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番記

163
東東東

Upload: guenevere-adams

Post on 30-Dec-2015

5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東番記. 東 番 記 陳 第. 前言:文章的價值. 本文是最早記錄臺灣原住民的重要文獻, 文章的價值並不在藝文之美,而是文章中呈現出豐富的平埔族的相關資料。所以透過本文, 不僅 可知明朝末年原住民的形貌、耕作、狩獵、生活、習性、文化、禮俗等, 而且可以培養學生以尊重和理性的態度,看待各民族的風土民情,進而促進各族群間的融合。. 西方第一張台灣地圖. 目次. 一、 題解 六、 語文萬花筒 二、 作者 七、 問題與討論 三、 補充資料 八、 延伸閱讀 四、 課文賞析 九、 牛刀小試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東番記

東番記

Page 2: 東番記

東 番 記 陳 第

Page 3: 東番記

前言:文章的價值•本文是最早記錄臺灣原住民的重要文獻,文章的價值並不在藝文之美,而是文章中呈現出豐富的平埔族的相關資料。所以透過本文,不僅可知明朝末年原住民的形貌、耕作、狩獵、生活、習性、文化、禮俗等,而且可以培養學生以尊重和理性的態度,看待各民族的風土民情,進而促進各族群間的融合。

Page 4: 東番記

西方第一張台灣地圖

Page 5: 東番記

目次

一、題解 六、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 七、問題與討論

三、補充資料 八、延伸閱讀

四、課文賞析 九、牛刀小試

五、文章結構表 十、資料來源

Page 6: 東番記

題解

• 出處• 寫作背景• 題意

Page 7: 東番記

本文選自沈有容輯錄的《閩海贈言》卷二。本書六卷,外加「末之卷」,共七卷。 沈有容防守福建海疆長達十餘年,戰功彪炳,深獲官民愛戴,其中以萬曆三十年(西元一六○三)到東番勦滅倭寇,三十二年到澎湖諭退荷蘭人韋麻郎等,最為時人稱道。福建士人感念他的功勳,紛紛贈言表達敬意,沈有容將仕紳的贈言纂輯成冊,署名《閩海贈言》 。卷一為碑,卷二為記(〈東番記〉在其中)。

出處

Page 8: 東番記

萬曆三十年十二月十一日,浯嶼(今金門)水寨將軍沈有容親率二十四艘戰船出征,航向東番討伐倭寇。陳第「適有觀海之興」,隨行前往。十二日傍晚,航行到澎湖附近海域,突然颶風大作,海浪滔天,船隊漂散,情況十分危急。沈有容乃下令戰船駛澎湖港避風,停留三日,只有十四艘戰船會合,其他則漂散不知去向。沈有容衡量,倭寇只有七艘戰船,自己雖然有部分戰船漂散,但還有十四艘,戰力仍然居於優勢,因此下令繼續東征,再經一日夜航行,抵達東番。倭寇見明軍來攻,倉皇逃竄。沈有容立刻展開追逐激戰,斬首十五人,燒毀倭船六艘,投海溺亡無數,救回漳、泉漁民男婦三百七十餘人,取得完全勝利。

Page 9: 東番記

掃平倭患後,沈有容收泊大員港(今臺南市安平港),當地平埔族首領大彌勒,率族人攜帶酒漿鹿肉前來勞軍,答謝沈有容為他們掃平倭患,相處甚歡。陳第乃利用這段期間探訪當地平埔族的地理環境及風土民情。停留將近二十天,於除夕之夜返回福建。次年,陳第應友人陳志齋之請,將其在東番的所見所聞,寫成〈東番記 〉 。

Page 10: 東番記

題意1. 「東番」是指居住在臺灣的平埔族原住民。 2.「記」是一種文體,以敘述、描寫作為主要表達方式,內容包涵甚廣,有記人物的,有記事件的,有記山水的,也有記建築物或物品的,其性質類似於現代的記敘文。3.3. 東番記是記載明朝萬曆年間,臺灣平埔族原住民東番記是記載明朝萬曆年間,臺灣平埔族原住民的地理風物和居民生活情景。的地理風物和居民生活情景。文末以「野史氏曰」作結,發表評論,是模仿史記「太史公曰」的形式,可見作者陳第是以記錄文獻史料的態度寫作本文。

平埔族與西拉雅族

Page 11: 東番記

平埔族與西拉雅族

平埔族是指居住在臺灣平原地區的原住民的泛稱,清代和日治時代蔑稱為平埔番、熟番。遠在漢人來臺之前,平埔族即已定居於臺灣,北起宜蘭、基隆,南到高雄、恆春,都是他們的居住區域。清代統治臺灣時期,嚴格限制大陸女性移民臺灣,男性移民便和平埔族女性通婚,諺語:「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指的就是當時的情況,平埔族因此漸漸消失。

有關平埔族的分類,眾說紛紜,比較重要者有:噶瑪蘭族、馬賽族、凱達格蘭族、龜崙族、道卡斯族、拍宰海族、拍瀑拉族、巴布薩族、洪雅族、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壟族。

Page 12: 東番記

陳第陳第東番記中所稱的東番記中所稱的「「東番夷人東番夷人」」,指的是,指的是居住於居住於臺南臺南一帶的西拉雅族,一帶的西拉雅族,包括新港社(今新市鄉)、麻豆社(今麻豆鎮)、蕭壟社(今佳里鎮)、目家溜灣社(今善化鎮)、大目降社(今新化鎮)、大武壟社(今玉井鄉)。西拉雅族因長期與漢人通婚而漢化,但還保留「祀壺」 (以壺或瓶代表神明阿立祖而祭祀之)的習俗,成為辨識西拉雅族的重要指標。

Page 13: 東番記

題解西拉雅族

Page 14: 東番記

陳第〈東番記〉中所謂的東番,是指今日北起雲林、嘉義、臺南,南迄恆春一帶沿海之地。在這個地區的原住民族群,日據時期的人類學者伊能嘉矩將之歸類為洪安雅、西拉雅、馬卡道三個族群。 陳第所描述的原住民風俗習慣是以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的原住民為主,也就是說:〈東番記〉實際上所反映的是西拉雅族在十七世紀初的生活面貌。此外,該文對研究東番族屬和民族遷徙,亦提供了重要線索。

西拉雅族

Page 15: 東番記

西拉雅人跟一般平埔族一樣,很早就懂得刀耕火種,種植自給自足的蔬菜及稻米。傳統的西拉雅社會為母系制度,女子擁有財產繼承權,所以在西拉雅人的社會裡是男人嫁給女人。

西拉雅族

Page 16: 東番記

此外他們的竹編技巧也是一大特色,除了一般的生活器皿外,連居住的房舍也是用竹子搭建而成。在宗教方面,西拉雅人以陶罐做為祖靈的神體,西拉雅人以陶罐做為祖靈的神體,形成特殊的祀壺制度。形成特殊的祀壺制度。雖然西拉雅人沒有文字不能記錄歷史,但他們的傳統歌謠「牽曲」卻也傳唱了千年之久。

Page 17: 東番記

西拉雅人給祖靈的聖品——檳榔  檳榔在西拉雅人的生活祭儀中占了極重要的角色。    

西拉雅族

Page 18: 東番記

南島民族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以前原住民吃檳榔是為了排除體內的毒素,因為海島氣候多瘴氣,先民就地取材,以吃檳榔來調合身體健康,後來西洋人教導在檳榔中加入「荖藤」、「石灰」吃起來更有味,才改變原來的醫療效果,也因此讓檳榔從此背負惡名。現在就健康面來看,還是少吃改良後的檳榔為妙。

Page 19: 東番記

從荷據到清領時期,所有文獻的記載,西拉雅人的部落都遍植檳榔,屋前屋後都見得到它的婆娑之影,可見西拉雅人對檳榔的重視。 在部落中,男女婚嫁,檳榔也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聘禮,《諸羅縣誌》中記載「女將及笄……男親送檳榔,女受之,即私焉。」早期頭社部落男女「牽曲」時也以吐檳榔汁示愛,可見以前檳榔的社會地位絕非現在惡名所能比擬。(『牽曲』是西拉雅族祭儀中非常重要的獻禮, 「牽曲」是一種由少女擔任,赤腳,雙手交叉牽圍成圈,配合簡單的二進一退舞步,邊唱邊跳的歌曲, 『牽曲』由女姓登任,身穿白衣黑裙,戴『頭盔』(花環)以達感恩,祈福之 。「牽曲」是以西拉雅族古語來唱的,現今已無人能瞭解其意義。   

檳 榔

Page 20: 東番記

頭裹橘巾是北頭洋的牽曲

Page 21: 東番記
Page 22: 東番記

作者

• 經歷• 文學成就

陳第

Page 23: 東番記

1.博覽群書,喜談兵法陳第,字季立,號一齋,又號子野子、溫麻山農,別號軒轅寄客。世居福建省連江縣西郊化龍橋北西籠西鋪。生於世宗嘉靖二十五年(西元一五四一)三月三日,卒於神宗萬曆四十五年(西元一六一七)三月二十一日,年七十七。 母親楊氏,夢見雷聲而生陳第。陳第的長相,鼻子英挺,瞳孔方形,顴骨高聳。有一位遊方僧人聽見其哭聲,說:「這個嬰兒的哭聲發自丹田,將來必定成就遠大。」陳第少時穎悟,為生員時,博覽群書,兼習劍術,意氣豪放,尤其喜歡談論用兵之道。

