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 責任編輯:李才瑛...

1
新華社評論員 新華社評論員 認清中美關係的 認清中美關係的 德經濟部長:美加徵關稅恐嚴重影響全球經濟 A5 貿易戰 貿易戰 責任編輯:李才瑛 2018 年 8 月 14 日(星期二) 阿拉斯加漁民憂失中國買家 容納當地最多就業人口 容納當地最多就業人口 業者 業者 :「 :「中國市場不容易被取代 中國市場不容易被取代香港文匯報訊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 阿拉斯加州的漁民面臨着新的挑戰:總 統特朗普挑起的貿易戰對該州的海產業 造成「毀滅性打擊」。中國每年購入的 阿拉斯加漁獲量達10億美元,成為該 州最大的海鮮出口市場。為應對特朗普 政府對中國商品實施額外徵稅的舉措, 上個月,中國對太平洋西北地區的海鮮 (包括阿拉斯加魚)實施了25%的關 稅。阿拉斯加州最大的商業捕魚貿易集 團「阿拉斯加漁民聯合會」的執行董事 弗朗西斯 · 利奇說,如果關稅戰繼續下 去,「將會發生的是,中國停止購買阿 拉斯加魚」。 「這 可能對阿拉斯加漁業帶來『毀滅性』的 結果」,弗朗西斯 · 利奇說,不容易尋 找到新的市場來取代中國市場。 漁業支撐該州就業 對於阿拉斯加的海產業來說,時機不會更糟 了。該州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吸引中國市場,就在 兩個月前,州長比爾 · 沃克率領了貿易代表團進 行為期一周的中國訪問,其中海鮮產業的代表人 數眾多,畢竟漁業是容納阿拉斯加州就業人口最 多的產業。 阿拉斯加港口城市西沃德的漁民艾倫 · 諾瑞德 說,漁民對此很擔心。他把自己的一些漁獲送到 當地的 Icicle Seafoods 工廠,這是一家位於阿拉 斯加的海鮮加工公司,其代表曾陪同沃克訪問中 國。 「我們寧願接受我們自己的挑戰。我們不需要 額外的挑戰了。」諾瑞德說,他專注於阿拉斯加 灣黑鱈魚和大比目魚。 營銷人員發現,中國中產階級客戶將阿拉斯加 魚,特別是野生阿拉斯加鮭魚視為未受污染的優 質產品。 中國買家對「乾淨、天然、有機」產品感興 趣,Zoi Maroudas 是一家安克雷奇嬰兒食品公司 的創始人,該公司主要銷售鮭魚濃湯等產品。 Maroudas是阿拉斯加貿易代表團的一員,並表 示關於阿拉斯加食品的說法「引起了人們的共 鳴」。 該州或失去漁業競爭力 「關稅若導致產品價格上漲,可能驅使中國消 費者轉向競爭國家的產品,例如俄羅斯和挪威的 海產,進而關閉阿拉斯加才剛開啟的機會大 門」,阿拉斯加海產市場研究所的傑里米伍德羅 說。 預計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農民將獲得 120 億美元 的農業援助計劃,因為關稅對大豆和其他農民產 生了影響。沃克和美國參議員Lisa Murkowski認 為阿拉斯加的海產業也值得援助。 貿易戰對阿拉斯加漁業的確切影響尚未量化, 而且可能不均衡。傑里米伍德羅說,有一半以上 的魚被送到中國並在那裡再加工。 雖然中國政 府已經免除這些產品的關稅,但特朗普政府已經 提議對從中國運回美國的阿拉斯加產品徵收高達 25%的稅。 阿拉斯加海產品分析師加勒特 · 埃弗里奇表 示,直接進入中國消費市場的魚類出口,如帝王 蟹,最容易受到影響。 香港文匯報訊 新華社昨日發表評論員 文章指出,中美建交近 40 年,兩國關係 一路走來,始終在跨「坎」過「關」前 進。把握現階段的中美關係,既不可妄 自尊大,也不應妄自菲薄,既要有智慧 與眼光,更要有定力與耐心。 文章說,我們要認清,美國對華政策 「接觸」中之「遏制」。自 1979 年建交 以來,中美兩國政治、經濟、人文等領 域的交往迅猛擴大,但社會制度、意識 形態和發展階段等差異,使得美國對華 戰略疑慮始終陰霾不散。美方挑起貿易 摩擦,企圖遏制中國發展,是其一貫做 法使然,是繞不開、躲不過的「坎」。 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 我們要認清,中美博弈「危」中之 「機」。建交近 40 年來,中美關係出現的 波折並不少見,但互利合作是主旋律、大 方向,這是由中美兩國在廣泛領域存在的 共同利益決定的。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 確的選擇,這是近 40 年歷史得出的結論, 是中美關係向前發展的大「勢」。 眾所周知,這次中美經貿摩擦是美國 先挑事發起,中國被動應對,不得不 為。針對貿易戰,中國政府反覆申明 「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 的原則立場。中方堅持不打第一槍,但 在美方率先扣動扳機的情況下,中方被 迫採取反制措施。