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五心”农民助推乡风文明...激发“感恩之心”。“吃水不忘挖...

Post on 08-Jul-2020

2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培育“五心”农民 助推乡风文明远安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吴建东

远安县作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示范县”,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

建设的进程中,始终把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当作乡风文明的定海

神针,用富有远安特色的文化符号

引领农村发展,用文明、文化塑造农

村和农民的“精气神”。

近年来,远安在推进农村精神文

明建设工作中,坚持以文明村镇、文

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楷模好人、

新乡贤评选等创评活动为抓手,通

过典型示范带动乡风文明,涌现出

一大批从农村、农民中挖掘出来的

国家级楷模好人,同时发挥道德理

事会作用,让懒汉、不养老、打牌赌

博、吵架闹事没有生长的土壤和环

境,通过开展“扫干净、码整齐、收通

豁”活动,实现了连续 5年全域基本

无白色垃圾。

虽然在乡风文明的培育上取得

了一定成效,但通过调研,发现仍存

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村民对国家

政策理直气壮地享受,认为都是理

所当然的事,缺乏感恩之心;二是精

准扶贫过程中,少数村民还是存在

等靠要,有“等着干部送小康”的现

象,非贫困户也有“小富即安,小富

即满”的思想;三是发展参差不齐,

村民之间的关系有的还不融洽,矛

盾纠纷都还存在;四是社会责任感

和诚信意识有待加强;五是生态环

境保护认识不足,在取舍上首先满

足于自己的利益。

对此,需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

心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

体,在宣传政策、典型选树、发挥作

用上下功夫,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的方式,进一步培育农民“感恩、进

取、友善、诚信、生态”之心,促使良

好的家风得以延续,淳朴的民风得

到发扬,文明的乡风更加绚丽。

激发 “感恩之心 ”。“吃水不忘挖

井人,致富不忘共产

党”。加强农村精神文

明建设,需激发广大农

村群众的感恩之心。学

会感恩,这是人生中重

要的一课,要感党恩、听

党话、跟党走。一是讲

政策促感恩。以入户走

访和深入田间地头宣讲

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

理论政策、重大决策部

署和各项惠民政策,进

一步坚定群众爱党爱国

之心;二是谈变化促感

恩。通过历史发展纵向

比,“吃穿住行医学娱”

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农村

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

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

化,以及世界各国的横

向比较,稳定、团结、温暖的社会,让

群众心生感恩;三是话帮扶促感恩。

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以及人居环境

的整治,让农民群众切身感受生态

宜居,感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让感

恩落实在行动上。

树立 “进取之心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针对致富意识不高,富而

思进、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一是加强

技能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有

技术才有金饭碗”,在充分了解群

众技能培训需求、技能学习意愿、

文化状况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按

照技能培训与产业结合、与就业结

合的要求,进行“点菜”式培训提

高农民致富创新能力;二是选树典

型带动。通过选树种养大户、致富

能人、农村经营能人等身边典型来

改变和影响他们,让农民意识到只有

发展才能改变现状,一味地享受和不

思进取,只会落后于人,形成“一个能

人带动一片”的榜样效应;三是强化

正反双向激励。大力宣传自立自强、

勤劳朴实之人,同时对那些好逸恶

劳的、贪图享受的、不思进取的进行

批判,通过正反激励,增强农民的

“进取之心”。

增强 “友善之心 ”。“与人为善、善莫大焉”,邻里之间应和谐相处、

互帮互助。要解决农村邻里关系淡

漠的现象,就必须让邻里之间打开

大门,相互沟通。一是化解历史积

怨。采取亲情式沟通、渗透式引导、

感恩式教育,通过开屋场会、帮扶队

员个别帮等方式进行常态化沟通,

倾听村民诉求,让邻里间消除矛盾,

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二是消除现实

攀比。农村生活是个熟人社会,没有

攀比就没有隔阂,常怀友善之心,宽

容大度、尊重人,使误解、误会和矛

盾冲突得到转化,也使自己少了许

多烦愁和骚扰之事,减轻沉重的心

理负担;三是及时调处新近发生的

矛盾纠纷。让一切有可能酿成大事

件的苗头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让农

村达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

和谐状态。

坚守 “诚信之心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

是文明乡村不可或缺的基石。在农

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坚守“诚信之

心”,加强农村信用建设。一是塑造

新型农村伦理道德。将诚实守信和

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结合起来,

通过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等方式细

化实化具体化。坚持注重家庭、注重

家教、注重家风,大力推广诚实守信

家风家训,引导群众更加注重家庭

教育,培育诚信好家风,用优良家规

家教家风正德树人、淳化民风,发挥

好家风“点灯一盏,照亮一片”的激

励示范作用;二是加强农村诚信

体系建设。将诚信文化建设摆在

突出位置,积极营造“守信者荣、

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

围。把实现好、维护好群众利益放

在首位。使诚信建设贴近实际、贴

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力普及个人

信用知识,让群众在诚信建设中

受益,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诚

信的价值所在;三是在信用评价

上动真碰硬。建立不良信用记录公

示制度,对严重失信个人实施联合

惩戒,让守信者得“甜头”,失信者有

“痛感”,最终让“信用有价”“守信光

荣”成为共识。

培育 “生态之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是把生态公民纳入

日常教育宣传。用于维护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养成健康向上

的生态文明,让村民懂得为了公共

利益,为了长远利益舍弃自己个人

利益、短期利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二是把农

村建成花园式宜居之地。把环境问

题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有机结

合,利用远安县首批“全国全域旅游

示范县”创建机遇,用“生态 +旅游”

的“美丽经济”对农村进行转型升

级,将经济发展融入生态保护中,让

农村居民充分意识到环境治理不仅

是政府的事情,而且事关自己切身

利益,引导农民积极保护农村生态

环境。 (本文编辑:文凯)

2019 年 8 月 ,远安县茅坪场镇九龙村生态环境保护现场会

2019 年 9 月中旬 ,远安县旧县镇徐家庄村正在召开的屋场会

责编:董园园 美编:张琴 2019 年 11 月号 11乡村治理 三农研究农村新报特刊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