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班 研究生:陳怡帆 口試委員 :林曜聖 吳明清...

Post on 30-Dec-2015

7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論文計畫口試. 教育類科系學生 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 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lf-efficacy,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Employment intentions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students. 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班 研究生:陳怡帆 口試委員 :林曜聖 吳明清 徐超聖. 報告大綱. 壹、緒論. 研究動機與背景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名詞釋義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動機與背景. 一、 師資培育過度膨脹 少子化 流浪教師 現象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elf-efficacy,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Employment intentions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students

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研究生:陳怡帆

口試委員:林曜聖吳明清徐超聖

論文計畫口試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2

報告大綱緒論

• 研究動機與背景• 研究目的與待答

問題• 名詞釋義• 研究範圍與限制

文獻探討

• 教育類科系現況及問題

• 自我效能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 專業認同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 就業意向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研究設計與實施

• 研究架構• 研究對象• 研究工具• 研究流程• 資料處理

研究動機與背景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名詞釋義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緒論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4

研究動機與背景

一、師資培育過度膨脹 少子化 流浪教師現象二、廣設大學 就讀師範意願降低 轉型、合併三、教育大學學生擔心自己未來不具特色、專業能力 不如其他大學或系所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5

研究目的

瞭解教育類科系學生之自我效能。

瞭解教育類科系學生對教育工作持有之專業認同態度。

瞭解教育類科系學生對未來從事教育工作之就業意向狀況。

瞭解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態度與就業意向之關係。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6

待答問題1. 教育類科系學生的自我效能為何?

2. 教育類科系學生對教育工作持有之專業認同態度傾向為何?

3. 教育類科系學生對未來從事教育工作之就業意向狀況為何?

4. 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生自我效能是否不同?

5. 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生專業認同態度是否不同?

6. 不同背景變項之學生就業意向是否不同?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7

待答問題 -2

7. 教育類科系學生之自我效能與專業認同相關程度為何?

8. 教育類科系學生之自我效能影響其就業意向的程度為何?

9. 教育類科系學生之專業認同態度影響其就業意向的程度為何?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8

名詞釋義

教育類科系學生• 課程架構與教育課程或師

資培育相關之科系,教學內容除其學科領域專業知識外,另需學習教育理論、課程與教材的設計、教學方法、教師素養等。

• 本研究所指教育類科系學生為大考中心之教育學群者。

自我效能•人們對於自己是否能夠利用自身擁有的技能,完成某項工作或行為的自信程度。•本研究所指自我效能為教育類科系學生對於自己是否擁有或可利用自身技能,順利完成教育相關工作的自信程度。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9

名詞釋義 -2

專業認同• 個體將某職業的專業價值、

專業知識、與目標內化,形成專業自我形象與人格,對該職業的重要程度產生執著與歸屬感的過程。

• 本研究所指專業認同為教育類科系學生對於教育專業之價值、知識、行為與專業角色的感受。

就業意向•個體依據自我興趣及能力,考量目前就業市場的現況及未來趨勢,在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評估其優劣順序選出投資報酬率最大之職業的自由意志。•本研究所指就業意向為教育類科系學生選擇教育或非教育的工作職位。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10

研究對象與內容• 研究對象

臺北市中設有師資培育或教育相關課程之教育類科系在學學生。

• 研究內容

不同背景變項對其自我效能、教育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之差異。

自我效能與專業認同對就業生涯發展的影響。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11

研究限制• 研究對象的限制

僅以臺北市中之教育類科系學生作為研究樣本,因此針對其他縣市的結果推論可能造成誤差。

• 研究資料的限制

未包含其他僅開設師資培育中心之大學或是教育大學中未列入教育學群之科系,因此無法推論至其餘團體。

• 受試者意見客觀性問題

自陳量表無法控制填答內容的正確性及真實性,因此本研究結果可能存在誤差。

教育類科系現況及問題自我效能之意涵與相關研究專業認同之意涵與相關研究就業意向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貳、文獻探討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13

教育類科系現況 學校定位

重視傳統師資培育,擴展專業領域的綜合型大學。

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

重視教育專業知識與理念;強化語文及創新能力;

具備合作與實踐的行動力。

未來發展方向

成立教師專業社群,重視教師專業成長;實行雙軌課程,

整合教育以外專業領域;加強國際交流,推動課程數位化。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14