中方始終主張通過對 話協商處理中美間的貿易摩擦,但對話 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礎上, 建立在國際規則之上,建立在國際信用 之上,單方面威脅和施壓只會適得其 反。 文章進一步指出,同40年前相比,中國 經濟體量、綜合國力、社會基礎都發生了 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能 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美貿易額佔中國 外貿總額約 15%,中國對美國之外的國際 貿易也存在巨大增長潛力,中國經濟本身 仍有尚未開發的巨大潛能。 中美兩大經濟體加強合作,不僅事關 中美兩國,也是國際社會之需、世界人 民所盼。 文章最後指出,世界形勢,風雲變 幻,不確定性是常態,但和平發展仍是 世界主流,合作共贏已是全球共識。從 大的歷史邏輯和全球視野來看,中國提 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對當 今世界大勢的深刻把握,已經也必將贏 得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越來越多共鳴和 支持。在風雲激盪的時代大潮中,我們 既要心懷憂患、知「坎」過「坎」,又 要堅定從容、識「勢」順「勢」。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畢馬威中 國和新加坡華僑銀行兩家外資機構昨日分別 發佈報告,不約而同地指出:當前外部環境 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可控。 畢馬威稱,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平穩, GDP 同比增長 6.8%。從行業角度看,上半 年工業產出增長勢頭有所趨緩,但服務業增 速領先其他產業部門,經濟增長主要來自內 需,消費依舊是重要支撐,上半年拉動 GDP 增長 5.3 個百分點,貢獻了 78.5%的經 濟增長。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據此分析, 中國經濟上半年去槓桿工作成效明顯,銀行 體系內的資金空轉和通道業務得到了有效抑 制,地方政府的舉債行為進一步規範,但同 時也導致了投資增速的放緩,短期來看這會 使經濟增長承受一定的下行壓力,但長期來 看卻是遏制地方政府債務過度擴張和防範系 統性金融風險的必由之路。 內需是經濟增長主力 康勇說,內需已經對中國經濟增長起決定 性作用,因此外部環境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仍 然可控。同時,改革的持續推進也提升了中 國經濟的韌性,工業產能利用率提升,高技 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保持快速增長,民間投 資的復甦和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也為宏觀經 濟的平穩運行注入了動力和支撐。 華僑銀行在其報告中同樣指出,7 月數據 顯示外部環境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初步影響較 為有限。當月,由於外需強勁,以及中國實 施新關稅和調整政策提振內需,促使進出口 均保持了顯著的增長。 通脹壓力溫和 而外部環境尚未給中國帶來太多通脹壓 力,華僑銀行稱,7月份中國CPI增速加 快,主要原因是季節性因素及低基數效應, 在通脹壓力較為溫和的情況下,政策調整和 進一步對外開放將有助減輕外部環境對進口的影響。 瑞銀此前分析說,中國近日發佈「把握好去槓桿的力 度和節奏、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財政政策發揮更大作 用、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等偏向寬鬆的政策 調整措施,但這並不意味着當前的去槓桿政策完全停止 或轉向,而是「更為務實的步伐」。 「中國的整體信貸增速和基建投資增長將由此在下半 年觸底反彈。預計未來中國投資有所改善、消費保持相 對穩健,應可以部分沖銷外部環境對增長帶來的拖 累」,瑞銀中國經濟學家張寧說。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通社報道, 意大利多家媒體近日發文指出, 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害人害己,不 但損害本國企業和消費者利益, 也給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帶來巨 大風險。 意大利《晚郵報》在 9 日的一篇 評論中說,美國政府以中國採取 「不正當競爭」為由發起的貿易戰 反而使不少美國國內企業受到打 擊。