經歷

Page 24: 東番記

2.受知名將,任職邊疆˙嘉靖四十一年(西元一五六二),陳第二十二歲,戚繼光將軍到福建平定倭寇,陳第上「平倭策」。˙萬曆元年(西元一五七三),陳第三十三歲,從另一平倭名將俞大猷學兵法,盡得古今用兵韜略(用兵的謀略),俞大猷非常高興,說: 「子當為名將,非一書生也。」戚繼光戚繼光和和俞大猷俞大猷成為陳第追隨的長官和老師。成為陳第追隨的長官和老師。˙萬曆五年(西元一五七七),陳第三十七歲,兵部尚書譚綸提拔陳第出守古北口。古北口為長城重要的隘口之一,在今北京市密雲縣東北,自古以來即為軍事要地。任職邊疆期間,深得軍民愛戴。※韜略:原指六韜、三略等古代的兵書兵書。後引申為用兵的計謀。用兵的計謀。(按:六韜、三略,分別指姜子牙和黃石公所作的兵書名。後泛指兵書或用兵的計謀。) 後泛指兵書或用兵的計謀。)

Page 25: 東番記

3.以遊覽自娛,著述終老萬曆十年(西元一五八二),陳第四十二歲,得罪當道(居要位。指掌握政權的人),去職南歸。

(七月二十日,巡府吳兌的表弟周楷,要求將五千匹青布配售給軍民,索價每匹二錢以上,但市價每匹布僅一錢以上而已,陳第認為此舉是假藉權勢剝削軍民,悍然拒絕。十一月,為此事去職,次年夏南歸。)

先在家中奉養母親,閉門讀書十餘年。五十七歲開始裹糧遠遊,寄情山水,足遍天下。並以著述自娛,論學注重審察時義,切合日用,不作空言。

Page 26: 東番記

˙ 明代學術至萬曆年間,王學末流空疏的毛病逐漸顯現,陳第生當其時,主張學者應該允文允武(既有文才又曉武事),兼習戎馬經術(指軍事及治理天下之術),他曾說:「不有文者,孰守社稷;不有武者,孰捍牧圉(牧地,此指邊境)。」 ˙陳第陳第反對理學家的理學家的「「去人欲,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 」 ,他說: 「食色臭味之欲,有生以來不能解也,上自聖人,下至匹夫、匹婦,微至鳥獸昆蟲,皆不能無欲。」因此他主張「為之有道,制之有宜。」觀念十分通達。

文學成就

Page 27: 東番記

˙ 著有《尚書疏衍》四卷、《毛詩古音考》四卷、《屈宋古音義》三卷、《伏羲圖贊》二卷、《一齋詩集》十三卷等書。其中有關毛詩和《楚辭》的研究,是開啟清代古音研究的第一人。總之,陳第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名將、碩儒和旅行家。著有《陳一齋全集》。

Page 28: 東番記

補充資料

• 遺聞軼事

Page 29: 東番記

1.喜好遊覽陳第喜歡遊覽,他在萬曆十年四十二歲辭官,之後就以讀書、著述、遊覽為生活重點。陳第六十二歲隨陳有容渡海遠征東番,不畏海象惡劣,想必與他喜好遊覽有關。

Page 30: 東番記
Page 31: 東番記

課文 前言• 陳第( 1541 年- 1617 年),字季立,號一齋,中國福建連江人,明朝儒生。曾先後於戚繼光與俞大猷從軍,累功至游擊將軍,鎮守古北口。後解甲歸田,回到福建連江(今馬祖島)。

• 1602 年,沈有容將軍邀他一起出海,追剿縱橫中國東南沿海的海盜。期間曾抵達台灣,得到台灣原住民的熱情招待,事後,他根據居住台灣將近一年的經驗作成《東番記》,記錄了當時台灣平埔族人的風俗習性,成為最早紀錄臺灣原住民的文獻。

Page 32: 東番記

課文賞析西拉雅族的房子與婦女

(Le Tour du Monde, 頁 228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

Page 33: 東番記

坤輿萬國全圖(利瑪竇繪, 1602 年)局部圖

Page 34: 東番記

課文1.東番夷人(指台灣的平埔族人)不知所自始,居澎湖外洋海島中,起魍港(嘉義布袋)、加老灣(鹿耳門附近),歷大員(台南附近)、堯港(高雄茄定)、打狗嶼(高雄旗津)、小淡水(屏東東港)、雙溪口(嘉義溪口)、加哩林(台南佳里)、沙巴里(金包里或淡水?)、大幫坑(台北八里?),皆其居也,斷續凡千餘里,種類甚蕃。別為社,社或千人,或五六百。無酋長,子女多者眾雄(眾人推舉他為首領。雄,當動詞用。)之,聽其號令。

Page 35: 東番記

•性好勇喜鬥,無事晝夜習走(奔跑),足蹋(※ .指腳底。蹋,音ㄊㄚˋ,同「踏」。 )皮厚數分,◎(誇飾)履荊刺如平地,速不後奔馬(奔馬,犇,「奔」的古體字),◎(譬喻-明喻)◎轉品(履,名詞當動詞);奔,轉品-動詞作形容詞)※意謂其民善走能終日不息,縱(任憑)之,度(音ㄉㄨㄛˋ:推測、估計。 )可數百里。◎(誇飾)鄰社有隙(紛爭)則興兵,期而後戰(相約定打鬥日期),疾力相殺傷,次日即解怨,往來如初,不相讎(仇視)。 ※一方面說明原住民遇事以武力解決,訴諸暴力,但另一方面則是表達他們毫無心機,光明磊落,不記仇的天性。所斬首,剔肉存骨,◎(句中對)懸之門,其門懸骷髏多者,稱壯士、壯士。※(意謂人民崇尚武勇)

Page 36: 東番記

第一段段旨:•敘寫東番夷人所居之地,大抵分布於今臺灣

西南沿海一帶,並記其勇鬥、善走,但不記仇的民族特性。

•◎首段敘筆系統分明,先扣題,概述地理位置,羅列地名,再敘總類,而後敘及番社與權力組織。

• ※「鄰社有隙則興兵,期而後戰,疾力相殺傷,次日即解怨,往來如初,不相讎。」

• :一方面說明原住民遇事以武力解決訴諸暴力但另一方面則是表達他們毫無心機光明磊落,不記仇的天性。

Page 37: 東番記
Page 38: 東番記

2.1地暖,冬夏不衣,◎(衣,轉品-名詞作動詞)婦女結草裙,微蔽下體而已。無揖讓拜跪禮,無曆日、文字,計月圓為一月,十月為一年,久則忘之,故率不紀歲,(意謂其不用曆法)艾耆老耄※(ㄇㄠˊ;毛髮中較長者;指老年人)◎(鑲嵌-「老耄」增字),問之弗知也。交易,結繩以識(ㄓˋ誌;作記號)。無水田,治畬(ㄕㄜ;用火燎原而後種植的耕作方式)種禾,山花開則耕,禾熟,拔其穗,粒米比中華稍長,且甘香。◎(借代:「中華」借指「產於中華的稻米」)(※說明平埔族人亦從事農耕且品種異於中國)

Page 39: 東番記

地暖,冬夏不衣,婦女結草裙,微蔽下體而已。無揖讓 13拜跪禮,無曆日、文字,計月圓為一月,十月為一年,久則忘之,故率不紀歲,艾耆老耄 14,問之弗知也。

13.作揖謙讓。為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 14.皆指老年人。艾,《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楊倞注:「五十曰艾,六十曰耆。」耆,音ㄑㄧˊ,禮記曲禮上稱六十歲曰耆。耄,音 ㄇㄠˋ,《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補述註釋 9第二段之一

Page 40: 東番記

採苦草,雜米釀,間(ㄐㄧㄢˋ,偶爾。)有佳者。豪飲,能一斗。

• 時燕會(宴會),則置大罍(ㄌㄟˊ;古代一種盛酒或水的容器),團坐,各酌以竹筒,不設肴 . (煮熟的魚肉等食物)

• 樂起跳舞,口亦烏烏(歌呼聲) 若歌曲。◎(摹寫-聽覺)(※說明平埔族人樂於歌舞與酣飲)

Page 41: 東番記

Page 42: 東番記

牽曲

Page 43: 東番記

無水田,治畬(ㄕㄜ)種禾,山花開則耕

Page 44: 東番記

課外補述:話刺桐 • 美麗的莿桐花,是台灣平埔族

人的歲時象徵。每年農曆二、三月,當火紅的莿桐花盛開時,代表新的一年開始,在靠海的部落,男人整理竹排、漁具,準備在海祭後出海捕飛魚;平地的部落也會舉行盛大的祭典,迎接豐年,祭祀祖靈。

•   莿桐號稱「四季樹」,隨著不同季節各有不同變化。在台灣的移民開發史上,平埔族人的命運,就像大自然界中的莿桐,兀自寂寞地經歷著花開花落。

Page 45: 東番記

刺桐花開 • 每當刺桐花開的時候,又是冬去春來的喜訊。不論是台灣島上的平埔族人、卑南族人、阿美族人、排灣族人,亦或是居住在蘭嶼島上的雅美族人,都是以刺桐開花的都是以刺桐開花的季節做為工作曆的指標,季節做為工作曆的指標,刺桐與台灣住民有著極為密切關係。

• 刺桐花幾乎成了平埔族的代名詞,以台灣平埔族群對話為主題的。早年的《番社采風考》中描述著:「番無年歲,不辨四時,以刺桐花開為度。」可見刺桐花成可見刺桐花成了平埔族重要的季節指了平埔族重要的季節指標。標。

