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郭畅 - ke.fenbi.comke.fenbi.com/api/materials/15a089ca27643c5.pdf ·...

Post on 30-Oct-2019

3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7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主讲:郭畅

粉笔教师

粉笔教师招考

考情综述

知识详解

全面透视考试 形式内容 知己知彼

理清知识模块 全面理解 重点记忆

C O N T E N T

目录

考情综述

01

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职业理念

法律法规

文化素养

职业道德

基本能力

15%

10%12%

48%

考试模块 15%

15%

题 型 分 布

  单选题 材料分析 写作 合计

职业理念 4*2分 1*14分 22分

法律法规 8*2分 16分

职业道德 4*2分 1*14分 22分

文化素养 9*2分 18分

基本能力 4*2分 1*14分 1*50分 72分

合计 58分 42分 50分 150分

考试题型

知识详解

02

模块一 职业理念

模块二 职业道德

模块三 法律法规

模块四 文化素养

模块五 基本能力

职业理念

模块一

职业理念——案例

第一章 教育观

第二章 学生观

第三章 教师观

素质教育观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

幼儿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教育观

宏观

中观

微观

概念

内涵

第一章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一、素质教育观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德智体美劳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个别差异性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精神:

①时代特征②素质教育的核心③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2014年下小学)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学校突然决定将音体美课程提

前考查,将课时留给语数外科目。学校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B.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

C.错误,不利于校际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真题

学校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去省内外进行考察,最后决定把艺术体操

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学校积极推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决定

选40名具有艺术体操潜质的学生进行训练。并在省内聘请了专业教练,

对他们进行训练。果真,这个学校在艺术比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整个学校领导班子都十分高兴。

请你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评析该学校的行为?

练习

该学校的做法是不妥当的,违背了素质教育相关理念。

首先,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材料中学校只把艺术体操

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只重视体育,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是违背素质

教育的。

其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材料中的学校只挑选了40名艺

术体操潜质的学生,没有做到全面发展。

总之,该学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素质教育的理解陷入了误区,

应该引以为戒。

参考答案

微观中观宏观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家政策保障 学校具体改革措施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中观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1

新课改的教学观2

新课改的推进

纠正“应试教育”错误

西方: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

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

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

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我国:题目是这样出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叫什么条

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

改革维度 改革内容

课程功能双基

三维

课程结构单一

均衡、综合、选择

课程内容繁难偏旧

与生活、时代相联系

学习方式死记硬背

自主、合作、探究

评价体系 注重结果

多元、综合、动态、多样

管理制度单一

三级(国家、地方、学校)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二)中观-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2014年上小学)某小学取消了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而代之

以“评语+特长+等级”的评价标准。学校的做法( )

A.正确,体现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B.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C.正确,体现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D.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真题

2.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中观-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1.素质教育观—提素个性创两全

2.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新课改教学观

知识回顾

教育观角度分析?

(2012年上中学)材料分析题

星期二的早上,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王老师走进教堂,笑容满面地对同

学们说:“大家看,外面的雪景多漂亮!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

世界,好好玩一下吧!”学生们欢呼雀跃,奔向门外。他们有的堆雪人,有的

打雪仗,有的在讨论雪花的形状、特点,王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观雪、玩雪,即

兴吟诗作对……下课时间快要到了,王老师召集大家说:“下午作文课的任务

是写一篇记叙文,我相信大家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后来,学生们根据自己

的感受,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

真题

王老师的行为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观。

首先,王老师的行为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材料中,王老师没有墨守

成规地进行课堂的教育,而是把课程由课堂移植到了课外,创立了课外教学,丰富了学

生的知识,更提高了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其次,王老师的行为符合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的要求。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材料中,王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

进大自然去对雪景进行细致观察,直观感知,独立分析、探索来实现写作的目标,让学

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

最后,王老师的行为符合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的要求。教学中不只要关注最后的结果更加要注重过程。材料中,王老师通过让学生自

己体验与雪亲密接触的过程,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促进学生的

发展。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正例——不因为某一学生差而放弃,关注所有学生

反例——只关注某个学生或某些学生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正例——除了成绩,还重视德、体、美

反例——只重视成绩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正例——能够发现学生的独特之处

反例——对个体差异视而不见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正例——鼓励创新、带学生去实践

反例——灌输式教学,学生不会应用知识于实践中

案例分析总结

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正例——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主体,自主、合作、探究

反例——传统教学,一言堂,教师主体

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正例——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

反例——只重视知识本身

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正例——重视学习过程

反例——重视成绩,不关心过程

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正例——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格养成

