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致信祝贺哈工大建校100周年 - yunnan.cn ·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Post on 25-Sep-2020

3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主流思想 权威资讯 人民心声报网连线 www.yunnan.cn 数字报 www.yndaily.com

YUNNAN DAILY

82020·6

星期一

庚子年闰四月十七

第25444期

今日8版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53-0001

邮发代号:63-1

昆明地区天气预报:白天 多云 西南风3级 20-29℃ 夜间 阵雨 西南风2级 17-25℃ >发行服务:0871-64148886 >广告服务:0871-64155976 编辑/肖莹 美编/谭冰 制作/周开成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记者 陈芳陈聪)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日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这一白皮书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约 3.7万字,包括前言、正文和结束语。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

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白皮书指出,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

白皮书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强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

一位,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在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方面,白皮书说,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前所未有地采取大规模隔离措施,前所未有地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医疗救治,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

下转第二版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日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多年来,学校形成“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培育出一批优秀人才。

值此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 周年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

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0年6月7日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习近平的贺信

习近平致信祝贺哈工大建校100周年

本报讯(记者 胡晓蓉)近日,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了解到,截至目前,中老昆万铁路国内段93座隧道已贯通67座,剩余26座隧道正在加快建设。

玉溪至磨憨铁路是中老昆万铁路的国内段,是中老国际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老昆万铁路玉磨段全长508公里,于2015年底开工建设,设计工期6年,为 I级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 160公里,预计 2021年底与老挝段磨丁至万象铁路同步开通。

为优质安全如期建成中老昆万铁路玉磨段,确保把中老铁路建成“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统筹各相关单位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督促参建各方安全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目前,中老昆万铁路玉溪至磨憨段的各施工点上,每天有2.5万名建设者全力奋战,推进项目建设。

中老昆万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

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

建设中老昆万铁路,对于改善老挝交通条件,带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发挥铁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保障作用,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贸易、投资、服务、金融等多方面合作,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中老昆万铁路国内段67座隧道贯通

近年来,砚山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在阿舍、平远、稼依、蚌峨、者腊等乡镇建立肉牛养殖集聚区,采取大户带散户的办法,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在各方支持和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肉牛养殖成为不少贫困农户重要的脱贫增收产业。 本报记者 张彤 摄

大户带散户大户带散户 养牛能致富养牛能致富

晨曦微露,亚洲最大的血液制品研发和生产基地——滇中新区国药中生云南血液制品产业基地,已是机声隆隆、热火朝天,预计6月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以昆明诺沃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为主的昆明高新基因科技园,正在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医学检验综合服务平台;去年底,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打破 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长期被美国辉瑞公司全球垄断的局面,研发出全球第二个、中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的“疫苗之王”……

四季花香、生物多样的昆明,2016年底就果断决策:勇闯大健康“蓝海”,打造“中国健康之城”。3年多来,从一张白纸到一幅蓝图,从一片处女地到投资热土,昆明大健康产业发展思路日渐清晰、定位愈加精准,随之而来的是产业布局优化、行业发展迅猛。

从一张白纸到一幅蓝图

自 2016年提出“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结合大旅游、大文创,发展大健

康”的整体思路以来,昆明市从“零”开始,辟新路、谋转型,在建设“中国健康之城”这张白纸上描绘着具有昆明特色的美好蓝图。

“昆明是享誉全球的‘春城’,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门户,生态优势和生物多样性、民族多样性优势突出,具备发展大健康的独特条件。”《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明确了昆明未来 10年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重点聚焦 7大重点领域、27个方向、7个特色集群以及 8大工程,前延后伸、高位嫁接、跨界融合,拓展全链条、全健康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规划》明确,到2030年,实现健康资

源全域优化、健康产业全域联动和健康成果全民共享,将大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昆明的旗帜产业,部分行业成为技术领先、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全国标杆,助力中国健康之城和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健康春城”品牌誉满全球。通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大健康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增加值达 2400亿元,收入达 6000亿元,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空前提升。对昆明市而言,既坚定了建设‘中国健康之城’的决心和方向,又需要尽快补短板、防漏洞、强弱项。”昆

明市大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李肇圣介绍。

从一片处女地到投资热土

微风扑面,涛声阵阵。傍晚时分,滇池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

内,老人们散步、纳凉、聊天,怡然自得。这是一个以养老、养生、观光、休闲、

度假为主的“全家庭美好生活”度假中心,老人们在这里可以享受优雅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医疗资源。而在201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随着昆明市构建滇池东南岸健康产业融合带的定位日渐清晰,一个养生养老度假小镇拔地而起。 下转第二版

