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第二期

20
左翼21季刊 2012年7月出版 第2期 不要西環治港?就要打破緊箍咒 新階級 新形勢 新抗爭? 香港「集體談判權」可有生天? 真正的前線——訪南區區議員區諾軒 超越 議會民主!

Upload: yik-mei-lo

Post on 11-Mar-2016

22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8 download

DESCRIPTION

左翼21出版,左岸第二期

TRANSCRIPT

左岸左翼21季刊 2012年7月出版 第2期

不要西環治港?就要打破緊箍咒

新階級 新形勢 新抗爭?

香港「集體談判權」可有生天?

真正的前線——訪南區區議員區諾軒

超越議會民主!

6 不要西環治港?就要打破緊箍咒/區龍宇

8 新階級 新形勢 新抗爭?/歐陽達初

12 香港「集體談判權」可有生天?/潘文瀚

14 真正的前線——訪南區區議員區諾軒/PAT

16 浸大啟德視藝校園搬遷事件/揚清

18 太空飛船和棺材形囚倉——寫給受過酷刑的民運人 特首選舉前/鄧阿藍

「左翼21」是由一群有志於推動社會平等及進步的朋友所

組建的平臺,以凝聚香港的左翼力量,建立和推廣左翼分

析及主張。我們將透過討論交流、學 習、出版等,介入

社會時政,參與和支援勞工運動及社會運動。我們認為,

一個理想的社會,必須顧及廣大勞動階級的福祉,維護生

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消除性 別、族群之間的不平等,

同時尊重不同性取向群體的權利。這一理想社會,必須依

靠群眾自下而上的民主參與和推動,同時需要不同群體透

過共融互助來合力創建。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站:http://left21.hk/

facebook: bit.ly/left21

銀行戶口:01258610266159(中銀)

目錄

文: 李敏剛

前湖南工運和民運領袖李旺陽在內地被

當局釋放後「被自殺」,觸發了香港二

萬五千人上街。為何李旺陽的死能引發

如此大規模的抗議?事情的戲劇性發展

顯然是其中一個原因:李旺陽在受盡折

磨獲釋後接受香港傳媒訪問,仍然大呼

為了建設民主中國「砍頭也不回頭」,

然後兩天後就被當局宣佈自殺。這實在

不能不令我們不寒而慄,乃至憤怒莫

名; 原來六四鎮壓離我們一點兒也不遙

遠,我們面對的中共政權仍然是那麼視

人命如草芥,就和我們二十三年以來的

燭光一樣,始終如一,我們能不悲憤?

能不震動?