反例——只关注学科知识,忽略学生情感体验

案例分析总结

材料分析题高分技巧:

答题结构:总分总

总:评价(表明态度和看法)

分:论点+结合材料阐述

分论点1…… …… 材料中,…………

分论点2…… …… 材料中,…………

分论点3…… …… 材料中,…………

总:照应开头,总结强化

答题格式

答题模板

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是恰当的,贯彻了素质教育观的理念

首先,素质教育观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以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材料中,语文老师……培养了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其次,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从教

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材料中,语文老师……,做到以学

习者为中心。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树立正确的

教学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观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

幼儿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教育观

宏观

中观

微观

概念

内涵

知识回顾

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2.全面发展思想

3.教育公正与学生共同发展

第二章 学生观

案例一:

三毛初二的时候,数学常得零分。至第二学期三毛

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小考都是课本后面的习题。为了不

要留级,三毛把题目背下来,小考一连考了六个一百分。

数学老师开始怀疑她作弊。三毛对老师说:“作弊,对

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

我。”于是数学老师找了高于所学难度的题目叫三毛作

答,得到零分后,老师当着全班的同学用毛笔在她的眼

睛周围画了两个代表零蛋的大圈并用语言羞辱三毛。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

案例二:

麦克劳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得者,发现了胰岛素,为医学事

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学生观之——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规律名称 内涵表现 教育启示

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

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循序渐进

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

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有针对性

不平衡性同一方面不匀速

不同方面不同步抓“关键期”

互补性生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

间可以互相弥补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 不同个体之间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因材施教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表明,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体差异性D

真题

余飞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

余飞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书橱里

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正当他打开书橱的门时,教导处凌

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凌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余飞,什么都明白了。凌主任严肃

地对余飞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

的余飞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凌主任怒道:“没

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余飞的处分决定。

案例

案例三:

三句杂感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

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

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二)学生观——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案例四:

(三)学生观之——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①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知识回顾

【2012年下-中学】刘老师正在上课,学生路路突然站起来,指出刘

老师讲解中的错误,刘老师板着脸说:“路路,老师不如你,以后就

由你来上课好了!”说完,刘老师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下列选项中,

对该教师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维护了正常的教学顺序

B.漠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C.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D.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真题

崔老师真是一个“懒”老师!

就说作文课吧,很多老师都有不成文的程序。首先来个开场白,接着念

几篇范文, 发一通评论,再布置一篇作文,附带一堆提示……崔老师却不这

样,他经常找一些文章,说阅读对于写作很重要,要大家自主阅读,然后叫

大家交流阅读感想。同学们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忙得不亦乐乎,他却显得逍

遥自在。在此基础上,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作文。崔老师真懒!

崔老师建议同学们自主评选“班级之星”,并走“星光大道”。班上 42

个同学, 都说自己能评“星” ,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最后居然评出

了各种各样 50 颗 “星”,他也没有反对。

崔老师负责学校宣传栏。起初,他叫几个能写会画的同学帮忙,后来竟

把组稿、 绘画、编排等工作全交给同学们。最要命的是,他自己不做,居然

还要求大家每次必 须有新意、有亮点。大家绞尽脑汁,他最多只在关键时刻

点拨一下。有时大家忙活了 半天,他只说一句: “哎,还是没有新意。”

同学们又得想办法。时间长了,同学们发现自己很有进步。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崔老师的教育行为

崔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恰当的,遵循了“以人为本”学生观的相关要求,值

得其他老师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材料中,崔老师放手让学生做,作文课自主阅读,沟通交流阅读感想,完成作

文。学生们还一起想创意、亮点,通过这些实践锻炼不断地成长进步。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具有自身的

独特性。材料中,班级学生自主评选班级之星,每名学生都被评上了“星”,

展现出了学生各种各样不同的风采。

再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

为转移的。材料中,崔老师将学校宣传栏的各项工作都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们

集思广益,尊重学生们的想法,并督促学生们要有创意、有亮点,自己从旁指

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向崔老师学习,不包办代替,相信学生的能

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

参考答案

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n 德育:灵魂与统帅

n 智育:前提和支持

n 体育:物质基础

n 美育:动力作用

n 体育:其他各育的特殊保障

n 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二、全面发展的内涵

• 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

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来说是均等的

• 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 教育机会均等: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三、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正例——发现学生问题,帮助学生改正

反例——发现学生问题,立刻处罚、不相信学生会进步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正例——看到学生的培养学生个性,正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反例——未能正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处理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

