初识 Chewy 是在上海电视台的节目录制现场。这个一脸阳光笑容的80后美籍小伙擅长打篮球,他当时作为外国嘉宾和中国朋友参加了线下选手招募。

那时Chewy总说:“从小到大没到过中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心血来潮就到这里工作了。”这一份对上海、对中国的热爱,持续了整整六年。

其间,Chewy尝试了几份工作。因为喜欢健身,他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上海朋友关心自己的健康

饮食,于是在2016年,他在乌鲁木齐南路和永嘉路路口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健康食品店,售卖沙拉和果汁。平日里,他还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带幼儿小朋友学习简单的英文对话。他用“乐于尝试、身兼数职的斜杠青年”总结他在2016年的经历。

Chewy期待,2017年上海市可以有更多元的途径让他这类在初创企业公司的外国人,了解到更多对外国人工作、就业的政策。“最好有英语的介绍。”他如是建议。 记者

手记

丁洁是徐汇区的一名首席职业指导师,应用心理专业

出身的她直言自己找到了一份专业非常对口的工作,从初出茅庐

到如今从业十数年,她深感幸运万分。“如何与求职者沟通,并结合手上的现有资源,为对方找到合适工作,这是职业指导师最开始的工作内容--人岗匹配。可是渐渐地,我发现,即便是已经有工作的人,他们在面临职业转换、瓶颈、倦怠、适应期时也需要指导。所以我开始思考,职业指导或许不该仅仅局限在职业介绍中,应该有更广阔的应用和领域。”

于是根据不同的需求,职业指导师所要涉猎的工作范围愈加宽广。回顾2016年,丁洁坦言这是职介工作变化非常大的一年,“过去未曾涉及过的领域都被开发了出来。比如‘乐业上海’的诞生,使得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开始尝试品牌化运作,产生了格外不同的社会影响力。更会有来访者拿着报纸慕名前来找我们职业指导师,压力也

随之变大了,因为不能辜负来访者的期待。”品牌打响之后,职业指导相关的各项服务都

成了系列,不断开发新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评服务内容是否真的有成效。“很多东西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我们一直在探索,根本停不下来。因为一旦停下来就跟不上了。”

在丁洁看来,过去取得的成绩、学习到的东西永远是不够用的,因为从业的过程总会遇到新鲜的事和人。丁洁前前后后收获了许多证书,但她却淡淡地表示,“证书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它只是几张纸,要拥有和证书相匹配的能力。”2017年已悄然而至,为进一步提升自己,身为职业指导课程讲师的丁洁称自己将继续积极旁听其他讲师的相关课程,“如果是课程相对陌生,比如九型人格,那我听的就是内容本身。但如果是我已经熟悉的课程内容,那我一方面会从中挖掘独特的重点,另一方面则会观察讲师的讲课风格。因为每个人在讲课时的形式和编排都会不同,如果觉得好,我会借鉴和学习,作为我下一次讲课的参考。”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