Page 46: 東番記

阿美族人常在宅地田園的外圍種上刺桐做為記號,甚至視其為神的樹。每當進行除穢的時候,會用刺桐的葉片將屋裡的穢氣

驅趕出來。

Page 47: 東番記

2. 2 男子剪髮,留數寸,披垂;女子則否。◎(映襯-對襯)男子穿耳,女子斷齒,以為飾也※(說明平埔族人的審美觀。以穿耳斷齒為美觀)(原注:女子年十五、六,斷去唇兩旁二齒)。(※此即所謂「鑿齒」之俗,既為女子成年標記亦即其審美觀念)地多竹,大數拱,長十丈。伐竹構屋,茨以茅(用茅草鋪蓋屋頂),廣長數雉(雉,計算城壁面積的單位,一雉:高一丈,長三丈)。族又共屋一區◎(屋,轉品-名詞作動詞),稍大,曰公廨(族人又共同建造一區的房屋,此區房屋較其他房屋稍大,稱為公廨。),少壯未娶者,曹居(群居,)◎(曹,轉品-名詞作副詞)之。議事必於公廨,調發易也。

Page 48: 東番記

第二段段旨:說明其生活大概:包括衣、食、住、禮俗及宴饗。對於公共事務以共同討論決定。且無曆法、文字記載,因此不記歲,對於交易採結繩記事的方式。

Page 49: 東番記

地多竹,大數拱,長十丈。伐竹構屋,茨以茅(用茅草鋪蓋屋頂),廣長數雉

Page 50: 東番記

公廨

第二代北頭洋公廨 第三代北頭洋公廨

Page 51: 東番記

北頭洋公廨祭壇與祀壺• 阿立祖〈西拉雅語:litu、 anitu、 ngitu〉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的祖靈信仰。

•  阿立祖是西拉雅族人的守護神,其地位有如漢人信天公、西洋人信上帝、日本人信天照大神一樣,是最高的神。

• 祭祀阿立祖的社群祭壇稱之為「公廨」( Konkai);仍存於白河、大內( 有 8 處公廨 ) 、左鎮、頭社( 阿立祖廟) 等地,也稱此些村為「祀壺之村」,而私家祭壇則將壺甕等容器置於私人家屋之內擺祭。

Page 52: 東番記

(議事必於公廨,調發易也。)公廨

公廨是西拉雅人聚會的場所,具有三種功能,一是族人議事的場所,二是青少年聚會教育的場所,三是女祭師尪姨主持祭典活動的場所。早期的公廨十分簡陋,多是編竹為牆,茅草蓋頂。西拉雅人在公廨之內奉祀神明「阿立祖」,通常以壺、瓶為代表,被全社成員視為守護神。

Page 53: 東番記

※本段前半寫母系社會求偶、成婚的習俗。3.娶則視女子可室者,遣人遺瑪瑙珠雙,女子不受則已;受,夜造其家,不呼門,彈口琴挑之。口琴薄鐵所製,齧而鼓之,錚錚有聲。◎(摹寫-聽覺)(鼓,轉品-名詞作動詞)女聞,納宿,未明徑去(天未亮就離去。徑,即、就。),不見女父母。自是宵來晨去必以星(從此以後,夜晚來,清晨離去,必定在天空還有星星的時候。),累歲月不改。迨產子女,婦始往壻家迎婿,如親迎,婿始見女父母,遂家其家◎(第一個「家」,轉品-名詞作動詞),養女父母終身,其本父母不得子也(原來的父母不能將它視為兒子,子,作動詞) 。故生女喜倍男,為女可繼嗣,男不足著代故也。※(說明平埔族人重女輕男)※從「入贅迎親」的婚姻制度可知其為母系社會。

Page 54: 東番記

婦始往壻家迎婿,如親迎,婿始見女父母

• 三書六禮是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

• 「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的整個結婚過程。過程。

• 「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采采(男方遣派媒人攜帶一定(男方遣派媒人攜帶一定的禮物,向女家正式的禮物,向女家正式求婚 求婚 ))、問名、納吉、問名、納吉(問名之後(問名之後,男方將卜婚吉兆告知女家,男方將卜婚吉兆告知女家。)。) 、納徵、納徵(納徵者,納(納徵者,納聘財也。徵,成也,先納聘聘財也。徵,成也,先納聘財而后昏成。」亦稱為「納財而后昏成。」亦稱為「納幣」。)幣」。) 、請期和親迎。、請期和親迎。

三書六禮是中國傳統婚禮的重要禮儀

Page 55: 東番記

3.2※以下寫喪葬習俗: 妻喪復娶;夫喪不復嫁,號為鬼殘(※平埔族人認為「寡婦」是「鬼的剩餘品」,故終其一生不可再嫁。 ),終莫之醮(ㄐ|ㄠˋ;已婚婦女再嫁)。家有死者,擊鼓哭,置尸於地,環煏(原字為部首為「火」;火烤之意)以烈火,乾,露置屋內,不棺;屋壞重建,坎屋基下(坎,墓穴;將地基下挖墓穴),立而埋之,不封,屋又覆其上;屋不建,尸(屍)不埋。

然竹楹茅茨,多可十餘稔(十多年。稔,稻麥等作物成熟,一年收成一次,所以一稔為一年。),故終歸之土,不祭。譯文:可是由於東番人用竹子及茅草蓋的房子,最多可以使用十幾年,所以最後還是會將屍體埋在土地裡,埋了以後並不會祭祀。

Page 56: 東番記

第三段段旨:敘寫平埔族人的婚嫁及喪葬禮俗。婚嫁方面:男女交往雖由男方主動,但卻以女性為主,產後男子入贅女家,並奉養女方父母。喪葬方面:親人亡故,將屍體烘乾,並直立連葬於

屋基。

◎關於平埔族人的婚嫁方式,可與郁永河裨海紀遊一書中所附的土番竹枝詞相互印證:

之一:男兒待字早離娘,有子成童任遠颺。不重生男重生

女,家園原不與兒郎。之二: 女兒才到破瓜時,阿母忙為構屋居。吹得鼻簫能合調,任教自擇可人兒。

Page 57: 東番記

女兒才到破瓜時,阿母忙為構屋居。吹得鼻簫能合調,任教自擇可人兒。

• 鼻笛與男女皆可吹奏的口簧琴不同,多為男性專屬。

• 起初功能以求起初功能以求偶為主,早在偶為主,早在郁永河的文獻郁永河的文獻中,已有鼻笛中,已有鼻笛的出現的出現 ......

Page 58: 東番記

雙管鼻笛聲模仿吻端翹起的百步蛇的叫聲,哭訴著個人與族群哀傷的命運;單管與雙管口笛也也傾吐著對舊居土地傾吐著對舊居土地與優美傳統的思戀。與優美傳統的思戀。

Page 59: 東番記

母系社會• 母系社會又稱母系氏族制,盛行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在人類有文字記載歷史出現之時,母系社會大多已經消失,現代僅有少數部落民族還殘存著母系社會,如北美印第安人的易洛魁部落、中國西南地區瀘沽湖的摩梭人。在母系社會中,禁止氏族內婚,採族外群婚,人們往往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婦女從事採集和原始農業,備辦日常衣食並主持家務,是社會經濟的主導者。氏族中設有議事會,是氏族的最高權力機構,決定氏族中一切重大事務,選舉產生氏族長,往往由年長婦女擔任。

• 臺灣原住民卑南族早期也是母系社會,其特色是: 在婚姻方面,男子大都入贅於女方,後來社會型態改變,風俗也跟著改變成父系的制度。

 家族姓氏由女子繼承。 財產繼承是母傳女。 祭祀權由母親方面的女子繼承,如阿姨傳給姪女。

Page 60: 東番記

西拉雅族的房子與婦女

(Le Tour du Monde, 頁 228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

Page 61: 東番記
Page 62: 東番記

4.1當其耕時,不言不殺(不殺生),男婦雜作山野,默默如也。道路以目,少者背立,長者過,不問答,即華人侮之,不怒。※(說明平埔族人耕種情形,並可見其敬畏天)

禾熟復初,謂不如是,則天不祐、神不福,將凶歉,不獲有年也。◎錯綜-「祐」、「福」抽換詞面。◎鑲嵌-「凶歉」增字。女子健作,女常勞,男常逸。◎(映襯-對襯)※可見男女分工上,母系社會中的另一表徵。

Page 63: 東番記

4-2盜賊之禁嚴,有則戮於社,故夜門不閉;禾積場,無敢竊。器(指傢俱)有牀,無几案,席地坐。穀有大小豆,有胡麻,又有薏仁,食之已瘴癘(去除瘴癘之氣。已,止、去除。瘴癘,遭受山林間溼熱蒸發之氣而生的疾病。瘴,音ㄓㄤˋ。)

,無麥。蔬有葱,有薑,有番薯,有蹲鴟(ㄔ;芋頭),無他菜。菓有椰,有毛柿,有佛手柑,有甘蔗。畜有貓,有狗,有豕,有雞,無馬、驢、牛、羊、鵝、鴨。獸有虎,有熊,有豹,有鹿。鳥有雉,有鴨,有鳩,有雀。

Page 64: 東番記

第四段段旨:

記平埔族人耕作情形、作物種類及家畜與鳥獸。耕作方面:男女分工,女勞男逸。農作物種類繁多,不一而足。

Page 65: 東番記
Page 66: 東番記

5.1山最宜鹿,儦儦俟俟(儦,音ㄅㄧㄠ;野獸成群行走貌。),千百為群。人精用鏢,鏢竹棅鐵鏃(竹製的柄,鐵製的箭頭。棅,同「柄」。),長五尺有咫,銛甚(非常銳利。銛,ㄒㄧㄢ)。出入攜自隨,試鹿鹿斃,試虎虎斃。居常禁不許私捕鹿,冬,鹿群出,則約百十人即之,窮追既及,合圍衷之,鏢發命中,獲若丘陵,◎(明喻)(誇飾)社社無不飽鹿者。取其餘肉,離而腊之,(將肉切下曬乾)◎(腊ㄒㄧˊ,轉品-名詞作動詞)鹿舌、鹿鞭(鹿陽也)、鹿筋亦腊;鹿皮角委積(積聚)充棟(形容極多)。鹿子善擾馴(馴養)之,◎(鑲嵌-「委積」「擾馴」增字。)與人相狎習(相互親近)

Page 67: 東番記

《臺番圖說》-捕鹿, 1744-47 年冬,鹿群出,冬,鹿群出,則約百十人則約百十人即之,即之,窮追既及,窮追既及,合圍衷之合圍衷之

Page 69: 東番記

台灣梅花鹿-綠島民眾馴養的梅花鹿

Page 70: 東番記

草原上的精靈—臺灣梅花鹿

Page 71: 東番記
Page 72: 東番記

。篤嗜( 62.非常喜歡。篤,甚、非常。嗜,愛好。)鹿,剖其腸中新咽(|ㄝˋ;填塞)草將糞未糞者(尚未消化完畢化為糞便的青草),名「百草膏」,旨食之(吃得津津有味。旨,美味),不饜(百吃不厭);華人見,輒嘔。食豕(ㄕˇ;豬)不食雞,畜雞任自生長,惟拔其尾飾旗。射雉,亦只拔其尾。見華人食雞雉,輒嘔。夫孰知正味乎?◎(設問-疑問)又惡(豈)在口有同嗜也?◎(設問-激問)※由此可見作者並無文化歧視之意識型態

Page 73: 東番記

雉雞又名環頸雉、野雞,雉科鳥類的一種

帝雉,又稱台灣帝雉、黑長尾雉、海雉、烏雉,台灣特有的長尾雉屬鳥類。

帝雉

Page 74: 東番記
Page 75: 東番記

鏢槍頭

賽夏族鏢槍

東番人善長用鏢,鏢柄用製,鏢頭鐵製,長約五尺,非常的銳利。番人出入隨身攜帶,射鹿、射虎,都靠這長鏢。

Page 76: 東番記

※前段鋪寫可食的物產,敘筆簡明,而本段寫「鹿」,卻詳及獵具、獵法、獵物之製作、食用,相較於文末「雞雉」之簡筆,可知平埔族人對鹿之重視。

第五段段旨:記載族人捕鹿的規定,禁止私自獵殺,冬天族人合聚捕鹿,所獲甚豐。其飲食習性與華人有所不同。

Page 77: 東番記
Page 78: 東番記

6. 居島中,不能舟◎( 65. 不擅長駕船。「舟」,轉品-名詞作動詞);酷畏海,捕魚則於溪澗,故老死不與他夷相往來。永樂(明成祖年號)初,鄭內監(鄭和, 1371-1433,曾七次下西洋)航海諭諸夷,東番獨遠竄,不聽約,於是家貽(ㄧˊ;贈送,遺留)一銅鈴使頸之,蓋狗之也,◎(「頸」「狗」,轉品-名詞作動詞)※意謂當時漢族存有大中華意識,對外族存著輕蔑的心理,這種自大的心態於此展現無遺。至今猶傳為寶。

Page 79: 東番記

•始皆聚居濱海,嘉靖(明世宗, 1522-1573年)末,遭倭焚掠,迺(乃)避居山。倭鳥銃長技(長槍)(指擅長使用槍枝的技術。銃,音ㄔㄨㄥˋ衝,槍。),東番獨恃鏢,故弗格(無法打勝敵人)。居山後,始通中國,今則日盛。漳、泉之惠民、充龍、烈嶼諸澳(可停泊船隻的港灣),往往譯其語,與貿易(※平埔族人與鄰近之島嶼的漢人已有貿易往來);以瑪瑙、磁器、布、鹽、銅簪環之類,易其鹿脯皮角。間遺之故衣(舊衣服),喜藏之,或見華人,一著(穿衣服),旋復脫去;得布亦藏之,不冠不履不冠不履◎(「冠」「履」,轉品-名詞作動詞),裸以出入,自以為易簡云。

Page 80: 東番記

第六段段旨:

記東番人不會操舟,很少與外人往來。

更不理會永樂年間鄭和召諭。至嘉靖末,始與中國貿易。※本段插敘歷史事件及與中國交往之概況。

Page 81: 東番記
Page 82: 東番記

7.1野史氏(作者自稱,仿司馬遷史記「太史公曰」的體例。 ) 曰:異哉東番!(東番真是個奇異的地方)從烈嶼諸澳(港灣),乘北風航海,一晝夜至澎湖,又一晝夜至加老灣,近矣。迺(竟然)有不日不月(沒有歲月紀年),不官不長,裸體結繩之民,不亦異乎?且其在海而不漁,

雜居而不嬲(ㄋ|ㄠˇ,戲弄,相擾;指男女雜居而不會淫亂),男女易位(指重女輕男),

居瘞共處(瘞,|ˋ,掩埋;指住家與墳墓在一起)。窮年捕鹿,鹿亦不竭。合其諸島,庶幾中國一縣。相生相養,至今曆日書契(曆法與文字。※書契-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文字)。」 )

無而不闕,抑何異也!南倭北虜,皆有文字,類鳥跡古篆,意其初有達人制之耶!而此獨無,何也?(疑問)

Page 83: 東番記

7.2然飽食嬉遊,于于衎衎(ㄎㄢˋ ㄎㄢˋ; 自得其樂的樣子), 又惡用(何需用)達人為? ◎(設問-激問) ※可見其生活富足,鼓腹而遊,安閒自適。其無懷、葛天(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帝王)之民乎! ※意謂平埔族人生活在「帝力於我何有」的無政府狀態下,優遊自在。

補述:◎注釋 93 (1)陶潛五柳先生傳贊:「酬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2)郁永河裨海紀遊云:「平地東番,冬夏一布,粗糲一飽,不識不知,無欲無求,自遊於葛天、無懷之世,有擊壤鼓腹之遺風。」可與之印證。※(按:擊壤鼓腹,指人民都吃得飽,有閒暇遊戲。比喻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

Page 84: 東番記

自通中國,頗有悅好,姦人又以濫惡之物欺之,彼亦漸悟,恐淳朴(ㄆㄨˊ純樸)日散矣。※作者感嘆原本淳樸的平埔族人,經與中原漢人交互往來後,失去其原來的純真樸實。萬曆壬寅冬(明神宗萬曆三十年, 1602年)(※此句以下寫出作記之緣起),倭復據其島,夷及商、漁交病(當地原住民及商旅漁民都受其害)。浯嶼沈將軍(沈有容)往勦(前往討伐。勦,音ㄐ一ㄠˇ。) ,余適有觀海之興,與俱。倭破,收泊大員,夷目大彌勒輩率數十人叩謁,獻鹿餽酒,喜為除害也。予親覩其人與事,歸語溫陵陳志齋先生,謂不可無記,故掇(ㄉㄨㄛˊ,選取。)其大略。第七段段旨:作者仿史記筆法,論評其觀點。並補敘本文寫作之緣由。

Page 85: 東番記

福爾摩沙、澳門及廣東地圖(約 1636 年)。臺灣南部的大海灣,漢人稱之為「大灣」(閩南語;「臺灣」)

Page 86: 東番記

臺灣原住民的特殊風俗

1.王字番日治時代,泰雅族被日本人稱為「王字番」,原因是泰雅族人的臉上常會刺黥,像一個「王」字,所以稱為「王字番」。

2.矮靈祭矮靈祭是賽夏族各種信仰中最古老的一種。傳說有一種高約一公尺的矮黑人,皮膚很黑,頭髮捲曲,常常下山教賽夏人耕種、舞蹈、唱歌。

Page 87: 東番記

可是,矮黑人常常施計騙走賽夏族的女人,使得賽夏族人忍無可忍。有一次,兩族舉行「聯合大祭典」,祭典結束時,矮黑人全都喝醉,當他們正要過橋回家時,賽夏人就將橋砍斷,使矮黑人淹死在河中,有一、兩位矮黑人逃到河的對岸,臨走前大聲對著賽夏人咒詛:「永遠蟲鼠為害、粟殼永不結實、大飢荒、全族被消滅」。賽夏族為了破解咒語,防止矮黑人的靈魂回來復仇,代代相傳行「矮靈祭」。祭典連續舉行好幾晝夜,場地選在社族中的大廣場,通常每二、三年穀物豐收時舉行一次普通祭典,每十年舉行一次大祭典。

Page 88: 東番記

3. 打耳祭打耳祭是布農族人每年最重要的祭典,通常在四、五月間舉行,是象徵狩獵豐收的祭典。祭典前一星期,族人便上山狩獵,帶回豐碩的獵物,然後進行「射鹿耳」、「分食獸肉」。部落長老扶助十二歲以下的小男生拉弓射肉,祝福他長大後成為獵王。大家吃完肉後,將獵槍排在地上,燃燒桃樹枝,然後祈禱,希望打獵豐收,叫做「燻槍祭」。4. 五年祭五年祭是排灣族最大的祭典,每五年舉行一次。傳說排灣族的祖先,為了躲避荒年,將七名子女分開,讓他們各自謀生,並約定每五年手持竹竿,帶領全家大小回部落團聚。祭典中有彩繒的竹竿,長達八尺,上面刻有圖樣的是貴族。族人還製作祭球,在祭典中有刺球活動,女生不能參加。