文章援引《華爾街日報》對美 國 750 家中小企業進行的一項調查 指出,這些企業大部分來自美國農 業地區,在美國對多個國家實施或 威脅實施提升關稅後,這些企業對 於自身發展的信心指數降到了2016 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田納西州 的一家拖車經銷商表示,美國在對 中國鋼鋁產品提升進口關稅後,他 們不得不漲價 7%,而這些負擔最 終將由消費者買單;德克薩斯州的 一家食品包裝企業最近關閉了其下 屬的一個塑料包裝生產車間並清退 了工人,原因是來自中國的原料在 關稅作用下大幅漲價,導致無利可 圖。 加劇全球經濟下行風險 美國政府不斷加大關稅武器的 打擊力度和目標範圍使全世界籠 罩在不安與擔憂中。意大利《米 蘭財經報》9 日發表題為「美國關 稅給全球貿易帶來嚴重風險」的 文章說,根據歐洲央行最新發佈 的經濟報告,最近幾個月來,美 國政府不斷威脅並對部分國家和 經濟體加徵關稅,而後者進行了 相應回擊,這些因素加劇了全球 經濟下行的風險。歐洲央行警告 稱,如果所有口頭上宣佈的關稅 措施最終得以落實,美國對進口 商品徵收的平均關稅將達到半個 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將給世 界經濟和全球貿易在中短期帶來 巨大風險。 意大利《日報》在 9 日刊登的 一篇分析文章中表示,歐盟方面 對於貿易戰的升級倍感擔憂,雖 然在鋼鋁問題上與美國達成了協 議,但是美國對進口汽車產品加 徵關稅始終是懸在頭頂的切實威 脅。而美國也有相當一部分企業 對與各國貿易關係的惡化深感不 滿。此外,部分經濟學家警告美 國關稅戰可能帶來一系列負面效 應,首先就是通脹率的上升,這 將迫使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而 這恰恰又是現在的美國當政者不 願意看到的,後者在今年已經 4 次對國內利率上升表達不滿。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針對 美國威脅對來自土耳其和中國等國的商 品加徵關稅一事,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 部長彼得 · 阿爾特邁爾昨日向德媒表 示,這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後果。他 警告稱,貿易戰只會損害消費者利益, 將沒有贏家,只有輸家;各方最終需要 的是關稅更低、保護主義更少、市場開 放的世界貿易。 阿爾特邁爾當天接受德國《星期日 圖片報》採訪時作出上述表示。阿爾特 邁爾稱,「這場貿易戰將減緩甚至破壞 世界經濟增長,還將造成新的不確定 性。」 「歷史已經表明,貿易戰首先打擊 的還是消費者,因為產品價格將變得更 昂貴。」阿爾特邁爾強調,正因如此, 歐盟此前與美國達成的協議只能被視作 「第一步」,「我們最終需要的是關稅 更低、保護主義更少、市場開放的世界 貿易」。 7 月底,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歐盟委 員會主席容克會談後同意暫不對歐盟汽 車產品徵收關稅,歐盟則同意購買更多 美國大豆。對此,阿爾特邁爾形容雙方 是在「離懸崖僅數米之遙」才選擇了回 頭。 「一場全球範圍的貿易戰將不會有 贏家,有的只是輸家。」阿爾特邁爾表 示,政治家無權既將煉鋼工人、汽車工 人和鋁業工人的就業崗位置於危險境 地,卻又不盡力去達成協議。 阿爾特邁爾還回應了美國本月 7 日起 恢復實施的對伊朗制裁。阿爾特邁爾表 示,德國「不會讓華盛頓來指揮我們與 它國的貿易關係」,並且將維護伊核協 議,以確保伊朗不生產核武器。他強 調,每家德國企業都可以繼續在伊朗進 行任意額度的投資,當局將尋求國家層 面和歐盟層面的路徑為這些企業提供融 資渠道,並將繼續為它們的海外業務提 供出口信用擔保。 意媒:美挑起貿易戰害人害己 德經濟部長表示:「貿易戰首先打擊的還是消費者。」圖為在美國肯塔基 州,漁民在密西西比河上捕魚。 資料圖片 美國阿拉斯加州的漁民表示 美國阿拉斯加州的漁民表示貿易戰對該州的 貿易戰對該州的 海產業造成 海產業造成毀滅性打擊 毀滅性打擊」。 」。圖為位於阿拉斯加 圖為位於阿拉斯加 Icicle Seafoods Icicle Seafoods 海鮮加工廠 海鮮加工廠路透社 路透社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Jul-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A5 責任編輯:李才瑛 阿拉斯加漁民憂失中國買家pdf.wenweipo.com/2018/08/14/a05-0814.pdf香港文匯報訊據路透社報道,美國 阿拉斯加州的漁民面臨着新的挑戰:總