但香港人的這次抗議並不是孤立的事

件。三月特首選舉前夕,二十多萬人參

與了明知沒有任何現實效力的特首選舉

模擬投票;六四二十周年以來,每年均

有逾十五萬人參加維園燭光晚會,今年

更是逾十八萬人出席,是歷年之冠。這

反映了民情正在起變化。在梁振英即將

上任特首、中共對香港內政的干預愈來

愈浮面的這半年,香港人默默地用腳步

宣告:要求民主和捍衛自由已成了香港

人的政治共識和良心底線。對一切有違

民主進程和收緊我們思想、言論和集會

自由的操弄,我們都會毫不含糊地反

對—儘管,形勢真的不容樂觀。

有一種論調認為,在當下形勢的香港,

抗爭者應該爭取和一些和現在的當權者

不咬弦的資本家支持—說白一點,就是

在特首小圈子選舉中落敗的唐英年和他

所代表的大資本家集團。為了換來這些

資本家對普選的支持,抗爭者應該放棄

爭取社會公義和社會再分配的綱領,減

少乃至停止批判和攻擊這些資本家。這

樣,我們就能更有效的抗拒來自中共的

打壓,乃至進而更有力地爭取實現我們

講了很多年的普選議會和行政長官,於

是香港的民主便能得到推進、自由便能

得到捍衛。

這種說法似是而非。的確,建制派中屬

於不同集團的當權者和資本家確實因為

特首選舉而分裂,但這絕不表示唐英年

集團就會轉而支持民主和自由。原因很

簡單:資本家之間的利益整合遠比資本

家和抗爭者容易,落敗的資本家和當權

者妥協,可以得到的利益遠比和抗爭者

合作為多。可不是嗎?君不見梁振英在

競選前許下的諸如增建公屋、成立全民

退保的承諾,在當選後立場已一退再

退?我們一直以為梁振英上台會打擊地

產霸權、扶助基層,但今天除了一場又

編者的話

讓民主遍地開花

3

來:既然當權者要在一切領域打壓我

們,我們就要參與每一次的大大小小的

抗爭,在街頭、在集會、在我們工作的

地方、學習的地方,在不同的領域、不

同的議題,都明確表達我們抗拒打壓和

收緊我們的自由。我們還要組織起來,

以我們的組織和動員、以不斷的抗爭,

去鞏固我們的抗爭成果。讓民主和自由

貫徹到我們最基層的組織中,而不只

是停留在國家、在當權者可操縱的層

面。這就是左翼追求的「草根民主」

(grassroots democracy)或「激進民

主」(radical democracy)。

因此,讓我們乘著六四晚會的聲勢,也

讓我們不忘對李旺陽冤死的義憤,繼續

走上街頭,繼續抗爭,繼續發聲,在當

權者整合利益之前,先整合我們的抗爭

力量,先逐寸逐寸的守衛我們的防線。

今期《左岸》民主專號,幾位作者從不

同的層次檢視民主抗爭的各個陣線。職

場上的民主,現階段在香港當然以爭取

集體談判權為主要目標。潘文瀚一文為

我們簡略地回顧了集體談判權在香港的

發展。揚清對浸大視藝校園保育抗爭的

報導,透視了民主和資本主義之間的張

力,更點出了保育、爭經濟民主和社會

的民主化是不能互相割裂的議題。往往

有人害怕民主會淪為「多數人的暴政」

一場的親民秀,我們還見到甚麼許諾?

