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的《泰晤士河畔》

2
陶傑的《泰晤河畔》 書名︰《泰晤河畔》 作者︰陶傑 出版社︰皇冠 希臘先哲蘇格拉底曾說「什麼事都可以看得開,惟獨對真理」我本身不太愛看報紙的 副刊,也不愛聽收機,原因也可能是受了這種思想感染現在報紙的副刊準甚低,只 充斥著充滿邏輯謬誤的推論,或是窩蜂地跟從某某的指導思想的妄語收機的清談 節,不是無頭但裝模作樣的「真情」對話,就是兩邊各打五板的所謂「理性」討 論,實在聽之骨悚然,聞則恨之入骨 故此,在閱讀被冠以「才」形象的陶傑的章前,他給我的第個印象就是譁眾 取寵,過其實但約兩年前,偶然聽到同事們談論陶傑的觀點後,倒發覺他有點洞 ,壞印象改善了不少從那時開始,在午飯時間的閱讀就是某稱是「知識份」報紙 中的副刊,其實,也只讀陶傑那篇,看看他該天對時事有什麼古靈精怪的觀點 正如在與陶傑起主持的電台節《光明頂》的劉細良說,讀陶傑的字,或是說 故事或是講歷史或是談藝或是諷刺時弊,的確都有種莫名的快感但是,看過陶 傑的散集《泰晤河畔》後,再回想他在《光明頂》中的詞,每每都能針地令 的司機佬們對深的化的妙論產共鳴陶傑不只擁有風說他的章幾近「采 風流」──那種「賣花讚花」式的稱讚,懂得李天命所謂「向下接的哲學」才是陶傑真 正厲害的地 故名思義,散之所以謂「散」,其精要之所在就是其夠「散」沒有既定的內 容,沒有既定的形式,甚或沒有既定的主旨散集的編輯可以說是易如反掌,因為既然 「三沒有」,章怎樣編排也沒有所謂當然,要從無中有也可以說難若登天可幸的 是《泰晤河畔》中的散不屬於怎樣編排也沒所謂的「雜亂無章」,編輯們把它們分為 三輯,第輯是【湖約山盟】,第輯是【新的圍城】,至於第三輯則是【歷史與偏 】這三輯的名稱正正都是借於陶傑散的題 個承受著過往百多年苦難的歷史,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到麻的華,或說是 個化的難民可能會更貼切,陶傑在慢慢沒落英倫帝國的泰晤河畔居住六年,可以想 像得到,他的對英國的感情是非常複雜的,英國作為歷史上的帝國,亦是造成 中國苦難的歷史的始作俑者,在他所謂「民族DNA」的層上,他討厭西明,正如 他討厭那些向只向出的華埠社會 但是,另他又悄悄地為步入了年甚至向死的時期的英帝國英國優秀 的化可惜「想的英國已死光了,活著的英國卻個也不想」 因為,他在這六年裏閱歷爭無數,所謂「撈家中國通」那張扭曲的嘴臉才學 平庸的「師」囂張的氣焰中無的「女記者」還有那些不中的暴富的新代留 學他們或是吹雷,或是裝腔作勢,或是使潑撒野,或是困在的新的圍城對於這些種種,使都不禁要輕嘆「縱使得到了全世界,卻失去了的靈魂,會有甚麼 樣的歸宿」

Upload: michael-randolph

Post on 20-Oct-2015

55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8 download

DESCRIPTION

kk

TRANSCRIPT

  •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