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只用几秒钟 大数据智能化让社会治理配上“最强大脑” ·...

Post on 05-Oct-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主编 赵本春 责编 罗皓皓 视觉 胡颖 李睿 责校 曹珂 王志洪今要闻0202

“身穿黑色外套,黑色裤子,长发……”多年前,我们在民间寻人只能通过在路边张贴这样的小广告,希望能获得一些失踪亲人的线索。如今,在合川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我们只需要在系统里输入“黑色外套”、“黑色裤子”这些模糊的人物特征,经过系统模糊查询,几秒钟后,24小时内合川区辖区内监控摄像头拍摄到的、符合查询条件的几万张照片就跳了出来。

近年来,合川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创建了“网格化+网络化+智能化”全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以网格精细化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支撑,以大数据运用赋能,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案例 视频“跟踪”出走学生

不久前,家住合川区的张女士向警方求助,说她的孩子不见了。经过初步调查,张女士的孩子是当地某中学在读的学生,同时“失踪”的还有另外两名同学。

报警信息汇总到合川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失踪孩子家长的描述,调取事发地点的监控。经过一番查找,果然发现了这三名孩子的踪迹。他们并没有遭遇坏人,而似乎是有目的性地离家出走。由于路面和车站都有监控,孩子的行踪都在监控的记录

中。原来,三个孩子搭乘上了去往主城区的车辆。

“监控一路追踪,直到我们找到他们。”合川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负责人沈刚介绍,在家长报警的当天,他们就在沙坪坝区商圈附近找到了这三名孩子。原来,他们离家出走只是想出去玩玩。

探秘 接入3.5万余个监控视频

12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合川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只见一块巨大的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监控画面和各种数据,如人口动态、各类案件发展趋势等。

“线下联通区级、30个镇街、419个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线上与区综治委成员单位

信息系统贯通,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调一致的一体化运作模式。”沈刚告诉记者,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2017年,合川区在网格智能信息平台基础上,组建了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将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公共安全视频联网运行、人民调解和情报信息工作整合,构建起“人、地、物、事、组织”基本治安要素和“吃、住、行、消、乐”等基本活动轨迹的共享平台和工作制度,实现了全区多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线上线下共用,提高了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据统计,近三年来,网格事项办结率达到99%,网格化办理社会治理事项158万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6%。

如今,合川区构建起的“一总六分五平台N共享”的“政法大数据云”,搭建了“社会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网格化服务管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矛盾纠纷调解、平安建设民意调查”等五大平台,横向联通44家部门67个业务系统,纵向贯通区、镇街、村(社区)、网格,对外联系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为各级干部、网格员、群众安装APP手机终端2万余个,形成了上下、左右、内外联通的共享联动网络。

通过接入公安、交通、市政和社会单位的3.5 万余个监控视频,高空瞭望、物业小区WIFI感知系统、智能分析、人像识别、“车脸”识别等“云武器”,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视频巡查、研判、会商、指挥系统。

未来 社会治理再“升级”

据介绍,合川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坚持“数据治区”理念,强化服务群众、辅助决策、预测风险、优化考评等功能,打造智能中枢——

“社会治理大脑”,实现从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碎片化”治理向“一体化”治理、事后治理向事前治理转变。

“社会治理大脑”实现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群众之间互联互通,群众在线反映需求和意见、政府在线办理和回复、社会在线参与和评价,让群众办事“有门路”“不跑路”,目前群众可网上办理的政法服务事项42项。

“民情全掌握,服务全方位;人员全管理,服务全过程;问题全掌握,矛盾全化解;隐患全排查,管理全覆盖;事件全处理,形势早研判。”沈刚介绍,合川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支撑,以大数据运用赋能,让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再次“升级”。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谭遥

“寻人”只用几秒钟大数据智能化让社会治理配上“最强大脑”

通过“网格化+网络化+智能化”,合川区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合川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

本报讯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当很多大学毕业生还在忙着找工作,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杨文亮已在成都一家无人机公司做起了软件开发,月收入7000元左右。“如果没有大学生资助政策,我的梦想不可能实现。”杨文亮感慨地说。

我市从2017年底开始对重庆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实施学费资助政策,杨文亮是受助的学生之一,昨日,记者从重庆市教委获悉,2019-2020学年,全市共发放重庆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实施学费资助资金3.92亿元、惠及5.9万人。

学费、生活费都有资助“学习之星”拿下“国赛”一等奖

杨文亮出生于万盛一个贫困家庭,2015年考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习。刚入学不久,作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杨文亮就享受了每年3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大大减轻了负担。

大三时,他和同学们辛苦备战100多天,拿到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应用赛项的一等奖,并因此获得免试升入重庆理工大学读本科的资格,成为了校园“学习之星”。

