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家長管教工作坊 - bcsw.edu.hk正向家長管教工作坊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

Post on 24-Feb-2020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正向家長管教工作坊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 賽馬會天平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

17.12.2015 何銘熙先生(註冊社工) 郭燕萍姑娘(活動幹事)

正向家長管教工作坊目標 1.讓家長認識青少年的成長需要 2.讓參加者掌握有效管教技巧 3.讓家長舒緩情緒

看見前途黑暗,感到懼怕

不願意聽

憤怒不能發洩出來

缺乏情緒支持

內疚感重

經濟缺乏而有壓力

拒絕放棄舊思想

自我責備,自我批判

太執著

負擔太沉重

妥協得太多

長期情緒困擾

長時間感到不安

未能接受生活改變

對未來感到恐懼

艾力遜 (E. Erikson) 「人生八階」成長理論

心理學家艾力遜指出,人在一生中不斷成長,期間可分為八個階段。 在每一階段均有不同的成長任務,而每一階段也潛伏不同的成長危機。 若個人能成功面對該階段的任務與危機,其成長便能順利發展。否則,其成長會遇上阻滯,帶來負面的結果。

嬰兒期

(0-1)

幼兒期

(2-3)

學前期

(4-5)

少年期

(6-12)

青年期

(13-18)

成年期

(19-35)

中年期

(36-55)

晚年期

(56 +)

艾力遜 (E. Erikson) 「人生八階」成長理論

發展階段

時期 (年齡)

成長任務 VS 危機 順利發展的後果 遇上阻滯的後果

1 嬰兒期 (0-1)

信任 VS 猜疑 信任別人,有安全感 焦慮不安、無助

2 幼兒期 (2-3)

自主 VS 羞怯疑惑 自信地學習 處事缺乏自信

3 學前期 (4-5)

進取 VS 罪疚 主動好奇 因不能達到別人要求而內疚退縮

4 少年期 (6-12)

勤奮 VS 自卑 得到讚賞,更加勤勉 遭遇挫折、自卑

5 青年期 (13-18)

自我認同 VS 角色混淆

明確的自我概念 徬徨迷失

6 成年期 (19-35)

親密 VS 疏離 建立親密關係,亦能保持自我的獨特性

人際關係疏離

7 中年期 (36-55)

傳承創新 VS 停滯

對周遭有抱負及關愛 對一切漠不關心

8 晚年期 (56 +)

自我整合 VS 悲觀絕望

滿意人生成就 悔恨舊事,遺憾

艾力遜 (E. Erikson) 「人生八階」成長理論

發展階段

時期 (年齡)

成長任務 VS 危機 順利發展的後果 遇上阻滯的後果

1 嬰兒期 (0-1)

信任 VS 猜疑 信任別人,有安全感 焦慮不安、無助

2 幼兒期 (2-3)

自主 VS 羞怯疑惑 自信地學習 處事缺乏自信

3 學前期 (4-5)

進取 VS 罪疚 主動好奇 因不能達到別人要求而內疚退縮

4 少年期 (6-12)

勤奮 VS 自卑 得到讚賞,更加勤勉 遭遇挫折、自卑

5 青年期 (13-18)

自我認同 VS 角色混淆

明確的自我概念 徬徨迷失

6 成年期 (19-35)

親密 VS 疏離 建立親密關係,亦能保持自我的獨特性

人際關係疏離

7 中年期 (36-55)

傳承創新 VS 停滯

對周遭有抱負及關愛 對一切漠不關心

8 晚年期 (56 +)

自我整合 VS 悲觀絕望

滿意人生成就 悔恨舊事,遺憾

自我認同 建立自尊感

艾力遜指出青少年是追尋自我認同的時期

別人的認同 自己獨特之處 確立自己

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

迎合別人要求

青少年建立身份的其中一個重要途徑是結識朋友,從朋輩中建立認同感,確立自己的角色,亦即建立自尊感。

自尊感

影響個人自尊的不同因素 ?