他的政綱甚至比唐英年的更不敢觸及商

界利益。說穿了,這不過是為了預留政

策空間和其他資本家妥協,以鞏固他的

管治。在連當權者都已經招手準備讓利

的情況下,我們還期望爭取所謂唐營同

情民主,不啻痴人說夢。而和他們結盟

爭取普選,可以爭到一些甚麼出來,不

難想像。

左翼常說要「超越代議民主」,就是要

警剔這種在不民主政權下對資本家的一

廂情願。當我們以為我們是「為大局」

,只以普選而不以平等為綱領時,忽略

了的往往是對社會上最現實的權力對比

的考量。在一個貧富懸殊,大商家的財

力可以權傾朝野的社會,期望用妥協換

來他們轉向進步民主力量是一個極危險

的幻想。

沒有平等的社會權力,民主和自由就難

有真正實現的一天。要壯大民主力量,

令民主和自由真的如我們所希望般到

來,真正需要做的是增加我們—無權無

勢的大多數—和當權派討價還價的力

量; 而我們的數量,就是我們的力量。

如何使我們的數量轉化為力量呢?在模

擬投票、在六四晚會、在悍念李旺陽的

遊行中,我們已不期然的開始實踐出

5

,但其實尊重和包容少數也是民主的要

素。PAT訪問了區議員區諾軒,提醒我

們要前線組織者要避免族群撕裂或者歧

視的尷尬處境。

傳統的左翼相信工人運動是民主改革的

重要推動力。區陽達初的文章分析香港

工人運動的困境,提出在新形勢之下要

有一種全新的階級認同,以強化抗爭的

活力。最後,我們還有區龍宇論梁振英

時代來臨的抗爭形勢。

社會烽煙處處,不同的陣線都各有困

難,也亟需理論和策略上的創新,來開

拓抗爭局面。讓我們抗爭亦不忙思考,

以互相理解搏成我們更牢固的團結基

礎。讓我們一起在不同陣線前進,使民

主遍地開花。

文:區龍宇

西環治港已經開始,港人普遍都感到憂

慮。有些人主張,目前應當不分階級聯

合起來針對梁振英。其實,要保衛自治

權,首先需要制度改變,而不只是人事

改變。只有實行真正的民主制度,港人

治港才有保障。那種只求倒梁的見解,

倒是符合唐英年陣營,但不見得符合普

羅大眾的根本利益。

要制度改變,不只是一句「雙普選」就

足夠。所謂魔鬼在細節。2007年底人大

常委承諾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之後又

普選立法會。民主黨的立場的精神就是

叫大家耐心等待這個好日子到來。其實

呢,2007年底人大常委的決定,是為行

政長官普選戴上緊箍咒,而不是實行真

正普選。它規定提名委員會的產生,參

照現行的選舉委員會。問題是這個選舉

委員會是由功能組別來組成,不是民主

選舉[1]。這種普選,不過是叫港人在

幾個爛蘋果之間選擇而已。

當時似乎只有社民連明確反對所謂提名

委員會的規定,它早在2007年1月,批

評其為「剝削大眾應有的平等政治權

利」,主張「取消現時的選舉委員會制

度。任何合資格的市民,只要取得一定

數目的合資格選民提名(連署),如5

萬人,即可以參選行政長官,由全港市

民一人一票產生,取得「絕對多數」者

當選。」[2] 這至少不違背起碼的民主

精神。

但現在如果要把行政長官選舉方法修訂

得不違反民主,必然同人大常委的決定

衝突,甚至同基本法衝突,因為整個基

本法所規定的政制,本身就是不民主

的。最明顯的是所謂行政主導,這不過

是讓中共委任的特首,可以在重大施政

方面(例如財政預算)繼續不理會立法

會而自行決定而已。中共之所以承諾在

特首普選之後,可以實行立法會普選,

只是因為到時那個(緊箍咒下)普選產

生的特首,有足夠權威為所欲為(我是

好多萬選民選出來的!)。香港人如果

要爭取一個有實權的立法會,也不得不

同基本法衝突。

基本法雖然有些方面是保護人權的,但

其他條款其實也是保障壟斷財團剝削普

羅大眾。例如籠統規定香港實行低稅

制,就是保障財團永遠只交低稅。

回歸十五年,基本法無力保障港人自由

也越來越明顯。例如基本法22條規定大

陸公民進入香港定居的人數,不是由香

不要西環治港?就要打破緊箍咒

7

港決定而是由中央決定。連帶下來,每

天150個名額的審批權也歸中國政府。

早在2001年,就有報章報導,兩成的單

程證名額由大陸情報機構佔用。超過八

成國家領導人家屬持有香港單程證。

[3]香港不必改變目前每天150個大陸新

移民名額的安排,應該繼續歡迎他們。

但是由於大陸特務政治猖狂,同時地方

政府普遍腐敗,名額賄賂可得,導致很

多急於家庭團聚的親人無法來港,反而

高官和貪官還有特務卻大批湧進。在這

個情況下,香港應收回新移民審批權,

按家庭團聚優先原則來審批。這當然意

味要修改基本法。

凡是有人提議一下修改基本法,建制派

就視為大逆不道,好像老虎屁股摸不

得。其實香港人不僅有權要求修改基本

法,而且有權要求民主重訂基本法。歸

根到底,政府的統治必須得到人民同

意。但基本法根本只是中共單方面公

佈,未經港人同意,所以對港人也沒有

約束力(港人卻有權要中共和特區政府

遵守基本法上所規定的所有公民權利和

所有約束政府的條款,因為他們只是公

僕,而香港人民才是主人)。港人今後

要敢於衝破基本法,爭取普選產生的全

權立法會,並民主重訂基本法,這樣港

人的人權自由才有保障。

中共當然不會輕易接受這個要求,但民

主從來都是由普羅大眾的鬥爭而得到,

不是靠統治者的恩賜。

泛民主流多年來的幻想,就是以為,只

要在爭取民主上自我設限於中共能夠接

受的基礎上,民主還是循序漸進可得。

這是因為他們永遠不想承認中共的本質

-- 它現在已經成為官僚資產階級的總

代表,這個階級必須殘民,方能自肥。

以為可以慢慢說服中共實現民主普選,

是緣木求魚。到了這樣一步,港人應該

大膽爭取真正的民主政制,而不要去管

是否符合基本法或者符合人大常委決

定。

2012年6月20日

[1]基本法第四十五條規定,行政長官實行

普選時,須組成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

員會。2009年底人大常委的決定,等於明確

規定提名委員會不是民主選舉產生。

[2]http://www.lsd.org.hk/index.php/

doc/detail/3

[ 3 ]〈特工被指佔用兩成單程證〉,明

報,2001年7月3日。

文:歐陽達初(關注綜援檢討聯盟)

在回歸後的15年間,香港社會的政治經

濟形勢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關

心勞工基層的團體及人士來說,要把握

到「階級形勢」及作出未來抗爭方向的

想像,是一項既為抽象性又是實踐性的

挑戰。本文意在從筆者基層工作的經驗

出發,簡要地勾勒今天香港的「工人階

級」(廣義的)面對什麼處境;繼而嘗試

在現實處境中,提出較接近理想的路線

圖,希望為未來的階級政治提供多一種

想像。

不少本地的勞工研究、工會、民間團

體,都在關注一個並不新鮮的趨勢:勞

動力市場的非正規化及邊緣化現象。我

們不能將這種現象抽離於本地的資本流

動及政府角色轉變來進行檢視,因為這

種現象既是全球資本流動及本地資本發

展的結果,以及政府(包括北京及特區)

對香港這城市的定位等因素。當然,最

重要的是工人處身於變動中的政治經濟

環境,如何在階級之間及階級內互動。

今天已很難相信香港能出現大規模的工

業生產,就我們所見到勞動市場新增的

職位,大多是集中於對外貿易、專業服

務以及低端服務業。特區政府及北京刻

意將香港打成全球金融中心,因而助長

了壟斷性的金融資本及地產財團。在這

種經濟定位下,本地難以發展具規模的

產業並養活了一大批只求短期超額利潤

的食利者,但又要有基本的服務來滿足

金融、消費都市的需要。種種因素令本

地的勞動市場結構兩極化,包括在服務

經濟行業之間及勞動條件的兩極化。不

少次等服務業中的底層工人,工資水平

沒有實質增長,更在政府的福利服務私

營化下,遭遇到社會工資的大幅削減:

房屋、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由此

可見,工人階級的貧窮化是同時發生在

生產及消費的領域。同一時間,全球金

融都市的定位,吸引大量熱錢及私人消

費流入,同時競購土地、房屋,致令營

商成本急速上脹,中小型資本競爭異常

激烈,部份只能靠壓搾基層勞動力來維

持利潤。這進一步形成惡性循環,因為

工人階級的工資下降,導致社會集體消

費不足,又加劇了本地服務業的利潤危

機。當然,中國龐大的私人消費力量透

過新的人口流動,進入本地的經濟系

統,支撐了不少大型品牌的商品服務行

業,但集中於本地消費的服務業,卻更

要面對租金上脹、原材料上升的壓力,

這些後遺症在基層社區更為顯著(新偏

遠屋邨、重建舊區),生活成本增長遠

高於工資增長。總的來說,在全球金融

新階級 新形勢 新抗爭?

9

都市中的本地基層工人,面對著雙重的

剝削:工資收入及消費生活。

甚麼是新的階級形勢?

根據以上的政治經濟轉變,筆者希望對

近15年本地工人階級的形成提出幾點觀

察:

階級結構——輸入及滲透機制

黃洪(2000)指出過去香港的工人階級形

成,被持續新加入的工人以及滲透性的

階級結構所干擾。這現象在近15年有同

亦有異。首先,在60-80年代新來港的

工人,大部份是單身來港的體力型男

工,參與了不少本地的製造業及建造

業。不過,近年新來港的大部份是家庭

團聚的婦女,當她們進入勞動市場時,

大多從事低營利部門、私營化後的外判

服務企業,包括清潔、保安、零售、飲

食、個人服務業等。再加上近年福利體

制及人口政策的轉型,令很多原本可以

退出勞動市場的弱勢群體,例如新移民

單親家長、復康者、長期失業者等福利

使用者,亦填補了市場上最底層的就業

崗位。由於近年基層家庭貧窮化日益嚴

重(喪失了家庭工資),基層女工既要照

顧家庭亦要幫補甚至承擔家計,發揮不

只勞動後備軍的功能。因此,勞動市場

被切割為邊緣/核心、高利潤行業/低營

利部門、少部份高薪/大部份低薪、全

職/長散/兼職、臨時工、假自僱等,不

同行業、企業存在不同的僱用模式。在

這意義上,勞工階級的內部結構可說受

到進一步分割,似乎難以形成一個穩定

的、封閉的群體。

同一時間,舊有的階級流動(向上)卻逐

漸消失,這與全球金融及經濟危機頻繁

相關。在後金融海嘯時代,不單基層工

人受到外判、零散化的威脅,就連在進

出口貿易服務業的中層工人,亦受到資

本轉移風險的策略影響,成為基層化的

中層工人。因此,新的滲透性機制(資

本調整策略)其實擴闊了工人階級的範

圍(不代表認同),更多「白領」階層都

遭到減薪、降職、去技術化。

總的來說,近年成為廣義、實質的工人

階級的人數其實是有增無減。如在2003

年經濟危機後,香港的失業率亦維持在

一個相對低的水平,這或與政府有意壓

低工資增長的策略有關。那自存階級可

否變成自為階級?這策略卻令政府遭遇

到極大的認受性危機,日益尖銳的社會

矛盾,在階級方面則爆發在最低工資的

戰場中。

階級認同:以工作倫理(生產主義)為道

德基礎的勞工意識

在筆者參與最低工資運動中,最深印象

的一個例子,是在找個案訪問時,總需

要問工友有無領綜援,之後將刻苦又自

力更生的工人(無領福利),描述成為值

得社會支持的在職貧窮人士,因此應得

到最低工資的保障。這或許放大了個案

的戲劇性,但在工人階級往往要捍衛自

身權益時,較易與領取福利的收入比

較,以爭取低薪工人的收入與付出應有

更合理的比例。這固然較易取得中產階

級的認同,因為這服膺他們的「成功」

邏輯,不過亦將工人階級自身捆綁在

一個相當異化的位置,需要靠「經濟獨

立」來肯定自身的勞動價值(骨氣論)。

從這種想像出來的「經濟獨立」工人,

發展至極的新階級認同,就是「N無」

的誕生。它其實代表了被福利制度排斥

的次等公民,但巧妙地結合了「尋找最

值得幫助的窮人」的扶貧論述,以及工

作時間過長的低薪工人處境,成為社會

關注的對象。它們似乎既獲得社會大眾

的支持,又為工人階級爭取福利服務提

供合理性,更在一定程度上擴闊了社會

福利的範圍。不過這變種的勞工意識,

在繼續爭取社會改革中不利於團結基

層,亦不利於建立具「剝削」意識的階

級關係。雖然最低工資沒有令許多企業

倒閉,但不少基層工人仍擔心再調高工

資水平會令企業虧損,以及推高通脹,

將經濟成本增加歸咎於己身勞動條件的

改善。

新的階級抗爭?