Page 89: 東番記

5.搶婚魯凱族的婚禮很有特色,是用「搶婚」的,就是男方到女方家中把新娘用毛毯包起來,用繩子綑起來,扛在肩上跑回家。魯凱族的搶婚,看似野蠻,其實他們的兩性關係卻很保守,族中十五至十八歲的青年男子禁止交女朋友,須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項目包括膽量、服務和求生訓練,滿十八歲至二十一歲時才可以交女朋友,二十至二十三歲間可結婚。6.室內葬曹族的葬禮是「室內葬」,正常人死亡都埋在自己的家中,當家中地面已葬滿,此棟家屋才可廢棄,遷到其他地方重建新屋。 

Page 90: 東番記

7.坐葬坐葬是布農族人的埋葬方式,當家中有人死亡,便在屋內依死者身體大小,挖掘一個四方形的墓穴,將死者以坐姿埋入墓穴。葬禮須在白天舉行,下葬時死者的頭部面向日落的方向,死者生前所用之衣物器具,亦隨之陪葬,下葬後在墓穴上蓋上石板。一般家人會為死者服喪五天,不食酒肉、不掃家屋、不洗身體。

Page 91: 東番記

深究與鑑賞本文寫作於明代萬曆年間,記敘的對象是當時居住於臺灣西南沿海一帶的原住民平埔族。全文不滿一千五百字,它的價值不在藝文之美,而在它保存了豐富的臺灣原住民平埔族的相關資料。全文有以下五項特點值得重視:一、記錄真實可信中國的古代文獻資料,有關臺灣的記載,屢見不鮮,三國東吳沈瑩〈臨海水土志〉記載:夷洲在臨海郡(今浙江省寧海縣一帶)東南二千里。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記載:孫權派遣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萬餘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澶洲」,部隊在夷洲駐紮了一年時間,後因軍士水土不服而返回大陸。有人據此認為「夷洲」即今日的臺灣。

Page 92: 東番記

《隋書.流求傳》記載:隋煬帝(楊廣)曾兩次派兵到「流求」,軍隊從廣東潮州起航,經一個多月的航行,到達流求,流求人「往往詣軍中貿易」。有人據此認為「流求」即今日的臺灣。《元史.琉求傳》記載:「琉求,在南海之東。漳、泉、興、福四界,內彭湖諸島,與琉求相對。」元朝還在澎湖設立巡檢司,負責巡邏、課稅等工作。明史兵三記載:「天啟中,築城於澎湖,設遊擊一,把總二,統兵三千,築炮臺以守。」以上與臺灣相關的史料,是西元一六○三年沈有容與陳第率軍到臺灣,驅逐倭寇之前,比較重要的紀錄。但是「夷洲」、「流求」是否就是臺灣,學者一直抱持爭議的態度。

Page 93: 東番記

元代開始在澎湖設立巡檢司,雖被學者肯定,但記載簡略。陳第的東番記,所記載的內容,人、時、地、物,都十分詳盡,類似今日學術研究的田野調查,所得的成果,被視為第一手資料,可信度最高。 二、內容珍貴豐富本文描寫的對象,是明朝萬曆年間,臺灣西南部嘉南、高屏一帶,平埔族原住民的社會情況。文中有關原住民的記載,幾乎到達巨細靡遺的程度,其內容涵蓋婚喪習俗、物產、器具、飲食、耕獵漁戰、衣飾等,極其詳盡。例如:文中記載原住民為母系社會,女性才有繼承權,男子入贅於女家,所以一般家庭「生女喜倍男」、「女常勞,男常逸」。

Page 94: 東番記

族人「無曆日、文字」,因此不知自己的年歲。人死以火烘乾,屍體置於屋內,等到屋壞重建時,才將死者直立埋屋下。平時不許私自捕鹿,冬季才集體行動,「獲如丘陵」。喜食鹿腸中未消化之草,名百草膏,不食雞,養雞只為拔其尾毛裝飾旗子。男子「不冠不履,裸以出入」,女子「結草裙,微蔽下體而已」,「男子穿耳,女子斷齒」為裝飾。這些都是非常珍貴的資料,讓後人得以知道四百年前,臺灣平埔族的習俗。

Page 95: 東番記

三、寫作立場中肯陳第雖以「中國人」的立場寫作本文,但看待原住民的態度,還算中肯。中國人幾千年來,始終存有民族優越感,朝廷稱為天朝,皇帝稱為天子,對異族稱「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陳第在文中沿襲傳統的觀念,用「東番夷人」稱呼原住民,行文記敘之時,也常以中國的文化習俗為基礎,和原住民進行比較,但整體觀察,並無鄙視的意思。對原住民的生活形態,對原住民的生活形態,作者比之為:「其無懷、葛天之民乎?」作者比之為:「其無懷、葛天之民乎?」表現崇敬嚮表現崇敬嚮往的心意。往的心意。無懷氏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宋羅泌路史禪通記:「無懷氏,帝太昊之先。其撫世也,以道存生,以德安刑……當世之人甘其食,樂其俗,安其居而重其生。」

Page 96: 東番記

葛天氏也是傳說中的遠古帝王,路史禪通記:「葛天者……其為治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無能名之。」原住民喜歡吃鹿腸中「將糞未糞」的東西,稱為「百草膏」。原住民不吃雞肉,養雞只為了拔取尾羽作裝飾,看見華人吃雞肉就嘔吐。對這二種特殊的飲食習慣,作者的評論是:「夫孰知正味乎?又惡在口有同嗜也?」明顯沒有鄙視的意味。原住民和中國人交通貿易之後,奸詐的商人以惡劣的商品欺騙原住民,作者耽心原住民淳樸的習俗,會受不良影響而變質。

Page 97: 東番記

四、模仿史記的形式本文篇末以「野史氏曰」作結,作者藉此發表評論,這種結構安排,是模仿《史記》「太史公曰」的形式。司馬遷的史記一百三十篇,篇末大都附有「太史公曰」,用以評論人物或歷史,後代史書繼承這種體例,成為史書的固定型式。司馬遷也常在文章中間發表意見,陳第於文中記敘原住民喜歡吃「百草膏」,不吃雞肉,接著發表:「夫孰知正味乎?又惡在口有同嗜也?」這種夾這種夾敘夾議的方式,敘夾議的方式,也是學習司馬遷的行文方式。《史記》中有六篇列傳記錄外國歷史:〈匈奴列傳〉、〈南越列傳〉、〈東越列傳〉、〈朝鮮列傳〉、 〈西南夷列傳〉、〈大宛列傳〉,東番遠在海東,與中國不相接壤,陳第寫作東番記,就像司馬遷記錄外國歷史一般。

Page 98: 東番記

五、筆法繁簡得宜,錯落有序〈東番記〉的主要內容,在於記敘原住民西拉雅族的風土民情,由於所記敘的項目,十分繁富多元,作者又採用隨想隨記的方式行文,並未將內容預先歸類整合,因此閱讀全文,會有散漫無章的感覺。例如「地暖」一段的內容,包含天候、衣著、禮儀、文字曆法、交易、耕作等等,不下十餘項,彼此之間,互不連繫。又如敘寫婦女的衣著:「結草裙,微蔽下體而已。」,男子的衣著:「不冠不履,裸以出入。」一者在文章前段,另者在文章後段,距離相隔遙遠。

Page 99: 東番記

雖然如此,但若仔細審閱全文,還是會發現作者的巧思,寫作技巧具有「繁簡得宜,錯落有序」的特點;例如寫髮型只用四句:「男子剪髮,留數寸,披垂;女子則否。」寫傢俱只用三句:「器有床,無几案,席地坐。」可謂簡略至極。但是寫母系社會的婚俗和家庭生活形態,則長達一百四十餘字;寫喪葬六十餘字;寫「山最宜鹿」也長達一百五十字。另外,寫喪葬用「不棺、不封、不埋、不祭」,寫穀物、蔬果、禽畜,分為「穀有……」、「蔬有……」、「果有……」、「畜有……」、「獸有……」、「鳥有……」,條目清楚,簡而有序。

Page 100: 東番記
Page 101: 東番記

語文天地臺灣文學始祖遊記文學結構表修辭形音義

Page 102: 東番記

陳第〈東番記〉一文是最早記載臺灣的文獻,也是第一篇記載臺灣風俗民情的遊記。在他以前歌詠臺灣詩文的人,根本沒有登陸過臺灣,幾乎都是隔岸吟詠而已。所以本文是陳第確實到達臺灣走訪所得之作。 陳第撰寫這篇〈東番記〉距今四百年,較荷蘭人於明熹宗天啟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年)據臺早二十三年。較鄭成功於明桂王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驅逐荷蘭人據有臺灣早六十年,較沈光文來臺早約半世紀以上的時間,就其來臺時間及撰寫有關臺灣的文章而論,陳第應是臺灣文學的始祖。