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责权主体

正例——采纳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

反例——拒绝采纳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侮辱学生

4.促进全面发展

5.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

案例分析总结

(2015年上)材料分析题

晓星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交朋友。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其他同学都三五成群的说着,只有晓星一个人呆在角

落里,马老师悄悄地走过去,对他说:“咱俩一起玩吧。”晓星生硬的问道:

“为什么?”马老师蹲下身来,俯在晓星耳边说:“因为我喜欢你啊!”他们

两人就玩起了游戏,游戏中,马老师问:“想让大家一起玩吗?那就招呼大家

一起来吧!”因为有老师的参与,同学们很快围拢过来。这一次,晓星和同学

们玩得很开心。

马老师组织开展以“交朋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教给晓星与人

正确交往的方法,并鼓励班干部主动与晓星交往在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帮助下,

晓星渐渐不在欺负同学了,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马老师的教育行为。

真题

老师的行为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

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处在发展过

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是成长过程的必然。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有能力也必

然会克服问题,不断发展。材料中,老师没有因为晓星的问题而一味批评,

而是正视晓星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往,最终让晓星不再欺负同

学,交到了好朋友。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面向全体学

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材料中,面对“问题学生”晓星,教师不离不弃,

耐心的帮助他融入班集体;改正了欺负学生的不良行为。

因此,作为教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现有问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参考答案

从教育观角度分析?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二: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知识回顾——教育观

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两独一发

全面发展思想

教育公正与学生共同发展

知识回顾——学生观

文化素养

考情分析

题 型 分 布

一、考题数量 8-9个单项选择题(2分)

二、出题特点 难度较低,范围很广

三、做题方法 排除法最佳

四、讲义特点 以点带面,丰富扩大知识系统

考试题型

题 型 分 布

模块名称 考察重点—单选(8-9)

文化素养

文化常识 3道/年

艺术成就 1道/年

文学常识 2道/年

历史常识 1道/年

科技常识 2道/年

第一章 文化常识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

第一方面:月相变化

第二方面:神话传说

第三方面:诗词歌赋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 李白

• “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晋 张协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

一、月相变化

(一)四季

春、夏、秋、冬:孟 仲 季

(二)节气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四时节气

在我国既是农历节日又是节气的是( )。

A.清明 B.谷雨

C.中秋 D.重阳

真题

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考试:2016年丙申猴年——2017年?

1976是丙辰年;1977?

三、干支纪年

(一)百姓的称谓

• 布衣、黔首、黎民、庶民

(二)职业的称谓:教育界、医学界、演员、媒人

(三)年龄称谓

• 女:13、14岁-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20岁-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30岁-半老徐娘;

• 男: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

四、古代特殊称谓

(四)其他别称:

父母、妻父、兄弟、老师、学生、女婿

Ps:令尊\令严:尊称对方父亲

令堂\令慈:尊称对方母亲

四、古代特殊称谓

1、下列对古代年龄别称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豆蔻”指女子十七八岁 B.“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C.“花甲”指六十岁 D.“古稀”指七十岁

真题

2、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杏林”指的是(  )。

A. 教育界 B. 医学界

C. 文学界 D. 艺术界

五、传统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 王安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 辛弃疾

五、传统节日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五、传统节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

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传统节日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一)春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四)清明(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五)端午(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七)中元节(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八)中秋(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九)重阳(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十一)除夕(四大祭祖节日之一)

五、传统节日

在下列传统节日中,有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 )。

A.清明节 B.重阳节

C.端午节 D.元宵节

真题

(一)我国民族概述

1.人口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集、交错杂居

(二)少数民族风情

1.民族节日

2.民族服饰

3.民族建筑

六、民族风俗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南是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B.贵州是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C.湖北是满族人口最多的省份

D.湖南是满族人口最多的省份

真题

1.民族节日

2.民族服饰

下列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属于苗族的是( )。

A. B. C. D.

真题

藏族——藏族最重视白、红两色——布达拉宫

壮族——依山傍水——干栏式木楼

彝族——土掌房

蒙古族——“蒙古包”

回族——清真寺

3.民族建筑

14.焚书坑儒——秦始皇

15.揭竿而起——陈胜、吴广

16.孺子可教——张良

17.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霸王别姬——项羽

18.一饭千金、背水一战、胯下之辱——韩信

19.家徒四壁——司马相如

20.鸿雁传书、苏武牧羊——苏武

七、成语故事

下列成语中,不是来源于项羽事迹的是( )。

A.胯下受辱 B.无颜见江东父老

C.霸王别姬 D.破釜沉舟

真题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