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9 3 出租 0 7 4 5 8 出售 9 6 小记者

Post on 17-Nov-2021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本版摄影 聂影

2 0 2 1

年7

月14

星期三

责任编辑

时志敏

责任校对

技术编辑

刘艳苹

新闻热线:3 15 57 7 0

18

小记者

扫码看视频新闻料更多请扫描二维码,跟随育红

小学晚报小记者一起了解面塑,学做火暴辣椒面塑吧。

星星点灯★★

运河区育红小学小记者站专版

不虚此行本报小记者(育红小学4年级5班)鲍玥璁

做面塑没有那么容易本报小记者(育红小学4年级1班)李雨潇

——运河区育红小学校长

孙耀明

我们用博学书写风采,学生因我们而多智;我们用信念诉说奉献,学生因我们而动情。三尺讲台,两尺教鞭,诠释着我们无悔的人生,因为“让每颗心灵都闪光”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坚定信念。

校长寄语

7月 8日,我们育红小学部分晚报小记者有幸走进新华 区 世 纪 城 社 区“ 英 英 面塑”,了解了面塑。面塑是我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已经有 1300 多年的历史了。

一进“英英面塑”活动室,我们就看到了大大小小许多精致的展品。有练武的少林和尚,有正读书的书生,有在弹琴的歌姬,还有许多神话人物和形态各异的小动物,这些展品惟妙惟肖,瞬间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一开始,我以为这些只是普通的橡胶小人。听了张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它们都是用面做成的。没想到,面粉还可以做出这么精致的作品。

在我们的惊叹声中,张老师讲解起来。她告诉我们,面塑分可食用的和不可食用的两种。可食用的面塑是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例如我们吃的面花。黄骅的面花就远近闻名,鲤鱼、寿桃、元宝、花朵等形状的面花更是让人爱不释手。

张老师告诉我们,颜色更为丰富、工艺更为细致的则是不可食用的面塑。它是用各种塑形工具将面泥做成花、鸟、鱼、虫、景物、人物、动物等形象。面塑工艺品虽然普遍体积小,材料便宜,但是色彩鲜艳,造型生动形象,便于携带,深受人们喜爱,更是被 外 国 人 称 为“ 中 国 的 雕塑”。

了解完面塑工艺,我们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学着做火暴辣椒面塑。我们都跃跃欲试,希望能做出一件让自己满意的面塑作品。

我们首先反复揉搓面泥让其变软,然后揉搓成形。结果,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出来的火暴辣椒面塑更像是

“大龅牙”,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看到老师手中那个栩栩如生、好像正对我笑的小面人儿,我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通过参加这次小记者活动,我不仅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还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是不虚此行。

(指导老师:马永新)

7月8日上午,我兴致勃勃地走进新华区世纪城社区“英英面塑”,体验面塑制作。

一进门,我们看到了形态各异的面塑作品,它们简直栩栩如生。

这时,张英英老师介绍起来,“大家好,我姓张,你们可以叫我张老师。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面塑。面塑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主要成分有面粉、糯米粉、水、甘油、防腐剂以及色素……”

之后,张老师给我们每个小记者发了一块红色面泥、一块绿色面泥、一块黑色面泥和一块白色面泥。她告诉我们,她要教我们制作植物大战僵尸中的火暴辣椒面塑。

面塑看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我们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醒面上,因为这样捏出来

的面塑作品才不会有裂纹。张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我们

按照她教的方法忙活起来,先捏出水滴状的红色辣椒雏形,然后捏出绿色的辣椒帽,再捏出眼睛、嘴巴、眼皮、嘴唇……

终于,我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看看周围,我发现有的同学的作品让人拍案叫绝、啧啧称奇,有的同学的作品简直变异了……

我再看看自己手中的小辣椒面塑,简直是越看越好看,越看越喜欢。

活动中,张老师对我们说:“这面塑技艺的传承还得靠你们啊!”我听了在心中默默对自己说,“我一定不会让它失传的!”