臺灣文學始祖 1

Page 103: 東番記

但因沈光文來臺後一直住在臺灣,甚至到他死後,子孫還留在臺灣,他的作品對臺灣文風影響很大,因此,沈光文就成了臺灣文學的始祖。陳第如果當時能多停留一些時日,也許他就是臺灣文學的初祖了。世事多變,得失難料,雖然如此,〈東番記〉一文仍是目前所知臺灣第一篇遊記,這樣一篇的遊記是耐人尋味的,它給我們的震撼也是相當大的。  本文收在沈有容編的《閩海贈言》一書,該書失傳已久,民國四十四年,方豪先生從日本友人處獲得全書影本,方再度重現於學界。

臺灣文學始祖 2

Page 104: 東番記

遊記大約可分為二種:

一、遊山玩水,描述見聞風物,以文采見長,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記〉

二、行役記,將沿途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如玄奘的《大唐西域記》、郁永河的《裨海紀遊》及陳第的〈東番記〉。這一類遊記在人類學、民俗學、地理學……等方面往往有很高的價值。

明代性喜遊覽旅行的學者較著名的有二位:一位是徐宏祖,一位是陳第。

遊記文學

Page 105: 東番記

徐宏祖他的足跡幾乎踏遍全中國,他所撰的《徐霞客遊記》,是中國最著名的遊記之一;另一位是陳第,縱意山水名勝,萬曆二十六年(西元一五九八年)遊粵東盡觀羅浮、西樵、崖山等勝景;萬曆二十七年(西元一五九九年)入廣西,乘船到昭州,又溯灕江,到桂林,再經蒼梧,遍遊當地名勝,於是寫了《兩粵遊草》一卷。萬曆三十九~四十三年(西元一六一一~一六一五)又登嵩山、華山、終南山、恆山、衡山,南浮洞庭湖、汨羅江、長沙、湘潭等地,寫了《五岳遊草》七卷。

遊記文學

Page 106: 東番記

文章結構表

Page 107: 東番記
Page 108: 東番記

結構圖表 東番記

主旨—

記敘明神宗萬曆年間臺灣西南

平埔族人的生活、風俗及物產

天性

鄰社有隙則興兵,期而後戰,疾力

相殺傷,次日即解怨,往來如初,

不相讐

性好勇,喜鬥,無事晝夜習走

居島中,不能舟;酷畏海,捕魚則

於溪澗,故老死不與他夷相往來

起魍港、加老灣,歷大員、堯港、

打狗嶼、小淡水、雙溪口、加哩林、

沙巴里、大幫坑,皆其居也

分布衣著

間遺之故衣,喜藏之,或見華人一

著,旋復脫去,得布亦藏之

地暖,冬夏不衣。婦女結草裙,微

蔽下體而已

不冠不履,裸以出入,自以為易簡

Page 109: 東番記

外貌

男子穿耳,女子斷齒,以為飾也

(女子年十五、六斷去脣兩旁二

齒)

男子剪髮,留數寸,披垂;女子則

生活

無曆日文字,計月圓為一月、十月

為一年,久則忘之,故率不紀歲,

艾耆老髦,問之弗知也

無揖讓拜跪禮

交易,結繩以

農耕

當其耕時,不言不殺,男婦雜作山

野,默默如也;道路以目,少者背

立,長者過,不問答;即華人侮之,

不怒

無水田,治畬種禾,山花開則耕,

禾熟,拔其穗

禾熟復

初女子健作;女常勞,男常

Page 110: 東番記

飲食

社社無不飽鹿者。取其餘肉,離而

腊之,鹿舌、鹿鞭、鹿筋亦腊之

採甘草,雜米釀,間有佳

者篤嗜鹿,剖其腸中新咽草,將糞未

糞者,名「百草膏」,旨,食之不

饜食豕不食雞,射雉,亦只拔其尾

則置大罍團坐,各酌以竹筒,不設

肴;樂起跳舞,口亦烏烏若歌曲

宴會屋舍

族又共屋,一區稍大,曰公廨;少

壯未娶者,曹居之

伐竹搆屋,茨以茅,廣長數

雉議事必於公廨,調發易也

Page 111: 東番記

婚姻

女聞(口琴聲),納宿,未明徑去,

不見女父母。自是宵來晨去必以星,

累歲月不改

娶則視女子可室者,遣人遺瑪瑙珠

雙,女子不受則已;受,夜造其家,

不呼門,彈口琴挑之

迨產子女,婦始往壻家迎壻,如親迎,

壻始見女父母,遂家其家,養女父母

終身,其本父母不得子也

妻喪復娶;夫喪不復嫁,號為鬼殘,

終莫之醮

喪葬

屋壞重建,坎屋基下,立而埋之,

不封,屋又覆其上,屋不建,尸不

埋 家有死者,擊鼓哭,置尸於地,環

煏以烈火,乾,露置屋內,不棺

竹楹茅茨,多可十餘稔,故終歸之

土,不祭

Page 112: 東番記

農產

蔬菜—

有葱、薑、番薯、蹲鴟,

無他菜

穀類—

大小豆、有胡麻、

薏仁,

無麥

水果—有椰、毛柿、佛手柑、甘蔗

有貓、有狗、有豕、有雞,

無馬、驢、牛、羊、鵞、鴨

家畜鳥獸

鳥有雉、有鴉、有鳩、有

雀 獸有虎、有熊、有豹、有

鹿

貿易

漳、泉之惠民,充龍、烈嶼諸澳,

往往譯其語,與貿易

居山後,始通中國,今則日盛

以瑪瑙、磁器、布、鹽、銅簪環之

類,易其鹿脯皮角

Page 113: 東番記

作者觀感

在海而不漁,雜居而不嬲,男女易位,

居瘞共處;窮年捕鹿,鹿亦不竭

不日不月、不官不長,裸體結繩之民,

不亦異乎

相生相養,至今曆日書契無而不闕,

抑何異也

飽食嬉遊,于于衎衎,其無懷、葛天

之民乎

自通中國,頗有悅好,姦人又以濫惡

之物欺之,彼亦漸悟,恐淳朴日散矣

寫作緣由

倭破,收泊大員,夷目大彌勒輩率數

十人叩謁,獻鹿餽酒,喜為除害也。

予親覩其人與事,歸語溫陵陳志齋先

生,謂不可無記,故掇其大略

萬曆壬寅冬,倭復據其島,夷及商、

漁交病。浯嶼沈將軍往勦,陳第適有

觀海之興

Page 114: 東番記
Page 115: 東番記

形音義

形 音 義 例犇 ㄅㄣ 「奔」的古

字,奔跑陳第〈東番記〉:「速不後犇馬。」

猋 ㄅㄧㄠ 犬奔貌,引申為迅疾貌

屈原《九歌‧雲中君》:「靈皇 皇兮既降,猋遠舉兮雲中。」

通「飆」,旋風

《禮記‧月令》:「猋風暴雨。」

Page 116: 東番記

形 音 義 例鱻 ㄒㄧㄢ 「鮮」的古

字,新鮮的魚或牲肉

《周禮‧天官‧庖人》:「冬行鱻羽(活魚和鳥類),膳膏羶。」

ㄒㄧㄢˇ 「鮮」的古字,少

羴 ㄕㄢ 同「羶」(膻),羊的特殊氣味

《莊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羴也。」

草木的氣味或草食動物的氣味

《呂氏春秋‧本味》:「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羴。」

Page 117: 東番記

形音義形 音 義 例驫 ㄅㄧㄠ 眾馬奔馳

貌唐郄昂〈岐邠涇寧四州八馬坊頌碑〉:「驫至特立,仰鳴仰

噴,威儀變態,不可詳談。」麤 ㄘㄨ 行超遠。

也泛指出行。

《說文解字 》:「麤,行超遠也。」

同「粗」 《列子‧說符》:「得其精而忘其麤,在其內而忘其外。」

Page 118: 東番記

形音義

形 音 義 例焱 ˋㄧㄢ 火燄 謝靈運〈撰征賦〉:「熾

餘焱於海濟。」ㄅㄧㄠ 通「飆」,

疾風、旋風

《漢書‧司馬相如傳》: 「雷動焱至。」

淼 ˇㄇㄧㄠ 同「渺」,大水無邊際貌

淼茫、淼漫。

Page 119: 東番記

轉 品

定義:一個詞彙,在語文中改變了它原來的詞性。1.無酋長,子女多者眾「雄」之,聽其號令。 (名詞當動詞)2.「履」荊刺如平地。(名詞當動詞)3.地暖,冬夏 不「衣」。(名詞當動詞)4.伐竹搆屋,「茨」以茅。(名詞當動詞)5.口琴薄 鐵所製,齧而「鼓」之。(名詞當動詞)6.始見女父母,遂「家」其家。(名詞當動詞)

Page 120: 東番記

轉 品

7.其本父母不得「子」也。 (名詞當動詞,「當兒子看待」)8.露置屋內,不「棺」。(名詞當動詞)9.屋壞重建,「坎」屋基下,立而埋之。(名詞當

動詞)10.道路 以「目」,少者背立,長者過。(名詞當動

詞)11.居島中,不能「舟」。(名詞當動詞)12.於是家貽一銅鈴使「頸」之。 (名詞當動詞)13.蓋「狗」之也。(名詞當動詞)

Page 121: 東番記

對 偶

定義:語文中上下兩 句,字數相等,句法相稱, 有時還講究平仄相對。

1.剔肉存骨 。(句中對) 2.治畬種禾。(句中對) 3.伐竹搆屋。(句中對) 4.宵來晨去。(句中對) 5. 竹楹茅茨。(句中對) 6.天不祐,神不福。(單句對) 7. 竹棅鐵鏃。(句中對)

Page 122: 東番記

設 問

定義:為了引起對方注意,講話行文故意採用詢問語氣。1.夫孰 知正味乎? 又惡在口有同嗜也?(激問)2.有不日不月、不官不長,裸體結繩之民,不亦異乎? (激問)

3.意其初有達人制之耶?而此獨無,何也?(疑問)

4.然飽食嬉遊,于于衎衎 ,又惡用達人為?(激問)

Page 123: 東番記

層 遞

定義:凡要說的有兩個以上的事物,這些事物又有大小輕重等比例,於是說話行文時,依序層層遞進。

從烈嶼諸澳乘北風航海,一晝夜至彭湖,又一晝夜至加老灣。

Page 124: 東番記

語文萬花筒

Page 125: 東番記

古早味,台灣情

台灣,婆娑之洋上的美麗之島,這塊葡萄牙人口中的「福爾摩沙」,蘊含了許多珍貴的文化資產,有先人拓殖的血淚,也有種族播遷的足跡,台灣的每一個角落,都藏有可歌可泣的掌故與傳說,就讓我們從認識自己的故鄉開始,發掘屬於我們自己的驕傲與自信,敞開內心的門窗,傾聽那泥土的呼喚。以下各題都是關於台灣風土人情或歷史發展的小常識,你知道嗎?

