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閱讀聖經的一些建議

6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wolf-xu

Post on 04-Aug-2015

664 views

Category:

Spiritual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初次閱讀聖經的一些建議

初次閱讀聖經的一些建議 作者:Wolf Xu

基督徒相信神透過聖經對人說話,基督徒也認為可以透過聖經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註 1〉

因此基督徒通常每天會特別空出一小段靈修時間來閱讀聖經、禱告、默想,與神親近。

然而閱讀聖經這樣的行為並不就代表一個人屬靈的深度,熟讀聖經的人也許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優秀。在新約聖經中我們可以看到,最抵擋耶穌教導並且強烈迫害基督徒的,都是當時的律法教士。這些在聖經中被提到的文士、法利賽人、撒都該人都是當時熟讀聖經〈現在的舊約聖經〉的知識分子,終其一生背誦、教導聖經。相對的那些願意接受耶穌福音的人大部分都是一些當時社會上的弱勢團體與勞工階級。

在新約聖經的福音書中有一個場景形容了一群撒都該人為了測試耶穌,特別問了他一個類似腦經急轉彎的問題。耶穌在回答他們問題之前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

耶穌回答說:「你們錯了;因為不明白聖經,也不曉得神的大能。」〈馬太福音22:29〉

這句話告訴我們讀聖經的兩個目標:「了解聖經」以及「認識神」。為了要達到這兩個目標。閱讀聖經可以從「好的方法」與「好的態度」這兩個出發點開始:

• 好的方法幫助你了解聖經 • 好的態度幫助你認識神

基督徒閱讀聖經的幾個層面

對一個基督徒而言,讀經這兩個字代表了不同的情境:

• 為了瞭解聖經的基本內容而自己閱讀讀經 • 個人每天靈修時的讀經 • 在特定的時間內讀完特定的一捲書或整本聖經 • 在聚會中由某人帶領查考聖經 • 為了帶領聚會而進行研讀

本文主要針對前兩個情境進行討論:在沒有限定時間的狀態下,由自己一個人閱讀聖經〈註

2〉

聖經是什麼樣的一本書?

對於聖經有一些了解,也可以幫助我們讀經。就聖經是一本書來說,我們可以大概的歸納出4個基本常識:

• 聖經是由許多捲書構成的 • 聖經中的各捲書是由不同的文體寫成〈幾乎包括了人類文字寫作的所有文體類型〉• 聖經是由希伯來文與希臘文翻譯成我們熟悉的語言 • 因為翻譯上的差異,所以產生了不同版本的聖經

Page 2: 初次閱讀聖經的一些建議

好的方法幫助你了解聖經

有許多方法可以在開始讀聖經時幫助你,以下提出 4個簡單的建議:

建議 1 – 從新約開始,配合詩篇或箴言

沒有人規定讀聖經一定要從哪捲書開始,不過也沒有人能一口氣讀完整本聖經,因此選擇好的起點可以為你省去一些摸索的時間。無論是為了瞭解聖經與信仰內容,或是為了個人靈修而開始讀經,新約通常比較能滿足立即的需要。因為對基督徒或是想了解基督信仰的人來說,耶穌與福音通常是關鍵。特別是對剛信主的基督徒來說,了解自己所相信的神以及為什麼自己要相信神是很重要的。

閱讀新約聖經時,如果想了解耶穌是誰以及福音是什麼,馬太、馬可、路加與約翰福音是不錯的起點。使徒行傳記載聖靈如何帶領初代的基督徒建立教會。新約聖經後半部保羅與其它使徒的書信包含了基督信仰的內容以及基督徒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信仰。

因為文體上的特性,舊約聖經中比較適合在這個階段閱讀的是詩篇與箴言。詩篇述說詩人對於神的敬拜與懇求,可以用一天一篇的方式配合每天的靈修讀經。箴言則是智慧的格言,可以整捲書讀,也可以像詩篇一樣拆開來每天讀一點。

建議 2 – 積少成多,以完整讀完一卷書當作每一階段的目標

前面提到整本聖經是由許多捲書所構成,因此剛接觸聖經的讀者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完整本聖經。對已經清楚自己信仰的基督徒來說,在一年內讀完聖經一遍的目標是廣為流傳的關念。不過應該有不少人會同意,其實讀聖經最大的挑戰不是能不能在一年內讀完整本聖經,而是不管怎麼樣都不中斷或不放棄。與其設立遠大的目標,倒不如實際一點,把閱讀聖經分成許多階段,每個階段以完整讀完一卷書當作目標。畢竟能夠清楚的、完整的閱讀某一捲書,對你的幫助可能大於迷迷糊糊讀完整本聖經。

如果單就閱讀的技巧來說,略讀或速讀的方法可以幫助讀者很快的對一本書有初步的了解。不過因為聖經的長度與具備不同文體的特性,將略讀的目標放在整本聖經也會遇到前述的挑戰。比較實際的做法是把略讀當作是閱讀每捲書的第一步。