教育類科系面臨問題• 少子化現象

• 流浪教師現象

依 83 年《師資培育法》核證師資人員與任職情況

100

學年

101

學年

102

學年

103

學年

104

學年

105

學年160000180000200000220000

國小新生入學人數

總計 在職 百分比 儲備 百分比169,140

人89,830人 53.11% 61,916人 36.61%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15

自我效能之意涵與相關理論自我效能為人們對於自己是否能夠利用自身擁有的技能,完成某項工作或行為的自信程度。

個體 行為 結果

效能信念層次強度普遍性

結果預期生理社會

自我評估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16

實現的成就

替代者的經驗

語言說服

情緒激發

自我效能

行為結果

中介過程認知動機情感選擇

自我效能來源及中介過程影響行為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17

過去的研究

大學生的自我效能影響變項是否顯著具有差異性。

性別年級

不同學院工讀經驗

•顯著•不顯著

科系修課方向學校類型

•顯著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18

專業認同之意涵與相關理論• 個體將某職業的專業價值、專業知識、與目標內化,形成

專業自我形象與人格,對該職業的重要程度產生執著與歸屬感的過程。

專業價值 包含教育相關行業的價值觀及倫理

專業知識 包含教育相關行業的知識體系、功能與目的

專業行為 包含教育相關行業的任務、方法、專業活動

專業角色 包含教育相關行業的形象與投入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19

過去的研究• 研究主體國小教師 6篇國中教師 2篇實習教師 1篇

• 專業認同表現中上,但也有質疑與矛盾。

• 教師專業認同會正向影響教師之工作滿意與專業表現,提供職前與在職的進修則可以提昇教師對教育工作之認同感。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20

就業意向之意涵與相關理論• 個體依據自我興趣及能力,考量目前就業市場的現況及未

來趨勢,在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中,評估其優劣順序選出投資報酬率最大之職業的自由意志。

個人因素性別、年齡、學業成績、興

趣、技術證照等

家庭因素父母對子女的就業期望、管教態度、家長職業、教育程

度與家庭社經背景等

學校因素課程安排、師長鼓勵、同儕

影響等

社會因素社會景氣、社會價值觀、就

業機率等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21

過去的研究

大學生的就業意向影響變項是否顯著差異較小。

性別• 顯著• 不顯著

畢業年級、學校體系、在學成績、入學身分、課程選修、輔所資格、證照持有、學用配合、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

職業

• 顯著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22

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之相關研究• 自我效能與專業認同

自我效能可增加信心使其願意持續獻身、不易產生倦怠感、對其學習適應力佳、以專業態度為主要的變項。

• 自我效能與就業意向

自我效能對就業意向正負向的影響皆有,可以部份中介其就業,並預測薪資標準、就業地區與管道。

• 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

兩者之間具正向相關,且學校層次、年級、專業類別對其存在顯著差異。

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流程資料處理

叁、研究設計與實施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23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24

研究架構

以「背景變項」為自變項時,依變項為「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

若以「自我效能」為自變項時,則依變項為「就業意向」。

若以「專業認同」為自變項時,依變項則為「就業意向」。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25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研究對象

臺北市中設有師資培育或教育相關課程之教育類科系在學學生

預試施測 150 人;正式施測 550 人

• 研究工具

自編「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問卷」

專家效度 10 人

Cronbach α 值若達 .70以上,則可證實本問卷為理想可行的施測工具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26

研究流程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27

資料處理• 描述性統計

瞭解教育類科系學生在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之整體和各面向的得分情形

• 平均數 t檢定

不同性別以及學校體系之教育類科系學生在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之差異情形

•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不同工讀經驗及家庭社經地位之教育類科系學生在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之差異情形,達顯著水準 (p<.05) ,即以雪費法進行事後比較

對應待答問題1、 2、 3

對應待答問題4、 5、 6

對應待答問題4、 5、 6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28

資料處理 -2• 相關分析

分析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之間之關係

• 簡單迴歸分析

分析瞭解其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之間的預測情形

對應待答問題7、 8

對應待答問題9

敬請口委提問與指導報告結束

教育類科系學生自我效能、專業認同與就業意向關係之研究 29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