新華社評論員新華社評論員::認清中美關係的認清中美關係的「「坎坎」」與與「「勢勢」」

德經濟部長:美加徵關稅恐嚴重影響全球經濟

報告: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影響可控

A5 中中 美美 貿 易 戰貿 易 戰■責任編輯:李才瑛

2018年8月14日(星期二)

20182018年年88月月1414日日((星期二星期二))

2018年8月14日(星期二)

阿拉斯加漁民憂失中國買家容納當地最多就業人口容納當地最多就業人口 業者業者:「:「中國市場不容易被取代中國市場不容易被取代」」

香港文匯報訊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

阿拉斯加州的漁民面臨着新的挑戰:總

統特朗普挑起的貿易戰對該州的海產業

造成「毀滅性打擊」。中國每年購入的

阿拉斯加漁獲量達10億美元,成為該

州最大的海鮮出口市場。為應對特朗普

政府對中國商品實施額外徵稅的舉措,

上個月,中國對太平洋西北地區的海鮮

(包括阿拉斯加魚)實施了25%的關

稅。阿拉斯加州最大的商業捕魚貿易集

團「阿拉斯加漁民聯合會」的執行董事

弗朗西斯·利奇說,如果關稅戰繼續下

去,「將會發生的是,中國停止購買阿

拉斯加魚」。

「這可能對阿拉斯加漁業帶來『毀滅性』的結果」,弗朗西斯·利奇說,不容易尋

找到新的市場來取代中國市場。

漁業支撐該州就業對於阿拉斯加的海產業來說,時機不會更糟了。該州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吸引中國市場,就在兩個月前,州長比爾·沃克率領了貿易代表團進行為期一周的中國訪問,其中海鮮產業的代表人數眾多,畢竟漁業是容納阿拉斯加州就業人口最多的產業。阿拉斯加港口城市西沃德的漁民艾倫·諾瑞德說,漁民對此很擔心。他把自己的一些漁獲送到當地的Icicle Seafoods工廠,這是一家位於阿拉斯加的海鮮加工公司,其代表曾陪同沃克訪問中國。「我們寧願接受我們自己的挑戰。我們不需要額外的挑戰了。」諾瑞德說,他專注於阿拉斯加灣黑鱈魚和大比目魚。營銷人員發現,中國中產階級客戶將阿拉斯加魚,特別是野生阿拉斯加鮭魚視為未受污染的優質產品。中國買家對「乾淨、天然、有機」產品感興

趣,Zoi Maroudas是一家安克雷奇嬰兒食品公司的創始人,該公司主要銷售鮭魚濃湯等產品。Maroudas是阿拉斯加貿易代表團的一員,並表示關於阿拉斯加食品的說法「引起了人們的共鳴」。

該州或失去漁業競爭力「關稅若導致產品價格上漲,可能驅使中國消

費者轉向競爭國家的產品,例如俄羅斯和挪威的海產,進而關閉阿拉斯加才剛開啟的機會大門」,阿拉斯加海產市場研究所的傑里米伍德羅說。預計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農民將獲得120億美元的農業援助計劃,因為關稅對大豆和其他農民產生了影響。沃克和美國參議員Lisa Murkowski認為阿拉斯加的海產業也值得援助。貿易戰對阿拉斯加漁業的確切影響尚未量化,而且可能不均衡。傑里米伍德羅說,有一半以上的魚被送到中國並在那裡再加工。 雖然中國政府已經免除這些產品的關稅,但特朗普政府已經提議對從中國運回美國的阿拉斯加產品徵收高達25%的稅。阿拉斯加海產品分析師加勒特·埃弗里奇表