建議 3 – 掠過不了解的部份,專注在看得懂得部分 〈註 2〉

剛開始閱讀聖經會遇到的一個困擾,就是遇到無法了解的人名、地名、與特定的用語。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停下來查閱工具書或請教屬靈前輩並不是一個好的習慣,因為這不但會讓你分心,不斷累積的挫折也很容易讓人中斷或放棄。

此時可以採用的一個方法是掠過不了解的部份,專注在看得懂得部分。雖然這樣你可能只能了解一捲書零碎的部份,但至少沒有半途而廢。記得就算只能看懂並學到一捲書十分之一的內容,也勝過看不完整捲書也什麼都沒學到。因此保持閱讀時的流暢並且不要打斷閱讀的時間是很重要的。遇到有疑惑的部份可以先註記起來,另外找時間尋求答案。

建議 4 – 以畫線和註記來記錄疑問與獲得

以上所談到的雖然是將有疑問之處加上註記,其實當你閱讀聖經覺得有所獲得或有得到啟發時,也同樣可以加上註記。至於註記的方法其實許多人都有自己的習慣,也沒有標準答案。

Page 3: 初次閱讀聖經的一些建議

對於沒有註記習慣的人,建議可以針對以下兩種內容來進行註記:

• 知性的疑問:哪些內容是你看不懂或不完全了解的? • 屬靈的獲得:神透過哪些經文來啟發你或對你說話?

– 以下是一個以螢光筆註解的範例 馬太福音 6:22-24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

• 黃色部分代表讀者不了解的部份,需要進一步尋找答案 • 綠色代表讀者覺得是神對自己的提醒,不彷試著背誦下來或在聚會中分享

好的態度幫助你認識神

閱讀聖經的態度對於一個基督徒對神的認識至關重要。要學習閱讀的方法其實不難,要培養好的態度卻不容易。以下是對於讀經態度的幾個提醒。

提醒 1 – 不要把聖經當作一本虛構的文學作品

本文一開始提到,基督徒相信神會透過聖經對人說話。基督徒也有信心聖經中記錄的神蹟是真實發生過的。在聖經原文中用了兩個字來表示「神的話」,這兩個字也代表了神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的兩個形式:

• 知性的啟示〈Logos 〉:聖經中文字記載的內容,可以透過人的理智而學習 • 屬靈的啟示〈Rhema 〉:神透過聖經在某個特定的情況下,對個別的人說話

知性的啟示不難理解也可以用教育的方式由一個人傳承給其他人。屬靈的啟示則是屬於個人的體驗。身邊有基督徒朋友的人多少都曾經聽過類似的分享:正當一個人為某個處境或事件感到困擾時,總是不經意的在聖經中讀到切合當時處境的內容,就像神突然對他/她說話一樣。有人或許會認為這樣的情況只是穿鑿附會的巧合,我在剛接觸信仰時也是如此認為。不過當我發現身邊的基督徒幾乎都有類似經驗時〈包括我自己〉,我反而開始質疑巧合這種過於簡單的解釋。只能說這種屬靈的啟示已經超越人類理智所能了解的程度,只能透過在真實人生的經歷中體驗、學習。

提醒 2 – 就內容來說,聖經是神的真理。就一本書來說,聖經只是了解真理的工具

前面曾經提到,聖經因為經過翻譯的過程,因此產生了不同的版本。即便如此,基督徒讀聖經的最終目的依然是要了解神的真理,聖經只是達成這個目標的工具。或許某個版本的聖經比較受人推崇,但是工具只要是用在對的地方就是好的。

在聖經版本的爭論中,第一個意見分歧的地方是哪個版本比較接近聖經原文。根據我自己的觀察,這種的差別通常不會對大部分基督徒的信仰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很少信仰穩定的基督徒只是因為讀了一個不同版本的聖經就離開神,也很少言行不一的基督徒是因為讀了「更接近原文」的聖經版本而突然洗心革面、認罪悔改的。解決這種翻譯上差別的方法也很簡單,

Page 4: 初次閱讀聖經的一些建議

就是直接去學習如何讀聖經的原文。

另一個意見分歧的地方則是文言文與白話文的爭論,這對於剛開始閱讀聖經的讀者就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其實文言文以及白話文風格的內容各有其優點與缺陷。以下就以兩個簡單的範例說明。