Page 126: 東番記

1.「臺灣」的名稱在歷史上有過哪幾種說法?

• 臺員、埋冤、臺窩灣、東都、東寧、夷州、流求……

Page 127: 東番記

• 宜蘭

2. 1810 年蛤仔難歸入版圖,改稱噶瑪蘭,是指現在哪個地方?

Page 128: 東番記

3. 開台後首位進士是誰?

• 竹塹人鄭用錫

Page 129: 東番記

4. 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指哪三個地方?

• 臺灣府 (臺南 ) 、鹿港、萬華

Page 130: 東番記

5. 1915 年余清芳反日,同黨近千人被處死刑,史稱什麼事件?

• 西來庵事件(焦吧哖事件)

Page 131: 東番記

問題與討論

Page 132: 東番記

一、作者看到東番夷人有哪些與漢人不同的特殊風俗?其看法如何?

答:1.東番夷人的奇風異俗有很多,比較特殊的有:(1) 斬首,剔肉存骨,懸之門;其門懸骷髏多者,稱壯士。(2)男子穿耳,女子斷齒,以為飾也。(3) 人死,環煏以烈火;屋壞重建,坎屋基下,立而埋之。(4)喜歡吃鹿腸中「將糞未糞」的東西,稱為「百草膏」。2.陳第在文中沿襲傳統的觀念,用「東番夷人」稱呼原住民,

行文時,也常以中國的文化習俗和原住民進行比較,但整體觀察,並無鄙視的意思。例如對原住民的生活形態,作者比之為「其無懷、葛天之民乎?」表現嚮往的心意。又如原住民喜歡吃鹿腸中「將糞未糞」的東西,稱為「百草膏」;原住民不吃雞肉,養雞只為了拔取尾羽作裝飾,看見華人吃雞肉就嘔吐。對這二種特殊的飲食習慣,作者的評論是:「夫孰知正味乎?又惡在口有同嗜也?」明顯沒有鄙視的意味。

Page 133: 東番記

二、東番夷人的生活習俗,哪些合乎土地環保或珍惜自然資源的觀念?

答:1.治畬種禾。治畬是焚燒草木而後耕種的方法,三年後再換地耕種,讓土地有休養生息的時間。2.將死者「坎屋基下,立而埋之,不封。」此舉雖不合乎儒家慎終追遠的禮制,但死者骸骨「終歸之土」,不造成後害。3.山上多鹿,「居常禁不許私捕鹿,冬,鹿群出,則約百十人即之,窮追既及,合圍衷之」,讓鹿群有繁衍後代的機會,則年年有鹿可捕。

Page 134: 東番記

三、臺灣的住民,族群多元,請就所知說明之,並述說族群相處的理想方式。

答:1. 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請同學自由表達意見。2. 族群的分類方式很多種,如本省族群、外省族群,如閩南族群、客家族群、原住民族群,各群族又可細分。3. 平等對待、相互尊重是重要的相處原則。

Page 135: 東番記

延伸閱讀

• 臺灣通史撫墾志序• 裨海紀遊節選

Page 136: 東番記

一、臺灣通史撫墾志序 連橫

臺灣固土番之地,我先民入而拓之,以長育子姓,至於今是賴。故自開闢以來,官司之所經畫,人民之所籌謀,莫不以理番為務。夫臺灣之番,非有戎狄之狡也;渾沌狉榛,非有先王之教也;巖居谷,非有城郭之守也;射飛逐走,非有火之利也;南北隔絕,互相吞噬,非有節制之師也;故其負嵎跋扈,則移兵以討之,望風來歸,則施政以輯之,此固理番之策也。

【語譯】臺灣本來是原住民的土地,我們的先人移入而墾殖,用以養育子孫,至今賴以為生。自從開闢以來,官方和民間百姓所經營規劃,沒有不將治理原住民事務視為重要工作。臺灣的原住民,不像古代的西戎、北狄一般狡猾;過著未開化、原始野蠻的生活,沒有接受先王的教化;居住在岩穴山谷之中,不靠城牆保護;射殺飛禽追逐野獸,不靠 火利器;居住於南北的原住民,有的隔絕不相往來,有的互相侵吞噬殺,不靠軍隊節制。官方對依靠地勢險要而頑強抗拒的原住民,就派遣軍隊討伐他們。對聞風歸順原住民,就施以政教,使他們安居樂業。這一直是治理原住民事務的策略。

Page 137: 東番記

清廷守陋,不知大勢,越界之令,以時頒行。而我先民乃冒險而進,剪除荊棘,備嘗辛苦,以闢田疇,成都聚,為子孫百年大計者,其功業豈可泯哉!牡丹之役,船政大臣沈葆楨視師臺灣,奏請開山,經營新邑。及劉銘傳任巡撫,尤亟亟於理番,設撫墾總局,以治其事。而臺灣番政乃有蓬勃之氣焉。

清朝政府沿襲陋規,不了解原住民的大致情況,不定時頒布命令,允許漢人越界墾殖。我們的先人於是冒險前往番界墾殖,開墾荊棘叢生的荒地,嘗盡千辛萬苦,開闢成田園、村落、城鎮,為後代子孫作好長遠的規劃,先民的功勞,豈可任其泯沒不傳!道光十年,臺東發生牡丹社原住民殺害琉球人的牡丹之役,船政大臣沈葆楨率兵到臺灣處理善後,奏請朝廷開放原住民山地的墾殖,經營新的聚落。及劉銘傳任臺灣巡撫,尤其積極從事治理原住民事務,設立撫墾總局,來治理原住民的事務,從此治理原住民事務的施政才蓬勃發展起來。

Page 138: 東番記

夫臺灣之番,非可不羈縻而已也;得其地可以耕,得其人可以用,天然之利,取之無窮。而人治之效,乃可以啟其奧。是故,理番之事,臺灣之大政也。成敗之機,實繫全局。余故述其始末,以詔來茲,亦足為得失之林也。

治理臺灣的原住民,不僅不可以只採用攏絡、控制的手段而已;因為得到原住民的土地,可以用來耕種;得到原住民的人民,可以用來增加人力;天然之利益,可以取之無窮。政府要好好的教化原住民,才可以開發原住民的潛能。因此,治理原住民的工作,是臺灣的施政大事。成敗影響臺灣全局。我之所以記敘歷來治理原住民事務的始末,用意在於昭告後人,算是評估施政得失的項目。

Page 139: 東番記

了解三百年前臺灣的第一本書!

三百年前,清朝的福州府火藥庫被燒個精光,這場火讓郁永河必須費盡千辛萬苦,渡過當時大家聞之色變的黑水溝來到臺灣採硫磺,於是,才有了這本極具歷史價值的《裨海紀遊》

書中忠實記錄了三百多年前臺灣西部的面貌、臺灣原住民的生活情況。郁永河對事物觀察很細膩,敘述生動活潑,不僅讀起來十分有趣,更是了解臺灣歷史不可不讀的一本書。

Page 140: 東番記

二、裨海紀遊節選 郁永河

婚姻無媒妁,女已長,父母使居別室中,少年求偶者皆來,吹鼻簫,彈口琴,得女子和之,即入與亂,亂畢自去。久之,女擇所愛者乃與挽手;挽手者,以明私許之意也。明日,女告其父母,召挽手少年至,鑿上齶門牙二齒授女,女亦鑿二齒付男,期某日就婦室婚,終身依婦以處。

【語譯】原住民的婚姻不必透過媒妁之言,女兒長大之後,父母吩咐她居住到另一棟房子,少年有求偶意願者都來追求,在室外吹鼻簫、吹口琴,得到女子的唱和,即可進入室內與她發生男女關係,然後離開。過一段時間,女子選擇所愛的人和他手牽手,表明私自願意選男子為丈夫。第二天,女子報告她的父母,父母召見牽手的少年,少年當面敲下上齶門牙二個交給女子,女子也當面敲下門牙二個交給男子,然後約定日期到女子家完婚,此後男子終身居住在女子家中。

Page 141: 東番記

地產五穀,番人惟食稻、黍與稷,都不食麥。其饔飧不宿舂,曉起待炊而舂;既熟,聚家人手摶食之。山中多麋鹿,射得輒飲其血,肉之生熟不甚較,果腹而已。出不慮風雨,行不計止宿,食云則食,坐云則坐。喜一笑,痛一顰。終歲不知春夏,老死不知年歲。寒然後求衣,飢然後求食,不預計也。