回應以上的階級結構及階級認同,我認

為需要確立本地勞工基層抗爭的性質。

借用Beverly J. Silver(2003)的分類,

他指出大部份激烈的勞資抗爭都出現在

大規模產業的地區,包括汽車工業及紡

織業於美國、歐洲、東亞、南美等地,

包括罷工、破壞機器等行動,稱為馬克

思式的工人抗爭,與資本主義發展階段

相關較高。當地區出現較成熟的勞工抗

爭後,資本會透過技術、金融、空間、

產品等方式改變積累策略。在去工業化

的地區,舊有勞工面對的是資本抽離對

其生計的衝擊,以及自我調節市場的力

量全面主宰社會;他們要抵抗勞動力及

社會制度進一步被商品化,保護已建立

的社會契約。這以鐘擺的形式體現的社

會保護運動,取決於地區的階級力量的

對衡,稱為波蘭尼式的工人抗爭。我認

為香港目前的勞工基層抗爭,主要回應

11

勞動條件及福利非正規化的問題,因而

爭取不同的社會保護制度,避免將勞動

力、土地、貨幣、知識、健康等生產及

生活要素,全面商品化及私有化,較接

近波蘭尼式的勞工抗爭。

要強化這種形式的抗爭,我們需要更豐

富的階級認同,單靠「工人」的身份難

以支撐勞工運動,我提出三合一的階級

身份:工人 – 公民 – 消費者,分別

針對資本 – 國家 – (真正的)市場。

基於筆者的經驗,香港較弱勢的工人群

體對消費領域是較為敏感,亦較易被組

織起來爭取的,例如她們對通脹、公屋

比最低工資的提升更關注。社會及經濟

權利可作為工人階級之間的黏合劑,讓

他/她們既獲得退出勞動市場的條件(福

利保障),又可獲得參與經濟活動的機

會(社區經濟)。不同性別、族群、能力

的工人透過普及性的福利結成共同體,

透過社區(舊區、新屋邨)組織重建社群

關係。這兩種權利都需要公權力(政府)

來保護,這樣工人階級才有社會及經濟

條件抵抗資本的壓搾。這是Beverly提

出勞工運動需要建立一種結構性力量,

即「市場談判力量」,它需要低失業

率、工人擁有退出勞動市場並依靠非工

資生活的能力,例如基本收入、公民工

資等制度。

因此,這方向將福利運動與勞工運動聯

合起來,既要弱勢社群階級化、政治

化,又使勞工階級解放於「自力更生」

、「鬥勤力」的生產邏輯中,甚至解除

工資與勞動的關係,令每一個人都有自

主權不必然要投入僱傭關係中,以建立

新的階級認同及團結基礎。

參考書目:

貝弗里.J.西爾弗(2012)。《勞工的力

量:1870年以來的工人運動與全球化》

。張璐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社。

黃洪 (2000)。「香港的勞工階級形

成:宏觀、微觀及中程的分析」。載於

《市場、階級及政治:變遷中的華人社

會》。劉兆佳等編。香港:香港中文大

學香港亞太研究所。

文:潘文瀚

社會輿論對工會的關注,往往集中於爭

取僱員權益,諸如最低工資及標準工

時,但對工會本身權利卻興味索然。集

體談判權正正是最重要的工會權利,它

更是所有僱員權益的根本。集體談判權

法例被廢已經整整十五年了,在香港落

實此項基本工權是否仍有曙光?本文將

會討論集體談判權在香港的近況,以及

未來的路向。

沒有集體談判工會如有軀殼沒靈魂簡言之,集體談判權是指若職工會會員

人數超過企業內員工人數的15%及獲得

企業內超過50%的僱員授權,僱主必須

承認該職工會並與之進行談判。談判的

事項包括:僱傭條款及條件、實際工作

環境、工作分配及工序安排、處理僱員

紀律事宜的程序以及 職工會及其職員

的設施

可以說,沒有集體談判權,工會就恍如

失去靈魂的軀殼一般。因為工會天職就

是代表工人集體地爭取合理的工作條件

及待遇。沒有集體談判權保障,加上勞

工法例對參與工會及工業行動的保護不

足,工會無法在機制內代表工人與資方

議價。結果是,要麼工會只能擔當救火

隊解決燃眉的勞資糾紛,甚或淪為單純

的福利組織。相反最根本的職責卻未能

發揮。

沒有法例只能坐以待斃?在政府全面向商界傾斜下,爭取集體談

判權立法難比登天,那工會有甚麼出路

呢?數年前香港職工會聯盟就提出「農

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鼓勵屬會在所屬

企業或行業爭取更多集體談判的協議,

那怕只是增加一塊佈告板讓工會於工作

場所內宣傳,抑或爭取到與企管理層定

期會面。只要越來越多工會(農村)獲

得這些權利,才可以帶動社會氣氛迫使

政府立法(城市)。

在這個策略下,過去三年已有12個工會

取得進展。例如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

國泰工會)能夠與資方簽訂個別項目協

議,以及重開終止多年的年度薪酬談

判;TVB員工協會亦爭取到定期會面及

容許工會在公司內設立佈告板。這些成

果不單讓工會有更大的空間代表會員爭

取權益,亦讓會員認識集體談判的重要

性。國泰工會總幹事曾國豐就指出,由

於現在工會可以每年與資方正式談判薪

香港「集體談判權」可有生天?

13

酬,會員對工會的期望增加了,亦更關

注工會的訊息,而工會亦可以利用談判

機會提出員工的訴求及不滿。工會真正

發揮代表會員的功能。

集體談判乃參與式民主體現文首提及集體談判權是所有僱員權利的

根本,這個說法可以由部份工會的經驗

反映出來。紮鐵業團結工會及屈臣氏公

司職工會分別於罷工後獲得與資方的談

判權。數年下來,兩個行業/企業的員

工的加薪幅度遠遠高於同行(見下表)