1. 論說文體裁的例子〈雅各書 1:22〉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和合本〉

但是,你們不要欺騙自己,以為只要聽道就夠了;相反地,你們必須行道。〈現代中文譯本〉

白話風格的論說文比較不需要讀者去推測言外之義

2. 詩歌體裁的例子〈詩篇 69:1-4 〉

神啊,求你救我!因為眾水要淹沒我。我陷在深淤泥中,沒有立腳之地;我到了 深水中,大水漫過我身。我因呼求困乏,喉嚨發乾;我因等候神,眼睛失明。無

故恨我的,比我頭髮還多;無理與我為仇、要把我剪除的,甚為強盛。我沒有搶 奪的,要叫我償還。〈和合本〉

上帝啊,求你救我!大水已經淹到我的脖子上了。我陷在泥坑中,沒有立足的地方;我落在深水中,波濤淹沒了我。我因呼救而筋疲力竭,喉嚨焦乾;我為了仰望你的幫助而眼睛昏花。無故恨我的人比我的頭髮還多;無理敵對我、想除滅我的人多麼強大。他們要我交出我沒有搶奪的東西。〈現代中文譯本〉

文言風格的詩歌可以用優美的語言傳達聖經作者的情感與體驗

因此,如果因為內容風格太文言讓你看不懂保羅的書信,不彷對照比較白話的版本。如果因為某個版本太過白話無法讓你感受到大衛王詩篇中的熱情,就參考用字遣詞較優美的版本。

提醒 3 – 了解神的真理以後還必須有所回應

沒有一本聖經能讓你成為更好的基督徒,除非你將神的話實踐在生命中。知行合一從一開始就是基督信仰的基礎,這一點耶穌用了一個比喻來教導祂的門徒: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 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馬太福音

7:24〉

新約聖經在另一的地方也有一個生動的描述: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 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各書

1:22-24〉

不論聖經的內容如何啟發它的讀者,對於那些讀了聖經的真理卻從來都不曾奉行的人,這一切的感動與激勵都會很快的無疾而終。然而這種狀況還不是最糟的,耶穌在福音書的另一個地方教導祂的門徒不要效法當時文士與法利賽人的假道學:

Page 5: 初次閱讀聖經的一些建議

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馬太福音 23:2-4〉

提醒 4 - 謙卑與受教的態度才能幫助你認識神

耶穌的門徒曾經問祂一個問題:「天國裡誰是最大的?」耶穌的回答是: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馬太福音 18:3-4〉

所謂「變成小孩子的樣式」並不代表基督徒必須像小孩一樣無知,而是應該像小孩子一樣的謙卑受教。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套用在閱讀聖經上。試著在讀經前做個簡短的禱告,求神幫助你擁有孩子般謙卑受教的態度。

提醒 5 – 不要滿足於對真理一知半解

當你讀了聖經之後,用客觀的態度來評估自己對於真理的知與不知其實是很重要的。前面提到讀經時應該保有謙卑受教的態度,或許你身邊有一些基督徒不但具有這樣的態度,而且進一步有更大的信心能接受你對聖經所質疑的部份。能夠像祂們一樣憑著信心接受真理是一種神的祝福,然而信心不應該是無知的藉口。

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聖經內容呢?有兩個簡單的方法:

1. 用幾句話簡單的解釋你所讀到的聖經內容

要確定你並不只是死背聖經經文或是別人給你的答案,可以試試看能不能用幾句自己的話來概括出一個段落或是章節的內容。這也會幫助你發現這個段落或章節的重點。

2. 用「什麼是」〈What〉跟「為什麼」〈Why〉來問自己幾個簡單的問題

要對聖經發問有許多方法,其中 What 與Why 的問題是最簡單的。以下是一個簡單的範例: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馬太福音 18:3-4〉

• 什麼是「變成小孩子的樣式」? • 為什麼不變回小孩子的樣式就不能進天國 ?

此外,介於知道與無知之間就是所謂的一知半解。對一件事一知半解的人常會作以下的兩件事之一〈註 2〉:

1. 盲目的反對不了解的東西 2. 即使贊成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要擺脫對自己信仰一知半解的現狀其實並不難,只要你願意投資一點時間和精力尋找答案。教會牧者、屬靈長輩、工具書〈軟體〉或是網路上的參考內容都是尋求解答的資源。前面有提到,有的基督徒具有相當大信心的恩賜,不過這並不代表曾經對自己信仰質疑的基督徒就是所謂的不夠屬靈。其實不管多麼有信心的基督徒終究會在人生某個階段受到信仰的試煉,

Page 6: 初次閱讀聖經的一些建議

他們在當下一樣會提出其它基督徒曾經提過的那些問題。這並不是在指責他們的信心軟弱,只能說萬事都有定時,神知道每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的需要。因此,懷疑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能夠提出問題的人才能找到答案。在此用耶穌的應許與大家共同勉勵:

耶穌:「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馬太福音 7:7-8 〉

註 1:本文中的聖經一詞泛指基督教新教徒所使用,由舊約 39卷書與新約 27捲書所構成的聖經註 2 :此處的概念源自於〈如何閱讀一本書 / 莫提默‧艾德勒 & 查德‧范多倫〉一書〈How to Read a Book / Mortimer J. Adler & Charles Van Doren〉

P.S. 聖經簡報站上的「聖經簡介」簡報對聖經內容的組成有深入淺出的介紹,剛開始閱讀聖經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http://www.ipixels.net/biblepoint/topic.htm