示,直接進入中國消費市場的魚類出口,如帝王蟹,最容易受到影響。

香港文匯報訊 新華社昨日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中美建交近40年,兩國關係一路走來,始終在跨「坎」過「關」前進。把握現階段的中美關係,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應妄自菲薄,既要有智慧與眼光,更要有定力與耐心。文章說,我們要認清,美國對華政策

「接觸」中之「遏制」。自1979年建交以來,中美兩國政治、經濟、人文等領域的交往迅猛擴大,但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發展階段等差異,使得美國對華戰略疑慮始終陰霾不散。美方挑起貿易摩擦,企圖遏制中國發展,是其一貫做法使然,是繞不開、躲不過的「坎」。

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我們要認清,中美博弈「危」中之「機」。建交近40年來,中美關係出現的波折並不少見,但互利合作是主旋律、大方向,這是由中美兩國在廣泛領域存在的共同利益決定的。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這是近40年歷史得出的結論,是中美關係向前發展的大「勢」。眾所周知,這次中美經貿摩擦是美國

先挑事發起,中國被動應對,不得不為。針對貿易戰,中國政府反覆申明「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的原則立場。中方堅持不打第一槍,但

在美方率先扣動扳機的情況下,中方被迫採取反制措施。中方始終主張通過對話協商處理中美間的貿易摩擦,但對話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在國際規則之上,建立在國際信用之上,單方面威脅和施壓只會適得其反。文章進一步指出,同40年前相比,中國

經濟體量、綜合國力、社會基礎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中美貿易額佔中國外貿總額約15%,中國對美國之外的國際貿易也存在巨大增長潛力,中國經濟本身仍有尚未開發的巨大潛能。

中美兩大經濟體加強合作,不僅事關中美兩國,也是國際社會之需、世界人民所盼。文章最後指出,世界形勢,風雲變幻,不確定性是常態,但和平發展仍是世界主流,合作共贏已是全球共識。從大的歷史邏輯和全球視野來看,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對當今世界大勢的深刻把握,已經也必將贏得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越來越多共鳴和支持。在風雲激盪的時代大潮中,我們既要心懷憂患、知「坎」過「坎」,又要堅定從容、識「勢」順「勢」。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畢馬威中國和新加坡華僑銀行兩家外資機構昨日分別發佈報告,不約而同地指出:當前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可控。畢馬威稱,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平穩,GDP同比增長6.8%。從行業角度看,上半年工業產出增長勢頭有所趨緩,但服務業增速領先其他產業部門,經濟增長主要來自內需,消費依舊是重要支撐,上半年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貢獻了78.5%的經濟增長。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據此分析,

中國經濟上半年去槓桿工作成效明顯,銀行體系內的資金空轉和通道業務得到了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舉債行為進一步規範,但同時也導致了投資增速的放緩,短期來看這會使經濟增長承受一定的下行壓力,但長期來看卻是遏制地方政府債務過度擴張和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必由之路。

內需是經濟增長主力康勇說,內需已經對中國經濟增長起決定

性作用,因此外部環境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仍然可控。同時,改革的持續推進也提升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工業產能利用率提升,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保持快速增長,民間投資的復甦和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也為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注入了動力和支撐。華僑銀行在其報告中同樣指出,7月數據

顯示外部環境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初步影響較為有限。當月,由於外需強勁,以及中國實施新關稅和調整政策提振內需,促使進出口均保持了顯著的增長。

通脹壓力溫和而外部環境尚未給中國帶來太多通脹壓

力,華僑銀行稱,7月份中國CPI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季節性因素及低基數效應,在通脹壓力較為溫和的情況下,政策調整和

進一步對外開放將有助減輕外部環境對進口的影響。瑞銀此前分析說,中國近日發佈「把握好去槓桿的力

度和節奏、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財政政策發揮更大作用、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等偏向寬鬆的政策調整措施,但這並不意味着當前的去槓桿政策完全停止或轉向,而是「更為務實的步伐」。「中國的整體信貸增速和基建投資增長將由此在下半

年觸底反彈。預計未來中國投資有所改善、消費保持相對穩健,應可以部分沖銷外部環境對增長帶來的拖累」,瑞銀中國經濟學家張寧說。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通社報道,意大利多家媒體近日發文指出,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害人害己,不但損害本國企業和消費者利益,也給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帶來巨大風險。意大利《晚郵報》在9日的一篇