。後者更爭取到醫療福利改善。可見有

集體談判權的工會是最有效保障僱員的

權益。

  屈臣氏 飲品製造業* 紥鐵 公營地盤工資#

2007     7.5% -2.2%

2008 6.0% 3.9% 14.0% -2.5%

2009 1.7% 1.1% 0.0% 1.3%

2010 9.0% -6.3% 12.2% 1.7%

2011 6.2% 2.4% 14.8% 4.5%

2012 8.0%   10.6%  

2013     9.6%  

*每年第一季按年變動

#每年8月份建築合約工資按年變動

更重要的是,通過集體談判,工人能夠

以民主方式參與決策部份的企業運作(

當然我們不應誇大這種參與),例如工

資及工時的制訂、聘用人手安排。因為

工會是由會員以民主方式產生及監督,

所有要求都經民主方式決定。

當更多工人嘗過集體談判權的「甜頭」

後,才能夠真正明白到其重要性,帶動

整個社會的轉變。但願未來有更多「農

村」發展起來。

文:Pat

過去數月,雙非、自駕遊等問題鬧得沸

沸揚揚,先有本地孕婦遊行抗議,後有

網上無日無之的中港仇恨搧動。網上許

多立場稍為左傾的朋友被民粹鍵盤戰士

逼得暫時無法再花心力回應,而事實上

需要回應的議題又豈止這些。虛擬世界

的影響看似無遠弗界,但要隔絕其實也

蠻容易,不用facebook、不上高登、不

看報紙,就幾乎可以以為天下太平。對

我們這些塘邊鶴或許如是,但每日切切

實實地面對群眾的前線組織者就未必能

夠輕易迴避了。

南區區議員區諾軒說,雖然地區工作上

面對的市民想法未必如陳雲及其支持者

般,說到要完全跟內地割裂般極端,但

一般不太喜歡或不習慣閱讀思考的公公

婆婆自然會傾向一些很直觀的立場,如

「D大陸人落到黎霸住D床位就唔係幾好

啦」。這時候區議員就可以以其本身接

觸市民和通訊的渠道去表達他們的理

據,但他也必須承認這相當困難:「即

使我把單張派給他們回家看,可能他們

也堅執自己的講法,深層次的討論一直

都很難處理。」

他與羅健熙所屬的選區位於利東邨,其

實新移民很多,尤其是與港人結婚後移

居香港的內地女子,可是從來沒有新移

民主動和他談起近日在社會上發生針對

新移民的問題。「他們找我時也是搞其

他事情,例如索取關愛基金新來港人士

津貼的申請表格。來到香港,或多或少

也會感受到本地社會對他們的歧視或壓

力,所以我們嗌咪時可能會令他們感覺

不舒服,也要多加注意廣東話的措辭,

譬如『大陸婆』、『果D大陸人落黎生

仔』等字眼應盡量避免,要改稱『內地

雙非孕婦』、『內地中比較富有的一

群』等等。」

所謂冤有頭債有主,區諾軒指他針對的

只是醫療產業化和以居港權作為條件的

生意,會講清楚立場,盡量避免帶有偏

見的位置。「我們一直以來的講法是,

私家醫院一直收內地孕婦,無非是一種

產業化,以賺錢為目的。我們不鼓勵這

種出賣居港權作為生意的手段。公立

醫院方面,它們本身應服務有需要的

人——我甚至不怕跟居民講,我們其實

不排拒那些衝閘的孕婦,因為她們可能

真的是捱不住。可是現在仍有一些公立

醫院收雙非孕婦,接受她們的預約。在

此層面上,我覺得公立醫院的確是要先

真正的前線——訪南區區議員區諾軒

15

服務香港市民,市民也不是不接受。」

區諾軒早前在facebook張貼了他與羅健

熙反對醫療產業化、私家醫院繼續接收

雙非孕婦的橫額,心裡也有少許膽怯,

除了怕民粹留言外,也怕極左或原教旨

地反對任何落閘手段的朋友批判:「我

只能盡量避免得罪人多稱呼人少,羅健

熙有時也喜歡晚上一連數十個留言回

應,但其實大家都沒那麼多時間……」

其實這種害怕被左右包抄的的狀態,某

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作為區議員、或面向

基層的組織者,對今次事件難以處理之

處:「與選舉時講的港珠澳大橋、外傭

等議題不同的是,你不是站在群眾的對

立面。你們容易做到立場一致,但大家

的原因不一樣,而訴諸民粹的簽名運

動,你不會知道他們基於甚麼理由而簽

名。我覺得在我們的位置上,所謂「解

毒」很重要,但也實在有其局限,因為

不論如何說,市民可能還是會堅持那種

很本土主義的處理中港關係的方法。」

他認為這個瓶頸也是歷史因素使然。一

直以來也離不開香港的恐共情結,一談

融合就是侵害香港,但其實大家對未來

中港兩地交流的必然性心中有數,只是

很少觸及如何面對的問題。「我希望可

以觸及到,但最後只能講到香港市民因

為沒有民主,長遠而言在決定政策走向

方面缺席,無法把界線推得更遠。我們

遊行層面上的論述尚且如此,更何況是

區議員這種基層、直接的傳播?」

文:揚清

藝術教育對本地文化形成和人文素養至

關重要,而藝術學校的教學環境和建築

形式深遠地影響著教育的質素。香港的

藝術教育投入不足已是長久以來的事

實,而最近浸大視藝校園的搬遷爭議,

更反映出政府和校方的管理模式如何扼

殺藝術教育的空間。

活化古蹟於2009年獲獎

浸大啟德校園原是始建於1934年的英軍

俱樂部,之後曾用作警隊刑事偵緝學

校。在2006年,浸大視覺藝術院遷入該

地和利用原建築改建為課室和各式工作

間。 同學也配合該處的建築環境進行

創作,例如在樹木綴上玻璃裝飾和在屋

外的空間製作大型雕塑等,充分使用這

座古老的建築。

在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該校

園「把一個已廢棄的殖民地歷史地標轉

化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大學空間,充份使

用寬敞的室內場地和以學生活動將建築

重新活化」,故把當年的亞太區文物古

蹟保護獎榮譽獎授與該校。 

良好的創作環境將變辦公室然而不料日後政府以加租為手段,試圖

把這個充滿人文氣息的校園收回。該院

學生得知後,在本年年初成立關注組,

要求保留校園繼續供藝院使用。 根據

關注組所言,在本年八月租約期滿後,

政府將租金由每月兩萬元提高至市價廿

九萬,更要學院每年投放三百萬作樹木

檢測,即每年共要花六百萬才可繼續使

用該地,因此浸大決定在零三年九月全

面撤出啟德校園。

而據稱政府打算在收回後,把該地用作

藝發局辦公室。但諷刺的是,藝發局在

鰂魚涌的辦公室達一萬二千平方呎,但

卻只使用了八千五百平方呎,其餘面積

甚至可租予其他團體使用,空間早已充

裕有餘,而且以市值租金計比租用啟德

校園現址租金每年便宜約一百七十萬。

 故此政府沒有充分理由把有豐富人文

價值的歷史建築收回僅作為行政用途。

遷校過程決定從未諮詢學生浸大決定在撤出啟德校園後,把視覺藝

術院遷往九龍塘的傳理視藝大樓。 學

生卻是在決定作出後才被告知,校方也

沒向政府爭取保留用地。 由此可見,

學生作為持份者之一的權利根本沒受尊

重,更枉論大學內部的民主規劃。 校

浸大啟德視藝校園搬遷事件

17

方作出一個方便自己的決定,老師和學

生活化建築的成果卻可能因這個決定而

毀於一旦。

是保育也是經濟民主的問題筆者認為,浸大啟德視藝校園搬遷事件

所反映的不只限於保育上的議題。 尤

其為何政府可以以每月兩萬元的象徵價

出租土地而也隨時可以收回優惠?為何

握有龐大資源的政府或財團能夠用加租

等資本手段迫遷的行為可以不受制約?

而包括土地在內的公共資源是否由得到

人民授權的政府所掌握和根據人民的意

願去使用?

