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案

9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kevin-g

Post on 08-Mar-2016

2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7 download

DESCRIPTION

这个文件是华中农业大学环境经济学课程的教案

TRANSCRIPT

Page 1: 课程教案

1

华中农业大学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2011-2012-1 教案编写时间 2011-8

课程名称 环境经济学 课程编号

总学时 32

讲课: 32 学时

实验: 学时

实习: 学时

学 分 数 2

课型 必修课( ) 选修课( √ )

理论课( ) 实验课( )

任课教师 职称

授课对象 年(班)级 专业

基本教材

或主要参

考书

1.《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 马中主编

2.《Environmental & Natural Economics》Tom Tietenberg 编著

3.《环境经济学教程》,复旦大学 张真 主编

4. 《The governance of the commons》,Indiana University,Elinor Ostrom 编著

5.《寂静的春天》卡逊著

6.《增长的极限》米都斯

7.《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8.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Management (Third Edition). Scott J.Callan,Jenet M.

Thomas.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目的:认识环境经济学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解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主

要内容,掌握环境资源配置的特殊性和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了解产权与市场、价格

之间的关系,了解产权理论在环境资源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政府各

种不同的针对环境的活动会对环境资源配置产生怎样的影响。掌握环境评估的经济学理

论和环境评价的具体方法,并通过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和费用效用分析方法,评估主要的

环境经济政策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要求:改进学习方法,善于记笔记和思考问题,从现实问题中理解环境经济学方法

的理论和应用;认真掌握数学和图形分析工具,灵活运用数学和图形工具分析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环境外部性、产权理论、庇古税、当代环境经济政策(环境税、排污交易等)

难点:对以上内容的理解和对定量分析工具方法的把握

教学进程

第 次课

第 1 次课

第 2-4 次课

第 5 次课

第 6-7 次课

第 8 次课

第 9-11 次课

第 12-14 次课

第 15-16 次课

授课章节

环境经济学概论

经济学基础

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的内在化

资源配置效率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环境价值评估

环境经济政策

学 时

2 学时

6学时

2学时

4学时

2学时

6学时

6学时

4 学时

备 注

中 间 包 括

学 生 自 己

组织课堂

Page 2: 课程教案

2

华中农业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第 1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章节) 环境经济学概论

主要

参考资料 《环境经济学教程》张真

教学目

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教学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等,明确学习目的和总的要求;理解环境与经

济的关系,以及环境问题生产的内在经济学根源。

重 点

难 点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以及环境问题生产的内在经济学根源

教学进程

(含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学时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环境经济学的定义、任务、基本要求;环境与经济的内在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

辅助手段:多媒体、新闻导读

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和自愿回答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

学时分配: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半学时)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半学时)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半学时)

环境与经济的内在关系(半学时)

作业布置

课堂讨论: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学根源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Page 3: 课程教案

3

华中农业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第 2-4 次课 6 学时

课目、课题

(章节) 经济学基础

主要

参考资料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 马中主编

《Environmental & Natural Economics》Tom Tietenberg 编著

教学目

和要求

理解并熟悉环境经济学的经济学基础理论

重 点

难 点 重点是市场均衡,效用理论,成本理论,经济增长理论 ;难点是效用理论。

教学进程

(含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学时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2.1 市场、需求与供给

2.2 市场均衡

2.3 效用理论、边际效用

2.4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

2.5 生产可能性与等产量线

2.6 生产函数与成本理论

教学方法:采用专题式教学,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

辅助手段:多媒体

师生互动:课堂讨论、提问与问答、由学生陈述课后习题

学时分配:市场均衡 1 学时

效用理论 2 学时

无差异曲线 1 学时

生产函数与成本理论 1 学时

作业布置

题库中有关经济学基础的练习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Page 4: 课程教案

4

华中农业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第 5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章节) 外部性理论

主要

参考资料

《The governance of the commons》,Indiana University,Elinor Ostrom 编著

《寂静的春天》卡逊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外部性的概念、理解外部性产生的原因;明确环境的公共物品特征

重 点

难 点 外部性的概念,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教学进程

(含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学时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外部性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