也是在这一年,重庆市出台政策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为他们兜底学费,“本来就补助了生活费,再加学费减免,我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杨文亮说。

大学几年,杨文亮相继获得了重庆市“中星杯”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三等奖、学校“互联网+”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二等奖、2017年度“劲牌阳光奖学金”优秀奖等多项荣誉。

今年刚开学不久,他就通过校招成功进入了成都一家公司开始实习,“资助政策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眼前的困难,也使我们变得更加自信、自立和自强。”

今年资助重庆籍贫困大学生5.9万名

2017年底,重庆市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重庆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对重庆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实施学费资助政策,学费标准在8000元/生.年以内的全额补助,超过 8000 元/生/年的定额补助8000元/生/年;生活费补助不低于3000元/生/年;鼓励贫困家庭大学生通过助学贷款弥补在校学习期间不足学费,就读期间财政全额贴息。

“只要是重庆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无论在市内还是市外高校就读,都可以享受这项政策,而且在读期间即使家庭脱贫也依然延续资助直至该生毕业。”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2019-2020学年,全市共发放重庆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实施学费资助资金3.92亿元、惠及5.9万人。2019年秋季学期,我市实现63所市属高校大学资助资金按月统一时间统一发放,发放国家助学金23.2万人、资助资金2.2亿元。此外,2019年金融机构发放2019年度生源地助学贷款10.57亿元,惠及贫困学生13.7万人。

重庆籍贫困大学生学费资助金今年发放3.92亿元惠及5.9万人

沿着一条整洁宽敞的村道,近日,记者走进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缓缓铺开:整洁的房屋映衬在高大的树下,飘零的树叶给美丽的小村平添几分诗意。穿村而过的东升河的清澈见底,还有青山旁错落有致的房舍都给村民们带来了好的乡村生活环境。

改善人居环境,扮靓美丽乡村

“现在家里干干净净的,居住环境好了,心情也就好了!”71岁的经本来是一名老党员,他家的鸡舍建在院坝边上,靠近公路。村里动员会一开,他当天就回家主动拆掉鸡舍,还发动家人和邻居,用旧坛罐栽种野草野花,把院坝装饰一新。

东升村位于柳荫镇东部,面积6.16平方公里,2800余人。曾经,这里有不少“问题”。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一位村民介绍,几年前,村子是另一番景象:村民大部分外出打工,村容破败,脏乱差现象突出。

“一次干净靠整治,长期保持靠观念。”柳荫镇党委书记杨华介绍,今年初,按照全区统一部署,柳荫镇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发动群众,以“既见新村又见乡音、既见新貌又留古韵”为标准,对村民院前院后房前屋后和道路沟渠进行“整容美化”,完善道路、路灯、垃圾箱等基础设施,在村子里的边角地都种上了花草,还用闲置的犁、耙、碓窝、石磨等作为景观点缀,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无害化厕所建好了,垃圾箱增加了,边角地都种上了花草,过去的陋习也纠正了,维护环境卫生成了村规民约,‘面子’‘里子’都干净了。”经本来说。

改“四好农村路”,打通乡村“动脉”

“这条路改建以后,来摘水果的游客比往年增加了50%以上,园里的花卉苗木也能及时运出去,不但节约了成本,更增加了收益。”

位于北碚区东阳街道西山坪村的西山印象生态园内,园区经理赵小虎一边察看猕猴桃长势,一边讲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对自己带来的

“帮助”。赵小虎所说的路叫东合路,横贯北碚区东

阳街道西山坪村,沿线有2000多亩蔬果、苗木种植基地,每当鲜花盛开、瓜果成熟的时节,总会吸引众多市民自驾前来。

然而,这条全长约5公里的“经济线”,路面宽度只有4.5米,且破损严重,让不少游客望而却步。2018年以来,重庆市北碚区交通局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拓宽和油化改造,路面宽度达到6.5米,曾经堵塞的道路变得通畅,车辆可直接开到蔬果园和苗木基地。

“这条路修好后,来赏花采果的游客增加近一倍,不仅让周边居住的村民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还带动了村民增收。”北碚区东阳街道西山坪村党总支书记唐开平谈到这条路对全村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时很是感叹。

重庆市北碚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北碚区以农村居民聚居点、农业产业园及生态旅游区为重点,加快完善农村路网结构,计划于今年内完成200公里“四好农村路”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50公里,在建178公里,涉及15个街镇。预计到2020年底,将完成518公里农村公路改造任务。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71岁老党员拆脏乱鸡舍用花草让院坝焕然一新

村民在改建后的庭院里聊天。

获奖后,杨文亮(右)和同学们合影。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