土地生產五穀,但原住民只吃稻米、黃米和高粱,都不吃麥。早餐、晚餐皆不前一天舂米,待早起煮飯前才舂米;飯煮熟後,聚集家人用手抓飯進食。山中有許多麋鹿,打獵射中麋鹿,就先喝麋鹿的血,生肉熟肉都吃,目的在填飽肚子。出門不顧慮是否會颳風下雨,遠行不預先安排住宿,說吃就吃,說坐就坐。高興時大聲一笑,痛苦時皺一下眉頭。整年沒有春夏秋冬的區別,直到老死也不知道年歲。天寒然後找衣服穿,飢餓然後找食物吃,生活不預先安排。

Page 142: 東番記

(清代)於是仍沿包社之法,郡縣有財力者,認辦社課,名曰社商。社商又委通事夥長輩,使居社中,凡番人一粒一毫,皆有籍稽之。射得麋鹿,盡取其肉為脯,併收其皮;日本人甚需皮,有賈舶收買;脯以鬻(賣)漳郡人,二者輸賦有餘,然此輩欺番人愚,脧削 無厭。視所有不異己物,平時事無巨細,悉呼番人男婦孩稚,供役其室無虛日,且皆納番婦為妻妾,有求必與,有過必撻,而番人不甚怨之。

(清代)對原住民的課稅,仍然沿用包社的方法,郡縣裡有財力的人,承包番社中的課稅,這種人稱為社商。社商又委託宣導政令的小官員,夥同原住民的長輩,吩咐他們居住在番社中,原住民一粒一毫的所得,都有紀錄可查核。原住民獵得麋鹿,社商就把鹿肉全部徵收,作成肉乾,鹿皮也一併徵收;日本人很需要鹿皮,派有商船專門收購鹿皮;鹿肉乾則賣給漳州人。用鹿皮和鹿肉乾納稅,已經可以充分抵稅,但社商欺負原住民愚昧,會無止盡的一再剝削。看待原住民的物品,都當作自己的一樣,平時的大小事情,全部都會呼喚原住民的男女甚至小孩,到家中供使喚,幾乎沒有一天不是如此,而且都納娶原住民婦女為妻妾。有要求必定要答應,有過錯必定加以鞭打,然而原住民都不會很怨恨。

Page 143: 東番記

牛刀小試

Page 144: 東番記

1. 東番人所種植穀物繁多,其中那一種作物,認為可以防止瘴癘之氣?  (A)胡麻  (B)薏仁 

(C)毛柿  (D)蹲鴟。

牛刀小試

Page 145: 東番記

解答: (B)

牛刀小試

Page 146: 東番記

2.陳第記載東番人:「無水田,治畲種禾,山花開則耕。」從「治畲種禾」來看,可知其耕種方式是採何種方式進行?  (A) 以火燎原方式  (B) 以施肥灌溉方式  (C) 以土地劃分方式  (D) 以除草鬆土方式。

牛刀小試

Page 147: 東番記

解答: (A)

牛刀小試

Page 148: 東番記

3. 關於東番人的飲食習性,與漢人文化迥異,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喜食鹿肉  (B)食薏仁以

去除瘴癘  (C)食雉不食雞  (D)食鹿將糞未糞者,號為百草膏。

牛刀小試

Page 149: 東番記

解答: (C)

詳解: (C)亦不食雉。

牛刀小試

Page 150: 東番記

4. 關於陳第〈東番記〉所描寫臺灣原住民的社會風貌說明,何者為是?  (A)社會組織為「社」,個性好勇鬥狠  (B) 其領袖推舉最勇敢的人擔任,並稱為酋長  (C)無曆日文字,以十二次月圓為一年  (D)

善於記仇,故有怨必報,期日戰鬥。

牛刀小試

Page 151: 東番記

解答: (A)

詳解:

牛刀小試

(B)無酋長 (C) 十月為一年 (D) 不善記仇,有怨即解 。

Page 152: 東番記

5. 小英想寫一份關於「臺灣風貌」的報告,下列作品或書籍,何者適合他做參考文獻?  (A) 沈有容編纂之《閩海贈言》 (B)郁永河所撰的〈裨海紀遊〉 (C)藍蔭鼎所著之《東征集》 (D) 沈括撰寫的《夢溪筆談》 (E)林景熙所撰的〈蜃說〉。

牛刀小試

Page 153: 東番記

解答: (A)(B)(C)

詳解:

牛刀小試

(D)科學史名著,與臺灣無涉 (E)無關臺灣記載。

Page 154: 東番記

資料來源

•四百年前臺灣初體驗-讀《東番記》雜感 

Page 155: 東番記

四百年前臺灣初體驗-讀《東番記》雜感• 中國史書很早就有關於澎湖的記錄,然而臺灣本島卻一直若隱若現,位置曖昧不明。

• 三國時代的東吳皇帝孫權,曾於黃龍二年( 230 年)派兵一萬人出海尋求「夷州」,擄獲千人而還。史學家推測,夷州可能就是臺灣,但缺乏直接的證據。臺灣,一直到了十六世紀,才漸漸與世界接軌,躍上了歷史的舞臺。

Page 156: 東番記

•明神宗萬曆三十年( 1602年),明朝將領沈有容率艦追剿倭寇,渡過大洋,追至臺灣。明軍於大員(臺南)附近登陸,擊垮海盜。當地的原住民頭目大彌勒,率領族人數十位,獻鹿餽酒,以感謝明軍為民除害。當時已 62歲的參謀陳第隨同沈有容來到臺灣,因此有機會接觸到了臺南附近的原住民(西拉雅族),親身體驗了臺灣的原住民風土民情。

•陳第返回大陸後,向友人談及在臺灣的所見所聞。友人聽後,鼓勵陳第為文記之,陳第於是寫下了約一千五百字的《東番記》( 1603年),成為最早記錄臺灣實際情況的文獻。

•《東番記》的篇幅不長,成就無法與郁永河所著的《裨海紀遊》相比,但但《《東番記東番記》》創作的創作的年代比年代比《《裨海紀遊裨海紀遊》》更早了近一百年,可說是更早了近一百年,可說是漢人對臺灣的初體驗,自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漢人對臺灣的初體驗,自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與價值。與價值。

Page 157: 東番記

熱蘭遮城(英國攝影學家 John Thomson攝於 1871年,同治 10 年)

Page 158: 東番記

荷蘭檔案館熱蘭遮城 1625 年簡圖

安平古堡,古稱奧倫治城、熱蘭遮城( Zeelandia )、安平城、臺灣城,最早建於 1624 年,是台灣最古老的城堡。自建城以來,曾經是荷蘭人統治台灣的中樞、也曾經是鄭氏王朝三代的

居城。

Page 159: 東番記

• 《東番記》寫作於十七世紀初,正是所謂的「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的船艦紛紛東來,尋求海外殖民地及貿易商機。剛結束戰國時代的日本,一度亦對海外殖民與貿易興趣濃厚。當時中國的明朝政府則對海外拓張領土興趣缺缺,且苦於應付騷擾中國沿海數十年的日本及中國海盜集團。

Page 160: 東番記
Page 161: 東番記

• 早在沈有容及陳第登陸臺灣之前,嘉靖 42 年( 1563 年),明朝都督俞大猷就曾追剿海盜林道乾至臺灣外海。林道乾遁入臺灣,俞大猷偵知港道迂迴,船艦不敢入;於是留偏師駐澎湖,派船艦於鹿耳門外警戒。後來成為海盜集團首領的顏思齊、李旦、鄭芝龍,都曾待過臺灣。早在各國勢力進入臺灣之前,中國民間海上武裝力量就已踏上臺灣這塊土地上。

• 陳第登陸臺灣的那一年( 1602 年),荷蘭成立「聯合東印度公司」,次年,在爪哇萬丹設立商館,積極擴大東亞貿易。隔年( 1604 年),荷蘭提督韋麻郎( Wijbrandt van Waerwijk )率領的艦隊就已登陸澎湖了。明朝政府急派都司沈有容前往談明朝政府急派都司沈有容前往談判,初生之犢的荷蘭人不願得罪大明帝國,於是乖乖退出澎湖判,初生之犢的荷蘭人不願得罪大明帝國,於是乖乖退出澎湖(註 2 )。

• (註 2 :事平之後,沈有容的友人為他立碑,以紀念沈有容這次諭退荷蘭人的功蹟。這塊「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現保存於澎湖馬公天后宮(國家一級古蹟)內,為臺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石碑。 )

Page 162: 東番記

•陳第登陸臺灣之後的 22年,荷蘭人在臺灣正式建立了政府組織,統治臺灣 38年。這已是 380年前的陳年往事了。往事雖然如煙,但荷蘭人留下的統治痕跡,在今日的臺灣仍隨處可見。

•例如,臺灣人衡量土地單位,習慣稱「甲」,而不是用「畝」,就是源自於荷蘭統治的時代。

•臺灣的水牛,也是荷蘭人引進的;還有臺灣人習慣稱水泥為「紅毛土」(台語發音),也是因為荷蘭人的緣故;我從小就會唱的《安平追想曲》,也有一句歌詞這麼唱著:「啊~~伊是荷蘭的船醫。」(節自網路文學)

Page 163: 東番記

好站連結• Formosa Maps 福爾摩莎地圖社http://www.formosamaps.com/map/taiwan_west.asp

• 2006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蕃薯熱‧熱蕃薯 ~翻山越嶺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6/sher0818/a3.htm#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