昆明举全市之力将大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旗帜产业——

“健康春城”正在崛起本报记者 浦美玲 谭雅竹 龙舟

为您导读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发起脱贫攻坚总攻战发起脱贫攻坚总攻战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全面收官的阶段,财政金融力量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支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脱贫攻坚的投入支持力度,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及金融支持,把“粮草军需”及时提供给最需要的战场和最重要的地方,确保云南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保障攻坚“粮草军需”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冲击。为了保障贫困群众生活,省财政提出针对防疫期内安排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临时性防疫消杀公益岗位,适当安排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予以补助,各地将光伏扶贫发电收益的 80%,用于贫困人口承担公益岗位的工资,以及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支出,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扶贫资金是保障脱贫攻坚的“粮草军需”。今年以来,云南持续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财政涉农整合资金的投入,足额安排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和就业扶贫等行业扶贫资金,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强化兜底保障。截至目前,中央已倾斜支持云南 2020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152.9亿元,比上年增加25.3亿元,增长 19.9%。下达中央和省级整合财政涉农资金 285.4亿元,教育、健康、就业等行业扶贫资金 188.7亿元。

围绕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进一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支持未摘帽县如期摘帽,聚焦 7个深度贫困县和8个未脱贫人口在5000人

以上的县,加大支持力度,应保尽保,对于已经摘帽的贫困县,按照“四不摘”的要求,保障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减,保障监管到位。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突出问题,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和脱贫难度较大的县乡村未脱贫人口脱贫。

扶贫资金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不可少的“弹药”。2015年至 2019年,中央和省级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040.1亿元,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从 2015年的 61.5亿元增长至 2019年的 190.5亿元,年均增长32.7%,累计投入 585.9 亿元。其中,2019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量达 127.5亿元,比上年增长 37.1%,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国第一。省级投入 63亿元,增幅37.2%。

在扶贫资金支持下,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安排中央基建投资、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专项建设基金、国家低成本长期贷款等资金 657 亿元,支持99.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进行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就业扶贫等投入得到足额保障,918亿元教育扶贫资金用于城乡义务教育补助、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学生资助、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213亿元健康扶贫资金,用于落实建档立卡参保个人缴费财政补贴和大病保险倾斜政策、加大医疗救助统筹力度,有效降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负担;57亿元就业扶贫资金支持多渠道组织转移,拓宽贫困群众就业门路。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不断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动态监控以及公开公示制度全面实施,扎实完成了脱贫攻坚中央专项巡视和成效考核等渠道反馈问题的整改。 下转第二版

我省财政金融部门持续发力——

奏响协奏曲打赢收官战

6月8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共和国建交70周年纪念日。70年来,云南作为中国与缅甸接壤的省份,牵手“胞波”在多个领域收获丰硕合作成果,不断增进传统友谊。

设施互联取得新进展。滇缅公路见证了两国共同抗击黑暗、守卫光明的过去。1956年,昆明市开辟经缅甸曼德勒至仰光的航线,这是昆明的第一条国际航线。如今,随着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开通从芒市飞往缅甸曼德勒、仰光的航线,云南与缅甸的空中往来更加便捷。不仅如此,双方公路、铁路、能源设施联通条件也不断改善。缅甸木姐至曼德勒公路改扩建等项目启动、临沧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孟定国门段已建成通车;今年4月,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大(理)临(沧)铁路重难点控制工程——巍宝山隧道顺利贯通。今年6月3日,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迎来开工建设10周年。截至6月3日,中缅油气管道累计双向输送原油3000多万吨,输送天然气300多亿立方米。

经贸往来愈发紧密。5月下旬,记者在德宏州瑞丽市口岸见到一片繁忙景象。缅甸曼德勒芒果种植协会会长杜丹丹瑞说,今年芒果销售情况不错,自 4月采摘季开始,来自中国的订单

不断。中国同行告诉她,最近,每天在电商平台上可以卖出1000多箱芒果。缅甸长期是云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农产品贸易是合作中的一个缩影。

2011年,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启动。2015年,中国首个中缅货币兑换中心在德宏州瑞丽市揭牌。2018年,缅甸以主宾国身份亮相第 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 25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19年,第2届中缅经济走廊论坛在昆明举行。目前,云南保山、临沧、德宏等州市积极参与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德宏努力成为中缅经济走廊的门户枢纽,保山市“一线两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曼德勒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项目列入中缅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项目。

民心相通基础夯实。1956年,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在德宏州芒市共植象征友谊的缅桂花树。如今,两国友好往来既深且广,像这棵大树一样枝繁叶茂。中缅首度合作拍摄的古装大戏《舞乐传奇》在两国播出受到欢迎。胞波狂欢节、中缅智库高端论坛、“一马跑两国”中缅瑞丽-木姐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密切双方交流。 下转第二版

相关报道见第六版

云集一端

报览天下

扫描二维码

下载客户端

滇缅友好往来70年——

胞波情谊深 合作成果丰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接续奋斗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系列报道,请看来自昭通的报道——

见第三版

我省6家医疗机构今起预约接种

四价、九价HPV疫苗见第四版

婚姻家庭“烦心事”民法典给你答案

见第五版

中国新冠肺炎治愈率达94.3%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占

比为92%

见第二版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