個人:

外型:外貌、身型

技能:藝術、運動

性別:性別角色定型- 流血不流淚

家庭:

父母:管教模式

接納及適當控制 自尊↑

嚴厲或過度保護 自尊↓

與父母衝突↑ 自尊↓

兄弟姊妹排行次序:長子長女角色

學校:

學業成績

老師:在學校的責任↑ 自尊↑

朋輩接納

社會:

傳媒

社經地位↓ 自尊↓

青少年的自尊 ( 自我能力 及 自我價值 ) 受不同的因素影響:

預防勝於治療

負向親子溝通(一)

愛鬥大 「你唔好返嚟!你死喺外面唔好返嚟!」

「你夠膽就出咗去以後唔好返嚟!我當冇生過你! 」

「你再係咁我就死俾你睇!」

「你唔死都冇用!」

用一些極端的方法、說話或行動迫使對方就範(尤其衝突時)

恐嚇要自殺/趕孩子走

負向親子溝通(二)

愛暗串/挖苦 「你為什麼那麼客氣?連考試都大減價呀!」

「細佬你睇吓,唔好好似阿哥咁,咁低B呀!」

「生舊叉燒好過生你!」

「醒過隻狗,蠢過隻豬!」

容易令青少年更反叛或更自卑 影響青少年子女與其他人的相處

負向親子溝通(三)

愛比較 「人哋個仔/女咩都醒過你!」

「你睇吓,你家姐啲成績比你好幾多!」

「你睇吓人哋個女幾乖!」

「養隻狗都好過養你!」

比較的深層意義是:「我覺得你唔夠好、唔夠醒、唔夠叻!」

不注意個人的獨特性

在雞蛋中挑骨頭

父母比較子女,那麼子女可以比較父母嗎?

負向親子溝通(四)

愛標籤

常用的問題字眼:衰格/ 死蠢/ 陀衰家/ 敗家仔/

死衰女包/ 賤人/ 垃圾/ 蠢過隻豬/ 讀屎片/ 成舊飯

應理解問題背後的原因,不宜以偏蓋全

容易導致自我形象低落

負向親子溝通的影響

自信心、自尊感低落

難以建立安全感 -> 影響日後與人建立關係

越罵越反叛 -> 情緒行為問題

越罵越無用 -> 情緒行為問題

親子關係疏離 / 惡劣

正向親子溝通(一)

讚賞與鼓勵

讚賞進步的地方,那怕是一點點 (要平時注意子女的變化)

欣賞子女背後的努力和付出

重要的是找方法,而不是批評、否定

激將法的效果不如 讚賞與鼓勵般可以預計

正向親子溝通(二)

互相尊重

偷看facebook /日記 / 短訊?

用不同的賬戶成為子女的朋友?

翻看書包 / 抽屜?

正向親子溝通(三)

承認錯誤 / 不足 不等於破壞形象,反而有助提昇親子關係

「我也是第一次做你的爸爸 / 媽媽,因為你是獨一無二的,我也在學習怎麼跟你相處。」

「試錯是成長必經的階段,錯得多,修正得多,對成長反而更好。」

正向親子溝通(四)

良好的情緒管理

激動時不是教子女的好時機

憤怒時的惡毒說話破壞力更強

感情訊息太強會蓋過語言訊息

概念示範 母女的故事

情境

睡房環境

令人有快樂情緒的食物

食物 營養素 作用

香蕉 鉀、鎂、色胺酸

有助鬆弛神經、助大腦製造血清素

牛油果、奇異果、菠蘿、蕃茄

血清素 維他命C

令人快樂的激素

深海魚類(如吞拿魚、三文魚、沙甸魚)

Omega 3 對抗憂鬱

糙米、麥包 維他命B 調整內分泌系統,安定情緒

奶類、豆腐、 深綠色蔬菜

鈣 有助鬆弛神經

柑橘纇水果、 綠色蔬菜

維他命C

抗氧化、可幫助身體製造壓力荷爾對抗壓力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