辅助手段:多媒体

师生互动:安排课后讨论、文献阅读

学时分配:2 学时

作业布置

讨论 Ostrom 教授的经典案例,形成课后讨论成果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Page 5: 课程教案

5

华中农业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第 6-7 次课 4 学时

课目、课题

(章节) 外部性的内在化

主要

参考资料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 马中主编

《Environmental & Natural Economics》Tom Tietenberg 编著

教学目

和要求

理解外部性的内在化基本理论、方法

重 点

难 点 外部成本内在外的基本手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教学进程

(含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学时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外部性的内在化手段(基于市场激励型、命令控制型);

教学方法:专题式、案例式教学。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

辅助手段:多媒体

师生互动:基本相关内容和问题提问;加深理解;案例分析

学时分配:庇古税 2 学时;

产权理论 2 学时;

作业布置

讨论:庇古税与产权理论对解决外部性的优势与局限。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Page 6: 课程教案

6

华中农业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第 8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章节) 资源配置效率

主要

参考资料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 马中主编

教学目

和要求

了解生产过程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有效率的生产、消费;

重 点

难 点 帕累托效率,生产与消费的效率

教学进程

(含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学时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5.1 经济效率

5.2 有效率的生产

5.3 有效率的消费

5.3 资源的有效配置

教学方法:讲授式为主,结合启发式提问

辅助手段:多媒体

师生互动:

学时分配:经济效率(半学时)

有效率的生产(半学时)

有效率的消费(半学时)

资源的有效配置(半学时)

作业布置

根据课堂例题计算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Page 7: 课程教案

7

华中农业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第 9-11 次课 6 学时

课目、课题

(章节)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主要

参考资料

《环境经济学教程》,复旦大学 张真 主编

《The governance of the commons》,Indiana University,Elinor Ostrom 编著

《寂静的春天》卡逊著

《增长的极限》米都斯

教学目

和要求

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定义、特征;

掌握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理论和评估方法

重 点

难 点 自然资源的两时期分配及效率;贴现率

教学进程

(含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学时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6.1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6.2 自然资源的分类

6.3 可耗竭自然资源的最优耗竭

6.4 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最优配置

6.5 舒适性资源的持续利用

6.6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案例式、课堂讨论式

辅助手段:多媒体

师生互动:课堂讨论、课堂活动相结合

学时分配:自然资源的基本理论(1 学时)

自然资源的利用模型(2 学时)

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1 学时)

课堂学生陈述(2 学时)

作业布置

学生课堂陈述,主题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Page 8: 课程教案

8

华中农业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第 12-14 次课 6 学时

课目、课题

(章节) 环境价值评估

主要

参考资料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 马中主编

《Environmental & Natural Economics》Tom Tietenberg 编著

教学目

和要求

掌握环境及自然资源价值的构成;

掌握环境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体系

重 点

难 点

重点是环境资源的价值构成及评估方法(直接市场评价法、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陈

述偏好法)

难点是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陈述偏好法

教学进程

(含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学时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7.5 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方法框架

7.6 直接市场评价法

7.7 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

7.8 陈述偏好法

教学方法:活动式、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

辅助手段:多媒体

师生互动:课堂讨论、讲授式等相结合

学时分配:环境价值体系(1 学时)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3 学时)

课堂讨论及活动(2 学时)

作业布置

课堂上的主题发言:某种环境资源价值。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Page 9: 课程教案

9

华中农业大学教案(课时备课)

第 15-16 次课 4 学时

课目、课题

(章节) 环境经济政策

主要

参考资料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 马中主编

《Environmental & Natural Economics》Tom Tietenberg 编著

《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Management (Third Edition). Scott J.Callan,Jenet M. Thomas.

教学目

和要求

掌握环境经济政策的发展

重 点

难 点 重点和难点是各类环境经济政策及其绩效

教学进程

(含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学时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9.1 中国的环境经济政策

9.2 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9.3 排污收费政策

9.4 排污权交易政策

教学方法:启发式和讲授式相结合

辅助手段:多媒体

师生互动:课堂讨论、讲授式等相结合

学时分配:环境经济政策(1 学时)

排污收费(1 学时)

排污权交易(1 学时)

总结讨论(1 学时)

作业布置

回顾学期课程,针对特定问题陈述。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