这次小记者活动,我做了可爱的火暴辣椒面塑,学到了很多知识,真开心呀。

7月8日上午,我们育红小学部分晚报小记者走进新华区世纪城社区“英英面塑”,在张英英老师的讲解中了解了面塑,并动手做了火暴辣椒面塑。

从张英英老师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指以面粉、糯米粉为原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人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

张老师告诉我们,面塑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在张老师的引领下,我们还参观了她制作的面塑。我注意到,那些形态各异的面人、玩偶就跟真的一样。

之后,在张老师的示范、讲解中,我们动手做了火暴辣椒面塑。

我发现,制作面塑的材料就像彩泥一样,但是比彩泥硬。于是,我请张英英老师给我解惑。张老师解释说,这是专门用来制作面塑的材料,之所以硬是因为它是由面粉、糯米粉、甘油和水按一定比例制作而成。

听了张老师的解说,我进一步了解了面塑,并喜欢上了面塑。

通过这次参观、体验,我了解了面塑的历史,看到了许多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还亲手做了火暴辣椒面塑,太开心了。

我喜欢上了面塑本报小记者(育红小学4年级6班)孟桐羽

了解面塑面塑也称面花、礼馍、花

糕,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了解到,面塑分两种,

一种是可食用的,一种是不可食用的。面塑由糯米粉、面粉、可食用色素、水、甘油、蜂蜜等制成。

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为原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经过捏、搓、揉等塑成花、鸟、鱼、虫、人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动手做了火暴辣椒面塑呢。

本报小记者(育红小学4年级5班)徐盛林

面塑的魅力“面塑俗称面花、捏面人。

面塑是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专用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在张英英老师的讲解中,我们了解了面塑,并动手做了火暴辣椒面塑。

通过参加这次小记者活动,我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的魅力。

本报小记者(育红小学4年级2班)何昕磊

7月 8日,我们育红小学部分晚报小记者走进新华区世纪城社区“英英面塑”,在张英英老师的讲解中了解了面塑。

张英英老师告诉我们,面塑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有 1300 多年的历史了。面塑分可食用的和不可食用的两种。可食用的面塑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因为我国古代很多地方都有着逢年过节或庆喜时,用面粉、糯米粉、水做成蕴含祝福意义的面食的传统,这样可食用的面塑就诞生了。

从张老师的讲解中,我们还了解到,不可食用的面塑也是在古代诞生的。起初,有一群小贩,为了赚钱就想用面粉、糯米粉来捏面人。而这些面人就是用搓、挤、压、按等技艺捏出来的。

接下来,张老师边示范边

给我们讲解如何捏火暴辣椒面塑。

老师给我们发了一块红色面泥、一块绿色面泥、一小块白色面泥和一小块黑色面泥。我们首先反复揉搓那一块红色面泥,使其变软、拉长,之后再将其捏成水滴形状,这样火暴辣椒面塑的雏形就出来了。

我们又拿起那一块绿色面泥反复揉搓,把它搓成圆形并压扁,之后将压扁的绿色面泥捏成帽子形状。

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用白色面泥、黑色面泥、红色面泥做了眼睛、牙齿、嘴巴和眼皮……很快,一个个可爱的火暴辣椒面塑就在我们小手中诞生了。

通过参加这次小记者活动,我了解了面塑,更体会到了古人的心灵手巧。

学做火暴辣椒面塑本报小记者(育红小学4年级2班)华丽涵

瞧瞧,,我们的火暴辣椒面塑我们的火暴辣椒面塑

收获满满收获满满

认真听讲解认真听讲解

报眉广告

13930758496

永济路小金庄通源小区,一室一厅45平方米,豪华装修,家具家电全新,未入住。可租可售,租住要求干净,月租金1200元,售价面议,看房电话:13832738807

出租出售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