我們除了在各種此類個別事件上進行抗

爭,更應走出個別事件或個別區域的框

架進行分析。 如果我們綜合這些所謂

個別例子去思考,我們不難發現,其實

所謂的保育問題,實際上無法和爭取經

濟民主割裂。

太空飛船和棺材形囚倉

——寫給受過酷刑的民運人

鄧阿藍

超級火箭運送

在遼闊無際的太空

嘖亮運行的軌道

發射急升超越時空

剎那恍是原始物種化成人形

基地人員歡呼太空人對話

攝影機視線的焦點

宇航船艙靜默的四角

一個暗影彷彿屈著肢體

頂部低低的空間

人臉只有埋於瘦腿間

內艙角暗暗得像黑箱

直播歡騰升起明亮的屏幕

天宇彩光爆發

飛船正在前航

如棺材形的倉子

失重中四壁合攏

寃魂似的孤影消失了

船尾艙窄窄窄窄

一些鐵製工具

暗光裡擺成刑具一樣

交會飛船連接太空室

若頻道交流天地的信息

地球人肉眼凝神仰望

瞬間飛劃長空的踪影

太空頭條新聞全球迅速廣播

鏡頭外宇宙黑沉沉的中心

周邊的物質被吞沒

周邊的物質被吞沒

2012-6-24

19

特首選舉前

鄧阿藍

天花板明亮得似晴空

這位高官彷彿在賽道上跑著

啦啦隊歡呼

高官猛吹口哨

影子也在奔跑

口哨像音樂動聽

跳舞街在特區

變成了巨大的五線譜

聽不到市民請願的樂聲

商業城娛樂城旋律時常巡遊

慶祝的節奏融融

久已融和示威吶喊的音調

一位高官在跑步機上想望

昇平的歌舞表演下去

哨聲哼出和諧的樂音

特首選舉前

這位高官每天練習跑步

官員健身像印在紙上

形象形成有手有腳的選票

一張張選票跑著

彩球歡呼揮舞

跑步機上空調冷氣四揚

有如體育徑天朗氣清

影子繼續急跑

好像和面前的高官競走

健身室光亮如透明屋

頭頂前圓燈白光照耀光環

恍如一個人造太陽

一位高官像要昂首衝向

終點紅光四射

鼓掌喝彩聲奏起了進行曲

影子也拼命衝剌

跑在高官的背後

自機動履帶上想象長跑

音樂般動聽的口哨聲中

一條跑道原地運行下去

2005-07-03

7月5日(星期四)晚上8:00序言書室

(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

講者:陳淑瑩(左翼廿一成員), 高俊賢(

中大語文教育學生)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中譯本,新星出版

社,2011年7月/ Terry Eagleton, Why Marx Was

Right,2011,Yale University Press

馬克思節

人們對馬克思主義大都存有許多疑問及偏見。

在第一講當中,講者將以《馬克思為什麼是對

的》(文化評論家Terry Eagleton著)一書為

引子,拆解一些對馬克思主義常有的謬誤,以

求擊破新自由主義對其刻意的歪曲,再讓大家

討論一些馬克思主義的議題。當中包括:階級

是否已死?社會主義是否定必做成獨裁統治?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是否把一切社會現象過

分簡化的經濟決定論?等等。

7月11日(星期三)晚上8:00實現會社

(上環皇后大道中222-226號啟煌商業大廈

LG4/F 2室)

合辦:左翼廿一, 實現會社

講者:李峻嶸(香港專上學院講師)、歐陽達

初(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組織幹事)

大衛•哈維《資本之謎︰人人需要知道的資本主

義的真相》中譯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年5

月/ David Harvey The Enigma of Capital and

the Crises of Capitalism ,2010,Profile Books

著名馬克思主義地理學家大衛•哈維(David

Harvey)在他的著作《資本之謎︰人人需要知

道的資本主義的真相》中,借2008年一次經濟

危機去闡述資本主義的演進歷程和探討資本運

行背後的規律。第二講中,兩位講者將以此書

和相關著作為引子,為大家剖析當代金融資本

制度的問題和隱患,並和大家一起探討未來經

濟制度出路。

7月19日(星期四)晚上八時序言書室

講者:左翼21成員區龍宇、蔡毓毓、艾金

八九民運周年紀念不久,就發生李旺陽被

自殺。李旺陽不僅是民主鬥士,更是89年

湖南邵陽市工自聯的領導人。

在第三講中,三位講者將回顧及分析:工

人階級在八九民運扮演了什麼角色?提出

過什麼獨特的主張?六四後20多年,工人

的處境有什麼變化?工人鬥爭有什麼經驗

需要總結?

另一方面,近年農村村民抗争遇到什麼新

的來自内部和外部的困難?村民自治的前

景如何?中國的基層民主路將往何處去?

第一講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

第二講 資本之謎

第三講 李旺陽和中國基層民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