評論中說,美國政府以中國採取「不正當競爭」為由發起的貿易戰反而使不少美國國內企業受到打擊。文章援引《華爾街日報》對美國750家中小企業進行的一項調查指出,這些企業大部分來自美國農業地區,在美國對多個國家實施或威脅實施提升關稅後,這些企業對於自身發展的信心指數降到了2016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田納西州的一家拖車經銷商表示,美國在對中國鋼鋁產品提升進口關稅後,他們不得不漲價7%,而這些負擔最

終將由消費者買單;德克薩斯州的一家食品包裝企業最近關閉了其下屬的一個塑料包裝生產車間並清退了工人,原因是來自中國的原料在關稅作用下大幅漲價,導致無利可圖。

加劇全球經濟下行風險美國政府不斷加大關稅武器的

打擊力度和目標範圍使全世界籠罩在不安與擔憂中。意大利《米蘭財經報》9日發表題為「美國關稅給全球貿易帶來嚴重風險」的文章說,根據歐洲央行最新發佈的經濟報告,最近幾個月來,美國政府不斷威脅並對部分國家和經濟體加徵關稅,而後者進行了相應回擊,這些因素加劇了全球經濟下行的風險。歐洲央行警告稱,如果所有口頭上宣佈的關稅

措施最終得以落實,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的平均關稅將達到半個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將給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在中短期帶來巨大風險。意大利《日報》在9日刊登的一篇分析文章中表示,歐盟方面對於貿易戰的升級倍感擔憂,雖然在鋼鋁問題上與美國達成了協議,但是美國對進口汽車產品加徵關稅始終是懸在頭頂的切實威脅。而美國也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對與各國貿易關係的惡化深感不滿。此外,部分經濟學家警告美國關稅戰可能帶來一系列負面效應,首先就是通脹率的上升,這將迫使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而這恰恰又是現在的美國當政者不願意看到的,後者在今年已經4次對國內利率上升表達不滿。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針對美國威脅對來自土耳其和中國等國的商品加徵關稅一事,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昨日向德媒表示,這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後果。他警告稱,貿易戰只會損害消費者利益,將沒有贏家,只有輸家;各方最終需要的是關稅更低、保護主義更少、市場開放的世界貿易。阿爾特邁爾當天接受德國《星期日

圖片報》採訪時作出上述表示。阿爾特邁爾稱,「這場貿易戰將減緩甚至破壞世界經濟增長,還將造成新的不確定性。」「歷史已經表明,貿易戰首先打擊

的還是消費者,因為產品價格將變得更昂貴。」阿爾特邁爾強調,正因如此,歐盟此前與美國達成的協議只能被視作「第一步」,「我們最終需要的是關稅更低、保護主義更少、市場開放的世界貿易」。

7月底,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會談後同意暫不對歐盟汽車產品徵收關稅,歐盟則同意購買更多美國大豆。對此,阿爾特邁爾形容雙方是在「離懸崖僅數米之遙」才選擇了回頭。「一場全球範圍的貿易戰將不會有

贏家,有的只是輸家。」阿爾特邁爾表示,政治家無權既將煉鋼工人、汽車工人和鋁業工人的就業崗位置於危險境地,卻又不盡力去達成協議。阿爾特邁爾還回應了美國本月7日起恢復實施的對伊朗制裁。阿爾特邁爾表示,德國「不會讓華盛頓來指揮我們與它國的貿易關係」,並且將維護伊核協議,以確保伊朗不生產核武器。他強調,每家德國企業都可以繼續在伊朗進行任意額度的投資,當局將尋求國家層面和歐盟層面的路徑為這些企業提供融資渠道,並將繼續為它們的海外業務提供出口信用擔保。

意媒:美挑起貿易戰害人害己

■德經濟部長表示:「貿易戰首先打擊的還是消費者。」圖為在美國肯塔基州,漁民在密西西比河上捕魚。 資料圖片

■■美國阿拉斯加州的漁民表示美國阿拉斯加州的漁民表示,,貿易戰對該州的貿易戰對該州的海產業造成海產業造成「「毀滅性打擊毀滅性打擊」。」。圖為位於阿拉斯加圖為位於阿拉斯加的的Icicle SeafoodsIcicle Seafoods海鮮加工廠海鮮加工廠。。 路透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